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天子》-第6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刘秀长得本来就英俊帅气,此时换上一套淡蓝色的直裾袍服,不仅将他的身材衬托得更加匀称、修长,而且整个人看上去都变得俊秀明亮了许多。

      就连刘元身边的大丫鬟看到这样的刘秀,都不由得玉面绯红,低下头去。嬷嬷笑容满面地赞叹道:“刘公子可真是一表人才啊!”

      刘元心中喜悦,脸上还是一本正经的表情,说道:“我家小弟,一直都很精神。”

      说着话,她走到刘秀近前,细心的帮他整理袍服上的褶皱,同时说道:“嗯,衣服是挺合身的,等会让布庄那边再多做几套来。”

      刘秀连忙摆手,低声说道:“二姐,有两套已经够用了。”

      刘元不悦地拍了刘秀一巴掌,说道:“在大事上,二姐帮不上你和大哥的忙,但在吃穿住行这样的小事上,你得听二姐的。”

      刘秀心中一暖,向刘元点点头,同时嗯了一声。

      邓家的布庄不仅给刘秀做了新衣,朱祐、盖延、龙渊等人也都分到了各自的新衣。至于邓禹和严光,他二人刚到邓府,裁缝还未来得及给他二人量尺寸。

      邓禹的家境虽然远不如邓晨,但也是小康之家,并不缺穿用,而严光是修道之人,对身外之物向来淡薄,一切都讲究随心、自然。

      吃过早饭后,刘秀、邓晨、邓禹、严光等一行人,乘坐马车,去往郊外。

      路上,邓晨看向严光,问道:“严先生,昨晚见到蔡公,以为如何?”

      邓晨对修道之人一向很敬重,而且打他第一眼看到严光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很不简单,身上有寻常修道之人所没有飘逸和仙气。

      昨晚听闻蔡少公说将来刘秀能做皇帝,他就一直很想知道,蔡少公口中的刘秀,到底是国师刘秀,还是自己的内弟刘秀。

      严光看向邓晨,淡然一笑,说道:“蔡公或许对谶学造诣颇深,至于道学嘛,我作为晚辈,不予评价。”

      他都评价蔡少公的谶学造诣深厚,但却不评价他的道学,显然在严光的眼中,蔡少公的道学修为是不怎么样的。

      邓晨愣了一下才明白严光的话外之音。他诧异地看着严光,没想到,他竟然会对蔡少公有如此评价。

      刘秀拉了拉严光的衣服,暗示他慎言,这样的话一旦传出去,让蔡少公听到,还指不定会惹出多大的祸端呢。

      邓晨清了清喉咙,正色说道:“严先生是外地人,或许不知蔡公在新野的名声,蔡公之道行,在新野可谓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

      严光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摇头说道:“家喻户晓,路人皆知,那只能说明他喜于炫耀,此为妄念。我或许才疏学浅,不知世间有何等之天才,具备何等之根器,在动妄念的同时,还能学道有成。”

      他一句话,把在场众人都说得哑口无言,邓晨也是好半晌没接上话来。

      过了半晌,他干咳一声,不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问道:“严先生以为,那个在将来可以做天子的刘秀,到底是不是阿秀?”

      在场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严光身上。刘秀则是一脸尴尬地摆了摆手,说道:“姐夫,怎么可能会是我呢?”

      严光垂下眼帘,他足足沉默了两三分钟的时间,方缓缓开口说道:“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这番话的意思是,上面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安逸享乐,设置众多的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们变得一无所有,忍饥挨饿。人们看不到希望,活着都是种受罪,是种煎熬和苦痛,当然就不怕死了

      。百姓们都不怕死了,自然会揭竿而起,再拿杀头的死罪来威胁百姓,已然无用。

      他继续说道:“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而当今之朝廷,有违天道,逆天道而行者,又岂能长久?”何为天道?在道家的理念中,天道的运行就如同拉弓射箭,抬得太高了,就得往下压一压,压得太低了,就得往上抬一抬,谁的财富多了,就应让他舍一舍,谁的财富少了,就应给他补一补,不要让‘朱门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发生。

      很多人都把道家简单的理解成无为而治,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道家有自己治世之理念和标准,那就是顺应天道,比较典型的人物是李泌,侍奉四代帝王,以道学治天下,成为唐朝中期的中流砥柱。

      严光的这席话,没有直接回答邓晨的疑问,但却很明确的指出来,新莽朝廷逆天行道,业已病入膏肓,长久不了,至于将来究竟谁会做皇帝,是不是刘秀,又是哪一个刘秀,严光并没有直接说出来。

