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儿不为奴》-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赵世玉盯着向二管事只看了数秒,豁然就拿定主意,在向二愤怒的目光下就朝外面叫了起来:“降了,我们降了!”

      第98章 代表

        “清狗降了,清狗降了!”

        新兴镇上到处都是欢呼胜利的太平军,这场可以说是一边倒的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抵不到半个时辰,除了镇口的短兵相接和随后的围攻李府,镇上其他地方并没有发生战斗,仅有的【创建和谐家园】是在搜捕清军时无意造成的镇民死伤。

        随着“清狗降了”的欢呼声传到每一个新兴百姓耳中,他们总算知道打过来的是南明永历的兵马,然而大多数百姓并没有因为打来的是明军而感到高兴,反而更加的不安。

        很多人下意识的就在脑海中想到几个月前刚刚在镇子里发生的一幕——明军撤走后,几百清军包围了镇子,将镇子上的男人全部赶到了东头的乱葬岗,然后就是杀人。随着一颗颗人头被砍落,镇子上的男丁从3000人剧减为700人。那些参加明军或是被拉了夫子的人家更是满门老弱都被杀光,事后掩埋的尸体总数不下2000具。若不是新兴地处交通要地,这几个月吸纳了附近不少流民,只怕这千年古镇早就没了人烟成了废墟。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李老全失魂般的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望着那些因为胜利而欢呼的黑衣兵不住的喃喃自语,老伴倚在门边也是一脸忧色。

        半晌,李老全长长吸了口气,然后起身向东边走去。李家所在这片区域已被太平营搜查过,故而并未禁止百姓走动,只是不允许他们出镇。

        “当家的,兵荒马乱的,你做甚?”

        “找宋老爷们他们商量商量,要不然这镇子怕是要遭大难咧。”

        ……

        以把总赵世玉为首的绿营残兵136人依次走出大门,在太平军的喝令下将佩刀和兵器丢弃在地上,然后站成一列等侯太平营的发落。

        面对太平营的刀枪,俘虏们难免心慌,等侯发落的滋味尤其不好受,当兵的还好,带兵的却是饱受折磨了,唯恐明军会拿他们开刀。

        在递交佩刀的时候,赵世玉不忘口口声称自己不是投降而是反正,反正的证据就是他绑了一个旗人,且这个旗人还是伪清靖南王府的大人物。

        为了抬高自己,也为了证明自己反正的事实和诚意,赵世玉反复向看押俘虏的总旗彭大柱强调他绑的是个大人物,并且再三要求面见明军的最高将领,以便得到公正的待遇。

        什么反正不反正的,对于赵世玉的请求,彭大柱起先是不理会的,甚至听了都觉好笑,你们打不过躲起来,躲不过去才投降,这算哪门子反正?

        不过对方不住说他绑了个靖南王府的大人物,还是个什么旗人,渐渐的,彭大柱便也来了兴趣,命人将那个所谓的大人物带过来。

        向二被带过来时一声不吭,任凭彭大柱怎么喝骂,他就是咬紧牙关不吱声。不过他越是这样,倒让彭大柱真的信了他是个“大人物”,派人将情况通报给正在巡视镇子的周士相。

        熊应福他们也都被绑在一起,这会谁也不敢和向二管事再有所亲近,甚至都不敢正眼看这位靖南王府的管事老爷,一个个都在寻思着怎么才能从明军手中捡回自己的老命。

        彭大柱的人找到周士相时,周士相正在接见新兴镇百姓的代表——几个自称是本地士绅的员外老爷们。

        周士相原本是不想见这些士绅的,但转念一想,自己初来乍到,对此地情形并不了解,须得从这些人嘴里得到些情报,顺便看看这些人有没有可能为太平营提供帮助。再者,百姓求见当官的,这千年戏码总要应付一下的,免得说太平营寒了百姓心。有冤诉冤,有苦诉苦,自己这大明朝的真参将、假千户大人总要替百姓主持一下公道,若是能用几颗绿营兵的脑袋换得这些百姓对太平营的鼎力支持,那这买卖自然是再划算不过的。抱着这一念头,周士相便将巡视的事情交给陪同的铁毅,命人将那几个员外老爷们带过来。

        ……

        “你们找本将有什么事?”

