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材料帝国》-第7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路秘书,杨主任出不出来,不是你说了算的,得由杨主任自己说了算。你就去传个话,说小秦有事求见,我敢保证他会出来见我的。”秦海嘻皮笑脸地对路晓琳说道。他看起来年轻,但心理年龄比路晓琳要大得多,要论斗嘴皮子,路晓琳真不是他的对手。

        路晓琳跺着脚道:“你真是越来越放肆了!哼,传话就传话,我就不信杨主任会搭理你。”

        说罢,她把热水瓶往秦海手里一塞,说道:“你去打一壶开水来,送到会议室门口,杨主任不说见你,你不能进会议室,知道吗?”

        “遵命,尊敬的小姐!”秦海马马虎虎地比划了一个法国宫廷大礼,然后接过热水瓶跑开了。

        看着秦海与路晓琳这一通打情骂俏般的交流,陈鸿程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宰相门前三品官,路晓琳作为杨新宇带来的秘书,那也是颇有地位的,秦海居然敢这样调戏她,而她虽然嘴上不依不饶,可还是转身回去传话去了。看她这个态度,应当是相信杨新宇愿意会见秦海的,否则根本不可能去传什么话。

        没等陈鸿程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秦海已经把开水打来了,而路晓琳也正从会议室里走出来,一脸不情不愿地说道:“杨主任说了,让你有话就进会议室说。正好,你把开水也带进去吧。”

        “多谢路小姐!”秦海笑着道了声谢,便走进会议室去了。

        几分钟后,秦海从会议室里探出头来,向陈鸿程喊道:“陈总,杨主任请你进来。”

        “哎哎,好!”陈鸿程心中一阵紧张,脚下跌跌撞撞地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人不多,除了杨新宇之外,余下便是柴培德、郭明、宁中英以及刚刚进去的秦海。前几个人坐得很开,每人面前的桌上都搁着茶杯、烟盒之类,想必是吃过午饭之后,几个人在此聊天休息。至于来头更大的杨亦赫和苏成英,早被小车送到县政府招待所小憩去了。

        “杨主任,这位就是红原省红海实业公司的陈鸿程总经理。”秦海向杨新宇做着介绍。

        “哦,原来是陈总,快请坐吧。”杨新宇温和地对陈鸿程笑着,同时伸手示意他找地方坐下。杨新宇一向没什么架子,地方上那些企业到国产化办去联系工作的时候,杨新宇对他们都是十分客气的。

        杨新宇只是一个副司级干部,比陈鸿程下海之前的级别只高出半格。但陈鸿程知道,杨新宇是个有能力而且也做出了业绩的部委官员,提升到正司级乃至部级都只是时间问题。在此前,他还为如何求见杨新宇而大伤脑筋,现在他居然能够与杨新宇面对面地坐在一起,这让他觉得有些恍然如梦的样子。

        “杨主任太客气了,您称我一句小陈就好了。”陈鸿程谦虚着,在杨新宇的对面坐了下来。

        “听小秦说,你有意做汽车配件的贸易,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杨新宇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陈鸿程看了看旁边的柴培德和郭明,有些迟疑起来。上午开会的时候,柴培德和郭明都是坐在主席台上的,所以陈鸿程知道他们俩的身份。他要与杨新宇谈的是商业方面的问题,有两位地方官坐在一旁,他总觉得有些别扭。

        杨新宇看出了陈鸿程的想法,他笑着说道:“陈总,柴市长和郭县长都不算外人,你如果要和北溪的企业合作,做汽车配件的贸易,可少不了麻烦这两位父母官哦。对了,我们刚才正好在讨论建立北溪汽车配件生产基地的问题,谈来谈去,发现还差了一个能够帮忙做贸易的人。大家正在发愁,小秦就把你介绍过来了,你说,这是不是很巧啊?”

