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报!”
“站起来回话。”
“禀告经略,【创建和谐家园】提标营已经把所有分散出去的兵力全部集中了起来,游骑也开始向梁弄镇方向延伸。我部与其在桃花岭、邱家村一线厮杀了一番,颇有斩获,但是【创建和谐家园】却并未退却。”
“好!”
这支骑兵是黄中道练出来的,颇有些战斗力,斩获多少王翊并不在意,有个杀伤相当就够了。关键在于田雄已经开始集中那些分散出去剿灭左近明军义师的部队,并且试图遮蔽军情,这显然是准备决战了。梁弄镇和永和镇之间只有二十里地左右,那么决战应该就在明天了。
“汝先下去吃饭休息,明日一早,再探。”
“卑职遵命。”
……
与此同时,永和镇上最大的地主家中,田雄的亲兵们已经将这户人家的男丁以私通明军的名义全部处死了,而女子则和其他被俘获的妇女一起编入女营,或是作为士卒的奖赏,或是待回师后发卖他地,与他们之前带领军队通过明军占领区时一般作为。
本来在这明军与清军的控制区交界之处,很多明军的义军或是清军的团练大多都只是些墙头草而已。就如同这一家先前那样,一旦有人侵入了他们的地盘,能够抵挡便约上一些平日里守望相助的友军抵挡一番;若是抵挡不住,便寻些破落户或是外乡人的首级交过去,对方能够交差了,自己这边也得了些许安宁。
只不过,清军的此次围剿与先前截然不同,完全是以着彻底消灭四明山一带的反清武装,为明年进攻舟山做准备为目标的。按照清军的习惯,这就意味着他们势必要将这八百里四明山地区彻底清洗一遍。如此一来,像他们这些倾向于明军的墙头草自然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男子屠戮一空,女子入营为妓便是成为了他们的命运。
事实上在此之前,王翊已经派人通知了他们,要他们暂时入山逃难,只是像这等舍不得田土宅院的土财主又怎么可能放弃这一切呢?于是乎,心存侥幸的他们变成了清军的刀下之鬼。
地主家中的正堂里,满清的浙江提督田雄正在和自己麾下的部将们一起用餐。和刚刚赶回来的中军副将于奋起一样,这些人都是当年跟随他一起在黄得功麾下混饭吃的老兄弟,从围剿流寇、到驻军江北、再到率众降清,这些人始终追随在他的身边,所以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瞒着他们。
“把那厮带上来。”
不一会儿,一个个子不高且低眉顺眼的汉子跟随着田雄的亲兵亦步亦趋的来到了正堂。与这满屋子的金钱鼠尾不同,这个汉子以着白布包头,头顶处显得有些鼓鼓囊囊的,细看去竟赫然如同【创建和谐家园】般束着头发,全然不似满清占领区的人物。
只不过,这满屋子的金钱鼠尾似乎并没有拿眼前这人当做剃发令的实施对象,甚至很有一些竟还颇有些期待似的。
那汉子双脚一踏入正堂,尚未到行礼的位置便立刻伏在地上,两手两脚并用的爬到了他本该行礼的位置,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
“小人见过田大帅。”
田雄也未有叫此人起身,只是让亲兵把此人带来的信件递送过来。看过之后,田雄淡淡地说道:“你家将军做的很好,本帅自会向朝廷和陈总督为你家将军请功的。”
“小人代家主谢过大帅厚恩,小人的家主定结草衔环以报大帅。”
“嗯。你且回去,告诉你家将军,为朝廷做事,勿忧不富贵。”
“小人明白,小人这就回去把大帅的意思回禀家主。”
使人送走了那个汉子,田雄便把那汉子带来的书信中所提及的情报与几个亲信将校参详了一番,随即下达命令。
“明天一早,本部中、左、右三营全体出动,向梁弄镇进发。”
听到军令,这一屋子提标营的军官们“腾”的一下子就全体站了起来。
“交战之战,中营沿四明湖进攻,护卫我军右翼。”
“末将遵命!”中军副将于奋起立刻接过军令。
“右营的儿郎们这些日子想必也玩够了吧。”
见几个右营的军官嘿嘿一笑,田雄继续说道:“既然贼寇打算从我军的左路发起突然袭击,那么明天就由右营应对这群大兰山贼寇的主力。”
“末将遵命!”
