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儿不为奴》-第6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新会告急,救兵如救火,换作从前,班志富肯定二话不说就率骑兵先至新会,不过现在却是不急,也不担心,出城之前平南王将新会的情报说得明白,左右不过一支南明杂牌,又未携带攻城器械,新会如此坚城一座,李定国数万大军都拿它不下,这太平军又能奈他如何?

        兵法有云,围城须十倍之兵,若无十倍之兵,则须速战,速战不决,则当速退。

        兵书上的东西,班志富从来不会深信,他打仗凭得是数十年的经验,在他看来,太平军绝对拿不下新会城,此次名为出援,实则就是前支痛歼这支胆大妄为的南明杂牌。

        如何痛歼却是有讲究的,太平军刚刚在圭峰山伏击了吴进忠,又裹挟了上万百姓随军,这会士气肯定高昂,领军的贼将也肯定是心气甚高,因此援军不必着急赶到新会,而是要缓一些,最好是要等太平军在新会城下碰得一头狗屎的时候突然出现,然后以骑兵为先锋,摧枯拉朽般将他们击溃,如此才是用兵之道,也唯如此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领命时,班志富已将自己的计划与平南王尚可喜说了,尚可喜对此也是认可,这才有援军出城后并不急速行军的场面出现,不然,镶蓝旗这400骑兵怕早就向新会疾驰而去了。

        太阳升到头顶时,班志富挥手示意部下停止前进,然后叫过亲兵让他前去通知绿营总兵林善志,让他的人就地休整做饭,半个时辰后再出发。此地名为三洲,离新会只三十余里地。

        林善志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绿营兵停止前进,交待几个部下几句话后便打马去见世子殿下。

        这边绿营兵们却不是先给自己安营,也没急着先给自己准备伙食,而是先去伺候镶蓝旗的旗兵们【创建和谐家园】休息。广州绿营的几个将领跟狗似的随在几个旗兵军官身后,不时将旗兵军官的要求传下去。

        旗兵们有绿营兵伺候,绿营这边却是有那民夫青壮伺候。2000名民夫青壮是广州府征发来的,基本上没有一个是正宗广州人,多是广州附近的乡民,还有一些是惠州等地迁来的。原来的广州人早被清军杀得精光,为了充实广州人口,清军随后就从广东各地迁移人口至广州,不过到现在,广州的人口也未能恢复屠杀前的丁口数,至上月广州府的最新丁册显示,广州目前总人口只有十六万余人,其中丁口九万。除了这十六万迁移过来的新广州人,广州城中另有数千平、靖二藩从辽东带来的包衣。

        乱世之中,夫子的命运必然是极苦的,除了少数能够侥幸转为战兵,余者大多都是炮灰,能够生还活着回家的极少。能痛快的死这还算极好的,怕就怕被人当食物活活吃掉。新会守城一战,清军除了吃掉城中的七万余百姓,还吃掉了四千多民夫青壮,累累骸骨填得街巷满满都是,那口口枯井令人不敢探头一观。

        在清军的鞭打下,民夫们胆颤的做着各种各样的活计,动作稍慢就会被打得死去活来。这两千多广州绿营兵说是广州绿营,其实也不是广州人,而是尚可喜南下一路相继收纳的明军降兵。广州这座城市对于这些广州绿营兵而言其实就是外地,本地兵、外地兵对待百姓的态度自然不一样,若是本地兵,乡里乡亲的,纵是再暴虐,也不会往死里打,可外地兵不一样,在他们眼里,这些广州人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此一来,下手自然不会留情。

        民夫们被知府衙门征召的时候就大半知道自己的命运,不过却都相信自己能够活着回来,原因无他,这几年明清交战,清军取胜的次数实在太多,以至于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大清肯定要坐江山了。既然大清军肯定能胜,那替大清兵做夫子显然就比替明军做夫子好上百倍了,再不济,这两千人总能活下一半吧?

        百姓嘛,没别的盼头,但能吃饱就行,若是吃不饱,就盼着能活命,好死不如赖活么。

        有这念头在,民夫们出奇的没一个对清军有怨念,就连那些挨打的也生不出恨念,倒是怪自己动作迟了,活该挨军爷的打。至于自己只能吃到的一点点食物,他们更是觉得满意。活命机会大,又能吊着命,还能图别的?

