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毒清》-第6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当杨士勤为难的时候,老三为他解了围,杨猛那里可没这些道道,见个人而已能有多难?

        “让三夫人给我送套行头过来。”

        “你们这些小辈都下去吧!记着!跟着老三就要守老三的规矩,犯了规矩该怎么罚就怎么罚,无论到哪里都要记得规矩!”

        见老三媳妇,这些小辈不宜在场,孙顺训诫了几句,才放他们离开。

        不大的【创建和谐家园】,捧着行头的莲儿来了,一见杨猛身后的血迹,那双幽怨的大眼睛,直接就锁定了杨老爷子。

        “给爷把衣服换了,刚刚和家里的兄弟们练了通拳脚,崩了伤口。”

        杨猛再次给老爷子解了围,莲儿这双眼睛的杀伤力太大,没见那一众叔伯,看着老爷子的脸色都变了。

        “去见见那些叔伯,他们可是来给你撑腰的,没见老爷子的脸都黑了?”

        换完了衣服,杨猛一句玩笑话,才让莲儿展开了笑颜,这小丫头也是乖巧,在杨猛的指点之下,一个个给这些叔伯见了礼。

        那礼物也收了一大堆,杨猛打眼一看好嘛!这次真是难为这些叔伯了,什么玉烟袋、鼻烟壶、怀表、金银馃子,又拢了一堆。

        这莲儿也是恩怨分明,一个个叔伯都见完了礼,独独落了老爷子杨士勤。

      ¡¡¡¡¡°¸Ã´òµÄѾͷ£¬Ò¯ÉíÉÏÕâÉË£¬»¹²»ÊÇÒòΪÄãߥ¶ÞµÄÀÏÒ¯×Ó£¬ºÃÂÈ˼ÒÀÏÒ¯×Ó¸øÄã³öÁËÍ·£¬Äã·´µ¹×ªÁ³¾Í²»ÈÏÈËÁË£¡¡±

        杨猛说了这个,莲儿也是一脸懊悔,气呼呼的给老爷子见了礼,就回去了。

        那一众叔伯,被杨猛夫妇刮完身上的东西,打趣了杨士勤几句,也就离开了,他们是杨家的暗棋,若不是杨士勤召唤,他们是不会随便到杨家走动的。

        “那帮小年轻,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就交给你大哥,你这里的规矩大,但大不过我这里的兄弟情谊,轻易不要伤他们性命,实在不行睁一眼闭一眼,打发走就是了。”

        杨猛的一些手段,杨士勤也清楚,就怕这些老兄弟的子嗣们江湖惯了,万一触了老三的规矩,也是不美,这个关节还是要通一下的。

        “我知道亲疏的,您老就放心吧!这次来,倒是没想到您给备了这份厚礼,我其实是想找您要人的,岑毓英那崽子,能不能还给我,宜良这边缺个扛事儿的,最近让他顶一下吧!”

        杨猛这次来找老爷子,主要就是为了岑毓英,没想到收获不小,拢来了一群杨家嫡系。

        “那小子?心机倒是不错,但缺历练,让他到宜良扛事儿,只怕会压断他的腰,这样吧!魏五还给你,岑毓英那小子,再跟着我历练几年,现在还不是他张牙舞爪的时候。”

        杨士勤的一番话,可让杨猛的心吊了起来,岑毓英这小子能用,可魏五那个老奸贼,绝对不能用,那老东西厉害着呢!自己用他?可别被那老奸贼溜达了。

        “爹!那魏五心机太深,来历不明,用起来只怕不合手啊!”

        比奸诈、见识杨猛自认要强过魏五,但比起心机谋略,杨猛觉得自己和魏【创建和谐家园】在一个档次上,那个老奸贼,自己的手段怕是要折服不了。

        “哼!就你肚子里那点东西,御人还差着呢!魏五,狗屁名字!比做官,咱们爷俩捆一起也不是他的对手,但是玩江湖的道道儿,他魏五就是十几个扎成一堆,也不是杨家的对手。

        他的来历我也摸了个大概,他藏在别处的家人,已然接到了武庄,到了他这个岁数,风浪也经历了不少,世事也算看透了,他这样的人最在意的就是后人,这魏五你只管放心用,绳子在我手里握着,他已经没机会翻身了。”

        姜还是老的辣,没想到令人挠头的魏五,就这么折在了老爷子手里,要说这些杨猛也会啊!可关键时候用不出来,会又有什么用?看来以后要加强锻炼了。

        “那就妥了,谢老爷子了!最近西山和宜良的事情不少,大哥那边您还得多照看,走甘陕一带的风险也是不少,让他多加小心。”

