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如今席面多是先素炒六道,鸡鱼肉蛋四道不能少,最后是肉圆子,咸汤,甜汤儿,三鲜汤,点心儿,炒面,炒饭,豆沙包,枣糕儿。过去讲究席面十大碗,十大碗的扣席分别是一素炒、二红烧肉、三是三鲜、四是汤、五是鸡子、六是圆子、七是羊肉、八是牛肉、九是鱼、十是十杂,上菜摆放都是有讲究。八仙桌是四四方方八个人,有上席和下席的安排,上席是主客和陪客,下席是次要的客人,两边是自家本姓和庄里的邻居作陪,帮忙斟酒、递饭、接菜、摆菜,上第一个素菜要放在正中间偏右一点,第二个红肉就要放到上席的首席的面前,和第一碗不在一个直线上,第三碗三鲜放在上席的陪席的位置,和红肉在一个直线上,形成一个倒三角,第四个汤放在素炒左面,第五个是鸡子放在素菜的右面,又形成一个顺三角,并且菜还能紧紧相邻,第六个是圆子就必须放到下席的鸡子和素菜下面,如果放到上席,那么上席就会拂席而去,因为圆子有【创建和谐家园】之谐音,上六个菜后,主人就要到席前给各位客人斟酒,说些感谢客人们花钱,多吃菜之类,斟完酒后,继续上第七道菜羊肉,放到素菜和汤的下面,和圆子在一条线上,接着是第八个菜牛肉放到鸡子、素菜、汤那一条线上,第九个菜是大鱼,这个必须放到上席并且首席面前,头朝首席尾巴对下席,最后一碗是十杂放到下席位置,十大碗的菜就这样摆齐了,客人们可以尽情吃喝。
如今不过是流水席面,安着顺序,摆放没几个人知道了。规矩少了,分位次,菜儿不分了。李峰家的五桌今天都是设在外边的,首席设在最里边,朝着大门,二爷坐在首席,包工次席,另一桌李山作为主人陪客,大伯李福奎坐在第三桌都是村里人,大伯陪着自家兄弟绝对没说的。本来李山让李福奎坐二席陪客,被大伯拒绝了,怎么说你是主人,瓦工是客人。主人陪客绝对没说的,自家陪着自家兄弟也没说道儿,不必从前太多规矩。
素炒都是用的自家的菜,买的不多,西芹肉片,肉末茄子,豆角肉片,香菇肉片,青椒肉丝,西红柿炒蛋,没多少讲究,吃个舒心。
鸡鱼肉蛋这几碗可是李家岗多年的不变席面必上的菜,鸡不说,红烧公鸡崽,必须公鸡。鱼红烧鲤鱼,肉,八大块,红烧肉,块块上二两肉,油汪汪颤抖抖。蛋原来指的是鸡蛋,如今炖甲鱼儿陪甲鱼蛋。四大主菜,用荷叶碗,大碗,尤其上八大块,吆喝声,李峰几人声音怪异引得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大声哄笑,让几人脸刷的红了,几人没多少经验儿。闹了大红脸,李峰倒是没觉着,习俗嘛,传下来不容易,规矩繁杂记不起来,简单还是要是拾起来。没了这些,席面,酒席没点意思不是嘛,呵呵,轻笑,李峰上前。
四大碗上去了,席面过了大半,此时,肉圆子要放一放,留出时间说话,吃酒。李峰几人也是得空歇息一下。
“呵呵,小宝,今天我们可是没吃到席啊。”李灿笑嘻嘻装着靠着桌子歇息的李峰,几人从小到大,撒尿和泥,光【创建和谐家园】的交情。开起玩笑一点不在意,边上几个哥们也是嚷嚷。李长林最大,如今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性子却没变多少。
“可不是,这顿席面小宝可是少不了的,我想想,呵呵水家岗儿摆一桌,怎么样。”李长林一说,边上不爱说笑的,李旭也瞪大了眼睛,水家岗的全鱼宴,别说几人还真是嘴馋。
第23章 悠闲的日子