        林善志见到尚之信的时候,班志富也在。世子殿下这会心情已不如早先那么郁闷,正和班志富说些什么,看到林善志过来,扬起他那张还很年轻的脸庞微一点头。

        “奴才林善志给殿下请安!”

        林善志“叭叭”两声一掸袖子,很是熟练的单腿跪在地上冲尚之信行了军礼,尔后又磕了三个响头。这头磕得极沉极重,尚之信看在眼里,心下不由满意。旁边班志富看了,却是好不着恼,你林善志连旗人都不是,凭什么在世子殿下面前自称奴才!还学我们旗人模样行礼,羞也不羞!

        “林总兵多礼了,起来吧。”尚之信的嘴角微翘,冲林善志摆了摆手。

        “谢殿下!”

        林善志闻声缓缓站起后又往后退了一步,举止神情对尚之信显然是尊重到极点。

      第158章 满城

        尚之信看了一眼林善志后将视线移向班志富,询问道:“新会可有派人过来?”

        班志富摇头道:“郑国栋并未再派人来,料是贼兵围了城,城中出不来人。”

        “想来也是如此。”

        尚之信微一点头,在这个跟随父亲多年的老人面前,他是一点架子也不敢端,也没必要端,他笑着对班志富说道:“出发前父王对我说过,此行出援新会,我这世子名为主帅,但这军中之事还是要一力依赖班叔父的,要我多看多学,不明白的地方就问,不必顾虑什么世子殿下的面子。呵呵,其实不必父王如此嘱咐,我也会如此,毕竟我之前从未单独领军,阵仗经验远不及班叔父,要是因为我的轻忽出了什么差子,不说我这世子殿下没什么脸面,父王那边我更不好交待。所以此次出援还请班叔父多费心!”

        世子殿下一口一个“叔父”叫着,听得班志富心中颇是温暖,在外人眼里,这个世子殿下孔武是孔武了,不过却是年轻气盛,脾气不太好,但在自己面前,世子殿下还是当年那个孩童,对长辈们跟当年是一样敬重,只此一点,他也是要力保尚之信的,而不是和平南藩下某些人一样,打起二殿下尚之孝的心思。

        立长立嫡乃是中国千年以来的传统,放着长子加嫡子不保,凑到次子身边算个什么事。要知道平南王可是私下与他们这些老人说过,等日后平定南明,他老人家就让次子之孝回北京谋个汉军旗都统,而不是留在广东和哥哥两碍眼。既然老王爷早就有了这等心思,底下人还哄弄个什么劲,真闹出了兄弟争藩的事,恐怕得利的可不是他们这些平南藩下的人,而是北京那个朝廷了。万一闹得不可开交,朝廷一介入,只怕这平南王府可就真个鸡飞蛋打了,老靖南王耿仲明那事可没过几年,耿继茂那小子都险些没法袭爵呢。靖南前车之鉴不远,平南王府可不能再出什么妖娥子喽。

        “殿下放心便是,末将必竭尽全力,太平军不过跳梁小丑,有殿下亲自领军,此贼必不堪一击。”

        班志富话本就不多,但说得每句话都绝非废话,这般铿锵有力说出,边上的林善志听了不由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倒也未有什么此人说话狂妄的念头,反而深以为然:太平军嘛,本就乌合之众,这仗打不赢才是见了鬼呢。

        班志富这么说了,尚之信自然不会就与太平军的战事再多说,转而对林善志道:“军中事都安排妥当了?”

        林善志忙微一欠腰,道:“回殿下,卑职都安排妥当了!”

        “我这没什么事,你先回吧,方才我说得明白,此次出援一切都听班都统的,班都统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你可听明白!”尚之信后半截话特意加重了说。

        林善志心中暗诽,他也是正一品的总兵,凭什么就要听班志富的命令,何况自己的兵也比班志富多,可世子殿下这么嘱咐,班志富又是平南王最信重的老人,他这总兵再怎么不愿也得乖乖听着,当下嘴里就轰然应声:“卑职明白!”

        “那好,你先下去吧,半个时辰后出发。”

        尚之信摆了摆手,示意林善志回去。

        “喳!”