      第一百五十八章 拍卖代理权

        陈鸿程脑子有点晕,他没有想到秦海居然有这样大的面子,三言两语就能够让杨新宇来接见自己。在此前,苏亚波曾告诉他,秦海充其量就是一个脑子比较灵活一点的小青工而已,出差也是住在2毛钱一天的招待所里的。陈鸿程这次来平苑,联系秦海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在当地多一个眼线,谁能料想,他找到的居然是一个手眼通天的神人。

        陈鸿程不知道,秦海所以能够这样大大咧咧地带着他来求见杨新宇,并非恃宠而骄,而是料定了杨新宇对陈鸿程会感兴趣。秦海能够在各种场合里与那些比自己级别高出许多的官员们侃侃而谈,都是源于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他能够知道官员们的诉求是什么,然后适时地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官员们自然也就对他青睐有加了。

        以眼下这件事来说,国家引进浦桑汽车,并大力推进国产化工作,醉翁之意并不仅在浦桑汽车本身,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项目,带动国产汽车水平的全面提升。别人悟不出这一点,杨新宇肯定是心知肚明的。陈鸿程有意采购浦桑汽车的配件,销售给其他国产汽车厂商,这件事本身就是帮了杨新宇的忙,杨新宇怎么会不愿意接见陈鸿程呢?

        果然,秦海见了杨新宇,如此这般地一说,杨新宇和一旁的柴培德都来了兴趣,当即发话请陈鸿程到会议室详谈。

        听到杨新宇的话,陈鸿程来了精神,他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并且表示愿意成为北溪汽车配件基地的代理人,帮助北溪市把汽车配件销售到全国各地去。

        “柴市长,陈总这是想做咱们北溪汽配的全国总代理啊,有了陈总的帮助,咱们北溪的汽车配件生产可以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大大的好事啊。”秦海装出一副急切的样子,向柴培德进言道。

        “陈总有意帮助我们销售汽车配件,我们非常感谢啊。不过,这几天,到市里来谈汽车配件代理的公司,也有那么好几家了。市里的意见是,这个代理权交给谁,还是需要斟酌一下的。”柴培德用矜持的口吻说道。

        宁中英附和道:“是啊,到我们青锋厂来谈合作的,也有好几批了,有些人还拿着领导的条子,让我们真有些不好做啊。”

        “有这样的事情?”杨新宇把脸一沉,“是哪些领导的条子?中央一再要求,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搞长官意志。宁厂长,你记住,不管是谁的条子,你们都不要理睬。经济上的事情,就必须用经济手段来解决。”

        “这经济手段,是指什么?”宁中英诚恳求教。

        杨新宇想了想,说道:“既然大家都想要代理权,那就说明这个代理权是有价值的。我们在国外考察的时候,了解到外国企业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搞代理权的拍卖,在同等条件下,价高者得。”

        “拍卖?这可有点新鲜,像陈总这样,是来帮助我们推荐产品的,向他们收钱好像有些不合适吧?”柴培德似乎有些不支持杨新宇的观点。

        “不不不,柴市长,我倒觉得,拍卖这种方式我们是可以接受的。”陈鸿程赶紧接过话来。

        收钱的一方觉得收钱不合适,送钱的一方却坚决说送钱是合理的,这实在是有些奇怪。其实,这倒不是陈鸿程犯贱,非要送钱给北溪市,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觉得拍卖代理权的这种方式,对于他这个根基尚浅的公司,恰恰是最有利的。

        陈鸿程是从体制中下海出来办公司的,在体制内有一些关系,与那些泥腿子农民企业家相比,他的根基的确要深得多。但问题在于,时下搞贸易公司的并非只有他们这些人,那些从中央部委下海的官员,以及有父辈、祖辈荫护的二代们,根基比他陈鸿程又要深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了。与这些人在关系网上竞争,陈鸿程自忖是没有胜算的。

        宁中英的话说得非常明白了,已经有许多人写了条子过来,这显然就是来自于上头的关系。如果根据背景的强弱来分配代理权,陈鸿程恐怕连个渣都捡不着。类似于这样的事情,陈鸿程过去已经遇到过许多回了,明明是自己谈了很长时间的项目,马上就能吃到嘴里去了。结果上头来了一个什么人,递上一个条子,陈鸿程前期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现在,杨新宇提出了一个拍卖代理权的方案,不管谁的权力大小,一律以愿意交纳的代理费来决定胜负。陈鸿程琢磨着,自己的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他自己也是一个比较能吃苦的人,不像别人那样奢华,所以如果采取拍卖这种方式,那些二代们有可能就会回避,而他拿到代理权的希望就能够增加几分。

        出于这样的考虑,陈鸿程自然便选择了支持拍卖代理权的方法,汽车配件的代理利润是十分丰厚的,让出一部分给北溪市或者青锋厂,又有何妨?赚得少,总比赚不差要强得多吧?

