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极品乡村生活》-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峰苦笑,村里几十户人家,自己熟悉,自己常常往来的也不过十多家,远些大人还算认识,孩子,真正是摇头苦笑不已的。

        “宝娃子回来了,呵呵,好啊。”别说边上一位老人看着李峰,拍手叫道,李峰小时候那可是村里淘气个蛋,没谁家不知道李山家的宝贝儿子,顽皮的紧,摘枣摸梨,谁家的果子鲜,味道美,别问主人家,逮住李峰准没错。

        “呵呵,老四奶,呵呵,你老身体还硬朗。”李峰记得最为清楚,老四奶家的懒柿子,村里柿子不多,而且多是烘柿子,长成红灯笼儿才能吃。只有懒柿子,青翠色,摘下了,在大河边,或是水沟,甚至于水田里,随便挖个小坑埋下去过个几天,拿出来,甜丝丝的脆生。别说李峰,村里孩子那个没摘过老四奶家的懒柿子。

        “硬朗,硬朗,呵呵,小毛子快叫三叔。”李峰在小辈里排行老三,这帮小娃,多是他侄子辈份的。李峰看着老四奶身边的脸蛋红扑扑的娃子,老人已经抱重孙子了。

        “呵呵,这娃和林娃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李峰想着自己的发小,玩伴如今孩子这般大,自己还是光光一人,心里唏嘘,自己如果不是执意去北京孩子是不是也满地乱跑了呢。

        陪着老人唠叨几句,拿了十块钱让几个小娃子买糖吃,村里劳力多是不在家,李峰转了一圈。看着时间不算早了,溜达回来了。

        晚饭,张兰做的小米粥,黏糊,黄橙橙的看着李峰直流口水,小米这边不多,李峰家还是和别人淘换过来的,小米粥加上锅贴,今天的不同玉米馍馍,锅贴馍很讲究儿,面不能软不能硬,刚刚好,面和熟了。

        锅里加半瓢水,加热,锅热了,拉一团面,两掌拍平,加点水,贴在铁锅周围,有些像烧饼。这样做出的锅贴,肉劲,后边带着一层焦脆,吃起来咯嘣咯嘣。李峰好多年没吃了,连吃了两块,就着面酱。面酱黄豆煮熟,加上面粉发霉,放在瓷盆子里,加上清水,粗盐,晾晒,做的时候加些葱蒜,红辣椒,陪着小米粥,锅贴,真可谓绝配美味的。

        李峰最是喜欢,黄瓜丝伴着面酱吃,晚上拍了拍小肚子,李峰郁闷,吃多了。没法子,长时间没运动李峰不得不爬起来做运动,为了不打搅父母。不得不钻进空间,谁知道毛球一看李峰走进空间,唧唧咋咋乱叫,李峰郁闷的直挠头皮,最后无论是毛球肥仔,甚至于连着不明所以的,小梅花鹿,一起带进空间。

        空间里的土地多半已经成为灰黑色,只有靠近空间边儿几分地还是成灰白色的粉末儿。看着多出来的土地,李峰从茅屋里,拿出铁铲,水桶,连着花种子,一些瓜种子,李峰早就想好了。泉水池潭边种上花草,田地里种上瓜果,正好是果树套种瓜秧。李峰买的是本地的一下瓜种子,黑皮晚西瓜儿,大花皮香瓜,青皮酥瓜,连着小黄瓜,菜瓜,一切少见的香瓜种子李峰也买了些回来。

        开始把一亩多地分成大大小小七八块,作出一块一块的,西瓜占地最大,留出空间也是最大了的,一趟差不多两米。至于香瓜,酥瓜,一米五足够了,剩下小黄瓜,七十厘米左右,菜瓜一米左右的样子,剩下的各种小瓜子,李峰不太清楚多是留出一米左右。今天,李峰也没想着做完,今天只是作出地块来,能种些就好。看着一亩多地不算多,忙了一个多小时一半还没弄出来,热的一身汗,没法子,弄出来的种上瓜种子。谁知道,李峰一边种,后面两个小家伙一边刨,小松鼠最爱吃种子,种到最后,回头一看,可是气坏了李峰。

