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检阅之后,栗云龙军长和赵阳刚政委以及师长张德成都讲了话。对官兵们大加表彰。广场上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呼喊。
部队解散了。军官们正好召开军事会议。
“统一部队,正规化训练,真是难啊,”栗云龙不无得意地诉苦。“不过,听着官兵们整齐有序的喊声,那真叫爽。”
“也许,某些现代所谓的思想家们到了这里,一定会将你骂得狗头喷血呢!”政委忽然笑道。
“嗯?”好些军官都不解。
“在战争年代以及相似的环境里,要将国民的作战意志培养起来,建立适当的个人崇拜,狂热的信仰,简明的思想,似乎是必要的,可是,绝对不符合某些人的阴暗心理。”
“那些鸟人,自以为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稀里糊涂,中国的社会风气都叫他们给败坏了,清谈误国,简直就一群搅屎棍子!”栗云龙最看不惯的就是对社会说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儿的闲汉。怀疑这个,怀疑那个,老拿外国的这个那个破理论来说中国的事儿,貌似有深度,其实是半拉子。
话题转入正轨。大家谈起了和平临时协议的签定,满清朝廷的指令。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栗云龙得意洋洋地说:“我们最需要的是坦克车辆的列装,这是我们最最核心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优秀的煤铁资源共生型的重工业基地,一旦发展起来绝对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新装备,经济上也完全可以自给,石油的问题也能更好解决,大庆油田还不够我们打十年八年吗?天啊,这是做梦都要笑出声来的好地方啊。”
确实好地方。军官们进一步探讨了北上征讨俄罗斯侵略军的利弊,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龙飞的一个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要和满清政府暂时共生,就必须及时撤离京津,这也算是咱中国新军表示出来的一点儿诚意。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咱要是老占着老佛爷的金銮殿,人家能不冒火?”
军官们立即达成了迅速整顿部队,即刻出兵关外的决策。
“关外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水好呀!”栗云龙笑嘻嘻地说。
“瞎扯!”谁悄悄地说。
“你才瞎说!你看看满清,不是从那里发祥的吗?几十万人那么一丁点儿的小可怜,居然逮着了大明朝【创建和谐家园】崩溃的好时代,一下子席卷过来,建立了二百多年的统治,你看咱新中国,几路人马一到东北,一年之内就集结起百万大军,第四野战军多横啊,从东北扫到东南,撵得老蒋,桂系,哭爹喊娘,钻山沟跳大海,惨呐!”
“军长也信那个呀?”几个军官们打趣。
“阿弥托佛,老僧自然相信!”栗云龙闭目合掌,一副僧人模样,把大家都逗笑了。
清廷接受了栗云龙等人的建议,将京津一带的中国军队统一改编成大清新军,三个师改名为镇,和北洋新军的建制相当,镇下为协,协下为标,标下为营,营下为哨,然后是排,棚等名称。当然,这些是中国新军主动示好的步骤,其实,那都是名义上的,在具体的规划中,栗云龙才不受那些破规矩的约束呢。不过,这样做的意义非常重大,尽量减少“异己”味道,将使满清政府对中国新军这样一支特殊的力量有所认同。这样做,不仅是时机所需要,也是栗云龙等军官对新中国建立前的政治努力的回忆和追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要打好战争,必须搞好政治关系。该坚持的坚持,该让步的让步。能屈能伸才是英雄好汉。才是成熟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官。
由于清廷的坚持,特别是刚毅那个顽固家伙的督促,栗云龙被迫做出让步,将部队压缩到四万七千人,即三个镇,每镇一万五千,另外两千军部直属部队。其余的民军部队十数万人编制起来,组成了京津地区的警察治安部队和临时军队,负责治安秩序,在尽快的时间内交给清廷的官员统一接收。
“军长,这样做我们吃亏太大了,俄罗斯军好歹也有十万到二十万之间,我们的军队削减太多,恐怕力量上不足。”龙飞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一点儿,他觉得对清廷让步得太多。
“不要紧,我们要的是精兵简政,兵少了,指挥更加统一灵活了,也让清廷放心了,这是上上之策。”政委想得开。
“尽管我们的部队经过了战争训练,经过了严格地整顿和操练,可是,相对于俄罗斯的军队来说,我们官兵的素质还很有限。大规模的战斗能力还不能令人放心。所以,军长,政委,我觉得,咱们还是留几手,否则,一旦战争持久或者打得不顺,兵员的补充就迫切了。”
栗云龙大笑:“放心,咱不会把战争的胜利果实一下子都扔给满清破政府的,顶多扔给他们几根骨头就不错了!那些民军部队,也是我们未来的正规部队,怎能撇给清廷?反正在他们手里也就是草根百姓,到了咱手里才是英雄好汉,我的计划是,可以完全满足刚毅等人的要求,但是,咱大部队一出发,你就悄悄地派人来调集民军。愿意走的都要带走。而且,我们还打着后勤供应,暂时使用的名义。”
“军长,你真鬼啊!”
