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立夏,天气开始慢慢热了起来,习俗,立夏之际,在大河中洗一把冷水脸,一个夏季不会中暑,这是河伯保佑,说起来颇具神话色彩,张兰早早洗了,这边李峰叫了两次,姗姗来迟,李山远远看着儿子,睡眼迷糊,摇头,这孩子越加惫懒了。
“林伯,王伯,成伯,林颖,早啊。”打了个哈欠,看着乌眼鸡般的林颖,李峰憋着笑,呵呵,这丫头两天这般早起,看来顶不住了,黑眼圈出来了,哈哈哈。
“笑什么。”瞪了一眼李峰,自己找了块地方,单手撩起一点河水拍打在脸上,别说清凉河水,精神一震。
李峰捧着河水,看着大河,今年立夏是在家里过的啊,好啊。洗完脸,李峰一群人去河湾子摘柳枝,这柳枝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柳枝,这棵柳树,传说是李家岗柳树之母,已经合抱粗细,年份已经不可考证了,虽然遭受过雷击,依然屹立不倒。
“清江一曲柳千条,三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故人桥上别,恨阴阳两隔今朝。”林老走过石板桥,一首改了的柳枝词,让李峰颇有些感慨,自己不是如此,曾与美人桥上别,恨美人嫁人妇今朝。可谓是悲莫悲兮生别离,李峰摇了摇头,自己竟然不曾不后悔,何必做女子之态。
柳树前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张兰早早排在前面,看着李峰过来招了招手,二爷今天穿着唐装,作为如今辈分最高的老人,这些仪式多是有他主持,别人来压不住场面的。村里妇人有时候颇为可爱,哪家有事,帮忙洗菜,做饭没二话,可是平时鸡毛蒜皮小事也能闹得沸沸扬扬。
“开始吧。”鞭炮燃起,噼里啪啦,惊起一片水鸟,大柳树里竟然有几只啄木鸟,受到惊吓,飞起,一只不小心被鞭炮炸伤了翅膀。
“喂,你做什么?”李峰一把拉住林颖,这丫头,这可不是电光炮,所谓安全鞭炮,这用的土制鞭炮,威力大,炸脸上,可不是闹着玩啊。尤其是中间十来个手臂粗细,绝对是威力无穷啊。
“你没看着啄木鸟受伤了,你放开,听没听到。”林颖看着小鸟在鞭炮中挣扎,心如刀绞,可是李峰死死拉着,是一只啄木鸟重要,还是人重要,李峰可没被冲坏脑子。鞭炮,终于燃放完了,啄木鸟早已经死了,林颖直直盯着李峰,手里捧着冒着火药味的啄木鸟,羽毛少了不少,带着一丝肉香。
“你看看,你看看,是你害死它,是你。”说完,掩面向着村外跑去,留下一脸无辜的李峰,至于村里人看着跑远的身影,颇有微词,不过人家不是李家岗的,这事管不着。
“怎么了。”李山刚才一直在二爷身边,没太注意这边,看着林颖掩面哭着跑远,脸上颇有些难看,自己儿子怎么回事,不知道自己已经订婚了。
“这个……”李峰哭下不得,这事整的,说完,李山一愣,脸色与李峰如同一辙,两父子颇有些说不出,道不明感慨。
“走吧,枝条,我领到了,每人一条,给你们,咦,小颖这丫头呢?”张兰把枝条递给几位老人,李峰,李山,手里还剩下两条,一看,林颖不在,疑惑的问道。
李峰看着几人不解看着自己,只能把与李山说的话再说一遍,张兰苦笑不已,倒是林老几人好像有些不一样,李峰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啄木鸟死了,另一只在哀嚎,火药味弥漫着,慢慢会飘散,直到微不可闻。
“小宝,我们采些洋槐花。”看着如同雪球洋槐花,成老动了心思,五月槐花开,如雪似蝶徘。微微风簇浪,串串浮阳台。阵阵清芳沁,翩翩天使来。问君为何事?还世一清白。
槐树花开,满是清香,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多可食用。