        撵着两家伙围着转了几圈,最后气喘吁吁的,指着肥仔,毛球大骂。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倒好,一不留神,进了毛球肚子里去了,这还不说,肥仔看着毛球,不知道有什么好玩呢,自己埋得种子全给弄出来。李峰看着真是越哭无泪的,教训了一顿,没法子,挨个补种子,慢到最后,没种下五分之一,累的快爬不起来了。

        看着时间不早。李峰领着不情不愿的毛球,肥仔,已经蹲在泉水边的梅花鹿出了空间。累了一身臭汗的李峰,悄悄的打开房门,今天装上热水器可是有用了,开起来,痛痛快快的洗了热水澡,连着松鼠,狗崽子一起洗。

        洗完澡,全身舒服,躺在床上摸摸肚皮,已经下去了,看来多活动活动,挺好。躺着,不一会,就睡着了。

        第二天,鸡鸣鸟叫,唤醒熟睡的李峰,揉了揉眼看了看,天已经亮了,窗子外飘进股股饭香。麻利的穿衣,洗脸,肚子饿得很,昨天晚上干了两多小时,早上肚皮空空能不饿吗?

        早饭,简单,李峰吃的依旧香甜,今天是星期天,几个老同学说好,今天在镇上聚聚。这事前几天定下里,李峰回来的,怎么的也和老同学叙叙旧不是,可惜在家里人不多,村里几个发小,加上镇上几个人。

        李峰骑着车,早早赶到,几人商议在街口的李灿家,李峰过来不迟,到的时候只有赵库在,李灿正招呼呢,看着李峰过来了,两人赶紧迎出来,李灿是李家岗出来的。这几年山里人多是对外搬迁,如李峰这般回去不多。

        李灿还问起呢,镇上房子不贵,十多万,李峰手里钱绰绰有余的。不过,李峰不喜欢镇上吵闹,一方面父母一定不想过来,如是自己在这里买房子,孤零零没意思儿。这般一说,李灿两人也不再谈这些,几人说起这几年事来,李灿做起小生意,赵库,不过人长得还真是有些酷酷的。当初可是李家嘴中学的校草,没成想如今竟然教书了,真是吓了李峰一跳,记着这家伙上课的时候可不老实,没少惹老师批,那会子大叫老师不是东西,如今自己当了老师,真真是世间万般事,没个定数。

        时间在几人说笑中,过去,陆陆续续又有三五个同学过来,来人也不客气。自家的兄弟,七八人买菜,买酒,烧菜,可是热闹,酒逢知己千杯少,最后李峰喝的晕乎乎,骑着自行车直打摆子,好在路上没几辆车,回到家可没少被张兰唠叨。

      第20章 竹林

        李峰帮着张兰烧了满满两大壶茶水,拍了拍身上的草星沫子。陪着母亲一起过去送茶水,这边的瓷壶大的吓人,小娃娃是拿不动,李峰家这种壶还是爷爷辈留下的,平时很少用。太大,一家人喝上两天不定喝的完,冷了,凉了。

        如今人多正好,一天上下午两壶,茶叶自己家的,拿上一大罐子,随便喝,倒是不必讲究些什么呢。这些人都是乡里乡亲的,茶水管够,烟儿散好,大家不会讲究礼儿什么的。

        “大家歇一歇,喝口茶。”这几天的天气好,房子进度出奇的快,不像秋后多家一起建房子,建筑队分开几头做工,一家平均下来几个人,赶上上梁的时候或许多些人。其实这些不难理解,有时候想想觉着这里挺有道理,你想想,做地基的时候,晾一天,做墙面也是晾上一两天,这时间正好儿错开的。建筑队里虽然都是山村里人,脑袋可不笨呢,这般算下来,每天工钱高了不少。

        至于李峰建房儿,只单单一家,包工头倒是想出来个办法,分开做房子,既能晾晒地基,又能不耽误工夫。

        没几天,墙面做出一两米高,说不得过两天上梁了,李峰不知道这里的门道,心里还担心,水泥来劲嘛。问了问李山,李山笑说,没事,自己看着呢。再说了,这些瓦工多是左右几个村的,要是建的房子出了岔子,不要两天,全镇上下绝对无人不晓,以后谁还找你啊。

