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上台的时候,蒋和的腰杆挺得比任何人都直,看众人的目光更是无比骄傲,以至于台上的葛正朝他瞪了个白眼。
“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接过近卫战旗后,蒋和摇得比葛正、邵九公他们还要卖力,唯恐台下远处的兵看不见是他蒋和当的这近卫营百户。
“五营百户任命已出,现宣布各营编制。即日起,20兵为一伍,伍长由小旗任之;5伍为一队,队正由总旗任之;五队为一营,营正由百户任之。”
“各伍除伍长外,再设一名副伍长,副伍长由军士任之;各队除队正外,再设一名副队正,副队正由小旗任之;各营除营正外,再设两名副营正,副营正由试百户任之。”
“营中士兵皆为营兵,斩三级者可任军士,斩六级者可任小旗,以上官阶升等首级数倍数之。”
“各营另挑二十兵为伙兵,专负全营伙食。伙兵伍长为小旗缺。”
“弓手全部集中近卫一营,视人数独编一伍或两伍,日后再行扩充。”
“所有会骑马的也集中近卫一营,本千户另有任命。”
“全营现有刀、矛、剑斧兵器全部清点,火铳、箭枝、棉甲亦行清点。”
“现在五营百户即刻进行所部兵员调整,新兵及俘虏分别扩补,各营不得争抢。”
在周士相的指派下,新任五营百户即刻便去进行各营兵员调整,周士相虽然强调各营不得争抢,但葛正、邵九公他们下去的时候还是明着暗里抢夺兵员,尤其是参与过数战的老兵,更是各营争抢的对象。雄威营刚许了小旗,那边虎捷营就许了总旗,为了抢夺那些身手出众的,葛正和蒋和险些打起来。闹到周士相那里,一通臭骂之后,还是周士相亲自主持了老兵的分派,大体还是摊到各营,谁也不占便宜,谁也不吃亏。
五营共有十个试百户,这十个试百户周士相在拿着名单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才最终确定十个试百户的人选。这十人分别是彭大柱、葛义、宋二牛、郑铁柱、郑大牛、林再生、王有喜、张二江、吴麻子及李辅国。
除李辅国外,其余九人有四个是大樵山出身的老弟兄,先前也都是当过总旗和小旗,另外四人则是罗定以后参加太平营的,其中宋二牛、郑铁柱、郑大牛都是当了总旗的。
林再生先前连小旗都没当过,在德庆之战表现也一般,不过新兴一战却是砍了四个绿营兵,其后的四会一战更是奋勇在先,连斩数名营兵。攻打高要城时更是第一个冲进城中,战后论功,周士相便格外看重他,考虑十个试百户人选时便定了他一个。
王有喜这名字很喜庆,人也长得喜庆,他不是大樵山出身,也不是罗定参加的新兵,而是绿营出身,他是邵九公手下的兵。
背上烙字绝了后路的江西兵在参加太平营后一系列战斗中表现都表现突出,这王有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论斩首数,至今恐怕也有十几个。单以首级晋升,试百户一职怎么也是轮不到他的,但为了安抚表彰江西兵,周士相破格定了王有喜一个试百户,且是就在邵九公的雄威营中任职。
李辅国这个试百户的任命完全是出于拉拢所需,这拉拢不是怕李辅国反水,周士相相信李辅国不可能有胆量反水,因为他跟邵九公那帮人差不多,在清朝那边根本没有路可走。这个拉拢与其说是拉拢,不如说是想指着他原先这个千总的名头震摄高要城这帮绿营俘虏,让他们心安,不再担心太平军会要他们性命。
有邵九公前例在,日后太平军少不得会接纳更多的绿营降将降兵,将他们安置好并完全转换为太平军的一员格外重要。多转换一个替清廷效力的【创建和谐家园】士兵,就是替【创建和谐家园】复兴多一分力量。天底下的【创建和谐家园】是杀不绝的,可满州人却是能杀绝的。没有了【创建和谐家园】的助纣为虐,周士相有理由相信满州人总有一天会族灭。
各营总旗、小旗名单很快就被五个百户报了上来,一大半都是先前的小旗、老兵晋升上来的,另一小半则是一些表现杰出的新兵担任。
