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公库规模比之出征德庆前扩大了几十倍,钱粮物资堆了足足数亩地,仅凭先前赵四海手下的五十个兵已经难以承担公库的监管之责,故周士相又从老凤庄矿工中抽了100人编成两队兵交给赵四海统一指挥,赵四海的总旗一职也被临时提拔为试百户,以应付麾下兵力增加的局面。
公库是太平营的钱粮重地,可以说是整个太平营的命脉,公库一旦有失,太平营便无法维持运作。因此对赵四海试百户的任命并没有引起其他总旗官的反对,矿工代表、罗【创建和谐家园】出身的铁毅对周士相抽走矿工的安排也没有意见。
在扩大公库管军后,宋襄公又从20个小营中抽了200人负责公库的运转,这些人多是五十岁左右的老人,只十几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这些人被称为库军,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公库物资的运输、调用、分发。当然,因为他们承担的主要是重体力活,故而每天可以得到比原来定的口粮多一半的食物,月终还可以领取一些酒肉。
库军以外,宋襄公又仿照明军仓库编制设了库大使一职,由林万福担任,职责便是负责入库和出库的钱粮物资清点。
库大使以下又有20名库吏,大多都是林家米铺的伙计。这一点是林万福自己提出来的,说是自家伙计跟着时间长了,而且以前多是做的这方面事情,熟门熟络的用着顺手,若是找些不懂的过来,难免要耽搁功夫,万一出错更不好交待。宋襄公在盘算后,觉得此并不是什么大事,便依了林万福。
因周士相已经和宋襄公透露过不会在罗定停留太长时间,所以宋襄公便将全营大半的车辆全部调给公库使用,会驾车的也都一并调了过来,以便在太平营拔营离开罗定时,公库的钱粮物资能够顺利随军出发。
私底下,周士相也和宋襄公打了招呼,一旦形势不利时,首保公库,次保营民。即太平营若是和清军交战失利,那么宋襄公的任务就是保证公库的钱粮能够快速转移,只有在保证公库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考虑老弱妇孺的撤退。
周士相招呼的潜台词是什么,宋襄公自然也清楚,他已不是当年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十多年的经历让他分得清轻重缓急,也能舍得掉心底的那点妇人之仁。万一真到那天逼得他做选择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按照周士相的吩咐去做。
设了库大使和库吏,又有库军,如此一来,公库的管理和运转便初显规模。库大使率库吏负责钱粮出入登记,库军负责物资运输分发,试百户赵四海则率所部150名兵丁负责公库的安全。公库这块,在人手全部安排到位后,算是最先安稳下来,也最先运转起来的机构。
林万福在获知自己出任太平营公库库大使一职后,喜不自禁,周士相接连看到他数次跟在宋襄公【创建和谐家园】后面点头哈腰,而林万福看到他时,许是因为女儿的缘故,稍显尴尬。
林万福不是没有向宋襄公打听过女儿在周士相那里到底做什么,却被宋襄公训了几句,吓得他再也不敢过问。只不过每回看到周士相时,他那眼神都有点像是老丈人在看女婿,却是一点也没有把女儿已非完壁放在心上。思想上,算是开明人士了。
虽是设了二十个小营,又任命了营老和营管,可是一时半会各营还是闹哄哄的,原本就是一处来的倒还算安静,大家知根知底的,看着周围都是家乡人,心里怎么也能定当,不疑心这不害怕那的。可有的营头却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营民,诸如那些被蒋和胁迫而来的百姓,看着身边都是陌生的人,再想想那些“穷凶极恶”的太平军,再想想被抢得精光的家,看看身边同样哆嗦害怕的妻儿老小,这心便静不得。
人的心,一旦静不下来,就总会动。
人心一动,事情便不好。流言飞语自然是少不得的,暗中想着逃跑的更是多,面对这种情况,除了严加看管外,周士相也是无计可施。宋襄公倒是不断督促营老、营管巡视所部营民,做些安抚的工作。这些安排对于那些本就自愿加入太平营的自然无须,而那些被“裹挟”来的你说得再多也是无用。
好在,食物起到了人所起不到的作用。当第一顿饭菜准时摆在各营老弱妇孺面前时,面对吃的,众人的心总算是稍安了下来。再不济,能给口吃的总不会差不到哪。
安排饭菜这块也着实费了宋襄公老大劲,他一个营一个营的看过去,看那些营老有没有选出做饭的人手,看各营的锅灶齐全不齐全,还得看饭煮得熟不熟。没办法,这是太平营第一次大规模开饭,哪怕仅仅是表面功夫,宋襄公也要做到位。这一趟走下来,累得他两腿直抽筋,直感慨这总务钱粮官可不比知县老爷来得轻松。
吃饭是大事,排泄更是大事。原先罗定只三千多人,现在一下增加了三倍多,人多了,这黄白之物便多。古代人能有什么讲究,人少时寻个角落便能解决,可罗定地处广东,这天气又一天天转暖,真要是让这上万人满城的乱拉乱尿,那卫生环境还得了?