采摘后,做汤,拌饭,包饺子,主要蒸槐花,最是惹人回忆,几位老人说着说着,忆起过往种种,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的时候,春上榆钱饭,春后槐花香。可是救命玩意,如今想着,那段日子,苦,但是带着一丝甜蜜。
中午,张兰破费功夫的做了槐花蒸饭,加了面粉,虾皮,裹着,蒸,淡淡花香。几位老人闻着槐花蒸饭香味特别激动,像个孩子似的,拿着碗等在一边,李峰见着心里暗笑,老小孩,老小孩,越来越小孩啊。
槐花采摘终究是讲究时机的,花瓣将开未开时或是刚刚开绽放的朵儿,开放时间长有些老即将零落吃起来颇为干涩,没有开放完全是花骨朵太嫩,蒸饭不好做的。槐花洁白柔软的花瓣让人见着垂涎欲滴,放在鼻子上闻一闻,更是芳香四溢,神清气爽,颇为陶醉。
几位老人回忆三年自然灾害,关于“五九”时期故事李峰在边上听着,作为八零后人,李峰也算赶上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穷苦生活最后一班车。大山里风来的晚一些,那些苦难生活,曾今童年时断断续续模糊回忆,依稀记着当时生活的艰辛。
李峰没急着让张兰帮自己夹些槐花蒸饭,或许是记忆有些远了,李峰不觉着槐花蒸饭多么香甜,看着几位老人,父母颇有些欣喜回味的样子。李峰与生着闷气的林颖不时挑着筷子,倒是少有的吃几口。
“怎么了,你们俩,吃啊,味道可鲜美了,好吃的很啊。”成伯看着身边的俩小辈,有些漫不经心,翻着眼皮,兴趣缺缺的样子。
“嗯,你老吃吧,我早上吃的多不太饿。”李峰应付一声,林颖颇有些赌气的样子,大口吃了几块,似乎不是那么难吃,淡淡花香,配着香油调制的酱汁,还不错。
下午,李山从大棚里割出一箩筐红薯秧子,立夏种地瓜,绿豆,有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是从这里来的。
几位老人闲着没事做,跟着一起下地,地块翻过一遍了,只是没有打出埂,李峰和李山拿着铁锨,作为主力负责大的埂子堆砌,后边三位老人负责修理,细活。张兰插秧子,林颖似乎觉着吃住在别人家颇有些不好意思,想着帮忙,张兰拦着不让,手上伤口还没愈合,可不能再破裂了。最后看着林颖实在坚决,张兰手把手教林颖插秧子,这是最为简单,距离把握准,秧子叶子向上。
林颖不是笨人,几分钟过后学得有模有样,张兰看着点了点头,自己拎着水桶到水沟里打水。秧苗必须及时浇灌,一下午,七个人一亩来地,弄得齐整,至于,点豆子,这事最为简单的。张兰看着天不早了,回去做饭。李山领着李峰,几位老人,加上以为颇有兴趣种地的林颖,开始种绿豆,地方不大,在山坡边上,半亩地。几人手里握着小铁铲,挖个小坑,放几粒绿豆种子。这些种子是头天泡开,发芽的,挖出泥土用铁铲打碎,先浇水,盖土,在点上一点水,泥土湿润即可。
李山看着几人胡乱,不分次序,挖坑,点豆子,颇为好笑,不过绿豆不用太过计较。往日,下雨时,随意撒几把在地里,夏暮秋初收获满满一小斗子,可以吃到来年夏天,做绿豆粥,绿豆汤,可是夏日处暑的圣品啊。
李峰小时候,每年夏天,爷爷都会带着李峰摘嫩的绿豆,做绿豆饼,那会子可是兴奋的,天天盼着,等着吃绿豆饼。
绿豆饼做起来简单,直接把嫩绿豆压成扁扁片子打碎,加上淀粉,搅拌成面糊糊,有着漏子,做出比指甲大些小饼子状,薄薄出锅拌上蒜泥,黄瓜丝,香菜,那味道,李峰现在想着都流口水。说不上,今年做些尝尝,李峰一边挖坑,一边想,一个坑放进去几十颗种子都没发现。
“小宝,你做什么呢,你看看一个坑坑被你用绿豆填满了。”李山看着儿子,做些活三心二意,真是。
“啊,这是……”看着坑里豆子,李峰满脸通红,左右不敢抬头看身边几人。
第52章 放生仪式
“什么,星期天举行放生仪式?”晚上,李山趁着吃饭的功夫说道,李峰一愣惊叫。
放生仪式已经多少年没弄了,再说如今年月好了,没必要在外边风吹日晒的弄些吃食。
