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民国二十六年我来自未来》-第3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½ðɽЦµÀ¡°ÄúÇÆºÃàÏ£¬±£Ö¤²»ÈÃÄÇЩβ°ÍÖªµÀ¡£¡±

      第二天大清早,虞艺珊便梳洗打扮好,穿着现代的骑手装备,姜诚看着不禁有一种恍惚感,好像自己看到的是21世纪的自行车选手一样。

      虽然姜诚带了好几种车,但是虞艺珊更加喜欢死飞,死飞可以前进倒退做出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当姜诚看到虞艺珊已经可以用后轮做支点原地旋转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个虞家大小姐的运动神经真的很强悍。

      虞洽卿和虞致民早已联系了商界精英,先一步前往佘山准备晚上的宴会。

      昨晚的小雨让今天的空气格外清新,姜诚和虞艺珊一边听着车轮碾过地面的沙沙声,一边听着掠过耳旁的风声,望着前轮飞速旋转及下面疾驰而过的路面,一边欣赏着民国时期上海郊区风景,一时之间姜诚忘记了种种不快,一路上不停的虞艺珊说笑。巴顺和李大勇等人开着汽车远远的在后面吊着,姜诚二人不一会儿就骑出了市区,来到了郊区。这是姜诚第一次看到了上海的农村,明明相隔不远,这里和租界却就像两个世界,租界的纸醉金迷和这里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大部分人都是瘦骨如柴,穿的也是衣衫褴褛,绝大部分人的衣服都是明显由几种布条拼起来的,孩子们个个脏兮兮在地上玩耍,但不时却可以看到青砖朱墙的大院,这便是农村里士绅家了。一直以来姜诚都是坐汽车往返上海和南京两地,这样近距离的观察民国农民还是第一次。

      对于民国抗战前的时期的农村,大多数后代人有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误以为当时的农村到处都是周扒皮、黄世仁一样的大地主,土地兼并极其严重,实则不然。

      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是日本为侵略中国而设立的特殊企业,其重要业务之一是对中国国情做细致的实证调查。1935年,“满铁”调查了华北453个村落的土地分配状况,并记录了每个村庄最大地主拥有的田亩数。其中,占田千亩以上的地主只有两户,2/3村庄的最大地主占田不超过200亩。同期,南方土地的分散状况更严重,据安徽、浙江的土地册档显示,各地最大业主占田都在百亩以下。1939-1940年代“满铁”还调查了江苏南部4县11村,结果显示,这些村庄里,“地主户”有173户,“佃户”却只有159户,平均每户“地主”只出租4.92亩地。换言之,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的大地主已经非常之少。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人口增长,中国古代往往因为人口增长而导致土地兼并加剧,因为人口增长而土地不增加,往往使得老百姓一有意外支出就容易卖田卖地,但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物极必反,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土地反而无法再兼并了。清代同治年间编纂的《黄县志》里记载:山东黄县“地寡人众,惜地如金……虽有豪强,无由兼并”,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农户储蓄剩余财富的速度,因人均耕地的减少而变慢,土地价格则因人均耕地的减少而上涨。这一降一涨的双重压力,使农户越来越难以扩充田产,在清代晚期,往往需要经过几十年或几代人,一个中产之家才有可能买进几十亩地。人口的增长,正是导致“兼并”越来越难、地主规模越来越小的主因。如果很难理解的话,就这样打比方,现在的上海北京房价之贵众所皆知,如果一个有四、五套房子无其他资产的家庭想不通过贷款不断买房最后变成上百套同样价值房子的大房东,在房价没有剧烈波动的前提下是要花近百年才可以完成的任务。

      也就是说民国的农村,地主有,小地主很多,真正的大地主除了那些军阀人物以外是少之又少。

      另外有一个误区是后世很多网络段子中,民国时的中国农村是一片祥和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地主则都是靠勤劳发家致富的种粮大户,并且都是对佃户心怀慈悲的大善人。总之在他们看来,民国的中国农村是无比美好的人间天堂,直到红党的土改将其变成了地狱。这种农村的描写在家族文学中最为多见。

      但是实际上的民国农村却是普遍的贫穷,也就是大家习惯说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1932年薛暮桥的《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索引》中写道,其考察结论是:“中等地主之能收支相抵不致沦入债丛者,亦已寥若晨星。……留居乡间之中小地主,日渐没落,其自身反受【创建和谐家园】之压迫。今年农民、新华两银行之抵押贷款,几全以地主为其对象,且所借款项,无一投资农业,多用于还债、押会及各种消费事项。”连“中小地主”都普遍破了产,可见当时农村衰败的境况。