周士相可不想刚刚组建的太平营遇上病疫这种事,因而交待宋襄公,严令各营老组织人手在营中挖粪坑,男女分别如厕,严禁在水源地边排泄。除此之外,饮用热水也成了太平营的一条明文规定。
第一天,情况很乱;第二天,情况还有些乱;第三天,情况不乱了。
后营的一切如周士相设想的上了轨道后,他终是可以腾出手来解决矿工组军的问题。
老凤庄的矿工一共有四百多人,抽了一百给赵四海后,余下的这三百多人如何编组,周士相有点头疼。
铁毅这年轻人在矿工中影响很大,周士相亲眼看到那些矿工对铁毅的尊敬,考虑到这些矿工原本就生活在一个固定模式中,他们不须训练就能成为一支精锐力量,如同戚家军多为浙江义乌矿工,后世太平军的精锐也尽是广西矿工一般,周士相自然也想打造出一支矿工精锐来。可这支力量是分散,还是集中,他拿不定主意。在他琢磨这事时,铁毅却来请他过去,说是让他看看从铜矿带来的药子。
第74章 火药
看到铁毅和几个矿工小心翼翼从瓦罐里取出的药子后,周士相一眼便看出这些药子就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的黑火药。相对前世当兵时使用子弹中的现代火药,【创建和谐家园】威力并不是很大,且易起烟,杀伤力也较小,不过这些黑火药还是让周士相激动起来,因为他知道火药意味着什么。
亲手捧起一把药子放在鼻间嗅来嗅去后,周士相问铁毅一共有多少药子,得到的回答却是并不多,只十多罐,合在一起不到两百斤。旁边有个矿工插话说,前几年矿上的药子尚有很多,不过去年明军攻打新会时,肇庆府来人将矿上的药子取走了大半,说是送到省城供平南王爷麾下的大兵使用。
平南王尚可喜麾下的兵马是汉军旗,拥有大量火器兵,其与在桂林自焚而死的孔有德、因逃人之事而畏罪【创建和谐家园】的前靖南王耿仲明都是原大明平辽总兵官毛文龙的部下,又都是矿工出身,更接触过原大明登莱巡抚孙元化以白夷(葡萄牙人)火器之术编练的新军,所以对于火药有一定的认知和掌握。满清入关后,三人部下汉军旗兵基本清一色火器兵,为满清平定江南出了大力。顺治六年,多尔衮虽下旨严禁汉军拥有火器,但只是针对绿营,尚可喜等人部下的汉军旗却不在此列。广东境内的硝石矿并不多,故在李定国二次攻打广东时,尚可喜和耿继茂便相继派人搜刮广东各府所储的药子,以为守城之用。
听了这矿工所说,周士相暗道可惜,可惜之后却又是发愁,药子虽然不多,也有两百来斤,可是光有药子没有火铳,这药子又有什么用。
是不是能想办法从明军那边弄些火铳来?这玩意虽说不能跟后世的枪相比,可有总比没有的好,说不得自己还能加以改进,改得好便是对仗清军的利器。虽说武器并非决定胜负的关键,可是有比敌人先进的武器总比没有的好。
周士相一边想着,一边随手打开一坛贴着封条的罐子,伸手往里一摸,却是感到一股寒意,捏了一把药子出来看,那药子竟然泛了潮。
“怎的进了水?”
铁毅皱着眉头也伸手抓了把,看着那些结成颗粒装的药子颇是心疼,药子一潮便用不得了。正要怪保管药子的那几个人,周士相却突然瞪大了眼,猛然又抓了一把泛了潮的药子出来,然后捧在手上死死的盯着看,半晌,嘴角忽然一笑,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倒是忘了这茬。”
忘了哪茬?
