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样啊……有了……”
说完,马林拿出地图,摊在了桌子上,让其他三人都围过来:
“你们看,这里是瑞典南部沿海地区,目前都在丹麦的控制下。等到丹麦战败,我们是要逼迫丹麦割让给瑞典的,是吧?”
另外三人都点了点头,尤其是瑞典代表斯万特.尼尔松脸上满是喜色。瑞典南部沿海,可是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精华的部分了。若是通过此战,能从丹麦人手里夺回,绝对是瑞典的福气啊。这一次,联和另外三家,瑞典人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不但可以成功独立,还能从丹麦人手里抢回半岛最繁华的地段。而若是没有其他三家的帮忙,瑞典独立未必会成功。若是被丹麦镇压下去,他们就什么都没了。
“厄勒海峡东岸地区,最上面的城市是赫尔辛堡,最下面的城市是马尔默……”
“您的意思是?”
“在你们的运河修好前,你们可以派遣舰队驻扎在这两座城市的港口里,监督丹麦人。直到运河修成了,再撤走。我想,瑞典人应该不会反对吧?就是驻扎几年而已,不影响瑞典的【创建和谐家园】。”
斯万特.尼尔松想了想后,还是点了点头。毕竟,吕贝克人和汉堡人并不是要占据这两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而只是在运河修通前驻扎在这里而已,不涉及【创建和谐家园】问题,那就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瑞典现在还求着另外三家出兵呢。
“马尔默……这个城市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对着啊……我们要是把舰队驻扎在这里,会被丹麦人视为眼中钉的……”吕贝克大议长塔格法赫特说道。
汉堡在丹麦西边,他们的船过来,肯定先抵达赫尔辛堡。所以,他们的舰队,肯定是驻扎在赫尔辛堡。而吕贝克人在丹麦下边。若是选择驻扎地,肯定是马尔默。可是,马尔默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隔着海相望,丹麦人看到吕贝克人把舰队驻扎在自家首都对面,肯定会寝食难安的。
“大议长阁下,我想您可能没想过。如果我们打败了丹麦舰队,还会让丹麦保留海军吗?”马林提醒道。
“您是说?”
“打败丹麦海军后,剩下的丹麦战船肯定会投降。到时候,那些投降的战船,我们都抢走,一艘都不给丹麦留下!”马林意气风发地说道。
“嘶——”其他三人都倒吸了口凉气——这是要抽去丹麦的脊梁骨啊。若是丹麦没了海军,还能算强国吗?
“记住,不但要抢光所有战船,海军将士也全部掳走。不管你们是雇佣他们也好,奴役他们也罢。总之,就是不要留一个海军官兵给丹麦人!”马林阴冷地说道。
“可是……这不符合规矩啊……从来没有先例,说俘虏了对方将士,不给人家赎回去的……”海森伯格担忧地说道。
“呵呵,这个规矩,是针对贵族的。那这样吧,丹麦海军俘虏里,贵族军官可以让他们赎回去,平民军官,尤其是船长啊,水手长啊什么的百战老兵,一个都别放回去。对外,就说他们都被你们雇佣了!”
斯万特.尼尔松却是眼睛大亮:
“您的意思是,让他们短时间内无法重建海军?”