德庆大牢中的老犯人廖瑞祥在做了几天周千户的幕僚后,便被周士相送到了后营,廖老头年纪毕竟大了,前营此次突进肇庆靠得是两腿条,靠得是快速行军,靠得是敢打敢杀,如此一来,虽然周士相急需知识分字在身边协助,可也不能不让廖老头到后营去,因为这老头根本跟不上前营的行动,留他在身边只会害了他。
没了廖师爷的协助,全军所有的公文都需周士相一人忙碌,这让他头大也是头痛,听葛正他们说高要招的新兵中有几个识些字的年轻人后,周士相马上叫葛正把人领过来,叫这几个年轻人就在亲卫营中每日帮着处理公文便是。
各营兵员全部调整后,一营共有战兵500人,伙兵20人,全营520人,小旗以上军官35人。
第119章 武器
武器方面,在一众百户、试百户围着周士相争了半天后,最终定下震虏营和雄威营全员配备长矛,虎捷营则是全员配备长刀,至于当作后世工兵使用的陷阵营则是全员配备火铳,所有药子也都由陷阵营统一使用。
镶蓝旗汉军此番带来的火铳一共有270杆,除了十几杆在战斗中损毁,余下都完整无缺。出于对火铳的重视,并且已经决意将太平营从一支冷兵器军队向热兵器军队转换,因此周士相便让陷阵营承担太平营火器兵的试验田。只要陷阵营的火铳兵能够熟悉使用火铳,并且掌握战法,将来便能作为全军装备火铳的种子教官队。
关于如何打铳,秦智生、邵九公等人都知道,只要教会几个陷阵营的军官,下面的士兵自然也跟着会使。周士相这边也将前世当兵时对枪支的使用总结了一些能够用在火铳上的东西,战法方面也提出了分段射击的理念,这比明军或清军使用火铳一窝锋的射击要强上数倍,威力和效果也更强。
周士相很是为自己能够将前世从国外电影中学到的三段射击,运用到中国的17世纪窃窃欢喜,却不知道早在两百年前,大明朝的永乐皇帝就在军中的神机营将三段射击发挥到了极致。只不过两百多年过去,一代不如一代,承平久了的大明朝竟然将这种火铳作战的最佳办法给遗忘了。
正如那些朝堂上的大员将三宝太监的庞大船队给遗忘,从而让明军在百多年后的东南沿海面对倭寇的小船干瞪眼一般,不重视火铳,忘记前人用鲜血凝就的作战手段,就自然而然导致曾纵横漠北的火铳成了现在的烧火棍。当真是可叹,可悲!
当然,周士相琢磨的这些东西一时半会陷阵营也是无法掌握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虽然他很想让火铳兵成为太平军的一支杀手锏,但在没有足够的训练和战斗磨合之前,他就是着急也没用。眼下能够实际解决战斗的决定性武器依旧还是大刀长矛。
武器分配定了下来,各营很快就将各自手中的兵器进行了调换。如今的太平营可不是刚刚在罗定组建时那般寒酸了,虽说和家大业大的清军不能比,可通过几次战斗也缴获了大量兵器,至少能够保证士兵人人有兵器,而不是从前一般有兵器的冲在前头,没武器的跟在后头。
一伍的兵员配备大体都是相等,最先参加太平营的士兵除了实在是有些不堪的,大多都当了小旗和军士,就是这些不堪的也是经历了几场战事,虽说没有建功,可也是见过血,知道这仗怎么打,因此他们指挥不行,可带领伍中的新兵还是绰绰有余的。老兵带新兵,古往今来都是一个模式,没什么可出陈立新的,平日里多加训练,战时指挥得当,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去拼就是。
高要新加入的四百多新兵每营都分了些,俘虏的高要绿营也被分了下去,李辅国这个千总给了个试百户,手下也有几个被任命为小旗。全营完毕后,新兵也好,俘虏也好,都是心定,虽说今日高台当众砍头实在是吓人,但只要自己不逃,想来那刀也砍不到自个脑袋上。对军官们而言,余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将这些新兵和俘虏训练好,然后领着他们和清军干到底,其他,想多了也没意思,有饭吃有肉吃不就行了。将来嘛,有千户大人操心就成了。
自罗定以来,通过缴获及与德庆唐三水的交易,太平营现在全营一共有320幅棉甲,这些棉甲大半是镶蓝旗汉军“贡献”出来的。