“左营坐镇中军,以为主攻方向,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提标营的厉害。”
“末将定不负大帅厚望!”管左营游击事的提标营副将李荣应声接令。
……
大兰山老营中军大厅。
暂时全权负责老营事务的右副督御史王江、负责勾连各部的主事褚九如以及暂时全权负责老营一带军务的南塘营指挥加游击衔守备陈文正在二堂里商讨军务。
这些天,为了应对战事,虽然已经有足够的粮草运抵梁弄镇,但是征发辅兵、制造和运送军械、随时为应变起运新一批的粮草银钱、亦或是为南线做准备,这些事情还是把王江和老营五司的官吏们忙个够呛。毕竟打仗就是烧钱嘛,这也很正常。
只不过,在陈文提出的新的建议被王江接纳后,老营的官员、工匠和役夫的工作量再一次被大幅度提升了,而陈文在老营五司的风评也开始直线下降。
相比这些大忙人,作为始作俑者的陈文却颇为轻松。虽然大兰山明军主力已经出发,但是占据此地两年以来,大兰山明军威名素著,再加上他的南塘营给外人的感觉似乎也不是什么好惹的样子,所以此刻也不太有敢轻捋虎须的。正因为如此,陈文这边只要按照先前中营的布防来做就可以了,什么应对进攻之类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此时此刻,王江、褚九如和陈文在讨论的并非是内政或是军务,而是另外一个事关生死的问题。
“褚主事,此事当真?”
褚九如点了点头,继而说道:“此事乃是平冈左近的王虎王将军派人告知的,王将军虽然没有前往梁弄镇,但却从陈帅接受经略军令南下协同进攻新昌起就一直受命负责平冈一带的防务。此事若说谁能最先得到消息,按照距离的话肯定是他无疑。”
平冈是张煌言曾经驻军之地,后来张煌言入卫舟山时,就连同部众和地盘全部交给了陈天枢。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县城后,四明山一带的各路义军纷纷奉王翊为盟主,以求互保,唯有陈天枢不服。但是后来随着两人的见面,陈天枢也被王翊的忠直和气度所拜伏,从而成为了大兰山明军最铁杆的盟友之一,而这也才有了陈天枢奉命南下协同进攻新昌之事。
平冈地处四明山区的西侧,想要前往大兰山一带协同作战需要绕很远的距离,再加上原先驻扎此地的陈天枢已经参战,所以王翊并没有聚集此地左近的其他义军。但是平冈以西不远就是曹娥江,渡过曹娥江再向西不需要多久便可以到达会稽山的范围。
陈文他们刚刚得到的消息就是不到十日前,驻军会稽山的王善长和章钦成所部在攻陷一处清军占据的镇子当夜,被潜行而来的清军主力团团围住,最后全军覆没,就连历史上直到崇明之战后才去世的王善长也没有幸免于难。至于清军打出的旗号,却是属于绍兴绿营和提标营中营。
历史,显然已经开始朝着他不熟悉的方向出现了拐弯的迹象了……
“很可能是他们策划配合我军出击的消息已经走漏了。副宪、褚主事,可还记得威武将军和章大帅确定出兵的消息这段时间都告诉谁了吗?”
褚九如想了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由于这两部的行动只是用来牵制绍兴绿营,所以王翊派他勾连各部期间并没有向任何人提起此事,因为完全没有必要。
而坐在上手的王江却似乎想起了什么,但是立刻又被他否定了。
“此事经略先前曾经写信告知冯侍郎,冯侍郎不可能会密告给【创建和谐家园】吧?”
