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说实话,赵恒很有些生气,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老棋手,虽然早已淡出一线,却也能够理解重大比赛失利对棋手精神和心理上的打击,但尽管这样,他还是不能赞同这种借酒浇愁,用酒精麻醉自己神经的行为,尤其是在第二天还有对局的情况下。
“呃……”没有想到赵恒会出现,孔方的酒被吓醒了一半,说起来,他和赵恒之间还有师徒之谊,当年在国少队的时候,赵恒担任的是领队一职,虽然那已经是七八年前的旧事,孔方也早从一个半大小子长成身高五尺的成年人,但正所谓余威犹存,看到赵恒满脸怒容的样子,未曾答话心里先就虚了几分。
“赵老师,坐,坐。”棋坛前辈到了,谭浩强也不敢怠慢,连忙站起来搬过一把椅子请赵恒坐下。
赵恒坐下,眼睛盯着孔方,等着对方的回答。
怎么说呢?孔方的头低了下去,他不敢看赵恒的眼睛。
见孔方低头不语,显然是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赵恒的气才消了一些,“怎么,输了棋,想不开了?”他尽管缓和自己的语气,对方虽是自己的晚辈,但也是二十好几的大小伙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因输棋而借酒浇愁虽然很不理智,归根到底也是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这种年纪的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的时候,如果输了棋以后还是该玩玩,该乐乐,什么都不当一回事儿,反倒会更让人担心。
孔方点了点头,他没必要否认,否认对方也不会相信。
轻轻叹了一口气,赵恒摇了摇头,“没有长胜不败的将军,也没有永不输棋的棋手,你今年才二十二岁,这个年纪就能取得天元挑战资格,在历史上也是掰着手指头就能数的过来,你应该感到很自豪才是。输棋,谁没有过?你要知道你的对手是谁,孙浩……不是这个家伙。”瞟了旁边的记者一眼,赵恒不满地说道——棋手的自制力大多很强,能成为一流棋士者更是如此,如果不是有孙浩牵头儿,孔方肯定不会在第二天还有比赛的情况下跑到大排档来喝酒。
看出赵恒眼神中的不满,孙浩咧了咧嘴,一脸苦笑,没敢辩解,心说,我这是招谁惹谁好,好心好意帮着孔方排解压力,谁想搞到最后却是两头儿落埋怨……唉,真是好人难做啊!
没理孙浩扮苦脸,赵恒继续说了下去,“……孙浩成名在你之前,你还在国少队里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拿到过名人头衔了,输给这样的对手,你有什么可不服的?不错,这盘棋你是有过很好的机会,输了很可惜,可人家也有过可以一击获胜机会,如果人家抓住了那个机会,那还有你后边的机会吗?所以,你大可以把这盘棋当做捡回来的,赢了是运气好,输了也是应该的,最重要的是下好明天的比赛,把比分扳回来,这样垂头丧气象什么样子?哪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
赵恒是苦口婆心,不过对孔方产生的效果却不是很大,类似这样的大道理他听过不是一次两次,心理问题如果那么容易解决,他又何至于借酒浇愁。
“赵老师,您也不用劝我,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其实我心情低落并不仅仅是因为今天输的这盘棋。您知道,这几年我走的很顺,很多人都说我是天才,是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围棋领军人物的年轻棋手之一,我自己也曾经这样以为,尤其是在这次天元赛中连续赢了陆一鸣,林海涛等几位高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原本以为,以我正在上升的势头,再加上这段时间孙浩的状态比较低靡,拿下天元应该是非常轻松的事儿,可谁想真正站在五番棋决战的舞台以后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如您所说,这盘棋孙浩的发挥不好,但我的发挥更差,完全不是自己应该的水平,这盘棋输了,我没什么可抱怨的,说到底,其实我就是被打回原形而已。”孔方说道。
问题比自己想象的还严重呀!看来不下猛药是不行了!
