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次女》-第3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刘美和刘梅还说自己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是亲堂姐妹能说的话吗?只是刘月不想说罢了,可不是这事没发生过,自家爹真是想想就气人。

        一家人这顿饭吃的难得的安静,张氏更是对刘柱不理不踩,刘柱自是明白张氏和刘月为啥要这样,只能叹息着去院子里了。

        刘月想了想还是把自己查出背后坏自己名声的人,是刘美和刘梅两的事同张氏说说,省得张氏心里总是不安,也能让娘以后多防着些这两人。要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刘月小心的扫了眼院时里的刘柱,这才道:“娘,我跟您说件事,前些日子村里传月儿的那些难听的话,全是刘梅和刘美两人说的。”

        张氏听完自是一脸怒火,难怪后来村里人又传说是那两件妹嫉妒月儿,才会在村里坏月儿的名声,本来自己还不大信的。觉得两家再不亲,好歹也是亲堂姐妹怎么说也敢不出这样的事来。

        没想到自己还不想相信,结果还真是这两人搞的鬼,想想就气人。“你这是听谁说的,可别冤枉她们了,怎么说你们也是你爷的孙女,到底是有着血亲的。可别听了别人的挑拨。”

        刘月就知道自家爹娘都是心善的,从来不会轻易的去伤害别人,就算人家欺负上门了,也是能忍则忍。

        不过现在刘月可不想让娘觉得这世上多美好,有些人就该时时防着,不然指不定背后就会捅你一刀了。刘月可不相信陈氏跟二婶三婶,会放过任何一个伤害自家的机会,这几人个个都巴不得自家过不好呢!

        所以得让娘对这几人都有个防备,哪怕是好似最无害的刘美和刘梅,也不能放过。

        刘月就把自己让刘绣娘去打听,然后如何放出新的谣言的事,一一同张氏说了个清楚。张氏听的不愣一愣的,最后却只觉得大快人心,这两丫头平时只觉得性子不大好,随了刘真眼高于顶的,又不大好相处。

        没想到心肠却随了陈氏,一样的又毒又狠,跟那山里的毒蝎子一样。还好月儿精明,不然还不让这两丫头害死了,明知道女儿家最宝贵的就是名声了,居然故意在村里放出这样的谣言来,想想就让人恶心。

        张氏脸上鄙视道:“这样的两人还想嫁到城里去,真以为城里人都是瞎子吗?娘跟你说,娘以后可得盯紧她们了,但凡她们再敢说你什么,娘肯定不会轻易的放过她们。

        月儿你上次做的对,这种人就得这样收拾,不然还真以为咱们是傻子呀!也就你爹死活都向着她们,等晚上娘可得跟你爹说说,也让他把心收回来,人家可没把咱们当亲人,也就他巴巴的把热脸往人家身上帖,娘可没那么不要脸。”

        张氏这么一说又把这些年刘柱明里暗里向着二房三房的事想起来,越想这心里就越难受,自己怎么嫁了个木头呀!就不知道向着自家一些。

        “月儿,以后有什么人欺负你,你只管还手,可别手软了,你爹那边娘担着呢!娘可不希望月儿你受委屈,更何况这些人咱们没必要让着。”

        刘成在边上听着连连点头,虽然刘成不知道以前娘在陈氏手底下受的委屈,可是自打记事起刘成就记得奶奶从来没给过自己好脸色。

        年年过节吃节饭时,都会针对娘还会支使大姐二姐干活,这时候爹大多是能忍则忍,不能忍的就带着一家人回家,连饭也不吃了、为这事娘和爹没少吵,可是爹却还是老样子,当然在爹看来已经好了很多了。

        刘真带着两儿子赔着笑脸坐在婆婆屋里,只见婆婆祝氏依旧冷着脸,对自己爱理不理的。两个儿了倒是高高兴兴的在边上吃着点心,两孩子都爱上奶奶屋里来,这里的点心可比娘屋里的好吃多了,而且奶奶可不会骂人,不像娘那么凶。

        祝氏看着下面一脸讨好的媳妇,心里更加不痛快了,这个媳妇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平时可不会上自己屋里来陪着。每天早请完安就借故走人,就怕在自己跟前立规矩,更不愿讨好自己。

        而且周身一股小家子气,这让祝氏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只怪自己当初没能睁大眼,咋的为儿子选了个这样的乡下女人,不是看在她生了两儿子的份上,肯定得把她休了。

        当实嫁过来时陪嫁还挺多的,可是等过门后这娘家人可就没断过,常常来混吃混喝的,两兄长的差事也是儿子帮着寻的。这里头可没少托人送东西,平时刘氏也是走不去回娘家,跟自己叫板。

        每次都逼着自己为了两孙子,不得不让儿子去接她回来。所以祝氏看到刘氏就不爽,现在又看到刘氏一幅有事求自己的样,祝氏就更不待见了。

        这求人也没个求人的样,好似要自己求着她要帮她忙一样,这不是隔硬自己吗?

