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极品肖王》-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ËµÍ꣬ÁÖСÙí°Ñë½íÍù¼ç°òÉÏÒ»´î£¬¼ÌÐøÈ¥ÊÕʰËýµÄÈ¥ÁË¡£

      韩健第一天去衙门上班,也不着急,一手拿着面点,一手遮着额头看了看老高的日头。点心不是很好吃,主要是没甜味,吃起来没滋味。但能把普通面食做的如此可口,韩健也佩服林小夙的手艺。

      “面点不错,只是跟昨日的菜肴比,逊色不少。”韩健故意当着林小夙的面感慨道。

      “你说什么?”林小夙闻言走过来,“不好吃别吃,不过,钱是没的退。”

      韩健一笑,这果然是个小吝啬女,二两银子进了她兜肯定不会再吐出来。

      “不是说难吃,就是……你就没别的什么早点,比如说油条?豆浆?”

      林小夙皱眉,一脸不解,道:“你说豆汁?要吃那个,找卖豆腐的三婶。什么油条,听都没听说过。”

      韩健一叹,来到这世界,饮食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以前他日常所食用的,都见不着了。突然间,他就对早餐油条味回味起来,十几年没吃,甚是想念。

      “油条,就是找一锅油,把面和好,加上酵母和一些佐料,发好了切成一条一条,油锅里一炸,齿颊留香……”

      韩健感慨地说道。

      “一锅油?你当油不花钱的?就算做出来好吃,那么贵,谁吃的起?”林小夙不屑道。

      “这你就不懂了,酒香不怕巷子深,你看看,隔壁街就是衙门口,那些个官老爷,吃的上口,还怕少了客人?再说,一锅油用不上两钱银子,你能用好几天,不比你这个茶点有市场?”

      林小夙眨眨眼,似乎嗅到点商机,但她显然不会听韩健空口说几句白话就相信天上会掉银子。

      韩健吃完点心,喝口茶道:“算了,回头我把配方写给你。你佐弄佐弄,自己看着办,这么好的买卖,你不做大有人做。”

      º«½¡ËµÍ꣬ÆðÉíÀ뿪¡£±³ºóÁÖСÙíÖåÖå±Ç×Ó£¬×ìÉÏà½àìÒ»Éù£º¡°¹ÖÈË£¡¡±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三章上听处

      离开茶寮,韩健徒步往东路街走去。到东路街内,安安静静,连个摊贩都没有,每个衙门口都很气派,廷尉府的衙差三五成群簇在一块,这里是他们的主要巡逻范围。

      韩健直接到上听处总办门口,几名卫兵模样的人将他拦下,喝一声:“衙门重地,不得擅闯。可有名帖?”

      韩健把上任的官凭递上去,那几人一看,吸一口凉气。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便是魏朝四大王之一的小东王。虽然他们也知道今日小东王会来,但也没想到小东王会如此低调,本来他们认为东王驾临,怎么也是个前仆后佣。谁曾想东王只是着一身便衣信步而来?

      他们转念再一想,眼前男子既为东王,官职便在一品之上,没必要穿一件四品的官服出来得瑟。

      “东王殿下,里面请。”卫兵态度大改,引领韩健入内。

      “有劳了。”韩健客气地说了一句。

      韩健随卫兵进内,发现上听处总办的排场也很一般,不但门口无匾额,到里面,也只是经过一条狭长的门道,绕过花厅,便进了一处小院子。小院子假山林立,挂着几个鸟笼子,几只不知名的鸟在那欢快的唱,院子当中有个凉亭,凉亭里有石桌石凳。韩健心想,这倒是个乘凉纳凉的好地方。

      “东王殿下,这里是上听处的正院。”卫兵介绍道。

      韩健点点头,这地方外面看着挺小,进来也不显挤,可能是假山布局的影响。洛阳的院子,倒有几分江南园林的味道。

      院子周围,有一层二层小楼,其余都是一层的矮屋。其中正对门口的正房,挂着“集思广益”的匾额,想来应该是上听处的正厅。

      “里面请。”卫兵引韩健到正厅,正厅正堂挂着“集思厅”的匾。里面本来坐着两个正在闲聊的官员,见到韩健进来,这二人均起身离开,也没过来见礼自报家门。韩健瞅了一眼,周围有几张书桌,可能是官员办公的地方,都空着。

      “人呢?”韩健问道。

      “回东王殿下,今日有大朝,诸位上官都进宫去了。要不您在这里先等等?”