      而他调查的地方并不是什么贫困地区,而是著名的鱼米水乡——无锡。连无锡的农村都是这个情况,更加不用说更加贫困的其他省份了。

      第三十九章 夜宴(中)

      (很多人说我更新慢,因为我不是全职的,所以只可以抽空写书,而且我更新的都是大章,五千以上的,像这章就有六千。所以多多包含了哈,还有,关于前期那样虐主的原因我在评论里回复了,可以去了解一下,后面不会虐了,安心)

      虞艺珊看着姜诚停了下来,随着姜诚的目光看去,猜到了三分说道“这里毕竟是南方,又靠着上海,没有什么土匪强盗,虽然不富裕,但是这里的农民却都有一口饱饭吃,这几年除了一二八以外也没什么兵灾,日子还算不错,北方可没有这么好了,听说老打仗,日子也苦的多。”

      姜诚突然看到田地里有不少美丽的花朵,姜诚感到很眼熟,问道“这个花这么这么眼熟?”

      虞艺珊看了看说道“哦,那些应该是**。”

      ½ª³Ï»³ÒÉ×Ô¼ºÊDz»ÊÇÌý´íÁË£¬ÕâЩÊÇó¿ËÚ»¨£¿£¿×Ðϸ×ßÉÏǰ¿´ÁË¿´£¬¾ÓÈ»ÕæµÄÊÇó¿ËÚ»¨¡£

      姜诚激动的问道“这些罂粟花就这样明目张胆的的种在这里。政府都不管的么?”

      虞艺珊叹道“怎么不管,但是哪里管的过来呢?而且**也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姜诚毕竟在民国时间较短,很多事情还不清楚,要知道在民国时期,不光光是地方军阀在种**,即使是中央政府也是大行其道,甚至出现了**税这样明目张胆的的税目。姜诚知道杜月笙以前有做海螺阴的生意,但是一直以为这是因为他是**人物才这样,其实这生意在民国已经是违法的“合法生意”了。

      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督促老百姓种植**,还对不种**的老百姓收“懒税”

      当时的**还是军阀命脉所系,一旦为人所掌控,就只能举手投降。因广西要仰仗滇、黔的过境**才能征税,所以不论新桂系与旧桂系,对于云南、贵州从来是不肯得罪的……尽管滇军两次进兵广西,但事后总是广西方面先派代表到云南区修好。1936年,以反蒋为目的的“两广事变”后,蒋介石禁止云南、贵州**运入广西,使广西**收入锐减。李宗仁与白崇禧只好同蒋妥协。

      这时看到一队学生模样的人走进村子,搭起了台子,在上面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姜诚有点好奇便想去看看,虞艺珊见状也陪着上前,只看到台子下围了不少人,很多人还拿着凳子瓜子好像看大戏一样。

      周围的村民看到奇装异服的姜诚和虞艺珊,虽然不知道穿的是什么,但是一看便知道是达官贵人之家,倒也没人敢靠近。

      只看到上面的学生激动的手舞足蹈,一听,原来是在宣传抗日,学生讲的是日本人在东北烧杀抢掠的事情,学生看来倒是有备而来,说的很是生动,让人不由自主的对日本人厌恶,说的不时下面的村民拍手叫好。

      姜诚对这事有点感兴趣,抗日宣传队啊,但是不知道效果如何,便问旁边坐着抽着旱烟的大爷道“大爷,你听着感觉怎么样?”

      大爷笑着说道“说的不错,挺好听的,东洋人的确不是东西,不过我觉得,不管是谁都要我们这些老百姓纳粮纳贡,外国军队又不是没打进来过,倒也不用太在意。”

      姜诚惊讶的问道“可是日本人是来烧杀抢掠的啊,你难道不担心么?”