“这个放生仪式,是怎么个回事?”林老对于李家岗的风俗习惯,不是百分百掌握着,至少听说这,那几年在这里吃住,看得多了,记下了。
“咦,林伯,你不知道放生这事?”这下子李峰更惊讶了,不能吧,这事每年闹腾的动静可不小,自己还记着爷爷拉着自己,跟着一村人,大人孩子,可是热闹非凡啊。
“呵呵,这事林大哥还真没赶上过,也算巧了,解放前一直传承着放生仪式。解放后,这类东西列为封建残余,一直没弄起来。至于林大哥,那几年一直喊着破四旧,村里人那敢提这事啊。”李山小时候听人提起,不过真正见识已经是二十岁以后事了,包产到户之后,村里渐渐有了一点生气。不过那会子还有不少人靠着大河,老人在一起一商量,仪式弄了起来。不过随着老一辈人过世,小辈人越加的不在意,李峰记着十年前仪式正式停了下来。
“放生?白鸽嘛?”林颖放下手里的馒头,颇有些惊讶,城里重要节日,或是仪式,白鸽放生一直是保留项目,虽然这些白鸽是人养的,放了多半是再次回去,不过人们一直这般做着。
“不。”李峰接着把放生来龙去脉,说给在座的几人听。放生其实说白,还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对自然一种保护。
李家岗在过去,一直是多山岭,少地,尤其是大坝没修建以前,河水已经延伸到如今河滩。那时候,只有山脚,山坡一些零散的地方适宜种植庄稼,剩余多是只能种些竹子,果树,连玉米,棉花都是不能种的。村里连着粮食自给自足都不能,不少人家靠着大河,捕捉些鱼虾,换些钱财,卖粮。
一条大河养育了大河两岸几十里人家,那时大河可比如今热闹,大河上不仅仅有捕鱼船,卖粮,买蔬菜,甚至不少山外的商家运来日用品,大河整一个集市。热闹,或是水上人家,或是家里有人在水上谋生。
不管如何,大河联系山里人与山外,联系人们生机,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安慰。期间每年举行一次,放生仪式,更准确是河伯的祭祀,大河两岸,在放生当天,无论是大人,孩子,每人手里端着,捧着,一条小鱼,一只小虾,乌龟,甲鱼,甚至于螺蛳,河蚌,歪歪等等。
仪式举行多半有当地的受人尊敬的长者主持,场面上很是宏达。而这次李山提到的这次仪式举行一定程度上是响应市里要求,第二期的保护区建设,这些多亏了那一则省台新闻,刘记者很是用心拍摄了李家岗风景,加上丹顶鹤,白鹭,鸳鸯,野鸭,水鸟等,青山绿水,让不少人惊呼,省里还有如此美丽地方。
一位省领导说了句话,市里立马响应,做了决定追加二十万用于保护区建设,林颖本来半年的任职期被延长到一年,负责观鸟台办公室筹建。镇上征求了李福奎意见,决定星期天举行保护区二期筹建奠基仪式。
作为本地最具特点的风俗仪式,放生仪式被提上议程,这边李山刚刚知晓。
“原来如此,呵呵,不过这个主意不错。”可不是保护区建设,并不是二十万,这些钱能彻底解决的事,后期保护经费,虽然市里一直强调解决林颖的吃住问题,工资也按照科员工资发放,可是这些远远不够。一个人终究力量终究有限,至少三人以上才可能照顾到保护区方方面面,这些李峰做过可行性方案。
这边放生仪式影响如果做大了,引起一定轰动,形成传统做下去,或许能让市里真正立项。
林颖似乎也想到了,脸上颇为兴奋,一再和李山确认消息是否准确。
“不过,这次范围小一点,主要是李家岗和河对岸的李口子。”李山的看着林颖兴奋的表情,摇头,这次性质与以往不同,可以说成一种作秀行为。
没有过去那种浓郁的传统氛围,甚至于不如五六十年代,那是渔民那种捉十放一来的有意义。
春季夏初,渔民一直有一个传统,这时捕鱼,捉十条放一条,一种别样的保护,或是如同如今可持续发展。
第二天,李峰很是意外发现,李家岗来了不少城里人,三五成群,老少皆有,老者颇多些。有人带着观鸟镜,有人只拿着相机。