      大朝的意思是魏朝一个月一次的群臣朝会,在洛阳城三品以上非当值官员都要进宫面圣。而他的库司兼办才四品,没他份。韩健点点头表示明白,卫兵再行礼,退了下去。

      韩健来上任,结果一个人都没见到,便在正厅里四下走走看看。

      本来书桌上摆放的应该是政务文件之类,但韩健走了一圈,涉及到公事的奏本文案一件没见着,倒是看到两张书桌上当眼的位置摆放的就是他的韩氏《三国演义》,一本评注本,一本路边摊的盗版。

      韩健拿起书随便翻看了几页,便听到集思厅外面有脚步声,一个略微发福的中年身影快步走进来,进屋后长舒口气,正要找杯茶饮,抬头便与韩健一个对眼。此人咧嘴一笑,一张大窝瓜脸中下部分裂开道缝,看上去好像机箱漏油了。

      “小东王?”此人惊喜叫了一句。

      “阁下是?”韩健并不认得此人。

      “果真是您。”此人一脸谄媚之色走上前,拱手道,“在下库司部领马继宁是也,给小东王您见礼了。”

      说着,此人迎头躬身行礼,这算是礼数中够“大”的。

      库司部领是韩健的直属上司,他这个“库司兼办”是来给马继宁当副手的,可马继宁倒先来给他行大礼,令他挺尴尬。

      “马部领客气了。”韩健赶紧相扶。

      “基本礼节,还是要得,要得。”

      马继宁招呼韩健坐下,随便哈拉了两句,韩健也把问题抛过去:“马部领,不是说今日大朝,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了?”

      马继宁微微一叹道:“皇宫那边,本来大朝已经结束,但出了点小事,咱上听处的人基本给留下了。”

      魏朝朝会的规矩,朝会上把大概的事都说完,若是还有没解决的,就等散朝之后留下相应部门的人再行商议解决。听马继宁这么一说,韩健觉得是上听处这面有什么大事要商议。

      “什么事?”韩健问道。

      “是这样。上清宫建宫二百年典礼,为彰显我大魏朝对道家的敬重,朝廷要在上清宫内建一座宝塔。本来这事已**不离十了,可今天出了点意外……”

      韩健以前只听说过佛塔,今天第一次听说还有“道塔”?建道塔也就建了,关上听处什么事?

      “这事不是该由工部那边负责?”

      马继宁微微一笑,道:“看来小东王您还是不太了解咱上听处的运作模式。”

      韩健惭愧一笑道:“做过些功课,还真不甚了解。”

      马继宁起身,侃侃而谈道:“咱上听处总办,共有四个分司,这些小东王您可知晓?”

      “愿闻其详。”

      “第一司,是奉查司衙门,也是咱上听处最重要的衙门。朝廷五省官员,无论大小,奉查司都可不经陛下授权即可暗自查探,若证实其违法,则交由法办。这些官员的考核任免,也是由奉查司来负责。”马继宁说完,补充一句,“奉查司衙门的部领,是左灵遇左部领。”

      “哦。”韩健点头表示明白。

      “第二司,就是咱库司衙门。说浅白点,咱库司就是管库的,但细分开,咱库司也分两个衙门。一个是理库衙门,看衙门口的。第二个是承宣通理衙门,负责跟踪事项,查库银流向。”

      “查库银流向?”韩健问了一句,“就是审计?”

      马继宁一愣,想了想,赞道:“小东王聪慧,一点就透。”

      马继宁续道:“第三司,这个是慎刑司衙门,就是外面俗称的……阎王殿。”

      慎刑司是魏朝的特务机关,有自己的公堂和衙门,还有他们独特一套的审讯方式。十大酷刑八大酷法,民间多有流传,凡是被慎刑司追上的人,不死也要脱层皮。除此外,大内密探、暗杀高手都是出自慎刑司,武林高手遍地。

      韩健所知,两天前落罪的廷尉府少府胡德明,现在就在慎刑司监狱里被严刑拷问。

      “这阎王殿的人,咱不好惹。他们的衙门口也不在咱集思院里,单独划了出去,平日里碰不上。”

      马继宁再道:“第四司,就是督监兵器司衙门。就是外面俗称的兵器所,兵器所也是咱上听处总办人员最多的一个衙门,若是算上洛阳周围那些隶属于兵器所的各大兵器工场的人,少说有上万人之多。”

      韩健听了半天,总算对上听处的架构明白了个大概,但他还是不解,朝廷要建个道塔,怎么跟上听处扯上边了。难道是因为审计的事?若真是因审计,这时候库司部领马继宁不会早早出来跟他废话至今。

      “马部领,说了这么多,你还没解释今天到底为何要上听处的人留下。”

      “唉,这个说来话长。总的来说,就是因为新任的上听处总办顾问,呃,不是小东王您。”

      “崔明礼?”韩健一愣,问道。

      “就是崔博儒,他今日在殿内,陛下特地就建塔的事问他的意见,没想到他……驳斥咱顾首席的意见,说建塔劳民伤财,还说顾首席是为祸大魏朝,所以……两个人就吵起来了……”

      韩健苦笑一声,他是接御旨上任,所以不用到皇宫去,而崔明礼这个顾问却要走流程到宫里去领官上任,本来“顾问”没官没品,只是一个虚职,平日里过来走动走动便可,不需要到朝堂上争锋。

      不过,崔明礼跟上听处首席大臣顾唯潘两个人好像有仇,一见面就咬。这一咬,就惹出麻烦事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四章有缘?无缘