¡¡¡¡ÖÚÈ˶¼ÊǺýÍ¿£¬²»ÖªµÀÕâÖÜǧ»§ËµµÃʲô߽Óï¡£
周士相笑而不语,只要人将这罐泛了潮的药子拿到外面,找块布均匀倒在地上,然后等阳光将其晒干后再拿来给他看。
众人不知如此吩咐为的是何,不过周士相是千户,是一营主帅,他说的话自然没人敢违,当下就有矿工依言去做了。
趁这空当,周士相又在铁毅的引领下见了那些矿工,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汉子,不过却是有些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几个矿工因为刚刚吃得太饱,这会正一个接一个不停的打着饱嗝,一脸的心满意足。
常年从事在矿下从事重体力活,底子都在,稍加调养便又能生龙活虎。
周士相看得很是高兴,对着这众矿工汉子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后,当众宣布他们从今往后就是太平营的一员,即刻编为太平营工兵营,工兵营试百户由铁毅担任,余下各总旗、小旗由试百户自行任命。
原本周士相是打算将这些矿工打散编队,以便加强各队实力,不过仔细考虑这些矿工的最大用处后,他还是打消了原念,因为将这些工兵等同其他兵种使用完全是浪费,只有将这些矿工集中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多谢千户大人!”
虽然不明白工兵营是什么意思,但是弟兄们能够团在一起,自己也能得到重用,铁毅内心还是欢喜的,在廖师爷的指点下向周士相行了十足军礼。行礼的姿势看着还有些生疏,料想时间久了便能完全适应这个新身份了。
随周士相一起来的葛正看到铁毅一个新入伙的都当了试百户,心里不免埋怨起来,赵四海当试百户他没意见,因为那是自家兄弟,而且管得还是大伙的钱粮,地位不高些难以服众,可这铁毅一个刚入伙的凭什么就当了试百户,还一下领了三百多人,这工兵营难道比公库还要紧不成?
周士相将葛正的不满看在眼里,当下也没多说什么,趁铁毅去挑选总旗和小旗时,他将工兵营是做什么的对葛正说了。一听这工兵营将来都是专门掘地埋药子的,一不小心就得送命后,葛正一下就打消了不满念头,暗道这危险差事自个还是不要去攀了,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铁毅当这试百户不是没有道理的。再说,有这些人专门埋药子,自家兄弟的前程和性命便能得到多一点的保障,给人家一个试百户也不亏。
葛正的思想一通,其余人自然也会通,周士相放下心来。不一会,铁毅就带着工兵营的七个总旗和三十多小旗进来向周士相复命,周士相自然还是好言勉励。
今儿阳光很足,泛潮的药子没用多长时间就晒干了,周士相当着铁毅和一众总旗、小旗的面将这些已经结成颗粒状的药子用火点了,虽然闪速不比粉末状,可是燃烧过后却是一点残渣也没有,这让众人大为惊奇,尤其是铁毅更是感不可思议。打他跟师傅下矿起,就一直学得埋药子的活,可是他从来也没想过药子泛潮之后再晒干还能烧得如此彻底。
周士相又叫人取来一个密封的小罐,搓了引线后将这罐子埋进土中,结果爆炸时但听轰得一声,地面被炸出数尺大小的洞来。再用没有进水的那些火药来试,炸出来的洞却是小得多。
这个实验自然让众人更是稀奇,一个个看着周士相如同天人。但对周士相而言却不算什么,因为这个实验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他当兵时就知道粉末状火药有极强的吸水性,而火药含水超过2%基本就不能使用。因而粉末状火药能不能起爆,爆成什么样子,完全是听天由命,不受人力所控的。相反,颗粒火药的吸水性则大大减弱,爆炸威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受到人力控制,比之粉末状药子听天由命的起爆要强得太多。
当然,这个试验还不是很充分,也不是很完备,周士相现在只是给这些矿工演示了最简单也最直接的视觉效果,稍后,他便要教会这些矿工如何将火药粉末压制成高密度而成分均匀的药饼,然后破碎药饼获得颗粒,过筛除去药粉和太细颗粒,再进行磨光处理,然后再过筛,最后获得大小基本一致的颗粒火药。这种颗料火药才是最安全,也是威力最大的黑火药。这个过程并不困难,要紧的是心细。
在工兵营整整呆了两天,教了两天后,一罐完全颗粒状的火药被埋在了罗定残缺的城墙下。
周士相当然不指望一罐火药能够炸塌城墙,他只是借此来向工兵营展示颗粒火药的爆炸效果。
第75章 爆破
爆破时间选的是白天,并非是在晚上,之所以如此安排,却是为了防止爆炸声导致营啸。