      邓晨陷入沉思,仔细琢磨着严光的这番话。刘秀则是在旁连连点头,对于严光所表述的理念,他是非常之认同。

      长话短说,众人乘坐马车,出了新野城,来到西郊。

      新野的西郊比较荒凉,而邓晨所说的那间铁匠铺,更是在西郊的白河边上。

      平日里,白河边很少能见到行人,只偶尔会有垂钓者来这里,那位张铁匠把他的铁匠铺建在这里,生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马车在铁匠铺的门前停了下来。邓晨率先下了车,刘秀等人跟着鱼贯而出。

      刘秀举目一瞧,前方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建筑,占地面积倒是不小,院子也很大,但院墙是用树枝和木条编成的栅栏,而且很多地方已经破败不堪,似乎风大点就能将其吹倒。

      向里面看,有几间茅草屋。外面的院墙就够破了,里面的茅草屋也是不遑多让,有两间屋子连墙都没有,就由四五根木头桩子支撑着一个棚顶。

      而且外面还没有挂任何的招牌,不知道的人来到这里,绝不会认为这是一间铁匠铺。

      见刘秀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邓晨解释道:“挂出招牌,就得向官府交税,老六是没有那么多钱交税的。”

      张铁匠具体叫什么名字,邓晨并不知道,不过张铁匠自称排行在六,邓晨也就一直称呼他为老六。

      邓晨走到院门前,边推门边问道:“老六在家吗?”

      他话音刚落,随着咳嗽声,一名衣着又脏又破的中年人从里间房走了出来。

      看到从院门外走进来的邓晨,中年人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拱手施礼,说道:“邓公子。”

      邓晨笑吟吟地走到中年人近前,拱手回礼,说道:“老六,我这次过来,是想让你帮我打造几件趁手的家伙。”

      张铁匠点点头,而后目光一转,看向和邓晨一同前来的刘秀等人,问道:“邓公子,这几位是?”

      “啊,他们都是我的朋友,这位是我的内弟。”说着话,他指了指刘秀。后者走上前来,拱手说道:“在下刘秀。”

      张铁匠打量刘秀几眼,向他点了下头,而后看向邓晨,问道:“邓公子这次想要的武器是?”

      邓晨扬头说道:“老六,我们进去说话吧!”

      铁匠老六点点头,向邓晨做了个请的手势。

      邓晨、刘秀等人走进院子里。在他们的右手边,有打造武器的熔炉、模具、工具等物。不过看上去已有些日子没用过了,上面都已蒙起一层灰尘。

      “又有好些天没开张了吧?”邓晨随口问道。

      老六面无表情地说道:“承蒙邓公子关照,手里还有些积蓄,可以勉强度日。”

      邓晨说道:“我早就跟你说过,铁匠铺应该开在城里,开在这么一处荒郊野岭,生意能兴隆才怪了。”

      老六苦笑道:“邓公子,我的脾气你也了解,若真把铁匠铺搬进城内,我恐怕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住。”

      他从来不是个善于经营的人,而且脾气古怪,对很多看不顺眼的人,他根本不会接他们的生意。赚不到钱,又要交税,自然经营不下去。

      邓晨无奈地看着老六,摇头笑了笑,他回头对后面的仆人招了招手。

      一名邓晨的亲信家仆提着一只小木箱,快步走了过来。他把木箱放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沉闷。

      打开箱盖,向里面一瞧,小木箱里装的都是钱币,其中既有铜钱也有龟币,这么一箱子,估计起码得有四、五千钱。

      老六看罢,面露惊色,不解地看向邓晨,问道:“邓公子,这是?”

      邓晨伸手入怀,从中掏出一块绢帛,递给老六。后者接过来,展开一看,里面写的是一份清单:剑二十,刀二十,匕首三十,矛头五百……

      老六看罢吓了一跳,打造这么多的武器,这是要干什么?没等他开口说话,邓晨问道:“老六,打造这些,你认为需要多久?”

      “这……”老六琢磨了片刻,模棱两可地说道:“这么多,起码要个三年五载吧。”

      邓晨摇摇头,他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他又问道:“如果我给你找来足够多的帮手呢?”

      老六说道:“即便有十个八个的老手帮忙,要想打造出这么多的武器,至少也得花费半年多的时间。”

      邓晨沉吟片刻,依旧是皱了皱眉头。半年多的时间,虽然说不算太长,但己方还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看出邓晨不满意,老六苦笑道:“矛头还好造些,但刀剑打造起来,都需经过千锤百炼,只半年时间就能造出来的,也只是勉强能用罢了。”刘秀在旁禁不住好奇地问道:“不知勉强能用的刀剑是什么样的刀剑?”