      大爷看了看姜诚说道“看你的样子应该是富贵之家,日本人来了也是抢你们这样的富人,我们泥腿子有什么好抢的呢?再说了,老头子我活了五十多年,从北洋兵到委员长的兵,就没有几个买东西付钱的,也没有几个是不抢老百姓的,还不是都一样,有什么好担心的,呵呵。都一样啊,都一样。”

      姜诚被说的气结,这个时代虽然很多人开始觉醒,有了民族国家的意识,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麻木,如果说上层人士投靠日本是为了富贵或者说是因为看不到抗日的未来,那么下层就是完全没有什么家国观念,更多的人认为无论谁坐天下,反正都是要自己缴税的,说不定日本人的税还低一点呢。在一个识字率不到5%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出过县城的年代,想人们只靠宣传就坚决抗日无疑是做梦,更多人面临的是血淋淋的生活,后世几百万的伪军有不少人就是为了混饭吃,至于是谁的饭,他才不管,肚子才是老大。即使是红区也有不少来往于敌占区和解放区的小贩逃避缴纳共军独创的抗日爱国税。

      虞艺珊看到姜诚被打击的样子,连忙安慰道“老百姓很多都不知事理,诚哥你不要难过,你看看台上的学生,这些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姜诚摇摇头说道“这只是说明我们国家真的有太多的不足了,如果我们让每个老百姓都有饱饭吃。老百姓怎么会不拥护我们呢?而我们的宣传也有问题。至于军队——会有一只爱护百姓的军队出现的,很快就会有的”

      说着姜诚便走上台。

      台上的学生看到姜诚的打扮,虽然感觉稀奇古怪,但是也知道这不是普通百姓,带头的是一个一米七多的男生,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大高个了。问道“不知道先生上台有什么事情呢?”

      姜诚笑着说道“我看你们说的痛快,我也想说几句,可以么?”

      学生互相看了看,带头的男生说道“当然,只要是宣传抗日的,我们都欢迎。”

      姜诚看着下面大多骨头比肉多的农民说道“我知道,大家听到日本人在东北烧杀抢掠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们知道,打仗么,都这样,我们逃到山里去,打完仗再回来就是。但是大家知道么,东北不仅仅是被掠夺,而且他们日本人还想断了我们中国人的根,他们在东北不允许我们的孩子学习中国字,不让我们的孩子学说中国话,还告诉我们的孩子应该为他们日本人服务,做他们的奴才!!

      如果大家希望你们的子孙从此再也不能用你们的姓氏,而姓什么龟田,姓什么小泉的,日本人来了你们就投降吧,如果你们还想有脸面对祖宗,还想你们的子孙用你的姓氏,说我们的语言,就和那些小鬼子打到底!我希望大家记住,这次日本人来不是抢东西的,他们是要让我们亡国灭种,是要百年之后,我们祖宗再也没有人祭拜,再也没有香火!”

      说完姜诚便站在那里等着大家的反应。

      在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这时一个穿着长袍被两个丫鬟搀扶的大爷颤颤巍巍的站起来说道“谁敢断了我钱家的香火,我就要他的命!小鬼子不来则罢,他敢来,我们就打到底!!”

      开始和姜诚说话的大爷也叫道“那些小鬼子敢让我们的孩说日本话,叫外国名,我就和他们拼了。”

      其他无论是胡须发白的大爷还是小伙子,都眼冒火星的大叫“拼了,拼了。”

      那个学生惊讶的看着姜诚,姜诚拍了拍他说道“我们的老百姓早就被欺负惯了,他们唯一还拥有的,也只有自己的祖宗姓氏了。”

      ——佘山附近的一个小山包上,姜诚和虞艺珊席地而坐,一直跟在后面的巴顺等人远远的护卫着。

      虞艺珊看着姜诚并不是很开心的脸,不禁感到有些沮丧,好不容易出来玩一次,还耷拉着个脸,又不知道这个神神叨叨的家伙在想些什么。

      姜诚看着远方的青山绿水,这里是他的国家,又不是他的国家,想做些事情处处碰壁,一边是纸醉金迷,一边是卖儿卖女。自己一开始觉得借助自己穿越的能力,随随便便就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军火装备,再加上一些未来的技术,肯定可以很快打败日本鬼子,自己不先找红党也是因为红党现在实力太弱,即使有自己也没办法立刻变得和日本人对抗。但是真的来到这个时代,却发现国战不是一个金手指就可以打赢的。军火其他国家不想卖,重工业从小买办到国民政府领导层都不愿意搞,难道自己要扯旗造反自己打天下?在这个马上国战的时候谁敢这样做立马被打成汉奸。看来自己只有去延安,从小做起了,只是这样一来,这场战争就又不知道几年才会结束了。

      虞艺珊看着姜诚半天不说话,只好自己先开口道“诚哥,你都在想什么呢?一脸不开心的,还在想刚刚村庄里的事情么?”