至于,观鸟还是观光,对于李峰来说,这些都是自己的客人。自己桃林,多数桃子已经半数红了半边,甚至于全红也有些,远远看着,红桃绿叶格外喜人,谋杀不少人的眼球。尤其颇为醒目几个大字,清清楚楚写着“免费试吃”不少人觉着颇为新鲜,比之超市里那些,在这山水之间,美丽小村。
“老头子,你过来试试,这桃子不错,味道纯正,甜蜜,好些年没吃过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斑白的头发,戴着印着某某旅行社,老人经常出去旅游的。
另一位老人,脖子挂着数码相机,背着包包。“是吗?我尝尝,别说,真不错。看起来这片桃林侍弄不错。”
“你看,老头子,你看,那是不是梅花鹿,真漂亮啊。”老妇人满是惊喜指着桃林下悠闲的迈着步子,吃着嫩草的小花,绛红色的背脊点点的白点,如今美的动人心弦,吸引着老人目光。
“是。”戴着眼镜,微微有些老花眼的老人点了点头,拿着相机,微蹲着,咔,小花美丽的声音永远定格在相机里。
“两位好。”外边响动引起李峰注意,这边李峰迎着走了出来,看着两位老人,忙打招呼。
“你好,小伙子,这院子是你的吗?挺不错的。”老人看着李峰颇有些惊讶,他以为能侍弄出这般好的桃树,最少是上了年纪农人。
“谢谢,这边坐,两位第一次来?”李峰倒了两杯茶,桌子摆在荷塘边,淡淡的荷花香味。牵牛花依旧鲜艳,蝶飞蜜舞,青绿的几棵小葫芦秧子上面点点稀稀几个葫芦挂着。苦瓜,开出黄的花,迎着太阳,如同镀上了一层金箔。
院子边几株棕竹,池潭边柳树,芦苇已经一米多高,绿油油配上倒垂柳枝,配有些风味。院子半关这的门,隐隐露出的葡萄藤架子,花圃里的花苗,看着两位老人一愣一愣。倒不是说他们没见识,不过在农家小院见到这些还真是第一次。两位老人男的姓庄女的姓唐退休前在一所重点高中任教,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外,孩子争气,上了名牌大学,如今工作五六年,有车有房。老人俩不愁吃穿,平时跟着旅行团,前天看着新闻知道市里还有李家岗这样地方。两人颇为欣喜,主要是身子骨不太硬朗,跟着旅行团总是不方便。
倒是李家岗离着市里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直接坐到镇上,来李家岗也方便,路边有车几块钱,来回看看不过三十多块车钱。
“不错,小伙子。”茶水不热不凉,香味淡淡的有些山野味,周老师拼了一口茶,而唐老师这会子颇为惊讶荷叶下不时闪现的红艳。
“老头子,你过来,看看,这里好些些锦鲤。”周老师对着李峰微微笑,转过头来,看了一眼池塘,不说,细看之下,荷叶底不时闪现的鲤鱼还真不在少数,如此密集,只有一些景点才有,两人在杭州西湖边看过花港观鱼那地方,密密麻麻的,可没成想到这看着寻常池塘竟然有如此多。
“自己养着玩的。”李峰这些都是颇为意外,自己养的鲤鱼中竟然掺杂不少锦鲤,虽然不是名贵品种,陪着荷塘却也适合。
“不错,有几条难得红白锦鲤,虽然不算名贵之极,却也算得上难得了。”这几条一条几百块钱上千的样子,算起来比鲤鱼贵了许多了。李峰倒是没太在意,权当是鲤鱼养着,主要有泉水却也不用担心。
“老先生,看上那条,我送你一条养。”李峰笑着在边上看着老人拿着照相机拍摄游鱼形态。
“这可使不得,老头子,我们买两条养着吧,家里客厅我看着空,小猫小狗社区看着麻烦,倒是养两条鱼不错。”唐老师看着刚才游过去的一条,淡黄色锦鲤颇为喜欢,这里多是普通品种,多着一两百,少着十多块,正是适合自己两人饲养。
这些李峰也是知道,林颖倒是说过,前些天,林颖在池潭边钓鱼,没成想钓了一条锦鲤,淡淡红。这丫头颇为激动,拿着给几位老人,李峰也在边上,一直以来李峰觉着鲤鱼与锦鲤是一样。原来还有些分别的,最后,李峰陪着几位老人,仔细查看了一遍,好真不少,一会功夫就找出十几条,不过林颖说这些都是普通,只有一两条还算不错,至多一二百块。这已经让李峰欣喜不已了,一条鲤鱼才多少钱,大些也不过十多块,这些连着一斤都没有就能买十几块,甚至一两百。