“对,丹麦海军的基础,实际上就是那些经验非常丰富的基层军官和优秀船长。加上那些经验丰富的海军老水手……只要这批人被我们带走,丹麦十年内海军元气都无法恢复。而等他们海军恢复了元气,你们的运河也就挖好了,不需要再走丹麦的厄勒海峡了……”
“果然够缺德……阿布,是智慧!”吕贝克大议长塔格法赫特伸出大拇指夸赞道。
如果丹麦海军十年内都难以恢复的话,那么,把舰队驻扎在哥本哈根对面的马尔默,也就没啥危险了……
最终,四方势力在吕贝克签署了互助合作条约,规定四家势力,到时候将会主力尽出,尽全力打败丹麦。而一旦击败了丹麦,四方势力提前定下来——马林获得奥尔登堡伯国和石勒苏益格公国;吕贝克和汉堡,则平分荷尔斯泰因公国,并负责掳走投降的所有丹麦幸存战船和海军非贵族将士;而瑞典,则获得南部沿海被丹麦占领的地区,并逼迫丹麦承认他们的独立和领土【创建和谐家园】。
至于出兵的时间,则定位明年2月初。战争肯定不会只用几天,甚至行军也要花时间,等到三月份春耕开始的时候,估计战事正激烈。而若是丹麦人选择继续作战,那么,长驱直入的四方联盟的陆军,肯定会影响到丹麦的春耕。若是春耕被阻碍了,那么,到了秋天,丹麦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大饥荒。
所以,这个出兵时间,非常恶毒。它逼迫丹麦人作生死攸关的选择——若是继续战,不说能否赢下来。光是阻碍了春耕,就会让丹麦人到了秋收后陷入绝境。到时候,丹麦海军被消灭了。汉萨同盟再出动战船封锁丹麦海域,丹麦人必将饿死很多人……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兵,也更能逼迫丹麦妥协,以达到政治目的。而丹麦要是死要面子不妥协,那就等着秋天饿死大批人吧……
至于具体细则,陆地上,马林率领2万大军为主力,吕贝克和汉堡则各自雇佣5000雇佣兵跟随作战。瑞典人在1月份会发起一波反攻,吸引丹麦注意力,逼迫丹麦人把主力现在瑞典战场。然后,马林将亲率大军,横扫奥尔登堡伯国、荷尔斯泰因公国和石勒苏益格公国,并直接杀向日德兰半岛,占据整各日德兰半岛,作为筹码,和丹麦谈判。
在海上,吕贝克人将会和汉堡人联合对丹麦宣战。然后,吕贝克人将会放出风来,说要派舰队去攻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样一来,丹麦人将会不得不留下至少一半战船,来保护首都和附近海域。而汉堡舰队,则大摇大摆地北上,吸引丹麦人的注意力。届时,丹麦人肯定会分出舰队来拦截,但肯定不会分出太多。毕竟,他们的头号海上敌人是吕贝克。然后,在北海上,汉堡舰队负责正面牵制丹麦人的舰队。而马林的23艘战船,将会悄悄地从背后出现,攻击丹麦舰队侧后,和汉堡人前后夹击,争取消灭丹麦人的拦截舰队。事成之后,舰队继续去厄勒海峡,并派人走陆地去通知吕贝克舰队,约好时间,一起去攻击丹麦人剩下的舰队,争取全歼丹麦战船……m.。
第67章 提前布局
,。
结束了四方会谈后,马林马上返回了东弗里斯兰,开始做战前准备工作。而此时,施瓦茨招募新兵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派人化妆成商队,分批带回东弗里斯兰,以免【创建和谐家园】到其他诸侯。
毕竟,增兵五千,实在太吓人,要是吓到别国,引起警惕,那就不好了。于是,马林干脆让这些新兵组成一队一队的,打着汉萨同盟的商队的旗号北上,不引人瞩目。
而这些人抵达东弗里斯兰后,将会马上进行新兵训练。因为,离出兵时间越来越近了,需要尽快让这5000新兵形成战斗力,免得到时候拖后腿。
现在已经是11月初,到明年2月初,只有三个月的时间,马林很缺时间。这些新兵,马林估计只能把他们训练到服从命令,至于技战术,估计够呛。但是,作战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排在后面,免得拖后腿。