      姜诚这才想起来这次是来陪虞艺珊来玩的,不好意思的说道“没什么,这不是想后面该怎么赚钱来填你这个小馋猫的嘴巴么。”

      虞艺珊娇叫道“谁是小馋猫啊,你才是呢。”说着便把身子转了过去,不理姜诚。

      姜诚连忙讨好道“好啦,好啦,不生气哈,这样吧,我下次给你带个你从来没吃过的好吃的。”

      虞艺珊一听,耳朵动了动,慢慢的说道“我才不是看在吃的上面才不生气呢。”

      姜诚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土,拉着虞艺珊说道”好啦,我们该上去了,要不然就要误过晚会了。”

      姜诚和虞艺珊到教堂时,地方已经布置好了,教堂外面绿茵茵的草地上摆上了长桌,上面已经放了不少食物和酒水,一个西洋小乐队在最中间的高台上,不少宾客已经拿着酒杯在相互交谈着,男的大多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或者西服,女士大多是洋装旗袍,快五月的温度已经允许大家穿的不再臃肿,一些老绅士拄着拐杖坐在椅子上,不知道在谈论着什么。为了防止蚊虫,等天黑后就将把场地转移到室内举办舞会。

      邢勇豪看到穿着奇奇怪怪的姜诚和虞艺珊,连忙和一个女佣迎了上来说道“姜先生,大小姐,你们来了,快换衣服吧。”

      虞艺珊笑着和女佣先走开了,姜诚在教堂的更衣室里换上了中山装,走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换装完毕的虞艺珊,虞艺珊一身鹅黄色的洋装,配合着脸蛋像个洋娃娃一样。

      这时音乐突然响起,姜诚对音乐的确是【创建和谐家园】,但是看到周围的男男女女都开始结对跳舞也知道这是要跳舞了,虞艺珊微笑着向姜诚走过来,看样子是准备邀请姜诚跳舞了。姜诚也整了整衣服有些紧张,这还是除了大学舞会外第一次跳舞呢。

      这时,一个穿着蓝色旗袍的女子突然闪到姜诚的面前,对姜诚笑道“不知道这位公子是否可以赏脸和我跳一支舞呢?”

      姜诚一看这个女子身高一米六出头,烫着波浪发,肤白貌美,眼睛大大的,化了淡妆。

      姜诚有点不知所措,他还是第一次被女生邀请跳舞。

      说实话,姜诚现在的卖相的确不错,在这个时代还算高个的他,加上一身考究的衣服,一看便知是富贵之家。

      姜诚尴尬的看了看虞艺珊,虞艺珊看着这个蓝色衣服的女子气的小嘴鼓鼓的,但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实在是做不出当场抢人给姜诚下不了台的举动。便主动上前说道“那诚哥就先陪这位,嗯——您怎么称呼?”

      蓝衣女子含情脉脉看着姜诚说道“让女孩先说名字可不是绅士所为哦。”

      姜诚连忙撇过脸不和她对视说道“我叫顾...顾诚,无名小卒一个。”

      蓝衣女子笑道“顾先生一表人才,日后必将飞黄腾达,你叫我蓝萍就好。”

      姜诚笑问道“你是哈尔滨人么?”

      蓝萍摇摇头问道“我有东北的口音么?我是山东人。为什么公子这么问呢?”

      姜诚当然不会说是因为哈药六厂的蓝瓶的钙了。

      姜诚说道“哦,我知道一个叫蓝萍的,就是东北来的。”

      蓝萍也不以为意,伸出手示意,姜诚对虞艺珊耸耸肩膀和蓝萍跳了起来。

      虞艺珊看着心里气的要死,两手把小手绢都快扯烂了,脸上却还一直保持着微笑。

      姜诚现在可没力气管虞艺珊了,他正在不断的看自己的脚,尽力去保证自己不踩到蓝萍。看着姜诚紧张的要死的样子,蓝萍不禁发笑说道“顾先生是掉了钱么,一直看着下面。”

      姜诚笑道“我不看下面,就真的要为你掏医药费了。”

