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永历四年作者:张维卿》-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么,自己为什么不把这样的优势发挥出来呢?

        于是乎,陈文就爆发了打着宣传夷夏之防的名义,通过讲古来传播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发展下线的念头。尤其是他所需要的是那种对于和满清拼杀到底有着执念的同类,是和他自己一样的同志之人。

        只不过,陈文并不觉得他自己是希特勒那样天生的演讲家,想要给人讲古,并且能够引人入胜,就须得写稿子以便研究措辞,这是他当年做培训时所积累的经验之谈。而写稿子就需要大量的笔墨纸砚。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陈文通过客串教书先生和在孙家的这两日,才知道现下虽然造纸术完成实用化已经过去一千六百多年了,可是纸张这种一次性消耗品对于普通人家而言依旧是过于昂贵,就连孙钰这样的小官吏平日练字也多是蘸水写在木板上。

        不过,陈文并不知道孙钰本身只是个特例罢了,古代官吏那恐怖的灰色收入支撑家中读书人平日的纸张消耗简直不要太轻松。

        思虑及此,陈文自觉得他怎么着也算是做客,不好给人家造成额外的负担的了。于是,他便约了吴登科今天一同到镇子上买些笔墨纸砚什么的。

        只是待陈文去从包裹里取银两时,才发现先前陆老郎中嘱咐喝药那档子事儿,已经被自己丢到了爪哇岛去了。

        不过回想一下这两天的饭食,陈文立刻就心安了。不是说盐能消毒吗,估计感冒病菌都已经被消灭干净了。现在的他只觉得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这还没用蓝天六必治呢。

        敲开了吴登科家的大门,只见吴登科依旧一副宿醉未醒的模样。对于陈文的到来他很是诧异,在陈文提醒下他才想起来昨天流水席上的事。

        于是,吴登科穿好衣服,将准备拿去出售的皮子捆好,手中的竹枪一挑,便带着陈文前往几里外的镇子。

        或许是运动开了,血液中的酒精被冲散,吴登科也善聊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想起询问陈文的官职。

        陈文自觉得在说瞎话一事上,古人怎么也比不上现代人,于是昨天晚上散席后就找孙钰对了下口供,只是不知道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的孙钰记住了多少。

        “在下并非王经略的下属,只是来大兰山公干的,过段时间就走。”

        “哦。”看上去吴登科似乎还有些遗憾。“到时您准备去哪?”

        这厮想跟我一起走吗?陈文自问还没有那么大魅力,仅仅相处一天就可以让他人冒着客死异乡的风险追随自己。

        “福建。”

        “哦。”吴登科想了想,又问道:“您在那官居几品?”

        哎,又是一个问题宝宝,只不过这吴宝宝比先前的王宝宝水平也差得太多了。

        “不入流的,否则也不能叫我来干这跑腿的勾当,你说是也不是?”

        “竟然是这样啊。”得到这个回答后,吴登科似乎变得有些激动。“某觉得以您的才干不应该如此。”

        这么会说话啊,陈文不由得对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刮目相看,不过应该还有后话吧。

        “吴兄弟过誉了,个人有个人的机缘。”

        “陈兄说的有道理,只不过某觉得有些事不只是机缘那么简单。”

        看来是真有后话啊。

        陈文顺着他的话茬问道:“此话怎讲?”

        “陈兄您是知道的,孙举人那等才华,我们兄弟都是亲眼见识的。可是山上的那群宁波人、绍兴人却只给了个这打杂的小官,分明就是欺负我等是外乡人嘛。”

        接着,吴登科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他心中对于孙钰和他的那帮兄弟在这大兰山受到的不平等对待一口气吐了个痛快,只听得陈文个无话可说。

        终究是乡情啊。

        陈文记得他刚毕业时第一个工作,老总是上面指派来的山东人,公司里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本地帮和山东帮两拨人。而且他还听说总公司有规定,禁止本地人在当地做老总,升到一定职位就会被调到外地,大概就是为了防止其成为地头蛇后侵犯总公司的利益吧。

