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明》-第7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熊汝霖,崇祯四年进士,授福建同安知县。后因屡屡上书谏诤,猛烈抨击朝政。崇祯帝便借故将他降为福建按察司照磨科举考试时验卷的小官员。

      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弘光朝再次起用熊汝霖,熊汝霖不计前嫌,愤然抗清。

      他联合孙嘉绩在余姚县城起兵反清,率千人至海宁,招募兵员,万人响应,号称“熊军”。后与钱肃乐等人迎鲁王朱以海于绍兴监国。

      Òò¹¦ßªÉý±ø²¿ÓÒÊÌÀÉ£¬ÊÚ¶«¸ó´óѧʿ¡£

      可等方国安、王之仁率兵投效朱以海后,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手中的兵员皆被方国安、王之仁吞并,这才有了钱塘江东岸方国安三万明军,和定海王之仁部。

      这边吴争在感慨,那边已经争得面红耳赤。

      廖仲平是朱以海的心腹,可此时他却不说话。

      心中稍有良知之人,都知道这个时候朱以海一退,那么浙东将人心立散。

      朱以海很愤怒,他发觉拥护他的人数远逊于反对他的人数。

      于是将目光投向吴争这个他既爱又恨的混小子。

      希望吴争为他一挽狂澜。

      “吴千户,以你之见,朝廷是否该向舟山转进?”

      被朱以海这么一问,争吵声停止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吴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年轻身上。

      看着朱以海“深情款款”的目光,吴争心中一声叹息。

      其实到现在,吴争依旧认为朱以海不是个坏人,他依旧记着初到绍兴府,朱以海给的那二千两银子。

      据吴争有限的历史记忆,吴争知道朱以海至死没有投敌,只是因为他的懦弱和善变,错失了北伐的良机。

      其实人思安,并没有错。

      怕死也不是错。

      朱以海只要不投敌,安心做个王爷,没有人会指责他。

      世间除了黑和白,之间还有灰。

      黑白之间若没有了灰来过渡,就会生硬,不自然。

      所以,人怕死也好、懦弱也罢,都不是错,更不是罪过。

      可朱以海既然坐上了监国之位,那就不能只做到不投敌。

      身在其位,当谋其政。

      朱以海,不合适!

      吴争面对着众目睽睽,开口了。

      “臣以为监国殿下转进之言在理!”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朱以海满脸笑容洋溢。

      “朝廷不能置于危境,如果朝廷没了,谁来号令天下抗清?”

      朱以海用手指点点吴争,正要开口夸赞。

      但吴争语气变得很快,“只是臣以为,此时不是转进的最好时机!”

      朱以海的笑容僵硬在了脸上。

      “首先,进入绍兴府的【创建和谐家园】所余不足千人,我军可以设法彻底歼灭他们。其次,就算要转进,也须得舟山肯接纳我等才是。否则贸然前往,万一对方不接纳,岂不热脸贴了冷【创建和谐家园】?到时诸公的颜面何在,殿下颜面,朝廷颜面何在?最后,请殿下放心,臣与魏镇抚、廖千户已经商议定下了歼敌之策,进入绍兴府的这股敌军,绝不会进入会稽。”

      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别让他死喽!

      朱以海僵硬的脸终于动了,不得不说,吴争虽然反对了他的转进,可听起来比那些文臣武将的谏言顺耳多了。

      朱以海甚至有些感激起吴争来。

      “吴千户真能保证这股敌军绝不进入会稽?”

      吴争将与魏文远、廖仲平商议的计划当众简单说了一遍。

      文武官员都点头认同,可吴争发现,钱肃乐看向自己的眼神很阴沉。

      确实,这支【创建和谐家园】目前是孤军,它们缺少粮草,虽然速度快,但一旦向当地百姓下手,就无法掩藏踪迹。

      对于孤军而言,暴露就表示会被围歼。

      “吴千户此言当真?”

      “臣愿立军令状。”

      “好!孤信你一回。这样,从熊侍郎、孙侍郎这次从海宁所征壮丁中抽出一千人,补充魏镇抚、廖千户二部各五百人。此战指挥,就交由吴千户总揽。魏镇抚可有异议?”

      魏文远看了吴争一眼,答道:“臣无异议。”

      “那散朝之后,你就自行与二位侍郎交接吧。吴千户,不要让孤失望。”

      “臣遵命。”

      。

      从兵部交接了一千壮丁,吴争部这次没有伤亡,用法着补充。

      将人员交给魏文远和廖仲平,三人准备离开。

      此时张煌言赶来,说是张国维找他有事。

      吴争心领神会,让魏文远和廖仲平先行回去。

      自己随张煌言,去了张国维宅子。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道中人,很自然是聚在一起的。

      熊、孙两位侍郎赫然在座。

      ²Ë»¹ÊÇÀÏÈýÑù£¬ÜîÏã¶¹¡¢ÎåÏã¸É¡¢»¨ÉúÃס£

      酒还是绍兴老酒。

      见吴争、张煌言来了,张国维站起来招呼道:“吴争,不必引见了吧?”

