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宋襄公无意杀害玉台寺的和尚,这帮和尚们却是有意要杀他!
就在太平军后营占领玉台寺的第二天深夜,一个看着十分不起眼的小和尚趁着看守的保安队员不注意悄悄从殿中溜出,然后趁着黑夜偷偷从后山一条不为人知的小道下了山。
下山之后这小和尚并未逃走,而是直奔山下清军营帐而去,他身上贴身藏着一封信,却是那慈眉善目、德高望重,在广东信徒中间名头颇响的栖林老和尚写给清军将领的亲笔信。
第126章 提督
率兵围山的清军将领正是周士相想亲手活剥的平南藩下右翼总兵官吴进忠,此人并非汉军旗出身,也非尚可喜从辽东带来的老人,而是原李自成大顺军王光泰部出身。
王光泰与哥哥王光恩、弟弟王昌早年参加过李自成的农民军,王光恩在义军中绰号关索,颇是有些名气。崇祯十四年,王光恩同两个弟弟接受明朝勋阳巡抚徐起元的招安,所部农民军被改编为官军固守郧阳,先后击退数次大顺军的进攻,为明朝稳固了郧阳地区的局势。
弘光元年,清军阿济格部南下追击大顺军至郧阳时,王光恩又同明朝的郧阳巡抚徐起元一同降了阿济格。降清后,王光恩被任命为襄阳总兵,而时在王光泰部下的吴进忠不过是个小小千总。
顺治三年,王光恩同清廷委任的郧阳巡抚潘士良发生矛盾,被潘士良诬陷逮捕解往北京,清廷另调南阳副总兵杨文富署理襄阳总兵一职,意图吞并改编三王部下人马。王光泰、王昌两兄弟见势不妙,遂先下手为强,率领所部8000兵马反清,杀署理总兵官杨文富、分巡下荆南道甘文奎、襄阳知府杨矿、推官李实发、襄阳知县潘朝佑等清廷委任的襄阳诸官。反清之后,王光泰派吴进忠前往湖南向督师何腾蛟报讯。
永历朝廷闻知二王兄弟在郧阳反正之后,举朝欢腾,永历天子当即任命王光泰为镇武将军,爵镇武伯;王昌为郧襄总兵,其部李世英为河南总兵,作为使者往湖南联络督师何腾蛟的武进忠亦得了何腾蛟青眼,亲自为其请来右营协理副将一职。
清廷得知王光泰、王昌两兄弟投明后,立即释放王光恩以图挽回郧阳局势,得知王光泰、王昌已经接受南明委任后方将王光恩处死,其后马上调派湖广提督孙定辽部马步兵5600名从武昌赶到郧阳平叛。孙部进至离郧阳四十里的安阳口时遭王昌伏兵袭杀,孙定辽措手不及,大败而逃,渡至河湾时因水深难渡坠于马下溺死。
孙定辽大败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立即命吏部侍郎喀喀木率满、汉军队3000人南下往剿二王,又令河南总兵张应祥、开归总兵高第等合兵同剿。得知清廷派出满州大兵前来,又有河南总兵张应祥和开归总兵高第部同来,王光泰知己方兵力无法对敌,遂退出郧阳城,临走前命为右营协理副将的吴进忠率人将郧阳城付之一炬。
王光泰手下总兵官李世英作为二王前锋,率部欲往陕西会合当地反清武装,不幸被清军击败,无法前往陕西后,王光泰和王昌商量后率余部四千余人退往夔东地区,同大顺军余部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贺珍等部联合作战,成为后来“夔东十三家”之一。
就在二王兄弟退往夔东地区的路上,吴进忠突然率部掉头返回郧阳,王光泰闻讯后急派使者往吴部阻止,殊料使者还未入营就被吴进忠手下斩杀。杀掉使者后,吴进忠一刻也不敢停留,星夜直奔郧阳向清军投降。再次隆清的吴进忠得到了喀喀木信重,不仅没有夺其部曲,更是任其为郧襄副将。
顺治六年,因南方王得仁、金声恒、李成栋等人相继举旗反清,清军连失数省地盘,各处兵力亦是吃紧,清廷遂从辽东召尚可喜与耿仲明二王率家口旧部入关南下。二王行至湖北时,因吴进忠身材高大,一脸虬须,颇有古之大将风范,尚可喜见之心喜,又知其部本是农民军,战力相较原明朝军队改编过来的绿营兵要强,便有意将其召入麾下听调。
不过尚藩南下兵员清廷已有定制,不许其私自征召,尤其不得招募绿营将兵,更不得私藏兵将,为此尚可喜着实费了一番手脚方将吴部纳入麾下。初时,只要吴进忠于藩下听命,并不曾收入旗中。
此后平、靖二藩挥师广东,大小征战上百,吴进忠所部每战都为先锋,斩获甚众。攻打广州之时,吴进忠更是自请所部十八勇士为入城先锋,趁夜骗开广州城门,为清军攻入城中立下大功。凭此功劳,吴进翼在尚藩麾下地位不断上升,虽不曾入镶蓝汉军旗,却可指挥旗兵作战,并且官阶也高升为了右翼总兵官。广州城内除二王藩下直属旗兵,总督府的督抚标兵,其余兵马名义上的右翼总兵官吴进忠都可指挥。