打仗时身上有甲和没甲区别可大了,虽说这棉甲不及铁甲来得结实,可对上无甲兵却是占尽上风,往往一个有甲兵能扛住三五个无甲兵的进攻。当日太平营与德庆绿营一战时,那些身上披着棉甲的德庆亲兵的强悍给周士相及一众军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刚刚争完兵器分配后,军官们一致转向围绕着棉甲的分配吵了起来。
你一言我一句,个个吵得不可开交,个个都想多要些棉甲带回去,可个个都不肯退让,这吵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最后,还是周士相拍了板,棉甲就320幅,摊到各营不过60多幅,能穿多少人,能济得什么事,不如统一运用,全部分给震虏一营。相对应,震虏营在日后的战事中必须作为前锋出战,以此条件换取其他各营百户们的同意。
周士相拍了板,百户、试百户们自然无话可说,震虏营一下得了这么多棉甲,葛正也是直拍胸脯保证日后战事他们震虏营第一个上。就这么着,不管情愿不情愿,棉甲的事就这么定了。欢喜过头的葛正连下面的军议也不参加了,直溜溜的带着两个试百户就去领取棉甲带回营中进行分配了。
全营所有会射箭的加在一块只有30人,这30人被编在亲卫营单独作为一伍,就叫弓伍,伍长同样是小旗缺,不过却是配了两个军士担任副伍长。周士相对蒋和交待得很清楚,弓手平日一定要刻苦训练,绝不能因为人少就不重视,日后有了新的弓手和弓箭补充,编制同样也要扩大,若是能够有一个独立的弓箭营,对太平军日后的战事绝对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周士相交待的,蒋和自然一一记在心里,回头就把弓伍的小旗叫来又叮嘱了一番。
全营会骑马的人算起来也有几十个,不过大多只是会骑马,而不能在马上厮杀。前后缴获的战马加在一块也有三十多匹,周士相便编了个骑兵队在近卫营,主要负责哨探和传递军情,并不用于战事。
陈默手下那六十几个死士在各营整编完后被带到了县衙,整编五大营后,周士相对这些所谓死士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便让其中一半人出营回乡,余下人则编了一伍,由陈默担任伍长,仍是小旗,并未晋升。平日也随近卫营一起行动,不过却担负着另一个任务,就是充任剌杀之职。
第120章 坚城
剌杀,古往今来便是战争的一种手段,甚至也是政客经常使用的手段,两军交战相持不下时,剌杀敌方将领往往会打破战局的僵持,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淘汰死士中的一半老弱,只留一半精壮,周士相的目的很简单,他是想让这支死士小队向后世特种兵转变,专伺战场搅乱及斩首任务。
鉴于一直以来对陈默手下这帮人没有足够重视,完全是放养状态,从而导致死士队伍并没有在战事中发挥作用,甚至还沦为“绑票大盗”陈默个人抢劫发财的工具,周士相便费了半天功夫,整理出种特作战的训练办法,明令陈默今后严格按照此训练办法训练手下。这个训练办法的核心就是团队意识,周士相要的是特种部队的协力运作模式,而不是江湖人士的混战厮杀。
让周士相意外的是,大字不识的陈默竟然对他提出的特种作战理念领悟极快,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虽说有些方面还是不尽如人意,但毕竟开始按照周士相的要求训练部下,这让周士相颇是满意,打消了另调人手组建特种作战小队的念头。
既是当作特种兵来训练,今后执行的也是特种作战任务,周士相当然希望为陈默提供尽可能多的装备,不过他印象中的后世特种兵的武器装备就是他画得出来,也是造不出来的,只能暂时配备一些如攀墙铁钩之类的工具。等到香山县后,周士相想派人到澳门采购一批短铳供特种小队使用,若是没有,便尽可能的请人打造一批弩箭出来。
弩箭的威力在短距离相较弓箭要强,命中率也高,最适合出其不意的剌杀。可惜现在营中只有三十张弓,并没有弩,所以只能日后再行配备,弓伍的那些弓手也都是半吊子,没一个称得上神箭手的,不然调几个到特种小队也能当狙击手用,这样就可以在战场上直接射杀敌军将领,比之潜入暗杀要安全得多。