“孔方,你从六岁学棋到现在有十五六年了,会过的高手应该很多了,但真正的天才你知道吗?”赵恒正色问道。
孔方一愣,抬起头来,同桌的另外两位年轻人也搞不清楚赵恒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三个人都不解地望着赵恒。
“……现在所谓的天才,大多其实只是工业化流水线的产物,小孩子五六岁时,望子成龙的父母便把孩子送进棋校学习,接受系统的,大量的专业训练,其中少数表现突出者通过定段赛成为职业棋手,更多的则冲段失败,或转行另谋生路,或成为业余棋手。不可否认,这样的培训系统的效率非常高,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产生大量的,高水平的棋手,每年定段赛上冲段少年的实力甚至不输于三线棋手,特别突出的甚至可以达到二线棋手的水平,这些特别突出者往往被称为天才。”
“……但这些人真的是天才吗?我不这样认为,事实上,许多这样所谓的天才在短暂的闪耀后便迅速失去光茫,泯然众人矣,就拿曹雄来说吧,当年那也是号称国少三剑之一,有着天才称号的少年棋手,在那一届的国少队中,他是第一个拿到全国个人赛的冠军,但现在怎么样?充其量二流偏上,连中坚棋手都算不上。是他不努力而退步了吗?不是这样。不要看他总是一付玩世不恭,吊儿朗当的样子,我问过他哥,他现在每天花在棋上的时间都在八个小时以上,训练量甚至比冲段少年还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才能,我觉得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棋手有早慧型,有大器晚成型,早慧型棋手出头比较早,往往在年纪很少的时候便达到很高的水平,被人们所注目,这样的棋手通常被人们称为天才,大器晚成型的棋手成名就比较慢,很可能三十岁以后才达到职业生涯的顶峰。那么早慧型棋手就比大器晚成型棋手强吗?一个二十岁就成名的棋手就比三十以后才成名的棋手水平就高吗?未必!在我看来,一名棋手所能达到的高度其实是有一个极限的,打个比方,就象烧开水,一百摄氏度就是水作为液体的极限,用柴烧,用液化石油器烧,用电水壶烧,所用的时间各不相同,也许几分钟,也许十几分钟,也许几十分钟,如同棋手吸收下棋的技巧,有的快,有的慢,但最终的极限就是那一百摄氏度,再高就变成了水蒸汽,失去了意义。现在所谓的天才大多是因为烧水工具的先进,加热的速度更快,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一百度的高温,但再往后呢?”
“……就象一句格言中说的那样,‘咖啡是否够甜,不在于怎样搅拌,而在于有没有放糖’,一名棋手能否达到最高的境界,快或慢不是问题,而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素质——水的沸点是一百摄氏度,醋的沸点是一百一十七摄氏度,煤油的沸点则高于一百五十摄氏度,如果把液体的温度视为棋的境界,那么就算水再怎么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达到一百摄氏度,也是没办法和煤油相比的。”
“……所以,虽然我相信有天才的存在,但我绝不认为现在人们口中所讲说的天才有多么了不起。孔方,听我说,你能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天才很好,正视自己才能更好的向前进步。我不是在打击你,包括你,包括孙浩,包括陆一鸣,林海涛,不要看他们现在是棋手等级分排行榜的三甲成员,我同样也不认为他们是天才棋手。”
赵恒的表情非常严肃,显然,刚才这番话不是他才有的感慨。
第202章 遥远的头衔战
“……赵老师,您,您这是在开导小孔吗?”谭浩强非常不解,按理讲,孔方新败,正是意志消沉,需要他人鼓励以恢复信心的时候,为什么赵恒话里话外却都是打击教训之意?不能说赵恒讲的没道理,问题是那对现在的孔方有什么意义?不过赵恒终究是前辈棋手,他也不敢说的太明了。
“哦……呵呵,也对呀,现在说这些的确是有点儿跑题儿的意思,呃……孔方,总而言之,我的意思,以资质而论,你和孙浩是同一级别的棋手,即使有差距,那也是微乎其微,薄的就象是一层窗户纸,随时随刻都可以捅破。在技术方面,你们两个各有所长,难分高低,孙浩比你稍占优势的地方就是重大比赛的经验丰富一些,但这种优势并不总是正面的,在某些时候,反而会给棋手以更大的压力。有句话不是那么说吗?年轻就是本钱,因为年轻,所以能拼也敢拼,对年轻人而言,即使遇到偶尔的失败挫折也不紧,因为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所以,如果你把今天的比赛不当作是一场失败,而是一次获得实战经验的机会,是拉近你和比赛对手差距的机会,那么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呢?”赵恒也笑了,不过到底是常在大众面前作比赛讲解的资深棋手,转换话题的功夫非常老到,一个转身,便又回到开解孔方心理问题之上。
这样也说的通?……孙浩暗自佩服,果然生姜还是老的辣。
“嗯……我明白了……不过赵老师,您刚才说虽然有天才存在,但绝不认为现在人们口中所说的天才有多么了不起,那您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是说当今棋坛,包括中,日,韩三国,您都不认为有谁够得上您心目中‘天才’的标准?”相对于前辈的说教,孔方却是对对方对现今世界棋手的看法更感兴趣——连国内外公认中国实力最强的三位冠军级棋手陆一鸣,林海涛,孙浩都不能入赵恒的法眼,那么现在这个世界还有“天才”吗?