“妈拉个比,满清小朝廷弄外国人不行,整自己人一套一套的,不许咱这不许咱那,老子就不信玩不过你!你们大家想想,咱要是真的只有四万多人,将来可出大事情呢。军粮怎么解决?怎样开发东北?石油工业需要多少工人?煤铁资源的开发又需要多少人?机械工业又需要多少人?反正我想过了。对东北的老百姓暂时还不敢信用,那里毕竟是清廷的老家,一年半载之间咱也号召不了。所以,要多从这里带人。”
“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们就不恋家吗?军长,中国人向来是安土重迁的,好象【创建和谐家园】进军东北那会儿,官兵们都不肯去,部队上采取了盯人战术,这才勉强赶到。就这,还有很多官兵擅自逃回老家呢。”
“你说得不错。我们要想办法。”
“但是,我们一定要争取清廷的物资供应呀。粮食,车马,都很需要。清廷肯定不会给的,其实咱也来不及要。太难了。”政委说。
“她老佛爷绝对不会给的,况且,她也没有,就是有就是能给,咱也等不及,俄罗斯人在东北地区作祟得厉害呢,咱早一天打过去,就早一天建立根据地。当然,我们还是争取一些,给老佛爷多发几份电报,做出不愿意,不急于北上的样子,让咱这老奸巨猾的女强人紧张紧张。”
“算了,人家给你的官儿也不小了!”龙飞不满意地说:“看看我,军长,您是正二品大员,我呢?好歹也是大校级别了,居然还是个白丁,想着都寒心!”
“去你的!”
这些话,是高级军官们在最紧张忙碌的时候,抽出时间碰头会上的话,他们真的忙不过来了。
数万军队的整编,十数万民军的编制和安排,京津地区广大区域内的治安,人事的任命,部队的常规训练,战略战术思想的学习,条例的颁布和解释,千头万绪,和要加上对付刚毅等清朝官员的纠缠督促。
整个京津地区,一片出征前的忙碌景象。
“要打仗了?”
“要打仗了!”
“打谁?”
“不知道。可是,我想,不管打谁,都是一打一准,咱准能赢!”
八天之内,栗云龙等人才将一切军政事务整理完毕,其实,他们更在等待的不是这个,而是德国人从青岛运输过来的汽油,柴油以及若干机器零部件的船队。这时刻,才是栗云龙最紧张的时刻,因为,有结果之前,很多事情都是有变数的。
十八章,誓师马场
栗云龙的军队整编行动从北京战役之后,就逐步开始了,军官名单的确定,主要师团主官的了解,才能,性格,威望,坦克团老兵和义和团战士的平衡,都让他大伤脑筋以至于好几回,他都摔了帽子,擂了桌子,对政委大倒苦水,“这哪能是人干的事情呀?简直是服劳役。”政委笑嘻嘻地说:“那要不要把这苦差事儿让给满清政府玩去?”栗云龙立即就叹息着重新收拾帽子:“难能才可贵!这活儿不管你干还是【创建和谐家园】,都不能给第三个人干。”
在炎热,营养不良,纷繁事务的干扰下,在刚毅等满清官员的牵扯下,三个师团的整编,包括人员的调配,武器的分发,建制的完善,新军部机关的组建,情报局的扩大,后勤部门的精简,一一落到了实处,就连民军的建设,也大见成效,十数万的民军得到了五万支以上的步枪和相应的弹药。组成北京区,天津区两个临时的行政辖区,分别建立警察机关,巡逻守卫部队。维持社会经济秩序,镇压街头流氓的破坏可能。紫禁城等要害地点交给了刚毅等满清官员来管理维护。袁世凯也急不可耐地在天津频频催促第一师的师长段大鹏。要求他将所有的天津军政事务转交给他。袁世凯的新军一部分追随他到了天津城郊区。