        刘真被婆婆这么冷着,实在坐不住了,这老太婆平时每天都会教训自己几句,今天咋的就一句话也不说了。难不成她知道自己有事求她,所以才故意拿乔,还真够毒的。

        刘真强行的让自己挤出笑来,上前亲自为祝氏续上茶水,然后才讨好道:“婆婆,您请用茶,平时媳妇这事儿多,管着一大家子的吃喝用度,又怕这丫鬟管事们贪咱们家的银子,自家就得事事亲力亲为了。今天媳妇难得的有空,所以就想陪婆婆您说会子话,也好给您解解闷。”

        ps:

        昨天大家给美伢很好宝贵的意见,美伢一定会好好改进的,不敢保证别的,错别字一定会少很多,因为美伢打五笔,所以打字快一些,这错别字自然就多了。对不起了!

      ☆、第七十章 好戏 二

        祝氏这才扯稍稍露出一丝笑来,可是这笑却让人觉得比冷脸更难看,“难怪我道是今天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还会愿意在我这老太婆跟前呆着,原来是今天有空闲呀!

        只是老太婆我可没空闲,今天有几个老姐妹过来串门,所以你就去忙你自己的吧!可是两孩子得留下来陪我,难得今天你没送他们去上学,不陪我老太婆婆也是浪费。”

        其实刘真也是知道老太婆今天要请人上门来玩,才会巴巴的过来,别看这些老太婆们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各府的小姐少爷,专给人说亲的。所以刘真才看准了机会,想让老太婆就着这机会,帮自己的两侄女说门好亲事。

        “婆婆您可别这么说,今天媳妇就在你跟前伺候,您也好跟您的好姐妹们好好聊聊天,今天这席面媳妇也亲自让管事去采买。定得把您和几位老太太伺候好了,这不难得的有机会能在您跟前伺候吗?”

        祝氏抬眼看着刘真,阴阳怪气道:“你也别说这门子好听的话了,你想做什么就直说,可别在我老婆子跟前绕弯子。我老婆子可没你那么多心眼,也做不来那些下作的事。”

        刘真没想到自己如此低声下气的,这老巫婆还是不领情,反而刺的自己面上无光。心里早就把她骂了个半死了,就差直接拿刀去捅了。可是这时候也只能忍着,谁让自己有求于人呢?

        祝氏见刘氏这样还不走,这心里就更加起疑了,刘氏可不是这么能忍的人。平时听上这样的话她早就气呼呼的带着两儿子走了,可不会呆在这儿让自己作贱了。

        今天怕是定是刘真娘家有什么事,这刘真嫁到自家这么久了,却总是管着娘家的事,说出来就够气人的。吃喝穿用都是自家的,却总是寻思着如何帮扶娘家。这也让不知好歹了,不是为娘家的事。刘真可不会受自己的闲气。

        祝氏脸上又冷了几分:“你今天不说清楚,就别想在我跟前伺候了,不然我可不安心,指不定你要给我下毒了,我不死的不明不白的。

        想必又是你娘家有什么事求上门了,你就打注意到我这儿了吧!不然你会死皮赖脸的在我跟前伺候?”

        刘真面上红了又白,白了又红,以老婆子的性子,还真的做的出赶自己走的事来。亏得自己今天特意让管事们买了些上好的菜回来,可不能真浪费了。不然自己这银子想想就心疼了。

        刘真小心的看了眼依旧冷着脸的婆婆。然后给自己打了打气。这才试探道:“婆婆本来这事媳妇也想跟您说的,可是媳妇也是怕扰了您清静,这不就想自个私底下寻人打听打听得了。

        可是婆婆您也清楚媳妇认识的人有限不说,也没几个人有您本势。所以媳妇就硬着头皮想来求您了。”

        祝氏虽然觉得刘氏这几句求人的话说的好听。可是想到是因为娘家人才如此低三下四,心里又更不痛快了,都是自家人了成天想着娘家,这像什么样子呀!等以后自己百年之后,这女人还不把自家搬空了去贴初娘家,想想祝氏的火就上来了。

        直接嘲讽道:“我道是什么事能让咱们大奶奶,在我这个老婆子跟前服软呢?原来又是为你娘家的事呀!这俗话说的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怎么大奶奶还惦记着娘家的事呀!