能够问出这种问题,说明孔方已经从牛角尖里钻了出来,赵恒放心了许多。
“呵,我知道这么说你们可能都不以为然,觉得我是在倚老卖老,吹牛不上税,不过我说的的确是自己的心里话。”
“从成为职业棋手到现在,我下了有近三十年的围棋,成绩不能说有多好,但也拿过一次头衔战的冠军,进过两次世界大赛的十六强,一次世界大赛的前八,鼎盛时期,马马虎虎算得上是一位中坚棋手吧?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在夸耀自己的过去,而只是想告诉你们,论在围棋上的成就,我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在近五十年的中国围棋史上,如果能排进前五十名就已经顶天了,我想说的是,在这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见过的,会过的棋手很多,其中不乏世界级的一流,超一流棋手,我对那些一流,超一流棋非常敬佩,也叹服于他们高超的棋艺,我自认自己无论再怎么下苦功,也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不过,即便是如此,真正能让我感到震惊,脑海中冒出‘天才’二字的人却只有一个,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赵恒的目光变得凝重起来,他的思绪显然已经回到了过去。
“那个人是谁?”
三个年轻人几乎是一口同声地问道——以对方所讲的作为职业棋手生涯的近三十年为跨度,世界棋坛出现的可以称之为超一流棋手的人物少说也有十几二十几位,在这十几二十几位棋手中,又有谁会被对方如此推崇?
“呵,王鹏飞,除了他还能有谁?”赵恒淡然说道,脸上的笑意说不出是自嘲还是叹惜。
“王鹏飞?……呃……赵老师,为什么会是他呢?”三个人交换了一下眼色,谭浩强不解问道——七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对于只有几十寒暑的人生而言,却是太过漫长的一段岁月,当王鹏飞突然在棋坛消失的时候,孔方、谭浩强还只是正在为成为职业棋手而努力拼搏的冲段少年,所以,知道是肯定知道,但感觉肯定和赵恒不一样。
“呵,为什么会是他,我没办法给你们一个具体,准确的答案,因为,那只是一种感觉,我无法形容,即使形容出来,你们也未必能够感觉得到……知道他国内比赛的第一个头衔是从谁那里得到的吗?”让别人体会到自己个人的感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赵恒退而求其次,试图用实例来举证。
“是谁?……”三位年轻人面面相觑,一时答不上来——王鹏飞成名很早,换言之,夺得第一个国内冠军头衔时年纪一定不会很大,加上其人离开棋坛就已有七八年之久,所以说不定那次头衔至今要有十五六年的年头,王鹏飞其人光是世界冠军就拿了十多个,国内的头衔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三倍以上,第一个头衔是挑战的谁,除了专门研究中国围棋现代史的专家和当事人,怕没有谁能答上来吧?
“呵,除了我,还能是谁?”这次赵恒脸上自嘲的笑容是再明显不过了。
……难怪,难怪……三位年轻人有点儿明白前辈棋手了——赵恒作为棋手只得到过一次头衔战的冠军,而这顶桂冠戴在头上仅仅只有一年便被人摘走,如此遭遇,有哪位棋手不会铭记一生呢?