忙碌了一天,洗了个热水澡,躺在木架子床上,拉上白纱帐子。外边的夜已经静了,除了不时的几声鸟叫儿,兽吼,远处的山岭热闹了。月亮没有出来,窗外有些昏暗,疏影横斜,微风吹过,印着枝条晃动儿。李峰舒侧躺着,回忆儿今个一天的忙绿,迷迷糊糊儿入睡了。早晨,公鸡啼鸣,杜鹃鸟欢叫,李峰扶着木床架起身儿,穿好衣服,打了盆井儿,微凉井水真是提神,很是打一个激灵。
早饭,饭菜张兰留在锅里,红豆稀饭儿,馍馍,昨天留下儿的。菜儿,不过是茄丝儿,调了野菜儿,陪着一盘熟牛肉片。今天没事做,李峰比较悠闲的,吃口菜,喝口粥,牛肉是镇上一家老店卤出,劲道啊,微辣,吃着爽心。记着上高中时候,没吃回来张兰都要到镇上买上半斤装在罐头瓶儿带回学校。
野菜是灰菜调出来,带着一丝清气味,配上牛肉,荤素搭配,吃口馍,夹口菜。红豆粥带着一丝紫色,米豆烂货儿,面粉勾芡,吸溜一口,美啊。一顿饭,李峰吃了大半小小时。难得如此悠闲,吃完饭,找了本书,搬了竹椅子儿,在院里坐下那本书,悠哉悠哉,边上放着绿茶。
头顶是枣树绿荫,躺卧随心,看着山水散文,倒是相得益彰的事。春天不是读书天,可能是外边的景色太美儿,李峰坐了小半小时,房檐下唧唧咋咋的小燕子,吵闹了起来。李峰本来还以为是小家伙饿了呢,一会儿,李峰发现不是那回事儿。书本一扔,站起身,一看,晕了。
“毛球,你给我下来。”真是毛球怎么会惹上这帮的祖宗,一会老燕回来,不定怎么样呢,上次李峰可是记忆犹新啊,自己第一次见面礼收的可是哭笑不得儿。唧唧,毛球不停比划爪子,不知道什么意思,李峰左右看了看没什么啊。
“咦,土蛇。”李峰吓了一跳,红黑相间的斑点,鲜红颜色,让人一看心里发憷,李峰小心翼翼拿起网兜,土蛇可不是水蛇无毒,土蛇毒性挺烈儿,咬一口儿,痛上好几天,甚至于大点还有毒性强些有生命危险的。
看着土蛇游弋向着小燕子,李峰算是知道松鼠儿为什么唧唧叫了,这些家伙知道土蛇不怀好意的。小燕儿似乎也发现的危险,唧唧咋咋叫儿,正在此时老燕子捕食回来,看着猩红土蛇,羽毛炸开儿,两只老燕急切鸣叫,飞扑向着土蛇攻击儿。
李峰看着一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愣愣看着,土蛇似乎对小燕儿志在必得似的,不顾老燕儿攻击儿,离着燕窝越来越近,李峰看着有些慌乱小燕子,心里一叹,网兜轻轻一抖,一条一米多长,面杆子粗细的土蛇儿进了网兜。网儿中土蛇不时吐着信子儿,挺是凶猛的,李峰想着空间的小绿蛇似乎挺厉害,望着院外看了一眼,转身进入空间。这些天,李峰都没有关注空间,如今进来一看,空间似乎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些移植过来的树木已经稳住根基了。池塘儿,碗口大小的荷叶儿,微微弱弱却直挺儿。池塘边上的花草种子出了不少,嫩嫩的芽儿,看着水嫩欲滴。
空间边上最为明显的留着一条二米多长白骨,看来小蛇胃口挺好,几十斤儿菜蟒蛇吃了干净儿。嘶嘶,似乎对于同类挺敏感,李峰进来没有多长时间嘛,盘踞在树枝上的小绿蛇游了下来,如今小蛇身体大了一圈,吃喝不愁,眼看着上膘啊。
李峰手一抖,土蛇儿,扔了出去,小绿蛇紧跟着,两条蛇吐着信子缠斗在一起儿。直到土蛇直挺身体儿,李峰才看清楚儿,原来绿蛇儿毒性儿强烈,看着僵硬的土蛇,小绿蛇应该属于神经麻醉毒性。李峰不知道毛球怎么没事呢。别说真有些疑惑,不管了,李峰转头看着池塘水越来越多,荷叶翠玉儿般,左右果树林立,池塘里红鲤鱼不是吐个泡泡,矮小的刺鸡头,露出一角,黑青的鲫鱼,越加的肥嫩。小院子,桃花飘香,零零散散飘落的桃花满院,院角,李峰撒的些花种已经冒出绿芽儿。
