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汉儿不为奴》-第3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听了这话,庞天赐嘴角一咧,一脸不屑道:“不敢,下官是知县,大人是知州,世上焉有上官为下官接风洗尘的道理。”

        对这夹枪带棒的话,宋襄公故作未听到,只一脸笑容望着庞天赐,看得对方颇是尴尬。

        “雷大人?”

        周士相又加重语调叫了声雷先楚,他可不能让雷先楚就这么走了。

        看对方一脸郑重的模样,雷先楚自忖自己现在便是想走怕也走不了,左右已经来了,不妨就去坐上一坐,难道这帮土匪还敢杀了自己不成?真要那样,便算是自个倒霉,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也罢,既然来了,有些事情便当与你们说一说,免得你们不知好歹。”

        “正要聆听大人教诲。”

        当下,周士相和宋襄公便引着雷先楚往知州衙门去,庞天赐虽不愿去,可雷先楚去了,他这副使如何能不去,只能捏着鼻子同去。这边各队士兵则由各自总旗领着退下,该巡逻的巡逻,该训练的训练。至于雷先楚带来的200名高州兵则也被一同带往知州衙门,不过却是由邵九公所率的两队兵“陪同”,沿途根本不许他们到处张望,到了知州衙门直接领到后面,却不是囚禁起来,而是安排了十来桌酒肉供他们吃喝。

        这帮高州兵都是雷先楚在高州征来的市井子弟,打仗没本事,祸害百姓却是有两手,内中不乏无赖子出身。来前一个个都以为跟着游击大人到罗定来发财,怎想这帮土匪势力比他们大,人数也比他们多,看那帮黑衣匪兵,颇是有些杀气,像是见过血的,两相对比,自家游击大人又不发话,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听从安排,路上都是提心吊胆。

        几个军官倒是留了心眼,一路仔细观察地形,以便游击大人和土匪们谈不拢翻盘时能够有路可逃。不曾想这太平营却是为他们安排了酒肉,一时间高州兵们原形毕露,猜拳的猜拳,拼酒的拼酒,大快朵颐好不痛快,在那帮陪宴的太平营军官的力劝下,留了心眼的军官们也难免多喝了几杯,一个个脸色通红,打着酒嗝,走路都晃。

        外面吃喝,里面同样也在吃喝。相较外面的大碗酒肉,里面的酒席多少有些花样。大碗小碟的摆了不少,菜式有荤有素,看着着实叫人馋嘴。

        酒菜虽好,奈何吃饭的人却无什么心思,彼此都在猜测对方所为,自然而然吃得极其沉闷。

        席间,虽然宋襄公刻意说了几句笑话,想让气氛活跃一下,不过先前的事已让雷先楚和庞天赐蒙了阴影,因此任他怎么说,二人也不为所动,这气氛自然也活跃不起来。

        周士相象征性的敬了两杯酒后,也不再与雷先楚假客气,埋头匆匆吃了几口饭便放下筷子,见他放下筷子,雷先楚和庞天赐也不约而同的放下筷子,见他们都没心思吃下去,周士相索性吩咐人撤去酒席,然后叫人奉上茶水。

        拿起茶碗饮了口茶后,周士相看了眼雷先楚和庞天赐,却是无话可说,鬼使神差的竟然说了句:“巡抚大人身体可好?”

        这个问题让雷先楚和庞天赐都是愕然,不知道的人听了这问题首先想要的肯定是问话之人和巡抚大人有什么关系,可显而易见眼前的周士相和远在高州的张巡抚并无关系,因此他这冒昧的问题让人一时有些失措。

        片刻,还是庞天赐道:“巡抚大人身体无恙,劳你关心了。”

        “无痒就好,无恙就好。”

        周士相干笑两声,知道自己这问题问得唐突。

        见状,宋襄公出面说道:“不知二位此来罗定,张大人有何交待?”

        雷先楚考量片刻,道:“巡抚大人原是让本官前来与胡参将商洽罗定驻防之事,不想胡参将却已身死,急切间本官却不知与何人商洽此间之事,须得回高州问过巡抚大人的意思才能决定。”

        听了他这番话,周士相却道:“雷大人,此间没有外人,咱们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此来可是存了吞并我太平营之心?”

      第83章 条件

        “绝无此事,这话是从何说起的!”