        再说,如果代理权来自于拍卖,未来的维护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只要按时交钱就可以,没有太多的麻烦。反之,如果靠拉关系来取得代理权,维护关系网的花费也不会低,而且除了花钱之外,还要陪吃陪喝陪……那啥,总之,损失的精力和节操,折算下来也是一大笔投资了。

        听到陈鸿程的表态,杨新宇等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纷纷抽烟喝茶,用于压抑住内心的笑意。每个人心里都在想着同一句话:秦海这小子,实在是太坏了!

        原来,杨新宇、柴培德、宁中英等人的这一番做作,都来自于秦海的导演。原本在秦海向他们说起陈鸿程的来意时,他们都是喜出望外,恨不得立即就把代理权拱手奉上,再给陈鸿程授一个五好青年称号等等。要知道,现在企业要销售一点东西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有人上门来帮忙推销,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秦海却把他们拦住了,抛出了这样一个拍卖代理权的馊主意。据秦海分析,中国的汽车行业未来必定会有稳步的增长,优质汽车配件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陈鸿程所以会不辞辛苦地跑到北溪来争取代理权,也正是看到了这其中的好处。既然是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北溪市为什么不能从中切下一块来呢?

        几位领导也都是老狐狸出身,秦海一语道破天机,几个人马上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紧俏商品和滞销商品是不一样的,现在汽车配件是紧俏商品,不借机敲诈一下陈鸿程,能对得起自己这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吗?

        于是就有了杨新宇的热情、柴培德的为难以及宁中英看似无意的泄露天机,所有这些话,都是为了做一个坑把陈鸿程给埋进去。实践表明,陈鸿程对于这种圈套根本没有防备,自觉自愿地就跳到坑里去了。

        “既然陈总认为这个思路是可行的,那就请陈总尽快拟定一个代理方案。全国代理权关系太大,陈总一时恐怕也吃不下,要不,你就先照着华东区的代理权去设计吧,未来如果大家合作愉快,还可以继续扩大代理范围嘛。”杨新宇温和地建议道。

        “完全可以。”陈鸿程满口答应,他现在的能力,也的确是仅限于能够拿下一个大区。如果没有拍卖这回事,他当然乐意把全国的代理权都收入囊中,然后再慢慢地消化。但现在有了代理费,他就没法这样做了,全国的代理费和华东区的代理费,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柴市长,宁厂长,你们跟那些找上门来的公司也都说一下这个意思,愿意交纳代理费的,就允许他们参加竞标。想凭着几个条子白拿代理权的,一概不予接受。现在给浦桑汽车做配件国产化的,不仅仅有你们北溪市的企业,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的企业,我们国产化办回头也会一一地打上招呼,一律照此办理。”杨新宇道。

        “好,我们就按杨主任的意见办。”柴培德点头应道,说罢,他又对陈鸿程说道:“陈总,你们公司做好方案之后,尽快派人送到北溪去,直接和我联系就可以。不过,眼下有一件事,想请陈总帮个忙,不知陈总意下如何?”

