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欧皇崛起》-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马林其实很想建立类似“德意志关税同盟”那样的组织,把北部德意志地区的市场都统一起来。但是,这是做梦

      因为,这个年代的生产力,和19世纪完全不同。19世纪,世界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商品非常丰富,流通自然多。那时候,关税几乎成了国家财政收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些小邦国,就靠着关税同盟的分成过活呢。普鲁士能成为关税同盟的领袖,靠的也是在拿战后把鲁尔区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大力发展工业,成为关税同盟中最强的工业国家。

      要是换一个国家来,如果工业不发达,即使是关税同盟的首倡国,也是无法成为关税同盟的领袖国的。

      这个年代,别说工业了,就是农业,也落后得一塌糊涂,商品流通极不发达。甚至,德意志地区的商业渠道,多半掌握在汉萨同盟手里。诸侯们,基本都是靠着地租过活的。因为贫穷,还需要经常向大商人或汉萨同盟借【创建和谐家园】。要是还不起了,就拿特权抵债,或者用矿山抵债。

      这个年代的第一金融家族富格尔家族,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主要贷款人。查理五世能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是因为富格尔家族提供了85万古尔登金币的贿选资金。作为回报,查理五世把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的很多铜矿山都抵押给了富格尔家族。

      不过,富格尔家族的掌权者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瑞典的法一伦有一个超级大铜矿。富格尔家族把诸多铜矿山攥到手里没多久,法一伦的超大铜矿开始大规模开发了然后,铜价暴跌,富格尔家族的投资大量缩水,然后,就衰落了

      大约在7月份,新一届的帝国议会将要召开。皇帝通知马林,打算在这次帝国会议上,推荐马林进入帝国议会。皇帝那边哈布斯堡家族势力范围内的贵族,皇帝都打了招呼,包括士瓦本同盟,他们都会支持马林进入帝国议会。

      而之前,在皇帝的指点下,马林也向除了萨克森选帝侯和波西米亚国王皇帝的死敌外的其他5大选帝侯进行了贿赂。贿赂效果,还是不错的。马林可以放心,这5大收了钱的选帝侯,会号召他们的小弟帮马林投票。

      只不过,马林之前还忽略了一个阶层,那就是帝国自由城市

      帝国自由城市是一种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由皇帝授权,在13、14世纪从一些主教国或贵族领地里分离出来,拥有了独立的司法权。他们除了在战争时向皇帝纳税需要帝国议会通过决议外,平时不需要向他们的领主负担任何义务。

      最奇葩的,就是科隆城了。虽然说,科隆城是科隆大主教国的合法首都。但实际上,科隆城却是一个帝国自由城市,不受科隆大主教的管辖。科隆大主教的实际驻地,是在科隆南边的波恩,也就是马林刚穿越后第一个进的城市。当然,波恩在二战后,也长期是西德的政府驻地。

      除了波恩,还有沃尔姆斯帝国议会召开地、奥格斯堡、斯特拉斯堡、巴塞尔和美因茨虽然是帝国自由城市,但美因茨大主教驻地也在城中等

      帝国自由城市和普通的自由城市不同,普通自由城市,是没有参加帝国议会的资格的。而帝国自由城市,却是能够派代表参加帝国议会的。

      之前,马林忘记了讨好这些拥有选票的帝国自由城市,皇帝也忘了这茬。如今,皇帝特地派人前来,通知马林别忘了贿赂这些帝国自由城市的代表。

      马林接到皇帝的通知后,立即派出人马,去贿赂那些帝国自由城市的代表。贿赂帝国自由城市代表和贿赂那些大贵族不同,贿赂大贵族,可以半公开地进行。因为,这些大贵族,在自家领地上,是一言九鼎的。而帝国自由城市的代表,则是帝国自由城市当地的议会选出来的代言人而已,不能在各自城市一言九鼎。只不过,选不选马林成为帝国议会成员,他们的话语权还是很重的。

      事实上,对于马林是否当选帝国议会成员,那些帝国自由城市的市民们是无所谓的。因此,当地议会不会表决,让参加帝国议会的代表做出什么选择。更何况,皇帝的提议,也没有公开,大部分帝国自由城市的人都不知道呢。

      这样的情况下,马林只要搞定了帝国自由城市参加帝国议会的代表,就可以了。不过,因为这些人只是选出来的代表,贿赂他们,必须偷偷进行。否则,被他们所在的帝国自由城市的议会知道了,他们就会有可能被罢免。