        雷先楚未料周士相当面点出他的来意,饶他脸皮不薄,却也吃消不住,没来由的就红了脸。红脸之余自然是矢口否认,这等心底隐私之事如何能宣之于口,况这事也不是能摆到桌面上来说的,朝廷那边对此并不知晓,只是巡抚大人私下做的安排。

        若这帮土匪真借此闹将起来,巡抚大人那边不好向上面交待,毕竟招揽大樵山众匪下山的乃是兵部的人,名义上这些土匪已然不是土匪,而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官军,这官军之间能有吞并之说?

        真要如此,往大了说,恐怕朝野喧哗,外敌未御,内讧先乱,此亡国之兆什么的;往小了说也是寒了天下心系大明义士之心,往后谁还敢来投大明,为天子卖命呢?

        庞天赐也是吃惊,他倒不知雷先楚此来罗定有吞并太平营的意思,只知巡抚大人让他一同前来,名为副使,实质就是个陪同者,并无何任务交派于他。抚衙若有接收吞并之意,当事先与他说明,让他心中有数也好临机应对,既事先未有交待,这吞并一说便是无从提起的。可看雷先楚涨红面目,目光闪烁不定,心下不禁狐疑起来:莫非雷大人此来罗定真存了吞并这些土匪的意思?

        见雷先楚颇是激动,周士相示意他不必如此,款款说道:“雷大人不必激动,我等确是草寇出身,古往今来,草寇者但凡受朝廷招安,打乱改编再所难免,就是为官军吞并也不稀奇,只要朝廷能善待我们,弟兄们对此并不计较。只是丑话说在前头,我太平营不是不可以唯巡抚张大人和雷大人马首是瞻,不过在此之前却须巡抚与雷大人能够拿出一个合适的条件来,只要条件合适,那就皆大欢喜。朝廷得我等兄弟效命,我等也可以有个官身,何乐而不为呢?……不过要是条件不合适,我等势必也要为自个谋划一番,毕竟弟兄们提着脑袋杀【创建和谐家园】占了这罗定城,感朝廷大义,驱逐鞑虏固然是一方面,可升官发财怕也是人心所念,要是辛苦一遭却得不到朝廷善待,那就是我周士相愿意,弟兄们怕也不肯的。”

        “呃……”

        雷先楚愣在那里,周士相所言怎么像是个交易,虽然道理不假,可听着就是那么别扭,而且言语之中隐有威胁,莫不成不满足对方的条件,他们就要易帜投清不成?

        庞天赐对周士相这番话更是反感,若不是对方就是个土匪头,恐怕他都要拍案而起怒指对方不思报国,行事有投机趋利之嫌。不过他实在是摸不透雷先楚此来罗定的真实用意,万一这雷游击和巡抚大人真打着吞并之意,那他可就没什么指责人的底气了,当下不好就周士相这番话表态,只身子微斜,不动声色的看着雷先楚。

        宋襄公也是愕然,周士相事前并未与他说过这般话,尔今突然道出,一时也有些意外,不知周士相又是做的何种打算,难道他真打算拿罗定和太平营同张孝起与雷先楚做个交易,以换取一身南明的正式官袍来穿不成?

        仔细想来,周士相并非这等鼠目寸光之人,乱世之中何以立足?唯兵将而矣!真要没了兵将,又有谁人将他放在眼里,又有谁肯听他的话。况周士相身负血海深仇,历来行事又果断无比,如此人物,又岂会行那自掘根基之事。怕是这后面还有话……

        宋襄公眼睛微眯,端起茶碗轻饮一口,同样不动声色看着。

        周士相却将视线转向宋襄公,对他道:“宋大人,你将我太平营细务一一禀于雷大人知晓。”

        闻言,宋襄公遂起身取来一本花名册递与雷先楚,尔后道:“我太平营自立营之日起,便有参将以下大小军官六十余名,另有正兵军士1360人,辅兵军士9520人。营中共有刀320把,矛482杆,长枪126杆、短刀40把,另有棉甲24幅,长短弓15把。全营合计人数10880人。”

        宋襄公报得都是实数,并无夸大。雷先楚只听了几句,便摆手道:“辅兵军士都是百姓,这些就不必提了吧,咱们只说正兵。一千余人的正兵,做个参将是足了。”

        话音刚落,周士相已然接过话头,他道:“那便请雷大人上报巡抚大人,罗定参将一职今后由在下继任。”

        雷先楚一怔,暗骂一声这雏儿好不要脸!闷着声道:“参将委任乃是兵部的事,巡抚大人何以能插手?况本官只是游击,若你为参将,今后是你听本官的还是本官听你的?”

