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位老大臣脸上浮现出笑容,捻着胡须道:“陛下,娘娘,臣听闻贺兰公子不知诗才出众,武艺也是超群,剑术非常了得,不知今日可否让贺兰公子演练一番剑术,让我等开开眼界?”

        听了此话,贺兰敏之很是惊讶,也有点不快,他也弄不清楚一位老将军会站出来提这样的要求,原本想听赏的他只能站在原处,听候李治或者武则天的吩咐。

        今日他不想舞剑,当着许多人的面舞剑,贺兰敏之总觉得像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一样,会被下面的人指指点点,甚至看轻,但今日不比当日在外祖母府上,他可以拒绝武三思所提要他舞剑的要求,皇帝李治,或者皇后武则天同意这位大臣的提议的话,他只能出场,为数百人献舞。

        他希望这位大臣怕提议被拒绝,但让他失望的是,李治和武则天都没有开口拒绝,李治的话让贺兰敏之愉悦的心情有点黯淡起来……

      第十九章 还有何人,如斯之美

        “李爱卿言之有理!”李治抚着胡须呵呵笑道:“朕也曾听闻朕的外甥贺兰敏之剑术出众,鲜有敌手,今日当众吟诗,愿挥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何等的豪气!今日朕和诸位爱卿就一道赏看一下作出此等豪迈之作的少年才俊,剑术如何了得,若所舞剑术精湛,朕另有重赏!”

        听李治此话,贺兰敏之有点后悔拿这诗出来显摆了,早知道拿王之涣的《出塞曲》或者其他类似的诗作胡混了,跟剑搭不上边,或许不一定会有人提议让他舞剑。

        他在懊悔之时,也瞅了几眼已经落座的那名李姓大臣,好奇此会是何人。

        那名李姓大臣也注视着贺兰敏之,在贺兰敏之看过去时候,还对他笑了笑。

        这老臣面相威严,笑容中有慑人心迫的味道,贺兰敏之只和那人对视了一会,就吃不消对方的眼光,只得转回头,收回了目光。

        或许武则天看出了贺兰敏之的不情愿,示意了一个鼓励的眼神,开口说道:“敏之,今日你就当着陛下和众大臣的面,将我大唐男儿的血性与豪气展示出来,让所有人看看,你不只文才出众,武艺也精湛……我大唐皇室亲眷里面,有你这般文武双全之才!”

        听武则天此话,贺兰敏之心里才稍稍的好受些,只是无论李治和武则天如何说,他只能遵从。

        贺兰敏之恭敬领命,退到舞乐的宫人们已经散去的舞台前,按过一名内侍递上的宝剑,持剑向御座上的皇帝、皇后作了礼,向他母亲武顺所坐地方致了意,再向其他大臣和使者作礼后,摆开架势,准备舞剑。

        全场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一身白衣,准备起舞的贺兰敏之。

        丝竹管弦轻奏起来,贺兰敏之找准节拍,以一个非常潇洒的起式动作,甩掉剑鞘,开始舞动手中的剑,慢慢将他平时所练之剑术演练出来。

        场上白衣飘飘,贺兰敏之随着丝竹之乐的节拍,腾挪跳跃,剑随人动,将最好看,但却不是最有杀伤力的剑术舞出来,在太阳的映照下,舞动的剑不时闪过光芒,和那场上那潇洒的身姿一道,不知耀了不少人的眼。

        再次全身紧张的武顺眼睛一下不眨地盯着场上的贺兰敏之,眼光随着他的动作而移动。

        现在的武顺已经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了,她有点后悔将贺兰敏之带来,让他成了众矢之的,经验考验,很是不忍心,但在后悔的同时又很是庆幸,他这位宝贝儿子,今日成了全场的焦点,若舞剑时候不出差错,注定将一鸣惊人,没有人再敢小看他,再看小瞧他们这一家子了。

        李治身边的武则天也全神贯注地看着贺兰敏之舞剑的身姿,她希望今天有了上佳诗作呈献的贺兰敏之,在剑术方面的表现不会让她失望!

