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铁和戴笠挥泪相别,李铁更在一众上海名流的注视下,挽着千尾蝎的玉手坐上福特轿车,消失在各名流的眼前。
看着李铁和千尾蝎潇洒的背影,杜月笙不禁向着戴笠赞叹道:“戴老弟,这个李老弟是个人物,和他聊了半天,愣是一句露底的话也没说。”
“呵呵,初次见面,交浅言深也不是李老弟的风格。以后在上海的地面上,我这位小老弟要是有什么需要杜先生帮衬的地方,还请您多照顾一下。”戴笠微笑着向杜月笙说道。
“哈哈,他连日本人都不怕,你还怕他吃亏了?而且斧头帮就在他的身后。你放心吧,不会有人敢动他的。”杜月笙笑话戴笠杞人忧天。
“唉,你也知道,如今上海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竟相登场,我只是担心他年纪青,让心怀叵测的人给利用了。”戴笠还是不放心。
“放心吧,以后我会留意的,不会让他吃亏的,你尽管放心的回广州吧。”
就在杜月笙正在送别生日宴的各个贵宾时,此时在上海的外海上,二十艘老式商船正慢慢航行在海面上,每一艘商船上都挂着一面金黄色的旗帜,上面书写着,“奉化天放”。正是李铁父亲的天放粮行船来上海接收那四千吨粮食来了。
可是细细一看,李天放现在并不在船上,原来他并没有跟着坐船来上海,他是算着时间,踩着点坐着火车来的。
此时的李天放也刚刚下了火车,身后还跟着两名身强力壮的伙计。
刚一下火车,李天放还在感叹夜上海的繁华,只听旁边的伙计说道:“老爷,咱们到上海了,为什么不通知一下少爷呢?你看,大半夜的连个接站的也没有。”
“你懂什么?我要是告诉他我来了,还能有突然袭击的效果么?我不搞突然袭击能知道这小子现在在上海到底是真的在学习呢?还是天天花天酒地呢?”
李天放教训了一下身边的伙计,三人找了间站前旅店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李天放叫上两辆黄包车,直接奔着同济大学去了。
哪知来到同济大学,一打听二五级管理班还好说,再一打听要找李铁,所有人看他的眼光都有些怪异。
当他自报家门说是李铁的老爸时,竟然惹起了四周一片嘲笑之声,原来自从上海滩传出李铁李财神的名号之后,三天两头有人来学校认亲的。
什么叔叔,大爷,婶婶的,就连自称是他老爸和爷爷的也有不少。开始还有人相信,好心的给指个路,后来骗子越来越多,现在每天查看一下有多少骗子来认亲已经成了同济大学的一道风景。
有些自以为好心的学生还指导李天放:“大叔,想挣钱你也得换身衣裳呀?你看你穿得这样土,谁能信你是李铁的老爸呀?”
刚才就有一个满身珠光宝气的女人自称是李铁失散多年的亲妈呢。刚刚让我们打发走,听说去华兴洋行了,你要是也想骗不如也去那里找李铁好了。”
“胡说八道,李铁他妈还在奉化老家好好的,怎么会来到这里?再说我内人一生勤俭持家,她才不会穿得什么珠光宝气呢。
我是他亲爹,我要见李铁,你们快告诉我他的班级在哪?我要去找他,找到他非得揍他一顿,才上学几个月,就闹出了如此多的事端,还让人家女方家长找上门来。”已经误会李铁做了错事的李天放气乎乎地说。
眼前的同学告诉他:“大叔,不管你和李铁什么关系,你来我们学校来找他是不对的。他现在不上学了,在华兴洋行办公,有事你去那里揍他吧。”显然这个同学也没安什么好心。
李天放一听李铁都不上学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手中的文明杖拄着地面砰砰直响:“好他个李铁,几个月不见,连学都不上了。
我就说他不能好好的学习吧?说不定他以前找我说什么帮我联系到了国外的粮食也是骗我的。走,咱们去华兴洋行,让我抓到他,我非打死他不可。”
李天放出了校门,再打听好华兴洋行的地址,匆匆赶去华兴洋行,刚刚来到洋行门口就大声喊道:“李铁你个衰仔,还不快给我滚出来,你老子我非打死你不可。”
喊完了提起文明杖就要撞门而入,谁知还没等进到洋行大门,就见大门从里面打开,一个胖胖的浑身珠光宝气的妇女,被几个壮汉抬着四肢从门里面扔在了大街上。
摔得那个胖女人好不疼痛,胖女人爬起来还不依不饶,站在大街上就一通臭骂,骂李铁这个没良心的败家仔,要不是她含辛茹苦的将李铁拉扯大,他能有今天?