        周士相哈哈一笑,道:“罗定未被我弟兄收复前乃是清土,朝廷将罗定参将授予我大哥,怕安得也未必是什么好心思。如今罗定已然由我等占领,这继任参将一事不过是小节,只要巡抚大人呈报朝廷,朝廷难道还会不准?”说完,顿了一下,又道:“至于大人所言听你听我,这个嘛,恕士相直言,如今这年头,兵多将广者封王都有,况总兵副将,有我太平营上万将士听命,雷大人这游击怕也小了点吧。”

        “哼!”

        雷先楚暗哼一声,却未指责周士相所言有错,他只道:“此事我会与巡抚大人说,不过你先前所言条件却是哪些?”

        庞天赐一听这话题,立时坐正身子,眼光变得烔烔有神起来。宋士襄也是侧耳倾听。

        “条件不多,只一个。”

        让雷先楚意外的是,周士相竟然只有一个条件,疑惑之下,眉头一挑:“就一个?”

        周士相很肯定地说道:“就一个!”

        雷先楚讶然:“什么条件?”

        周士相斩钉截铁说道:“在下的条件很简单,巡抚大人须以廉、雷二州任选一县供我太平营驻防,而这罗定则由巡抚大人另派兵马驻守。”

        提出以廉、雷二州任选一县供太平营驻防乃周士相深思之后的条件,虽对这个时代地图不太熟悉,但后世中国地图看多了的他知道,如今这廉州府辖境相当于后世广西北海、钦州等地。而雷州辖境则相当于后世广东省湛江、雷州等地。此二州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属沿海地区。

      第84章 选择

        罗定穷山恶水,境内州县又经连年兵灾,所存人口不足万数,加之地处明清势力之间,乃明清双方想要前进必拔之地,所谓数战之地也,显然,这样一块随时都会发生战事的地盘并不符合太平营的利益,也根本无法供太平营发展壮大。

        古往今来,任何一方势力想要得到发展,靠得无非是人口和钱粮,养兵就要有钱有粮,想要有钱有粮首先就得有人,有人有钱有粮才能做些诸如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事,用后世网络小说的话说,就是种田种田再种田,然后拿钱粮、拿人口、拿先进的制度和武器蛮横的推倒对方。

        偏偏,罗定这个地方缺得恰恰就是人口和钱粮,没人没钱没粮怎么玩?

        裹挟百姓壮大自身实力是一回事,可世上没有靠裹挟百姓,光抢不种能走到底的!就是李自成在后期也是大力在湖襄发展根据之地,张献忠跑来跑去还不是跑到四川想安生发展一下么,若不是清军突然进关,恐怕大西朝和大顺朝还真能上演个“顺西争霸”来。

        裹挟只是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

        如果没有一处可以发展的安身之地,就是再裹挟十万百姓入营,周士相也不认为可以和广州的两个汉奸王爷一较高低。这连耿继茂、尚可喜都不定打得过,况那蒙八旗、满八旗?

        兵要多,兵要练,兵要吃喝,装备要升级,怎么办?高楼大厦之下必有地基,想要真正成为一支让清军闻风丧胆的军队,首先就得有个能安生发展的地盘,这地盘就是高楼之下的地基,少不得!

        周士相反复思量之后,决定拿罗定城这块鸡肋和太平营这上万人同高州方面做个交易。他不求太多,只求南明广东当局能够将地处沿海地区的廉、雷二州任取一县供太平营就食驻防就行。只要对方能够答应,太平营名义上听谁的都不是问题,反正他现在打得也是永历天子的旗号,要得也是永历天子的大义,至于实际听命于谁,根本不重要。

        真有了安生之处,到时候是不是听调听宣那是以后的事,这年头,拥兵的军将不听调的多了,永历天子都指挥不动南明最大的军头孙可望,难不成死死盯着他这千把号兵不成。

        至于为何要选廉州或雷州一县,而不是选高州又或琼州?答案却又简单,因为周士相之前听宋襄公说过,真正控制高州的并非四府巡抚张孝起,也不是广东总督连城壁,而是西宁王李定国麾下的总兵勒统武。

        李定国的大名无论前世今生那都是赫赫有名的,起初周士相打定的主意也是往广西投李定国,只因后来不愿寄人篱下,将反清的国运和个人复仇的家恨寄于他人,这才借着程邦俊招揽大樵山众匪的机会鼓动胡老大他们夺取罗定,以便能在华夏彻底沦于异族的前夕能够据一方有所作为。说一千道一万,打铁还须自身硬,只要自己手下有兵,何须再要假他人之手!

        既存了自立之心,周士相当然不肯到高州去,一怕李定国的兵马不肯接纳他们,二也怕被李部所吞,毕竟大西军实力太过强劲,太平营和他们相比,不过是个刚刚会爬的小娃娃。

        小娃娃如何能和壮汉交手?