        不过武则天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贺兰敏之的表现远比她预想得出色,那灵活潇洒的身姿真的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叹为观止,甚至可以说让人迷醉的。

        在看了一会后,她也完全放下心来,面带赞色地欣赏起贺兰敏之的舞剑来。

        场上大多人的目光也同样被吸引了过去,不时有人发出喝彩叫好声,可以说贺兰敏之所舞的剑术并不是最出色的,但在他那非一般人可比的身姿相衬下,却是非常有观赏性,观者无不如痴如醉,特别是那些正当青春年华的宫女们,眼睛都看直了,心如小鹿乱撞,一些人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心思全被场上舞剑的那个英俊人儿给勾走了。

        贺兰敏之的剑招越来越快,动作幅度也越来越大,其情其景,杜甫之诗中“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之句或可形容几分神韵。

        贺兰敏之舞剑的同时也在看着观众们的反应,大唐君臣们的反应让他很感快慰,他没想到这些人全被他的剑术所吸引,有些得意的感觉起来,他也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在最精彩处停下来,足可吊许多人的胃口。

        当下在快速舞了一阵后,一个跃步到剑鞘落地的地方,快速划动长剑,将剑鞘从地上挑起来,并借以巧力,以剑身挑动剑鞘转动,在剑鞘不可思议地绕着剑身转了无数圈后,以大部人没有看清的情况下,一记漂亮的甩鞘动作,将剑鞘甩离剑身,并快速地将宝剑刺入剑鞘中,并快速伸手,抓住剑身,五指转动,将剑身转了几圈后,放到背侧,同时身子定住,保持着弓箭步站定,结束了今日的舞剑。

        丝竹管乐也马上暂停了,全场一片寂静,贺兰敏之依然保持同样的身姿站定。

        好一会,全场才暴发出叫好声。

        贺兰敏之的剑舞实在太精彩了,许多人一下子没完全从震撼中清醒过来,直到有人喝彩,才终于醒悟,剑舞结束了,也跟着喝彩叫好。

        最后那招动作难度实在是大,根本没有人能相信贺兰敏之能做到那样归鞘,要知道剑鞘才那么一点空间,剑和鞘都在运动,要在运动中将剑刺入鞘中,力道、时机都要拿捏的恰到好处,稍稍有点偏差,那肯定要刺空的。若是刺空,就是失面子的事了,许多人是在惊叹贺兰敏之的艺高胆大。

        喝彩声中,只见场中有一人不顾礼节地站起身,捻着胡须,摇头晃头地赞道:“此剑箅实是太精妙也!皇后娘娘此外甥,风姿无人可以比及,剑术更是这般精妙,真是卫玠应惭,潘郎当愧,奇矣哉!大唐不二,霄汉无双,还有何人,如斯之美也?!”

        此人正坐在武顺边上,欣喜若狂的武顺恰好听到了此番话,更让她喜不自胜,都想起身跑过去,抱着贺兰敏之亲上几口,以表示自己的喜悦和激动,只是明白今日不是府中的家宴,不能失了礼节,生生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好!好!好!”御座上的李治也喜笑颜开,拍案称奇,连说了几个好,“贺兰敏之剑术之精湛,实是朕平生少见,文武皆如此出色者,放眼我大唐,也屈指可数,朕此前为何就一直没有留意到?哈哈!来人,宣贺兰敏之到朕前来,朕和娘娘有重赏!”

      第二十章 重赏

        马上有宦官屁颠颠过去,宣贺兰敏之过去。

        看着贺兰敏之往御座方向走过来,李治在远远地瞟了一眼满脸喜悦的武顺后,笑呵呵地对身边的武则天说道:“媚娘,想不到敏之剑术如此出众,朕为何此前一直不知晓呢?”

        “陛下,臣妾所言不假吧?敏之的才学非常出众,他的武艺也是出类拔萃,远非一般人可比,更不是有人嘴中所说的那般浪荡无稽,”武则天笑吟吟地说道:“陛下忙于国事,小辈们的事哪里会一一关注到,姐姐也不会向陛下说敏之的事!敏之这孩子,性子一向高傲,所行随想,不拘小节,也不会刻意在人间表露才学,陛下以往只会听到敏之的恶事,哪能听到关于他才情的讲述呢?”