最后,两位老人临走让李峰捞了四条装在小桶里倒了些泉水,两条红尾巴身体微微有些泛着银白,两条淡黄的,收了一百块钱。李峰顺带着送了几斤桃子给老人尝尝,或许这几条鱼在市里能买上一百五,二百,不过即使这样李峰依旧满足不已。
第53章 须笼子捕鱼
这几天人流见多,不少人问起吃饭问题,倒是村里几个有心人搭起凉棚子,木板上写着几个大字,这就成了饭馆了,朴实的农家风味,倒是让一些城里人赞叹。鸡鸭自家养的,菜园里蔬菜随便摘,鱼随时拿着撒网在河湾子,扔上几下,弄上几条来。成本低,要价实在,四五人,点上五六个菜也不过二三十块,吃的饱饱。
张兰看着眼热,想着自家也弄一个,最后还是李峰拦着了。自家哪里有功夫呦,李山每天忙着地里活,西瓜眼看着下个星期就要拔秧子,花生要下地。自己看着桃林,水沟里鱼虾这会子也许要照顾着。
菜园子大了,打理起来也是要人看着,如是弄个饭馆,太忙碌。这边还有林颖,三位老人,时间不充裕。李峰苦口婆心的摆道理,说事实,劝住了眼热的母亲,微微舒了一口气。所谓农家餐馆,其实不过是多个锅子,几张桌椅,如今每天过来的人数增加到五十人左右,吃饭人数不过一半左右。
以后不清楚,至少李峰懒得动弹,侍弄这些劳心劳力活计,这娃越加的惫懒,似乎天天躺着晒太阳舒服。
早晨,鸡蛋面疙瘩,陪着小菜,吃的清爽,林老边吃边感叹,过去曾经,成老,王老倒是下过乡的人,吃着飘着蛋花的面疙瘩乐呵呵。只有林颖看着面糊东东,低头皱眉,半天不动勺子。
“怎么了?小颖,不舒服吗?怎么不吃啊。”张兰看着异样林颖关心问道,有些粗糙手伸向林颖额头。
“没……没事,谢谢,阿姨。”林颖不好意说,低着头似乎做了很大决定,犹如勇敢的士兵面对着必死的战场,奋力冲锋,一小勺面疙瘩放进嘴里。“咦。”林颖满脸难以置信,不是味道太差,而是味道太好,淡淡蛋花香,配着劲道的面团,滑腻的面点点,点缀几丝碎末香菜软软带着清香。
“阿姨,你做饭手艺真好,我要是用您十分之一手艺就好了。”林颖大口的一勺一勺吃着面疙瘩,加一点腌黄瓜,抄萝卜干,真是美极了。最后不忘夸赞张兰手艺,让李峰一愣,这丫头几天下来,马屁功夫见长啊。看来,这丫头开始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了啊。
“好吃多吃点,那天想学跟阿姨说,阿姨啊,教你,保证你以后吃的白胖胖。”张兰颇为受用的点了点头,嘴角挂着笑,心里高兴。
“嗯,我一定好好学。”林颖心里想着到时候回家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所有的亲戚一个大大惊喜,让她们天天说我,是个娇惯笨丫头,哼哼。
吃完早饭,李山这边到河滩看瓜,一些没有瓜妞子的秧子,如今有时间就清理一些。张兰喂鸡喂鸭,打扫院子,侍弄菜园,除杂草,几位老人成老摆弄洋瓷盆里几株兰花,王老看着自己烂盆子里已经长出一两寸长蒜苗颇为得意。至于林老,这会子正在喂鱼,不知道怎么的,林老起了心思养鱼,看着李峰家几口废弃水缸,让李峰弄了几条锦鲤,最后移栽几棵水莲,贴在水面荷叶,荷花色粉红,加上几条红尾巴鲤鱼,还真有些意思。李山看着还感慨了两句,直说自己怎么就没能想起来呢。张兰在边上笑说,你想起来,你就是教授,工程师了,惹得林颖呵呵直笑。
不过,这些天,这丫头的注意力全放在几只野兔子身上了,前天兔子睁眼,由于李峰几人喂养了一段时间,几只小家伙一点不怕人,不时跳出笼子,跑进院子边。最远跑出桃林外的小路上,好在养熟悉了,知道回来。不过,林颖怕别人伤了,在每只兔子腿上系了红丝带,远远就能看着。这几天由于城里人多了,几只小家伙,配上贪吃调皮的毛球,再加一个颇有些灵巧,很会撒娇肥仔,美丽高雅的小花,成为一帮城里人追捧的明星。