对于条顿国那边的1万大军,马林早已和吕贝克达成协议,让他们派船去运到吕贝克。然后,等待马林的本土部队,从东弗里斯兰出发,过去和他们汇合。
但回来后,马林觉得,东部那1万大军,完全可以独立行动,先突击拿下荷尔斯泰因公国。而自己的本土部队,则可以在拿下奥尔登堡伯国后,再去荷尔斯泰因和他们汇合。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本土部队,尽量速战速决,不要在奥尔登堡伯国拖延太长时间。不然,就无法及时赶到荷尔斯泰因和另外一万大军汇合了。
而且,条顿国的1万大军,目前也没有好的统领。所以,马林决定,等施瓦茨回来后,就把他派到吕贝克去,让他去指挥那1万大军,对荷尔斯泰因公国发起攻击。
这个时代,打仗最忌讳长期围困。当然,如果打得对方只剩首都了,长期围困倒也不算啥。若是在前面阶段,为了敌方一个小城就长期围困,那才是真不不划算。因为,你围城的时间里,敌人将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动员。
比如,在你围困边境某个堡垒的时候,敌人早就在后方动员了很多民兵了。这些民兵,战斗力也许很差。若是放到野外,估计被一个冲锋就能垮掉。但是,用来守城的话,却是非常好的助力。让他们帮忙扔石头砸人,他们还是会的。而且,有了坚固的城墙作为依托,征召兵们的心理,也有有些倚仗,不至于因害怕而丧失信心。而新兵,之所以容易崩溃,就是因为丧失了信心。但有高大坚固的城墙作为屏障,他们的信心会提高很多,不那么容易崩溃。所以,民兵用来野战会很糟糕,完全是凑数的。但用来守城,却能够发挥不小的作用。
所以,马林认为,本土军队攻打奥尔登堡伯国,以及东路军队攻打荷尔斯泰因公国,都需要速战速决。而这两地速战速决的关键,就是要快速地攻下两个地方的首府。
因为,在古代欧洲,贵族们一般习惯把主要的军事力量,都安置在首府,护卫家族成员安全。至于地方上的人的死活,那些贵族诸侯才不管。除非,那是财富聚集之地。
奥尔登堡伯国目前主要就两个城市——奥尔登堡和法勒尔。其中,奥尔登堡城在奥尔登堡伯国东南边。而法勒尔,则就在北边亚德湾边上,也是奥尔登堡伯国渔民卖咸鱼的重要集散地。当然,他们新近还获得了耶弗尔。不过,处于对保护者丹麦的自信心,奥尔登堡伯国派往耶弗尔的驻军很少。耶弗尔城堡只派了200人,而旺格兰更是只派了100人马驻守。
马林决定,开战后,耶弗尔交给阿德勒率领民兵去攻打。因为对方人太少了,都不值得动用正规军。
至于奥尔登堡城和法勒尔,马林打算先攻打奥尔登堡。因为,奥尔登堡家族成员,都聚集在此地。若是先打法勒尔,消息传到奥尔登堡,对方不但会加强防备,而且,很有可能会逃跑。要是跑了奥尔登堡家族成员,那才是得不偿失。尤其是,马林还指望逼迫奥尔登堡伯爵签署有利于自己的不平等条约呢。要是对方跑了,即使占下奥尔登堡伯国,法理上还不算自己的。但若是逮到奥尔登堡伯爵约翰五世,马林有的是手段对付他。什么关小黑屋,什么照强光不给睡觉,什么美军专用湿毛巾蒙脸浇水法……都是些看不到伤口,却又让人极为难受的刑罚……要不是现在没有辣椒,马林都准备上渣滓洞和白公馆专用的辣椒水……
总之,只要逮到奥尔登堡伯爵约翰五世,马林不愁他不肯签不平等条约……
对于奥尔登堡伯国,马林已经有了安排。他打算,学习普鲁士的做法——那就是,我虽然吞并了你,但保留你的贵族封号,只是要把封地和军队交给我……
意思就是,马林虽然吞并了奥尔登堡伯国,但是会保留约翰五世奥尔登堡伯爵的称号。只是,虽然保留称号,奥尔登堡伯国的统治权和军权,却要全部交给马林。最后,奥尔登堡家族的成员,将会只剩下奥尔登堡城里的王宫,每年从马林手里领取年金生活。同时,他们将会受到监视,不得再参与当地的管理。