        “唔!朕以往时候确实没想到过,敏之除了生着这张好皮囊外,腹中竟有这般才学,身手也这么不错!哈哈!朕小瞧他了!”李治抚着胡须哈哈大笑道,借以逃避武则天说完话后带醋味的眼光。

        武则天眼神中的异样马上就没有了,依然保持着笑容,低声说道:“陛下,依臣妾所想,如敏之这般文双才者,陛下一定要给予重用才可,说不定将来可以成为我大唐栋梁之才!”

        “媚娘说的是,此子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朕如何会让这样的人才埋没于民间呢!即使是凡夫俗子,朕也会给予其重用,更不要说他是朕的外甥!”李治抚着胡须,几乎没作考虑,就点头同意。

        说话间,贺兰敏之已经走到御座前,李治和武则天也停住了话语。

        “贺兰敏之叩见陛下、娘娘!”贺兰敏之再次潇洒地施礼。虽然一通剧烈的舞剑下来,但停下来后,还是气不喘,心不跳,神色如初,从容自定。

        “敏之,你刚刚舞的剑太精彩了,朕和娘娘看了都很是惊异!”依然抚着胡须的李治笑吟吟地说道:“剑术如你这般出色者,朕还不曾看到过!呵呵,是何人教你的剑术?”

        坐在一边的武则天也笑呵呵地看着贺兰敏之,一副探询的神色。

        “陛下过奖了!”贺兰敏之再作了一礼,“敏之只是跟着府中下人学了几手剑术,都是些花拳绣腿之功,只是看着好看,实际并无多大用处!”

        谦虚是人的美德,在当朝皇帝和皇后面前,边上还有这么多大臣,自然不能露出骄傲的样子。他刚刚展露的才艺已经证明了一切,这般才艺展示后,再表现的像一个谦谦君子,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和赞赏的,谁都不喜欢看到狂傲的人。

        “敏之,本宫觉得你的剑术,可不只看着好看,还可用于杀敌,当日你不是以绝妙的剑术教训了人么?”武则天微笑着接口,以当日贺兰敏之教训武三思的事作赞,再转头看着李治,“陛下,敏之才情这般出色,武艺又非常一般,如此优秀人儿,不被朝廷重用,太可惜了!”

        “皇后说得不错,如此人才,朕岂可错失!”说着看向贺兰敏之,带点威严地说道:“敏之,你才情非一般人可比,武艺也是如此出众,朕和娘娘都非常称道,你也年岁不小,可以入朝做事了,朕一会后会授你以官职,作为对你今日这般出色表现的奖赏!”李治收起了笑容,带出一副严肃的神色,语重心长地说道:“朕希望你以后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做事,不要让朕和娘娘失望!”

        “多谢陛下教诲!”贺兰敏之赶紧致谢,在作礼的同时,憋见一束异样的目光向他看来,转头一瞧,却是坐在边上的太子李弘。

        李弘微笑着向他示意,还有点崇拜之色露出来。

        贺兰敏之略略回了个笑容,马上转回了头,继续听候李治的吩咐。

        李治却没再和他说什么,而是和一边的武则天小声地嘀咕了几句,也不知道武则天说了什么,李治一个劲地点头,让贺兰敏之满腹疑惑。

        在场的大臣们眼光都往这边望过来,一些人也有和贺兰敏之同样的心思,不知道皇帝和皇后在商量什么。

        就在贺兰敏之的纳闷中,却听李治大声地宣布:“传朕旨意,韩国夫人子贺兰敏之才情出众,武艺高强,足可大用,今授贺兰敏之为尚辇奉御,领弘文馆直学士,并领昭武校尉,赏黄金五斤,帛五百匹,尚乘马两匹……”

        “多谢陛下和娘娘恩典!”贺兰敏之再次躬身作大礼,表示谢意。

        尚辇奉御是尚辇局下的官员,官阶为正五品,大多授予功勋子弟,弘文馆直学士是正六品的职官,昭武校尉是正六品上的武散官,贺兰敏之虽为韩国夫人之子,但原本并为入朝为官,还是无官无爵的士子,李治一次性就授他这些职,实是出人意料,可以说是很丰厚的奖赏了!