        周士相竭力让自己的脸上挂着笑容,好让面前这几个“百姓代表”能够看着亲切。

        李老全找来的这几个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和他自己却都对周士相的年轻感到惊讶,不知应该如何称呼他,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道要由谁先开口。

        “嗯?”

        周士相奇怪了,这帮人干站着不说话干吗?

        看到周士相脸上不对,一个辫子油亮的老者赶紧出面朝周士相作了一辑,然后迟疑着说道:“不知将军贵姓?在大明官居何职?”

        “本将姓周名士相,现官居罗定参将,你又是何人?”

        周士相打量了眼这老者,白白胖胖,一看就是个富贵人,举手投足十分的有章程,想是曾经做过官的人。

        “原来是周将军,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将军如此年轻就官居分守参将之职,将来前程不可【创建和谐家园】,不可【创建和谐家园】啊!”

        老者先是拍了周士相个马屁,然后才小心地说道:“老朽宋义,前朝崇祯十一年殿试添居二榜二十七位,曾任福州知府,现在籍归乡算是一介草民,周将军大可直呼老朽名字。”

        “原来是宋大人,失敬失敬!”

        宋义口中的“前朝”让周士相咯噔一声,却是不动声色的将视线又转向其余几人,“这几位是?”

        宋义左侧的一人忙恭敬地回道:“老朽原礼部主事周泰,天启四年同进士出身。”他身边另一个满头白发的也跟着回道:“老朽林正国,崇祯十二年广东乡试中举。”

        周士相点了点头,视线转到三人向后的站着的二人身上,问道:“你二位也是出过仕的吗?”

        那二人年轻的那个听了这话,脸一下红了起来,不好意思道:“禀将军,在下张安,惭愧得很,读书无成,只在家乡做些买卖。”

        李老全也赶紧道:“小老儿乃本镇里正,姓李名老全,可不敢和宋老爷他们相提并论。”

        “噢,原来你二位不是咱大明的官老爷。”周士相笑看了眼宋义三人,突然脸色一冷,哼了一声:“三位读得是我【创建和谐家园】的圣贤书,考得我是【创建和谐家园】的科举,做得是我【创建和谐家园】的官,却不知如今为何要留那满人的辫子?”

        “这个……”

        宋义三人冷不防周士相问这个,好像被噎着一样,都说不出话来,周泰脸上更是明显的有羞愧之色。

        见状,周士相大手一挥:“罢了,时事如此,须怪不得你们,先帝有言,有辫者为难民,无辫者为顺民,本将不为难你们。说吧,你们来找本将究竟所为何事?”(作者注:此处先帝为隆武帝)

        周士相转了话锋,宋义松了口气,但却是不敢直说,而是朝周泰他们看去,周泰等人却也是不敢说这事,一个个面有难色,宋义见了心头暗骂他们几句,为着自家全家老小性命,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当下便道:“本是些许小事不敢烦劳周将军,但我等受乡民所托,却又不敢不禀于将军……”

        周士相嫌他罗索,径直打断他,道:“到底什么事,直说无妨。”

        “是,将军。”宋义略一欠身,“将军率部远道而来,我等新兴百姓理应犒军,只不过将军来得突然,我等一时未及准备,所以惹了将军部下不满,百姓家中受些损失也是应该的……”说到这,他却是不敢再说下去,抬眼去看周士相,发现对方的脸色已变得无比阴沉,一吓,更是不敢再说。

      第99章 保证

        来得突然,部下不满,百姓受些损失……

        周士相不是傻子,宋义说得是委婉,可他哪里听不出对方说得到底是什么,他分明就是在说太平军有人在镇子里趁乱打劫。

        哪个【创建和谐家园】管不住手下,竟敢明目张胆的在镇子里抢劫!

        周士相心头火大,罗定出发前他在召集总旗、小旗军议时,格外强调南下的军纪,严禁各部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抢劫百姓,现在却有人公然违令趁乱打劫,还叫人家给告过来,这让周士相十分的窝火。

        今天敢违令打劫,明日就敢违令逃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不在苗头初始之时扼杀,时日一长,军纪大坏,军心更是大坏,太平营不亡也得亡了。况有胆私下抢劫便有胆藏匿不交,人人如此,公库制度便名存实亡,这是周士相万万不能容忍的。公库制度在当下乃太平营凝聚人心的唯一手段,若公库不存,那些许诺如何能履行。百姓得不到利益,哪个还肯为你卖命!