      因此,马林动用了科勒掌控的一些秘密势力,悄悄地和这些人进行了接触,并送上了金币然后,这事就搞定了毕竟,这个年代的欧洲贵族和官员,就没几个不贪婪的

      而因为皇帝和新任萨克森公爵乔治打成了协议,乔治会选择支持马林进入帝国议会。那么,这样一来,萨克森系的贵族,就未必会阻拦自己了。

      只不过,乔治目前不再是萨克森系贵族圈的领导者。所以,乔治的意见,只能代表萨克森公国的意见,不再有影响其他十几位萨克森贵族圈贵族的能力。

      因此,马林还需要派人去贿赂这些人。所以,马林再度派出人马,贿赂这些萨克森系贵族,请他们在帝国议会上,不要找自己麻烦。如今,和自己仇怨最大的萨克森公国都不再为难自己了,他们也没有理由再和自己过不去。当然,如果自己不给点好处,他们也未必会像乔治那样选择支持自己当选。毕竟,乔治那是因为利益交换。而其他萨克森系贵族,和自己利益冲突不大,但如果自己给他们“利益”贿赂,他们也就没有了和自己死磕的必要了。

      不过,马林很清楚,一旦乔治解决了西弗里斯兰战争,不再需要看自己脸色了,那么,乔治会立马翻脸,不再支持自己。所以,这次机会也是难得。能够利用一把萨克森系贵族,也是不错的。

      而且,马林也不觉得乔治能很快搞定格德司公国。因为,格德司公国分明就是一个隐藏的boss,实力强悍,但却低调。乔治不知轻重,还将其当成了软柿子呢,以后有他受的

      但马林才不管乔治下场如何,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拉拢一切可能拉拢到的盟友,帮他拿到帝国议会成员的资格。有了这个资格,他才有和其他大贵族和大势力平起平坐的地位。然后,才能慢慢选择盟友,搞“合纵连横”争霸路上,马林需要盟友

      第十二章 沃尔姆斯帝国会议

      时间很快到了7月,马林带着一队骑兵护卫南下,前往帝国议会的召开地——美因茨南边40公里的沃尔姆斯。

      根据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法令,七大选帝侯在帝国中另有职位。比如,排名第一的美因茨大主教,是选侯召集人,兼帝国摄政和首相,同时,也是德意志地区大议长。科隆大主教则是勃艮第地区的大议长,特里尔大主教是意大利地区的大议长。

      但是,因为意大利地区和勃艮第地区早就脱离了帝国的控制。所以,科隆大主教和特里尔大主教的大议长徒有虚名。所以,只有美因茨大主教德意志地区大议长的身份名副其实。也因此,帝国议会的实际主持人,是美因茨大选帝侯。而为了迁就美因茨大主教,帝国议会举办地点,干脆就放在了美因茨大主教国境内的沃尔姆斯,离美因茨城只有40公里。

      马林作为帝国议会的新人,自然是要先去拜一拜议会老大的山头的。于是,在议会尚未召开前,马林带着一箱宝物,拜会了美因茨大主教伯特霍尔德.冯.亨尼伯格。

      美因茨大主教伯特霍尔德对于马林的感情是复杂的,很显然,马林是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提拔起来的,是皇帝的人。但现在,马林并没有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跟前效命,而是选择了成为一名割据的诸侯,还打下了一个据说传自其外祖父的伯国,成了伯爵。实际上,马林现在的身份,和美因茨大主教他们是差不多的,都是割据的诸侯。但是,马林的政治立场又倾向于皇帝。对于这一点,大主教倒是有些理解。因为,自己等老诸侯,根本不接纳他,那么,马林只能选择继续抱皇帝大腿了。但看在马林连续两次送了价值超过两万金币的金银珠宝的面子上,伯特霍尔德大主教还是决定同意让马林进入帝国议会。反正,一个世俗诸侯的席位,也算不上什么。

      之后,马林趁着会议尚未召开,又带着财宝箱,分别拜会了除了波西米亚国王弗拉迪斯拉斯三世外的其他几个选帝侯。

      几名选帝侯中,数萨克森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的心情最是复杂。之前的莱尔县战役,腓特烈三世损失也是不少的。因为,上次大战,前萨克森公爵阿尔布雷西特从萨克森选帝侯国也借了不少兵马。战斗中,属于萨克森选帝侯国的兵马也是死伤不少。因此,腓特烈三世大选帝侯对于马林,很难有好感。