自己拾到的小院子,看起来越加有味道了,转了一圈。李峰心里怕张兰回来了,转身走出空间。
谁知道,刚出来脚边,毛球立马爬上自己肩头,比划小爪子,让李峰无语,这家伙越来越有灵性儿,好吧,进屋摸出昨天剩下的核桃儿,真是巴掌的小家伙,抱着大核桃,啃儿,李峰用随身手机照了一张,作为桌面儿,挺不错的。
昨天一天,李峰一直忙着招待客人,自己的忙晕头转向,晚上陪着几个小哥们,喝了几杯,如今同学多说结婚儿,今天四人,只有李峰与年纪小一些李灿儿,连着李旭都已经结婚二年多了。
李峰笑说,两位嫂子自己还没见过呢,没吸过嫂子点的烟儿。惹得李长林,李旭笑话儿,那天让你嫂子给你点根试试,敢不敢吸烟啊。
几人倒是没有陌生感,说闹着,吃喝一番,最后没要人送,都是村里人,连着李灿晚上也没回镇上。
李峰走时让这几人一人提了两西瓜回去尝尝鲜,自家的西瓜,几人到没有推辞,自家兄弟可不客气。几人临走时笑说今年的西瓜李峰供了。
这会儿想来,几人聚在一块吃顿饭,却不如说的那般容易,人家可都要上班的,李峰叹了一口气。看着院子里没事做了,关起木门,一个人出门溜达的去了。小肥仔在前面跑,不时停一下,或是趴在路边,等着李峰走过,扑出来咬着李峰的鞋带,顽皮很。肩膀的小松鼠跳着,不时的抓一把的嫩叶。
走到大河湾,绿树成荫,多是柳树,李峰摘了一根柳枝儿,手指粗细。柳枝皮比较有意思,小时候,李峰经常玩,使劲搓着柳枝,注意不要搓破了。等着皮松开,抽出里面枝条,微微掐掉柳枝皮上的灰色老皮,露出一节绿色皮。
简单笛子就做出来,李峰凑近,轻轻一吹动,清幽的响声,淡淡,带着童趣。这些都是童年里不可的少的乐趣,李峰边上的小松鼠似乎觉着听有趣,伸着小爪子,抓。
“你会吗”李峰笑呵,把手里的柳枝笛递给小松鼠,自己摘了些细小点的柳枝条。挽一个结,做出儿柳枝儿毛圈,看着边上的野花采几朵,插上,放在松鼠脑袋上,看着可爱极了。连着脚边的肥仔儿都有些吃味,汪汪叫儿,难得清闲。
沿着河湾逛了一圈儿,看着菱角秧子离着塘边有些远,以后想吃菱角还真有些难呢。李峰如今已经开始想着夏天的事了,难怪着,吃喝大事不是。慢悠悠看着如此大河湾儿,李峰觉着李家岗人真是幸运儿,那些没粮食年代最少河湾里还有些吃食。
逛了一圈,没遇见认识人,除了几个小媳妇在河湾里洗衣服,边上几个小娃子玩闹戏水。山村除了鸡鸣狗吠,少有声音,安静。
没见着熟人,李峰逛了会,领着肥仔,向着河滩走去,看着大河流水。河滩泥土软绵绵的,走在上面如同走在沙粒上一般,边上不知道谁家的水牛,吃着青草,竟然没人看着。李峰确实忘了,山里人家淳朴,哪里如城市。
在河边,溜达一会,找了一地方,看着青草挺软和,双手叠着放在头后,躺下儿,翘着腿。看着蓝汪汪的天空,几朵白云,飘远,远山色彩斑斓,左右竹林山,绿油油的。河水清亮,泛着白浪儿,淡淡带着一丝绿色。
一只胆大的水鸟,红嘴鸥,离着李峰不到十米,漫步在河滩儿,芦苇丛上几只翠鸟站在芦苇上或是回头远望,或是抬头望天,或是低头沉思状,一两只野鸭有过,春江水暖鸭先知。半山春景一江水,李峰心里越加想来如此美景,如此醉人心儿,自己对着心里想法越加的有了信心。
中午,简单几个素菜,吃的油腻太多了,有些腻歪,吃点野菜,蔬菜,清淡点挺好。李峰喝了碗丝瓜汤,拍了拍肚皮,泡了一壶绿茶儿,钻进自己屋里。自己的计划现在是时候了,成功了,以后吃穿用度就有了,自己在做些零活,呵呵但是不错。