所谓“营啸”指的是营乱,17世纪的军队可不比后世,军营之中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而且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无论明清,都有所谓“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的营规,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这个时代的军队等级太过森严,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士兵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弹压。大战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这时候士兵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可能只是一个士兵做噩梦的尖叫就能导致全营官兵集体发疯。手中有刀的兵发起狂来,自然就是乱砍一气发泄一通。平日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那些平日欺压士兵的军官基本上就是士兵头一个发泄的目标,真到那时候,除了极个别运气好的,大多数军官怕就得死在这些发狂士兵的刀下了。
太平营并不是后世军队,无论是体制还是士兵素质都无法和后世军队相比,而且才成军十数日,后营又有近万老弱妇孺,这些人对于爆炸声的认知很低,如果爆破选在深夜进行,那巨响声无疑就是引起营啸的导火索。
试想,睡得正香时,突然一声巨响传来,人该做何反应?即便不是营啸,恐怕也得全城大乱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宋襄公的提醒下,周士相便将爆破的时间选在了白天,并且通过各营老提前通知营民军队会在东城进行药子的爆炸。前营各部也得到了通知,大多数士兵不明白爆破是何意,便有一些曾在明军、清军效过力的向他们解说什么是炮声,在他们的解说下,爆破产生的轰鸣声和大炮发射的声音基本差不多。
周士相可不会去解释炮声和爆破声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他要的只是士兵和老弱妇孺们有个心理准备,不致于被惊吓到。这种事情,一回生二回熟,听了头回响,下回再响时便不是什么稀罕事,更不会惊到人。
埋药子的是铁毅和两个工兵营的总旗,三人算是周士相这两天教出来的最得意的徒弟,因此在周士相决定做一次小规模的正式爆破后,他们三人便主动请缨承担埋药和点索的任务。这个要求周士相自然也不会拒绝,他巴不能这些人越精通爆破越好。
起爆前,除了监管公库的赵四海,前营各总旗都被叫到了东城,便是率领囚犯死士的陈默也被召来观看。
廖瑞祥带着几个人抬了张桌子,搬了几只椅子过来请“大人”们就座,然后在周士相的目光示意下,举起手中的三角小红旗向着城墙那边挥了一挥。
红旗挥动后,众人的呼吸旋即紧张起来,有见识过炮声的下意识的就捂住了耳朵,没见识过的则不以为意,张着嘴巴一脸好奇的盯着城墙看。
为了让爆破效果达到最佳,视觉效果也放大到最大,周士相特意要铁毅等人将那罐药子埋在了本就残缺松动的一段城墙下,并且之前让人在那段城墙下面洒了很多白石灰,这样爆炸后给人的视觉感绝对要比药子本身份量引起的观感来得大些。
大约数十秒后,城墙下面传来一声闷响,浑然不似炮声那般尖利,地面也随之陡动了一下,但是震感并不是很大。那些捂住耳朵的人听着有些失望,暗道这爆破不过如此,还不及那【创建和谐家园】的大炮。
正想着,却见城墙下方突然扬起一股灰尘,眼前所见有黄、有白,有砖块有泥土,片刻,那段城墙便灰蒙蒙一片,大概也就是两个呼吸间的功夫,就见那段城墙整体下坠,然后露出一个大约一人多高的洞来。
葛正猛的一击掌,兴奋的喊了起来:“成了!”
“塌了,塌了,真塌了!”
宋襄公还有些不太相信眼前所见,之前周士相跟他说用药子能够炸塌城墙时他还不太相信,现在亲眼所见却是真的,虽然只是炸了一小段本就本松塌的城墙,露出的缺口也仅一人多高,可想到这只是一罐药子的威力,心中惊骇自然可想而知。当年他在闯贼军中时,曾多次目睹闯军围城,攻城无一不是人海攻击,拿百姓炮灰的性命往护城河里填,往城墙下填,结果却多是攻不下那城墙。以致于闯军围城时多围而不打,以困死饿死守军为主,更有采筑土水淹等策,而似这以药子炸墙却是从未得见。若当年闯军有此术,恐怕早两年就能打进北京城了。
“此神仙之术,神仙之术……”
宋襄公喃喃自语,双目精光直闪:一罐药子就能有如此威力,十罐、百罐、千罐又当如何?眼前炸得是罗定,日后是不是可以炸肇庆,【创建和谐家园】,炸南京?