      但是,这也不能怪马林。因为,挑起事端的,是他的亲叔叔阿尔布雷西特,而不是马林。所以,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对于马林的感情,最是复杂,有些不知道是否该支持马林。即使收下了马林的重礼,他也很不确定。

      实际上,马林对于腓特烈三世,也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双方毕竟关系不好。马林之所以还坚持送礼给他,只是不希望腓特烈三世在帝国议会上阻扰自己而已。

      毕竟,萨克森选帝侯在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公职是帝国元帅,是全帝国最高将领,其威望是巨大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林已经贿赂了不少萨克森系的贵族。但要是腓特烈三世在帝国会议上激烈反对的话,难保不会有萨克森系贵族临阵反水,选择反对。所以,马林即使知道希望不大,还是给其送去了重礼,为的就是对方不给自己捣蛋。

      事实上,这一次的帝国会议,主要是为了调节正在激战的皇帝一方和瑞士的矛盾。现在,双方正打得难解难分,很是激烈。瑞士人是占据上风的,但皇帝拥有天险阻隔,倒也没啥太大的危险。

      只是,皇帝受不了把大军困在格劳宾登地区和瑞士撕逼。毕竟,一万多大军,几乎是皇室力量的大部分了。困在格劳宾登,不利于保护奥地利和勃艮第等地盘。

      而且,战争的持续,资源消耗也巨大,每天花的钱不计其数。这让皇帝心疼了,所以,他请求身为大议长的美因茨大主教召开帝国会议,敦促瑞士人停止进攻。或者,通过宣布瑞士人为叛逆的决议,让皇帝从各国或帝国自由城市收取一笔战争税,环节经济压力。

      实际上,帝国议会每年基本也会召开一次例会的。美因茨大主教并不愿意满足皇帝的条件,但身为名义上的首相,也不能一点都不给皇帝面子。

      而在私下里,美因茨大主教早就和其他选帝侯商量好了。最终,他们的处置办法是——口头谴责瑞士人的行为,但不对瑞士人做出任何实际的处罚。

      也就是说,大家决定在表面上同情下皇帝,口头呐喊一下。但实际利益,他们是不会给皇帝的。不然,皇帝打败了瑞士人,变得更强了,也许就会来收拾诸侯们了……

      果然,新一届的帝国会议召开后,诸侯们都十分默契。在皇帝提出马林加入帝国议会的建议时,大家因为都收过好处,加上觉得这也没啥大不了的。于是,大部分人选择了支持。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选择了弃权,其他萨克森系贵族则多半投了赞成票。在选票超过三分之二的情况下,马林终于是获得了一个席位。以后,马林可以选择亲自参加帝国议会,也可以派代表来。毕竟,他的席位,在帝国议会里也没啥发言权,来不来帝国议会都无所谓。不像美因茨大主教等人,他们是帝国议会的主导者,自然要亲自出面,在帝国议会上搅动天下风云。

      但接下来,当皇帝提出要惩罚“叛乱”的瑞士联盟的时候,诸侯们很默契。表面上,大家都“强烈谴责”了瑞士人的扩张行径。但实际上,当皇帝要求帝国议会批准其征收战争税时,大家却多半表示了反对。

      诸侯们认为,皇帝和瑞士人的冲突,发生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属于诸侯间的争霸,而不是对外战争。一般诸侯间的争霸,是没有资格在帝国内征收战争税的。除非,是奥斯曼帝国入侵那样的对外战争,大家才会批准。之前,意大利战争爆发时,诸侯们也不同意征收战争税,也是因为战争并非爆发在德意志境内。如果法军入侵德意志地区,诸侯们倒是能够很快统一意见。但法国人没有打过来,诸侯们就没有干涉的兴趣了。而且,他们也怕皇帝趁机做大做强。

      所以,和往常一样,大部分诸侯,还是选择了打压皇帝。明面上,他们发表了联合声明,谴责了瑞士人的扩张行为。但实际上,这毛用都没有,就像后世某国外交部发出了“严正声明”一样,都是唬人的,没有实际意义……

      马林倒是想帮皇帝摇旗呐喊的,但是,他今天才被批准加入帝国议会,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即使他说了,和没说也没啥区别。而且,若是引起诸侯们的反感的话,没准会当场被取消刚获取的议员资格……

      所以,马林只能对皇帝耸了耸肩,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帝国会议结束后,马林单独拜会了皇帝。马林告诉皇帝,想要打败瑞士人,也不是不可能。比如,他派去支援皇帝的将领弗伦茨贝格,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将领。如果,皇帝能启用弗伦茨贝格来整训军队的话,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力是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到时候,瑞士人也就不是啥威胁了……

