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儿不为奴》-第4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干他娘,日他娘,干了!人死吊朝天,干他个娘的!

        新会城,我周士相一定要拿下,不为别的,就为报仇!

        ……

        与后世广东行政区域划分不同,如今的一县地盘实在是大,诸如周士相为太平军谋定的根据地香山县,放在后世足足有三个市一个特区存在,可在这个时代,那么大的地盘都只归一县所有。

        高要县同样也是如此,在后世高要县境起码有几个县存在,现在山山水水都归一个高要县,人口相较后世更是少得可怜,除了高要县城,太平军西行路上,周士相便再也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村镇。越往西行,越是荒凉,百里无人,所见也从平原丘陵变成连绵山区,官道早就残破不堪,大半时间太平军并不是在走,而是在推。山路之上,车马行进的速度可以用蜗速形容,人再急也没有办法,只能一点点的往前移。好在前方并没有清军拦截,后方雄威营也没有发现有清军从高要追来,只要天公作美不下雨,再用四天,太平军就能踏入新会境内。

        天热,肉食根本无法保存,从高要城缴获的猪羊本就有限,早就被将士们吃了个精光,又哪里会舍不得吃变臭呢。发现各营军士在扎营时都喜欢到边上的小河小溪抓蛇抓青蛙后,周士相索性让百户们专门组织几队兵去抓,抓回来后统一用大锅倒上菜油,放上盐煮,然后由伙兵们给各队分去,以此来弥补没有肉食却要不断行军而导致的体力消耗。

        不仅是蛇、蛙,鱼虾更是要抓,虎捷营干得最狠,直接将一条小河头尾堆了坝,然后两三百人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舀水,费了老大功夫竟真的将这段河给清光,捕了近千斤的青鱼、草鱼出来,当夜全营弥漫着鱼香味。周士相也吃了一条青鱼,虽然没有后世的酱油、辣椒、也没有葱花生姜,仅仅是放了点油和盐,可吃着就是无比的鲜美,整整一条足有五斤多重的青鱼竟被他一人吃了大半。

        22日,太平军在经过五天行军后,到达高要最西边的羚羊峡,这羚羊岭地位峡谷之中,有居高扼要之势,高要县名也是从此地得来。在进入羚羊岭前,周士相命前面的震虏营派了一队兵进去查探,确认没有清军伏击后,大队人马才随后进入。当夜,全军就在羚羊岭进了一夜,天热,晚上不盖被子也不嫌冷,唯一麻烦的是蚊子太多,营中没有多少驱蚊的药草,所以夜里官兵拍打蚊子的声音是此起彼伏,直至下半夜方才听不见响声,却不是因为蚊子都被拍光,而是所有人眼皮子都抬不起来,只想睡觉,哪还去理会那些蚊子。

        蚊虫最易让疟疾横行,受了一夜蚊子叮咬,第二天醒来脖子、手上都是大泡子的周士相第一时间就是召集各营百户、试百户军议,军议的内容却不是行军,也不是打仗,而是如何防蚊虫叮咬。

      第123章 消息

        军中无小事,行军打仗是大事,衣食住行也是大事,蚊子叮咬看着是小事,可在周士相看来却是和攻城拔寨相等的大事。要知道疟疾的产生大半就是蚊虫叮咬造成,一旦军中流行疟疾,虽说疟疾的致死率并不高,可正常人哪经得住天天发烧打摆子,动不动就上吐下泄的,在没有有效医疗手段,如抗生素的情况下,想要疟疾完全治愈靠得只有时间和病人自身的体能,除此之外再无办法。

        而太平军当下缺得就是时间,执行得又是千里转进任务,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军中发生疟疾,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即便没有发生疟疾,士兵天天睡觉时被蚊虫叮咬,如何休息?没有足够的睡眠就没有足够的精神,没有足够精神,又如何能在白天行军,又如何能和前面的清军厮杀。鉴于此,周士相便有必要召集各营高级军官军议,集思广议,以便能够找出一个防蚊治蚊的好办法。