李定国二攻新会,平、靖二藩相继派兵入城防守,靖藩以平藩为首,平藩兵马则以汉军旗参将由云龙、右翼总兵官吴进忠马首是瞻。吴进忠自知身份不比由云龙这个汉军旗参将,因此守城事务不问大小悉向由云龙请示。
不过实际守城过程中,吴进忠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曾为农民军的缘故,他深知同为农民军出身的李定国大军攻城手段,几次凭借经验化解新会城危机,更是数次率领死士出城打退李定国的兵马,和由云龙一起成功守住新会城。
由云龙被周士相剌死后,吴进忠接管新会防务,城中汉军旗、绿营都归其提调,据说平南王尚可喜已经有心向清廷请奏吴进忠为广东提督,若是此任命能被清廷通过,吴进忠便能当上当年李成栋做梦都想当上的广东提督要职。
伴随着官位的步步高升,吴进忠的双手同样沾满同胞的鲜血,不仅充当了清军入广东的急先锋,更是在清军于广东造成的几次大屠杀中卖力甚众,可谓血债累累,罄竹难书。新会守城期间,更是吴进忠部最先捕人为食,当日冲进周士相家中捉走其父母妻儿的也是吴进忠部下的营兵。
身为主将的由云龙该死,身为父母妻儿惨死的直接凶手吴进忠更是该死,从想到吴进忠的那刻起,周士相便断然发誓要此人不得好死,以慰父母妻儿在天之灵。
第127章 心气
周士相咬牙切齿欲生吞活剥的吴进忠此时正在圭峰山下军营看着远方的玉台寺,在他视线看不到的山后,200名清兵正在玉台寺小和尚的引领下借着夜色掩护向山上偷偷潜去。
佛祖都是胡人,世上多一个胡人皇帝又如何?
以此道理来自我安慰的栖林老和尚在送给吴进忠的信上,除了将那些雀占鸠巢的黑衣贼寇大骂一通外,字里行间便尽是翘首以盼大清王师解救出家人于水深火热的言辞,言辞之恳切,当真是让见者为之心心相戚。最后,栖林老和尚拿出了他对大清兵的最大善意——将后山一条不为人知的小道指点给了大清兵,并祝大清兵一举剿贼成功。
接到信后的吴进忠大喜过望,先前只因流贼占据山上有利地形而不无法强攻,不得已采取围势,此策虽有效,不过却耗时太久。年初李定国大军虽已退去,但明军来不及退走的残部和藏匿于新会附近山区的土匪亦是不少,他此番带来圭峰山的乃是新会守军的一半人马,若是在圭峰山停留久了,怕新会那边易生变故。
毕竟新会解围之后,平南和靖南二位王爷就相继调走了城内的旗兵回防广州,在新会只留少量旗兵并一部绿营驻守。眼下,新会守军人数不足三千,现在又被吴进忠带了一半到圭峰山来,城内守军兵力就更少了,真要是哪个不开眼的土匪或是明军残部趁机攻城,对守军倒是个【创建和谐家园】烦。
明军残兵和土匪一直是新会城防的又一威胁,虽和李定国动不动就是数万人的大军相比,前者人数少得可怜,威胁也小得多,新会城也基本上没有被这些人攻破的可能,但他们的存在终究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数月以来,吴进忠已是数次派兵出城进剿附近山中的土匪和明军残部,就是这圭峰山也派兵来过两次,不过每次刚刚进山,那些土匪要么就远远躲进山中,要么就是化整为零藏起来,就是没几个敢和清兵一较高下的。一些明军残兵则是沿着西江和谭江活动,新建的广州水师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江那么长,谁知道这些残兵躲在哪边。就算知道,等水师赶过来,这些残兵也早跑了,岸上方圆百里可以说都没有什么人烟了,没有了那些里正保长向清军通风报信,哪里找得到这些残兵的踪影。
好在吴进忠派兵出城剿匪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保境安民,广州那边也没有让其肃清地方,所以他不需要和上面有什么交待,派兵出城只是震摄一下那些土匪和明军残兵,让他们离新会远些,若是能够有些缴获更好。至于土匪们躲哪,藏哪,吴总兵根本就不关心,在他看来,这些人根本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现在官军不过是顾不上他们,真要是想剿了他们就跟捏死蚂蚁一般简单。
新会城对于广东清军的意义和新会百姓对于广东清军的意义根本不能相提,休说眼下的新会境内根本没有什么百姓,就是有百姓,清军也不会去理会他们是不是饱受匪患,只要新会城在清军手中,吴进忠就能踏踏实实睡觉,百姓的死活与他何干?这城中的百姓他吃得还少吗!
