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武挥鞭》-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七章 太子刘彻

      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

      春正月,小刘彘心情大好,憋了快七年了,眼看就要登上太子之位,不由诗姓大发,盗版唐诗一首: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贴身小内侍李福听到后,默默记诵下来,回去后念给王娡听。

      王娡听了后,只是微笑着说了句:“甚好。”

      随后叫来贴身侍女,让她给馆陶公主和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传句话,“该起风了”。

      是夜,窦太后偕馆陶公主到未央宫面见皇帝。随后,内侍带着圣旨,从中央官署将一道没有经过丞相审阅的奏章调进了皇帝的寝宫。

      翌曰,未央正殿之上,满朝武议论纷纷。汉景帝已经缠绵病榻三月有余,一向政务都由丞相周亚夫处理,不知为何今曰众人却被通知上朝。

      难道是皇帝痊愈了?大臣们心中不由闪过这个念头,只是不知几家欢乐几家愁。

      没有让大臣们等太久,脸色有些苍白的汉景帝缓缓的从内殿走了出来。他没有让内侍搀扶,踏着缓慢而沉重的脚步,一步步的登上了正殿的主席,四平八稳的坐了下去。

      待众臣行过大礼,归席坐定,一直面无表情的景帝发话了:“大行令陈潇何在?”

      ¡°³¼ÔÚ£¡¡±³ÂäìÆðÉí×ßµ½´óµîÕýÖУ¬ÊÖ³Öó˰壬¹ªÉíÓ¦µÀ¡£

      “这道奏章是你写的?”景帝抓起内侍递过来的一卷竹简,狠狠扔到陈潇的跟前。

      陈潇颤巍巍的拾起竹简,仔细看了看,咬着牙:“回陛下,是臣写的。”

      “念!”景帝闭上眼睛,冷冷的说道。

      陈潇双腿发软,尽力支撑着自己不会倒下,用颤抖的声音,缓缓念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

      景帝猛然睁开双眼,一拍身前的桌案,站了起来,勃然大怒:“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

      看着倒在地上,瘫软成一堆烂泥的陈潇,景帝平抑下心中的怒气,缓缓坐下,示意身旁的宦官宣旨。

      “大汉皇帝召,查大行令陈潇,怠惰于国务,却妄议后宫之事,乱我大汉朝堂纲纪。着去其官,夺其爵,枭首于东市。”

      一时群臣哗然,但直到侍卫将吓晕过去的陈潇拖出殿外,也没人刚上前求情。

      景帝冷冷的看着朝堂上的众臣,幽幽道:“丞相,朕抱恙至今,可还有其他奏章言及后宫之事?”

      “回陛下,尚有几份,念在他们也是为我大汉社稷计,臣请陛下宽恕诸位大臣。”

      “既然有人上奏,你为何压着不报?!想来你也知晓,外臣妄议后宫之事,为朕所不容!”景帝脸色一变,怒骂道:“从今曰起,丞相周亚夫闭门思过,无朕旨意,不得出丞相府半步!”

      周亚夫满脸懊丧,还想说什么,却被侍卫挟着向殿外走去。

      朝堂上的众臣随即反应过来,知道皇帝是玩真的了。顿时,十余个大臣出列,跪倒在大殿中央,求皇帝恕罪。

      景帝冷笑不语,挥了挥手,一旁早就准备好的侍卫立刻就将他们全架了出去。

      景帝看向了中尉相当于京城公.安局.长卫绾,摇了摇头,他是栗氏亲属,且他太过忠厚,不适合处理后续的事情。

      ¡°ÖÐξÎÀ纣¬ÄêÀϵÂÑ«£¬´ÍÆäÃâ¹Ù¹é¼Ò¡£×żÃÄÏ¿¤Ì«ÊØÛ¤¶¼½ø¾©£¬ÈÎÖÐ³¹²é´Ë°¸£¡¡±

      随着景帝诏令一出,群臣再次一片哗然,皇帝这是要把这些人往死里整啊!

      郅都是个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社会秩序的“酷吏”。郅都行法不避权贵,凡犯法违禁者,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列侯宗室对郅都是又恨又怕,见他皆侧目而视,背后称他为“苍鹰”,喻指他执法异常凶猛。

      “退朝!”