        除雄威营外,其余四营百户、试百户在得到命令后都赶到了位于羚羊峡最高处的千户所,说是千户所,也就是临时搭得一个窝棚,拢共也就能挤十来个人,多一个都不行。

        千户所边上还搭了一个木制的了望台,专门有几个眼神好的士兵负责了望。从了望台往下看去,峡谷内外一览无余,任何人想要潜进峡谷而瞒过了望台上的太平军都不可能。

        众百户和试百户们情况不比周士相好,一个个不是这里被挠得红通通一片,就是那里被蚊子叮出几个泡子来,再一问,基本上都是下半夜才睡着,上半夜全忙着在那拍打蚊子了。

        这帮高级军官坐下后,一个个萎靡不振,就是平素最能熬的横肉葛正和秃子蒋和也耷拉着脑袋,提不起精神气来。

        周士相看在眼里,心下叹口气,他不怪部下们如此不堪,因为这不单单是被蚊子叮咬的事,而是自高要出发后,白天大半时间都在行军,光是行军并不算什么,问题是原本应该休息的夜间却因为蚊子叮咬而无法安睡,休息不好,人困马乏的,人如何吃得消?现在这些部下们还能坚持,再这样熬上个三五天,到时任你是铁打的汉子也得趴下。

        身为千户,身为这些人的首领,周士相有责任也有义务替部下们排除非战因素的干扰,因此他将召集众人来的目的简单说了。

        一听千户大人找他们来是为商量如何防蚊子的事,众百户们并没有感到小题大作,而是人人深以为然,葛正一脸向往的说了句:“要是有蚊帐的话,大伙就不必受这苦了。”

        闻言,秦智生苦笑一声:“咱们这是行军打仗,你当是在家享福,还蚊帐呢,荒郊野岭的你上哪弄蚊帐去?再说这么多人,要多少蚊帐才够用?”

        葛正讪笑一声:“我不是随口一说嘛。”

        “蚊帐咱们眼下是弄不到的,就是弄到也不可能给所有人都用上,你们还是想想其他的法子,要切实可行的。”周士相强调一定要能实用的,不实用的法子提都不用提。

        众人听后都思索起来,不一会,彭大柱突然一拍脑袋,叫道:“千户,我记得那些大户人家好像都备有香炉,炉内的熏香味儿不但闻着特别好闻,还能驱蚊和苍蝇,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香。”

        话音刚落,边上的试百户张二江翻了个白眼,呛了他一句:“你都说了那是大户人家才备的,平民百姓家中谁有那玩意?再说那香肯定值不少银子,咱们哪有这么多银子去买?”

        被张二江这么一呛,彭大柱忍不住便要反驳,可刚要说话,却被周士相摇头制止了,周士相道:“不是银子的事,大柱兄弟说得这香我听说过,不过这香咱们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我听人说过,那香都是省城那边才有的卖的,咱们总不能跑到广州去买吧?”

        彭大柱想想也是,乖巧的闭上嘴,铁毅见状,说道:“千户,这蚊子叮人可不分,所以富人有富人的法子,穷人也有穷人的法子,从前我跟弟兄们在矿上时,就是用的艾草驱蚊。”

        一直在军议上不怎么说话的林再生难得开口附和道:“对,艾草有用,除了艾草,好像还有什么食虫草、藿香之类的都能驱蚊子,有的是直接放在屋内用,有的是晒干点燃,不过味道呛了点。”

        “味道呛不要紧,重要是这些草有用。”周士相不在乎什么呛人不呛人,他关心的是这些花草到底能不能驱蚊子。

      ¡¡¡¡¡°¿Ï¶¨ÓÐÓõ쬱°Ö°ÔçÄê±ãÔÚ¾üÖÐÓùýÞ½ÏãºÍ°¬²ÝÇýÎᣡ±

        说话的是试百户李辅国,声音不是太大,显得很是谦卑。周士相看了他一眼,笑着点了点头。

        一人提出法子,很快又有几个法子出来,比如郑铁柱说可以在帐逢里放一个盛着水和石头的大桶,然后在桶里放上一些青蛙,说蚊子爱阴凉,只要飞进来就会成为青蛙的口中餐。

        这个法子有些奇思妙想,周士相听得一愣,却看到林再生、宋二牛等试百户都是点头认可,听他们说话,似是以前都在家中用过这个法子。

        奇思妙想不要紧,只要这法子有用就行,军中木桶有一些,青蛙更是不缺,当下周士相就叫人把这些法子全记下来,然后叫这帮高级军官全部回营派出人手到附近找艾草、食虫草之类的驱蚊草。