        陈文知道,现代很多公司都有类似的规定或者潜规则,而且这也并不是到了现代才出现的,中国古代异地为官的制度其实也是出于这等考虑。

        可是,这样的规则却并不适用于眼下的时局。

        永历四年,残明已是危如累卵。从曾经的大一统王朝到现下的割据政权,明廷本身已经无力甚至无意去控制地方实权派做大了。相较之下,一个愿意效忠明廷的地方派别的存在,总比一个由于朝廷的掺沙子行为而离心离德的地方集团对于明廷更加有利。

        四明山地区本身就处于绍兴、宁波和台州的交界处。这大兰山更是在四明山北部,紧邻宁绍两府。而山寨的两个主事之人也都是宁绍人士,更加可以利用乡情来招揽人才,扩大势力。是故其麾下宁波、绍兴人居多更是在正常不过了。

        在陈文看来,虽然孙钰、吴登科这一群金华人并非是掺沙子来的,可是他们的出现已经对本地集团造成了威胁,所以他们受到些排挤,也是很正常的事。

        虽然吴登科此刻负能量爆表,但是陈文依旧很有涵养的听了下去。然而,在吴登科那些翻来覆去的怨气之中却有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某的高祖父和吴大帅乃是同族兄弟,戚少保当年教授的兵器武艺某哪一样不精通,若论勇武,某杀过的【创建和谐家园】比他们宰过的鸡都多,凭什么那帮子假娘们儿踩在老子头上。”

        是啊,金华民风彪悍,向来是出好兵的地方。当年戚继光那支碾压倭寇、横扫蒙古的戚家军不就是出自金华府的义乌、东阳二县吗?

        只不过,陈文对于眼前的这个吴登科兴趣却并不大。

        其一,陈文的招揽目标第一个便是孙钰,孙钰本身已经是金华人了,若是再招揽这个有一群同乡手下的吴登科,自己就要冒着被人架空的风险了。

        其二,吴登科虽然自称武勇过人,不过自己根本就没见过。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候看到的都不一定做得数,更别说听来的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两天接触下来,吴登科这人给陈文的感觉并不好。虽说这人豪爽、义气、不拘小节,但是其人文盲、贪杯就不说了,心理年龄不成熟,还大嘴巴。自己在郑成功军中作为一个外乡人势必要谨小慎微,这样的手下太容易坑爹了。

        一介文盲,真好意思叫登科这名字。

        不过自己眼下也没什么熟人,权当是认识其他人的媒介吧,反正这家伙为人四海,认识的人多。

        走了好一会,陈文和吴登科终于到了镇子上。

        这镇子显然要比陈文暂住的村子人烟稠密得太多,不过和他当年旅游的江南小镇有所不同,这里还没有被游客淹没。虽然现下由于大兰山军纪严明,宁绍清军占领区的那些被逼的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向这里聚集,甚至因此产生了一些畸形的繁荣,但是和陈文所预期的还是有一定差距。

        吴登科把陈文领到了镇上唯一出售文房四宝的字画店,然后就自顾自的前往先前收过他猎的皮子的店铺卖皮子去了。

        表明了来意,陈文选了一套和上次托胡二买的一模一样的文房四宝,可是等掌柜要价时却比先前的多了一两。

        这让陈文很是无语,合着是宰生客啊。

        随后,陈文对这套物事开始挑三拣四起来,最后仿佛是无意间的说了句。“上次胡二哥帮我买的可比这便宜。”

        闻言,掌柜的先是一惊,随后低声问道:“您说的胡二哥是?”

        “大兰山老营经略府王经略跟前伺候的胡二啊,这你都不知道?怎么在这地头混的。”

        “您认识胡二老爷啊,小人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掌柜的立刻恭敬了起来。

        “也不是很熟,前些日子在老营养病时托他买了点东西而已。”

        能在老营里养病的怎么说也应该是个奢遮人物。

        听到这话,那掌柜的更是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也不和陈文将价钱了,直接往下压了五钱银子。还一个劲的表示东家不在,自己一个打工仔也就这么大权限云云,还请陈文这位“大官人”一定要见谅。

        这都是陈文那时代销售人员们用烂了的招数,大家心照不宣罢了。不过陈文也没打算再往下划,毕竟这附近就这一家,以后可能还要来,只是又多买了些纸张,便在那掌柜的依依惜别的目光里离开了字画店,前去先前刚才和吴登科约好的地方。