        柴培德是北溪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陈鸿程能不能拿到代理权,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柴培德的好恶。听到柴培德求自己帮忙,陈鸿程哪里还有其他的选择,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柴市长有什么事情,就尽管吩咐吧。只要我小陈能够办到的,就一定不遗余力。”

        “其实这件事也很小,只是要请陈总出席一下下午的现场会,在会场上说几句话。这件事对陈总也是有一些好处的,未来陈总如何要代理我们北溪企业的产品,也需要认识一下北溪的企业领导嘛。”柴培德说道。

        秦海坐在一旁,心中好生感慨,陈鸿程这条大鱼,算是被杨新宇、柴培德这些老狐狸一鱼两吃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鱼几吃

        “我宣布,北溪市政府正式与红原省红海实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辟华东汽车配件市场,力争在三年内,使北溪市汽车配件生产基地的汽车配件产品占领华东区同类产品市场的80%,销售产值突破10亿元。”

        面对着全场的听众,柴培德大声地宣布着刚刚与陈鸿程草签的代理意向书,同时发出了豪言壮语。陈鸿程走上前去,与柴培德紧紧握手,从全国各地前来报道现场会情况的记者们毫不吝惜胶卷,咔咔咔地按动快门,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幕。

        “老宁,我……我要说几句!”坐在下面的卫荣平从座位上跳起来,不顾体面地跑到主席台前,对着主持会议的宁中英小声要求道。

        “你要说什么,如果还是上午那些话,你就不用再说了,会后你去找项厂长解约就是了。”宁中英用手捂着麦克风,探头对卫荣平说道。

        卫荣平连连摆手:“老宁,你跟我卖什么关子,上午那些话,不都是气话吗……你特莫不看僧面看佛面,咱们不还是儿女亲家吗?”

        “儿女亲家……”宁中英差点让卫荣平雷得从台上栽下去了。

        这好像还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梗了,当时宁中英和卫荣平同去开会,各自带了自家的孩子。宁中英这边带的是宁默,卫荣平带着他的闺女。那时候的宁默还有点玉树临风的潜质,和卫家的姑娘也玩得挺开心,于是两家的大人就开玩笑结了个什么娃娃亲。

        后来宁中英也曾就此事与卫荣平开过玩笑,但卫荣平矢口否认自己曾经答应过此事,因为宁默已经长成了一个死胖子,而且学习成绩极差,卫荣平才不屑于要他当自己的女婿呢。

        如今,卫荣平要求宁中英办事,居然连儿女亲家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不惜卖了自家女儿,这让宁中英实在是无法拒绝了。

        “柴市长,卫厂长说他有话想说。”宁中英忍着笑,向柴培德汇报道。

        “那就请他上来吧,大家畅所欲言嘛。”柴培德宽容地说道。

        得到柴培德的允许,卫荣平急不可耐地上了台,拿过麦克风,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万野机械厂坚决拥护市政府和陈总的合作,坚决响应市政府的号召!”

        “卫厂长,这种表决心的话,就不用多说了。上午的时候,你说你们万野机械厂设备老化,无力承担后续的生产任务,有这么回事吗?”柴培德问道。

        “这是上午的事情!”卫荣平大言不惭地说道,“中午的时候,我和我们生产科、技术科的同志讨论过了,大家一致认为,国家的需要就是企业的责任,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我们决定回去之后,马上更新生产设备,保证产量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

        “更新设备所需要的经费,你们……”柴培德拖着长腔,开始揭卫荣平的短了。

        卫荣平老脸有些绯红,不过他也是久经考验的人,这点难堪还是能够应付过去的。他端出一副诚恳的表情,说道:“通过现场会,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万机与青锋厂之间的差距。青锋厂为了开发技术,不惜砸锅卖铁,建立起这样庞大的材料实验室和热处理车间,我们勒一勒裤腰带又有何不可呢?所需要的经费,我们决定从厂里省出来,绝对不会耽误生产任务的完成。”

        如果说上午苏成英、杨新宇等人的决定是对卫荣平的一记重锤,那么下午柴培德宣布的这个战略合作协议,就成为压垮卫荣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了浦桑汽车之外,还要开拓更大的汽车市场,三年达到10亿元的销售额,这是何等巨大的一块蛋糕?面对着这样的诱惑,不知道有多少企业想扑上前去,啃上一口,而自己这个已经坐在饭桌上的人居然还威胁要扔掉刀叉,这不是脑子进水的表现吗?