        李峰听着李山说,觉着有道理,点点头,看着这里自己帮不上忙。随后跟李山说了声,回家去了,左右看着无事可干,想着自己的前天路过而竹林,看着不少毛竹笋。心里一动,拿起箩筐,铁铲,中午吃笋片炒肉,再来个凉拌笋片黄瓜丝。

        李家岗左右还几座山林儿,多数是包租下来,种上的竹林。毛竹,李峰家也有一片山坡。这几年毛竹儿不景气的,李峰家的山坡的好长时间没打理,多是荒草,野草,野花儿,树苗,正是李峰沿着小道走上去,挺难,山坡有些陡峭,好在有些小树苗,拉着上去。

        村里人少,林大,一家子好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竹林,每年卖出去一根几块钱,可怜,砍毛竹实在是累人的活计。

        毛竹运送,困难,山里头,对外全靠人力,一根少说几十斤上百斤,这些年没几人愿意,以至于好些竹林荒废的,荒草,野树,杂乱无章的,凌乱不已。李峰家好些,每年的李山多是挖笋子卖出去,一年也有小几万,其实村里很多人都是如此,一斤笋子卖出一块多,大些好几斤,比砍竹子,累的没气力好不少。

        李峰走进竹林,密密麻麻的林子,脚下厚厚一层竹叶,太阳光投射下来,一条条光斑看着。绿油油,微凉,一丝丝光线,投影,看的李峰一愣,这里如是夏天多好,微微有些低于外边的温度,淡淡斑斓的光点,线条透着一丝神秘。

        李峰左右看看,春笋,李山说过,已经卖出大半了,留着不过是一些老了,或是没挖出的,晚点,老的,看着两三米高了,这是不能吃了。李峰只能寻觅一些晚出来的,还真不少,不一会儿,挖了三四棵,笋子,不大的,一棵不过一斤左右。李峰捡的最是鲜嫩的,毛笋吃的就是鲜嫩。

        毛竹笋比之小竹笋少一点纤维,少只是相对来说,这样其实更好些,毛笋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以及不少微量元素,吃些对身体大有好处的。尤其是毛笋含有不少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保养,比一些保养品还好呢。由于其含有不少纤维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李峰村里虽然算不上长寿村,却是健健康康少有生病的。李峰之所以知道这些还是上了大学,自己查图书馆看着,自己小时候,爱吃笋子,主要是脆生,那时候蔬菜不多,每年吃得最多正是笋子。

        背着箩筐,李峰心里想着,中午,怎么做笋子,笋子炒肉片,最是好吃,自己挖的最是嫩。不用太过大火,肉片炒熟,下锅清炒一下,吃起来带着一点脆生,清香可口,肉片也少了一份油腻,可谓两者相得益彰。单单吃肉,做的再好,一丝油腻是难免,单单吃竹笋,有淡淡苦味,太过干脆,没有油。

        至于凉拌笋片,过水一定注意,不能太久,也不能短,久了,不够脆生,短了有些咬不透,带着味苦了。

        料子也是,压住一丝苦味,酱醋必须量够,调理李峰心里早早有了准备,自己最是喜爱的蒜泥辣油绝对少不了,黄瓜丝,香菜,李峰心里越想,心里越加急切。吃穿,在过去,李峰多是在穿着上,如今在家,村里,没个讲究,自己越加把心思放在吃喝玩乐。虽然不时想起,心里淡淡倩影,如今亦是忘却了许多。

        毛球拿了小小笋子,这个可不是毛笋,是路边的竹子,小拇指粗细,这些多是四五月出的,夏天吃的。李峰没见着毛球从哪里划拉过来儿,而小肥仔,小家伙却是只能看着,狗吃青草说怪不怪,可是自家狗狗没病没灾,肥仔可是不会吃这些草草花花的,只是玩闹咬着。玩闹打滚,看的李峰一阵头疼儿,回去不定被张兰抓着,那刷子洗洗。小狗,如今不过四十来天,腿脚的毛,变得越加的黄艳,脊背越是黝黑了,原来淡淡灰色褪去。身上的毛茸茸的毛发越加的捋顺。李峰看着,越加的喜爱,可惜性子却是越加调皮,刚刚来家,可怜兮兮的,眨巴着水汪汪的眼睛,肉呼呼,抱着轻叫。如今疯跑,树林,草丛,灌木乱钻,每天的脏兮兮,身上全是草沫子,灰尘,泥土。