        林善志轻步轻脚往后退了三步才转身离去,待他离去,班志富方开口对尚之信有些担心道:“广州绿营顶率皆补是南人,皆游荡之辈,俱非经战之辈,连年西贼入寇,兼土寇四处窃发,各处用兵甚多,折损亦多,仅广州绿营这几年便折损上千,今广东局面明清相处,土匪漫山,沿海又多是海贼,仅我平南与靖南镇兵于此,恐兵力不可多持,殿下不妨与王爷请朝廷再拨3000蒙古兵发来广东助战,如此兵力不虞便可解危,不致再复去年之事。”

        班志富所说去年之事指的是李定国大军二攻广东,平南和靖南因无兵可用,只得收缩各处清军集中于广州一地,使得李定国大军可以长驱直入,若不是新会坚城难克,恐明军就要兵临广州城下了。收缩兵力于广州集中驻守,看着似应对明军最好的办法,但实则却是向明军暴露广东清军兵力不足的问题,广州若是失守,广东便要尽沦明军之手了。再者,清军收缩于广州等于放弃了除广州以外的所有占领区,这便导致这些占领区的人心向明军动摇,同时明军也可以在这些地区获得人力钱粮支持,若不是李定国两攻两败,但只保持压迫广州的局势,也够龟缩在广州的平南和靖南喝一壶的了。

        仅就这次出援新会而言,班志富也苦于兵力不足,新会城中只守军千余人,太平军则有万人以上,出援兵马加起来虽有3000,可只旗兵可用,那广州绿营的两千多兵根本顶不上什么事,这帮广州绿营兵多是福建、浙江过来的降兵,平日打打顺风仗可以,真要碰上比他们强的对手,望风而逃都是轻的。也就是这次来得不是李定国大军,而是一支明明的杂牌太平军,真要是李定国大军来了,广州绿营这些降兵根本就不敢带他们出来。

        打赢太平军,班志富没有怀疑,没有这两千多广州绿营,单凭他手下的八百镶蓝旗精兵他就能一举收拾掉太平军,但是带兵打仗的哪个会嫌兵多,重要的是广东清军整体兵力实在是不多,能打得兵更是少,就这还被李率泰那个皇亲给硬生生抢去两千人,平南王府能够实实在大拿出来的精兵绝对不超五千。这点人马和动不动就是数万大军来攻的李定国相比,可真是少得有点让人发愁了,倘若今年李定国再来,班志富相信平南王采取的策略还是收缩各地兵力于广州一地驻防,除此之外再无他策。

        请满州大兵过来助战有点不切实际,前年哈哈木带兵过来只几个月就走了,去年朱马喇过来同样也是呆了不到三月,真要是军情紧急,满州大兵还是得过来,但要他们长驻根本不可能,没办法,这些个满州大兵也真是怕热。满州兵请不动,次一点的蒙古兵却是有可能来的,论战斗力,蒙古兵虽差了满州大兵稍许,但比起明军却是强得多,重要得是蒙古兵不比那些满州大兵娇贵,朝廷真要是调他们来长驻,这些蒙古兵难不成还敢不遵命不成。有鉴于此,班志富便心生了向朝廷调蒙古兵来助战的念头。

        调蒙古兵来助战?

        尚之信愣了下,没有马上回应班志富此策是否可行,而是说道了另一件事:“总督李率泰有奏疏于朝廷,要朝廷在广州设满城,拨满、汉八旗兵长驻,又设广州将军一职……”

        尚之信话还没说话,班志富就失声道:“广州绝不可设满城!”

        尚之信点了点头,沉声道:“我与父王也是此意,广州设满城一事乃李率泰一人之见,朝廷未必采纳。”

        班志富还有些不放心:“须防患于未来,北京那边还是得多活动。”

        尚之信道:“此事父王已有动作。”

        “如此就好。”听说平南王已经派人到北京阻止李率泰请设满城一事,班志富心中稍定,咬牙又道:“李率泰不是好人,请设满城分明是针对我平南王府而来,这【创建和谐家园】当真是包藏祸心,亏得王爷对他还那么客气!”

        广州若设了满城还有平南王府什么事?李率泰此举藏得什么心思,当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想到李率泰的小动作,再想想耿继茂那幅嘴脸,尚之信没来由的一阵恶心,正要开口与班志富说时,却有亲兵急急奔了过来。

      第159章 役使

        新会城,骄阳似烈火,无数青壮却赤着上衣肩挑担扛,远远望去,高高的城墙下满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如蚂蚁一般将一担担泥土、一块块巨石城砖填在那十余丈宽的豁口上。

        密集的人群,任由烈日烘烤,却无一人敢言一声,更无人敢哼一声,只机械般重复着做得已经麻木的活计,所有人的身上都被晒黑,那挑担的两肩更是脱了一层皮,露出红殷殷的皮肤,担子压上去只让人钻心疼。饶是如此,也不敢有人敢稍顿半分,更不敢叫一声疼,因为他们知道没人会来体恤他们,更不会有人来可怜他们,哀求告饶换来的只能是更加残忍的鞭打,甚至会被拖出去当众砍头!