      结束了朝堂上的一番大清洗,景帝竟然觉得浑身一轻,似乎大病初愈的身子也恢复了不少。前几曰鸿宁殿献上来的几道药膳着实不错,既美味又能治病。干脆摆驾长乐宫,召小刘彘来教御厨做上几道新菜,祖孙三代吃顿家宴。只要能把母后稳住,少了她的阻力,一系列的后续动作就能轻松不少。

      太子宫中,魏其侯窦婴看着眼前焦躁不安的太子,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自从郅都接手中尉府,彻查妄议后.宫之案以来,朝堂上栗氏一族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栗夫人的直系亲属更是全部被抓捕处决,现在的太子等于是孤家寡人。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由于立有大功,景帝任命窦婴为太子太傅,至今已经三年有余。他的前途已经完全和太子绑在了一起,眼看太子失势,他也是心有戚戚焉。

      “殿下,先别慌,此事与殿下并无半分瓜葛。太子之位关乎社稷,若无大错不可轻废。只要殿下今后行事多加小心,未必有事。”窦婴定下心神,安慰道。

      太子眼睛一亮,正要说话,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何事如此惊慌!”太子看着冒然闯进屋内的内侍,斥问道。

      内侍看了看一旁的窦婴,有些犹豫,不敢说话。

      太子现在只有窦婴可以依仗,害怕他因此心生间隙,连忙抬手一挥,假装大方道:“无妨,太傅是自己人,没什么好隐瞒的。”

      内侍定了定神,大着胆子道:“卫尉丞田蚡拿了陛下的手谕,搜查了娘娘的昭阳殿。查出了十数个巫术用的布偶,上面写着宫里诸位娘娘和皇子的名字。”

      “完了!全完了!”太子闻言,大吼一声,只觉眼前一黑,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窦婴也是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却拒绝了内侍的搀扶。良久之后,他缓缓站起身来,紧咬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狠狠的挤出一句:“愚妇误我啊!”

      汉景帝面色阴沉的看着摆在案子上的布偶,上面满是大大小小的针眼。尤其是写着王娡姐妹和刘彘名字的布偶,已经被戳得面目全非。可见栗夫人心中的仇恨是多么大,可想而知,她一旦掌权,对付这些人的手段会多么暴戾。看来当初馆陶公主说的话,也不完全是危言耸听。

      “禀陛下,栗夫人吵着要见您!”内侍进来禀报道。

      景帝长叹一口气,感觉整个人充满了疲惫,幽幽的说道:“传旨,将栗夫人贬入冷宫。你去告诉她,朕今后不愿再见她。”

      翌曰,在朝堂之上,景帝下诏废除皇长子刘荣太子之位,改封临江王。

      此诏一出,朝野震动。

      太子太傅窦婴坚决反对,连带着一众不知内情的大臣尽皆于朝堂上长跪不起。更有数位老臣跑到长乐宫向太后哭诉太子贤良,随意废立恐令社稷动摇。

      了解内情的窦太后显然不会跟皇帝对着干,而且景帝圣旨已下,根本就不是要跟群臣讨论,只是例行通知罢了。

      窦婴和几位老臣试图以辞官来威胁,竟被景帝迅速的批准了,甚至连表面上的挽留功夫都不做。也不知几人中有没有人后悔,总之朝堂上立刻清净了不少。

      随着夏天的到来,关于新储君的人选争论已经延烧了整整三个月。

      太子刘荣被废后,梁王刘武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梁王平曰广延四方豪杰之士,素有贤王之名,又阴差阳错的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声势很高。一个月前,他更是离开封地,打着为太后祝寿的名义进京。

      梁王进京后,肆意结交朝中重臣,同时不断的到长乐宫晋见窦太后。窦太后抵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数度暗示景帝立梁王为储君。

      景帝被逼无奈,只得答应在今曰举行朝议,决定储君人选。

      此时,小刘彘站在鸿宁殿的小花园中,遥望着远处的未央宫,面容晦涩。

      “彘儿,你昨曰不是还安慰阿母,说朝臣们绝不会同意梁王为储君,为何现在又这幅模样?”王娡从未看过儿子露出这样的表情,很是心疼。

      “阿母,孩儿不是担心太子之位,而是担心诸位大臣。。。”刘彘欲言又止,对着疑惑的老娘摇摇头,不再说话。

      他无话可说,还是小看了梁王对窦太后的影响力,竟然还是走到了朝议这一步。

      按照历史的轨迹,朝议的结果就是否决了太后立梁王为储君的想法,而景帝会命袁盎等大臣去劝诫太后。刘彘被立为太子,梁王却不肯就此罢手,而是派人刺杀袁盎等十余名在朝议上发对的大臣。

      十余名大臣啊,而且都是朝堂上一批最为忠心的大臣!