“……那一年我二十七岁,正是棋手通常最容易达到巅峰的年纪,经验,体力,棋艺,都是棋手最旺盛充沛的阶段,那一年我的状态也的确有如神助,不仅夺得了名人战的头衔,而且在富士通杯世界大赛中进入了前八,年度胜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一,称得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很多人都觉得我已经实现了突破,已经从一名中坚棋手迈进了强一流棋手的门槛,我也以为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即使成为超一流棋手也不是没有可能。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迎来了夺冠后的第一场卫冕战,而对手你们已经知道了,正是王鹏飞。”
“……说实话,那时我并没有把王鹏飞放在心上,以为这次卫冕战将会很轻松的结束——现在说起来有些可笑,不过当时,我的确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和自信,第一、对方虽有天才之名,但终究只是一位十三岁的少年,成为职业棋手不过才短短两年多点儿的时间,实力再怎么强也是有限,之所以打入决赛,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决赛五番棋不是先前的淘汰赛,运气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第二、当时我正处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无论是棋艺,体力都处于最佳状态,以当时的信心,即使是面对当时世界头号棋手朴永勋也敢拼上一拼,何况是一个毛头小子?第三,类似那样的决赛我已经有过三四次的经验,番棋经验可谓丰富,而王鹏飞不要说是番棋,就连正式比赛也不过才下了十几二十盘,和那时的我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所以不仅是我,几乎每一个人都以为挑战的结果是‘三比零’,我以压倒性优势轻松取胜。”
“然而,实际的进行并非如此。的确,在第一局的比赛中,王鹏飞经验不足的弱点体现的很明显,我在布局阶段就建立了相当大的优势,进入官子阶段时,盘面领先接近十三目之多。但王鹏飞并没有放弃,依然在苦苦支撑,一目目地进行着争夺——明明翻盘无望,还要做这种无用之功,虽然佩服对手的顽强,但我的确是烦心了,结果一步棋应的不是很精确,被对手利用气紧的弱点走出一路塞的妙手,把好好的一块活棋变成了打劫杀,尽管最终打赢了这个劫,形势却大幅接近,成为半目胜负,而棋局也进入了读秒。”
“我一向觉得官子是自己的强项,单以后半盘的收束而言,我有信心面对世界上任何一位棋手,所以,虽然只有半目棋的优势,我也确信这盘棋已经拿下。”
“但就在这时,对方走出了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一招——没去抢最大的官子,却走了一步近似于单官的小尖!妙手,由于这步小尖,黑棋左右两边同时出现的弱点,逼得我最后必须要自补一手,表面虽然不大,但由于当时棋盘上只剩下两个价值相当的大官子,轮到我先走也只能占到一个,故此,由于这步妙手的出现,原本胜定的我反以半目之差而败。”
“唉……呵呵,现在你的心情是不是好一些了?”
长叹一声,赵恒向孔方苦笑问道。
第203章 虽败无怨
岂止是好一些,简直是好太多了,同样是输棋,自己的对手是国内排名前三位的顶尖高手,而赵恒的却是成为职业棋手不久,正式比赛经验刚刚达到两位数的半大小子,如果说自己的失利只是心情不好的话,那么赵恒当时的感觉就是没脸见人了吧?
孔方咧了咧嘴,想说自己已经没事了却又不敢,因为那样很有兴灾乐祸的嫌疑,前辈讲说过去的糗事儿是为了给自己打气儿,自己若是表现得太轻松那就太没心没肺了。
“后来呢?”孙浩问道——这样的故事不要说一般人很难知道,即便知道,也不可能比听当事人的讲述更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后来呀,呵,还不是两个字,‘难堪’,输给一个小孩子,而且还是以那样的方式,当时的我是又窝火又难受,满脑子都是那盘棋的经过,饭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一个晚上,嘴角长出一个大燎泡,【创建和谐家园】辣的疼,许多人劝我,不要着急上火,不要太放在心上,那盘棋从内容讲是我的赢棋,只不过运气并不在我这边,五番棋,后边有的是机会,只要调整好心情,在后面的对局中正常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拿下比赛还是很轻松的。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已经打定主意,第二盘要从布局开始就发起最强的攻击,争取在中盘战斗中把对手击溃,不给对方在官子阶段死缠滥打的机会,用一场漂漂亮亮的歼灭战洗去昨日的耻辱,证明自己的实力。”
“……第二局开始了,按着先前订下的计划,这盘棋的序盘我走的非常积极,几处主动打入挑起激战,进入中盘,双方四条大龙纠缠在一起,局面极度复杂。经过仔细的判断后,我采取了弃掉一条大龙抢攻对方另外一条大龙的战法,攻击进行的很顺利,对方没有看出我的真实意图,让我弃子成势,占据了全局的主动,攻势如潮,眼见就可以屠龙而胜,一雪前耻……”
讲到这里,赵恒的双目放光,腰背挺直,放在桌上的右手紧握成拳,好象又回到了那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斗之中。
“那到底杀没杀掉他的大龙呢?”三位年轻人不约而同地问道——“眼见就可以屠龙而胜”,这话的意思应该是没能屠龙成功吧?比赛中,屠龙而胜是最激动人心也是最让人痛快的赢法,常言道,欲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纹枰对弈,当然不能真的拔刀砍人,那么在棋盘上屠杀对手的大龙便成了快意恩仇的最好替代办法了。
“……杀掉了……不过,屠龙是成功了,棋却是输了。”沉默良久,赵恒这才缓缓答道,脸上的【创建和谐家园】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的自嘲。
“呃……怎么回事儿?”三位年轻人都是一愣,虽然那是十几年前的对局,三个人就算曾经打过这一盘棋,印象也非常淡了,但从刚才的讲述中,他们都能够感受到那一战的惨烈,从常理而言,赵恒既然处心积虑要杀掉对方大龙,而最后也杀龙成功,那么中盘获胜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为什么棋最后却又是输了?难道是重蹈覆辙,在后面的官子战中走了昏招?