      对于马林的建议,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有些将信将疑。但是,他还是打算小小地尝试一下(让弗伦茨贝格整训部分奥地利军队)。毕竟,但凡有一丝打败瑞士人的可能,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都是不愿意放弃的……

      第十三章 放弃爱尔兰科克

      这个年代的欧洲,战乱纷飞,形势混乱不堪。当然,再乱也比不上意大利。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已经完成了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占领,班师回朝了。

      和历史上一样,法国人并没有完全占领整个那不勒斯王国,而是和西班牙联合占领了那不勒斯王国。其中,法国占领了北半部地区,西班牙则占领了南部地区。南部地区,也是亚平宁半岛的最南端。

      本来,路易十二也不愿意和西班牙人分胜利果实。但是,如果不和西班牙人分地盘的话,西班牙人会支持那不勒斯王国和法国对抗。

      要知道,西班牙阿拉贡王国所属的西西里岛,就在那不勒斯王国旁边。西班牙人想要支援那不勒斯,不要太简单。他们不但可以以西西里岛作为基地,支援那不勒斯抵抗者,还能把西西里岛作为那不勒斯王国流亡者的基地。无论如何,西班牙不安抚好,法国人也别想好过。

      无奈之下,路易十二决定先妥协,把那不勒斯王国南部地区分给了西班牙。而西班牙根据协议,放弃了对那不勒斯王室的庇护。最终,那不勒斯国王腓特烈四世因为西班牙人拒绝庇护他,导致其被法军俘虏,带回了法国,并被废黜了那不勒斯国王的头衔。路易十二用一个法国伯爵的名头,强行换到了他的那不勒斯王国。而西班牙获得的那不勒斯南部地区,实际上是那不勒斯比较穷困的地区。那不勒斯最核心的地区,还是以那不勒斯城为中心的靠近罗马涅地区的北部。

      事实上,不管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二,还是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都是各自心怀鬼胎,这也为日后两国翻脸争夺那不勒斯埋下了祸根。

      当然,正是因为两国君主为了那不勒斯王国翻脸,在原本的历史上,导致了横行欧洲百年的西班牙方阵的出现。而因为西班牙方阵的出现,也使得西班牙人战胜了拥有骑士优势的法国军队,独吞了那不勒斯王国。

      不过,在这个时空,因为马林的出现,导致西班牙方阵提前几年出现。更奇葩的是,西班牙方阵在这个时空不叫西班牙方阵了,而是叫“马林方阵”了。更有意商。所以,科克城成了一个鸡肋般的存在。它没有达到马林当初的预期,可利润也不算少了。每年,还能给马林提供几千金币的税收呢。要知道,这税收可是刨除了养活500驻军和支付了当地行政人员的薪水后剩下的。

      马林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把科克让给爱德华伯爵,让他有一个栖身之地,免得其像早期的刘备那样,没个根据地。

      爱德华拥有5000人马,再拥有科克这样的坚城,即使上万英军来攻打,也攻不下来。除非出动5万大军,才比较有把握。但亨利七世有钱雇佣5万大军吗?显然没有……如果爱德华再拉拢几个爱尔兰岛本土邦国,那就更完美了。到时候,爱德华以爱尔兰岛为基地,和亨利七世相互撕逼,英国就别想安宁了。而英国底蕴强大,马林最怕英国和自己竞争海上利益。有爱德华和亨利七世捣蛋,英国将会在持续内战中,耗干财政,想崛起,那就很困难了……

      而且,腹黑的马林打算,以后充当亨利七世和爱德华伯爵之间的“拳击裁判”。一旦哪一方露出了强势,马林就会想方设法介入,帮助弱的一方,打压强的一方……总之,就是要让双方势均力敌,打个你死我活……就像原本历史上英国对法德两国做的那样……这样,英国才会难以崛起……

      于是,马林下令,科克城的500守军做好撤出的准备,随时把科克城移交给爱德华伯爵。不过,保留北海商会在科克城的羊毛收购市场。虽然让出了城市控制权和税收,但北海商会在科克城收购爱尔兰羊毛的活动,却不会停止。

      同时,马林让科勒派北海商会的秘密代表,去悄悄通知爱德华伯爵,让其找船只,把手下人马都悄悄拉到科克去,以科克为基地,展开和亨利七世的王位争夺战……

      第十四章 美洲殖民地的艰难开始

      7月份,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航行,前往布雷顿角岛和北美双岛殖民地的几艘船,都是抵达了目的地。只有前往格林纳达的船,因为路途更远,还在大海上航行。