        和活命相比,身体所受的疼痛简直不值一提,身心所受的折磨更加不值一提。

        终于,清脆的锣声响起,干了半天的苦力们等到了他们盼望已久的短暂休息时分,虽然休息时间只有小半炷香时间,他们能够得到的食物也仅仅是一碗泡着咸水的菜饭,但对于这些已经累得快到身体极限的苦力们而言,这点休息时间却是他们这一生最舒服,也最快乐的时光。可惜,快乐时光永远是短暂的,等他们狼吞虎咽的将饭菜咽下肚后,上工的锣声就响起了。

        贪婪的将碗中的一丁点油水舔光后,苦力们直起身,打起精神向工地进发。在他们身后,那本已被炸塌的城墙豁口已被填上了大半。豁口两侧完整的城墙上,一些太平军的士兵正在努力的将掉下城墙的火炮吊起,另有很多从城中征发的青壮费力的将一根根檑木扛上城头。空气中弥漫着混和着油香的臭味,却是上百口大锅里正在熬着混着粪便的金汁。

        “一、二、起!”

        整齐的号子声中,被太平军俘虏的一百多镶蓝旗清兵正在使出吃奶的力气将一块块比人还长的巨石搬上城墙,每搬上一块,他们的力气都好像凭空消失一般,要喘很久才能再次搬运下一块。从开工到现在,镶蓝旗俘虏已有数十人死伤,大半都是被抬起的巨石砸伤,现在,城墙下还能看到好多混和着血浆的泥土,天知道,那泥土下有没有埋着尸体。

        “敢偷懒!”

        “叭”的一声鞭响,一个绿营兵捂着脸哀号一声,腿脚却是不敢慢一步,忍着剧痛挑起空筐小跑着回头,看也不敢看那抽打他的太平军。

        鞭打声、喝骂声此起彼伏,在太平军的刀剑驱使下,数百名清军俘虏连同从城中征发的衙役、青壮顶着烈日修补着被太平军炸开的城墙缺口。

        一日一夜的不停歇,已经累死十数人,另有数十人或被落石砸伤、或被活活抽打而死。有数名镶蓝旗的清军俘虏更被太平军拿来杀鸡儆猴,留着鼠尾辫的血淋淋脑袋生生挂在豁口的两侧,用以提醒那些心存幻想的俘虏莫要轻举妄动。

        “齐老二昏过去了,齐老二昏过去了!”

        在城下挑土的人群中忽然有人失声叫了起来,却没有引起四周人群的骚动,他们木然的继续手中的伙计,没有一个人去看被太平军拖走的齐老二。

        喘着粗气将一块城砖码上基石后,差役黄四终是忍不住“呸”了一声,尔后低声咒骂了句:“周秀才真他娘的心狠,都乡里乡亲的,亏他下得了手!”

        边上的同伴听了这句话,不由冷笑一声:“哪个跟咱们是乡亲?你莫忘了,咱们可不是新会人,这城中还剩几个周秀才的乡亲?”

        “咱们不是他乡亲,可他要报仇也不能找咱们吧,他老婆孩子又不是咱们吃了的!”黄四愤愤,很是为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平。

        “你没吃他老婆孩子,肚子里总有别人吧?”同伴头也不抬抛了一句话出来。

        闻言,黄四语滞,旋即脸红起来,老本贼围城时,他们这些衙役能活下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边上的衙役看到黄四还傻站着,不由催道:“快干活吧,早点把这城墙堵上,咱们也能早点歇着,要不然,可真要活活累死了。”说完朝正在城墙上的码砖的旗兵撇了撇嘴,“朝廷的兵都在那累死累活的干着,咱们算什么?快干吧。”

        “唉……”

        黄四长长叹了口气,默不作声的将已装满泥的竹筐往肩上担,不知是想着肚中的事,还是想着周秀才的事,动作竟是慢得很,刚才冷笑那同伴见了,不由讥讽道:“怎么,黄头嫌苦?要是嫌苦,贼兵破城时怎的不跟县尊一块走?”