庚子年农历八月十九日上午九点,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炽烈的光芒将天津马场辉映得一片金黄。中国新军三个师团外加附属部队全部人马都集中在这里,接受了军长政委等新军高级将领和满清朝廷代表的刚毅,袁世凯等官员的检阅,同时,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客人,德国的凯特林公使,诺大的马场中间,是整齐有序,威风凛凛的官兵队列方阵,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兵,特种兵,医护保障兵,后勤部队,全部亮相,荷枪实弹,庄严肃穆。远看过去,是一片灰色的凝固的海浪,近看,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行列,数万人的广场上,居然没有一个人的声音,只有五颜六色的旌旗猎猎,随风舞蹈。时而,有不安份的战马仰望苍穹,烈烈长啸。
场外边缘的一个野炮连十二门大炮对天鸣放各九响,立刻地动山摇,欢呼雷动。中国新军在天津马场誓师北征的大会正式开始了。
栗云龙亲自主持了会议,首先请刚毅出来讲话,因为刚毅毕竟代表着满清王朝,代表着皇帝和西太后的无上权力,是形式上中国的最高领袖的代言人。
刚毅有些受宠若惊,在五万大军的面前发表演讲,对刚毅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所以,尽管他竭力做出一副庄重威严,甚至牛皮哄哄的样子,政委在旁边还是看出了,他的步伐走得很不规则,呼吸急促,脸色苍白,等他站在最前面高台子上的时候,一步不稳,差一点儿滑倒。
不过,老于官场的刚毅迅速调整了气势,开始打着官腔宣读西太后老佛爷和皇帝给全军将士的嘉奖电报,以及向东北进军讨伐俄罗斯侵略者的上喻。他字正腔圆地读完,连抹了两把老汗时,才注意到,新军将士居然没有采用传统的,正规的跪拜礼,也没有山呼万岁,这让他很不满意,很尴尬,回头看着栗云龙时,却没有得到任何反应信息,甚至连歉意都没有。
虽然中国新军绝对多数还是维护太后老佛爷和皇帝的,可是,他们更信仰的确实栗云龙。信仰坦克团的军官。太后和皇帝是人中最尊贵者,可是,坦克团的军官们却被大家看成了活神仙。栗云龙的话,没有人反对,即使是对皇帝的礼节。
紧接着,政委出面讲解北上征战的原因,意义。号召官兵们英勇奋斗,为国立功。他善于鼓动官兵的情绪,也深知官兵们的心理,所以,他的话把大会推向了【创建和谐家园】。
栗云龙居中讲话,主要从战略战术层面讲战争的特点,一个核心是,怎样取得新战争的胜利。他讲得简洁生动,条理分明,即使是刚毅和袁世凯都暗暗点头,觉得他是个人才。
袁世凯很不开心地讲了几句。他最讨厌的就是主将们或者高级军官,在重大会议上的公开演说,认为那象是走卒小贩推销自己的东西。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对中国新军的前景做了预测和赞美。
凯特林公使只是列席会议,根本没有资格发表什么演说,可是,他很激动,因为德国皇帝给了他正式的驻清公使的任命,他抢到栗云龙跟前要求说几句,被严词拒绝了:“你不合适!”
