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贺兰敏之随着苏庆节进了前厅,让他惊异的是,他看到了苏庆方已经在前厅等着他了。
“见过邢国公!”贺兰敏之上前恭敬地行了礼。
“贺兰公子不必多礼,快请坐吧!”苏定方笑呵呵地回了礼。
贺兰敏之随着苏定方的手势在客位坐了下来,再对苏定方抱拳行礼道:“邢国公,在下今日冒昧来访,希望没打扰到你的清悠!”
苏定方摆摆手,示意贺兰敏之不要客套,“贺兰公子,老夫听说你上次和犬子说了许多有关青海之事,一些论调还是从未有人提起过,老夫也很有兴趣,早想找你好好聊上一番,无奈回京后诸事纷杂,没得空闲,今日你来的正巧,老夫也有一些问题想问你!”
“邢国公有什么吩咐请尽管说!”
“想必贺兰公子也知道了,朝议否决了苏某提出的关于举大军讨伐盘居在青海一带吐蕃人的事,”苏定方说话间带点苦涩的笑,微微叹口气后问贺兰敏之:“老夫也想问问你,要是你是主事青海军务的将领,你会做出何种应对措施!”
“这个……”贺兰敏之闻之一愣,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没想到苏定方会直截了当问他这样的问题,“在下没想到邢国公会问这个问题,请容在下想想!”
贺兰敏之是知道,就在两天前,大朝会时候,苏定方当殿提出了建议朝廷征集大军,讨伐吐蕃人的奏议,并自告奋勇当出征大军的主帅,表示一定会将所有盘居在青海的吐蕃人都尽数消灭。皇帝李治让众臣朝议,朝议的结果没出什么人的意外,大部的朝臣都反对此议,认为吐蕃人已经向我朝示好,也没有侵犯我大唐的边关,他们要对付的只是吐谷浑,并不想和我大唐为敌,我大唐的注意力不应该放在西面,大唐的主要军事力量应该用来对付一直不愿听服于我大唐的高丽,而不是希望能与我大唐交好的吐蕃。
朝中大多的武将也是持这样的看法,包括李勣这位军中元老也是如此,他也反对苏定方的提议,一再坚持朝廷应该举大军先将高丽平灭。
反对苏定方提议的朝臣们所持理由都差不多,高丽已经被我大唐掏空,现在举大军讨伐,可以一举将其消灭。要知道,从前隋到贞观,高丽人给我中原王朝带来的都是耻辱和失败,数十上百万汉家儿郎命丧辽东之地,太宗李世民曾提出,“要为中国报子弟之仇”,但他未能如愿,如今高丽国力大降,国内生乱,正是出兵的好时候,这个仇,该现在报了。
苏定方这位曾折戟于平壤城下的大将,当然不会反对征讨高丽,但他更希望将青海之事解决了,再去收拾高丽,他愿意领军征战青海,也愿意率军出征高丽!
但如今朝议否决了他的提议,不久以后出征高丽将会是顺理成章的事,如今他镇守青海,必须要想出一个能极大地消耗吐蕃实力的办法来。
这两年,在他带领下,吐蕃近十万精锐被歼,吐蕃人的实力被极大地消耗,但吐蕃留在青海的军队数量依然庞大,凭苏定方手中那点兵马,要想彻底解决青海之事,难于登天。
这两年苏定方在青海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些成就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遭受重大的损失,没有人愿意哪次战役都是以弱势兵力对阵数量强大的敌人的。再者,吐蕃人吃过大亏,必定会更加小心谨慎,苏定方以往采取的一些策略效果要打折扣了,必须要考虑其他策略。
苏定方并没再问询,而只是以探询的眼神看着沉思的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想了一会后,抬起头看着苏定方,以非常坚定的语气说道:“邢国公,依在下所见,朝廷不同意现在对吐蕃人大规模开战,那我们就应该与吐蕃人交好!”