        为了彻底消除蚊害和防止疟疾,周士相传令今日不必行军,就在羚羊峡停留一天,同时派人到雄威营传令,让邵九公也赶到羚羊峡来。

        命令传达后,峡谷中立时就有欢呼声响起,想来各营将士在经过五天的行军后,也盼着能够有一天休整。

        百户们回去后,很快就安排人手四处搜寻驱蚊草,羚羊峡所在本就是山区,只要仔细辨认,艾草等不难被发现,等到中午,各营都有收获,借着烈日就将驱蚊草摆在石头上晒起来。

        下午的时候,却有一行人骑马自峡谷西边进了峡谷,却是早前被周士相派去后营传讯的骑兵队朱二等人。

        朱二带了一个坏消息,后营被清军包围在了新会西南四十里的圭峰山。

      第124章 凶光

        新兴分兵时,周士相特意给后营制定了一条行军路线,这条路线完全是避开清军驻守的城池,并且尽可能的是在靠近山区地带行军。为了掩护后营转移,周士相则亲率前营突进肇庆牵制肇庆绿营。

        肇庆府辖八县一州,府城所领德庆州和总兵许尔显的兵马及新兴绿营因不知太平军底细都是闭门自守,四会、高要二县绿营则被太平军全歼,东南的广宁,西北的阳江、阳春三县距离太远,当地绿营不可能过来。余下二县恩平和高明早在几年前就被清军屠了个精光,县境之内休说驻兵了,就是个活人都难以寻觅。

        后营的行军路线是沿新兴向西八十里再折道往南直奔新会,这段路程的距离足有200多里,沿途基本上是山区和被清军屠杀过的无人地带,因此只要不是宋襄公改了行军路线,主动寻找清军发起进攻,理论上后营在到达新会之前是不可能有什么危险的。正是因为后营的行军路线很安全,所以周士相才大胆的在新兴分兵,领着前营向肇庆府城突进,以此吸引迷惑肇庆总兵许尔显,掩护后营撤离肇庆境内。

        可周士相万万没想到,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四天前,连续二十多天的缓慢行军后,宋襄公率领后营的上万老弱妇孺终是抵达新会县境,在全营上下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时,一支人数多达千人的清军突然出现在圭峰山区并向他们发起进攻。

        清军似是早知道有这么一支人数多达上万的人马会出现在此,领军的将领事先在圭峰山区布下埋伏,在后营刚到立足未稳之下突然杀出,一方以逸待劳早就有备,一方则是惊慌失措、仓促应战,结果可想而知。

        赵四海率部下300名士兵拼死抵抗,宋襄公则带刚刚组建的保安队也加入战斗,可这些士兵和保安队员大多没有经历过战斗,又缺少兵器,面对兵力是他们一倍的清军,仅凭着一腔血勇殊死反抗,战到最后,终是未能抵挡清军的猛扑,死伤大半,不过却是成功掩护全营大半老小成功撤到了圭峰山内玉台寺一带。

        面对随时都会覆没的局面,宋襄公在初时的惊慌之后很快镇定,察觉玉台寺四周地形利守难攻之后,他很快就将库军调给赵四海,并征发营中所有还能走能跑的男丁,连同赵四海的残兵又组建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凭借地形拼死抵挡清军。另外,还命各营老征发营中健壮妇人,让她们拿木棍,拿石头配合男人作战。

        此时没有后路,后营上下谁都知道一旦清军冲突防线,所有人都得死,因此哪怕是那些心中对太平军保有敌意,被强迫入营的原罗定士绅大户这会也都是跟着动了起来,能上阵的上阵,能搭把手的搭把手,不能上阵的则是在后面将一块块石头往前面搬,为的就是能挡住清军的进攻,等待前营的救援。