“……唉……”
又是一声长叹,三位年轻人发现,短短不到十分钟里,赵恒已经叹息过五六次了,看来当年的那场大战在他的记忆中绝不仅仅是“沉痛”二字所能概括。
“……我原以为自己弃子抢攻的计划天衣无缝,谁想,那一切其实都在对方的算计中,我本以为,自己弃去一条十余子的大龙已是气魄宏大,谁想,对方的气魄比我还大,他并不是没有看到我弃龙杀龙的构思而吞下鱼饵,而是将被我包围的那条大龙作为弃子实施的反弃子作战——当我将对方的大龙吃住时,利用冲断纠缠的余味,对手悄悄的将目标转移到我另外一条大龙身上,可笑的是,当时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对方的真正意图,还在那里为如够最高效率地吃掉对手大龙而沾沾自喜,所以,当对手点入破眼,对我另一条大龙发起强攻时,我完全慌了神,我想象不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棋手怎么会有如此宏大的构思?年轻棋手强,通常是强在局部战斗的计算速度和精度上,而全局性的战略构思则是年轻棋手的短板,王鹏飞,他不仅能够看穿我的整个战略构思,而且还能把我的构思反过来用在我的身上,以弃子对弃子,进而完成了一场规模更大,也更加完美的实战死活题创作。”
“……这盘棋是中盘结束的,我输得是一点脾气没有。对局结束后,我问过研究室的人,得到的回答是,‘在黑棋破眼对白棋的大龙发起强攻的那一子落下前,没有一个人发现王鹏飞踏进我布下的圈套是为了让我进入一个更大的圈套’。”
“……十几位国内最活跃的一线棋手居然被一位十三岁少年棋手给耍了,你们能够想象得到当时在讨论这局棋时人们脸上的表情吗?”停顿下来,赵恒的目光一一扫过面前三位年轻人,三个年轻人默默无语——大概任谁都能想象的出来,那些高手的表情是怎样的苦涩与尴尬。
“……总之,第二局结束之后,再也没有人说王鹏飞能够登上五番棋战的舞台靠的是运气,他的经验是还不够丰富,在技巧上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但没有人可以无视其耀眼夺目的才华!也是从那一盘棋,我才真正冷静下来,将之视为一名真正的对手,不再轻视,不再斗气,要以正常的心态,正常的实力与之战斗。”
“……但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经过两盘棋的磨砺,王鹏飞已经完全适应了决赛的气氛,他已经放开了,这是在这关键性的第三局中,他又一次下出了绝妙手,‘活征大龙’”!孙浩,回去以后你可以查查资料,在那时的《围棋天地》中曾经有一篇陈百川写的文章,题目叫做《少年不怕远征难》,写的就是那一盘棋——棋盘的右下角是小目高挂二间高夹后妖刀定型二路立下的变型,而棋盘的左上角则是星位一间低夹形成的一个征子的变化,局面很普通,接下来我逃出征子,打算将黑棋一分为二进行战斗,一般而言,此时黑棋大体是先安定一边,然后迎接挑战。
“但黑棋选择的却是征吃!”
“那颗子落在盘上时我吓了一跳,惊出了一身冷汗,以为自己看花了眼,算错了征子,那可就是闹了天大的笑话了,但算来算去,征子确实有利,而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颗子时都不能被吃更何况现在已经是两颗。”
“于是,黑棋连打三下,当白棋逃成四颗子时,才突然转身于右下角挖入!”