        你儿一训斥,翻个白肚皮,撒娇学的倒是一套一套的,张兰说了几次,每天看着,抓着洗澡。连着两天看着张兰,掉头就跑,李山可乐的,连着张兰白眼都没在意。

        李峰回家儿,看着张兰没回来,自己先是把竹笋儿外边灰黄皮子剥掉,淡黑色的毛儿去除,露出象牙白的笋子,外皮有些象牙黄。在清水里泡着,中午吃呢,自己拿出本书,看看,过去几年自己心思每一天是清净,书,多是卖,而不是看,如今收在茅屋里有上百本,看过不过是一两本。

        心静自然凉,李峰多看过的电视,电影啥么,高僧【创建和谐家园】,青灯古卷,甚至宁静儿。曾今李峰一度崇拜不已,为什么,人心思动,不说多数人心中是又躁动,浮沉。其实,这些多数人知道,知道并不意味做到的。

        李峰回到家乡,在山水之间,心思慢慢沉静下来。心里再想起自己多年没有读书了,拿出书本,看着起初仍旧有些静不下里,看了几页,心思就不在了。学着老僧盘坐一会,觉着心态好些了,有些惊奇,平时看书多是盘坐,李峰不可能老神在在,盘腿,其实更多让身体的稳定下来。可能人多是爱动,源于腿脚吧,一个人能不能心静,只看看坐下就可知了。

        曾今听过一侧笑话,或是寓言更加准确,古时候,一家书香门第,有一女儿,样貌美艳,知书达理,可谓良配。自然登门提亲多不胜数,父母多为这事心忧。只是最后为了女儿招女婿,却没有如别家一般考量学问,为何,学问多可的,心境难平。书香何为啊,只是多读了几本书,每每有人提起,一笑而过,其实书香不仅仅书,而是一种心境书明。这家老爷是一个有真正学问的人,平时对待女儿爱之极,为其女婿多有是费了心思的。有一日,在河边散步,突然看见一渔夫垂钓于河岸,远远看着,朝阳晚霞匆匆而过,直到渔夫站起走远。老学士眼神直直望着,一排排清晰的脚印,延伸至远处。那一刻,老学士心里一亮,匆匆回家,第二天贴出贴子招女婿。

        条件挺简单,读过书,无需文凭高低,至于乡绅,或是村农,甚至公孙,一律一视同仁请进。

        不过是一本书,一杯水,没有凳子,坐的地方铺满细小的黄沙,题目,看完一本书,一个时辰。

        不少人不知其解,连着老妇人看着也是多有疑惑,老学士捻须微微一笑,不说话了。时间不长不短,众位为了美女多是忍耐,时辰一到,人中起身拍打沙粒。老学士微笑不语,左右看了看,指着一位粗布衣衫的年轻人,你就是我的女婿了。

        众人奇异,如何,这位虽然相貌不错,可惜一副穷困之态,让人不觉失望。老妇人不时皱眉,似乎颇有微词,连着躲在一边小姐都有些诧异父亲如何这般。

        不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可是如今众位公子在此,不说道一二难以服人。老学士指着个人坐下沙粒,众人不解。“可有不同。”“印犹在。”话不多,来的都是有些学问,暗暗惭愧,连着对此颇有微词老妇人也不免暗暗点头。

        李峰此时觉着这个故事,不仅深刻,可谓至理名言不为过,如此,心静平了。看书,需要静心,平心静气,方可读出味道。

      第21章 西瓜熟了

        中午,李峰早早开始洗手做饭,菜儿心里已经谋划好了。猪肉只留瘦肉,用泉水过了一遍。三两肉,片刀,切成薄片,放进清水中,加些盐,备用。笋子泡了好一会,切片,放在泉水里。锅里下油,肉片下锅,出了味,加上姜蒜,青椒丝,把笋片加入翻炒。李峰夹了一片试试咸淡,好吃,起锅。