如今他发达了就忘了她这个老娘了,四周不明所以的群众围了一大圏还在指指点点,李天放也迷糊了,看这个妇女的表情不像是做假呀?可是她绝对不是自已的贤妻徐氏,难道洋行这个李铁真的和自己的儿子是重名?
叫过身边一位民众,打听一下这个女人骂的是谁?一听之下,原来还真不是自已的儿子,他们说的那个李铁是上海四大亨之一,还是华兴洋行的总经理。
李天放可不是对上海一无所知的人,他经商多年,对上海三大亨的威名还是很有耳闻的。虽然几年没来上海了,不知何时又出了一个第四大亨,但是绝对不是自已家那个不孝子就是了。
看样子在同济大学就闹误会了,自已还得去同济大学找个老师问下才好。正想转头回同济大学,只见洋行里又冲出四个斧头帮【创建和谐家园】,先是对着胖女人一顿拳脚,然后将还在漫骂的女人托到一辆轿车中就拉走了。
旁边的一个老人还叹道:“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上海四大亨的便宜是那么容易占的么?说不定明天黄浦江中又要多一具不知名的女尸了。”
这几句话听得李天放心里直发冷,一想起刚才在门口大骂让李铁出来。“不好,这要是误会了。”再想到刚才那个胖女人的下场,李天放觉得自已得赶快跑路。
可还没等他开跑,就见自已周围不知何时已经让另一帮壮汉给包围了。两个随身伙计,也已被人抓住动弹不得。
“又一个来冒充姑爷亲戚的。这是这个月第几个了?”一个帮众不耐烦的问道。
“好像得有三十多个了吧?反正,这已经是我们这一组碰到的第八个了。
怎么办?还是按老规规矩处理掉么?”
一听几人的谈话,李天放吓得亡魂大冒,哆哆嗦嗦地说道:“真的是天大的误会呀,我叫李天放,我的儿子真的叫李铁呀。
没想到我儿子和你们姑爷重名了,我不是故意来冒充的。不要杀我,我是良民呀,我儿子真的叫李铁呀。”
可惜这伙斧头帮的人才不管那些,四个人按住李天放的四肢将他高高举起,就要往洋行后面送。
李铁和千尾蝎刚刚带着一众德国教官从华兴码头视查回来,还没等走进洋行,就听到一声无比熟悉的求救声“我儿子真叫李铁呀,放了我吧,我是冤枉的。”
“咦?怎么听声音,像是我老爸的声音呢?”李铁自言自语起来。旁边的铁蛋也说:“是很像呀,不过不能是老爷吧?要是老爷来了上海应该能提前通知我们的。另外洋行里的伙计也大多是老家来的,都认识老爷的。”
“也是,也许是我听差了。”李铁觉得自已想多了,抬脚就要向洋行里进。忽然又传来了一声:“李铁你个龟儿子,你害死老子了。”
李铁一听这话,大喊一声:“停!”立即快步向不远处的斧头帮众跑去,千尾蝎和黑三几人只能紧紧跟在身后,李铁跑到跟前一看,那几个帮众头上举着的可不就是自已的老爹李天放?
“哎哟!我的老天,老爸你来上海为什么不给我发电报呀?”说完一指愣在边上的斧头帮【创建和谐家园】。
“你们傻呀,还不快把人给我放下了。”李铁急得骂了起来。
几个斧头帮帮众这才回过神来,感情这回这个真的是李铁的父亲,连忙将李天放小心翼翼的放下来。
李天放一看李铁真在自已面前,随手一个巴掌拍到李铁脸上。“你个龟儿子,都是你害的。”
谁知李天放前面刚打完李铁,自已也被人一脚踹倒在地。原来是一个后赶过来的斧头帮众看到有人打了他们姑爷,自已当然不能站着,抢先出脚给了李天放一脚。
踢倒李天放之后,心中还窃喜:“你们这帮傻大个就知道站着,怎么样?还是我心灵脚快,这回让我抢先了吧?这回咱可在千师姑面前露脸了吧?