      第十八章 准备

        到了约好的地点,吴登科已经在那里等陈文了。见已至正午,陈文便请吴登科到路边的小食铺吃午饭。

        饭菜刚上桌,只见从不远处的胡同里出来一队送葬的队伍。

        陈文吃着饭,只听得旁边桌的食客提到这去世之人是什么把总的母亲,不过那把总两年前就战死了,而那个披麻戴孝行子侄礼的却是那把总的一个结拜兄弟。再之后就是什么义薄云天之类的话,听得不甚清楚,他也没去在意。

        吃过饭,陈文和吴登科起身回去。

        出了镇子没多久,那吴登科又莫名其妙的提起了先前送葬的那家人。

        那户人家姓柳,是个把总,具体叫什么和是谁手下的吴登科却表示没听说过。两年前,清军围剿四明山,柳把总战死,留下了一个哭瞎了眼的老娘。得到这个消息,先前在他家寄居过的一个好友主动承担起了奉养他的老娘的义务,直到现在去世。

        竟然还不是结拜兄弟啊,这让陈文很是吃惊。

        柳把总的这个好友叫李瑞鑫,辽东广宁人士。沙岭惨败之后,其家逃亡关内。后来其父因为是辽东人,便在黄得功的营中做了个小军官,到弘光时已是游击身份,而李瑞鑫和其兄也成了黄得功的亲兵,很受信用。

        弘光元年,清军南下,刘良佐、刘泽清以及高杰的余部李成栋、吴胜兆、李本深等人望风而降,而江北四镇中硕果仅存的黄得功却选择继续效忠弘光天子。

        清军闻弘光天子藏于黄得功军中,进攻太平,黄得功身死,总兵翁之琪投水自尽,部将田雄、马得功等人献弘光天子与清军。时李瑞鑫之父力战而死,其兄和他以及一并亲兵想把黄得功的尸身抢回来,结果却是其兄与众人皆死,只有他负重伤杀出重围。而他家中的寡母、大嫂、幼妹均失踪于乱军之中,想来是遭逢不幸了。

        之后,此人寻访寡母等人未果,于是浪迹于江湖,也不曾再跟随哪部明军。几年前,他在路上遇到了曾经同在黄得功军中的柳把总,便来到了四明山。而后面的事情,陈文已经知道了。

        “那他平时做什么营生啊?”

        “打猎啊,听说有时出山杀几个绿营兵领些赏钱。这人眼高于顶,听说就连刘大刀想要招揽他都被顶了回去。”

        靠杀绿营兵领赏钱过日子,用不用这么猛啊。

        陈文想了想,问道:“我听孙兄说过吴兄弟武勇过人,不知道这人和你相比又如何?”

        但是让陈文没想到的是,只见吴登科吱吱呜呜了半天,才吐出了句。“他擅长骑射,某精于步战,五五开吧。”

        得了吧您啦,老子还说咱爷们打英雄联盟和巅峰时的Faker五五开呢,问题是谁特么信啊。

        陈文想了想,一个能在武勇这方面让吴登科这等自视甚高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家伙,肯定有两把刷子,弄不好两个人还比试过。

        最重要的是,这人在好友殉国后,主动奉养其母,也算是个孝义之人。想来到是个不错的目标,只不过还要再想想怎么下手才是。

        到了村口,陈文便和吴登科别过。只是分别之时,陈文提出要吴登科帮忙放出消息,就说自己明天晚饭后在今天路过的村南的那个打谷场讲古。

        听到这个请求,吴登科仿佛得了多大的面子似的,一拍胸脯便应了下来,甚至力保自己一定不会叫陈文失望。

        回到了孙家,陈文突然想起来他那个手机本来是打算当砚台用的,这下又白花钱了。等抛开胡思乱想,他便开始闭门写他在路上就想好的稿子。

        有道是万事起头难,明天晚上的第一场需要开个好头,而且还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是个说书的先儿。毕竟在古代,还没有表演艺术家这个称谓。说书的叫先儿,演戏的叫戏子,都是被人轻贱的行当。

        这个时代,从事类似职业的人们大概也想不到几百年后他们徒子徒孙们会成为耀眼的明星吧。这就是平民时代和太平年代的必然产物,因为人们需要偶像。

        既然如此,第一篇就要表明立场,展现自己和这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的不同之处。于是乎,第一篇文章的内容就可以确定了。

