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水乡人家》-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于是三人回到隔壁清哑卧房。

      郭勤三小正伏在卧房当中的圆桌边嘀嘀咕咕说什么,见他们进来,急忙收声,互相挤眉弄眼。

      郭大有等人见他们面前都摆着纸笔,以为他们在写字,也不在意,径直走到窗前桌案边。

      ÇåÑÆ½«Í¼¸å¾íÁËÆðÀ´£¬·ÅÈë×À±ßÒ»¸öÌùÓбêÇ©µÄÖñ¨ÄÚ¡£

      郭大有从桌上拿起一卷轴,展开一看,是一张大图,绘的是富贵牡丹。图右上角绘有一架宽屏风,就表示这图是做屏风用的:下面则是牡丹的网格编织图,密密层层的花瓣和枝叶都用横线标注了索引,旁边注有文字。郭大有虽不认识,想必是编织方法。

      这样一幅图,若做成大屏风,其富丽堂皇的效果可想而知。

      “这是给明辉的?”他问清哑。

      他配合她做事也有两个月了,认识这些图的分别。

      这张图不是织锦图稿。

      清哑扫了一眼,点点头。

      郭大有便道:“小妹,再画了图样,先不要给他了。”

      清哑听了手一顿,向他看过来。

      阮氏瞅了丈夫一眼,不动声色地下楼去了。

      郭大有便在清哑旁边椅子上坐下,凝视着她,问道:“二叔公也是篾匠,你怎不把图送他呢?”

      清哑愣神——二叔公家跟她有何关系?

      郭大有道:“小妹,你还不算江家人。”

      清哑愣怔间,模模糊糊有些明了他的意思。

      郭大有轻声道:“二哥也没旁的意思,就是叫你做了图先不给他,先攒起来,等将来出嫁的时候,当嫁妆带进江家。这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现在你都送了,不明不白的,明辉倒没什么,他家里的人怎么想?还以为应该的呢。”

      清哑沉默,私心有些不愿想那些是非俗利。

      郭大有又道:“要说也是应该的,江家好你将来日子也好。二哥就怕你吃力不讨好,人家不当一回事。反正小妹也送了明辉不少图稿,他开铺子也够用了。再做了,先别给他,先留着。等将来你去了江家,再拿出来给明辉。那时候,你出了多少力、挣了多少钱,都是看得见的,也为明辉争脸面,你在公婆跟前也有脸面。”

      清哑看着二哥,才二十二岁而已,还没有她前世年纪大。

      此刻,他看她的眼神是温柔怜爱的,充满呵护关切的。

      质朴内敛的他考虑这般谨慎精明,无非为了怕她吃亏。

      前世,她是独生子女,除了爸妈,其他人都是外人,不会无条件关爱她,包括她的男友;今生,她多了几个哥哥,和爹娘一起无条件关爱她,这感觉让她很新奇,因此很依恋。

      几乎没有犹豫的,她点头答应道:“好。”

      郭大有便看着她宽心地笑了。

      清哑忽又蹙眉道:“可是我想要样品……”

      郭大有忙问:“什么样品?”

      清哑道:“把图编出来,做样子。”

      她不是头脑发热要研究竹丝编制技艺的,也不是纯粹为了江明辉,而是因为这项工作对她有帮助。无论是绘制图稿,还是按图稿编制出竹丝画,对她都有启发。

      郭大有恍然,立即道:“叫你三哥做!”

      口气不容置疑。

      清哑点头,再没有异议。

      她只是要编出个样品来,不是为了卖,所以手艺差些也不要紧。再者,她可以随意控制图稿,以粗一些的竹篾来编织所绘的图案,郭大贵便可以胜任了。

      兄妹俩正说着,忽听后面几个小娃儿吵起来。

      郭大有转头问道:“吵什么?”

      ¼¸ÈËàäÉù£¬Äã¿´ÎÒ£¬ÎÒ¿´Ä㣬¶¼²»Ëµ»°¡£

      清哑疑惑道:“都写会了?”

      郭勤见郭巧就要张口,急忙掏出两根麻糖杆递给她,又拿了一根给郭俭,嘴里道:“我们歇会再写,先吃糖。”

      郭巧飞快抓了麻糖杆装进棉袄的小荷包内,脆声道:“我们吃糖。没吵嘴。”

      郭俭也跟着用力点头。

      三小竭力做无事人一样,一齐望着郭大有和清哑笑。

      他们自以为装得很像,其实破绽百出:郭俭是呵呵地傻笑;郭巧是弯着眼睛巧笑;郭勤装模作样地问“好吃吧,巧儿?又脆又甜,还不黏牙。”郭巧和郭俭异口同声道“好吃!”