骑兵队虽然人数也只有三十多人,不过周士相却给的是一队的编制,队正是大樵山老弟兄出身的朱二。朱二有个大名叫干,听着像是猪肝,所以朱二不喜欢人家叫他的大名,因自己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喜欢人叫他朱二哥,或朱二兄弟。
和葛正、葛义兄弟二人一样,朱二早年干得也是落草为寇的事,算起来和陈默倒是同行,最喜绑那些大户人家的女眷,这么多年下来,仗着自个年轻时在马帮练就的一身骑术,愣是没叫人逮住过,比起失手陷在大牢险些叫砍了头的陈默,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大樵山出身,又会一身骑术,且当年又干过土匪,为人机灵,这几个条件加起来,朱二便是骑兵队正的不二人选了。
骑兵队一组建,朱二就接到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带人潜往新会一带探查清军动向,并派人联络正在转进的后营,让后营在新会西南一带潜藏,并请宋襄公从营中分出一些人手接应即将从高要运去的粮食。
香山县与新会同属广州府,从地图上看,新会乃是广州门户,卡在广州与肇庆府之间,其地水陆交通,乃四邑汇集之地,更是珠江三角州的要冲之地。太平军欲往香山,必经新会,除此,只有横渡谭江一途。
谭江又称君子河,其与西江、东江、北江合称广东四大水系,西江、东江、北江三江合流为珠江,广州府所辖大半县境便在这珠江三角州上,香山县便是这三角州最南一县。新会地处谭江下流,谭江在新会县双水镇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口注入黄茅海。
周士相身为新会人,自然知道新会境内水系流经情况,可知道归知道,对于如何过新会,他却是拿不定主意。
新会本是小县,有明一代以来,新会城墙如同粤省大多县治一样不算高大,可自清军入广东占领广州,南明军队败退到广东西部后,新会便因其地理优势成了广州府的门户。
自永历三年(顺治六年)后,清军便数次加固新会城墙,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从广西柳州领兵数万二攻广东,连下横州、廉州、高州,先后击败清总兵高虎、高州守将张月,尚可喜藩下副将陈武、李之珍、雷州总兵先启玉等清军诸将。李定国三月初三亲至高州,广东各地义师群起响应,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和督抚标兵皆不敢战,集中兵力防守广州地区,并向北京发去八百里快马急报,请求北京往广东增派满州大兵以抵御李定国汹汹来势。
因新会地处广州门户,新会得失直接关系广州能不能守住,故平、靖二藩便派遣藩下精兵强将驻守新会,守将为汉军旗参将由云龙,右翼总兵官吴进忠。此二将进驻新会后,便征发城中民夫加固城墙,使得新会城墙之坚固不亚广州府城。其时周士相在城中便日夜目睹清军驱使民夫筑城,每日城下累死而被拉到城外的民夫尸体多以百计。
与此同时,李定国原定亲率主力进攻广州,不料四月却陡生疾病,只得派部下大将吴子圣率兵进攻广州,等到吴子圣挥军抵达新会时,新会城早已被清军修得固若金汤,吴子圣连攻数月不得破城。十月,李定国亲率大军号称二十万攻打新会,先后采取挖掘地道、大炮轰城、伐木填壕等战术进行强攻,却无一不被城内清军识破击败,其后围城数月,终因自北方而来的满州靖南将军朱马剌所率满、汉兵到达不得不解围退走。
李定国大军围城期间,城内清军在粮草未断绝的情况下竟然杀人而食,以致秀才周士相父母妻儿皆遭惨死,至今想来,后世之人附身的周士相都为之痛心不矣。
痛心之余却是要复仇,然李定国大军都破不得新会城,凭太平军这区区两千多人又如何能破得了城。不破了新会城,后营老弱就不得转进香山,想要避开新会坚城,唯以大量舟船横渡谭江,可周士相又到哪里去找这么多船。