不过,栗云龙也给官兵们介绍了这个特殊的人物,表示了和德国的外交关系,他毫不惭愧地大放撅词,说德国人在多次战役以后,震慑于中国官兵的声威,已经向中国投靠。所以,中国军队这次北伐,绝对不是孤立的。德国人,意大利人,奥匈国,都给予中国很多的配合和支援。
中国官兵的气势更加高涨,特别是那些参加军队才一两个月的官兵,他们听到连此前不可一世的外国人都站到了中国的一边时,兴奋得难以自已。
栗云龙的话让精通汉语的凯特林很难堪,气得他脸色发青,后来,政委给他解释说,这是中国官兵能够忍受的最低极限的语言。其实,中国普通百姓和士兵对列强,不管他是哪一个国家,都很反感,恨不得把他们全部掐死,现在,他们能够给德国一个合作的机会,已经是烧高香了。德国牛人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摇晃着象鼻子表示理解。
突然,在大家谁都没有想到的时候,最起码是两位朝廷钦差和德国公使没有料想到的情况下,一大队囚徒五花大绑着被推了进来。在台子前站好。每一个被捆绑的人都穿着白色的单薄夏衣,被两个士兵押解,一个士兵牢牢地抓住绳索,控制着犯人,一个怀里抱着大砍刀。头上包着传统的刽子手的红布。
中国新军的士兵,全部改换成了灰色的军装,那还是栗云龙千方百计收集布匹征集百姓赶制出来的,临时做了新军的军服,没有一套统一的军装,部队简直没有一丝的严肃气息和威风派头,可是,他却没有条件搞出更合适的,就连刚毅被栗云龙催促得掉了魂也一下子搞不来清军的正规军装,所以,只能给师团长们配备了清朝正式将领的衣裳。比如说,现在的栗云龙和政委等人就穿着清军将领的衣服,头戴红缨花翎大盖帽,身穿武将补服,显得很潮。
中国新军的队列,一片铺天盖地地灰色。只有刚毅统带的亲军,在边缘上整出可怜的红蓝颜色来。
包头灰军。是刚毅等人对中国新军的戏称。但是,连他这样级别的官员,也不敢对任何一个新军的士兵说出这样真实的话来,中国新军的显赫战绩,让他战战兢兢,敬而远之。
龙飞局长走上前台,指出这一队三十多名罪犯的由来,然后以中国新军的名义,下令处死。
¹ô×ÓÊÖ°´ÕÕÃüÁî»ÓÎèÍÀµ¶£¬Ð׺·µØ¶çµôÁË×ï·¸µÄÄÔ´ü£¬È»ºó½«ÁÜÀìµÄÏÊѪºÍÕøÄüµÄÄÔ´ü¶ªµ½ÁĘ̈ǰ×î¸ß´óµÄ¾üÆì±ßÉÏ¡£
这个做法是张德成,曹福田两位师长,还有几位前义和团出身的军官们提出来的。要用人头来祭旗。虽然政委等人一再反对,可是,栗云龙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
在这些天里,新军逮捕了街头捣乱,偷盗,诈骗,抢劫等很多罪犯,开始的时候,处理很轻,但是,局势不久就恶化了,愈演愈烈。当栗云龙从天津凯旋回北京的时候,发现老百姓们惶惶不安。白天都紧张得不敢四处走动。他气坏了。
“治乱用重典!”栗云龙很快就修改了过于温和,很人道,但是很可笑的和谐政策,改为惩恶扬善。巡逻的军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可以随时随地处理机猖狂的各种罪犯,军政府还下令逮捕敢于囤积居奇的商人,将他们的财产没收,人员收监,严厉打击,这才很快扭转乾坤。
在刚毅,袁世凯,凯特林等惊讶和惶恐的时候,中国新军士兵又押解来一队外国毛子,四十三名。当然都是八国联军的战俘。其中大部分是矮小身材的东洋毛子,因为他们的外表举止和正统的中国人是有一些区别的。
龙飞局长受命宣布这些人的罪状。在战俘的羁押期间,情报局奉命对所有的战俘都进行了甄别,主要是调查他们的犯罪事实。方法是接受老百姓的控诉,核实惨案,调查一些联军官兵的自首情节。
龙飞局长宣布了这些外国毛子的犯罪记录,烧杀劫掠等等罪恶行径都有,他每念完一个,都引起了台下官兵的呼喊声:“打死他!宰了这个王八羔子!”“给兄弟们报仇”“给姐妹们报仇!”
龙飞局长讲话结束,立即有押解的战士将这些人就地正法。他们还是使用传统的惩罚罪犯的凡是,用大砍刀剁。那些家伙已经奄奄一息,连反抗的一点儿勇气都没有。很多家伙的裤子早就湿成了河。
栗云龙登台宣布纪律,强调新军官兵要严格遵守军部制定的纪律。违反者严惩不怠,同时也正告官兵,对待敌人毫不仁慈,凡是活捉到敌人有犯罪事实的人员,可以不加审讯,立即处死!“凡有敢侵扰我中华民族,伤害我普通百姓的列国洋人,不分青红皂白,无论强弱凶暴,都是我们的敌人,我等军民,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东南西北,都有责任奋起抵抗,务必尽歼其敌,尽灭其国!”
“犯我中华者,虽强必诛!”
