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儿不为奴》-第5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们这些【创建和谐家园】……丢尽列祖列宗的脸,你们不配……当我八旗勇士,你们这些……这些懦夫!贼人就是……现在不杀……你们,也会活活折磨死……折磨死你们的!”因为疼痛,赵全的声音已经结巴了,但还是在那喘着粗气大骂着。

        “你真不怕死?”

        周士相可不想看赵全在那骂人,他只想只知道赵全这个是不是真的不怕死。

        “呸!”

        赵全狠狠的瞪着周士相,他那眼神明白无误的告诉周士相:老子就是不怕死!

        周士相叹了口气:“你确是条汉子,本千户再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说你是【创建和谐家园】,我不但可以不杀你,更可以放了你,你说不说?”

        “哼!”

        赵全扭头不语,脸上皮肉已经扭曲在一块,看着好不吓人。

        见状,周士相冷哼一声,也不与他多说,火铳往赵全左腿上一指,点燃火绳,数秒之后黑洞洞的铳口便喷出夺命的火焰,冲膛而出的铅子顿时将赵全的左腿轰的稀巴烂。

        “呃!”

        赵全左腿被轰得血肉模糊,终于忍不过疼痛失声大叫了一声,额头汗珠直渗,却是硬咬着牙关强自支撑。他不想让这帮【创建和谐家园】看自己的笑话!死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满洲八旗勇士的名声不能被自己丢了!

        “说不说!”

        周士相根本不理会赵全这会是不是疼得说不出话,只面无表情的对他再问了一句。

        赵全果真是硬汉,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怒吼:“不说!你们这些可恶的汉狗、贼人,大清一定会荡平你们,把你们的人头挂在城门上示众,诛尽你们的九族,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砰!”

        又是一声铳响,这回却是直接打在了赵全的胸膛,一铳轰去,胸前血肉横飞,鲜血直冒,眨眼间,赵全便停止了抽搐,一动也不动。

        “抬下去喂狗!”

        周士相咬牙切齿,他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创建和谐家园】会如此死心塌地的为满州人殉死,更无法想象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竟然真的连祖宗都不认,口口声称自己是旗人,是旗人!

        赵全的尸体被抬下去后,营兵也好,旗兵也好,都是跪在那里不敢乱动一下。四面的太平军士兵则是人人为之解气,只恨千户大人非要留下俘虏,不然弟兄们一块动手,定将这些王八蛋剁成肉泥,好祭那些死去亲人的在天之灵!

        “千户,现在让他们动手吗?”

        邵九公阴侧侧的看着那帮绿营兵,高要城的好戏他可是迫不及待的再看一次了。

        周士相腮帮子一动,吐出二字:“动手!”

        雄威营试百户王有喜却迟疑道:“千户,汉军旗的这帮人已经降了,咱们是不是?”

        周士相目露凶光,断然说道:“一个不留!”

        王有喜一凛,不敢再劝。

        周士相又吩咐邵九公:“营兵动过手之后,将他们分开审问,凡是动手杀过咱们老人孩子的,也不留!”

        邵九公领命,这是该有之事,战场厮杀,敌我两方,杀人再多也不打紧,但要对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下手,就是该死了。

        “动作要快,一个时辰后前营全部集结,”周士相募地看向东南方向的新会城,斩钉截铁道:“不论死多少人,新会城一定要拿下!”

      第142章 地狱

        经投降的营兵相互指认,415名绿营兵中有26人参与了后山的屠杀,在确认无误后,26人被拉出来和旗兵关押在一起。正当邵九公准备威逼那些营兵动手杀人时,宋襄公却急急赶来制止了他,随后经宋襄公的劝说,周士相同意暂时不处死这帮人,将他们带到新会城下用以瓦解守军的士气。

        宋襄公又劝周士相不必急着攻打新会城,而是应该在这里休整一天,等待近卫营赶到后再向新会城挺进。

        周士相却不同意,说道兵贵神速,新会城离着圭峰山只有四十里地,现在城中守军肯定知道了圭峰山清军覆没的消息,趁他们惊慌失措时,太平军当立即向新会城发进攻击,以免守军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开始进行守城的准备。若是叫守军有了准备,可以想象又有多少太平军将士会将性命扔在连李定国大军都无法攻克的坚城下。

        宋襄公却道,左右城中清军已经知道圭峰山的情形,现在赶去顶多让守军混乱一会,而无论周士相采取何种手段攻城,面对有着坚城可以凭仗的清军,前营还是要付出巨大伤亡,妄想守军自行崩溃根本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事。