“什么?”苏定方和苏庆节同时惊诧道。
苏定方父子的惊异在贺兰敏之的意料之中,他不待他们问询,就接着说道:“现在集结在青海的吐蕃人还有数十万,凭我凉州、鄯州一带的边军不可能将其完全歼灭,以弱势兵力对阵十数倍的敌人,没有一点胜算,一不小心,还可能被吐蕃人尽数歼灭,这样情况下,还不如先和吐蕃人缓和关系。”
苏定方和苏庆节对望了一眼,但他们都没开口问询贺兰敏之,他们知道这个口出狂言的人会继续讲下去的。
第七十八章 感慨
见苏定方父子都是问询的眼神看着他,贺兰敏之没有犹豫就继续解释自己的观点:“吐蕃人一向惧怕我大唐,在与吐谷浑起纷争时候,也派使者到长安请陛下仲裁,此番在邢国公的指挥下,我大唐军队以弱势兵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若我军向吐蕃人提议罢了兵事议和,想必遭受了重大损失的吐蕃人一定会同意的,我们这样做,可以麻痹他们,让我们的边军有休整的时间……”
苏庆方已经有所悟了,但苏庆节却还是一副的不解,忍不住开口问询:“贺兰公子,若我们与吐蕃人示好,那吐蕃人定然会察觉出我们惧怕他们,不敢和他们交手,他们会以暇待整,调整青海一带的战略部署,到时我方的军事行动越加的不能奏效!”
“苏将军,逃奔到凉州寻求我大唐庇护的吐谷浑残部还不少,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吐蕃人发动攻击,青海一带,暂时被吐蕃人控制,但不愿意听服他们的部落不少,我们可以发动他们反对吐蕃人,要是青海一带纷乱四起,吐蕃人只能四处平叛,在他们疲于奔命之际,就是给我军创造机会之时!”贺兰敏之意味深长地说道。
听了贺兰敏之这番话,抚着胡须沉思的苏定方已经脸有赞色露出来了。
但苏庆节依然没完全明白,再追问道:“公子刚才不是说,我边军与吐蕃人议和,罢兵事,即使有机可乘,我军发动攻击,取得了巨大的胜绩,那也要被天下人指责的!我们不能做出这样背信弃义之事,那样的话,朝中大臣也会弹骇我们的!”
“苏将军,我们完全可以找出理由来,指责吐蕃人违反和议,对我大唐边民和边关发动攻击,不听我大唐的调度,想将吐谷浑灭国,大肆屠杀青海一带的部落族人,我大唐是主持正义,没有人会指责我们的!”虽然这些提议有点“卑鄙”,但贺兰敏之说的义正词严。
师出有名,很多时候这个名,是靠自己“捏造”出来的么!无论哪个国家举兵事,统治者都会给国民灌输一大通出兵的理由,想对吐蕃人动手,任何时候都找得出来理由。
苏定方摆摆手示意想再问询的苏庆节住口,转头看着贺兰敏之,笑着称赞道:“贺兰公子说的非常有理!此是一良策也,”但说着又口气一变,“但这不足以完全牵制吐蕃人的力量,也很难消耗太多吐蕃人的实力,想必贺兰公子一定还有其他的想法!”
利用我大唐的号召力,将散居在青海一带的部落集结起来,共同对付吐蕃人,在牵制吐蕃人力量的同时,也可以消耗青海一带的土著部落,在吐蕃人疲于奔命之际,我边军在必要时候,可以在造出声势的同时,给予吐蕃人重重的一击,这一箭数雕之计,当然是好计策。
我经历多年战事的边军虽然精锐,但数量有限,这两年已经折损了不少,虽然有补充,但数量不足,作战经验也差一点,整体战力还是有影响,能用其他力量牵制、消耗吐蕃人,自然是最佳的选择,深谙作战之道的苏定方当然明白这个理,但他知道,这些举措不足以让吐蕃人力量大受折扣,一定要有其他手段相辅才行。
“邢国公,要让吐蕃人的实力有很大的下降,还要建议朝廷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比如严格控制与吐蕃之间包括铁器在内的可以用在军事上物资上贸易,还有……哦,邢国公,在下暂时只想到这些,待回府去好好想想,有机会再来和邢国公讨论!”贺兰敏之想到一些不太切实际的想法,只不过他觉得这个想法和苏定方说没什么意义,要说还是找武则天说才有效果。
如何说,他还要回府去好好想想,今天匆忙之下,能和苏定方说的,只有这些了。
苏定方稍稍的一愣,旋即有点明白过来贺兰敏之的心思,笑了一笑,并没问询为何这样,而是再次称赞起贺兰敏之来,“敏之,你所提的策略非常正确,吐蕃人铁器之类的战略物资匮乏,若严格控制这些物资流入吐蕃境内,那吐蕃人在武器等战略物资上的补充一定会受到影响!”