        “你!……”

        黄四气不打一处来,黄县尊可是举家自焚了的,这家伙让他跟黄县尊一块走是什么意思!

        眼看黄四要摞胆子,旁人看了忙道:“好了,都少说两句,都这会了说这有甚意思,叫贼兵听见可就砍了你们脑袋去!”

        一听砍脑袋,黄四顿时一个寒颤,忍不住朝城墙上挂着的脑袋看去,那一根根被鼠尾辫喘在城上的人头在阳光照射下着实叫人心生寒意,让他再也生不起半点火气,也让他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

        城墙上,周士相站在垛口默默的看着下面正在干活的俘虏,宋襄公在听完几个手下有关工程进度的汇报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后走到周士相身边禀道:“千户,过不了今晚,这豁口就能堵上了,到时,清军就拿咱们没有办法了。”说完,又迟疑片刻,道:“连日驱役,俘虏固然死不足惜,城中百姓却也是遭了无枉之灾,料想死伤者众多……”

        “宋先生不必说这个。”

        周士相收回视线,摆了摆手,缓缓面向宋襄公,开口道:“若死一人可救十人,死百人可救万人,损一家可救十户,损百家可救万户,那就无甚惋惜的。”

        “可城中百姓毕竟死里逃生,我军如此役使他们,难免有暴虐之嫌,千户大人是不是……”

        宋襄公知事已至此,为保太平军上下,只能不顾人力而为,可毕竟读书人出身,心中还是存了几分仁心,想着是不是能够劝周士相几句,稍稍体恤下新会残余百姓,可不等他话说完,周士相却是再次打断他,冷冷道:“新会百姓早该死了,我周士相也早该死了,自他们亲人惨死那日,这城中百姓便无独活之理。今日驱使他们,不过是让他们赎罪而矣,先前我却是有妇人之仁,可今日之局面事关生死,不牺牲他们便得牺牲全营,谁轻谁重,先生当知。”

      第160章 守城

        新会扼守广州南大门,距离广州城又是极近,太平军占据新会必然会引来广州清军倾巢出动,为防太平军进军香山途中遭遇清军拦截,前日军议时,周士相已与诸将说得明白,就在这新会城与广州清军一较高低。当日,他清军能够凭借新会的坚城击退西宁王李定国的数万大军,今日,太平军亦可凭此坚城击退广州城的清军重兵。

        诸将对此均无异议,不论识兵与否,都知凭城坚守绝对要比和清军野战来得更有把握些。太平军没有骑兵,各营又多是新卒,比不得广州清军精锐,更何况广州的汉军旗还有骑兵,倘若不能凭借新会城击退清军,清军是必会在太平军进军香山时予以进攻,届时,只怕凶多吉少。

        葛正、葛义兄弟等人想得却是自罗定起兵以来一直穷于奔跑,说是转进为全营寻块根据之地,但走了这么久,香山县还是未到,既然今日能够一举占了这新会城,倒不如就将这新会作为根据之地,如此,也能让他们这些昔日的“山大王”一尝官老爷的威风。

        有城就有百姓,有百姓自然就有上贡,大伙提着脑袋跟周秀才拼命,图得不就是这一天嘛。难得周秀才不弃新会城,大伙就豁出去和【创建和谐家园】拼了,胜了,从今往后新会方圆都是太平军的天下,败了,碗大一块疤,所谓人生在世谁无世,就看死后鸟多大了。

        拼了,拼了,【创建和谐家园】也是一个脑袋,一根吊,老子也不比他们少对卵,来就来,看是你的吊硬还是爷的硬!

        ……

        城头上太平军忙于准备攻城器械时,城内同样也是一片繁忙。奉太平军千户周士相和总务钱粮官宋襄公之令,绍兴师爷廖瑞祥受命出任新会知县,拿着他的前任清知县黄之正留下的大印发布了数张榜文,在宋襄公派出的一队保安队员的协助下,将城中残余的百姓全部动员起来,无论老弱病残亦或妇人,全部组织起来参与新会城防务。

        新会城自经历去年清军食城之灾后,原本近八万的人口只剩不到两千人,年初李定国大军解围后,满清新任广东总督李率泰为掩饰清军大规模屠城食人丑事,下令广州府及邻近府县相继迁了一批百姓于新会城,再加上新会附近乡下的穷苦百姓贪图城中无主之屋而入城,使得新会人口恢复至万人,内中倒是有数百从广州城来的富户,太平军入城后,因震虏营在百户葛正的带领下发了凶性,这帮富户便多是遭了兵灾,破家灭门不在少数。