        “此事本将定会派人彻查,诸位不必担心,若是本将部下真有【创建和谐家园】害乡民,本将绝不轻饶,定要还百姓一个公道。”

        于公于私,周士相都不会轻饶那些抢劫的士兵,但他却不会当着宋义等人的面命人去查此事,也不会当着这些人的面处置此事,毕竟这种有关军纪的事情还是内部处置得好,事后给受害百姓一些补偿即可。他更不会将此事闹大,用几颗自家士兵的人头向新兴百姓展示太平营的良好军纪,这种做法固然有收买人心的妙处,但对于实力尚还弱小,兵员成份复杂的太平营并不是好事。

        人心散了,队伍可就难带了。南下香山千里之遥,这才踏出第一步就要拿自家人开刀,严肃军纪可不是这么个严肃法,真这样干了,谁还愿意提着脑袋跟你走。将心比心,太平营的士兵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人,甚至一大半的军官是土匪和绿营出身,抢劫对于他们是家常便饭,岂是一两次军议,几句命令就能制止得了的?所以整肃军纪必然要做,但却不能杀人立威,须用些旁的手段才行,否则,难免要让将士寒心。

        ……

        抢劫的事情让周士相心情大坏,如何处置更是让他头疼,无心再从宋义等人身上了解本地情况,便让他们先下去,等事情查个明白定会给他们一个交待。不想,这几人却没有依言离开,而是仍站在那里不动。

        看着几人不愿离去,周士相不由问他们:“怎么,你等还有事?”

        几人沉默十数秒后,仍是宋义出面向周士相说道:“不瞒将军,我等是还有些事情想问问将军。”

        周士相问道:“何事?”

        宋义吱唔一声,有心想让周泰他们说,可周泰他们根本不敢说,无可奈何,只能暗叹一声,硬着头皮道:“我等是想问问将军,贵军何时离开本镇?”

        “嗯?”

        盼我走?周士相眉头一皱,脸色再度沉了下来,很是不快道:“你等盼着本将早日离开此地?”

        周士相虽年轻,却是杀过人的,不怒都自威,况生怒呢。宋义看了心中一紧,虽是做过知府大人,可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明清交替,战乱频繁,全是武夫的刀枪在晃,到处都是杀人的人和被杀的人,他这归乡的前朝遗老又能做得什么,又哪里不害怕了?

        惊恐之下连忙解释道:“周将军千万别误会,我等并不是盼着将军早日离开,只是想知道贵军的行程,也好组织本镇乡民为贵军奉些粮草,聊表心意。”

        “是,是,确是这个意思,可不是盼着周将军离开。”

        周泰他们也忙跟着附和,不过脸色都有些异样,那里正李老全更是一脸忧色,这让周士相心生疑惑,沉吟片刻,突然喝道:“好胆,尔等好大的胆子,竟敢借献粮为名探我军情,真是该杀!来人啊,给我拖出去砍了!”

        这一喝,那李老全顿时吓得跪在地上不住磕头:“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几十岁的老人在那磕头,倒让周士相过意不去,觉得自己是不是小题大作,恐吓过头了。

        那张安也吓得跪了下去,连喊饶命,林正国吓得两腿打颤,周泰和宋义倒是没有这么不堪,二人虽然害怕,却没有吓得跪下去,只在那连连道:“将军息怒,将军息怒,我等万万不敢有此念,万万不敢!”

        “若非如此,何以探我行程!”周士相拂袖仍作大怒状。

        “实是因为……”宋义想说实话,可就是说不出来。

        “实是因为什么!”周士相不耐烦,又是一声大喝。

        宋义不知如何开口,周泰情急之下豁出去了,大声叫道:“贵军若早日离开本镇,我等也好收拾局面,免得……”说到这里,他却住口不语,有些害怕的望着周士相。

        见这人不把话说全,周士相急性子,不由又是怒喝道:“免得什么?快说!”

        这一回可是眼睛都睁大了,吓得周泰在那不停的用袖子擦拭额头,话也说不全了,结结巴巴道:“老朽是想说……是想说……”

        周士相再次喝道:“快说!”

        “老朽……老朽……”

        周泰一连两个老朽,可就是说不出来,正急得团团转时,李老全却突然咬牙抬头猛盯着周士相,颤声道:“小老儿敢问周将军可是长驻本镇?”