因为还要急着到东边和东路军以及吕贝克和汉堡的军队汇合,所以,马林需要快速地拿下奥尔登堡伯国,不能耽搁时间。
所以,马林思来想去,觉得想要快速攻破奥尔登堡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里应外合……
之前,进攻埃姆登的时候,马林就早早派人,去挖了地道,通向城内。然后,马林的大军抵达后,从地道派入小股部队,进入城中,打开了城门。
而在进攻耶弗尔的时候,之所以没有使用里应外合的办法,是因为耶弗尔城堡太小了,小到城堡里的居民可以轻松辨认出城堡里的每个人。这样的小城堡,想混奸细进去,实在太难了。所以,马林只能选择强攻。
而奥尔登堡城不同,它是奥尔登堡伯国首都,也是奥尔登堡伯国最大的城市,城里有几千居民。所以,在这种城市里,混入奸细,还是很容易的。只要派一个商队进去做生意,就很容易进去了。
而且,奥尔登堡伯国很自信,因为有丹麦作为强大的靠山,他们根本不相信别的国家敢动它。至于1483年东弗里斯兰伯国和明斯特主教国敢于联合起来包围奥尔登堡城,那是因为汉斯国王当初刚刚登基不久,还没能彻底掌控丹麦,也没有掌控挪威和瑞典,没有精力救援。而且,明斯特主教国背后站着科隆大主教,也不怵丹麦。
尤其是,在丹麦帮奥尔登堡伯国夺取了耶弗尔后,奥尔登堡家族更是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可以横着走了。所以,现在是马林最好的偷袭机会。
当然,马林也不是真的要不宣而战,那样会坏规矩的。马林的打算是——当天宣战后,半夜里就派军队突袭奥尔登堡城,让对方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为此,马林让绍尔,从手下的侦察部队中,挑选了100名精英,化妆成三个商队,潜入奥尔登堡城内。
当马林对奥尔登堡伯国宣战后,就会立即聚集兵马,连夜骑马赶往奥尔登堡伯国,在后半夜抵达奥尔登堡城外后,由城里的100侦察兵精英,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
这样,马林事先宣战,符合规矩,但当夜就率兵抵达,也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尽量降低攻城难度和伤亡。
同样地,对于东路军,马林也打算派出几十名侦察兵,化妆成商队,进入荷尔斯泰因公国首都格吕克施塔特,在东路大军进攻格吕克施塔特的时候,也打开城门,放入大军。
当然,事先也是要宣战的。不过,东路宣战,主要是吕贝克和汉堡的事。即使是东路大军,也暂时使用吕贝克的旗帜。否则,要是让人知道马林又2万大军,会让很多诸侯国都寝食难安的。
而且,吕贝克也很乐意让马林的东路1万大军悬挂吕贝克旗帜。为何?因为可以扬威名啊!吕贝克人做生意,最需要威名加持,避免一些不开眼的家伙打他们主意。而突然冒出一万多吕贝克大军,而且还攻无不克,多涨脸啊?而且还吓人……以后看谁还敢得罪吕贝克……
至于石勒苏益格公国,马林则没有派出侦察兵搞里应外合。因为,有些计谋可一不可二。既然已经使用了里应外合的办法攻克了奥尔登堡城和格吕克施塔特,那么,对方的探子,肯定会把消息传递回石勒苏益格。到时候,石勒苏益格那边,肯定会有防备了。
毕竟,大军向北进军,肯定不如对方的探子快。只要对方有了防备,想再搞里应外合,就不大可能了。