看到苏定方认可了他的提议,对他的称呼也改了,贺兰敏之心情大悦,不过嘴上还是表示谦虚:“多谢邢国公夸奖,在下所虑甚浅,一些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邢国公和苏将军见谅!”
“小小年纪,有如此想法,已经非常不错了!”苏定方笑笑道:“老夫年轻时候,自恃各方面禀赋异于常人,也曾为此自傲,但你相比,却差的远了!要是恩师在,他也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唉……”说到恩师李靖,苏定方忍不住露出伤感。
“邢国公,卫国公一生为大唐征战,他所立下的功业让所有的兵人敬仰,他是大唐的军神,无人可以和他比肩,在下也非常膜拜卫国公,只叹生得太晚,没机会当面聆听卫国公教诲了!”贺兰敏之也跟着感慨,穿越到大唐,没能见到传说中的军神李靖,当然很遗憾的。
“好了,敏之,我们不说这些了,”苏定方笑着摆摆手,“今日老夫略备了薄酒,我们一道喝酒论事吧,老夫过此日子就要回青海了,不知道下次再和你见面,会是什么时候,老夫还有没有命再回长安!”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的情况自己清楚,发这样的感慨也有点自嘲的味道。
这话让一边的苏庆节很是黯然,贺兰敏之听了也有点伤感,当下强笑道:“邢国公一生为大唐征战,在下很是敬佩,希望以后能时常和邢国公、苏将军论道,邢国公身体还强健着,一定会长命百岁的!我大唐也需要邢国公这样的常胜将军,为我大唐开疆拓土,消灭外敌!”
站起身的苏定方有点落寂,摇着头道:“武将就是如此,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在战场上,身为武将的家人,也很是悲戚的,”说着看着一边的苏庆节,“许多时候,家人有事,也无法及时赶回来处置!”
这话让苏庆节有点唏嘘,他的妻子在他出征时候因为难产而死,两条命就这么没了,让他悲痛欲绝,听父亲这样说,又不能表示什么,只能低下头。
“是啊,一将功成万骨朽!”贺兰敏之跟着感慨,“除了那些随征的将士外,他们的家人也付出了诸多的牺牲!真希望我大唐的外敌能尽快消灭,天下不再有战事……”
“但愿如此!”苏定方神色已经恢复了正常,以手作礼道:“敏之,这边请,我们边喝酒边聊事!”
第七十九章 太子李弘来访
和苏定方父子喝酒就是爽快,没有一点客气,聊的也是尽兴,几乎什么话都可以说,一下子把几人间的距离拉的很近。
喝到最后,不知是不是酒精的作用,老少三人都差点称兄道弟了,苏定方甚至打着酒嗝说,要是他还有命从青海回来,一定将得自卫国公李靖的兵法传给贺兰敏之,让贺兰敏之惊喜不已。
有些喝多了的苏庆节舌头打着结,称赞贺兰敏之的母亲长的太美丽的,说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所有女人中最漂亮的一个,犹如天神一般,说他这次回长安,能有这般眼福,也知足了。
不过苏庆节这番胡言乱语却遭来苏定方的一顿痛骂,看到苏庆节在苏定方面前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贺兰敏之忍不住想笑,感慨苏定方这位老将太威风了,年过四旬、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的苏庆节像个小学生一样不敢有任何的申辩和不满。
和苏定方父子喝了小半天酒,在几人都有微醉起来之时,贺兰敏之才起身告辞。
幸好他酒量还不错,和这对武将父子喝酒,可一点都不文雅,大碗喝酒,要是酒量差一点,肯定被他们父子灌醉,竖着进来横着出去,那可丢脸丢大了。
贺兰敏之带着一身酒气回到了府中。
不过在还没进府时候,他就察觉到了府外的异样,有不少装束异样的人在府外游荡,看这些人的架势,肯定不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可能还是受过正规训练的军中人员。
看到数量不少的这类人出现在府外,贺兰敏之被吓了一跳,微醉的酒意都没有了,马上想到府上会不会有什么异常情况发生,不过府中迎出来的人告诉的情况让贺兰敏之的担心完全消除了。
迎出府的一名下人告诉贺兰敏之,说是太子李弘还有沛王李贤、周王李哲三兄弟到府上来玩了,正在府上等他这位表兄回来,留在府外这些乔装打扮的人是他们的侍卫。松了口气的贺兰敏之心里也在大骂这几位皇子表弟,要过来串门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害的人受惊吓。
贺兰敏之小跑着进了府,往前厅而去,老远他就听到了从前厅传来的吵闹之声。
进到前厅,看到一群人在里面呆着,其中有他的母亲武顺和妹妹贺兰敏月,李弘三兄弟一个不少,一群人正叽叽喳喳说着事儿,很是热闹。
看到贺兰敏之进来,屋内的人都停下了话。
“敏之,你怎么现在才回来!”看到贺兰敏之进屋来,正陪着李弘说话的武顺站起身,迎了过来,带点嗔怪地说道:“弘儿、贤儿、哲儿他们来了好一会,都在等你这位表兄呢……咦,敏之,你喝酒了?你上哪儿去喝酒了?”