李峰打开电脑,连上数码相机,把这天拍摄的景色传到自己电脑,做出幻灯片模式,上传自己空间里,连着自己新房的效果图。趁着这段时间打个广告,五一才不多还有一个来月,正是新房入住的时候。李峰这些天一直考虑,做出自助式的乡间旅馆,想来城里人累了疲了,假期或是周末,过来住上两天,租金四五百,应该不错儿,自己配上自己素菜,鱼虾。李峰想的挺美好,上传以后看了看,不多的,自己感觉,有山有水。自己的效果图,桃花缤纷,院落各式花卉飘香。
第24章 清明该祭祖
清明前后,最是忙碌,春暖花开,春耕备种。李家岗如此,田野里,水牛,农人,忙碌播撒种子。
李峰家好些,左右一块水田,前儿两天已经下种了。昨天空闲,李峰安着李山吩咐着,上街买来纸,鞭炮儿,准备第二天早上上山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李家岗不说扫墓,多说做清明,何为做,不过是提前准备,一是做“标”二是做“包”。提前一天做好,备着,“标”儿是一种特制的纸花,红黄绿白四色纸张,剪成连着铜钱状儿。直径十厘米左右儿。“标”传说是一种阴间的旗子,一个旗子对应儿一个先人的身份,犹如如今身份证儿。阴间宴会时必须有旗子,如同身份验证一般,清明节先人盼着后人插“标”有了旗子他们才能喝酒儿。当然,后人祭祀烧过去的钱财也是靠着旗子认领。
“包”包裹,作为阳世寄给“阴间”邮宝,李家岗这边如今也不再做大包裹,利用竹牌做出薄片,上面写上先人的名讳。简单许多,比如以前清明提前好几天儿做准备儿。李峰买回来纸张后,张兰,拿出剪刀做出纸钱,一串一串套在竹子上,做好,纸钱。开始做“标”三代以上,李峰可谓四代单传儿,“标”做了六根儿,“包”只做了三个,每一大家儿一个,夫妻牌。
李峰在边上看着,少有插上手,祭祖,如今并不繁杂,不过是简单的做些。倒是,李峰看着觉着挺有趣儿,学着做。
第二天一早,李峰拎着大大小小物件,陪着李山上山祭祖,李家岗的坟墓多是在驼峰儿,一座坡度很小的山头。李家岗地少山多,因此专门留出一座山,作为墓地。在李峰看来,先人挺有智慧,这样不显得凌乱,不然漫山遍野,哪里都是坟墓,看着渗人不是。
李峰走走停停,采些野菊花,听说奶奶生前喜欢菊花茶,李峰倒是记在心里。李峰爷爷四十多岁得子,李山二十七八生下李峰,那时候两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李峰只记着爷爷,小时候领着自己玩乐,至于奶奶去的早些,李峰没有什么印象的。一些事都是听着母亲张兰说的,采了一把菊花,摘了一条柳枝,扎起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天气有些阴沉,李峰紧紧跟着李山,驼峰岭离着李家岗有些距离,三五路样子,这里不像别的山岭多藤条,树木,有些荒凉,左右树木不多,杂草凌乱儿而已,看来每年都有人清理。沿着山道,李峰随着李山,不时看着李山清理些小树苗,山里已经有人来了,看着有熟悉村里人,有陌生的外来人,村里多少年了。有些人自己都不认识,或是在外居住的,李山倒是认识不少,不时到招呼,李峰跟着后面,叔叔,伯伯叫着。
自家的山地分得地不多,不到俩亩地儿,李峰看了看,风水还不错,只是自己瞎开,远望大河,背靠大山儿。李峰拿出祭品,放在眼陶瓷盘子上,有鱼有肉,米饭,还有一壶,父亲李山亲手酿的桃花酒。
“先别倒酒,不要便宜了游魂野鬼。”李山看着李峰倒酒,立马阻止儿子,拿出工具,递给李峰,两人开始清理坟头上的杂草,树苗。清理完开始挖些泥土,包坟儿,最是奇怪是做出一个如同官帽的东西放在坟头上,当然只放爷爷,太爷爷,祖爷爷几位。李山看着李峰疑惑不解的样子,轻笑着说,李家一脉传于三百多年前,那时战乱避祸再次,祖上是做过大官儿。这些是几百年留下的传统习俗。