      最快更新 www.bookben.net

      第八十七章 赠送暗器

      老六转身走进茅草棚里,从里面拿出一根铁条,递给刘秀。这是一把剑的原型,还没有加装剑柄、剑镡、剑格、剑颚,看上去就是一根黑黢黢、灰突突的铁条。

      刘秀将剑接过来,掂了掂,分量不轻,又摸了摸剑刃,还挺锋利的。

      他向左右看了看,见院子角落里堆放着不少的柴火,他走上前去,挑出一根较粗的,信手一挥,耳轮中就听咔嚓一声,手腕粗细的树枝应声而断。

      见状,在场的众人不约而同地露出惊诧之色,暗道一声好剑。

      刘秀看着手中半成品的剑,脸上也露出笑意。他转身走回到老六近前,说道:“这把剑在老六眼中,只是勉强能用?”

      这样的剑,已经完全不需要再锻造、打磨,加上剑柄、剑格等零碎,便可以拿到市面上去卖了。

      老六接回铁剑,正色说道:“每个人对剑的理解都不一样,对我而言,这种剑,就是介于半成品和失败品之间。”

      说着话,他像丢垃圾一样,把手中剑扔回茅草棚里,就听当啷一声,人们定睛一看,原来地上还堆放着好多这种铁条。

      刘秀沉默了片刻,问道:“老六,如果不许打造刀剑,只打造矛头,要造出五百支,需要多久?”

      老六在心中琢磨了片刻,说道:“如果人手充足的话,一个月足以。”

      “那么,我若要五千支呢?”此话一出,把邓晨都吓了一条。五千支?自己就算倾尽家财,也招不到五千人那么多啊。

      老六眼眸闪了闪,正色问道:“冒昧的问一句,刘公子欲打造这么多的武器,意欲何为?”

      刘秀笑了,反问道:“老六,如此大批量的私造武器,你认为又是会作何用途?”

      自古以来,大规模的私造武器,除了谋反,就再没有第二条路了。

      毕竟一旦被抓,必死无疑,能甘愿冒着掉脑袋风险这么干的人,他的目标也只能是谋反。

      老六与刘秀对视片刻,紧接着,目光一转,看向邓晨,狐疑道:“邓公子?”

      邓晨正色说道:“莽贼暴政,倒行逆施,民不聊生,【创建和谐家园】人怨,现逢天下大乱,九州烽火,我邓晨,愿辅佐刘氏兄弟,做一番大事。老六,你可愿帮我?”

      老六只稍愣片刻,紧接着,他倒退两步,毕恭毕敬地向刘秀和邓晨深施一礼,说道:“张童愿为刘公子、邓公子效犬马之劳!”

      邓晨也是第一次知道老六的本名原来叫张童。

      老六能如此干脆的答应自己,邓晨也多少有些意外。

      在邓晨心里,老六虽然是个可以信赖的人,谋反之事也可以对他说,但他愿不愿意加入己方、帮助己方,那可就不一定了。

      他禁不住问道:“老六,你可知道我们要做的事?”

      “我明白。”

      “不怕死?”

      “张童本就是该死之人。”

      老六本名的确叫张童,他本是豫州人氏,自幼便跟着父亲学铸剑,长大成人后,他的铸剑水平已然极高,在豫州当地也极为有名气,前来向他求剑者络绎不绝。

      不过张童脾气古怪,如果是他看顺眼的人来求剑,哪怕对方只能拿出几百、几十钱,他也会为其铸剑,如果是他看不顺眼的人,那怕对方拿出几万十几万钱来找他,他也会闭门不见。

      他的这种性格为他埋下了祸根,有次州府大员的公子前来找他铸剑,张童见了对方后,一口就回绝了,即便对方已出到十万钱,他也是不为所动。

      张童的态度终于惹怒了对方。

      事隔没多久,那位官员的公子便带着十多名属下,趁夜血洗了张家。张童全家遇害,包括他的妻子和才三岁大的孩子,对方只留下张童一个活口。

      事后,那位官员公子还当着张童的面,擦拭着沾满他亲人血迹的剑,一字一顿地说:“要杀你,如捏死一只蚂蚁,显示不出我的强大,不杀你,让你痛苦的活着,这才能彰显出你我的差距。”

      果然。张童去当地的官府报官,可当地的县令一听他状告的对象,根本不敢管,张童又去郡府报官,结果也一样,郡守也不敢管这事,最后他告到州府,依旧无果,反而招来更多的谩骂和羞辱。

      状告无门的张童也有想过自尽,一了百了,可他又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全家老小无辜遇害,不甘心杀人的凶手就那么逍遥自在的活着。

      再后来,他离开了豫州,到了荆州的南阳新野,在这里做了一名普通的铁匠。

      如果不是结识了邓晨,这些年一直受到邓晨的资助,以张童越发古怪的脾气,他根本生活不下去,说邓晨是他的救命恩人也丝毫不为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9: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