第121章 兵力
肇庆是广州西面的门户,横阻高州、罗定;新会则是广州南边的门户,横阻雷州、廉州;此二地在广东清军眼中乃是必守之地,当初李定国一入广东时便是尽发大军直奔肇庆,结果却被肇庆总兵许尔显据城死守击退。二攻广东,李定国则是弃了肇庆城直奔新会,围城期间,时为秀才的周士相就听人说起过,老本贼此来新会为的是能从海上接应南明郑氏的水师,从而水陆合围广州。
李定国攻打新会的战略目的是否是接应郑成功的水师,时过境迁,并非当事人又无从知晓当日李定国决断的周士相自然无法知晓,眼下摆在他面前的是到底怎么越过新会这座坚城到香山县去。
渡过谭江并不意味太平军就进入香山县,前面还有一条西江,那西江比起谭江来宽了不知多少,江上又有广东清军新组建的水师,想要在清军水师眼皮底下将上万人渡过江去,听上去就是痴人说梦。无法渡江,留给周士相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了——拿下新会城,然后从陆路直抵香山。
李定国攻新会城采取的是典型的古代攻城手段,诸如蚁附攀墙、伐木填壕、挖掘地道、以大炮轰城等,可这些手段最后无一成功,由此可见新会城墙是何等的坚固,新会守军又是何等的精锐。不过当日周士相亲手手刃了守将由云龙,没有了由云龙的新会守军是否如迎战李定国大军时那般强悍,就是个未知数了。
高要离肇庆太近,太平军虽然在之前的一系列运动中,成功迷惑了肇庆府内各县驻防绿营,但随着时间流逝,最终,肇庆总兵许尔显还是能够从太平军运动的迹象判断出这支人马的底细,因此高要城并不能久留,最迟再过三天太平军就要离开高要往新会方向转进。
宋襄公率领的后营老弱虽然避开县城,只在乡间山野行动,但此时恐怕也到了新会西南的山区,那里也并非安全之地。周士相必须马上率部脱离与肇庆清军的接触与后营会合,否则,后营那边恐怕就会有【创建和谐家园】烦。毕竟后营的能战之兵太少,只赵四海手下那三百人,真要是碰上大股清军,凶多吉少。
没有其它选择的周士相将通过新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陷阵营,他找来铁毅,让他将营中现存火药的大半全部赶制为颗粒火药,并马上在城中搜寻上好的木料打造两口大棺材出来。对这两口大棺材的要求,周士相只一个,那就是必须完全密封,绝对不能漏气。
铁毅对周士相要打造棺材的目的有些疑惑,当周士相告诉他准备以爆破手段炸毁新会城墙时,他有些惊讶,随后一脸郑重的领命而去。先前陷阵营只在罗定城墙做过两次小型爆破试验,用来装埋药子的是陶灌,虽然爆破效果让众人震惊,但铁毅在之后的战事中却没有机会尝试用爆破的手段炸毁过城墙。
这次周士相亲口告诉他要对新会城墙进行爆破,且一次要用两口大棺材,内中装药量几近营中药子大半,这要是爆起来,威力定然是惊人的。但正因装药量太大,铁毅也不免忐忑,担心爆破会失败。周士相说得明白,如果不能爆开新会城墙,太平军就将陷在清军重围之中,到时大伙谁也活不了。
事关全军生死,铁毅自然慎之又慎,回营后即刻带人将城中一家棺材铺的掌柜和伙计全部抓了过来,又将铺中上好的几口棺材带了过来,连夜就让人对这些棺材进行改进,厚实的木料足足加了两层,松胶之类的更是刷了又刷。制成后将棺材放进水中,里面放上石灰,泡了一夜后再拿上来,看到石灰没有浸湿,铁毅才算松了口气。
两口棺材太大,也太重,十几个汉子方能用绳子将一具抬起,带着这么两个大家伙上路,困难可想而知。周士相在得知棺材制好后,连忙派人将从城中车马行征发的十几匹驽马全部交了铁毅,这十几匹驽马什么东西也不拉,就拉这两口棺材。
太平军是在17日那天出城的,那天,城中不少百姓都看到了那两口被十几匹马拉着的大棺材,纷纷猜测这棺材里装得是太平军的哪个大人物,却不知里面空无一物。
出城时,各营的高要新兵都对离开家乡有些不舍,更是有一些新兵存了逃跑念头,不过在各伍小旗和军士的严加看管下,却是没几个家伙能够逃脱。
“吃了老子的饭,当了老子的兵,就得跟着老子干!”