“娘,孩儿出了宫后,看时间还早,就去拜访邢国公了,邢国公邀请我喝了酒,有些喝多了,酒气还未散,薰到娘了!”贺兰敏之有点不好意思,退后了一步,怕母亲受不了他嘴里吐出的酒气,不过他也没再和武顺说什么,他看到李弘从座上站起来,向他走过来,他赶忙向李弘作礼了,“敏之见过太子殿下!敏之今日有事耽搁了一会,让太子殿下久候了!”
贺兰敏之这一声“太子殿下”让李弘脸上笑容暂时凝固了一下,但也马上释然,作礼回道:“表兄客气了,刚刚在宫中听到表兄出宫回府了,我们兄弟几人也闲着没事,就过府来玩玩!都好久没过府来看望姨母和表兄、表姐了,也好长时间没和表兄一道聊事,早就想过到姨母府上来玩玩了!”
前些年,李弘、李贤、李哲兄弟几人是时常跑到韩国夫人府上过来,找贺兰敏之和贺兰敏月一道玩乐,身为皇子,他们平时没有太多自由,不能时常出宫去其他地方,姨母韩国夫人府上,是他们能时常来,又不会被父皇和母后指责的,再加上和贺兰敏之这位表兄及贺兰敏月表妹能玩的融洽,也时常借故出宫来,和贺兰敏之兄妹一道玩乐。
这次很久没来是因为前段时间出了挺大的事,就是因为贺兰敏之和武三思等人起争斗,长安城内的流言,因一些特殊的考虑,武则天不允许他们出宫。今天过来还是在武则天那里软磨硬泡了一番,才得武则天允许的。
武顺当然知道这情况,他也清楚李弘过府来主要是找贺兰敏之的,当下也没再问贺兰敏之什么,只是笑着对面前的两人说道:“敏之,弘儿今日过来,是想找你说事,你陪弘儿去书房好好聊上一会吧,娘和敏月陪贤儿、哲儿玩一会!”
“是,娘!”贺兰敏之答应了声,又过去和李贤、李哲行了礼。
与和贺兰敏月说话,眼睛不时往这边看过来的李贤和李哲嘻嘻笑着回了礼,今日他们两人过来,原本是想看看贺兰敏之舞剑,再提学剑的要求,但刚向武顺提这个请求,就被拒绝了,让他们好生不高兴,但又不敢说什么,只得不提,他们想等一会贺兰敏之和李弘说完话了,再私下去要求。
贺兰敏之陪着李弘到书房去了。
以往时候,李弘、李贤、李哲几兄弟时常到贺兰敏之府上来玩,表兄弟间还比较亲密,了解这点情况的贺兰敏之也不再以太子之礼待李弘,言行举止也如寻常人家表兄弟般随意。
刚进书房的李弘就抛去了故作的沉稳,不待贺兰敏之相请,一【创建和谐家园】在榻上坐了下来,笑嘻嘻地说道:“表兄,这段时间你时常得父皇和母后的夸奖,说你在一些朝事上的见解大异于常人,非常有见地,弘听了甚是为你高兴,我可从来没看到母后这般夸奖一个人!表兄啊,以后弘得多向你请教才对,这也是父皇所吩咐的!”