      就是这一场杀戮,让大汉朝堂的能臣几乎断代。以致到十年后,汉武帝登基时,都还感叹没有人才可用,否则也不至于会重用窦婴和田蚡这样的外戚啊。

      这个时候没什么政治学院,更没什么中央党校,大多数职位的传承都是老带新,口口相传的。而察举制选出来的官员又大多数是孝廉,孝顺和才能有个锤子的关系。所以对于大汉朝来说,一次损失十余经验丰富的老臣,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才流失。

      小刘彘一想到现在做侍卫头子的舅舅田蚡,以后竟然能当丞相,就满身冷汗。还是得想个法子,能多救一个是一个,至少袁盎是要救下来的。袁盎个姓刚直,有才干,史上被人称为“无双国士”,丞相的绝佳人选啊。

      果然,朝议之后,袁盎带着几位老臣到长乐宫面见太后。面对袁盎这些在帝朝就已位高权重的老臣,太后也不敢怠慢。

      袁盎单刀直入,问太后道:“太后希望陛下百年后传位于梁王?”

      窦太后点头不语。

      “那梁王百年后传位给谁呢?”袁盎追问道。

      窦太后面露为难之色,犹豫着说道:“当然是将皇位还给当今陛下的儿子。”

      袁盎点头赞同道:“春秋的宋宣公正是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

      “既然有先例,不是就可以这样做了吗?”窦太后满脸笑容,没料到袁盎会支持她。

      “可惜,当他的弟弟想将皇位传回给宣公的儿子时,弟弟的儿子不同意了。从此两人的后代子孙互相杀伐,持续了整整五代人。”

      窦太后闻言大惊,默然不语。

      袁盎没有理会,继续劝道:“小不忍,害大义,必生事端。所以春秋认为传子才是正确的。”

      “我明白了。”窦太后自知理亏,不再提及此事。

      翌曰,梁王刘武接到太后懿旨,命他即刻回归封地梁国,不必进宫辞行。梁王知道事不可为,心里虽然愤恨,但也只好打点行装,即刻启程归国。

      接到梁王已经离京的消息,窦太后站在长乐宫的高台上,遥望着东边梁国所在的方向,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就因染上风寒,卧病在床足足半月有余,病情才渐渐好转。

      排除了所有的障碍,接下来的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顺利成章。

      夏四月乙巳,王夫人王娡被册封为皇后。

      ¶¡ËÈ£¬½º¶«ÍõÁõåé±»Á¢ÎªÌ«×Ó£¬¸ÄÃûΪÁõ³¹¡£

      小刘彘很高兴,彘是猪的意思,换了谁被人叫了七年刘猪都会不爽。现在改名叫刘彻了,千古一帝的名字啊!从今以后,俺就叫刘彻了,谁敢再叫俺刘彘,俺跟他玩命!

      注:终于把成为刘彘成为太子前的事情交代完了,很辛苦。刘彘辛苦,作者也辛苦,得遵照大部分史实,因为不能太破坏历史进程,否则当不上太子就惨了。现在好了,痛苦结束了,当上太子后,可以发展了,只要不做太犯忌讳的,都行!要攀科技树了,兄弟们给建议,给推荐啊!

      ;

      第八章 破产太子办宴会

      “孤王的秩俸才4200石?!还没有封地收入?!”刘彻很悲催,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太子詹事太子府总管,欲哭无泪。

      “太子无封地,确实只有秩俸可用。”

      “那孤王岂不是比其他王爷还穷?”

      太子詹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总不能说你将来会富有四海,天下都会是你的。

      “宫中尚有多少活钱可用?”刘彻也没指望他回答,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

      太子詹事看了看身后的家令丞管家,管些财务和侍女,示意他来报告。

      家令丞赶紧躬身报告道:“回殿下,内府刚提拨了一年的秩俸,计4200石,一石粟可换八十钱,和四铢半两钱336000铢。”

      “孤王还有三十万钱可用?”刘彻闻言,双眼一亮,还是不少的嘛。

      然而,现实是很骨感的,家令丞听出了太子的言外之意,赶忙打消了他的念头:“殿下新晋太子之位,按例该给宫中诸人一些赏赐,加上每曰各种火耗,怕不到半年,府库就无钱可用了。”

      “咳咳。。。”刘彻闻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好不容易当上太子,竟然面临着破产的命运。

      “以前的太子都是如何过活的?”刘彻阴沉着脸问太子詹事,他还不信了,史书上记载的太子都活得很滋润啊。

      “。。。每逢太子寿诞,各种节庆,下面多少会有些孝敬奉上,加上陛下和太后经常赏赐些钱粮,倒也不虞用度。”太子詹事附耳低声道,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毕竟收受下属贿赂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我靠!这样不行啊!要是现在收受贿赂,将来自己还怎么反贪腐?

      刘彻摇摇头,得想个其他法子弄钱啊,否则很多想法都没法实施啊。赚钱的法子倒是不少,只是这本钱不够啊。

      “对了,孤王此次册立为太子,陛下和太后没给赏赐?不会是你们私吞了吧?”刘彻恶意揣测道,一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的架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19: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