这些,李峰还真不太了解,不知道有没有族谱一类的东西,李峰想着,看着左右杂草树枝清理干净。插上“标”算是提前标记上身份,李山,开始上香,两束香祭祀山神土神保佑祖先家宅安宁。
李峰手里的香火才是自己老人受用的,上香,倒酒儿,烧纸钱,纸钱每个坟头放上二叠,李峰照着李山的样子,画个圈圈,说明这里是有人的,祖先凭着“标”到阴间官府领钱,至于“包”已经烧过去了。
圈圈的另一层意思保护钱财不外漏,免得孤坟野鬼惦记,这些也是山里人重视香火延续的一个原因。没有后人拜祭,做出“标”“包”自己在地府不过是孤坟野鬼,连个身份都没有啊。
李峰此刻有些明白二奶每次说起祖先,脸上的黯然之色。人啊,心里不安,或许今天看来有些迷信,不过能寻个心中安乐,有何乐不为呢。李峰此刻神情越加的认真严肃了,古人留下的文化传统其实真的有好的,益处的一面。
李峰拿起自己采的野菊花轻轻放在奶奶墓前,虽然自己已经记不清奶奶,可是从张兰说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老人生前对自己多么疼爱。逝去的不仅仅是浓浓不舍,还有亲人的怀念儿。
上了香,话了纸,李峰帮着李山解开鞭炮,放鞭炮儿,山里人原是兴着的。如今年岁倒是没有什么加上驼峰岭本来就是少树林的,倒是不在意这些。李峰沿着爷爷,奶奶的坟头,围成一个圈圈,留着酒菜,点燃鞭炮。
青烟升起,山岭惊起飞鸟,噼里啪啦的一阵,化成平静,李峰恭恭敬敬随着父亲李山磕了三个响头,拍拍身上尘土。清明做好了,劈了树枝,开了路,插了标,上了供,烧了香,化了纸钱,放了鞭炮,磕了响头儿。自家的清明,李山带着儿子,带着李家的香火延续儿。回来了,张兰早早的做好了早饭,米粥馒头青菜,闷豆子,简单爽利,李峰一家很快吃完早饭。
张兰又忙了起来,明天是清明节,又名寒食节,相传春秋时代,晋文公流亡他国时有一次饿倒,大臣介子推从腿上割下肉烤给重耳吃。历尽艰辛后,晋文公封赏了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独忘了介子推。待人提起,晋文公内心十分不安,派人去请,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寻山无果,听进了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没想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逃出来。火灭上山,赫然在一棵大柳树下发现介子推和母亲竟抱树烧死了。第二年,晋文公祭奠介子推,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晋文公便把这一天定为了“寒食节”。
实际“寒食节”是源于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换新火时,当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总而言之,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人们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寒食节吃啥呢?历史上的食品多数寓意深刻,种类也狠丰富,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寒食节的食品到现在大多已经失传,但也有一些流传至今。