        初授官职,就这么高的阶位,可是贺兰敏之此前不曾想到过的。

        贺兰敏之对古代的官阶还是有点清楚的,他知道,五品官员升迁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可以说是流内与流外的分割点,五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则由吏部任命,要是一个官员始终无法跨越五品这个槛,那他基本就高升无望,无法位列朝堂之上了。

        而他初次授官,就被授以正五品的官阶,可以说,他在官场上的,就是许多低级官员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点,贺兰敏之当然知道,他得以被初授这么高的官职,当然与皇家的关系紧密分不开,可以说依附武则天的裙带关系,还有母亲与李治的不正常关系,才得到如此封赏的。

        若没有这层关系,无论他诗作的如何好,剑术舞的怎么出色,都不可能授以这样官职的。若诗作的好,就可以被授以【创建和谐家园】,那李白杜甫等诗坛大家肯定能位于宰相之列了。

        这其中肯定与母亲武顺得李治宠幸有点关系,但贺兰敏之知道,这其中更多的因素应该是武则天的意思,是武则天想授他以这样高的职位,李治也不好拒绝,可能正有此意,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贺兰敏之甚至能猜测的出,武则天这是对她阻止李治和武顺接触的奖励。

        具体原因如何,他并不想去深究,他能做的,接受就是。

        在这样情况下的被授职,贺兰敏之知道,这是他来大唐后,初步努力的结果,他站对队伍,与武则天的意志保持一致,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恩宠等着他。

        从今天起,属于他的仕途生涯将从此开始……

      第二十一章 太子李弘

        宣布完对贺兰敏之的封赏后,宴饮继续。

        受了赏的贺兰敏之乐颠颠地回到母亲武顺身边。

        “敏之,快坐下休息一会!”武顺以一副少见的开心神情迎接儿子的回来,在贺兰敏之坐定后,不顾旁人的侧目,很爱怜地替他整整衣襟,理一下稍稍有点乱的发髻。

        贺兰敏之如此出色的表现让这段时间一直心神不定的武顺,仿佛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信,她也明白,儿子才是她的全部,她以后所做的一切,都要为贺兰敏之这个宝贝儿子考虑。

        有了这个想法,原本还有点摇摆的心绪竟然在一刹那间坚定下来,她也不再向御座方向张望。

        接下来的宴饮更加的欢乐,宫女们的舞蹈一个接一个,贺兰敏之在心情欣赏的同时,也不时地接受身边那些他并不清楚姓名情况的人祝贺。

        朝中许多的大臣,武顺也并不认识,她认识那些人,都为贺兰敏之指点了,贺兰敏之这才知道,刚刚站出来提议让他舞剑助乐的那人竟然是非常著名的人物------当朝司空,出将入相的李勣。

      ¡¡¡¡Àî„ÞÔõô»áÌáÒéÈÃËûÕâÑùÒ»¸öæý竳öÀ´Îè½££¬ÓÖÊÇÔõô֪µÀËûÓÐÒ»Éí²»´íµÄ½£Êõ£¿ÄѵÀÊÇÀî¾´éàÄÇС×Ó˵µÄ£¿ºØÀ¼ÃôÖ®Óе㲻µÃÆä½â£¬°´Àí£¬×÷ΪËï×ÓµÄÀî¾´é಻´ó»áºÍËûµÄүү˵ÕâÑùʵġ£

        今日李勣站出来这样提议,是贺兰敏之怎么也想不到的,他当然知道这位名将在唐初时候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已经在寻思着,什么时候该借找寻李敬猷的机会,去拜会一下李勣。

        和这位历史上名声显赫,跺一脚会让大唐朝堂抖三抖的人搞好关系,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至于李敬业造反的事,离现在还远着呢,有他这个穿越人在,谁知道到时会不会发生。

        武顺介绍的其他几人贺兰敏之都不曾听闻,一个是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一个是西台侍郎孙处约,两个都是被冠以同东西台三品的当朝宰相。

        得到这些【创建和谐家园】的祝贺,贺兰敏之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不过他也保持很好的风仪,不卑不亢地接受他们的祝贺,并很得体地回礼。

        第一次在皇帝、皇后和百官面前露面,贺兰敏之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至少以后没有人会不认得他这个皇亲国戚了,而且让他们记着的,除了他是武后的外甥,韩国夫人之子外,还因为他比在场任何一人都英俊的面容,远超其他人的风姿,还有不俗的才情,精湛的剑术。