“这步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局部而言,这一手是不能成立的,但由于左上角的引征,这步棋却成了绝妙的一招,回过头来再看刚才的征吃活子,其实是为了增加征吃的价值——如果只有一颗子,我可以为了右下角而放弃,但征子由一颗变成了四颗,同样是被提掉,无论是目数的损失和棋型的厚薄都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不得不放弃右下角而保证征子逃出,于是黑棋理所当然将右下角吃住,收获了近三十目的大空,而中腹一路连续打吃虽然损失也很大,但一连串的残子形成的包袱皮多多少少总有借用,所以这一个回合下来白棋可谓是损失惨重,棋局进行到一百多手便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虽然第三局输的如此之惨,我却完全没有前两局时的懊恼,在看到对方利用征吃活子居然能够创造出这样一局奇局,我甚至有一种正在欣赏艺术品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居然是一位只有十三岁的少年所给与的。”
“……在我这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少年棋手见过太多,特别是担任国少队领队时,更是天天和从全国各地优中选优,千里挑一的少年天才们泡在一起,但这种感觉却再也没有一次出现过,我不否认现在的少年棋手,包括你们那一批时的实力都非常强,但你们的强大多是一种高强度训练后的战斗力上,每一个人差不多都可以称为战斗的机器,只不过,这样的强可以使人叹服,却无法让人感动,这样的强是围棋竞技体育的体现,却不是围棋作为一种古老艺术文化的存在……唉,有时我甚至在想,现在这种精英选拔式的围棋培训体系是否真的对围棋本身的发展有好处吗?”
第204章 天才的表现
听完赵恒的讲述,孔方和谭浩强都有一点不以为然——他们俩就是赵恒所说的那种培养体系成长出来的棋手,对于这种体系已经非常习惯,所谓成名要趁早,文学艺术界如此,围棋也是一样,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如果不能早早取得成绩,出人头地,那么很快便会被无数的后来者淹没,而要是想早一点出成绩,除了尽早的接受职业训练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听赵恒的讲述,那位王鹏飞的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棋手,不管怎么说,能够以十三岁的年龄在国内最大的头衔战之一的名人战中以三比零击败当时足以称为一流棋士的对手夺冠的确很牛,但因此就将之认定为最少三十年内唯一出现的天才棋手,说服力未免就弱了些……该不是因为那次比赛输的太惨,赵恒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里落下了阴影吧?
“呵,赵老师,王鹏飞的棋谱我也打过一些,实力的确是非常的强,不过要说特别了不起却也未必,终究围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通讯的便利程度也和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刚刚下完的比赛,也许晚上就已经出现在互联网上,再怎么巧妙的构思只要施展过一次,第二次就未必管用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于各种棋形掌握的熟练程度才是取得胜利更重要的关键,所以我觉得,王鹏飞的水平放在现在,未必就强得过训练有素的冲段少年,当年之所以您会输给他,一方面是他的实力的确很强,另一方面也和您在明,他在暗,您对他的棋不了解,而他对您的棋非常熟悉的缘故。”谭浩强说道。
年轻人不信邪,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对于没有面对面较量过的人,谭浩强是不会服气的,他是这样,孔方的态度也差不太多。
从两位年轻棋手的表情中赵恒看得出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当年的自己不曾经也有达类似这样的时期吗?这是年轻人所应该有的自信,尤其是在从事竞技运动的人身上,这更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不想当元帅的不是好士兵……不过,想当元帅的就一定是好士兵吗?
“呵呵,你的想法让我想起曾经在网上论坛上看过的一次大讨论,讨论的题目就是‘牛顿和现在的物理系大学生谁更牛’。”赵恒淡然笑道。
“呃……还有这样的讨论?”虽然身为棋手,所受的文化课程方面的教育较少,但孔方和谭浩强也听说过牛顿被苹果砸脑袋的故事,知道牛顿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者,至于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孙浩,对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故此三个人都对赵恒提到的这个话题非常意外——这真的能算是一个问题吗?