        下面这几个月,将是个关键期,杨猛分身乏术,就怕老大那边再出什么意外。

        “放心吧!上次在广州城差点烂在牢里,这个教训再记不住,那就啥也别干了!你这里忙活归忙活,但不能冷落了莲儿,她初来云南还不适应,你要多照看她一下,西山那里要是忙的话,你就带她一起住在武庄。

        还有云南的铜课与盐课,也是个麻烦,亏空太大。虽说把以前的账目给抹了个干净,可整个云南单单赋闲的矿丁就有几万,这些人人怎么处置,你要拿出个章程来,不然干耗也能把杨家耗干了。

        盐课也一样,云南的盐田不少,可出盐量太少,你不是找了些洋人吗?看看他们有没有好法子,咱们接了云南的两课,总要有些起色,即使没有咱们也得自己往上填,不然朝廷那里是过不去的。

        盐课,你岳父那里能帮上些忙,铜课就要靠我们自己了,不是云南没铜了,而是朝廷压价压得厉害,做铜不赚钱,这才导致了铜课凋敝,铜课里的猫腻不小,里面藏着不少的玄机,我这边做我该做的,你忙活的时候,也要多想想这事儿,这云南的两课压人啊!现在我才明白朝廷那帮子奸人的目的,歹毒啊!”

        得了云南的铜盐两课,开始杨士勤也认为是发财的机会,盐课是个好买卖,可这铜课就是个无底洞,后来问了一下魏五,杨士勤才弄清楚了事情的脉络。

        杨家八成是跟着贺长龄倒了霉,这铜课凋敝是有原因的,朝廷压榨的太狠,云南自身财政不行,做铜课就要贴钱,于是将铜课转嫁给了一些商人,结果商人亏没了,云南的铜课就没人接了,这下砸到了杨家手里的可不是馅饼而是个陷阱。

        “嗯!知道了,现在做不做都一样,先拿些钱财哄住朝廷就是了,可以有起色,但不能大起,就让两课不死不活的吊着,让朝廷那里头疼去吧!这样咱们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官场的道道,杨猛不是很清楚,看来这魏五以后还得大用,先解决了明湖书院和洋鬼子的事情,以后再处理这铜盐两课,现在不是时候。

        杨猛跟着老爷子一道回了昆明,除了接魏五,他还要把防疫营的人,撤回宜良,至于防疫的事情,再招些苦汉就可以了,现在也快到年根了,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也好到防疫营混口饭食,滇西那边的乱子,绝对不能让他扩散到云南府。

        将防疫营的事情安置好了,杨猛就直接带着魏五回转宜良,那边的事情现在要紧,先得把洋鬼子安置好,不然始终是个【创建和谐家园】烦。

        魏五最近也是极度的郁闷,自己一身的学问本事,生生折在了杨家父子手里,本想在云南安度残生,没想到临了却被杨氏父子算计了。

        自己就不该贪恋繁华,占杨老三的便宜,杨老三一般般,可他那老子却是个奸鬼,自己到了昆明,做的够谨慎了,可还是被杨士勤那老贼抓住了痛脚,自家三十多口人全部被接到了云南。

        好好在宜良混书吏多好,这下可好,做了朝廷半辈子的奴才,这土埋脖埂子了,还要因为家人,做杨家的一条老狗。

        气节这词儿早在少年时代,就被魏五扔到了茅坑里,不然他也不能享尽荣华,后继有人就是他最后的坚持。

        拒绝杨家一句话的事儿,可自己要是拒绝了杨家,依着杨老三的手段,杀自己一家,就跟吃饭喝水没两样。为了家人魏五没了办法,在杨士勤那里低了头,自己后半辈子卖给杨家,杨士勤承诺只要杨家不灭,就保保自己的子孙几代荣华。

        “魏先生,宜良那边我招了百十个洋鬼子,这初期的安置,我打算让他们翻译一些西洋的书籍,您看这事儿怎么样啊?”

        有了老爷子的保证,杨猛也不怕这魏五使坏了,将宜良的事说了出来。

        “三爷,还是喊我老魏吧!这魏先生却是当不得了,你们父子厉害,老头子甘拜下风。

        三爷不是在宜良建了一个明湖书院吗?这个想必三爷早有谋划,选些读书人,先让他们通晓洋文,然后再着手翻译书籍吧!

        洋人与我等非是一族,过于倚仗不行;洋人技巧强过我族,不倚仗又不行;最好的法子就是让咱们的人,学会洋人的法子,然后再结合咱们自己的东西,创出咱们的新法子。

        数遍华夏,儒学就是最好的例证,数数元明清三代,两代非是我【创建和谐家园】主政,可为何儒学不败?这里面的道理深着呢!

        学西法可以,但绝不能引入洋教,本朝的康熙爷、乾隆爷,身边都有洋人,他们也清楚西洋之法犀利,可为何不扬西法呢?盖因洋教!