        清军没想到已被赶到绝路的一帮老弱妇孺竟然还能有战斗之力,连冲了几次都被占有地利的后营击退,扔下百余具尸体。清军领军将领见状,不由懊悔事先没能断了玉台寺这条路,怪自己大意轻敌,只道一帮流寇裹着老弱妇孺能有多少战斗力,没想这些人却如此不怕死,害得自己未能一举歼敌,反而死伤两三百。

        懊悔之后却是加快了进攻脚步,他看出这支人马已经没有多少能战之力,只要冲破当面的防线,杀光那些男人,余下的老人孩子就是任由宰割的羔羊了。

        又是一整天的猛攻之后,清军却仍是望着玉台寺干瞪眼,前方的台阶上伏满了尸体,固然对方的尸体比己方的要多得多,可对方仍死死控制着进出玉台寺的唯一通道。

        硬冲不行,就围死他们,饿死他们!

        清军迅速改变战术,不再强攻,而是分兵合围,领兵清将看得明白,这帮老弱妇孺根本没有带多少粮食过来,玉台寺内一帮穷和尚又能有多少粮食,用不了几天寺内就会断粮,到时不攻也要自破了。

        清将对困死对方有着十成把握,他早就派人查探过,这支人数近万的队伍是从新兴那边过来的,为首的是一个叫赵四海的土匪,队伍中的老弱妇孺都是赵四海带领手下土匪裹挟来的,根本没有其他的援军,因此不必担心这些人会有援军过来救援。

        等那帮人饿得走不动路,提不起刀,自己就带人进去收拾他们,男人全杀光,女人则全带走发卖,漂亮有姿色的献到省城去,稍丑一些的则供手下士兵们快活,尔后卖到妓院去,再丑一些的则直接杀了,省得麻烦。

        唯一一件纰漏是从山里跑了一些人,不过也不打紧,跑就跑了吧,这世上哪能没有漏网之鱼呢,有山里这上万人在,功劳已是妥妥在手,钱财也是近在眼前的。

        ……

        朱二一行是在后营撤到玉台寺后方联络上的,在通过清军包围圈时,六名骑兵队队员战死,不过他们并没有白死,余下队员在朱二的带领下冲过清军防线,找到事先藏匿的马匹后,不分日夜疾驶,累死数匹马后,终是将后营危急的情报传到了周士相这里。

        “宋总务让我快马回来报讯,请千户大人务必率领前营即刻赶往圭峰山,否则后营就要全军覆没了!”见到周士相时,朱二仍是惊魂未定,一颗心不住狂跳,想到玉台寺的后营老小,更是着急上火。

        闻讯赶到的铁毅和秦智生、葛正等人一听后营叫清军包围了,也急得不得了,葛正他们担心是存放在公库里自家好不容易抢来的钱财,铁毅却是担心在后营的矿工家眷。

        “千户,咱们快出发去救后营吧!”

        众人纷纷请求周士相即刻下令救援。

        周士相却抬手示意部下安静,尔后沉声问朱二道:“后营还有多少人?”

        朱二忙回道:“怕是只剩一半人了。宋总务和赵百户将所有男人全组织起来了,这会凭着玉台寺周围的地形和清军相持着,属下离开时,清军停止了进攻,看样子是想困死咱们的人。”

        听了这话,铁毅他们都是眼中一亮,原先他们还担心救援不及,现在看来倒是不必担心了。

        周士相也松了口气,旋即又问朱二:“可查出这支清军是何处的兵马?”

        “这……”朱二犹豫了一下,“宋总务说清军中有说本省话的,也有说外省话的,具体是何处的兵并不知晓,不过卑职突围时曾看到清军中有打吴字旗的。”

        “吴字旗?”周士相扭头朝刚进帐的李辅国看去,“你可知新兴一带的绿营有姓吴的将领吗?”