咦?为什么千师姑和一众兄弟看我的眼神不善呀?”只好求助似的看向李铁,毕竟他是帮李铁报了仇的。
谁知李铁一指这名帮众,怒吼一声:“敢踹我老爸?给我打得让他妈妈都认不出来他。”这名帮众一听,坏了,感情自已刚才将姑爷的老爸给踹了,吓得脸都绿了。
而身旁得到命令的众兄弟则上前将这名帮众按倒在地,噼里啪啦拳打脚踢了一通。
李铁这才赶忙扶起李天放,带着一众手下,众星捧月般的将李天放迎进华兴洋行的大门。
李天放在李铁的办公室里呆了半天,才算回过神来,也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李铁真的出息了。
还没等李天放详细的问下儿子事情的始末时,就见一个洋行小伙子上来禀报,说是戴笠带人来访。
第六十六章 李天放的野望
李铁并没有避讳自已的老爸,也没有让千尾蝎避嫌,很快戴笠带着一个相貌俊朗的年轻人走进房门。
李铁连忙上前给两人看荼:“戴大哥不是今天晚上的轮船么?我正打算晚上去送行呢,戴大哥怎么这个时候还有时间来小弟这里呢?”
“哈哈,我今晚还是要走的,不过走之前要给老弟介绍一位少年英杰,他也想认识一下李老弟,所以我就自告奋勇来当这个介绍人了。”
戴笠指着身边的青年说道:“这位是我先结识的朋友,东北张作霖的大公子,张学良先生。”
“啊,原来是张大公子,久仰,久仰!”李铁虽然内心惊讶张学良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华兴洋行。可是面上反应很是平淡,让人看不出来他内心的疑惑。
“戴大哥和张大哥一定是有什么事,咱们也不是外人,大哥有话请直说,屋里的都是自已人,不妨事的。”
戴笠扫了一眼屋里的众人,除了李天放他不认识,千尾蝎等人他也见过几次面了。
“前几天你不是说可以卖给我们广州国民政府一批军火么?钱我已经带来了。因为咱们也不是第一次交易了,所以这次我提前把钱给你送来了。”
说完,戴笠从包里拿出二百五十万银元的金票放在李铁手里,李铁接过金票点点了数目,很随意的往桌子上一放,不一会黑三带着财务人员将金票收好,又拿出了相关的合同与戴笠签好。
李铁答应戴笠,军火最迟明年二月份就能到货,请戴笠转告蒋司令,我们华兴洋行会送货上门,并且保质保量。
戴笠当然相信李铁的信誉,再次感谢李铁捐了一百万的军火,还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才能喝到李铁和千尾蝎的喜酒呢?引得旁边的千尾蝎直喊戴大哥你太调皮了。
办完了戴笠的事情,自然就轮到张学良了。原来,此时的东北经过张作霖十几年苦心经营,远不是外界以为的落后愚昧之地。
此时的东北三省经济发达,工业城市比率居全国第一。就连北京,广州和上海的拍发到欧美各国的电报,也是通过哈尔滨转发的。
可是摊子铺大了,各项投资还没有见效,可使用的流动资金自然不足。如今张作霖刚刚和德国闹翻,而以往的好邻居苏联又在日本的挑拨下,与张作霖分道扬彪。
虽然估计再有两年东北三省的税收就足以满足张大帅的需要,可是现在那点税收实在架不住张作霖花得快。
眼看着明年,日本的上一批贷款又要到期。这次如果还不能还上,日本人就要求东北所有铁路的使用权和延铁路的周边十里的土地资源开发权。所以现在张作霖父子极度缺少流动资金。
而所有人都知道,李铁号称李财神,所以张学良也是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思来找李铁。知道戴笠和李铁的私交很好,这才找上戴笠,让戴笠作为介绍人。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
李铁知道再过几年就是张学良当家作主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来求他,他当然不能放过这个交好张学良的机会。
“张大哥抬爱了。你是我戴大哥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我李铁别的没有,就是朋友多,钱多。说吧,你需要多少钱。”
“我们五年前从日本戴了两千万,每年只能还上点利息,明年三月份就要还那两千万的日元本金了。”张学良介始到。
“哦,不知日元和我们银元的汇率是多少?”李铁好奇的问下。
“如今一银元等于两日元,三朝元”张学良答道。