      抵达殖民地后,大家才发现,殖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至少,刚开始的时候,是没那么美好的。

      幸好,他们是在夏季抵达的殖民地。如果换成冬季,别的不说,布雷顿角岛那一支,肯定被冻成狗。因为,布雷顿角岛冬季,也是能冷到零下十几度的。即使是北美双岛,零下好几度也不是问题。要是冬季【创建和谐家园】过来,因为没有房屋,肯定会冻死人的。

      但即使是夏季,也是麻烦多多。首先,【创建和谐家园】们没有房屋。所以,抵达布雷顿角岛和北美双岛的人们,下船后第一件事就是集体去伐木。然后,由【创建和谐家园】中懂得木匠活和泥瓦匠活的人组织修建房屋。

      只不过,马林早就料想到了这些情况,特地派遣了几名从特塞尔岛过来的工匠,指挥大家修建土坯房。

      土坯房修建简单,节省费用。而且,时间也很快。更重要的是,马林“设计”了土坯房,里面还带有土炕。现在是夏天,还看不出来。等到冬天,这样的土坯房的优点,就显而易见了。

      只不过,即使要修建土坯房,也要先把树砍掉先。因为,不管是布雷顿角岛,还是北美双岛,到处都是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树,彻头彻尾的是原始森林。想要在岛上修房子,总要先腾出一块空地吧?

      所以,刚来到布雷顿角岛和北美双岛中的亚美利哥岛南塔克特岛的【创建和谐家园】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那些碍事的大树先砍倒了

      而砍倒大树,是一件非常繁重的体力活。事实上,把大树砍倒了这个过程,并不麻烦。真正麻烦的,是把砍倒的大树挪到指定位置,和砍倒大树后,把树根挖出来

      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挖树根了。这可不是几米高的小树,而是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树。它们的树根,盘根错节,可以占到几十平方米的面积。把这样的树根挖出来,挖干净,简直就是一项好大的工程。

      ÕâÄêÍ·£¬¿ÉûÓÐÍÚ¾ò»ú£¬¸üûÓÐÀ¶Ï輼ʦ¡£ËùÒÔ£¬´ó¼ÒÍÚÊ÷¸ù£¬Ö»ÄÜÓÃÌúǺÍÌú¸äÓÃÈËÁ¦ÍÚ

      可是,把占地几十平米的树根,从深埋的地里挖出来,简直就是累死人。幸好这些【创建和谐家园】都是年轻人,否则,还真搞不定。

      就这样,【创建和谐家园】布雷顿角岛和亚美利哥岛的各200【创建和谐家园】,上岛后的前几天,都把时间浪费在挖树根上了。

      他们的船只,都是停在了淡水河里,没有按照马林的设想,分别停在后世的南塔科特港口和悉尼湾北边的北悉尼的悉尼矿区附近。

      之所以如此,只因为一个原因船蛆

      船蛆是一种非常可恨的动物,它们的存在,简直就是大航海的死敌。因为,这些船蛆,会附着在帆船底部,想白蚁一样,以木头为食,蛀蚀船体。当船蛆的蛀蚀到了一定程度,船底就会被蛀穿了。然后,船底就会进水,导致沉船。

      大名鼎鼎的英西大海战,西班牙无敌舰队,事实上并没有在英军的打击下损失多少,但因为船蛆导致沉默在大西洋上的,却有很多,沉默的十几艘战船,多半是因为船蛆蛀蚀坏了船体,在海战中,受到英军火炮打击和海上风浪的拍击双重作用下,才导致漏水沉默的,而不是英国船上的火炮击沉的。英军火炮的打击,实际上砸死了西班牙战舰上很多在甲板上的水手,但却直接击沉多少西班牙战舰。毕竟,西班牙战舰,也是用了很多木料加厚侧舷的专业战舰,没那么容易被打穿侧舷。可海底船蛆的蛀蚀,却十分难以控制。

      造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注意到了船蛆的危害。当时的人们使用沥青和焦油涂在船底,短时间内的确有效。但沥青和焦油泡在海水里,毒性会慢慢稀释。等到没了毒性的时候,船蛆又会附着上来,继续啃船底