这句周士相曾无意对部下说出的话,现在成了不少军官经常在新兵面前叫嚷的话,每当这句话响起的时候,总会伴随军官和老兵凶恶的眼神,甚至还有军官会装模作样的将刀抽出一半来。这种做法固然和周士相心目中的“人民军队”相去甚远,但却合了太平军眼下的局面,不这么凶狠的话,鬼知道那帮新兵到时会跑掉多少人。单是跑了就跑了,怕得却是这些已经多少知道太平军底细的新兵向清军报讯,这个是周士相绝对不能接受的。
邵九公的雄威营是最后一个出城的,并且承担垫后的任务,虽然派出去查探的军士回报说肇庆清军并没有出城,但周士相还是让邵九公做好了一应准备,让雄威营始终和前营保持半天的距离,以免肇庆的清军咬着太平军不放。
打仗,周士相不怕,但现在他却不能打,和后营会合才是前营的当务之急。出城前,太平军在城中散布了大量假消息,用意仍是在迷惑清军,使得太平军的真实意图能够多隐瞒一段日子。
从县衙和大户人家征发劝输的粮食前后装了足有百辆大车,由近卫营负责押送,为此几乎将高要城中所有的车马全部征发,另外还征了三百民夫负责搬运。对这些民夫,周士相和从前一样也给了许诺,只要把粮食送到,他们就可以回家。
高要往西,初时还能见到一些村落,再往西走却是不见人烟了,荒废的土地、已成废墟的村落到处都是,除了偶尔从地里飞出的鸟群和一两只野鸡鸡兔,便再也看不到活物了。
广东全省大半水系发达,大江大河多,小河小溪也多,太平军驻扎的时候,边上小河小溪里的青蛙、蛇之类的基本被抓了空,这让周士相很是感慨,广东人爱吃蛇真是不假。
那日镶蓝旗汉军佐领向国庆是往高要城西跑的,葛正带人追了十几里便不见了他们的踪影,太平军在高要城的那几日,周士相又相继派了几队兵沿着城西的官道两侧搜寻,但除了一块被撕碎的布带,并没有其他发现。
对向国庆这帮人逃到哪里,周士相不如部下们那样紧张,高要往西是雷州方向,雷州的清军前些日子刚被凌海将军陈奇策重创,想来他们也是没有能力对太平军形成威胁的,唯一能对太平军形成威胁的只有肇庆的清军。
许尔显是辽东老卒出身,是尚可喜麾下的一员悍将,不过其驻守肇庆的兵马并不多,太平军接连在肇庆境内行动,全歼了四会营兵,拖得另两股绿营晕头转向,想来在没有最终确认太平军的底细和行动意图前,许尔显不会轻易出城,毕竟肇庆城的得失比太平军要重要得多。再说,许尔显当年能够击败李定国大军,凭的就是肇庆高大的城墙,他真要弃城出战,凭他那点人马显然不够李定国喝一壶的。
邵九公、李辅国这两个绿营军官在归降周士相后,都被周士相盘问过,从他们口中,周士相大致对广东清军力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从前还是新会秀才时对大清兵无比强大感到恐惧不同,现在的周士相对清军根本不害怕,而且他知道广东的清军力量并不似从前听闻的那么强大。
广东清军目前是由三股人马组成,主力也是核心人马自然是平南王、尚可喜麾下的汉军旗藩兵,但二王麾下的藩兵并不是太多,加在一块大抵只有四五千人。除却藩兵外,广东总督李率泰掌握的督抚标兵是广东清军的另一支劲旅,兵力当在2000人左右。余下就是兵员庞大,但却因为分散驻于各地的绿营兵,大致兵力总数在两万到三万之间,另外还有新组建的广东水师,兵力在3000人左右。几股人马加在一块,广东清军的总数便在四万人左右。
四万人单独拿出来,再来十个太平营也不是对手,好在广东一省并非清军独占,东南有郑氏在潮汕虎视眈眈,西南沿海又有明军水师、义勇袭拢,西北更是直面拥兵十万的李定国大军,高州、廉州、雷州等地又有南明其他军队盘距,这些人马的存在直接分散了广东清军的力量,使得广东清军无法在任何一面对明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只要南明永历天子存在一天,广东清军便不可能尽占广东全省。相较广东局面,眼下的湖南战场才是明清双方的焦点。