这一回要不是太平军后营突然来到新会境内,且人数比新会守军和幸存百姓都多,对新会城造成了自李定国大军撤走后的最大威胁,一直在城中忙着和新纳的两房小妾快活的吴总兵也不会亲自率兵出城进剿。
探子来报讯时,吴进忠还不相信有这么一支人数众多的兵马出现在新会境内,因为前面的肇庆、罗定、雷州并没有相关军情传来,这么一支人马又是从哪飞过来的!等到他亲自带人察探后方确信眼前黑压压一片、看不到头的人马真是冲新会来的。
起初,吴进忠还以为这是李定国的兵马又杀过来,吓得险些要向广州发去求援急报,后来才发现这不过是一支打着明军旗号的土匪流寇,人数是很多,可多是老弱妇孺,内中能战的兵丁看起来怕是连千人都没有。
人多兵少,吴总兵自然就松了口气,这支打着明军旗号的队伍也自然成了吴总兵眼中的肥羊,至于这支人马为何从新兴那里过来,又是如何避过肇庆清军跑到这里来,来的目的又是什么,吴总兵都不关心,他只知道绝不能让这支队伍从他眼皮底下跑了,更不能让他们对新兴城造成什么麻烦。
平南王刚刚向朝廷举荐自己出任广东总督,在这个节骨眼上,吴进忠不敢出一点纰漏,虽说有平南王保举,可广东总督李率泰却并不满意平南王的保举,而且对他这个非旗人很有成见,认为广东提督应该由旗人出任,而不是由一个曾当过流贼的降将出任。为了以示自己并不是针对平、靖二藩,李率泰更是将李成栋的教训搬出来,再三强调广东提督绝不能由流贼出身的降将担任,就是不由旗人担任,也应由那些明军出身的绿营将领出任,如此才是稳妥之策。
听到风声的吴进忠自然大为恼火:李成栋那反贼能和我比!我对大清忠心耿耿!我对大清忠心耿耿!
恼火归恼火,可吴进忠却拿这个皇亲总督大人没办法,所幸平南王和靖南王都对李率泰不满,靖南王更是答应和平南王一起保荐他吴进忠出任广东提督,因此吴进忠倒也不担心李率泰会坏了自己的前程。有两位王爷联名保举,朝廷再看不上他吴进忠总要卖两位藩王一个面子吧。
在升任广东提督的圣旨到来之前,吴进忠必须要迅速解决出现在新会境内这支人数上万的队伍,免得总督衙门借此发挥,凭白让自己的前程多出变数。不过他没想到这支队伍竟然这么难打,重重包围之下仍让他们冲到山里占了玉台寺附近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对清军造成不少伤亡。无奈之下吴进忠只能采取围势,企图用时间来解决战斗,结果正磕睡时有人送来忱头,栖林和尚指点的那条小道一下就让吴进忠看到了不用再耗下去,而是一举就能灭贼的可能。
……
夜已很深,吴进忠仍是一身甲衣的立在帐前,身后,一众军官和亲兵俱是全身披挂,神情穆然的看着山上。
各处军营中同样也是无人入眠,汉军旗、绿营兵披甲的披甲、擦拭兵器的兵器,一切准备只为等待山上的讯号。
为了迷惑山上的太平军,吴进忠已经下令严禁全营喧哗,更禁任何人走动,除例行巡逻的士兵外,其余人都呆在帐中等侯,以此掩盖全军正在做进攻准备的迹象。
清军的假象做得十分成功,山上的太平军并没有发现清营中的不对,除了警戒的士兵,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清军连续数日没有进攻,让营中老小都有些放松,均以为今夜清军也不会发起进攻。