        是,新会守将由云龙叫周士相杀了,现在总兵吴进忠又战死在圭峰山,但事实是新会城中一定还会有其他的军官承担守城重任,再说前营将士为了救援后营连日急行军,又刚与清军大战一场,从上至下,人人都是累得筋疲力尽,很多人已经连眼皮子都快睁不开了,这节骨眼上再让他们赶到新会城,谁个吃得消,又哪个能撑得住,真要强行进军,恐怕多半就是去送死了。

        当然,宋襄公没有直言周士相强行攻打新会城是去送死,而是委婉的提醒周士相现在出兵的后果,言语间还是很注意对周士相权威的维护的,毕竟太平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是周士相一手打造而来,胡全战死后,某种程度上周士相已成了太平军的核心,成了太平军的魂。虽然不害怕也不担心周士相会对自己的劝谏反感,但宋襄公还是自觉摆正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现在的太平军只有一个老大,那就是新会秀才周士相。

        听了宋襄公的话后,周士相思索良久,直觉告诉他宋襄公说得没错,前营的弟兄们必须要休息,真要是现在下令开拨,恐怕没等走到山下,就得有一多半人在山道上睡着了。他没有再坚持己见,下令全军就在圭峰山休整,等押送粮食的近卫营和虎捷营一部赶到后再向新会城挺进。

        休整间歇,周士相也没有闲着,他将自己在高要城对前营授旗改编的事情大致和宋襄公说了,并将前营在肇庆府一带的军事行动一一告知对方,二人一起分析肇庆清军现在会采取何种行动,太平军攻打新会城后,广州的平、靖二藩和总督府又会如何对付出现在他们眼皮底下,出现在他们腹心之地的太平军。

        二人又商量了拿下新会城后太平军的下一步行动,万一拿不下新会城,太平军又应该往何处撤退,往何处发展。这一谈就是大半个时辰,期间林婉儿端了饭菜过来,不过满脑子都在想事的周士相竟然没有察觉,让婉儿姑娘在出门后心情很是失落。宋襄公看在眼里,无奈苦笑一声。

        前营分作五大战兵营,军官晋级制度,宋襄公都表示赞同并且支持,若说从前太平营给他的观感活脱脱就是流寇,现在这一重新整编扩大,便让他有种正规官兵的感观。

        因震虏、雄威、陷阵三营在战斗中兵员损失颇多,周士相和宋襄公商议后,让三营从投降的绿营俘虏中补充,又从后营残存的200多男丁中选了100名青壮补入,如此,三营兵员再次补全,全部恢复520人的编制。

        山下清军大营的300多民夫是清军从新会城征发来的,其中有不少人识得周士相,当知道当日那个手刃清军大官的周秀才现在成了大明太平军的千户后,这些人都是惊讶,惊讶过后却是指望周秀才能看在他们都是乡亲的份上放他们回去,可是周士相却没有放这些乡亲回去,而是将他们全部强制征发为兵补入后营,与后营剩下的男丁重编为保安大队,大队长暂时空缺,等赵四海伤好后便行接任。如此安排,令得这些民夫怨声载道,纷纷在私下大骂周秀才不近人情,不过却是没一个敢逃跑的。

        鉴于后营武装力量太过薄弱,导致此次圭峰山一战不能全力保护营民,致使后营妇孺在撤退时损失就有一半,因此宋襄公请求周士相扩编后营武装力量,让后营能够有一支可以自保的力量,不致再次遇到清军时无反击之力。

        赵四海的战兵队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残存的也已补入前营,保安队员也是损失大半,库军同样也是死伤一片,各营的男丁也基本上死伤殆尽,故而宋襄公要周士相从前营调一些军官和老兵到后营,也不必在后营仿前营战兵营规制设立营头,直接扩编保安队。

        周士相同意了宋襄公的请求,并恶作剧的将保安队升级为保安团,这团的意思大抵和团练差不多,兵员扩编为不低于一千人,做到人人有武器,训练也完全按照战兵营的规格来,这让宋襄公大喜。不过周士相随后却表示现在只能是设想,因即将对新会城展开进攻,故而不能从前营抽调老兵和军官,而是将刚补入后营的那些新会民夫暂时补入保安团,等拿下新会城后就将城中残存的百姓全部纳入后营,其中青壮就是保安团的后备兵员,等到了香山后,便正式将保安团的组建和训练落落下来。

        虽然只是周士相画出的一张大饼,不过宋襄公也知道眼下前营调不出人来,毕竟能不能拿下新会城,能不能在其后打败广州,肇庆,甚至其他府县调来围剿太平军的清军,全要依赖前营一营之力,这个时候冒然从前营抽调军官和老兵,无疑是极其愚蠢的举动。甚至在拿下新会城后,也要优先补充前营,而不是扩编他的保安团。