        如果大奶奶这么想家,大可以回家常住着。咱们府上的事务老婆子我自会料理好,也不劳大奶奶挂心了。”

        刘真就知道这老婆子不会这么好说话,居然还想赶自己走,真是个黑心烂肠子的。今天自己真不该来求这老婆子,自己娘家就让这老婆子够瞧不起的了。自己还送上门来让她作贱,还是为娘家的事、她能不抓住好好嘲笑一翻吗?

        看来今天必需得上点猛料了,珧在这婆婆子不会点头应不的。为了娘家自己也只能豁出去了,怎么说娘家侄女嫁的好,自己以后在城里也有帮衬,也能让婆婆高看几眼。

        刘真突然跪下使力的把自己大腿上的肉拧几下,立马痛的眼泪出来了,边上正吃着点心的两儿子,一见自个娘给奶奶跪下,忙也跟着一起跪下。

        “娘,媳妇也是实在没法子了,您也知道我娘家两侄女全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可是娘家嫂子们又希望她们能嫁的好一些,不用跟她们一样在乡下吃苦。

        所以就把此事托负于我了,可是我这边一时半会的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家。您也知道我娘家三个哥不是一母所出,现在大房混的风声水起的,

        硬是把二房三房压下去了,我两位大哥又是老实的主,真儿想着到底一母同胞,就算嫁出去了可是也还是流着刘家的血,怎么能看着亲哥哥们让人欺辱呢?

        娘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呢?所以二嫂和三嫂把此事求到媳妇跟前时,媳妇就立马应下了,这种大事媳妇怎么能不管不顾呢?怎么说两侄女嫁好了,以后也省得我再为娘家人操心了,再也该轮到她们这些嫁出去的女儿操心。”说完眼泪就越流越凶了,人也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

        两儿子看到自家娘哭了,不管平时待自个多凶,但是这也是亲娘,肯定要帮着娘了。于是一个个的也跟着哭了起来,小儿子更是抱着刘真哭。

        要说这祝氏最看重最疼爱的就是这两孙子了,不是看在刘氏一进门就接连生下两个儿子,祝氏也没这么好的耐性同刘氏争,直接休了就得了。

        见两孙子哭了,自是知道他们心疼娘了,虽然面上对刘氏不喜,可是这刘氏却把两儿子教的别提多孝顺了,平时但凡自己与刘氏对上,两孙子立马就会帮着刘氏了。

        为此祝氏是又气又疼,气两孩子跟刘氏亲,又疼两儿子知道孝顺娘亲,是个重孝道的好孩子。

        又见刘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只得叹息道:“算了,你就别再哭了,我今天让那些老姐妹帮着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好人家想娶乡下姑娘的,但是这事我可不敢保证,你也别提前太高兴了。”

        刘氏一听祝氏点头了,心里一喜忙拿帕子擦了眼泪道:“媳妇谢过婆婆了,媳妇日后定会尽心伺候婆婆。”

        祝氏才不会傻到信刘氏的鬼话,这些话也就是刘氏现在求自己时才说说的,当不得真的。不然自己早就让刘氏气死了,刘氏这人惯会做戏了。

        在自个儿子跟前对自己可是千依百顺,规规矩矩的别提多老实。可是一背着儿子就尽跟自己玩阴的了,这些年祝氏可是把刘氏看的透透的了。

        “带着孩子们下去洗洗吧,不然呆会客人来了,可不得看笑话了。”刘氏忙高兴的谢过带着两儿子出去了,心里美滋滋的,虽说让婆婆又是挖苦又是鄙视的,可是不管如何事办成就好,今天自己可算是豁出去了,就不知道那两丫头争不争气了。

        没过几天祝氏就带来了好消息,确实有两户人家想说门乡下亲事,家世也不算是太好,也不算太坏。

        有一家姓许算是半个地主,一家人反正不用干活,年年靠着收租子就可养活一家人,只是少爷是独子,一定得寻个好生养的,这样能多生几个儿子延续香火。

        而另一家姓秦开染房的,一家人全靠一家小染房度日,说不上多有钱,可是也算是有些脸面的人家。可是秦家想说亲的是二儿子,秦智是个跛子不说长相也不大好看。可是秦家家世好呀,是做生意的,可比靠着收租子强呀!