      很快一首歌结束了,姜诚只对蓝萍摇了摇手便已经急不可耐的走向虞艺珊。

      蓝萍看着姜诚的背影只感觉到无比的耻辱,自己这样一个大美女在他身边,他的心居然一直在那个大小姐身上。但只愤怒了几秒钟便叹了口气,那又怎么样呢?自己不过是一个小户人家出身的小丫头,虽然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上海滩有点小名声,但是和这位虞家大小姐哪里比得了呢,想着不禁有些自哀自怜,走到一旁拿着酒品了起来。姜诚自然没有去想这个女子的小心事,而是笑着对虞艺珊笑道“你就放过你那可怜的手绢吧。来,和我过来一下,我和你说一些事情。”

      虞艺珊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是担心你踩到别人的脚。才不是那个什么呢。”

      “好好好,我的好妹妹,虞老和你哥哥都等着我们呢。”姜诚拉着虞艺珊说道,虞艺珊这才相信姜诚是真的有事要和她说,不禁有些疑惑。

      到了教堂的一个房间里,虞洽卿和还缠着绷带的虞致民正在谈论着什么,两旁坐着杜月笙等人。看到姜诚和虞艺珊,都笑道“好啦,我们的主角都来了,我们可以准备开始了。”

      虞艺珊疑惑道“爷爷,哥哥,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姜诚从怀里拿出一瓶药物说道“都是因为这个。”

      虞艺珊一看,正是一瓶青霉素,不禁问道“青霉素怎么了?”

      虞洽卿把三人的计划说了出来,虞艺珊听得不免有些不忍道“这样会不会太残忍了,毕竟他们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啊。”

      姜诚劝道“没有这些药,他们肯定会死,如今有了这个药,虽然有些缺陷,但是好歹还是可以挽救不少人的生命不是么?所以你完全不需要报以什么不好的想法。”

      姜诚的话让虞艺珊放松了点,姜诚又问道“不知道那个传话人在哪里呢?”

      虞洽卿笑道“已经来了,保证我们这里发生的事情会传到日本人的耳朵里去。”

      姜诚看着绑这绷带的虞致民说道“只是难为致民兄了,还有和日本人接头的准备是谁?”

      杜月笙背后的林怀部走了出来“是我。”

      姜诚点点头说道“林兄要小心啊,日本人那边不好糊弄的。”

      林怀部笑道“我的命是杜先生的,而且我们的药可是真的不是么?”

      姜诚拿着药品掂量道“当然是真的,只不过副作用我们可不管,价格便宜了么,自然药效会差点。”

      ——夜幕降临所有人转移到教堂旁边的别墅内举行舞会,虞洽卿看着宾客满堂笑道“上海的商界巨子基本都在这里了,我们开始吧。”

      一边虞洽卿、杜月笙等人开始慢慢约上一些前期观察觉得会坚决抗日的老板到楼上商量一旦战争开始,所有商界人士统一行动的细则,尤其是工业机械的搬迁准备。

      另外一方面,舞会里开始流传开一个留言,有人有大量的黑市青霉素出售,价格为官方挂牌的1.5倍,并且什么钱都收,最重要的是,可以卖给日本人!!

      大家知道这个舞会的经办人就是虞家和杜老板等卫华公司的股东,自然觉得这个消息八成是真的。

      再互相一打听,却说是卫华内部有内鬼,真的想要就找林怀部打听。

      姜诚在暗处看着流言四起的舞会,微微的笑了。

      由于舞会里的人大都是商业巨子,也不缺青霉素,而且还是比行价还贵的价格,只是说说笑笑也就罢了,最多嘲笑一下卫华公司管理不善。但有一个人却是欣喜若狂啊。

      这个人就是陈则民陈则民是苏州吴县光福人。早年留学日本,日本大学法科毕业。归国后,当选参议院议员、政治讨论会副会长,曾任北京政府的大总统府顾问。1920年之后的3年间,曾任苏州电气公司董事长。后至上海任开业律师,历任律师公会会长、上海各路商会联合会会长、纳税华人理事会理事等。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的顶级上流人物。

      但是他不但亲日,而且他老婆也是日本人,并且现在还在日本控股的苏州电气做事,可以说除了名字以外已经彻彻底底的倒向了日本人。

      当他听到有廉价——至少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廉价的青霉素时,开心的不得了,要知道,日本人虽然可以从别人手里收到青霉素,但都价高量低,这有大量的青霉素对于日本,那可是大功了啊。连忙到处打听林怀部的下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9 07: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