而马林在奥尔登堡伯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因为是几乎同时使用此战术的,而且两地相隔甚远,所以才不担心对方有防备。但东路大军一旦在荷尔斯泰因公国施展出这一战术,因为攻占荷尔斯泰因公国全境还需要时间,石勒苏益格人,有极大可能会在大军抵达前,得知荷尔斯泰因陷落的原因。所以,他们防备城里出现里应外合者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马林认为,在奥尔登堡城和格吕克施塔特使用里应外合就足够了。至于石勒苏益格公国,直接平推就是了。反正,到时候他们有3万大军,而据情报,石勒苏益格公国全境才3000人马,完全可以平推掉……m.。
第69章 买船的打算
,。
因为要参加对丹麦的海战,现在,马林手里8艘战舰和15艘250级武装商船,全部停止了运货,开始投入训练,训练海战。主要是,训练海战中的炮击。为此,这些船,每天都要打掉很多的弹药,耗费很大。
但这些耗费是值得的,只要能消灭丹麦舰队,马林就能够联合盟友,逼迫丹麦低头,割让土地。否则,只要丹麦海军还在,他们就不会低头。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丹麦没了海军,马林的2万陆军,就可以渡海登上西兰岛,然后围困哥本哈根了。
只有围困哥本哈根,把丹麦国王汉斯逼上绝路,甚至是活捉丹麦王汉斯,才有可能逼迫他割让土地。不然,仅仅靠着占领日德兰半岛,对方是不会屈服的。
所以说,想要从丹麦身上割肉,必须先解决掉丹麦人的舰队,然后派兵包围哥本哈根,才能从根本上取得胜利。不然,丹麦王汉斯铁定是不愿意割让那么多领土的。
况且,从法律上讲,不管是石勒苏益格公国、荷尔斯泰因公国,还是奥尔登堡伯国,其实都是属于奥尔登堡家族的领地,和丹麦王国是无关的。即使割让这些领地,丹麦贵族也不会有啥意见。因为,这不触及他们的利益。
只要抓住丹麦国王汉斯本人,就可以逼其同意割让石勒苏益格公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至于奥尔登堡伯国,并不属于汉斯。但是,想要夺取奥尔登堡伯国,也是需要汉斯书面承认的。不然,以后会有很大的【创建和谐家园】。
但马林总觉得23艘战船,实在不够用。毕竟,船队要面对的,是丹麦上百艘战船。23艘战船,也许能够重创丹麦船队,可想要歼灭它们,就难了。因为,对方要是诚心逃跑,区区23艘船是拦不住的。
可是,马林手里其他的船,基本都是类似汉萨同盟和丹麦人使用的柯克帆船,都是古老的船型,只适合跳船帮战斗,不适合安放火炮。
倒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使用的克拉克帆船和卡拉维尔帆船,因为采用了新的设计理念,都是可以安装火炮的。
其中,克拉克帆船因为船体宽敞,加上拥有多层甲板,可以安放很多火炮,是仅次于盖伦船的适合海战的船型。不但如此,因为船楼高大,即使是接舷战,克拉克帆船也优于柯克帆船。
可以说,不管是汉萨同盟,还是丹麦,战船船型其实都已经落伍了。现在,汉萨同盟和丹麦的战船上,弓箭和投石机还是主要武器呢。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船上,火炮已经成为了主流。当然,目前阶段,西班牙和葡萄牙船上的火炮,还都以后装青铜炮为主,也就是传说中的“弗朗机炮”。而且,这些火炮的口径都不大,一般很少超过10磅。哥伦布和达伽马的探险船上,也都装备了火炮。
而同时期的北欧,还停留在接舷战的层面上。即使是地中海霸主威尼斯,目前也停留在接舷战的层面。只有等到1509年印度海域发生了“第乌海战”之后,因为葡萄牙人的炮船打败了数量远超自己的敌军舰队(其中,就包括不少威尼斯支援给埃及的桨帆船)后,欧洲人才开始普遍重视起火炮在战船上的应用。
当然,因为马林这个穿越者的出现,火炮将会提前在海战中出现。那么,火炮必将会提前引起欧洲各国的注意。
马林觉得23艘船不大保险,所以,他需要更多的战船。可是,柯克帆船落后了,克拉克帆船要远超之。