        宜良那些洋人,想必有传教士吧!这些人居心叵测,三爷要防着他们些。现在他们到了云南,咱们就不急了,先让他们教洋文,之后再译书。”

        魏五的想法,倒是和杨猛差不多,这老奸贼好深的见识,说的这些杨猛都有些信服了。

        “嗯!你老魏的法子不错,我已经在明湖书院附近选了一块谷地,作为洋人的栖身之地。明湖书院和宜良的事情,最近几个月,就交给你了。

        这译书之事倒是不能拖沓,我先前已经找了一些通洋文的十三行伙计,让他们教授洋文,译书也要同步进行,最好近期能归结出一些云南能用的玩意,我在广州那边有买卖,缺的东西,也好尽快购买。

        西洋与我们有大洋相隔,一来一回就得数月,时间上必须要提前一些。你学问深,那谷地你给弄个名号,也好让那些洋鬼子安心做事,不然偷偷摸摸的,就怕他们不卖气力。”

        近期杨猛的手里资金有限,但广州那边还得先期购置一些东西,正好让魏五整合一下,选出急需的,自己也好给岳父下个单子。

        “大清有译书馆,咱们也弄个明湖译书馆,这样听起来就正统了。”

        杨猛的一些心思,魏五猜的出来,顺着杨猛的意思,就说出了明湖译书馆的名号。

        “好!这个名字不错,老魏你最近先抓好明湖书院那一块,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最好能尽快弄上一批合手的。”

        第九十三章 魏五的手段

        回了宜良杨猛带着魏五到了即将完工的明湖书院,和正在搭建草屋竹楼的山谷,书院已经可以使用了,山谷内的临时房舍,和入谷的木桥,有半个月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三爷,这明湖书院,您打算怎么用?”

        魏五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看杨家的做派,绝对不是为了给朝廷培养人才,这书院规制不小,如果住满了学子,一年的耗费也小不了,如何选人也是个大问题,不能用的人还是少些为妙。

        “能跟着洋人学东西的,那是首选;我之前答应过宜良的庄农佃户要办学,塾师是次选;我手里欠缺合用的人手,是三选;杨家要立商帮,需要一批账房,是四选;有才能可以为官的,可选可不选。

        这五选之人,能力到在其次,首要的一点是忠心可用,现在的杨家庙小池浅,容不下神佛蛟龙,出类拔萃的人物,可以养着但现在绝不能用!

        对啦!如果有这样的人养着也是不错,明湖书院需要门面,这样的人也可以选上几十个,就让他们作为明湖书院的招牌。”

        人到用处方恨少,杨猛现在就面临这样的尴尬,老爷子打下了不错的底子,杨家可用的人手不少,可尽是些武夫之流,能独当一面的,一巴掌就能数的过来。

        那些叔伯们的子嗣倒是可用,可用在这里却有些浪费,让他们混上官身,去控制云南才是首选,不然自己在宜良做的再好,云南不到手也是白瞎。

        “三爷的路子,老夫清楚了,这读书人三爷是打算招云南的,还是无论地域合用就行?”

        虽说认了杨家这个主子,但魏五的心里还是有些芥蒂,杨士勤是个什么玩意?下九流的商人!杨老三又是个什么玩意?痴痴傻傻横行云南府的呆霸王!

        杨士勤那老东西也就这个样了,虽说最近得了官身,抓住了自己的软肋,但他想登天门儿也没有。杨老三就不同了,这位开窍的杨老三,最近表现得不错,魏五要称量称量杨老三的器量,如果合适的话,自己临了出把死力也不是不成。

        他魏五虽说落魄了,可当年也是煊赫一时的人物,做狗也要做条豪门世家的恶狗,做低三下四的癞皮狗,丢脸不说,自己的一身本事也发挥不出来。

        “云南一地能有多少可用之人?但云南终是咱们的老巢,这第一次招人以云南为首,周边的省份为辅。

        甘陕川藏,你不必费心,最近我大哥要走那条商路,这事儿我会交给他的。两广的桂粤,你也不必出手,有人会处理的。

        云贵就是你使劲的地方,既然云贵总督府坐在了昆明,贺长龄也来过明湖书院,你就去总督府跑一趟,让贺长龄贺大总督下令,让云贵的官府帮着督办此事。

        你这里的主要目标,就是云贵两省活不下去的读书人,记住!是活不下去的!这些人咱们可以供养,连带着他们的家人一起供养!

        云南就以滇西为先,那边的乱子越闹越大,这几天你就差人打着杨家的名号,去那边先把读书人拢一拢,切记不要有族群之别!

        过些天我派给你一队刀手,你去把他们接来,如果当地的绿营兵、团练、乱民不识时务,当杀则杀!”