数万官兵欢呼雷动。跟随栗云龙对天盟誓,决定彻底击败俄罗斯,收复东北等一切失地。
随后,以军事情报局的特战大队为先导,骑兵独立团次之,坦克团再次,第一师团等部陆续开拔,向场外走去。他们唱着嘹亮的军歌,迈着整齐的步伐,雄纠纠气昂昂地跨上了北上的征途。
德国公使凯特林感到很生气,因为,栗云龙等中国新军的高级将领对他的态度不那么友善了,难道是英国人,法国人在背后作祟?他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在那批被惩罚的战俘里,没有德国人,使他还好受些。
中国新军的军歌让刚毅和袁世凯很震惊,因为那歌声确实很嘹亮,很凌厉,听着人人都能热血沸腾。但是,他们总是不能理解那些词汇。他们当然不可能理解,因为那是现代的中国人民【创建和谐家园】的流行军歌。
德国人对这次中国新军的北伐确实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栗云龙敢于立即开拔,为的就是德国青岛运来了足够他打几仗的汽油和柴油等燃料。
十九章,钢铁洪流
燕然山脉,东连渤海,西接晋北,北上草原大漠,南捍京津华北原野,横亘中国北方的心脏地带,自古以来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塞屏障。农耕文明的势力强悍时,可以越过它直扑广袤无垠的蒙古大草原,东北富饶秀丽的宜农地带,甚至把战线北推到阴山,大青山,兵锋所指,前沿竟然能达到杭爱山地,贝加尔湖泊,汉唐雄风,大明铁骑,名将窦宪,李靖,蓝玉,治君朱棣等,都曾一遍遍地用铁和血耕耘过这片热土,播种着华夏种族的荣耀,燕然勒石已经成为中国军人最高武功的千古标尺。
突破长城禁锢,游刃东北蒙古,收复大好河山,已经成为栗云龙此时最狂热的梦想。
炎热季节【创建和谐家园】辣的风吹拂在脸上,激起的竟然是难以想象的兴奋。
马场誓师以后,中国新军以坚定的步伐,稳健的速度向关外推进。三个师团呈现一个巨大的扇面向着前线推动,在栗云龙的心中地图上,那是三个血红的箭头,正强健有力地向前延伸,第一师团主力直叩山海关,打开通往东北的要津,目标是已经被俄罗斯军队占领的沈阳,那儿是俄罗斯远征军的前敌司令部,当然,这只是第一期的目标,在占领沈阳以后,将视情况的变化而确定新的作战任务。如果俄罗斯军队崩溃,则顺理成章地轻松收复东北,如果俄军向北逃窜盘距黑龙江的哈尔滨城,则第一师团的主力将在适当整编以后,迅速向北推进,光复吉林诸城乡,进攻哈尔滨,将俄罗斯侵略军的主力部队彻底歼灭。
第二师团和第三师团则以次向西边排开,出长城各路锁钥,向北进军,然后在迂回包围,到达东北辽宁吉林的西侧,配合第一师团的行动,如果战事顺利,则分兵追剿俄国残余军队,如果行动困难,则帮助第一师团会战。
这是一个半弧形状的行军路线图,第二师团和第三师团的路程远了一些,可是,作为第一师团的侧翼保护,作为对敌人的震慑威胁,栗云龙觉得还是可行的。
其实在他的心里,这是一个镰刀,将拐形的镰刃挥舞出去,再猛然间狠狠的一勒,目标自然是东北的沈阳一线了。那种气势是他所喜欢的,宏大,壮观。就象围棋高手的某一个流派,注重棋形的完美,气势的磅礴。有了气场和势,才能有取得实效的先决条件。
栗云龙的主要战略计划,并没有跟普通的军官们讲,因为这是军事机密。只有政委,师团长几个才略知一二。不过他们的行军路线图,大家还是知道的。马场誓师时,各部队就找到了足够的向导,给予相当优厚的条件,那些经常跑口外的商贩伙计都被吸引,他们成为部队行动的有力保证。
在主力野战军逐步北上以后,编制成的民军也开始了动作,除了极少数的部队,大约三千多人的临时警察分队散步在京津地区维持秩序以外,十万民军也带着武器,粮食,驱赶着马车,甚至推着小车,开始向北追随着大部队的路线行进,中间专门有人引导。在强有力地政治思想宣传下,民军们还带领着为数众多的其他百姓随军行动。一些武装人员押解着大批联军战俘,数量达一万以上,都是尉官以上的各国军官。剩余的八万多战俘及其家属和普通侨民,则转给了袁世凯的部队看守。
栗云龙坚持带领十数万民军和百姓,是为下一步建设东北做好人力物力的准备。一切生活用具,长期坚持的物资都统统运走。要不是八万战俘的大包袱被甩下,栗云龙几乎将京津地区一把掏空了。
“我们绝对不能给袁世凯那个野心家留下什么好东西。”栗云龙对军官们说过:“只有战俘给他最合算。”
从天津往北面的官道上,只见遮蔽天日的尘土猎猎飞扬,一队一队的人马,黑压压的大小车辆,满满堆放的物资,无数面旗帜,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没完没了,浩浩荡荡,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在车马的喧嚣声中,在天气的阴晴剧变之中,源源不断地向前挺进。那叫一个雄伟,又叫一个壮观。
这是一支无所不包,无坚不摧的坚强队伍,是一条钢铁洪流。顺之则昌,逆之者亡。