李峰吃完早饭,骑着自己的四轮摩托,嘟嘟的向着镇上开去,这会子,李峰想着买几张渔网。后天放生,自己准备,在河湾子捉些小鱼,送给人放生。
街上倒是各种网都有,李峰选了几种,在街上溜达了一圈,买了些小吃带回去。李灿这边问了村里事情,这几天听着不少人说起李家岗。
“这几天不少城里人过来,五叔,三爷家,还有老四奶家开了小餐馆,生意还算不错。”李峰简单介绍了一下,让李灿一愣,这餐馆都开上了。
“城里人一天能有多少,怎么四叔,三爷,连着李长林也跟着闹腾啊。”李灿他爸听着一愣,村里还真弄起来了吗?心里有些动,街上有着李灿照看,自己二老是不是搬回去,也开个店铺。
“可不是,这几天每天四五十人,周末可能更多些,吃饭也有二三十人,一天几百块还是不成问题的。”李峰笑着说,自己这几天每天也能弄个三四百,桃子,西瓜,酥瓜,菜瓜,蔬菜,一天好几百,乐呵的张兰像是在梦里一般。
“我去,这么多啊?一月不是弄上万块”李灿一惊,他可是知道自家开餐馆,本钱几乎忽略不计,一天几百,一月可就能上万啊,一年十来万,越是细算,心里越加惊讶,最后变成震惊啊。
“这也难说,可能是省台报道起了作用,以后谁知道呢。”李峰看着两父子眼睛都亮了,觉着有些好玩,见钱眼开,难道说的就是眼前人。
李峰说了会话,骑着自己‘小毛驴’吐吐青烟,一眨眼消失在李灿面前。
李峰回到家,还不到十点,这边拿下吃食,给几位客人尝尝鲜,今天弄了些肉圆子,做个鲫鱼肉圆豆腐汤。
至于小吃香饼,油香,油片子,这会子还热乎呢,拿着让给林伯几人。香饼轻薄,透亮,焦脆焦脆的,做起来颇为费事,面粉必须是发酵过的,放上一点葱花陪着碎肉。做香饼人,必须用一块大拇指头一般的面团拉出手掌大,放在铁案上烤,两面刷上猪油,点上芝麻。李峰这些年只看见镇上那家老字号,夫妻二人,这手艺听说每个十年八年功夫学不会。
“香,脆,酥,真是难得好东西,这玩意真没吃过。”坐在桃林边,一人一杯自制的豆浆,一块香饼,几人围在一块吃喝。那个香味,引得几个路过的城里人直流口水,李峰赶紧让座,香饼拿过来,让几人尝尝。
“好吃,大哥哥,这些是肯德基买的吗?在哪里,我也要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吃完了一个,眼巴巴看着李峰,没了,这圈子每人吃了一块,这一袋子香饼吃了干净。
“这个肯德基里可是没有的,不过你们想吃,可以去镇上,人家可是三十来年老摊子,味道好,材料也新鲜。”李峰看着男孩摇了摇头,肯德基,麦当劳,对于李峰来说只是借厕所的地方。
记着大学时,李峰陪着女朋友每次逛街,没地方上厕所,直奔着肯德基,老爷爷最后的地方,就是厕所比较干净。
“哦,爸爸,我们去买好不好?”小男孩颇为失望,回头看着自己爸爸说道。“我们下午回去路过买些,带回去给你爷爷奶奶,妈妈尝尝,你说好不好?”男子对着李峰微笑着点了点头,细声慢语说道。
“嗯,爷爷一定喜欢吃。”小男孩握了握拳头,颇有些肯定的说道,中年人一愣,脸上带着欣慰笑容,自己父亲身体不好,尤其胃口越加差了,每天只能喝点米粥。没想到儿子还记着,男子微微觉着鼻子发酸,大手抚摸着自己头,重重点了点头。“爷爷一定爱吃。”
李峰拍了拍脑袋,看,自己只顾着香饼,篮子里的油香,油片子都忘记了。“小弟弟,过来,这边的哥哥还有好吃的呢。”李峰从篮子里拿出油香,浓郁的香味,金黄的色泽,杯口圆,两边中央微微鼓起,有些陀螺的样子。
李家嘴油香与别人做的有些不同,是用面粉加糯米粉加白糖合成面团,然后分成水杯口圆饼状中间再加红糖。油锅烧开,一个个放进去,油一过,圆饼膨胀,肚皮鼓了起来,看着圆鼓鼓的颇为可爱,表皮炸的金黄,里面带着丝丝甜味。吃起来,别说,外皮脆香,带着一丝甜丝丝,能力柔软黏糊,吃起来真是没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