      吴争忙抱拳道:“见过熊大人、孙大人。”

      熊汝霖呵呵大笑道:“吴争,老夫是闻你的大名很久了。今日一看,方才知道是少年英雄。”

      吴争无端脸一红道:“下官不敢当。”

      孙嘉绩摇摇头,笑道:“带兵者,须知当仁不让四字。”

      吴争心中一凛,拱手道:“多谢孙大人赐教。”

      “赐教不敢当,你吴千户堂上一句话,可抵我等一万言啊。”

      吴争听出来了,孙嘉绩对自己堂上一番,有意见。

      刚想分辩,只听钱肃乐冷冷道:“真以为殿下是信了你之言?就以为朝堂上个个是傻子,唯你一人聪明?不过是忌惮你手中人马罢了。可你是否想过,惹众人忌惮,便是取死之道?”

      吴争心中又是一凛,忙拱手道:“小子愚钝,多谢钱大人赐教。”

      钱肃乐冷哼一声,不理会吴争,仰头自饮了一杯。

      吴争有些尴尬,心中以为,钱肃乐对自己把钱翘恭置于生死之地不满。

      可吴争心中对钱肃乐从来都是敬重的。

      不想因此而生疏,留下沟壑。

      于是上前,向钱肃乐单膝下跪道:“钱大人,吴争确实看不惯钱翘恭放荡不羁,不服管束,但从未想过要以此来报复,置钱翘恭于死地。”

      钱肃乐理都没有理,头扭向一边。

      吴争不甘心地说道:“钱大人也带过兵,当知军中与朝堂不同,军中如果令出二门,战时就是天大的灾难。钱翘恭带来千人,几是吴争所部两倍,如果吴争不加以约束,如何号令卫所?”

      张国维见情况有些僵,连忙打圆场道:“希声老弟,我等都知吴争不是那种小人,既然是令郎自己请战,希声老弟又何必怪罪于吴争呢?”

      钱肃乐将杯重重一放,头朝着张国维,但话是对吴争说的。

      “犬子自请为国赴死,我为何要迁怒于人?这小子狂妄,自认天赋异禀,好的不学,就学歪门邪道,堂上之言,何等浮滑?真以为堂上诸公听不出来?世间事,黑白分明,对错有界、汉贼不两立,岂容你圆滑?他日立于朝堂之上,还不定如何祸国殃民呢?”

      吴争再次正容拱手道:“小子铭记钱大人教诲,不敢或忘。”

      那边熊汝霖呵呵笑道:“希声老弟过了。少年人嘛,总要吃过亏才能长记性。好了好了,今日头次与小兄弟相聚,没得坏了气氛。来,来,一起举杯,为大明、为驱逐鞑虏!”

      孙嘉绩附和道:“天下最难得的是志同道合之人,如今国难当头,时局维艰,能遇诸位同行,便是万幸。今日同饮此杯,来日共赴黄泉,是为快事!”

      张煌言反驳道:“孙大人别的话,我都认同。可唯有共赴黄泉之言,煌言不敢苟同,大人今年贵庚?煌言今年才二十有六,共赴黄泉,岂不亏煞?”

      人人知道张煌言在故意说笑,孙嘉绩自然也不例外,他连声道:“如此说来,确实是孙某言误了,当自罚一杯。”

      说完,一口饮尽。

      被二人这么一闹,钱肃乐也绷不住脸了,和声道:“起来吧,莫道是我欺负后辈。”

      吴争这才起身,解开了疙瘩,心中也畅亮起来。

      这六人愣是造光了两坛子酒。

      吴争离开时,钱肃乐追了出来。

      已显酒意的钱肃乐流着泪道:“吴争,钱某膝下仅有此子能不死,就别让他死喽!”

      看着钱肃乐未老先衰的面容,吴争心中一疼。

      后世被传颂的“钱氏四忠”四个字,浮现在吴争脑海里。

      在这场悲壮的殉难中,除钱肃乐外,钱家还有十余人以不同形式投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其中以身殉国的还有钱肃乐三个弟弟钱肃范、钱肃遴、钱肃典,史称“钱氏四忠”。

      吴争郑重地应道:“钱大人放心,吴争理会得。”

      。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戒备和整训。

      吴争等人也想过,故意撤出三界,然后设伏。

      ¿ÉÕâºÜ²»ÏÖʵ£¬÷²×Ó¸ù±¾²»»áÉϵ±¡£

      嵊县至会稽、上虞必经三界。

      Èç¹û³·ÍË£¬÷²×Ó¸ü»á»³ÒÉÆäÖÐÓÐÕ©¡£

      所以,还不如光明正大地排兵布阵,建造设施,加以布防。

      有句话说得好,不管你来不来,我都在这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4: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