        如此一来,高州自然被周士相排除之外,而且高州境内南明各方势力很多,有李定国的军队,也有四府巡抚张孝起的兵马,听说还有几支隶属总督连城壁的人马在那就食。周士相不知道这几支势力之间是如何达成在高州驻防的协议,但他知道,高州其实也并不富裕,同时支撑这么多兵马就食,怕高州百姓早就苦不堪言,自己再率太平营这万把人一头扎进去,恐怕也得不到多少钱粮支撑。

        于其吃别人的残汤剩饭,不如另谋出路。琼州,就是后世的海南岛,从长远发展来看,琼州倒也是个好地方,因为琼州远离大陆,不用担心清军会渡海而击。没有威胁,自然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力发展,攀科技树也好,科技大爆炸大搞发明也好,不管成与不成,起码能够安生做事,不必今日担心明日。

        可远离大陆固然可以不受外敌进攻,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远离大陆上——周士相手中可没有水师!

        倘若有一支类似郑成功的强大水师部队,周士相自然二话不说就奔琼州,可他没有,休说一条船了,就是一个水手他也没有。而且,琼州岛【创建和谐家园】稀少,岛上多为土著居民,如黎族等。周士相不是对岛上土著居民抱有敌视,只是身为【创建和谐家园】,他潜意识里就有【创建和谐家园】至高的思想,换后世的话说,他就是一个汉纳。

        汉纳者,只接受同族,只肯定同族的利益,一切以本民族的利益至上,其他民族,愿为汉族者,欣然接受,不愿为汉族者,则刀枪相向。汉族,有着这个世界最高最先进的文明,其他民族,大多尚处落后,因此文明自然要融合落后,难不成反过来让野蛮吞并文明不成。

        汉族本身也是在不断融合外族,数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汉族的包容性远胜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因此周士相这个汉纳绝不是极端种族主义者,相反,他是个务实的民族主义者。他很高兴那些非汉族能够自动融入汉族这个大家庭,享受汉族创造出的文明,并与之一同进步。在人类情感上,他更没有对什么民族斩尽杀绝的念头,而是希望所有的民族都消失,当然,这个消失不是指那些民族肉体消失,而是他们统统成为【创建和谐家园】。

        只有成为一家人,成为一个民族,华夏才不会有动乱,才不会有那鲜血铭刻的八个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总之,琼州岛的土著居民多于【创建和谐家园】并非是周士相不愿前往琼州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他手里没有一支水师,一支可以称霸南洋的水师!

        没有水师,就没有办法大规模运输人口,也无法对外征伐,十年、二十年……在无法从大陆获得大量【创建和谐家园】充实琼州的情况下,周士相是根本没办法将太平营打造成一支拥兵十万,甚至更多的劲旅。

        况且,在琼州发展的再好,也不过是个岛,想要驱逐胡族,恢复中华,以一岛之力显然是难以实现的。郑氏台湾,后世蒋氏台湾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周士相是不会到琼州去的,因为那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这一生可能再也无法回到大陆,回到家乡。

        “廉、雷二州任选一县,若巡抚大人同意,我太平营从今往后便大人马首是瞻!”

      第85章 出售

        德庆绿营,新任守备唐三水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明军”说客,半晌,方艰难的开口道:“你刚才说什么,可否再说一次?”

        充为使者的矮脚张安一怔,敢情自己说了半天对方没听明白?

        一清喉咙,再次朗朗说道:“我家将军愿意将罗定交给大人,条件是唐大人须凑出可供一万人食用半月的粮草于我方,另外,还须提供一千斤药子并五百把长矛,生铁一千斤。我家将军说了,只要唐大人凑齐我军所需,我军立即从罗定撤出,绝不留一兵一卒,我军撤走以后,唐大人的部下便可以接手全城。同时,我军保证绝不纵火焚城,定将一座完整的罗定城交到大人手中。”

        张安这次说得清楚,说得也慢,当真是一个字一个字传进唐三水耳中的,唐三水是听得是一清二楚,只不过清楚归清楚,他这心中的困惑和惊讶却是一点也没有减少,反而越发糊涂起来。

        “这真是你家周将军的意思?”