现在自己造船是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所以,马林打算买现船,用于海战。
事实上,马林手里其实还是有战船的,那就是从西弗里斯兰缴获的那5艘战船。那5艘战船,属于法国船型,也是装备了火炮的。只是,它们都比较小,只有一百多吨。
马林左思右想后,还是决定把那四艘小战船编入舰队,一起去打丹麦。但这还是不够,于是,马林派出人手,直接南下西班牙,打算购买现成的克拉克船。
西班牙这种船比较多,而马林和西班牙关系又很好。只要给足钱,不但能买到船,火炮也也能装备齐了。
至于水手,马林倒是不缺,炮手也足够。现在船上的炮手,都是是满员的。事实上,炮手在海战中,有一半是用不到的。因为,海战时,一半只有一侧的火炮可以射击。所以,另一半的火炮,一般是闲置的。所以,一半战船上,炮手并不需要满员,而是一半炮手就够了。
但马林的23艘战船上,炮手都满员。若是买回来克拉克帆船,其实可以匀出一半的炮手去那些新买的船上。那些克拉克帆船上的火炮,口径一半较小。原因嘛,很简单——因为铜炮太贵了。造重炮,成本太高,因为铜价太贵。所以,现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船上,才流行小口径炮的。倒不是说他们造不出大的,而是大口径铜炮太耗费铜了。而且,火药也不便宜啊……大口径火炮,火药的消耗也更加惊人……
马林麾下的战船上的炮手,重炮都能操控自如了,轻炮自然更容易操控。所以,马林是不缺炮手的。
为此,马林特意派人南下,西班牙,购买17艘克拉克帆船,用于和丹麦的海战。届时,马林的战船,总数将会达到40艘,也能算得上是足以决定胜负的力量了。
至于船只大小,马林倒是不挑,只要吨位在一百吨以上就可以,200吨以上更好。而且,是连着火炮一起买的。顺便,还要在西班牙采购大批的火炮和炮弹。这样,买回来后,让马林麾下的水手们适应下,就可以投入应用了。
事实上,哥伦布对于克拉克帆船非常熟悉。因为,他之前探索美洲,就是用的克拉克型帆船。而且,对于如何是用克拉克帆船作战,哥伦布也算精通。
因此,马林打算,这17艘克拉克型战船抵达后,将会全部交给哥伦布来指挥,配合现任舰队司令基德,一起向丹麦舰队发起进攻……
因为时间很紧,马林直接派人快马加鞭地南下,去西班牙购买相关船只。至于金币,也很快派船运往西班牙。
负责购买船只的谈判人员,将会骑马从陆路去西班牙,化妆后经过法国。走陆路一人三马的话,比海路快多了。这批人抵达西班牙后,直接先展开谈判,负责挑选要购买的船。等他们谈好了,送金银的海船,也差不多抵达西班牙了。到时候,正好可以雇佣西班牙水手开着买来的船北上,抵达东弗里斯兰,然后移交给哥伦布和他领导的水手。
再经过短暂的适应,差不多就可以参战了……
事实上,这次的主战力量,其实还是那原本的23艘战船。因为,那些船上的火炮口径够大,火力够猛。而哥伦布率领的17艘克拉克帆船,只是打辅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丹麦战船逃跑。一旦发现,则进行拦截,争取不跑掉一艘丹麦战船。
而等到和丹麦的海战结束,这支克拉克帆船组成的船队,将会南下地中海,藏到兰佩杜萨岛,随时准备装运岛上的5000士兵去罗马。之前派往兰佩杜萨岛的船主要是柯克帆船,因为是北欧通用船型,在地中海上太过显眼了,马林打算把它们都换回来。
而且,换成西班牙型的克拉克帆船,则会更加合理些。毕竟,西西里岛和撒丁岛都是西班牙领土。意大利海域出现西班牙式的克拉克船,再正常不过了。若是悬挂西班牙旗帜,不知情的,还以为是西班牙船队的。这样,在进军罗马的时候,也不至于因为船型问题,引起他人的警惕和防备了……m.。
第70章 啥?殖民地缺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