        点头答应之后,保安团的事情便暂告一段落。周士相给宋襄公今后的任务就是带着后营残存的四千多人随前营行动,这一次的教训让周士相不敢再轻易率领前营单独行动。后营虽然都是老弱妇孺,但却是太平军未来的助力,前营的兵员、钱粮将来都要着落在后营身上,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后,老人孩子甚至妇女都是生产力,也同样也会是兵。

        “全民皆兵”四个字可不是周士相心血来潮随口一说,他可以预见,清军是断然不会让他在香山县站稳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再所难免,到那时,可就真要全民皆兵,让太平军的每一个人都发挥出他(她)应有的作用,而不是随意的抛弃放弃。

        从宋襄公口里,周士相得知林婉儿在清军包围时有着极坚强的表现,比他那个墙头草的父亲要强得多,甚至表现得要比一些男人都要强。宋襄公随意的说道刚才林姑娘进来来,看到千户大人在想事就没有打扰退了出去,出去时好像有些失落。

        听了这话,周士相哑然,不过他没有特意去找婉儿,因为到现在为止,他还不知道如何对待这个名义上的侍女,甚至都没有过想睡一睡这姑娘的心思。也许,在他的心中,还忘不了惨死的妻子,又或者,对这个姑娘,他心中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其他。

        看在林婉儿的份上,加上当时情况紧急,投降又是大多数营老、营管的选择,甚至是被包围的后老上下所有人的心思,而且连赵四海也有过投降的念头,周士相便没有去责难这些人,也没有去为难林万福,甚至林万福的库大使一职都没有罢除,反而让他们戴罪立功。绝境之下为求保命而投降,是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毕竟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没有周士相那般的国仇家恨,更没有什么民族大义,他们只知道要活下来,要吃饱肚子,强求他们为太平军殉死是不现实也不道德的事情。

        周士相的这些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营老、营管不安的心,使得后营上下并没有因为担心周士相会清算他们而发生不必要的动乱。

        后营在山下被清军包围时丢弃的钱粮物资全部都屯在山下清军大营里,现在这些钱粮物资失而复得,并且还缴获了清军的一些钱粮,不过因为清军出城时并没有携带多少钱粮,所以缴获也有限,倒是车马缴获了不少,足有三百多辆,算是个意外之喜。如此多的车马可以缓和太平军马车急缺的运输能力,也可以加快行军步伐。

        主动提出带领寺中僧人为太平营救治的栖林和尚被抓了,抓他是因为投降的清军交待总兵吴进忠是在得到山上僧人的密信后才决定攻山的。

        已被清空的天王殿中,周士相和栖林和尚站在地臧菩萨前有这么一段简短的对话:

        “本千户听说地藏菩萨见地狱众生受苦,感同身受,遂发愿下地狱救度众生,是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善哉,施主竟知佛家典故,果是大智慧之人。”

        “不知主持百年之后向何处去?”

        “或为世间一粒尘,或为驴为马,或为草为木。”

        “然后呢?不入地狱么?”

        “若是终级,自然我入地狱。”

        “主持是大善知识,怎么会入地狱呢?”

        “我不入地狱,谁到地狱教化众生呢?”

        “主持真是慈悲心,那么,现在便请主持往地狱教化众生可好?”

        “什么?……啊!”

        “来人,送主持往地狱一行!”

        “施主……将军饶命啊!”

        “我饶你一命,谁饶那些老人孩子女人性命!”

      第143章 怀疑

        大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五月初六,名满粤省的一代高僧栖林和尚坐化于玉台寺,临终前留下禅言“此去不入西天极乐,当入阿鼻地狱,以解世人悬苦。”

        栖林和尚死后,大明太平军千户周士相厚葬其于后山碑林,僧众无不赞服。

        栖林和尚死讯传出后,新会城南却有一小僧面望圭峰山,咬牙切齿,发下宏愿,“此生不灭贼人为师报仇便誓不为人”,誓毕,往广州投军。

        ……

        近卫营在虎捷营的接应下,于傍晚押着粮队到达圭峰山,一路虽是辛苦,道路又极其难走,好在并无民夫逃跑,也无车马翻车。

        得报近卫营已到,周士相立即传令下去,着近卫营不必上山,就在山下清军军营宿营,粮食和民夫也安置其内,由虎捷营负责警戒守卫,余者即刻休整。

        稍后,周士相又传令各营总旗以上军官前往玉台寺大雄殿商议攻打新会城一事。

        由于去年李定国大军久攻新会不克,故军议之上,众将对夺取新会并不乐观,秦智生等人甚至提议不必强攻新会城,而是想办法搜集船只渡过谭江,绕到新会城的后方去。

        绕道取谭江而过,可以避免强攻新会带来的损失,这对于刚刚经历一场大战损失惨重的太平军而言,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但如何搜集船只却又是个麻烦,且不提谭江上到底有没有船可供太平军使用,就是有,太平军也没有时间来搜集足够将全军人马渡过江的船只。

        若是在新会一带停留太久,太平军便会陷入前有新会坚城,后有清军包围的局面。新会城的守将只要脑子不傻,这个时候早就应该向广州派出快马求援了,后方的肇庆总兵许尔显八成也弄清了太平军的意图,这会恐怕也正在调兵追杀而来。等到这两支周士相一直在竭力避免的清军主力部队杀过来,那可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了。

        “大伙不用想其它的了,新会城一定要打,也一定要拿下,不然,全军上下就是死路一条!”