“弘儿,你有那么多的老师教导你,他们都是满腹经纶之人,我这样一个只知道胡说些不着边际话的人,怎么能教导你这个太子殿下?”贺兰敏之可是知道李弘才学不差,虽然年纪并不大,但这些年数次负监国的任,在一些重臣的辅佐下,每次都没让人失望,在朝中口碑非常好,他可是知道,有某些方面,他拍马都赶上不上李弘,如何敢教导这位当朝太子什么?
他也在思考,李弘说这番话有没有特殊的原因!
第八十章 李弘的抱怨
贺兰敏之虽然对高宗武则天时候这段历史不太熟悉,但他大概知道,历史上的李弘是很早就死了,而且是莫名其妙地暴毙。好像是有人猜测过,李弘的死因是他太能干,身边又有一大群忠心的大臣辅佐,并且一直和武则天对着干,时常与武则天唱对台戏,最终让武则天感觉到了威胁,忍无可忍之下,下手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除去的。
这虽然只是一些人的推断,但历史的事实就是,李弘确实在很年轻时候就死了,依据历史上武则天对待儿子们的手段,贺兰敏之相信,李弘是被武则天下手杀害的。
这样一个人,聪明又能干但却不讨武则天喜欢的人,他能做的,就是避而远之,而不是有深交。反正他穿越过来,和李弘可以说“新结识”,没什么交情,他可不想陪着李弘一道被武则天冷落,甚至因此而受到牵连,被流放或者关到监狱里折磨一段时候,那就太可悲了,要给穿越人丢脸的。
因为知道历史上的李弘下场很悲惨,武则天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看如今武则天的影响力和手段,贺兰敏之知道,即使有他这个能“未卜先知”的穿越人在,也改变不了她最终掌权的历史,他能做的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利用各种因素让自己在这个时代生活得更好,借势而为,同时好好地享受来之不易的奢靡生活,而不是做挡车的螳臂。
相对于手握重权的武则天而言,现在的他连脆弱的螳臂都不一定算得上,他什么都要依附他这位姨母而得,没有了武则天,他什么都不是。
不过贺兰敏之虽然这样想,但另一种想法也自然而生,他在犹豫要不要提醒一下李弘,让他这位表弟不要跟老妈武则天对着干,该服软时候就服软,在武则天面前当个听话的乖宝宝,让武则天放松警惕,争取挨到李治驾崩,顺利接位,当上皇帝,免得年纪轻轻就被自己的老妈喀嚓了。
但他要如何提醒呢?贺兰敏之一下子想不出来,关键是他现在还不知道李弘和武则天之间关系到底如何,有没有起矛盾,若是起了矛盾,甚至冲突,到了何程度。
正在贺兰敏之乱想之际,有点不高兴他这样推拒的李弘再次开口了:“表兄过谦了,父皇也曾说过,以后要让你时常来东宫,陪弘聊聊天,论一些朝事,父皇说,表兄的才学武艺都不凡,朝中多人称道,我们兄弟几人都可以从表兄这里学到不少事理,以后一定要请表兄多多指教!”
李弘的锲而不舍让贺兰敏之有点头疼,只得打着哈哈应付,“既然陛下这么说,那我在有了空闲,就会过到东宫来,和弘儿说说事,只是指教万不敢,我们就随便聊一些事吧!”
有没有空可是自己说了算,除非李弘派人来请,不然都是可以找理由推托过去的。
“表兄答应就好!以后你得抽空多到东宫来,陪弘说说事!”李弘说着明显松了口气,“想必表兄过东宫来,母后也不会有意见了,母后正担心那些人教坏弘呢!”
“弘儿太抬举你的表兄了,我怎么能与太子身边的那些师者相比呢!差的不只十万八千里呢!呵呵!”贺兰敏之明白李弘所说的那些人是哪些人,肯定就是东宫属官,他现在已经知道,李治为李弘挑选的东宫属官,包括太子太师、少师、宾客什么的,都是挺有名声,且在朝堂上极有份量的大臣,李弘说出这样的话,非常的耐人寻味!