        陈文的奋笔疾书,很快就吸引了同屋的孙铭的注意。没过一会儿,这小家伙就扭扭捏捏的蹭了过来,看着陈文不断的修稿,不断的定稿。很快,他就被陈文笔下的故事彻底吸引住了,以至于等到他哥哥回来时他的功课连一半还没做完。

        面对怒气值即将爆满的孙钰,陈文只得把自己的稿子拿给他看。很快,孙钰就如同他弟弟一般了,以至于等到饭好了易氏来催他吃饭也被他用过一会儿之类的词汇敷衍走了。不过易氏可不敢对他相公爆格,因为那可是背夫之举,是这个时代一个贤妻所不能触及的禁区。

        等到孙钰看完陈文花了一下午时间赶出的那一大堆草稿,再看看还在等他吃饭,显得可怜兮兮的弟弟,顿时便没了脾气,只说下次不做完功课不许看陈文的稿子,也不许陈文给他弟弟看。

        到了晚上,不方便熬灯耗油的陈文又抽出时间和孙钰谈了谈国内国际形势。

        延揽人才嘛,不能张嘴就问约吗?那样太糙;也不能一见面直接来句,您好,请问您知道安利吗?这特么是17世纪,会被人当做是寻找失踪人口的。而谈谈当前形势就很好,可以展现自己的立场和能力,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见解以吸引同类,从而提高他人对于自己的期望值。

        第二天一早,陈文便在孙家人诧异的目光下率先起床。突然有事情做了精神状态就显得特别好,起床后跑了一圈步就赶回来吃早点。待用过早餐就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开始根据记忆继续写稿子。

        今天的任务重,上午要把昨天的草稿整理出来,下午则需要把定稿背下来,同时还要再做修稿。

        到了晚饭前,陈文也算是把计划之内的做完了。吃过晚饭,他便大步流星的前往村南的打谷场。而本想和陈文同行的孙铭却因为赶出来的不合格功课被他哥哥按在了屋里。

      第十九章 质疑

        待陈文到了打谷场,已经有十几个人了,不过他都没见过。

        于是,陈文便自顾自的找了个石磨的台子坐下,这时,吴登科赶了过来,和陈文提到他一共约了四十几个人,一会儿就到,希望陈文能等会开讲。

        耐着性子等了半个小时,人算是基本上到齐了。至于没来的,陈文也不打算等了,只当是人家饭晚就可以了。他咳嗽了两声,吸引了下人群的注意力,示意大家坐下,便准备开讲。不过嘛,有些话却是要提前说明白的。

        只见陈文拱手一礼,继而说道:“在下陈文,表字辅仁,暂居村东孙家。余少时好读史书,偶有所感。现今胡骑凶逞,百姓有倒悬之苦,仁人志士为求兴复汉家江山舍生忘死。余暂居于大兰,自当讲述我汉家英雄事迹,以求激励人心,早日光复旧地。”

      ¡¡¡¡¡°ºÃ¡£¡±´øÍ·ºÈ²ÊµÄÎâµÇ¿ÆÁ¢¿Ì±»³ÂÎĵÉÁËÒ»ÑÛ£¬âóâóµÄÅÌÍÈ×øºÃ¡£

        “在下祖上乃是世袭武将出身,余不敢以说书贱业辱没祖宗英明。是故,在下所讲皆是史书中记载之事,诸君若是想听演义,可起身南向,镇上的酒楼里有说书的先儿,他比在下更精于此道。”

        众人目瞪口呆的听着这史无前例的讲古开场白,竟无一人出声质疑。

        “今日所讲乃是前宋岳王故事,以今日为例,余所讲之中未有高宠枪挑铁滑车、陆文龙挑二呼战四将之类,因为那是说岳中杜撰之事,史书之中并无其人。不过,杨再兴血战小商河却是史实,接下来会讲到。”

        陈文口中的说岳便是《说岳全传》,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乃是由明末清初的浙江杭州人钱彩编次、清中叶乾隆年间的广西人金丰增订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说岳》全书共20卷80回。前61回是岳飞的“英雄谱”和“创业史”;后19回,主要讲述岳飞死后,岳雷扫北的故事。歌颂了岳飞及其麾下将士英勇作战、精忠报国的忠勇行为,鞭笞了秦桧等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丑恶罪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9: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