对怎样击败俄罗斯军队,栗云龙等人有着明确的计划,以坦克团,第一步兵师,独立骑兵团一部为主力,直线进攻。以另外两路为偏师,他明白,尽管步兵师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无论装备,作战素养,军官的指挥艺术,相对于几个月前简直有如天壤之别,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对俄罗斯的优势只有几十辆坦克和相关的战术指挥。
无论如何,中国军队依靠的只有坦克。坦克在,则一切都有可能。
栗云龙亲自来到了坦克团视察,只见坦克团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在`巨大的轰鸣升华中,缓慢平稳地往前行进。每个炮塔盖打开,都有一名战士坐在那里,把握着大口径的高射机枪和普通并列机枪,显得那样威武,豪迈。
这些坦克的型号是88主战坦克的第一版。在现代世界坦克家族之林,顶多只能算是二流的,在96式(88C)和99式逐步列装中国陆军的情况下,在世界装甲车辆研制技术飞速前进的潮流里,在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无可奈何地沦为被淘汰的旧式靶标,可是,88式主战坦克的水准面对百十年前的步兵,简直就是灾星。它们属于中国陆军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坦克,已经超越了原苏联T—54坦克的基础上修改和提升来59式,69式,79式等各种版本。无论装甲厚度,发动机的马力,附属火控系统,通讯等设施,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88式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105毫米线膛炮,辅助武器为一挺7.62毫米口径的并列机枪和一挺12.7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主炮是著名的英国L7式105毫米线膛炮的中国版。装备了复合双向稳定器和光电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火控系统中安装的弹道计算机可根据激光测距机测得的目标距离等变量和横风传感器等设备测量出的环境参数计算出提前量,驱动光点偏转和双向稳定器自动调炮。从而缩短了瞄准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使88式坦克具备了“静对动”,既在静止状态下射击活动目标的能力。
在机动能力方面,它采用了12150L—7B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发动机功率为730马力,坦克单位重量功率达到了18.9马力/吨。行动部分,装备有6对中等直径负重轮和3对拖带轮,以及强力扭杆和无油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式减震器。最大公路速度达到了57公里/小时。行驶时的平稳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88式主战坦克的炮塔是半球形铸造炮塔,装甲成分为均质钢。通过屏蔽式栅栏的形式,使其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攻击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88式坦克的车体主装甲同样为均质钢成分,车体两侧安装有夹布橡胶裙板,车体首上甲板可披挂新型复合装甲。车体前部的防护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加强该坦克的夜战能力,该坦克车长、炮长和驾驶员的观察系统上采用了微光夜视仪。此外,88式坦克上还配备了加装了保密机的VRC一8000新型跳频电台、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三防装置、抛射式烟幕发射装置和潜渡设备等一系列新设备。
88式坦克的火力、火控性能与日军的74式坦克相当,防护能力上优于它;在三大性能上全面优于美国的M60坦克,火力上与M1坦克相当;在防护上优于俄制T一64坦克,机动性相当。
可惜,栗云龙所在的坦克团,装备的不仅不是第三代坦克,甚至也不是88式的终极版,那就是“准三代”的96式(88C)主战坦克。因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军费投入很有限,军方采取了批量配备,逐步淘汰的缓和方案,象栗部坦克类型在中国陆军中还有相当的数量,正等待着修改升级或者淘汰。
栗云龙想,要是自己的部队都驾驶着中国第三代99式主战坦克的话,面对列强俄罗斯的军队,就更加爽快了。尽管如此,他站在一辆运输车上观察着坦克车队的洪流,还是豪迈地想象到了一个问题,他们是无敌的。俄罗斯即将体验到中国陆军车坚炮厉的强悍打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