        刘真听着觉得这两家确实不错,只是这两家各有长短,估计也是因为在城里不好寻亲事,所以才退而求其次的选到乡下去吧!

        而且直接连镇上也跳过了,怕是也不什么多好的人家,可是这也比自己寻的几家强多了。怎么说也算是衣食无忧的人家,只是不知道两侄女怎么选了。

        祝氏说完看着刘氏一脸高兴的样子,就知道她肯定满意,心里不由把刘氏更加看轻了几分了,果然是乡下人就是没什么眼力,这样的人家就高兴成这样,真是粗鄙。

        这许家的老太太是出了名的刻薄,而且那独子听说也是个软弱的,成天说是成读书想考功名,可是大家都清楚,这位就是靠这个由头在外呆着吃喝玩乐。

        还有两个大姑子是出了名的厉害,怎么会容得下弟媳妇呢?所以这一家的媳妇肯定是分外的艰难呀!所以这城里镇里,但凡是打听过的人家,可不会看上这家。

        这不是把闺女往火炕里推吗?还不让许老太太折腾死,也得让那软弱又不务正业的夫君气死。

        而另一家虽说有些家业,可是一是跛子不说再则长相不大好看,而且公婆都在,都得小心的伺候着。还有一个妯娌听说也不省油的灯,城里人谁会选那样的女婿呢?这以后都不用出来应酬了,还不让人看笑话死。

        也就像刘真这样在城里没什么人脉,又自知是乡下人,只想找个不用愁衣食的人家,才会觉得是好亲事吧!巴巴的想嫁过去,以后有得苦头吃,不过祝氏可不会告诉刘氏,祝氏可是巴不得刘氏的娘家人过的不太平。

        ps:

        加更了,亲们是不是要好好打赏美伢呢?

      ☆、第七十一章 好戏 三

        刘真带着这个好消息,立马就让人备车回娘家了,就盼着早些把这消失告诉娘家嫂子们,也让她们少在自己跟前拿乔了。也别以为自己这个姑奶奶没本势,这点小事还是办的成,也就两个月就带来了好消息。

        虽说让婆婆挖苦的难受,最后又是哭又是求的,总算是让婆婆帮忙寻上这两家了。心里地觉得这样也值了,也没掉块肉出点血的,这么大的事就让婆婆办成了。

        虽说不是多好的人家,可是比乡下人好的多,而正也算是城里的奶奶,也算是有些体面的人家。这次两嫂子还不得把自己巴结是,二哥三哥也得好好谢谢自个吧!

        带着愉乐的心情刘真坐在马车上,难得的觉得乡下的风光也不错,闻着平时觉得难闻的土腥味,也不会觉得那么难闻了。压了自己这么久的事总算是解决了,刘真觉得身心都格外的轻松。

        刘真一幅得意的坐在陈氏边上,慢慢的喝着马氏泡的茶,吃着黄氏拿来的炒花生,平时可见不到两嫂子如此的殷勤呀!看着边上坐着的两个嫂子,心情就更加舒服了。只见两黄氏和马氏一脸讨好的陪笑着。

        黄氏这木纳的性子,难得的先开口了:“这次可是麻烦姑奶奶了,咱们乡下人到底没姑奶奶见多识广,认识的都是有身份和体面的人。这次怕是给咱们带来了好消息吧!”

        马氏狠狠的拿眼睛瞪了瞪黄氏,心里暗恨自己太大意了,居然让黄氏抢了先,平时黄氏这时候可都不会说话的。今天知道姑奶奶给闺女们寻来亲事了,就急巴巴的过来讨好,连话也让她抢去说了,真是气人。难怪人常说不会叫的狗才咬人呢?

        黄氏对马氏的眼神根本不当回事,这时候还管什么妯娌不妯娌的,能让自家闺女得了好亲事才是真的。这马氏也真够笨的,让自己抢了先连话也不会说了。就知道拿眼睛瞪自己,真没出息呀!

        等自家闺女嫁到城里当奶奶了,马氏又算的了什么呢?平时就总是拿嫁妆的事刺自己,不就是看她娘家比自己娘家有钱,她的陪嫁多一些吗?