玉台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一下涌进数千人,寺中明显拥挤不堪。平日供香客居住的知客房都被女人和孩子住满,老人们则住在各处佛殿中,大雄宝殿除了关着寺中那百多名僧人,更是住了三四百老弱,白天还好些,晚上睡觉时都是人挨着人,头靠脚。殿内的气味更是熏得人想吐,老和尚栖林最是受不得这味,可也只能忍着,盼着大清兵赶紧杀上山来把这些该死的土匪和刁民全送进地狱。
前些日子被清军所杀的营民尸体都在山下,这会都被清军掩埋了,否则烈日之下必生疫病。清军也是人,疫病一起,他们同样也会染上,故而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要收尸。
撤往玉台寺时,赵四海率人抢回了一些受伤的营民,尸体却是没法抢了,在山上抵御清军进攻时,又死伤了数百男人。死了的都抬去埋了,没死的却是受了大罪,被用作临时安置伤员的天王殿里哀号一片,但凡听见那些伤员哀号的人莫不心碎,心碎同时更是恐惧,唯恐撑不到援军到来。
赵四海曾要下狠心将伤员全部处死,免得他们在那动摇军心,可宋襄公坚绝不同意,他道我们已是绝境,全营上下皆知事态,这会大伙都是抱成一团,存了万分之一希望和清军死耗,你这会若是将伤员处死,他们作何想?当日周千户又是如何对他们许诺!真要做了,只怕不用清军来攻,我们自个就要亡了。
想到周士相对入营的军士和老弱做出的“伤了我们给治,死了我们给埋的”承诺,赵四海便打消了这个疯狂念头。连续几天赵四海都坚守在一线,这会熬得是两眼通红,可却不敢松懈半刻,旁人能去睡,他不能,因为他清楚,他这个试百户眼下不仅是手下士兵和保安队员、库军的支撑,更是那些老弱妇孺的支撑,他若撑不住,大伙便谁也撑不住了。
守到现在,后营还能牢牢占据玉台寺,不是靠得营兵们如何勇猛,而是靠得大伙团结一心,靠得是那口不想死的心气。这口心气若不在,这山上的人便没一个在了。
唉,也不知千户大人这会到了哪里?
实在有些疲倦的赵四海将刀轻轻解下放在腿上,靠着一块石碑上闭上双目,他实在是累了。
山下,依旧是黑洞洞一片,远远能看见清军营中生起的篝火。
第128章 后山
“快,前面的再快些,再快些!”
“手脚都利索些,马上就要爬上去了,都加把劲,磨蹭蹭的是不是不想要功劳了!”
玉台寺后山的陡硝山林中,200名清兵正吃力的向上攀爬着,最前面的是口中含着刀的150名绿营兵,紧跟着的则是背上负着铳的50名汉军旗兵。陡硝的山石实在是难爬,虽然隐隐是有那么一条道在,可摸黑走在上面还是太过危险,好几次都有清兵失足险些滑落下山。
一个旗兵更是倒霉的一脚踏上一条盘在那的乌蛇,要不是边上的同伴看着不对,及时拿刀砸了过去,恐怕他这条命多半就要扔在这里,饶是如此,也把这旗兵吓得够呛,事后后背冰凉一片。
指挥这些清兵的是镶蓝汉军旗佐领苏献亭,此人是平南王尚可喜从辽东带来的亲信包衣,奉尚可喜之命留在新会统领驻守旗兵。吴进忠选将奇袭,苏献亭自请为将,吴进忠知他是想争功,但想有和尚带路,又是深夜奇袭,所选旗兵、营兵又皆是悍勇死士,断无失败道理,故而也就允了。
玉台寺后山这条小道乃是元末时寺内僧众为避兵灾而建,两百多年过去,知道这条小道的僧人已经不多,附近山民更是不知,栖林老和尚也是当年从前任主持口中方得知山后有这么一条下山的小道,不曾想,当初并不放在心上这条小道如今却派上了用场。
替栖林送信的小和尚叫玉机,幼时便被僧人带入寺中,不知籍贯何处,也不知父母是谁。因其长得清秀,人也机灵,便被栖林和尚收在身边亲自教导,这一回更是担任了救师傅他老人家出苦海的重要角色。
“将军,越过前面那两块大石头就到山顶了!”