如今,张兰正是要做本地清明节必吃的青团子,青团子做起来不算复杂,但是颇会功夫。青团又叫艾团子,艾草儿俗话叫又名青,所有用艾草做出的团子叫着青团儿或是糍粑儿。李峰帮着把泡了几天嫩艾叶拿出来,洗干净剁碎。张兰烧水,把剁碎的艾叶放进去,加上红糖煮成面糊糊状。
盛到瓷盆了儿里备着,锅儿重新加柴火,简单的加糯米粉,和匀儿,团成团子,包上艾叶即可上锅蒸。若是说你对着这般简单味道不满意,可以包上豆沙,枣泥,依着个人口味。李峰家里没有糯米粉,有些麻烦儿,必须煮糯米饭,煮好这些,还不行。李峰趁着煮米饭时间,开始清理自家的石钵子儿,一会糯米煮熟了,必须做成年糕一样,在拌上早准备好的艾草糊糊儿,麻烦一些,不过味道有些不一样,这也是地区的青团的特点。
做好这些,李峰急切的等着,眼儿看着,本来,小磨磨出糯米粉最好了,拌上挺容易,放在一边什么时候想吃,蒸上,或是烤着吃都行的。李峰家的磨儿下了,按上有些麻烦,还要清理,不如这般煮了打成糕状。
张兰拗不过李峰,试着做些,好不好吃,谁不清楚的。李峰满身力气,可是没几分钟,木槌抡不起来了,自己这些天体力虽然有些长进,可是这如同打年糕一般,真是累人的活计。真是,昨天自己在镇上买些糯米粉好了,后悔不已。
李山在边上看着,一把夺过李峰手里木槌,上前,打起来。李峰有些无语,自己体力大学还挺好,如今可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虽然这几天恢复一些,可是身体虚的事实还是没有彻底改变啊。
中午做好试了试做好的别样的青团,味道确实有些不一样,不过也挺好的,比之劲道一些。倒是让李山爷俩没有白忙乎儿,多吃了好几个团子。
第25章 清明之意外来客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为冬至一百零八天后,一百零八代表圆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满含深意。如今清明已经成为,人们缅怀逝去亲人,祭祀祖先的大日子。祭祖踏青,看着美好的春光。
早晨,李家院子里浓烈的艾草香味飘出,李峰透过迷糊的眼儿,隐隐看着人影在忙活。山里人早睡早起,李峰来家十多天依旧有些不习惯,揉了揉迷糊的双眼。
“妈,今天怎么早啊?”洗了把脸,看了看时间不过是五点半,天虽然已经清明了,可这太早了点吧。平时不是六点左右吗?李峰疑惑,打着哈欠,伸了懒腰的。边上肥仔,追着鸡仔玩闹的,枝头,斑鸠,燕子,唧唧咋咋,松鼠在树上啃着嫩叶,挺安静。
一幅鲜活风景画铺在眼前,李峰看着精神一震,清醒了许多,鼻子抽了抽。注意力转移到张兰手里,看着艾草有些疑惑。如今是清明,不是端午,艾草儿除了做些青团嘛。
“没什么。”张兰倒是没有说,艾草可以吃,还有一些别样的功能,这些李峰不太清楚。不过端午用来避邪倒是知道的,如今清明倒是没有必要的。或许张兰烧艾草,熏蚊子,昆虫。
“起来了,走吧。”李山出去了一趟,手里的还拿着铁锹,看着李峰起床了,拍拍手。
“怎么了,爸。”李峰有些不解,还没有吃饭呢,怎么回事,跟着李山出门的李峰小声问道。