确实不可能。
因为历史上的冯京第虽然是个书呆子,但最终却是由于被俘后不肯屈服而被清军杀害的,若说他投敌叛国,即便是被冯京第诬指为阉党余孽的陈文也断不会相信的。
从田雄誓师出征,绍兴绿营却始终没有出现开始,陈文就觉得事情可能远没有他设想的那么顺利。此刻得到的这个消息,更加印证了他心中的想法,四明山明军各部虽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陷入被清军各个击破的窘境,但是仿佛整个八百里四明山区已经被一个更大的阴谋所笼罩一般,这让他感到有些不寒而栗。
“不管怎样,此事必须尽快告知经略。副宪,此刻须得将所有辎重装车,一旦事情有变,也好做出应对。”
不到半个时辰后,大兰山老营的东门悄然打开,一骑快马飞奔而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第六十三章 疾风(二)
到了第二天,由于先前军议时说好的,今天须得三更造饭、五更拔营,以迎战清军。
只是到了今天,三更造饭对于大兰山来的辅兵和伙夫来说到不算问题,只是五更拔营却万万不能了。因为到了五更,不少友军还没有到齐,甚至还有些依旧赖在被窝里,更别说是吃饭后出兵了。
整整一个早晨,沈调伦始终奔波于梁弄镇外的各部友军的营地,好容易把他们全都弄起来了,也吃过了早饭,并且全副武装的准备启程了,中午饭的饭点儿也快到了。对此,他也只能以着这是第一次动员如许多的友军联合作战,这份经历对于日后王翊调集大军收复失地也是一种经验来安慰自己。
从三更造饭,接近五更时分很多友军还没起床开始,王翊就始终在压抑着心的不快,说好的五更点兵聚将,结果到了时辰,将倒是基本都来了,可是兵就没见到多少,如果不是刘翼明早前建议集结完毕前先不在临时搭建点兵台上誓师,只怕到时非要闹出些事端不可了。
既然三更造饭、五更拔营已经不可能了,王翊也只好将计划修改为吃过午饭再行出发。这么多的友军,一个个良莠不齐,实在让他找不到曾经仅仅指挥本部作战时那种如臂使指的感觉。
看来刘翼明和黄中道的想法还是很有建设性的,日后还是不能聚集太多的友军,实在是有些手忙脚乱。现在只希望这次被冷藏的经历可以让陈文这个他始终很看重的年轻武将得到些教训,这样使用起来也不会再像现在一般唯恐培养出一个日后会为祸于大明王朝的混世魔王了。
只不过,聚将时那些友军将领的解释,还是把王翊气了个够呛,什么“明天就开战了,士兵们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平日里睡得晚,起这么早不习惯”、“晚一点儿拔营让【创建和谐家园】多走点路也好节省下儿郎们的体力”之类的理由比比皆是,更可气的还是那个赶来要饭的将领的那句“昨天吃得太饱了,肚子胀得睡不着觉”。
你特么怎么不撑死呢。
脑子里面刚蹦出这个想法,王翊立刻将其强行压制了下来,以防止面上带出丝毫不悦。
他很清楚,此时此刻,大明王朝的权威已经远不及当年了,他这个经略名义上可以调遣、指挥各部,但实际上这些人能来也不过是看在自己个人的面子上罢了。此间一旦协调不好,就很可能会败坏了国事,这让他做起事情来始终束手束脚的,很不自在。
国事如斯让王翊很是心伤,但是即便再不自在他也没有选择过放弃,江上师溃时如此,被抚标营追杀时亦是如此,就算是刚刚得到这份情报那时也是如此。
只要肯付出努力,国事也一定会不断变好的,这份信念支撑着他走到现在,而眼下的这场大战便是决定这些年努力是否有成效的关键了。胜利的话,守住四明山,甚至是配合舟山王师恢复宁绍都将不再是梦想;若是不幸败了,至少自己还留下了一颗种子,那时候这颗种子会长成什么样子他也眼不见为净了。
午饭时分,斥候传来了清军在中午前已经接近了位于四明湖畔的丁山的消息。
得到消息,王翊在饭后立刻点兵聚将,以着忠君的大义和丰厚的物质奖励激励了一番士气后,参战各部便鱼贯而出,并且按照先前制定好的计划行军。