        凉拌笋丝,笋丝过开水了,捞上来拌上准好的黄瓜丝,加上调料,撒上香菜,浇点自家磨制香油。李峰尝了一口美,呵呵。

        闷上一锅米饭,微微加了点树枝儿,今个李峰想着做点锅巴吃吃,好长不吃,怪想的。平时张兰做米饭,多用干草,锅巴不出来,今个自己做,留意一下。想着一会,焦黄脆生生的锅巴,心里多了一份急切。

        李山和妻子张兰从桃林回来,远远闻到院子飘来的饭香,对视一眼,微笑走进小院儿。

        “小宝,今天做的什么,挺香啊。”张兰看着儿子在远离逗弄肥仔,笑着放下手里的茶壶,李山伸头看了看,院子外边上笋子叶,脸上露出淡淡了然的微笑。放下手里的铁锹,打了盆井水。

        “呵呵,洗脸吃饭。”李山脸上不显,心里乐呵,自己两口子如今只盼着儿子找个媳妇,生个大胖孙子,趁着自己手脚还算麻利,帮着带带,享享天伦之乐。

        中午饭,张兰吃着肉片连连夸赞李峰手艺不错,这肉没有一丝腥味,比自己处理还要好。李峰面上淡淡,心里颇为得意,连着帮着父母夹了几次菜,更是让张兰呵呵笑。一家三口吃的其乐融融。

        饭后,李峰看了看铁锅里,厚厚一层锅巴,刨开锅底柴灰,露出一点火星。锅巴有点点慢慢的烤出来,火不能大,否则会烤焦,那可不是好吃了。焦黑的锅巴那是不爱吃饭的孩子,磨食用的,李峰不知道可不科学,不过好些年老人都是如此用的。可能对厌食症有些帮助吧,烤着十多分钟,慢慢边角变焦,烤出黄焦。

        铲出来,一块一块,看着有四五毫米厚,硬蹦蹦,嚼起来咯嘣香,喷香儿,越吃越想吃,停不下口。

        “你这孩子,给妈一块尝尝。”张兰看着李峰像个小孩子似的,这般贪吃,本想说几句,看着厚实的锅巴,焦黄色,闻着喷香,嘴角动了动,拿了一块。连着李山看着母子吃的津津有味,实在忍不住,凑过来,拿了一片,还别说好长时间没吃到如此正宗锅巴了。那可不是,谁有闲工夫,烧饭还想着怎么做出好吃的锅巴,除了李峰如今没事干。

        “好吃,对了,小宝,瓜地你下午过去看看。”李山突然想起什么,嘱咐道。

        “嗯,怎么了,不是刚浇了水,打了岔头了吗?”李峰吃的有些嘴干,倒了杯茶水,坐在李山边上。

        事情倒是挺简单,李山每天早上都要去瓜地看看,今天也不例外,谁知道瓜地里多了几片瓜皮,隐隐带着一丝红色。别说,昨晚偷吃的,看来自己瓜地有瓜熟了。昨天听李峰说起,头盆子,看来是了,有二十多天。

        “好。”李峰能不好吗?一听,西瓜竟然可以开吃了,心里早是急切了,他还不知道自己那一桶泉水的效果,让本来过几天成熟的西瓜提前好几天。此刻高兴的李峰可没想起这岔儿。

        下午,李峰领着家里的小动物,肥仔,毛球,连着瘦弱的梅花鹿儿,浩浩荡荡的来到河滩,直奔西瓜地。李峰心里有底,那些是第一次结的瓜,自己多做了标记,轮流儿看了一遍,拍了拍,还别说,十来个全熟了,虽然一个不过七八斤,可是对于李峰一家,一个已经可以吃一天。十多个,摘了放着怕变了味,不摘吧,晚上刺猬,狐狸,甚至猪獾什么的过来偷吃。如是大片成熟,说不定李山搭个茅屋看着,可是如今只是十多个,烦心。

        最后还是下了决心,变味也比放在这里给糟蹋掉好些,李峰箩筐用了三趟,一共十三个西瓜,百多斤重。

        最后,李峰想着弄几个去工地,自己家吃不完,瓦工多,在箩筐放了四个,拿了菜刀。李峰带着几个小家伙来到桃花林,这会子,众人正忙做墙面,看着后天就能上梁了,上了楼板,算是建成大半了。