        李辅国一怔,绞尽脑汁想了想,方道:“回千户,绿营这一块,除了总兵、参将外,能打的将领也就那么几个,卑职从前在绿营时大抵都见过这些人,不过卑职并不曾听过有姓吴的。”

        李辅国不知道,周士相皱了皱眉头,便想叫人去找在绿营干过的邵九公来问问,包围后营的清军有上千人,领兵的将领至少也是守备以上的官,这等人物的底细当要查探清楚。

        正要吩咐亲卫去找邵九公,李辅国却踌躇道:“千户,朱兄弟说那支清军有说外省话的,莫不是旗兵?”

        “旗兵?”

        周士相微一沉吟,广东境内说外省话的清军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从辽东来的汉军旗,一就是从江西、福建调来的客兵,如邵九公便是江西绿营孔国治的部下。

        若是旗兵,则得慎重,若是营兵,则就好办。周士相并不是怕汉军旗,而是担心若包围后营的真是汉军旗,那势必就是广州来的兵马,如此一来,恐怕太平军就已经被广州发现,这对太平军接下来的行动十分不利。倘若广州的平、靖二藩调集麾下藩兵重兵来剿太平军,周士相面临的就是起事以来最大的考验了,一个不慎,不但南下香山要胎死腹中,更可能会让太平军就此消亡。

        “若是旗兵的话,咱们就不能冒然救援,须得部署周全……”

        周士相刚要就万一包围后营的是旗兵做出针对部署,却猛的顿了下来,本平静的目光中也满是凶光。

        旗兵,姓吴,新兴。

        三个要点结合在一起,不能不让周士相想到一个人,一个他做梦都想亲手活剥了的人——新会之战清军的另一员守将,平南王尚可喜麾下的右翼总兵官吴进忠!

        “千户?”

        众人被周士相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看到千户大人满目凶光更是骇然。

        半晌,周士相方缓缓开口道:“营中大半将士家小都在后营,我等绝不能坐视后营覆没,救人如救火,传令下去,全营即刻出发赶往圭峰山!告诉弟兄们,本千户要活捉那姓吴的清将!”

        “得令!”

        众百户、试百户均是一凛,对千户大人突然的反应都是疑惑,却谁也不敢问,轰然应声,各自退下。待他们退下后,周士相早就紧紧捏成一团的拳头狠狠砸在了一侧的木柱上。

        吴进忠,我要你生不如死!

      第125章 和尚

        夜色下的圭峰山区黑乎乎一片,也是静悄悄一片,除了偶尔传出不知名的怪鸟声,偌大的山区仿佛无有一人般。

        座落于圭峰山半山腰的玉台寺始建于汉朝,元末时曾被火焚毁,后于大明正统年间复建,复建之后的玉台寺因其香火鼎盛成了粤省四大佛寺之一,崇祯年间寺内僧人一度达到千人之多。如今,这寺内连同主持老和尚栖林在内,僧人不过百人,皆多是老弱残僧,寺内建筑也大半残破不堪,那镇山宝塔更是倒了半边塔基,上面的尖塔摇摇欲坠,不知哪天就要轰然倒塌。

        唉,出家人避不了凡尘,更躲不过俗世,连年战乱苦得不仅仅是百姓,也一样苦了这些出家人。没了信徒的香火供奉,这寺庙又哪里有进项,又哪里能养活得了那么多僧众,更休说修缮寺中建筑了。

        寺中本有不少田产,奈何原本的佃户大半不是叫清军抓了夫子就是叫明军抓了夫子,余下的又多是离乡避难,没了这些佃户劳作,僧人们自然不得清修,以致老和尚栖林每日清晨醒来头件事不是诵经念佛,而是交待下去今日该给哪块地浇水、又要给哪块地翻耕了、有时甚至还不忘叮嘱几句要给寺里的菜地上肥……

        每日心中想得不是阿弥托佛,而是这些往日瞧不上,也不屑去瞧的凡夫俗子之事,也真是难为栖林这老和尚了。好在世道再乱,这出家人总有谋生的道理,也有亲近的道理,只要寺庙不去掺和外面的事,不奢望一时信徒云集、香火茂盛、供奉成堆,可要保个自家平安还是成的。毕竟那当兵的再凶,见着和尚多半也是挥不了刀的。