      清哑两辈子加在一块,也不了解小孩子,故此不在意。

      郭大有虽然纳闷,但见郭勤吃东西能让弟妹,便也不在意了。

      于是他又和清哑说起之前的安排。

      后面,郭巧凑在郭勤耳边嘀咕两句,郭勤恍然,接着便埋头写字。

      郭巧轻快地跑到清哑跟前,求道:“小姑,我写完了。再教。”

      说完,还得意地瞟了一眼郭勤。

      郭勤鼓嘴,恼怒地瞪了她一眼。

      侄女上进,清哑不好拒绝,因道:“吃了饭再教。”

      郭巧用力点头,靠到郭大有怀里,十分开心。

      郭大有觉得小闺女很不对劲,只不知何故。

      等到晚饭后,因天寒不便做别的事,也为了省灯油,一家人都聚集在堂间,围着一只火盆烤火,顺便说些闲话,吴氏婆媳手上都做着针线活。

      那郭巧便缠着清哑教她背诗,十分勤恳。

      长辈们见状,都夸她好学、聪明。

      郭大全便笑问他兄妹认了多少字。

      结果,郭俭一不小心说漏了嘴,道出一个秘密。

      这秘密是关于郭勤的。他虽决心要好好上进,然顽皮浮躁的性子一时半会儿哪改得过来,免不了还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他又想争气又要赌气又惧怕,所以不肯去问清哑,因此便问郭巧和郭俭。

      才问了两次,那郭巧便觉得“免费”告诉他太吃亏。

      小女娃眼珠一转,提出要收费,用吃的和玩的抵账。

      正好今日郭大有买了好些吃的回来,三人都分了,于是双方商定以麻糖抵账。

      然郭俭容易哄,郭巧却不好说话,在为一个字算多少麻糖的问题上,兄妹俩产生分歧,争了起来。就要翻脸的时候,惊动了郭大有和清哑。

      郭勤怕说开来丢人,急忙妥协,按堂妹的主意,以一个字一根麻糖的价格支付了“教育费”,郭巧才没将这事嚷出来,反代为遮掩,以图下回交易。

      经过此事,郭巧觉得这门“生意”很有前景,因此定下努力学习的目标:先跟小姑学,然后转教郭勤,以赚取吃食。

      所以,她才急切要清哑教她。

      第36章 不忿

      得知原委后,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

      郭勤羞愤欲绝,扫视众人,鼓着嘴不语。

      其中,他尤其痛恨清哑:明明张嘴就能告诉他,却偏不说话,害得他跟堂妹讨教出丑。他实在想不通,用嘴说话一不要钱,二不费力,小姑做什么舍不得开口?然这话也只在心里想想,经过上次罚跪后,他可是“敢怒不敢言”,再不敢骂小姑了。

      郭巧却洋洋得意,笑得跟什么似的。

      连郭俭都受到爷爷夸赞。

      郭大全就骂郭勤:“不如弟弟妹妹,你把爹的老脸都丢光了!”

      吴氏瞅着郭巧笑道:“照这么算,你们要给小姑多少东西?”

      郭巧甜甜道:“我长大了孝顺小姑。”

      阮氏白了她一眼,嗔道:“就会哄人!”

      但她神情却是很喜欢的。

      蔡氏自然恼怒,因笑道:“巧儿就是讨人喜欢。你哥哥弟弟要是有你一半乖巧,我睡着了也笑醒了。”

      阮氏便低头纳鞋底,不说话了。

      说笑一阵,火盆里没了热气,她婆媳就起身,带娃们去厨房烧水洗漱。

      这里,郭大有便告诉爹、大哥和弟弟之前对清哑说的事,并要郭大贵帮清哑做样品。

      郭守业点头道:“老二想的周全。往后我跟大贵都学。”

      原来,他并未明白清哑用意,只当她要自家人学会编竹丝画。

      如果编制出来的东西真能卖那么高价,那他就该下苦功才是。

      女婿再好,挣了钱也是江家的,不如自己会的好。

      自此后,他和郭大贵便趁着冬日闲的时候,整天用竹篾编织,还去向本家族叔讨教,冻得手都僵了,也不肯松劲,这且不说。

      腊月的时候,张家透出一则消息:李红枣和张福田都进城去了。

      红娘子得意地逢人便显摆:红枣去了她娘家亲戚那织锦。那家是大锦商,见红枣手艺好,一月给七八两银子的工钱,额外还有四季衣裳,若能织出特别出色的锦缎来,另外还有赏钱呢。又体恤她刚成亲,新媳妇一人在外不方便,连张福田也收留了,做些跑腿打杂的活计,一月也有一两银子的月钱。如今他小两口不但不用在家啃老本,反能额外挣钱,不几年就能在城里挣下一份家当了,从此可是过好日子了。

      绿湾村的人听了艳羡不已。

      张家人自张福田夏天出事以来,首次在村人面前昂起了头,见了红娘子称“亲家”,算是正式认可了这门亲戚。

      郭守业两口子听了心里当然不痛快。

      害了他闺女还过得这样滋润,没天理了!

      吴氏对两个儿媳冷笑道:“吹得上了天!当城里银子随便人捡呢。她(指红枣)织锦赶不上我清哑一半好,要是能挣那么多,清哑要是去了,还不叫人供起来了?哼,还没去了三天,就作兴得不知姓什么了!”

      阮氏劝道:“娘别理她。日子是过的,不是吹出来的。”

      蔡氏恶意道:“等将来他两个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再回来跟老张家讨饭吃,那时看她还吹不吹了!”

      阮氏道:“就算她混下去了,也就是给人跑腿帮工的。咱小妹就不一样了,等明辉进了城,把铺子开起来,小妹嫁过去就是掌柜娘子,自己支一摊子家业,她能比得了?”

      这话听得吴氏心怀大畅,连连点头。

      自此她日夜盼望女婿尽早发达,好争一口气。

      坐在太阳下编竹篾的郭守业耳听着她婆媳说话,手下一点没闲着,格外用心。郭大贵也在旁对着图纸编织,眼睛都盯花了,觉得这行饭实在不好吃。

      腊月底,各商铺都纷纷关门,只剩有限的铺子做生意。

      江明辉去了一趟霞照县城,趁机租下一处铺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