第122章 蚊虫
李定国的大名在后世是赫赫有名,可在现在,周士相不得不承认远在湖南战场,率领大西军主力的秦王孙可望才是南明抗清的中流砥柱。历史上孙可望最终降了清,由此导致南明局面江河日下,可孙可望到底是在哪一年降清,周士相就不清楚了。
不过正如周士相在罗定时对宋襄公所言那般,孙可望降清这件大事恐怕也不远了,否则何以永历朝廷的兵部职方司郎中程邦俊突然没了人影,李定国留在高州主持局面的大将勒统武也没了音讯,奉四府巡抚张孝起命令准备接收罗定的雷先楚和庞天赐又为何对高州的事语焉不祥?
周士相明着顶了雷、庞二人,甚至以流寇自居,那四府巡抚张孝起怎的就对罗定一点动作也没有?合理的解释只有高州是一座空城,张孝起无兵可派,又或者是永历朝廷有什么大事牵制了这位四府巡抚,让他无力腾出手解决近在咫尺的一帮土匪流寇。
这件大事,恐怕就和孙可望有关,不然有李定国大军撑腰,有李定国大将勒统武坐镇,张孝起又怎的对区区几百人的太平营无可奈何。
孙可望几时降清,周士相不知道,南明只坚持了十几年而亡的事他却是知道的,今年已是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从时间上看,离南明灭亡恐怕也就是几年的时间,结合孙可望降清后,李定国尚又支撑了几年,所以周士相有理由相信,他一直担心的秦王孙可望降清不是在今年发生就是在明年发生。在此之间,孙可望和李定国肯定会有一战,要么是一心想要自立的孙可望胜出,要么就是一心扶保朱明的李定国胜出,可无论二人哪个胜出,对南明抗清的事业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大敌当前,自家却因权势而自相残杀,凭的消耗已然不多的【创建和谐家园】元气,甲申以来,大明便陷入了兄弟相残、同袍内讧的怪局面,一步步的将大好江山送给满【创建和谐家园】,十二年过去,悲剧却要再次上演,周士相除了痛惜之外仍是痛惜,因为他无法改变那些大人物的想法,也无法用自身的力量去阻止这场南明大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自己所能率领太平营投身这场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的抗清事业中,为的只是对得起自身所流的炎黄血液,为的只是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先辈。
前世,他的身份证上印着是一个“汉”字,今世,不用任何身份证明,他也是一个【创建和谐家园】,是一个和鞑虏有着家国血仇的【创建和谐家园】。
一世为汉,世世为汉,子子孙孙都是汉!
周士相是【创建和谐家园】,更是一个男人,也是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上告列祖列宗,下告妻儿:要么我生胡死,要么胡生我死!
血海深仇注定周士相无法苟活,无法去用自己的见识做一个大清的顺民、富翁又或大官,他能做的只有杀人,杀更多的鞑虏,直至倒下那刻。
曾经周士相做过一场梦,梦里他满身是血的倒在新会城外那座高大空坟的不远处,他依稀记得梦中的自己当时已经无法说话,呼吸也极度困难,可仍是死死的向前爬,一点一点的向前爬,为的是自己能够死在爹娘身边,死在妻子和儿子的身边……
干他娘,日他娘,干了!人死吊朝天,干他个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