“……那些认为现在的物理系大学生更牛的人有一个观点,现在的物理系大学生一定知道牛顿以及牛顿以后众多物理学家的理论知识,而牛顿肯定不会知道在他以后那些物理学家的理论和发现,所以现在的物理系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肯定比牛顿更多,也因而比牛顿更牛,呵呵,怎么样,和你刚才的观点是不是很象?”赵恒笑着向谭浩强问道。
“呃……”谭浩强一时为之语塞,他绝不认为现在大街上随便丢一块砖头都能砸着好几位的大学生会比奠定现代物理学础基的牛顿更牛,但以知识的掌握量上,现在的大学生超过牛顿又的确在道理上说的通,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搞不清楚了?……呵呵,牛顿的牛不仅在于其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更在于他的创造和发现的能力,万有引力,力学三大定律,现而今的课本上不过是短短的几行铅字,脑子不差,随便哪个人花个十几分钟都能背下来,当然,是不是真正理解并能准确运用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但牛顿发现这些的时候是靠着他个人的领悟和观察!换言之,牛顿的强在于他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探索能力,他能够发现,创造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以描述一个陌生的世界,尽管这个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在某种环境下是错误的,但这个理论体系却是他自己所拥有的,而那些大学生呢?或许可以把牛顿所有的理论文献倒背如流,甚至比牛顿本人还更熟悉,可是当碰到一个未曾遇到的新问题时呢?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有人表演可以把一整本字典的字在第几页,第几个背下来,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对文字掌握的最熟练了吧?可事实上,那个人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水平,连一篇比较流畅的千字作文都写不好。中山雅之,公认的定式专家,号称是围棋定式方面的权威,但其本人只是一位三流棋手,最好的成绩是一次新人王的亚军,林芳秀,号称死活题专家,曾经创作过几十道连超一流棋士也需要花一两个小时才能解开的超难解死活题,但更被人们所熟知的是‘送分天使’绰号!”
“知道的东西多并不等于实际的能力就强,虽然从理论上讲,现在的围棋比去过肯定是有进步,但那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实际情况却是另外一回事儿。现在围棋所谓的进步多是指布局的套路上,问题是这些套路的作用真有那么大吗?不可否认,在对局时间趋于缩短的现在,使用研究过的套路对敌可以有效节约自己的时间,制造对手的麻烦,但这只是基于比赛策略的考量,和棋艺本身并没有关系——对手要是不跟着你走套路呢?吴清源讲过,无论怎样新奇的布局,几十手后都会变成普通的棋局,致胜的关键终究靠的还是棋手本身的实力。而说到棋手本身的实力,和以前的那些顶尖高手相比,现在的棋手就真的有优势吗?定式可以学,布局套路也可以学,你也讲过,现在的围棋资讯非常发达,有什么新的下法,不需要等到第二天就已经是人尽皆知,换言之,所谓现在棋手在布局上的优势真的是优势吗?不过是一些套路的组合,对顶高棋手而言,熟悉这些套路也许连半个月的时间都用不了,那么,现在棋手的优势还有什么?的确,现在看当时的那些棋谱或许是觉的没有什么,但不要忘记,之所以觉得会没有什么,是因为你已经知道有那样的下法,这种感觉就象学生背力学三大定律,见到的只是文字,不知道的却是形成这些文字背后所需要的种种东西。——你们大概都不知道,现在的流行定式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王鹏飞最先下出或经他改良的,另外,如果你们看过中山雅之所著日文原版的《定型的变迁》就会知道,有近三位数的曾经流行的定式是因为王鹏飞的发现而被淘汰。孔方,谭浩强,你们俩都是一线棋手,从成为职业棋手到现在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你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们所发现或者发明出来具有革命性或者颠覆性的新手有多少?”
赵恒静静地望着两位年轻的棋手,等着他们的答复。
“呃……五个……六个……”两个年轻人面露愧色,作为当今棋界的一流棋手,他们当然有自己的研究和创新,但够得上赵恒所说那样的标准,可以将原有定式下法淘汰的无论怎么算也达不到两位数,和那位传说中的棋手相比,差距岂止是巨大二字所能形容?