        年纪大了,栖林老和尚也看得开,这明也好,清也好,坐了江山就要治江山,古往今来也没见哪个坐了江山的不治江山了,所以眼下外面明清争来争去的,今儿个你打过来,明儿个你杀过去,闹得不亦乐乎,可等到大局一定,那兵们还能这样打来打去不成?到时候,日子还得是跟从前一样,要不然,打江山图得什么!至于这坐江山的是【创建和谐家园】还是胡人,在老和尚看来根本不打紧的,那佛祖还是胡人呢,这皇帝是不是胡人又有多大关系。出家人嘛,管好自己的事就行,只要佛祖不降罪,其他的事情去操那心做甚。

        因听寺里几个出去云游的僧人说南明一日不如一日,这大清坐江山怕是板上钉钉了,故而栖林老和尚便存了心思刻意与清朝的官员交好,并且严禁寺内僧人与明军有什么联系,发现一个就赶走一个,绝不手软。不但如此,年初老和尚还应新会知县相请到新会城去做了一趟法事,超度那数万于守城期间惨死的无辜百姓。

        虽然明知道这几万百姓都是叫守城的清军杀害的,可老和尚在城中却是咬牙切齿的怒骂老本贼,根本不提清军半个字,如此态度,再加上他栖林老和尚在广东名头颇响,因此广州那边的总督衙门也对他表示了关注。新任李总督特意在发往北京的奏疏上提了他栖林的“义举”,把个老和尚着实激动得不行:那可是总督大人发往京城的奏疏,那可是给大清皇帝看的奏疏,自己一出家人的名字能让龙眼扫过,可真是佛祖恩德,祖上有灵了。

        激动之余,栖林也不顾自己快八十的人了,寻思着是不是主动到广州去一趟,一方面感谢总督大人的嘉勉,另一方面也好借此机会和这位新任总督大人结个善缘,等局势定下之后,也好请总督衙门出面帮着张罗一些富人大户好好修缮一下玉台寺,毕竟眼下寺中气象实在是不行,破破烂烂得实在不是出家人该呆的清修之地。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创建和谐家园】念得再多,佛理懂得再多,终是不及让信徒们看得气派实用。

        这道理栖林老和尚明白着呢,谁曾想,这边刚琢磨着到广州去一趟,大祸却突然就临了头。那日突然从山下涌过来的大量百姓和军士着实让栖林老和尚吓了一跳,也让寺内的僧人们惊恐万分。未等和尚们开口询问,那帮逃上山的军士就凶狠的将他们赶到大雄宝殿中,然后一个自称是大明太平营钱粮总务官的宋大人大言不惭向他们宣称玉台寺自即日起由太平营接管,寺内僧众一律集中看管,寺内粮食也一律拿出供太平营取用,若有不从,就叫这佛家的净地变成血地!

        天杀的强盗,天杀的太平军,天杀的宋总务!

        看到那帮如强盗般的太平军将寺中藏匿的粮食挖出来后,栖林老和尚险些急得背过气去,若不是徒弟眼明手快疾拍胸口,怕真能就此“圆寂”了。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和尚遇上兵,同样是有理说不清。面对那个大言不惭,一点斯文也没有的宋大人,栖林和尚也只能把一肚子苦水往肚子里吞,不敢有半点反抗。可看着自家地盘被一大帮破破烂烂的刁民占据,自家的粮食也被他们虎咽下肚,念了几十年【创建和谐家园】,拜了几十年菩萨的老和尚怎么也不甘心。

        宋襄公要得就是和尚们老实配合,倒也无意杀害这些僧人,毕竟他也是读书人出身,对这些出家人总是敬重一二的,从前遇到寺庙,也总是习惯性的进去拜上一拜,奉些香油钱,这回若不是情况紧张,事关后营生死存亡,他也不会这般无礼对待僧人,更不会对那看着就慈眉善目、德高望重的主持发下狠话。

        虎无伤人意,人有杀虎心。

        宋襄公无意杀害玉台寺的和尚,这帮和尚们却是有意要杀他!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