原来,今天祭祀公墓,这些都是李家岗的祖先,辈份李峰这些小辈已经忘却了。不过是安着老人来做的,二爷早早站在村口,身后十多个父辈,带着孙子,儿子,李峰看了看,大伯,三叔,各家的堂叔伯。边上大大小小萝卜头,十来个,二孩躲在三叔后面朝着李峰做鬼脸。
“二叔,各家都来齐了。”李福奎的看着各家人来齐了,上前,说道。二爷点了点头,一群人浩浩荡荡上山了。
驼峰岭儿,难得如此热闹,各家出钱,主要是二爷准备,这事情可是提前好些天,做出来儿。做的比较正规,复杂的,李峰紧紧跟着,左右看看,李灿,几人都不在,自己一辈人,没几个,可能没空儿。老一辈,来的到还算齐全。
随着李峰,身后一帮屁孩,看着左右,多是玩闹的心思,不是停下采花儿,撵着蝴蝶,脸上乐呵呵,游山玩水一般。自家的大人,看着逮着对着【创建和谐家园】拍两巴掌,一时间哭声满天,倒是添了一丝悲伤的气氛。李峰回头看着二孩,揉着【创建和谐家园】,泪眼汪汪,手里依旧没个闲暇,这边抓把草,那边儿采朵花儿。
公墓儿,看着有些凌乱,多多少少多了一丝荒凉,坟头有些已经不太清楚,这些都是先辈祖先。
上人分了家,祭祀起来越加小了,各种祭祀各家的,留出这些年代久远的,成为祖宗的坟头没人祭祀。最后村里老人看不下去了,组织大家作为公祭,每年重要节日,春节与清明两祭。
老辈上前的摆上供奉祭品,水果,食物,酒水,纸张每家两刀。每家一人上前拜祭儿,其余众人清理坟头,这些凌乱的树枝,荒草里可是有不少小动物,蛇,鼠,蟋蟀儿,蝴蝶,一帮孩子清理清理,忘了正事,忙着捉蛐蛐,扑蝴蝶,打草蛇,看着一众大人苦笑不已。
大祭其实有些凌乱,最后众人磕头,放鞭炮,每人手里拿着旗子,插在坟头。规矩好些已经不用了,如今能有人祭祀已经不错了,二爷看着一帮孩子嬉笑,脸上有些郁郁不乐。
李峰看着却不知道说些什么,陪着李山往回走,走到山岗一处地方。李山突然听了下来,直直的看着,李峰叫了几声,李山却愣愣不动。眼里说不出的意味,李峰望着李山盯着地方。没什么啊,远处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些的女子,搀扶着老人,站在一片坟头前。
“爸,怎么了?”李峰问道儿,没发现李山眼里隐隐雾气,眼底难以置信的惊喜。
“走。”李山的拉着不明所以的李峰快步走向老人,李峰这会子也发现了李山的异样,不由的注意眼前的老人,白发斑斑,老人有些清瘦,身后女子看着四十多岁儿,穿着时尚,看着不像乡下的人。
“林……大哥,是你吗?”李山声音少有的颤抖,看着老人,眼里一丝水汽凝结儿。老人似乎有些吃惊,愣愣看着李山十多秒,露出一丝惊喜。
“小山子,呵呵,是你啊。”老人快走几步,来到李山面前,随行女子脸上露出一丝惊慌,赶紧上前扶着老人,这里可是山坡,要是有个摔着碰着可是如何是好啊。
“是我,林大哥,好些年没见啊,你身体还硬朗。”李山难得露出如此爽朗的笑声,扶着老人,老人对着边上的女子摆了摆手。
“唉,老了,老了,没什么硬朗不硬朗的。”老人似乎不愿说着话题,李山也不太留意,这会子满脸欣喜“走,林大哥,回家聊。”
李峰看了一眼,心里猜测儿,这位老人与自己父亲是什么关系。一路上,听着二人说话,李峰倒是对老人有了一点了解,这还要说起大坝的事儿,三十多年,响应国家号召。凤山县建设拦河大坝,而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当时的设计者之一,如今已经退休了。想一想,当时三十多岁就能设计如此大的工程儿,学识定是不差。难怪李山如此敬佩呢,十七八岁的山里孩子,最是崇拜有学问的人。那时候,李山每天做完活计,每每跑过去找林成栋,一来二去两人倒是熟悉了。