        一直这么压着自己这些年,还真以为自己是老实不会说话呀!只是不想同马氏这种人一般见识罢了。

        陈氏和刘真乐得看这两妯娌斗法,这两人刘真打心底不喜欢,一个一个的没本势不说,还动不动在自己跟前拿乔,想想就气人。

        不是这次自己豁出去请老婆子帮忙寻上两门亲事。她们会待自己如此客气吗?指不定又冷嘲热讽了。想想就够气人的。娘当初咋看上这两个二百五了。也不打听清楚。

        陈氏也不理底下的两妯娌,自顾陪着刘真道:“真儿,这次的事真是你婆婆帮忙寻的吗?到底是啥样的人家,娘只听你带信说寻到好亲事了。可是到底是城里哪家娘还不知道呢?”

        马氏忙着急的接道:“就是姑奶奶还是快说说这亲事吧!嫂子都眼巴巴的盼的了这么久了,就等着姑奶奶您送来好消息呢?这里可是使了全力给两丫头备嫁妆呢?

        就怕让城里人看不起,可别说给城里的穷人家,还不如咱们乡下强呢?姑奶奶可别让我们空欢喜一场呀!嫂子我可跟娘家人说了,这才从娘家得来不少好东西给梅儿添妆呢?”

        刘真让马氏气的立马拉长脸,冷哼道:“嫂子如果觉得我寻的亲事不好,大可以自己去寻,嫂子娘家好歹也有些脸面,相信寻个好亲事不在话下。嫂子又何必跟我耗着呢?凭白的担误了梅儿的好前程,做姑姑的可担不起呀!”

        刘梅真是急死了,自家娘咋这么不中用呢?这么关键的时侯连一向不说话的二婶都知道讨好姑姑,娘倒好,还眼巴巴的去刺姑姑。这不是让姑姑更加不喜欢自家吗?刘美可是心里得意,自家娘以前不大说话,常让三房压着受气,可是真到关键时候娘可比三婶婶明白多了。

        像三婶婶这们每天把自个娘家挂嘴边的,成天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能讨人喜欢才怪呢?这下可好,真要是得罪了姑姑,肯定不会给刘梅寻上好亲事了,看来这家里嫁的好的肯定是自己了。

        想到此刘美在边上越发的沉静了,规规矩矩坐在一边。刘梅却上前一步大声道:“娘,有您这么说话的吗?您是不是存心想让我嫁不好呀!

        外公和外婆要是真能为我说上好亲事倒好了,可是这么些年外婆可没提过帮我说亲的话,您就别再折腾了。姑姑好不容易寻来好亲事,您这么一搅和不是让姑姑气恼吗?”

        刘真冷冷一笑,这个马氏就该好好收拾,天天的拿自个娘家说事,可是刘梅的亲事不是一样指着自己,如果她娘家真顶事她这种人还会来巴结自己吗?

        故作大度道:“梅儿你就别怪你娘了,你娘也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就以为自个娘家什么都能办成,这才说话狂妄些,姑姑这些年早就听习惯了,只要你以后别这样姑姑就很高兴了。

        这城里人可不是小乡小镇的,家家都有下人伺候着,规矩可多着呢?自己成天嘴巴没把门的叫嚷着,也只能呆在这乡下,去了城里人家不笑话死了。

        姑姑可是吃过亏的,才慢慢在城里太太们中有了一席之地,所以姑姑才想现在好好的教你们,以后嫁到城里可不能像你娘一样,成天把娘家挂在嘴边,这娘家在好也不是自个的家,娘家真那么好何必嫁人呢?养在家里做老姑娘得了,嫁人还要生子做活是不是。”

        刘梅忙规矩的点头,然后就上前给刘真倒上茶水,一幅讨好卖乖的样子。刘美看了暗暗扯着帕子,这个刘梅就是没安好心,就想把好亲事抢过去。

        也不甘未弱的上前,仔细的为刘真剥花生,然后斜了眼刘梅。刘梅也懒得理刘美,这时候在姑姑面前可不能失了规矩,不能同乡下人一样吵起来,这城里的规矩可大着呢?

        刘真看着边上讨好自己的两姐妹,脸上满意道:“看到没有,三嫂,你这做派可是连两丫头都比不上。以后刘梅嫁到城里,你就少上门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8: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