        贺兰敏之也相信,待过几日,他的名声就会在长安城内传开,成为风云人物的。

        事迹经由百官口中传出去,自上而下的传播,一定非常快的。

        宴饮最后在皆大欢喜中散场,百官都得了赏,各自离去。

        贺兰敏之扶着母亲武顺,也想随百官离去,但却有一人迎着他们过来,贺兰敏之和武顺只得停了下来,那是一直坐在李治和武则天边的上太子李弘。

        在李治和武则天回转后,李弘并没随之离去,而是往贺兰敏之方向走了过来。

        “见过太子殿下!”贺兰敏之随着母亲一道向李弘行了礼。

        “姨母,敏之表兄,快快免礼!”李弘上前搀起武顺,并对贺兰敏之示意,还露出一个有点让人感觉滑稽的顽皮笑容,让贺兰敏之一阵的古怪。

        贺兰敏之抱拳行礼后,不露痕迹地看着这位据模糊记忆,历史上记载下场也比较悲惨的太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还是挺年轻的,应该在十三四岁之间,模样挺俊秀,身子稍显纤弱,身材不高,只有一米七左右,嘴上无毛,从外表上看去还是个半大的小孩,但可能是因为自小处在宫中,受到特别的教育,举行投足间,显得很稳重,看上去远比同龄人成熟。

        刚刚李弘坐着间,贺兰敏之看他并不像小孩,就是因为李弘脸上流露的与年龄不相称的稳重,才有那样错觉,这个半大的小青年站到面前来,这种感觉就没有了。

        武顺也顺势收了礼,满是慈爱地看着对她恭敬有加的李弘,笑着说道:“弘儿,姨母多日未见你,又长高了不少,都快与敏之一般高了!”

        贺兰敏之瞧瞧比他矮了半个头的李弘,怎么都觉得母亲这话说得很好笑。

        “多谢姨母牵念!弘听闻敏之表兄受了伤,原本早就想过府来看望一下,只是父皇和母后去了洛阳,弘受命监国,事务繁杂,没法离开东宫,因此一直没能过来探望,还请姨母和表兄见谅,今看敏之表兄已经完全恢复,也就放心了!”李弘对着武顺恭恭敬敬地说完这话,再转向贺兰敏之道:“敏之表兄,半年未见,没想到表兄的诗作进步的这么快,剑术也越发精湛了,让弘甚是敬佩!”

        “太子殿下过赞了,让敏之甚是汗颜!”贺兰敏之赶紧作礼表示谦虚,他没完全弄清楚他的原身与这位太子表弟的关系如何,因此也不敢表现的太过亲密,保持着礼节作答。

        “姨母,敏之表兄,弘要回东宫了,父皇与母后回长安了,弘也得空闲了,待日会过府来看望一下姨母和敏之表兄,一些事还想向敏之表兄请教一下!”李弘说着,还对贺兰敏之示意了个眼神。

        这眼神让贺兰敏之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他立即明白,他的原身与李弘这位当太子的表弟一定关系非常好,可能时常一道做一些坏事,不然不可能有这种很默契的眼神示意,当下也不待母亲回答,立即答应,“太子殿下什么时候来访,我们都倒屣相迎!”

        武顺也接着答应,“弘儿什么时候来玩都可以,姨母都非常欢迎!”

        “那好!姨母,敏之表兄,弘先告辞了!”李弘说着,向武顺恭敬地施了一礼,再对贺兰敏之抱抱拳,眨了几下眼睛,露出个会意的笑容后,即退步离去。

        武顺和贺兰敏之赶紧回礼,看着李弘带着几名随从大步离去。

        母子两人对望了一眼,继续往宫门方向行去。

        他们刚走了两步,一名宫内的小宦官却将他们拦了下来,说有传他们过去。

        派小宦官来传的却是沛王李贤。

        与李贤呆在一块的是贺兰敏月,除了贺兰敏月,还有周王李哲,一个模样挺漂亮年龄差不多在十岁上下的小男孩,也就是后来的中宗皇帝李显,只不过现在名叫李哲而已。

        贺兰敏月今日也随武顺和贺兰敏之一道进宫的,只不过她并没有出现在宴饮的地方,而是与未出席的李贤、李哲等人呆在一块,在听到贺兰敏之舞剑之时,也偷偷躲到近处观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1: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