        周士相再次重申了攻打新会城的决心。

        “若千户一定要打新会城,那卑职不得不提醒千户大人,新会城墙上可是摆着十几门红衣大将军炮的。”

        开口的是近卫营的试百户李辅国,他被任命为近卫营的试百户后也算是尽职,跟随近卫营押运粮队的过程中表现也算可圈可点,凭其从前当绿营千总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秃子蒋和性格粗率而导致的一些细节问题,和近卫营另一个试百户林再生合作得也算愉快,至少蒋和上山后并没有私下向周士相密报李辅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红衣大将军炮?”

        周士相有些愕然,不知道这是什么炮。一边的邵九公忙告诉他,所谓红衣大将军炮其实就是明朝的红夷大炮,不过因为避讳那个夷字,所以皇太极将红夷炮更名为红衣大将军炮。

        “红夷大炮是崇祯年间明朝从澳门采购的,当年孔有德在登莱造反不成后便率部渡海投了满清,因他在登莱掳了不少明朝制炮的工匠,所以满清就让他替清军造炮,当时孔有德造的炮就是仿照红夷大炮来的,这会清军之中操纵火炮的也多是汉军旗那帮忘祖的王八蛋。”

        经宋襄公这么一说,周士相立时明白过来。李辅国有心显摆自己的见识,顺着宋襄公的话又往下说了起来,却是说得这红夷炮的优点和缺点。

        结合李辅国所说,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周士相大致可以肯定红夷炮的性能和同期欧州人使用的火炮大抵相同,都属前装火炮。前装火炮的缺点是射速极慢,发射一次以后,必须灌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干布帮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干,再填入火药,助燃物,塞进去炮弹,然后再点放,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

        不过伴随着缺点的优点却是红夷炮的杀伤力极大,在直线范围内,炮弹可以横穿几十人,落地跳坑时更是可以连人带马砸个稀巴烂。虽不及后世开花弹来得厉害,但炮声一响,炮弹飞射而来的场景还是着实叫人心惊肉颤的。

        宋襄公又说了件事,说是老奴奴尔哈赤当年就是在宁远城下叫红夷大炮给打死的。邵九公和李辅国听了这话后却是有些不以为然,想来他们并没有听过这码子事。

        老奴是不是叫红夷炮打死的,周士相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如何应付新会城上那十几门红夷炮和数量不少于此的小炮。他前世就听过一句名言,说是大炮乃战争之王,虽然这战争之王日后不断被新的武器所取代,如坦克等,但在新式武器没有出现之前,大炮的威力在同时期的武器中的确是老大哥,尤其是这17世纪的中国,在这个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大炮对于战争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最直观的就是当己方士兵向城墙冲去时,城上却不断飞射炮弹来收割人命,而己方却只能挨打还不了手,这种完全被动的战斗伤亡巨大是肯定的,对于己方军心的打击同样也是巨大。

        周士相必须要拿出一个应对火炮的办法来,要不然炮声一响,十个士兵九个没听过炮声,也没见过火炮的太平军恐怕真的拿新会城束手无策。

        周士相在沉思之后提出了一个他迫切要知道的问题。

        “红夷炮最远能打多少里?”

        “这个?”

        一众军官们也没几个见过红夷炮的,哪里知道这炮弹能打多远。宋襄公也是没有亲眼见过,倒是秦智生、邵九公、李辅国三人见过,但对于这红夷炮到底能打多远,三个人给出的答案却不一样。

        秦智生说红夷炮能打七八里,邵九公却说没那么远,只能两三里的样子,李辅国给出的数字却只有里许。

        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周士相无法判断,众人也都说不准。

        “千户问这个做什么?”

        宋襄公没有去瞎猜测三人哪个说得对,他关心的是周士相想要干什么。

        “此次我军攻打新会城,早在高要时我便与铁百户商量过此事,当时我决心以爆破方式炸毁新会城墙,然后全军从缺口突入其中,现在我仍然不改决定,攻打新会城咱们不强攻,也没强攻的本钱,西宁王的几万大军都拿不下新会城,我太平军这区区两千号人马就能拿下?因此我们只有爆破一途!”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21: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