        若不是对方手中持有上次自己送给周士相的信物,唐三水都有些怀疑这家伙是个冒牌货。打了这么多年仗,他还是头一回听说明军愿意将占据的城池当作货物一样卖出的。明清争了这么多年,清军也好,明军也好,哪个不是将地盘看得比金子还贵,你争我夺的,哪怕是个空城都要下死力去抢,左右死得不过大头兵,这收复失地(开疆拓土)的功劳对将领却是实在的诱人。有时,几帮人马同时抢一块地盘,如一群饿狗看到一块骨头一样争抢,谁也不肯松手,这回倒是怪了,竟然有人不要地盘,反将地盘卖出来,传出去谁会信?稀奇,忒他娘的稀奇!

        “确是我家将军的意思,在下如实奉告,未有一字增添,也未有一字修改。”说到这,见唐三水一脸困惑,张安不由笑了起来,道:“唐大人心中想必正困惑为何我家将军要将罗定卖于大人?”

        “确是困惑。”

        唐三水干笑一声,也不否认,听对方的语气倒是要实言相告了,不由竖耳凝神倾听。

        “不瞒唐大人,非是我家将军愿意让出罗定,实是我家总兵大人刚刚接到西宁王爷的命令,王爷命我家总兵即刻率部前往贵州,罗定改由张巡抚的兵马接管……唐大人有所不知,我家勒总兵素与张巡抚不合,故我家将军向总兵大人进言,与其将罗定交给张孝起那王八蛋,倒不如卖给大人,这样总兵大人得些实惠,唐大人这边也有收复失地的功劳在手,所谓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唐三水当然知道对方口中的张巡抚指的是明朝的高、雷、廉、琼四府巡抚张孝起,也知道勒统武是李定国的部下,并不受张孝起节制,一个总兵,一个巡抚同驻一城,却两不相管,二人之间真有些什么龌龊也不奇怪。不过太平营到底是不是勒统武的部下,他却是持保留意见的。上次西河渡一战,他眼睛又不瞎,如何看不出那太平营不过是帮乌合之众,事后想来,恐怕那太平营多半是打着勒统武的旗号吓唬自己而矣,若是自己回来之后点齐青壮坚守,那穷秀才周士相未必能占到德庆什么便宜。

        可怪自己太过贪心,被钱财迷了眼,捏着鼻子配合对方演出了戏,把个知县陆公明和那帮大户吓得不轻,还借刀杀人发了笔横财,心中当真是对不住张守备,也对不住朝廷啊。

        不过也亏得自己贪心,要不然这守备一职能由自己坐?自己房中夺箱底的那堆银票又如何来?千里当官图得是什么,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为朝廷卖命图得又是什么?

        眼下潮州那边郑氏正在闹腾,北京派来的满州大兵又北上避暑去了,两位王爷被郑氏闹得焦头烂额,暂时顾不了西头这边,总兵大人倒是有心发兵,可肇庆绿营就这么两千号人,广州不派兵来,总兵大人也是有心无力。这时我突然带兵收复罗定,想必总兵大人那里,广州两位王爷那里都会大吃一惊吧。

        供一万人吃半月的粮食说多也不多,咬咬牙想想办法也不是不能凑出,一千斤药子倒是麻烦,营中可没有这东西,不过要是使银子往广州活动活动,未必就不能从汉军旗那帮家伙手里弄出一些来。再说了,对方说要一千斤难道真给一千斤不成?买卖嘛,总有个讨价还价的理,哪有不还价的道理。

        至于500把长矛根本不算个事,生铁也没什么打紧,这些都可以凑出,事后报个战损就是。这打仗能不死人,能不坏东西?跟收复罗定的功劳比起来,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想到广州的两位王爷听到自己孤军收复失地的事迹,唐三水不由心动,嘴里却故意问张安道:“你们的西宁王为何要你家将军往贵州去?”

        张安摇了摇头:“这个……我并不知情。”话锋一转,“却不知唐大人是否愿意做这交易?”

        唐三水故作为难:“此事事关重大,你家将军要的粮食物资也不是小数,本官一时可凑不出,而且这事还得从长计议,你容本官深思之后再答复你家将军吧。”

        “无妨,来前我家将军对我说了,唐大人对这交易肯定是感兴趣的,不过东西数目是大了些,大人难免要慎重考虑下。不过我家将军也说了,和大人所付出的相比,大人通过这桩交易能够得到的实惠可是要多得多。”

        “咳咳……”

        唐三水轻咳一声,吩咐外面的亲兵:“带这位张兄弟下去吃酒。”

        “喳!”

        两个亲兵忙上前满脸堆笑的拉张安,张安也不拒绝,出门时回头又说了句:“噢,对了,唐大人得快些拿定主意,我家将军最多只等大人十天,十天之后若不见唐大人回复,这城便只能交给张巡抚的兵马接管了。”

      第86章 危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1: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