        “爸。”李山正在清理车道,可能泥土比较松软,拖拉机拉货物,压出挺深痕迹,李山用铁锹填平儿,过几天房子好了铺青石时候,快些。

        “小宝,你来了,怎么?”李山看着箩筐里的西瓜有些疑惑,不是李山小气,他以为能有三四个成熟就算不错了,哪里想到由于李峰浇灌了一桶泉水,一片头次结的西瓜全提前成熟了。

      ¡¡¡¡Ìý×ÅÀî·åһ˵£¬ÀîɽµãÍ·£¬¼¸¸öÎ÷¹Ï£¬×Ô¼ºÔÙÐ¡ÆøÒ²²»ÔÚºõ¡£ÌúDzåÔÚÒ»±ß£¬Àîɽ½Ó¹ýÂá¿ð£¬ÄÃ×Ų˵¶×ßÁ˹ýÈ¥¡£

        “大伙休息休息,地里西瓜熟了几个,拿来给大家尝尝鲜。”说着手里没停住,西瓜切成八大块,一块一斤来重儿,连破了俩,瓦工笑呵呵的接过,心里大赞李山家大方。如今天,西瓜算是稀罕物,一斤最少六七毛钱,这几个西瓜可是几十块钱呢。买油盐,吃大半月的,没成想人家眼儿都不眨。

        此时西瓜并不是多么甜,有些淡淡清味,甜的淡然,加上浇灌泉水,带着一一丝特别的味道,十多人吃的爽快,直说李山家仁义儿。让李山三口,笑呵呵的,连连劝说多吃块,最后四个西瓜一顿吃了干净,连着李峰都没摸着。

        这些都是乡里乡亲的,吃完瓜,做起活来更加用心,速度都快了许多。李峰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己建房可不仅仅为了自己住,有些话自己没说,其实李峰心里隐隐有个想法,不过这些必须等着房子建设好。

        收拾完西瓜皮,李峰回到家,摸出一个四五斤重小点西瓜,开了不得口子,拿着汤匙,舀着吃。味道还真不错,虽然甜味淡了些,不过淡淡清爽,吃着不腻人,连着瓜皮清脆可口。边上的几只小动物看着李峰满脸享受,急着不停转圈。李峰舀了一块儿,放进小铁碗里,没成想,肥仔一口吞了下去,让李峰一愣,啥么时候狗狗改吃素了。

        一个西瓜四五斤重,李峰吃了小半,剩下全被几个小东西吃了,最后,李峰怕几小吃多了不消化,连着端起铁碗儿。

        看着瓜还有不少,李峰拎了几个,送给二爷尝尝鲜,说做就做,找了蛇皮袋。李峰进村了,二爷如今没事侍弄菜园,或是陪着二奶散散步,两位老人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李峰过来的时候正巧,二奶睡完午觉,老人晚上睡眠不好,白天补觉儿。

        “宝娃子,来了,快进来坐。”两位老人没有孩子,最是疼爱下一辈人,尤其是李峰,小时候调皮,常因为惹事挨着李山揍,这娃倒是聪明,挺能,每每躲在二爷家,别说两老人没孩子,看着李峰打心里疼爱。如此李峰心里多是把二爷二奶当成爷爷奶奶看待的。

        “二爷呢?”李峰瞥了一眼菜园儿,没见人,随口问道儿。

        “呵呵,出去买东西了,眼看着清明来了。”二奶说起清明,神情有些凄苦,或是想着自己身后无人拜祭儿。自己家世成分不好,那个年代落下毛病,连累自己的老头,这些年虽然二爷不说,老人家心里一直放不下,如今眼看清明,心思有勾了出来。

        “哦,你看,我都忘了,对了二奶,我家西瓜熟了几个,我想着送来给您和二爷尝尝鲜儿。”李峰看着二奶神色,赶紧转移话题,拎起身边的蛇皮袋,笑呵呵说道,这事说起来还真不容易解开心结。唉,老人一生不容易啊,李峰在内心里叹息了一声,只能无奈,心中想着清明儿,自己爷爷奶奶。自己好几年没有拜祭了,自己应该过去看看了。