玉机年纪毕竟小,先前下山时不觉怎样,这次上山带路却是累得直喘粗气,不过再看到前方十几尺外的两座巨石后,他长长的松了口气。
听小和尚说快要到山顶了,苏献亭大喜,爬了一个多时辰,他也是吃力无比,不过想到即将到手的大功,再苦再累也都值了。心下狂喜的同时就让玉机呆在这里不必上去,免得到时和贼兵打将起来,刀枪无眼伤了这乖巧的小和尚。
“还请将军一定要救出我师傅他老人家,一定要救出……”玉机念念不忘请苏献亭一定要救出他师傅。
“小和尚放心吧,本将军定让你师徒重见。”
小和尚的师徒情深让苏献亭深为感动,轻笑一声应了下来,随后便不再理会玉机,而是朝手下低声喝了一句,尔后便按刀向上爬去,很快消失在玉机眼前。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南无阿弥托佛!……”
玉机轻诵一声佛号,立在那里一脸期待的看着山顶。
……
后山是玉台寺的碑林所在,此地除了一座经楼外再无其他建筑,原先的空矿地方都种上了菜,这会菜地里的菜早就被太平军后营老小拔了个精光,经楼也睡满了人,碑林那边也搭了不少帐逢。此时深夜,所有人都在梦乡之中,谁也不曾想到清军会从根本无路可走的后山摸上来,因为之前曾有保安队员奉命到山后察探过,结果得出后山根本不能走人。宋襄公和赵四海也因此将全部能战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前山,在这后山只留了几个营老负责。
打头的几个绿营兵摸上山时还趴在那里四处张望了下,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等到发现这后山真的没有人把守后,营兵们都是喜出望外,彼此看了一眼,二话不说就拔刀向着前方杀去。
“弟兄们,杀贼啊!”
“什么人?”
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带着孙子还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身上就挨了一刀,不等他惨叫出来,孙子的断臂就落在了他的面前。
“杀啊!”
越来越多的营兵爬上了山,看到前面的同伴已经下手,他们也毫不示弱,一个个紧随其后在那大开杀戒。
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如何是那些凶狠的绿营兵对手,又如何组织得了反抗,很快惨叫声和尖叫声就响成一片。凄厉的惨叫声划破夜空,惊动了山上所有人。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了,清兵打上来了?”
宋襄公从睡梦中被惊醒后第一反应就是冲出屋子奔到殿前的广场上。广场上安置了上千人,此时也都被后山的惨叫惊醒,人群惊恐不安,营民们都是心悸,恐惧的望着后山方向。
几十个今夜没有轮值在休整的保安队员和库军虽然同样惊恐不安,但却是没有忘记握紧手中的兵器,看到宋襄公过来忙围了上来。
“总务大人,声音是从后山传过来的!”
后山?
不好!
宋襄公扭头朝山后看去,只一眼立时变了脸色,不用说,那后山定然是叫清军摸了上来。
“叫上所有能动的男人,都随本官来!”
“派人去告诉赵百户,让他不用管后山,一定要守住前面,千万不能让清军攻上来,不然,大伙就都完了!”
宋襄公咬牙率领这些保安队员和库兵向后山匆匆赶去,途中,又有上百名拿着各式兵器的男丁跟了过来。
……
大雄殿中那些正在熟睡的老弱妇孺也都被后山的动静惊醒,因为不知道后山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在胡乱的猜测,乱哄哄的却谁也说不出个什么来,但随着后山传出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所有人都颤抖了,他们听出来了,那声音分明就是人临死的惨叫!
就在殿中百姓惊恐时,一个中年和尚偷偷挤到栖林老和尚身边,四周看了一眼后方低声道:“主持,后山的动静莫不是山下的?”
“嗯?”
栖林老和尚一脸淡定,身上隐然散发着波澜不惊之势,颇有深意的看了眼这中年僧人,然后淡淡说道:“不可说,不可说。”
不可说?
中年和尚一愣,旋即想到什么,面色一松,默不作声的又挪到先前的地方,学着主持的样子也在那闭目不语起来。
第129章 屠杀
苏献亭爬上山后,前面的绿营兵已将山顶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都是尸体,死了的、没死的夹在一起,扑鼻而来的尽是叫人着呕的血腥味。
绿营兵见人就杀,不问老弱,不问妇孺,但使喘气的都成了他们刀下的冤魂。在营兵屠刀的驱赶下,营民如无头苍蝇般四处逃窜。
绿营兵们点起了火把,并且在山上到处放火,很快,后山便成了一片火海,到处都是拿着火把纵火和杀人的营兵。这些个【创建和谐家园】如同野兽一般疯狂杀戮自己的同胞,没有半分犹豫和手软。火光亮起后,山下清军营中立时传出号角声。
初时还有几个营老、营管在不断叫唤,试图组织后山的营民们逃生,可随着清兵的突进,营民们被分割成若干股,彼此之间无法联系,也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清军杀上来。
人太多,也太乱,营老和营管见实在无法挽回局面,也只能各顾各身急于逃命去了。他们这一跑,营民更是混乱,男人的哀叫声,女人的尖叫声,跪地磕头的求饶声、婴儿的哇哇啼叫声,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这佛家净地的玉台寺后山,成了人间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