李铁一算,自已现在还有一千五百万的银元可做周转。要是借一千万给张学良倒也不错。而且马上新的行动如果成功了,还会得到更多的钱,也就不把这一千万放在眼里。
“只是一千万银元的话,数目不多,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这两千万日元到时我先帮你垫上吧。”
“啊,这可让我如何感谢李老弟。”张学良没想到李铁这样爽快。才几句话的功夫就答应,借一千万银元给他们张家父子。
“这有什么,大家都是兄弟。我不帮你,谁帮你。戴大哥,我借给张大哥这笔钱,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收利息了。”李铁赶紧卖戴笠一个大人情。
“这哪能呢?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这样吧就按银行的利息,年息一分。我每年还你一百万的利息。”张学良坚持不能白拿钱。
李铁坚决不收利息,最后还是戴笠发了话,利息就不收了。不过以后李铁的买卖只要是在张作霖父子管辖区内的生意,他们父子不许收税就是了。
两人一听,皆大欢喜,张学良还真想请李铁去东北投资,现在的东北正全面开展工业建设。到处都需要钱,正是李铁大展身手的时候。
李铁心想,正想将手脚伸向东北呢,你这就送上门了。为显示自已的实力,李铁先拿出两百万银元交与张学良,让他先拿回去用着。明年三月份之前,什么时候需要这笔钱了,什么时候给他发个电报,他自然会将钱剩余的八百万银元汇过去。
送走了戴笠和张学良,李铁才有时间召待起自已的老爹。先是请老爸在上海最大的商场消费了一番,再请老爸去上海最豪华的西餐厅见见世面。
最后又领着老爸参观了一下李铁现如今在上海滩的产业。最后,李铁告诉自已的老爸,他这里还缺大量的人手,希望父亲回老家时再给安排一些。
另外,不要老守着家中那点小买卖了。你也看到了,东北的张作霖父子正想着让我去投资呢,不如将天放粮号开向全国。
东北可是产粮基地,不如先占领东北的粮食市场,而此时的李天放,早就没有了严父的姿态,反而像是李铁的手下一样,什么都听李铁安排,竟然一句反驳的话也没有。
就这样,李铁带着自已的老爸整整在上海玩了三天,还领着李天放拜访了一下斧头帮的产业,看到李铁无论走到哪里,都前呼后拥的好不气派,也让李天放见识到了如今上海滩李铁的大亨地位。
三天后,当李天放坐上满是粮食的运粮船返回奉化老家时,李天放才有时间感慨这三天李铁给他的惊讶比这一辈子经历的还要多。
回想三天前,他刚刚让李铁解救之后,当他在李铁的引领下,进入华兴洋行的总经理办公室时,他才知道,原来上海的那个所谓的第四大亨李财神就是自已的儿子李铁时,他都觉得自已是在做梦。
当看到那个叫做麦克的董事长亲自将四千吨粮食的取货票据放在自已面前时,他才真的相信,儿子出息了,不但在上海闯下了偌大的名声,还挣下了好大一片基业。
当他得知斧头帮的千尾蝎很可能就是自已未来的儿媳时,他也不禁有些头疼,家中给李铁定得那门亲可怎么办?
当知道李铁在香港投资几百万建立所谓华兴工业城时,李天放又深深的感到自卑,自已一直以几十年经营,攒下了近百万的家资,成为奉化首富,而沾沾自喜时。
自已的儿了,随便一个买卖都是一百万上下,尤其是那个叫做什么戴笠的。当着他的面交给儿子二百五十万的银元,说什么买了三百五十万的军火。还要感谢儿子捐了一百万银元的军火给那个广州革命政府。
而自已的儿子收下那二百五十万的银元都没有好好查看一下,随随便便就向桌子上一扔,更是随便叫了一个伙计就将那二百五十万的金票拿走了。
那是二百五十万呀,不是二百五十块,就是现在的自已手拿二百五十块,也要数上几遍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呀,不服老不行了,不过自已的儿子这样能干,也是自已的福气,听儿子的,回家就将米铺开到东北去。
听说儿子要将全世界的大粮商全部收购给自已打工。有儿子给咱撑腰,回去我就把那些年青的佃户统统带到上海来。听儿子说,上海的华兴洋行缺大量的人手,更缺护卫,做护卫当然还是自家的佃户好。
想到这,李天放再次将目光看向华兴码头,码头上,李铁正带着千尾蝎众人向李天放挥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