        “你们吃就是了,送过来做啥。”二奶嘴上如此说,脸上的笑容却让人觉着心里乐呵,别说李峰对两位老人真是没说,两位老人也是把李峰当着孙子看。

        正在李峰陪着二奶说笑,二爷提着黑色袋子回来了,看见李峰挺高兴。一听说,李峰送西瓜,老爷子笑的更大声了连说好,忙着抱出西瓜,切开,连说好吃儿,让二奶直说老不知道羞。最后,连着李峰又再吃了一块,吃完,二爷问起李峰房子如何了。

        李峰想起来过两天上梁,说着请二爷过去吃酒呢,爷孙聊着起劲。不知觉天黑了,二奶硬是留着李峰吃饭,最后没办法,陪着二爷喝了几杯。二爷家每年都要泡上一大坛子,枣子酒,两人你来我往,每人喝了小一斤,最后二奶好一劝。

        回到家,李峰晕乎乎,枣子酒后劲大,容易上头,张兰看着,说道了两句,帮着泡了杯浓茶醒醒酒儿。

      第22章 上梁吃席

        新房上梁可是大事,李峰一家这几天都在忙活。饭菜不说,李峰本来想着方便在饭店开上几桌,最后李山一听摇头,三四十人往返不方便不说,饭店饭菜合不合口味还是未知数。最后,没法子,只能提前给三婶子说一声,上梁那天过来帮忙。

        这些是不必说的,村里人早早过来了,妇人帮着洗菜,做菜,忙着,几个男人在院子里摆上八仙桌。天公作美,大晴天,中午不冷不热,暖呼呼的。

        材料,李峰昨天已经准备好了,今天不比开工那天简单,做了六【创建和谐家园】四。六盘冷菜,十盘热菜其中素炒六个,荤菜四个,最后四个汤菜,点心四个,最后主食馒头儿。李峰倒是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安着李山说得来办。

        上梁当天,小小桃林聚集五六十人,小孩子二十来个,眼巴巴看着挂在房檐变得两个大竹篓儿。

        里边可是放着宝贝儿,糖果,花生,核桃,小馒头,五角一块的零钱。村里习俗生花生染成五色,馒头做的核桃般大小,顶上点上,红,蓝,绿色。这些都是张兰昨天蒸儿出来的,晾了一晚上,李峰试了试有些生硬的。

        不过这些图个吉利,吃儿倒是再其次了,糖果,李峰上街称了十多斤,各式奶糖,水果糖,软糖,应有尽有,几样装了满满两竹篓,高高放在房檐上,等着吉时一到,上楼板,撒糖果。

        今天村里空闲劳力全过来了,帮着抬楼板,竹制梯子,上下系上红布,最先的一块楼板架子上放了红彤彤被面,如今不是瓦房,上梁是松木上面还要有一块红布,图钉订出特有的图案,镇邪避害。

        仪式有二爷主持,其实好些的东西已经免掉了,社会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风俗越加的简化,甚至消失了。如,公鸡祭梁,没了那般讲究,公鸡不过是上去溜一圈,没了血腥,曾今抬木梁,杀鸡,可是热闹非凡有首歌来之公鸡祭梁手提公鸡似凤凰,生得头高尾又长。头戴红冠并绿羽,身穿紫红八卦衣。此鸡非同一般鸡,观音老母送来定时鸡。一不乱叫,二不乱啼,恰此贤东上梁时。一祭梁头,万里封侯;二祭梁尾,宝贵到底;三祭梁腰,彩带飘飘;四祭梁肚,千年万富。一祭祭上天,祭了鲁班祭神仙,二祭祭下地,祭了观音祭土地。祭得土地【创建和谐家园】笑,贺喜贤东造幢凑。那时候大人小孩都会唱上两句,如今李峰一辈还隐隐记得,孩子辈可能已经不知道。

        小时候李峰,李灿,李长明一帮孩子最最喜欢上梁,有糖吃,有钱拿,那是不过是五分,一毛,每人拾个三五毛,可是兴奋,三毛五毛如今看来可有可无,那时候一个星期零花钱不过如此。

        今天,李峰可没闲心注意这些,忙着招呼着左右相亲,吃烟喝茶,李灿,李长明,李旭今个都过来了。帮着李峰招待村里老小,热热闹闹的,左右瓦匠准备儿,二爷,坐在一边,脸上满是笑容。