        其实,如果没有翟建国的挑唆,卫荣平根本就不想与青锋厂谈什么协作价格的事情。这半年来,万机赚的钱也不算少了,天底下的钱,哪里是能够赚尽的?一个配件虽然只有1元钱的利润,但10万件就是10万元,如果能够做到100万件,那就是100万元,有这样的利润,夫复何求呢?

        想到这些,卫荣平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了,赶紧上台表决心,以防被柴培德、宁中英一脚踢出协作体系。至于这种表态算不算自搧耳光,卫荣平根本就不在乎,当厂长的人,谁不是千层底的脸皮,还会在乎这几下巴掌?

        有了卫荣平的带头,其他的厂长们也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一个个把手举得老高,纷纷要求表决心,要求市政府给自己“压更重的担子”。

        对于这些发言的请示,宁中英是来者不拒,不过鉴于想说话的人太多,每个人的发言被限制在一分钟之内,也就仅仅够让这些厂长表一个态而已。饶是如此,等着发言的人也在台下排起了队,看起来有点像幼儿园孩子们等着领糖果一样。

        我上了北溪的当了……坐回自己位置上去的陈鸿程到这个时候才算明白过来了。上午各家企业的逼宫,他是看在眼里的,而下午的这一幕,分明就是柴培德导演出来的,他陈鸿程非常荣幸地成了戏中的道具。陈鸿程要帮北溪卖汽车配件,还要交纳代理费,最后还被利用来吓唬和引诱那些闹事的企业,北溪市到底想把自己吃几回呢?

        尽管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节,陈鸿程也并不后悔。能够被别人利用,说明你有被利用的价值,这是值得高兴而不是郁闷的事情。

        那些厂长们的口号对于陈鸿程没有什么吸引力,他坐在主席台上,百无聊赖地扫视着会场,不经意间目光扫到了坐在会场上角的秦海身上。看着秦海一脸从容之色,陈鸿程心中一凛,不由得把这半天的事情又在脑子里重新回味了一遍。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太小看秦海这个人了,秦海身上的能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

        厂长们的发言告一段落之后,宁中英把话筒交给了杨亦赫和苏成英。两位省部级官员对于这个结果非常满意,在他们看来,正因为有了上午的波折,下午这个反转才显得更有意义。

        苏成英做了一个很有深度的总结,主要观点就是再次强调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表示要把北溪模式介绍到全国去,作为机械行业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经验。在上午的时候,他用的还是青锋模式这个词,到下午就变成北溪模式了,这本来就是一个模式辈出的年代,谁也不会挑剔部长用词的混乱。

        杨亦赫没有谈什么全国的高度,他是从一个地方官的角度,宣布安河省认可北溪市关于建设汽车配件生产基地的思路,并将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他同时也要求北溪市尽快完善企业之间的协作体系建设,消除各种潜在的隐患,保证汽车配件生产的稳定进行。

        接下来,就是照着官职大小的顺序,依次由杨新宇、柴培德、郭明、宁中英等人发言,领导们已经把调子定下来了,下面这些小官也不可能再说出什么更有水平的话,否则就是嫌弃领导眼界不够了。他们需要做的,只是表示坚持拥护领导的意见,深入领会、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总之,都是一些极其正确的废话。

        现场会的第一阶段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随后的环节就是参会嘉宾在主人的带领下参观车间、实验室等等,晚上则是由青锋厂主办的协作单位大会餐。与午餐时候的惶惶然不同,各位厂长们在晚宴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宾主频频举杯,众人向宁中英献媚的表情让旁观者都无法直视了。