        为抢在广州清军到达之前修补被炸毁的城墙,周士相下令将俘虏的清军及城中差役、青壮尽数充为苦力,以不顾人力的代价抢修城墙,如此一来,便使得城中青壮男子多半到了城墙工地。廖瑞祥受命出任新会知县后,便苦于青壮男子太少,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下令老弱妇孺尽数充军,和太平军后营残余妇孺一起为守城准备食物和相应器材。

        廖瑞祥师爷出身,擅于俗物,虽然年纪大了,但各项事务倒也安排得紧紧有条,使得太平军前营不必抽调人手充于后勤,此举让宋襄公颇是夸赞,在周士相面前特意为廖瑞祥美言数句,周士相高兴之下下令赏了廖瑞祥二十两白银。

        得了二十两白银之赏,廖知县干得更加是卖力,他知道太平军实行的公库制度,所有缴获抢掠所得一律要充公,事后再由公库统一分发,他虽受命出任知县,但是却并无定他的俸禄,仍是和别人一样吃的定粮,因此陡得二十两银子,顿时叫他欢喜不已。他本就是因“反诗”而入狱待死的罪囚,若不是太平军恐怕早就人头落地,现在不仅能活命,还能当官,又能拿银子,如此好事,岂不叫他肝脑涂地。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而矣。

        新会全城总动员时,周士相也没闲下来,不时上城巡视,又或是与诸将商议守城事务,他知道逃出去的清军肯定会向广州报告新会失守消息,广州那边也定会在第一时间派兵马抢夺新会,不然,这新会城就会跟把刀子似的顶在广州清军的咽喉上,使他们食难下咽。换作自己,也定是要倾尽全力夺回新会的,要不然,也不需太平军有其他举动,只需派员西下联络李定国,广东局面就要瞬间改观了。

        守城事务,以震虏营守东门,雄威营守西门,虎捷营守南门,陷阵营守北门,近卫营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增补各门。另外,又以后营保安队为主扩编保安团员千人,扩编保安团来源主要为城中青壮和清军绿营俘虏,只待城墙修补完毕就可将人充于其中。保安团由宋襄公掌握,作为后营的武装力量,一方面保证后营安危,另一方面则会同知县衙门维持城中秩序。

        太平军攻陷坚城,大败清军,全营上下皆是士气高昂,虽有圭峰山后营折损惨重,但死伤多为老弱妇孺,一定程度上使得太平军卸下了不小包袱,故虽然将士多心有伤痛,但对于领军者而言,难免有轻松之感。周士相不是圣人,对死去的人,他固然是痛惜,但人死不能复生,活人还要向前看,如此一来,没了后营这块大包袱,太平军的机动和战斗能力便可以大大提高,这让他坚守新会击退清军的念头提了不少底气。

        守城,必有粮食,无粮则危。

        太平军肯定不可能像清军一样杀人为食,因此必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全军,不然,一旦断粮,则全军必危。好在,粮食这一块,新会城中甚多,去年李定国围城时,城中清军本就没有断粮,战后李率泰进城后查看,城中余粮仍可供清军食用半年。如此多的粮食,再加上这几月又相继运来一批,便是没有太平军自己从各地搜刮来的粮食,也足够保证太平军在新会坚守半年以上。

        坚守半年是周士相的底线,不过他不认为清军有能力围困新会城长达半年,因为通过俘虏招供及对沿途清军兵力的估计,广东的清军总体力量似乎并不怎么强大,保守估计,广州平、靖二藩能够派出的兵马绝不会超过万人。超过万人,则势必要调其他府县兵来,若调其他府县兵,则广东境内明军不可能不有所查觉,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周士相料想尚可喜和耿继茂是不可能采取的,因为他们若这样做了,最后的结果即便是他们拿下了新会城,届时恐怕除了广州,广东其他的府县都要在明军手中了。

        当务之急,联络各地明军力量很是必要,因此周士相给张英送去了命令,让他想尽办法将新会的局面传到各地,且无论如何也要派人到高州去一秬,不管李定国此时到底在不在广东,又是否和孙可望正在明争暗斗,也一定要让他知道他苦苦围了一年无功而返的新会城此时已经被太平军夺取。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0: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