总旗们都在叫嚷,营老们则在窃窃私语,人人脸上都是兴奋带着惊奇,那爆破后产生的烟尘视觉感实在太强,由不得他们不震骇。
当事人周士相则喜怒不显于色,只挥手命人去察验爆破点,看城墙下方的城砖是否有松动痕迹。不一会,铁毅带人亲自来报,说是城砖虽没有太过松动,但下面的地基却已松动,只要再使人用力朝里挖,用不了半天也能把城墙挖塌。
周士相听后便亲自前往爆点察看,察看过程中不断口述让廖瑞祥记录,以供工兵营训练实战所鉴。
“周兄弟……千户大人,有了这药子,咱们是不是可以去打德庆了?”
葛义习惯称呼周士相为周兄弟,可刚喊了声,哥哥葛正就拉了他一把,话到嘴边便成了“千户大人”,看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显是和宋襄公想到一块去,指着用这爆破法去炸一炸德庆的城墙,然后进城发笔大财。
第76章 游击
发财,是葛正、葛义等大樵山出身军官的共同理想。他们没有信仰,也没有民族大义的是非观,有的只是如何发财,如何能够天天大鱼大肉,如何能够数钱数到手软的美好念头。也是,如今的太平营恐怕除了周士相外,也没几个人是从民族层面考虑太平营未来的,考虑华夏未来的。
葛义说要去打德庆,立刻得到了蒋和等人的支持,都说别看那德庆城墙比罗定强,可真要用这药子去炸,恐怕也是个纸糊的。炸了墙,破了城,弟兄们大把发财,大把快活去。壮汉陈默更是积极,说什么再打德庆他愿率死士营率先攻城,定将那陆公明擒到千户大人面前来,说得周士相都险些动心,真想将手中的的药子集中起来去炸一炸德庆了。
好在他清醒得及时,德庆城中是有财富可以抢一把,可抢了之后怎么办,是就占了德庆和清军死扛还是再撤回罗定这鬼地方?药子就这么多,真要炸墙,恐怕一次就得全消耗完,没了药子,下次碰上“钉子户”怎么办?而且德庆目前还算是太平营的“友邦”,刚刚从人家那里弄来了大批钱粮物资,扭头就要去砸人家的门,这似乎有点不厚道。
在无法获得火药来源前,周士相不会冒然使用仅有的药子进行爆破,这不到两百斤的颗粒火药是他手中唯一领先清军的利器,好东西就要用在好地方,而德庆显然不是他心目中的“好地方”。因此他没有理会葛义,只要铁毅等人总结这次爆破的效果,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做出改进。这番动作,让葛义好生无趣,眨巴着眼睛实在尴尬。蒋和他们见周士相无意再打德庆,也就知趣的不提。
见识过太平营药子的威力后,营老们被命令回去向营民宣传太平营的强大,宋襄公则按周士相的要求去筹备太平营的军服司。
现在的太平营只有四百多套军服,余人大多都是平民装扮,破破烂烂得不像个军队,随着人数的扩大,武器也变得短缺起来。周士相手中没有生铁,因此无法自行铸造兵器,只能将城中所有的农具铁器集中起来,交给那个给江西兵烙字的郭大锤,让他尽力打造出一批长刀来。
上了“贼船”的郭大锤对这个任务实在叫苦,可是又不敢说不干,只能领着两个徒弟加上太平营调给他的十几个少年日夜赶工,连赶慢赶的总算是又给太平营提供了六十多把长刀,再多却是不能了,因为没有铁具可供他化了铸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材料提供给人家,如何指望人家能提供给你兵器。周士相赏罚分明,叫宋襄公支了郭大锤三十两银子,然后委他为太平营的军器司大使,待遇等同前营的小旗官。当然,这军器大使目前只是个挂名,郭大锤实质上还是个铁匠,在不铸刀时就领着徒弟和帮工帮着太平营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
时间又过去两天,这两天各部都在磨合,针对新兵的一些训练也提上了日程,虽然还没系统展开,但至少每天城门前都有一队队的士兵喊着口号进进出出,说是什么跑步训练。另外还有几队兵在做些什么光脚有鞋的动作,让从未见过这般训练法的百姓着实看了回稀奇。