        这个问题让周士相一愣,不解道:“此事与你等所言有何干系?”

        李老全把心一横,直言道:“若是周将军不能长驻本镇,小老儿还请将军率部早日离开,免得害了我新兴百姓!”

        李老全说了出来后,宋义、周泰等人不知周士相如何反应,都怔怔的看着他。

        李老全所言让周士相沉默了下来,半晌方道:“本将军不会长驻此地,不过你们放心,即便本将军离开此地,尔等也不会受清军所害。”

        “将军凭什么保证清军不会为祸本镇?”

        李老全全然不信周士相所说,因为同样的话他几月前就听过一次,可那位明军将领说完这话的第四天,2000多镇里的男丁就叫绿营杀了个干净。

        李老全不信,宋义他们更是不信,他们不求周士相真的长驻本镇,因为在他们看来,南明已是日薄西山根本长久不了,这天下大清是坐定了,这姓周的年轻参将就是真的驻守新兴也打不过肇庆的清军,到头镇子还是要被清军祸害。只有明军赶紧走,他们才能设法解决这事,大不了各家破财到府里去打点就是。财没了不要紧,人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不想周士相却很有信心的向他们再次保证,他道:“你等放心好了,本将说清军祸害不了你们便祸害不了。”

        “将军拿什么保证?”

        李老全说这话的时候满脸绝望,他认定这个年轻的周将军是在信口说大话哄骗他们。

        不想周士相很肯定地说道:“本将自有保证的法子。”

        “什么法子?”几乎是同时,宋义、周泰等人不约而同的齐声问道。

        周士相扫了他们一眼,很是平常地说道:“这个法子就是本将把你们都带走,如此一来,你们自然不会被清军祸害。”

        “什么?!”

        众人大惊,“把我们都带走?”

      第100章 活该

      ¡¡¡¡¼×Éê¸üÐÕ£¬ÆßÄêÌÖéê¡£ºÎ¹¼ÉúÃñ£¬ÔÙÔâÁù¼«¡£Ñª½¦Ìì½Ö£¬ò÷ÒϾÛʳ¡£¼¢Äñ×ij¦£¬·ÉÉϳDZ±¡£±±·çÅ£äÑ£¬¶Ñ»ý÷Ç÷᣻òÈ籦Ëþ£¬»òÈçɽÇñ¡£ÎåÐй²¾¡£¬ÎÞÖÇÎÞÓÞ£¬ÎÞ¹óÎÞ¼ú£¬Í¬ÎªÒ»Çø¡£¡ª¡ª¡¶¼À¹²Ú£ÎÄ¡·

        ……

        清军有对新占领或“收复”的地区进行屠杀洗劫的惯例,周士相还是新会秀才时就听人说过不止一次,印象最深的便是永历四年(顺治七年)尚可喜和耿继茂对广州的大屠杀。

        当时人言,清军入城后,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十余万人。传城中人士窜伏六脉渠约六七千人,适天雨,渎溺几尽,其所存仅二人。至清军封刀,止有七人躲在广州大南门瓮城关帝庙神像腹中得免诛戮,余者皆死。少数侥幸逃出城的广州市民,也被城外的清军赶进水里活活淹死!在一片天愁地惨的恐怖气氛之中,不少广州市民特别是女人知道没有活路只好自尽。事后,广州城外成堆焚化的死难者残骸堆积得如同山丘,最后形成了一座大墓,远远看去如同一座小山般,时人称之为“共冢”。

        广州以外,只要城池稍有抵抗,便无一逃不脱屠杀的恶运,乡镇之中更是如此。清军放言,一村之中但有一人敢抗大清兵,便全村皆屠。便是无人敢抗大清兵,但使叫明军驻扎,哪怕只停留一二日,随后而至的清兵也同样不问清红皂白将百姓杀光,美其名曰“教民”。

        何谓教民?教民何为?但教民皆做他大清的顺民,但教民皆不敢近明军,但教民皆做奴才也!民若不听教,便当如何?一个字,杀;十个字,也是杀!

        屠刀之下,粤省百姓被屠十之五六,【创建和谐家园】反抗的脊梁骨被生生砸断,余者每日所求便是盼着清兵早日平了南明,除了那少数血性尚在的汉家儿郎,哪个敢盼大明的军队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0: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