        吉时一到,鞭炮齐鸣,二爷,香台早已经摆好,上梁拜祭姜太公,神鬼魔来扰。太公手中有神鞭,魑魅魍魉速速退。拜神时,众人肃静,李峰看着仪式结束,赶紧上前扶过二爷。惹得老人白眼,李峰呵呵傻笑。

        十多个大汉已经准备好了,四人一组,抬着楼板,几个瓦工早早上了房檐。拎起竹篓,每人装了几把,如此都是惯例的,楼下的男女老少,尤其是孩子,眼巴巴盯着竹篓,伸长脖子等着。

        如今不是木梁,楼板一上了顶,瓦工一把糖果扔下,老人孩子齐齐哄抢,李峰轻笑,在边上拾起一奶糖放进嘴里。有时候,瓦工看着底下撅着老少,童心一起,下把糖果故意扔到无人地方,引得下面人笑骂,热闹非凡。

        李峰看着孩子脸上的笑容,与李灿,李长明,李旭对视一笑,自己几人曾今如人群里孩子,高叫着,哄抢糖果,拾到五分,一毛的,高兴不知所以,又蹦又跳。那时候人们钱少,不过换几块钱呢的,一个孩子能有三五毛已经算是小富翁了。

        上梁仪式结束,李峰每个帮忙汉子,一人塞了一包烟,十块的好家伙儿。不少人看着李峰,比划大拇指的,算是镇上,也是少有十块的大秦岭啊。无论是村里人,还是建筑队的心里都觉着李峰一家大方,仁义。

        这时候,张兰几人已经准备好饭菜,今天人多些,满满当当坐了五桌,好在李峰买的菜多。张兰,三婶两人上阵,李峰,李灿,几人打下手,上菜,热热闹闹的。不等客人坐上几分钟凉菜已经装盘了。当然不是白坐着,四个小蝶里,花生,瓜子,核桃,蜜枣,茶水,谈笑着,喝茶儿。凉菜六个,三素三荤,炸花生,拍黄瓜,捞笋丝,牛肉片,猪耳朵,皮蛋,李峰几人一人一流淌上菜来。红漆长托,一圈下来,倒酒,敬酒之声传来,开席了。二爷代表主家说话,敬酒儿,李峰几人赶紧忙起来,热菜,是没有纯素菜,山里人淳朴。素菜拿出去让人看笑话,每道菜都有肉丝,肉片打底。

        如今席面多是先素炒六道,鸡鱼肉蛋四道不能少,最后是肉圆子,咸汤,甜汤儿,三鲜汤,点心儿,炒面,炒饭,豆沙包,枣糕儿。过去讲究席面十大碗,十大碗的扣席分别是一素炒、二红烧肉、三是三鲜、四是汤、五是鸡子、六是圆子、七是羊肉、八是牛肉、九是鱼、十是十杂,上菜摆放都是有讲究。八仙桌是四四方方八个人,有上席和下席的安排,上席是主客和陪客,下席是次要的客人,两边是自家本姓和庄里的邻居作陪,帮忙斟酒、递饭、接菜、摆菜,上第一个素菜要放在正中间偏右一点,第二个红肉就要放到上席的首席的面前,和第一碗不在一个直线上,第三碗三鲜放在上席的陪席的位置,和红肉在一个直线上,形成一个倒三角,第四个汤放在素炒左面,第五个是鸡子放在素菜的右面,又形成一个顺三角,并且菜还能紧紧相邻,第六个是圆子就必须放到下席的鸡子和素菜下面,如果放到上席,那么上席就会拂席而去,因为圆子有【创建和谐家园】之谐音,上六个菜后,主人就要到席前给各位客人斟酒,说些感谢客人们花钱,多吃菜之类,斟完酒后,继续上第七道菜羊肉,放到素菜和汤的下面,和圆子在一条线上,接着是第八个菜牛肉放到鸡子、素菜、汤那一条线上,第九个菜是大鱼,这个必须放到上席并且首席面前,头朝首席尾巴对下席,最后一碗是十杂放到下席位置,十大碗的菜就这样摆齐了,客人们可以尽情吃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0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