从提标营进驻永和镇开始,双方的哨骑就始终保持着接触。随着今天清军开始向梁弄镇前进,明军的哨骑也随之遭到了挤压,以至于不断的后退,但是却依旧顽强的清军保持着接触,丝毫没有断绝彼此之间的信息的意思。
随着双方的哨骑将对手的动向不断反馈回来,约莫一个多时辰后,北上的明军和南下的清军终于在后俞村一带遭遇了。
比起颇为臃肿的明军,清军的移动速度很快,他们迅速占据了后俞村,并且开始在村子南面沿着四明湖列阵;而明军则不甘示弱,在发现己方已经无法抢占有利地形,进而背村列阵后,立刻在一处小山坡北面停了下来,并按照先前制定好的方案开始沿湖列阵。
此刻双方距离甚远,只是哨骑才能隐约观察到对方的动向。被背靠着主力的清军哨骑不断向南挤压的明军哨骑,而在得到了进入战场的本部骑兵的支援后,明军的哨骑也开始凭借着数量优势试图驱逐清军的斥候,也方便获取更多的军情,以及打压对手的士气。
比起清军刚刚入关时,各路明军望风而逃的年代已经过去数年了,四明山一带的明军由于大兰山明军两次攻陷上虞县城,使得清军在绍兴府压力骤增被迫采取守势后,也得到了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当然,鲁监国大闹福建也是浙江清军在那段时间几乎毫无作为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利用这一段时间,明军各部即便满脑子都是自守的短视之徒也知道要好好操练下兵马,并且在和四明山左近的清军的小【创建和谐家园】中,士卒也得到了锻炼,战斗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只是相比提标营那些自崇祯朝就在黄得功麾下,追随那时还只是中军将校的田雄一同围剿流寇的百战老兵,四明山一带的明军斥候虽然也都是由军中骄子组成,但无论是骑术武艺,还是经验都要差上一截。此刻即便人数占优,却也不过和对手平分秋色罢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将对手的哨骑驱逐出战场。
站在山坡上,顶盔束甲的王翊遥望着战场上狗斗一般追逐厮杀的双方哨骑。虽然数量占优的明军也只能和对手打个五五开,但是对此王翊到也还算满意,毕竟明军这边的士卒从军最久的也不过五六年的光景,而对手却大多是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兵,眼下能做到如此已经不容易了,至少这两年的时光没有白白浪费。
“好!”
一片欢呼声传来,王翊定睛一看,却是一个明军的哨骑在马上侧身躲过了对手的一箭,反手便是一箭却射中对手的胳膊。虽然对手已经凭借着马速脱离了战场,但是这个哨骑的表现还是让明军的士气不由得一振,而且关键的是那个兵还并非是大兰山的人马。
“任总兵的兵练得很不错嘛。”
王翊夸赞道的那个任总兵便是那名哨骑的将主,这个姓任的将军早年曾在方国安军中坐到过千总,和陈文军中那个火器队第二小队的队长到还算得上是曾经份属同僚。
不过此刻之前,王翊对于此人的感官却非常不好,因为这厮便是那个除了亲兵、家丁外其他战兵什么兵器铠甲都没带的“乞丐”将军。
这次联合作战,王翊提前准备很多备用的兵器,可是现在看来,把全部四明山明军武装起来还是过于痴心妄想。所幸的是,这次颇有些明军没有赴约而来,而他在把家底掏的七七八八之后,也总算是保证了军中锐士的披甲和兵器,至于剩下的人,他们的武器却只有找不到,没有想不到。
对面的清军已经披甲完毕,整个阵型开始缓缓的向前压迫,明军的哨骑再一次受到挤压之后,便撤出了战场,赶回来将获取到的情报在汇总之后上报给主帅。
“提标中营在右翼?提标右营在左翼?提标左营在中军?”
比起提标左营和右营的位置转换,王翊更加奇怪的是提标中营。据他所知,提标营之中,战斗力最强的乃是中营,然后是左营,最后才是右营,田雄为什么把战斗力最强的摆在了这片战场上最没有可能决定胜负的位置呢?