      韩健细问了一下才知道,本来建塔的事朝中就有反对声音,这次崔明礼旧事重提,使得女皇再次征询言官的意见,以至于留下三省一听一处的人再行讨论。

      韩健心说这还真是“集思广益”,本来建个道塔,屁大点事,女皇说建就建,不建就不建,非要问来问去找麻烦。

      韩健和马继宁正说着,院子里便传来脚步声和人声,却见一群穿着朝服的官员,鱼贯进入集思厅。当前的一个,赫然就是韩健两天前见过,对崔明礼冷嘲热讽的上听处首席大臣顾唯潘。

      顾唯潘黑着一张老脸,好像谁欠了他几吊钱没还一样,一进来,目不斜视到正堂客椅上坐下,拿起桌上的茶,也不管冷热新陈,直接就喝。后面那些大臣因为都是他下属,不敢多说话,各自往书桌前走,最后进来一人,却是一身博士服进门便瞪顾唯潘一眼的崔明礼。

      见到崔明礼进来,顾唯潘放下茶杯,怒目相向,喝道:“崔博儒,你只是我上听处一个顾问,朝中的事尚且轮不到你来管!”

      这一声说的是极为愤怒,旁边的人也不敢插话。眼前这两位,一位是上听处首席大臣,朝中副相,他们的顶头上司;另一位虽然无官无品,却是才学冠盖洛阳城的博学鸿儒,主持三科两大考,朝中门生遍地。得罪哪个,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把他们淹死。

      崔明礼当仁不让,反戈一击道:“陛下问我意见,我有何话自然不会藏着掖着,直言明言之弘公亮,乃我辈楷模!以为像你一般,奸佞附庸之臣,为祸大魏朝上百年基业!?”

      韩健一听,好么,两个老家伙朝堂上咬的不可开交,到了上听处总办,接着咬。

      韩健瞅了瞅,心下为难,到底帮哪边?顾唯潘是他上司,理应该帮,但这个上司显然把他当成异己了,而他的关系应该跟崔明礼更近一些,因为崔明礼也是因为他的原因才进的上听处。

      “两位,消消气。”别人都不敢上前劝,韩健倒先上去了。

      顾唯潘斜眼瞥了韩健一眼,老脸一皱,喝问:“你谁?”

      韩健无奈一笑,看来当日皇宫宴会上,顾唯潘完全把精力放在跟崔明礼“对眼”,完全没留意他这个大出风头的小郡王。

      一边的马继宁赶紧上前提醒自己的上司:“顾首席,这位是小东王殿下呀。”

      “小东王?”就算是小东王,顾唯潘也不给丝毫的面子,他先瞅了韩健一眼,再打量下崔明礼,脸上不屑一笑,好像在说:“你们还不是一丘之貉?”

      顾唯潘起身,阴阳怪气道:“老臣奉旨协同建万安塔一事,有很多事情要忙,无暇招待小东王。劳烦马部领带小东王到处走走。”

      说话时连韩健也不看,毫无尊重的意思,说完便拂袖而去。只剩下马继宁还在旁边连声应是。

      “崔老头,你们俩加起来也一百多岁了,犯得着置气吗?”韩健劝慰了崔明礼一句。

      “你懂什么?”一肚子气的崔明礼也没给韩健面子,“老朽一心为国为民,何错之有?”

      说完一甩袖,也走了。

      倒撇下韩健,让韩健感觉是两边不讨好。

      “你们吵你们的,关我鸟事?”

      等顾唯潘走了,其他上听处的大臣才过来跟韩健见礼。虽然韩健只是个四品的库司兼办,但他的正职是东王,不想巴结的也要过来问候两声。

      韩健一一回礼。这些人当中,并没有慎刑司的人,而上听处总办中唯一一位副首席大臣,也是重点负责慎刑司的“大魏朝特务头子”凌钧也并不在内。凌钧在满朝大臣中,属于最神秘的一个人,主要跟他的职业有关,而慎刑司的部领于晗,倒是经常出席一些公开场合,不是显得很神秘。

      等跟这些人见过礼,韩健也跟着马继宁到库司那边衙门看了看,所谓的库司衙门,也只是上听处总办院里的一个不大的屋子,屋子通着一个不大的后院,却是独立开来的,平日里有人要来库司办什么事,基本都是走这个单独的后门和后院。

      “小东王,咱库司平日里很少有人来往,要么在外办差,要么都守在库房那边。您先在这熟悉熟悉,过两天,在下再带您到各处库房那边走走。”

      韩健笑着点点头,心说马继宁还挺“体谅”他“辛劳”。他来一趟上听处总办,就这么个不大的“办公室”,让他先“熟悉”几天,再带他到各库房去走走。这待遇简直不是来坐班的属下,而是来视察领导级别的。

      “老刘,过来跟小东王奉茶。”

      马继宁喊了一声,从后院进来个五六十岁的干瘦老头。这老头精神倒是挺好,一进来,听到马继宁的吩咐,又出去找茶壶和茶杯。

      “小东王,这是咱库司衙门的门房,姓刘,你叫他老刘便可。有什么需要跑腿的事,也尽管差遣他去做。”

      韩健点点头,心想这老刘就跟个秘书差不多了,不过级别显然比秘书低很多,连个官职也没有,就是随便跑腿打杂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6: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