      这个难题,实际上到了18世纪,才被英国皇家海军解决。那就是在船底包裹一层铜皮。铜皮船蛆啃不动,而且铜皮耐腐蚀,泡在水里也难坏。要是包裹铁皮的话,很快就锈蚀了。

      只不过,这个想法,在1501年这个时间段,想都不要想。因为,铜价实在太贵了。银铜兑换比为1比15。用铜皮包裹船底,只有土豪中的战斗机中东土豪带着兑换成金银的钱穿越而来才能做得出

      当然,船蛆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船蛆是海水生物,在淡水中不能长存。所以,古代木船时代,港口一般会选择在河流的出海口。这样的位置,利于出海,也因为船只停在淡水河口,会让船蛆自己自动逃跑。

      所以,马林派往布雷顿角岛和亚美利哥岛的【创建和谐家园】,选择把船停在了淡水河口,而不是马林预想中的港口。

      因为,后世的船舶都是钢铁或铝合金船体,自然不怕船蛆。所以,后世的港口,是直接深入大海的。但这个时代的港口,往往都在大河河口处。比如伦敦,就在泰晤士河畔。远洋船舶,来伦敦,先要进入泰晤士河,然后在泰晤士河畔停靠。

      马林占据的东弗里斯兰伯国第一大港口埃姆登,同样也在埃姆斯河畔。只有淡水河口或河内的港口,船只才能长期停靠。否则,船只是禁不住船蛆长期蛀蚀的。

      眼下,抵达布雷顿角岛和亚美利哥岛的船,都开进了淡水河口赶船蛆。而【创建和谐家园】们,也选择淡水河河口,建立聚居地。

      只不过,淡水河河口位置,因为都是肥沃的三角洲,所以都生长着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树,砍伐起来异常艰难。

      但不管怎么说,马林说的有一点还是没错的这是一篇未开发的处女地,土壤肥沃

      所以,尽管挪动砍倒的大树和挖树根异常艰苦,【创建和谐家园】们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只要前期的困难挨过去,后面就会迎来美好的生活。

      而在【创建和谐家园】们砍大树和挖树根的同时,随着船队而来的渔民们,则驾驶着小渔船,开始了出海捕鱼的尝试。

      因为刚到一处新的地方,渔民们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很不熟悉,也不知道水下暗礁的分布。所以,开始的时间,这些来到了新地方的渔民们非常小心,驾船速度也很慢。所以,捕捞到的鱼也有限。还有就是,他们捕捞到很多在欧洲没见过的美洲鱼品种。遇到这种新品种,他们也不敢随便乱吃,怕有毒。所以,这些鱼还要先放一边,不给大家吃。等到以后抓到活的物了,喂物测试下,没毒的,才能吃

      所以,刚开始,这些渔民们是无法完全提供殖民地【创建和谐家园】们的粮食供应的。但好在,马林的【创建和谐家园】船,也带来了很多的粮食,倒是不怕饿死人。等过了一段时间,渔民们熟悉周围环境了,就可以大量捕鱼,满足【创建和谐家园】们的食物需求了

      因为来的时候是夏季,所以,已经错过的春耕的时间。因此,即使开垦出了耕地,也只能种植适合秋天播种的少量作物了。

      不过,在开垦荒地前,同样需要把那些“霸占”着肥沃土壤的参天大树砍倒,并挖掉树根。这个工作,比建设聚居点可要繁重多了。

      因为,聚居点面积有限,而耕地需要的面积非常广阔。这也意味着,需要砍伐的大树更加多得多,需要挖的树根的数量,也非常惊人,甚至会非常吓人

      负责带队殖民布雷顿角岛的总督加兰德和负责殖民北美双岛的总督塔拉两人都曾是马林的骑士侍从,但天赋都不足,所以被马林安排来殖民地当总督了都深深地意识到今年下半年,他们别想种地了。今年剩下的时间,他们大概都要花费在砍树和挖树根上了。只有到了明年春季,他们才能在春耕时分,种下作物的种子,然后等待秋收

      但是,他们想起来,马林要他们来美洲殖民,是要注意获取足够的造船用的木材的。比如,砍下的橡木,都要风干保存好,将来用于造船。至于【创建和谐家园】们修建房子和烧火做饭,则都用那些不是橡木的木材。反正,那也很多。因此,加兰德和塔拉,下令把砍倒的橡木,都整体抬到避雨的地方,等着风干。至于松木、桦木等其他木材,因为不需要用于造船或者所需不多,直接就被下令分割成数段了。这样,分成数段的木材,也方便抬走。不然,几十米长的原木,实在太难抬了

      第15章 西蒙长大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14: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