由于双方是沿着四明湖决战,靠近湖水的一侧,因为湖岸的土地松软泥泞使得攻击方的行进更加艰难,而相对的防守的一方在地形的优势下则更容易堵住缺口;再加上即便对手一侧是湖水,另一侧有中军的友军支援,远不如远离湖水的那一侧更容易形成包抄,或是在中路强行突破对手的防御以取得胜利来得轻易。
按照这个道理,明军这边,由于对友军战斗力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王翊在和刘翼明、黄中道这两个老于兵事的将领探讨后,决定以大兰山明军的中营和前营还有部分友军占据中路,以刘翼明手中的左右两营和部分友军占据负责包抄的右翼,而沿湖的左翼则全部交给了包括冯京第的部下在内的几支规模比较大的友军。
至于清军,他们以提标中营占据沿湖的右翼,主要还是由于这支军队刚刚从会稽山一带赶回来,虽然经过了一天的休整,但是依旧远不及其他两个营那般养精蓄锐良久;而相对最弱的右营其实也比清军的地方绿营或是大多四明山左近的明军要强的很多,田雄以这支军队来负责左翼,为的便是抵挡住明军右翼主力配合骑兵的攻击;至于提标左营占据中路,就更简单了,正常的中央突破战术而已。
无论是王翊所选择的侧翼包抄,还是田雄所指定的中路突破,其实都是在受到了地形限制所产生的作战计划。此刻,双方就好像两个摸进了同一个口袋的小偷,将所有决定胜负的关键全部压在远离湖岸的一侧,是明军先行完成包抄,还是清军在中路完成突破前压住左翼阵脚,这才是整场战役的关键所在,所以双方不约而同的将骑兵集中起来,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相比清军,明军这一边由于兵力更加雄厚,所以阵型也相对要厚重很多,而且除去陈天枢的那个兵力超过三百的骑兵营此时已经战场侧面的一侧隐蔽待命外,王翊手中还有另外一个杀手锏,那可是他压箱子底的宝贝,轻易不会拿出来用的。
大兰山明军的中营分为四个守备,其中三个和其他各部一样乃是由步兵、亲兵家丁组成的骑兵和弓箭手火铳手混编组成的;而另外的那个守备则不同,这是一支专司火器的部队,从佛郎机炮到虎蹲炮,这些东西对面的提标营虽然不多,但是也并非没有,只是这个守备有一门红夷大炮却是在正常野战中少见得紧的物事。
红夷大炮源于欧洲,在明朝后期由葡萄牙传入中国。红夷大炮属于典型的前装滑膛炮,和线膛炮相比,由于炮弹与炮膛弥合不严,火药燃气外泻,火药推力减小,所以射程较近。但是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那时,膛线拉制不易,无法普及,其较之传统本土火器,射程更远,威力也更为惊人,所以深受大明朝廷的大小文官的喜爱,从购买,到仿制,再到自行研发,甚至在技术上一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明清两朝购买、铸造了数量惊人的红夷大炮,不过这种火炮由于炮体笨重,以及每次发射后都会因为后坐力过大而严重偏离原有射击位置,以至于时间都浪费在复位、装填上面,致使其发射速度较慢,甚至有记载当时最为训练有素的英国炮兵也需要长达两分钟才能完成一次炮击,这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所不可想象的。
王翊手里的这门红夷大炮来源于上虞,早在他第一次攻陷上虞县城时就发现了这个稀罕物件,只是那一次他【创建和谐家园】还没坐热就在当天晚上被清军的抚标营赶了出来,然后一路追杀到天台山,投奔了俞国望。
或许是因为过于笨重,清军并没有将其带走,依旧留在了那里。到了转年,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县城后,这门大炮就被带回了大兰山,而今更是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其实早前刘翼明曾经劝说过王翊,他在刘穆帐下时见过此物,认为其过于笨重不说,射速还慢,野战完全没有用处,最好是留着攻城或者守城时候再说。只不过,王翊和这个时代的其他文官一样,比起跟随野战部队的运输速度和射击速度,他们更加看重于射程和威力,所以刘翼明也就算是白劝了。
明军在披甲列阵完成后,并没有急于发起进攻,反倒是数量只有明军一半的清军始终在节节逼近,丝毫没有把占人数优势的对手放在眼里。
¡¡¡¡¾ÍÔÚÕâʱ£¬Ã÷¾üµÄÕ½ÕóºóÒ»ÆïÇáÆï·É±¼¶øÖÁ£¬Éí·ÝµÃµ½Ó¡Ö¤ºó£¬´ËÈ˱㱻´øµ½ÁËÍõñ´µÄÃæÇ°£¬½«·îÃü´«µÝµÄÊéÐŽ»¸øÁËÍõñ´¡£
这个骑士便是陈文派出的信使,王翊在看过书信后也流露出了一丝忧色。王善长和章钦成的牵制行动彻底失败不说,更是全军覆没了,而围攻他们的清军便是由提标中营和绍兴府的绿营组成的。
此刻,提标中营已经出现在战场上了。那么,绍兴绿营的那一个协的兵力会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