        魏五没想到自己的一番称量,却称出了覆国的野心,起初他从杨家父子那里摸来的只独霸云南的心机,没想到杨老三,却给了他一个惊吓。

        西北的甘陕川藏青海五省,西南的云贵两广四省,都在杨老三的心里装着,而大清的这九省之地,云南已然是杨家的囊中之物,贵州也是盘中的美食,藏边那里除了驻藏大臣,只有三千藏军,谋了云贵再图藏边,也是轻而易举的。

        得了藏边依靠藏边两大佛王之力,云贵藏边三省合力复图四川,定了天府之地,以杨家分田拢人的手段,再学了西洋犀利的手段,沿长江而下,溯运河而上,覆国之势可成。

        明,乱起九边;元,亡于运河;杨老三这是要两者共占,复汉室河山吗?如果真是这样,他魏五出把死力也是应当,现在说这个时间还早了一些,没个十年八载,杨家也成不了气候,凭自己的身板儿,十五六年还活的起。

        如果真是自己想的那样,就是没有家人的羁绊,这杨家的老狗也做得!但此事成与不成,还要看杨老三的分量。

        “三爷,总督府那里我不便出面,但有一计可用,让杨大人去贺长龄那里请一道强学令,可刮尽滇西的读书人。

        滇西民乱纠结的东西太多,贺长龄的位子已经不稳了,趁他还在让他颁下这道谕令,咱们凭着这个就能拢起云贵的读书人。

        理由也很简单,读书人是朝廷的根本,咱们护持他们,这是功绩。再者说了,万一有读书人加入乱民之中,无论对云南还是朝廷,都不是什么好事儿,这强学令贺长龄必然会答应的。

        还有就是依着三爷的意思,这明湖书院只怕不够大,养不了这许多的人丁。”

        心里有了权衡,魏五也拿出了自己的本事,以朝廷的力量,帮助杨家培植自己的人手,这算是一步妙棋了吧!

        “嗯!不错!就按你说的来,书院小了不碍事,近期我就要把这明湖周边的地产拢到田庄,扩建书院养些闲人耗费也不是太大,但如何扩建,你事前要规划好,把扩建的方案弄上来,现在我这边的银子也有些捉襟见肘,三五个月之内,不要弄些几十万以上的花销。”

        书院培养的人才,算是杨家的基础,但最近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西山那里还没有产出,这段时间大项目是不能上的。

        “这个到没多大的花销,只是初期的安置需要些银子,那些不合用的人手,是遣返还是留下?强学令一下,聚到宜良的读过书的人必然不少,这些人不能全部收留,遣返也需要些花费,不知这些人该怎么处置?”

        一边发问,魏五也没忘了试探杨猛,如何对待这些人,也能看看杨老三的器量如何。

        “留下!没有不合用的人手,读书不成的,可以把他们散到各个农庄,识些字总有好处的,愿意务农的就分给他们田地,做不来这个的,让他们教庄农佃户识字,我给他们一份口粮。

        那些身强力壮的,如果想谋份差事也成!马帮的伙计、商号的伙计,总不能都是些大字不识的白丁。暂时就这么安排,其他我不想多管,我这里的事情多的很,那些无关大局的,你自己处理,事事都让我来定夺,你还扛的什么事儿?”

        这魏五问起来没完没了,杨猛找他过来就是做帮手的,这下可好,自己反倒成了他的智囊了。

        被杨猛斥了几句,魏【创建和谐家园】见沮丧,反而露出了笑脸,这杨老三还算不错,是个成事儿的人,这样自己的担心就少了。

        两人回了宜良,魏五去选人手了,杨猛却马不停蹄直奔昆明,魏五的主意不错,刮尽滇西的读书人,没有读书人参与,民乱就是民乱,作翻了天,他们也翻不起大浪。

        让老爷子去总督府请令,趁着贺长龄没走,让他再叙叙杨家的功绩也好,云南的两课是个阴谋,现在只能靠名声来抵挡一下,要想两课有起色,没个一两年的功夫,谁也做不到。

        将魏五的主意说给老爷子,让老爷子去奔波,杨猛则是直接到了西山,现在虽说不能生产,但储备一下辅料,制作一下包装,那里的人手还是可以干的。

        再有就是西山的刀手,也得调派一批回宜良,防疫营的那些人,还需要一些基层的头目,西山这里的防务,就先拜托给老爷子吧!

        老爷子杨士勤那里也是顺利异常,一道盖了云贵总督大印的强学令新鲜出炉了,贺长龄那里也是连声夸赞。

        杨老爷子借机哭穷,说是云南的两课艰难,盐课自给不足,需要川粤的盐货应急。铜课更是十矿九停,四川的德昌、昭觉,一直是滇铜外买的主要地点,而四川的德昌、昭觉一带,也是各族领主、土司的地盘,四川总督府,对这些地方也是难以指手画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6 07: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