“呵呵”,赵恒笑了,两个人既然承认在创造力方面的差距,他也就不再【创建和谐家园】对方了,“呵呵,天才之名也不是我随便按的,记得王海鹏还在国少队时,棋院曾经组织过一次智商测试,王鹏飞的智商为二百三十二分,第二名是陆一鸣,成绩是一百六十三分,其他大部分人的成绩则在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之间,所以那次测试之后,国少队内再说天才,也就只有王鹏飞一个也答应了。”
这倒是一个可以作为呈堂的证供,赵恒既然讲出来,那肯定就是真事儿,三个年轻人没有异议。
“智商对下棋的意义很重要吗?”孙浩问道,他不怀疑智品数据的真假,他只是对智品在围棋中的作用有疑问,因为据他所说,历史上有好几位超一流棋手在智品测试中的数据都不怎么理想,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
“呵,这我就不敢说了。不过王鹏飞学东西的确是非常快,他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达到很高水准,比如吉他弹唱,当年可是年会上的保留节目,水准之高比现在许多所谓的明星都强,另外还写的一手好文章,所写的游记散文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那是真正是能文能武,当时有许多漂亮的小姑娘在追,呵呵,哪儿象你们这两个家伙,主动送上门去也没人要。”赵恒笑道。显然,他是知道谭浩强和孙浩两个人的事儿。
……这也算是“天才”的一种表现吗?要是的话,那自己真的是差得太远了。
谭浩强和孙浩两个相视苦笑。
第205章 痴情人
曹雄今天回家的时间比较晚,进了门,见温老三正在客厅沙发上翘着看电视,前边的茶几上摆着两听燕京啤酒和一包花生,一包猪耳朵,看样子,应该是喝了有一阵儿了。
“呵,三哥,兴致不错呀,第一轮过关了?”脱下外套扔在一边,曹雄从冰箱里也拿出一听啤酒喝坐了下来。
“那还用说。前两轮就是个过场。”温老三把两包下酒菜往曹雄那边推了推,不以为然地答道。
今天是弈友杯网络大赛的开战日,本来温老三已经过了报名日,不能够参加这次的比赛,但这种问题并不会难倒曹英,长年经营的人脉此时发挥了作用,通过一位在弈城网工作的陶然居前职员,曹英和弈城网负责比赛组织的干部取得了联系,经过沟通,双方达成了协议,弈城网可以让温老三破例参加弈友杯大赛,不过条件是必须以“湖南温老三”这个ID与人对弈,而且弈城网有权对其在此次比赛中的所有棋局进行宣传报导。
对于这样的条件,温老三和曹英都觉得是一个还算不错,虽然对方肯定会对实名参赛的温老三每一盘棋都进行炒作宣传,使其比赛的难度加大(提前知道对手是谁,那些人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但反过来说,这件事儿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王仲明那边的压力也会更加加大,一旦温老三顺利拿到此次比赛的前四名,王仲明便再没有推脱的理由,因为再不接受挑战的话,单是网上棋迷们的嘲讽指责就不是棋胜楼所能承受的。
正所谓利字当头,各取所需,一方希望给比赛增加更多的热点,引起更大的关注度,一方则需要通过参赛达到将对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与自己进行决战的目的,所以没费什么劲儿,双方便达成了交易。
不出所料,在得到温老三实名参赛的承诺后,网城网便将温老三视为此次比赛的宣传重点,不仅在网站的首页登出专访对温老三进行介绍,而且还把其为什么会实名参赛的原因也写了出来。可想而知,这篇专访在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一挂就是十几天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近三十万的点击量和二千多条的留言,不仅温老三的拥趸为他打气加油,祝愿他能最终夺冠,就连许多爱看热闹的普通棋迷也表示希望温老三达成目标,来一场现实中的巅峰决斗。
看到把温老三实名参战引起的关注如此之高,弈城网的高层非常重视,甚至提出如果温老三真能打进前四名,使得和王仲明的决斗成为现实时,弈城网愿意出资一万作为此次决斗的奖金(当然,对决的过程要由弈成网独家直播)。
得到这个消息,温老三的斗志更高了,不仅出气,而且还有一万块的彩头可拿,这要不拼,还等什么时候?
这种比赛的前几轮的确只是个过场,由于是网上比赛,参赛报名的棋手众多,虽然有段位的门槛,总数也在六百人以上(网上段位的水分很大,还有人专门打上高段位后再将ID转卖赚钱,故此在这六百人中即有象温老三这样实力极强的业余高手或职业低段,也有纯粹是打酱油凑热闹的半瓶子醋——当然,这个半瓶子醋是相对于那些一流高手),另外因为是匿名参赛,除了象温老三这样的特例,其他棋手的真实水平无从比较,故此弈友杯赛并没有设立种子选手,而是从第一轮开始便是单轮淘汰,六百多名棋手随机编排对战,赢的留下,输的出局。如此大的基数,高手碰面的机会当然不会很大,比赛前几轮,大部分都是强弱分明的交锋,这样的情况大致会进行到三到四轮左右,到那时,还留在比赛中的只有保持连胜的几十人,有水分的人差不多已被挤干,再往下每一场才会是真正的硬仗。
“呵呵,倒也是。对了,我哥呢?”曹雄笑笑问道,虽然以他的眼光来看温老三的棋并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类似这样的比赛进入八强之列应该问题不大,否则的话也就没资格和自己的哥哥齐名了。
“还能哪儿,石景山。”温老三答道。
“石景山……唉,看来他是真的陷进去了。”曹雄稍稍一愣,然后摇头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