“好了,不说这些了,”李弘也知道再往深处说,有些不太妥当,想了想后,悄悄拉拉贺兰敏之的衣袖,小声地说道:“表兄,你可知道,母后已经在替弘张罗婚事,挑选太子妃了!”
“啊……真的?”李弘不是才十五岁吗?武则天现在就打算给她这个未成年的儿子挑选老婆了?看看李弘那不太结实的胳膊身板,贺兰敏之怎么都觉得,这好像有点摧残未成年人。
李弘点点头,“是真的,母后已经找我说了!”说着又露出一点不快的表情,“母后做出这决定前,可从来没征求弘的主意,表兄,你要知道,弘才十五岁,现在大婚,那是太早了,父皇也觉得弘现在成婚,太早了一些,但母后她却一意孤行!”
“弘儿,你母后替你考虑婚事,那是对你的关爱,你应该高兴才是,嘿嘿!”贺兰敏之傻笑两声,安慰李弘道。他当然知道十五岁结婚是太早了,不过武则天这位当皇后的母亲,为自己当太子的儿子做出这样的安排,肯定有她自己的考虑,他没有和李弘一样抱怨的理由,当下笑着安慰,“你大婚,有了太子妃,每个人都会为你高兴的!你怎么能心生抱怨呢!”
李弘翻了个白眼,撇撇嘴道:“表兄,话是这样说,可母后他事前一点消息也没透露给弘,也没和父皇说,连父皇都不知情,你说……母后这样做,是不是太霸道了点?”
贺兰敏之没接李弘的抱怨,而是一脸八卦地问道:“弘儿,你母后给你选的太子妃是何家女子?告诉表兄,表兄替你去打探打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子,到时再来悄悄告诉你!”
没想到贺兰敏之这问话更让李弘不满,“表兄,你可知道,母后她已经为弘选好了太子妃,但她却没有告诉我,这太子妃到底是何人家的女子,你说……母后是不是做得太……太过了点?”
看着脸上露出不满的李弘,贺兰敏之隐隐有点担忧,不成现在李弘和武则天就有矛盾起来了?还是因为太子妃的问题?从李弘说起这事那愤愤的神色上,贺兰敏之有这种猜测。
但他只想了一下,就否定了这个论断!应该不会的,现在这时代结婚,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哪有自己做主的份,李弘肯定明白这个理,武则天给李弘挑选好太子妃,他没有反对的理由,即使他知道太子妃是何人,并对其心生厌恶,也没理由当着其他人面的指责他的母后。
贺兰敏之也相信武则天的眼光,她给李弘挑选的太子妃,肯定是非常出色的。
看看拧着眉头的李弘,贺兰敏之马上想到了另外一点,李弘现在十五六岁,以后世的说法,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不喜欢别人替他安排,特别是父母亲,喜欢自己做主行事,想必李弘也是这个样子。再加上李弘一直生性高傲,又是当朝太子,这些年数次监国都留下了很好的名声,自信心进一步膨胀,因此对母亲武则天为她安排的事,第一反应就是不满和排斥,但在宫中又不敢和人说,出了宫后,找他这位一向交好的表兄来发泄情绪了!
只是李弘不怕他把这些事告诉武则天吗?
第八十一章 希望不会有事
李弘看到贺兰敏之听了他所说的话后,并没回应什么,有点不满,“表兄,你是不是认为弘说错话了,不该在婚事上抱怨母后?”
贺兰敏之笑着摇摇头,“弘儿,你的心情表兄理解,其实表兄也不喜欢……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安排婚事!但你也应该明白,你母后替你这样安排,他肯定出自对你的关爱,你放心,你母后给你挑选的太子妃,一定是非常出色的,待过两日,表兄找个机会,去问一下姨母,到底为你挑选了何人家的女子,知道是何人家女子后,再悄悄派人去打探一番,就可知道是怎么样的姑娘了!”
眼前这个李弘,哪里有一点太子的样子,明显就是一直负气的少年人么!
听贺兰敏之这样说,李弘的脸色又有些忿忿了,心里又马上想到什么不快的事,叹了口气后道:“表兄,母后这些天可老是数落我,她对我是越来越不满意了,弘这些天可很烦恼!”
“姨母为何数落你?你做错事了?”贺兰敏之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