军服司也建了起来,泰达布行的杨善元被强迫从了军,也被强迫担任了军服司的大使,带着他杨家的一众伙计还有从各营选出的300名妇人整日就和布匹打交道。
营中连兵器都缺,周士相自然不可能要军服司为全营提供盔甲,就太平营现在的物资而言,就是棉甲也休想自行生产,所以周士相对军服司没有什么要求,只让他们将布料染成黑色,然后做个上衣和裤子。这套军服的设计模式和后世中山装差不多,和当下明清两军的军服格格不入,宋襄公在见过第一套样衣后十分不满,认为这种衣服和华夏穿衣礼仪不合,且一身黑的穿起来实在难看。周士相却用穿了合身和条件不足搪塞他。
黑色军服生产的同时,周士相又派人到德庆找了回唐三水,这回却不是做买卖,而是送礼去的。
礼是真金白银,十两的银锭共一百枚,另外还有一幅不知宋代谁人画的山水画,前者是直接送给唐三水的,后者则是送给陆公明的。
伸手不打送礼人,在真金白银和那幅不知如何估价的字画攻势下,唐三水和陆公明透露了肇庆府和省城对于“明军”大举进攻德庆的部署。
说是部署,其实并无部署,肇庆总兵许尔显倒是极力上书广州要求发兵讨伐高州明军,并收复罗定,可惜广州那边却是不同意他的出兵意见,因为广州那两位王爷这会正被潮汕的局势弄得焦头烂额。
赫尚久兵败之后,原以为可以掌控潮汕的清军没有想到金厦的郑成功对潮汕也是虎视眈眈。清军围攻潮州时,郑成功便令其部北镇大将陈六率部往援,赫尚久兵败后,郑成功又以总兵李德、周继武等将率部进驻与潮州府城接壤的揭阳,屡次侵入潮州打粮,更有两回兵锋直逼潮州,使得刚刚因满州大兵北返避暑的广州平、靖两位伪王不敢大举用兵西南,唯恐西南用兵李定国后,东北会被郑氏所乘。
兵力不足这个原因自然不会被广州当局宣之于口,明面上平、靖二藩、清广东总督李率泰都严令肇庆府加强兵备,责令肇庆总兵许尔显相机出兵收复失地,以打击“老本贼”气焰,除此之外,却是一颗粮食,一两银子也没有发给,许尔显接到回文后二话不说就带了亲兵上山打猎,再也不去理会什么讨伐不讨伐,收复不收复的。
唐三水如愿以偿由千总跃升守备官,可谓是又升官又发财,陆公明也因“守土有功”被肇庆府上报总督衙门,若不出差错,用不了多久,便当有嘉奖下来。喜事临门,二人对于周士相的使者自然也是笑脸相迎,更不提人家是带着重礼来的。
使者带回来的消息让周士相松了口气,他别的不怕,就怕广东清军会大举来攻罗定,那太平营的处境就变得极其危险了。好在广东清军尚不能完全控制广东,东北有郑氏虎视眈眈,西南又有李定国部,沿海地区则有南明广东总督连城壁和大学士郭之奇召集的义师,短期内,太平营这支异军夹在几方势力当中,却是能借势不少。若是没有这些明军力量的牵制,凭太平营这点人马恐怕都不够清军看的。
连日来,周士相都是一心扑在太平营建设上,恨不得一天就能把太平营打造成一支强军,可一口吃不成胖子,他再急也没用,欲速则不达。好在高州那边终是来人了,虽然离占领罗定已过去大半月,他们来得有点迟,可是姗姗来迟总比不来的好。
奇怪得是,这次高州派来的人并不是先前联络他们的永历朝廷的兵部职方司郎中程邦俊,而是四府巡抚张孝起手下的游击雷先楚。
第77章 吞并
派往高州报信的人叫张安,因个子不高,山上的人都叫他“矮脚安”。别看张安个矮,早年却是上过两年私塾的,算得上是大樵山除了宋襄公以外的唯一一个非文盲。而且他不仅识字,还能说会道,嘴巴巧得很,正因如此,当初周士相向胡老大提议派人到高州报信时,胡老大想都没想就派了矮脚安去。
张安是提前回来的,他进城时,雷先楚等人尚在二十里外。之所以他要先回来,一来是为了提前给罗定报信,二来则是官场上的规矩使然。
雷先楚是从三品的游击,正儿八经的明军将领,这次来又是代表四府巡抚而来,故而无论如何罗定这边都要备下排场,相关首领要亲自出城相迎,唯如此,才算合了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