李山对于山里熟悉,每次带着林成栋,进山打些野味改善一下生活。几年相处下来,却是如兄弟一般儿,可惜,水库修成,林成栋出山回城,三十来了。李山每次想想,还有些遗憾,怎么自己没留下个地址。
看着两人如此欣喜,李峰心里也高兴儿,试着和身边的阿姨攀谈。没成想老人如此如今身份不一般,这位女子不过是老人随身保姆。下了山,看着路边停着一辆车,挺不错的,李峰倒是有些惊讶的,看着老人挺朴素的人。
回到家,李峰忙着倒茶水,张兰拿出核桃,杏仁招待,老人笑着摆了摆手。如今牙口不好儿,吃不动了。边上保姆倒是不客气,说笑着陪着张兰聊天。李山吩咐李峰去镇上买些菜,被老人拦了下来。
“爸,我去塘子里捞几条鱼来。”怎么说客人,而且是自己父亲的至交好友,不能怠慢了。李峰说着,拿着网兜,来到桃林,看着已经盖起大半的房子,心里颇为兴奋。左右看着没人,钻进房里,转身进入空间。
空间里这会子花香四溢,水塘里荷叶已经盘子大小,下面鲤鱼儿,鲫鱼,还有些黄鳝。李峰寻觅一会,看着石鸡,本想着抓着来吃,想了想,算了,这般池塘可是不常见。抓了两条大半斤重鲫鱼,几条三四两的黄鳝,顺便捞出一条三斤多鲤鱼。今天吃鱼宴,拎着网兜,李峰踱着步子,慢慢悠悠的向着家里走。快了惹人怀疑不是,走到院外,看着张兰,刘月,林大伯,李山几人全聚在菜园里。
自己家的菜园,说起来,越加的旺势,看着人人羡慕,别说看看,手臂长的豆角密密麻麻,水嫩。红灯笼西红柿儿,压得枝条断,张兰做了不少竹支架,看着喜人,茄子修长,紫旺旺泛着荧光,韭菜根根小拇指粗细,一掐一股水,青椒不说了。细长丝瓜从房檐耷拉下来挨着地三四米长,往年二米多都很少,今天普遍二米除外。
老人看着如此喜人的场面,笑声没听过,刘月别看是保姆,其实真正意义上人家是护理师。月工资上万月儿,真正城里人,学习护士出身,哪里见过这些。张兰一说摘菜,刘月赶紧跟着,连着老人也想看看,这不出现如此场面。
李峰提着鱼,喊着张月出来侍弄,自己摸着一个西红柿大口的啃了起来,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额。
“洗洗啊,这孩子。”刘月看着,笑说道。
“没事,这些没打农药。”张兰拉着刘月,摘了拳头大的西红柿递给她。李山这边也是如此摘了个熟透西红柿递给林成栋,刘月看着这么大本想说什么,老人摆了摆手,刘月张了张嘴。
“试试,挺好吃。”张兰笑呵呵热情招呼,让刘月有些抹不开面子,看着李峰与林成栋吃的津津有味,小小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大口吃了起来。可不是,如今如此地道的西红柿可是不常见。
“还是山里味道啊,城里那些柿子没个味。”林成栋吃完一抹嘴,感慨道,边上刘月连连地点头,可不是城里柿子多是催熟的,那里有这般天然酸甜的味道啊。
第26章 村里城里人
清明过后,李家岗村民发现一件奇事儿,李峰家多了一位城里老人。不少人觉着好奇,一个城里人怎么山里住下了。
这位老人正是清明过来拜祭一下老朋友林成栋,人老了,总是想起年轻的时候事,人儿。这不住下来,也是想着看看年轻工作的地方,看看自己手里出来的大坝,看看山水。至于刘月早早被老人打发回去了,住在李峰家倒是不错,李峰这一大闲人,陪着,李山,张兰忙着倒是不用担心。
几天下来,林成栋越加喜爱这里小河流水,绿荫藤蔓,鸡鸣鸭叫,躺下看看蓝天白云却是难得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