        “老宁,我跟你交个底,这一次的事情,真的不怪老弟我。”卫荣平搂着宁中英的肩,把他拉到食堂一角,低声地向他告着密。

        “你特莫的想拆我的台,还说不怪你?”宁中英嘴里骂骂咧咧,脸上却是带着笑。企业之间互相拆台的事情并不少见,为这种事去伤私人的和气就太不值得了。

        卫荣平道:“老宁,实话告诉你,这一次在背后煽风点火的,是你们那个姓翟的小子。于是老韦有没有参与,我就不清楚了。这个事情,你可以跟你们县里反映反映,不过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接着,他就把翟建国如何撺掇各家协作厂对青锋厂逼宫的事情,一五一十向宁中英说了一遍。在这件事情里,卫荣平是差点让翟建国给坑死的,现在剧情反转了,他自然得把翟建国供出来,以便减轻宁中英对他的恶感。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宁中英颇有一些意外,他不是没有想过韦宝林和翟建国在这件事里发挥过坏作用,但却没有料到翟建国会做得如此过分。照卫荣平的说法,这件事完全就是翟建国一手策动的,他得对青锋厂有多大的怨念,才会如此上蹿下跳。

        “老宁,你如果不信,可以找老屈、老冯他们问问,我如果骗你一句,我就把我闺女嫁给你家那个胖儿子。”卫荣平急赤白脸地发誓了。

        “你这老东西,你闺女怎么摊着你这么个禽兽爹了!”宁中英又好气又好笑地给卫荣平一拳,两人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百六十章 新的合作

        现场会足足开了三天时间,后面的两天不再是开大会,而是各个参会单位分头进行商议,确定各项合作事宜。杨亦赫和苏成英当然没时间留在这里关注这些小事,只留下了杨新宇、柴培德等人处理后续的事务。

        现场会上形成的第一个成果,就是正式建立了北溪市汽车配件国产化产业基地,由北溪市政府直接管理,原来与青锋厂进行生产协作的几十家企业共同参与。作为基地企业,各家厂子的责权利关系更为明确,青锋厂作为龙头企业起到主导整个基地发展的作用,各家协作企业也拥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可以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

        杨新宇向基地企业作出承诺,未来将把更多的配件交给北溪市生产,并与北溪市建立起更为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同时为北溪企业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北溪市的企业则推举宁中英作为代表,向浦桑汽车国产化办公室表明决心,力争承担更多的配件国产化工作。

        作为汽车配件基地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原来隶属于青锋农机厂的材料实验室被独立出来,成立了北溪市汽车配件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这可以算是现场会上的第二个成果。

        在此前,青锋厂的材料实验室解决了青锋厂所承担的37种汽车配件的材料工艺问题,这其中主要得益于秦海所拥有的超前知识。然而,当北溪市希望承担更多的汽车配件生产任务时,新出现的工艺问题已经超出了秦海的知识范围,毕竟秦海不是全才,不可能什么样的技术都了然于心。

        在这种情况下,材料实验室独立出来,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成立材料研究所之后,北溪市的各家企业可以联合出资,支持研究所开展材料工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则可用于各家企业的生产。这样做,可以分散材料研究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助于打破青锋厂一枝独秀的格局,促进全市企业的共同发展。

        新成立的材料研究所采取股份制的方式,青锋厂以此前的投入和所拥有的技术入股,占到了其中的45%;安河工学院作为技术的提供单位,也获得了20%的股权;余下的股份由各家企业认购,按出资额度进行分配。

        在这其中,出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对材料实验室贡献最大的秦海,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被聘请担任研究所总工程师的李林广心里明白,实验室前期取得的成果,大部分都来自于秦海的真知灼见,否则大家还不知道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但关键问题在于,中国根本就没有对知识进行估价的传统,如果要把秦海那些思想折算成股份,一来是根本无法计算,二来则是无法说服相关的官员。

        对于这个问题,秦海只是抱以无所谓的一笑,他贡献的这些思想,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价值连城,但在后世则是非常普通的一些知识。看到自己的想法能够让青锋厂乃至北溪市取得收益,秦海已经知足了,他期待的舞台比北溪市要大得多,区区一家研究所,还真没被他看在眼里。

        卫荣平向宁中英透露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柴培德和郭明的耳朵里去。经过向多位企业领导求证之后,柴培德和郭明确定,这一次的逼宫事件,是由翟建国策划的,韦宝林在其中或许知情,但没有证据表明他参与了这个阴谋。

        现场会之后一星期,平苑县政府办公会议决定,停止洗衣机项目,撤销洗衣机项目领导工作委员会。原“洗委”常务副主任韦宝林调县地震局任副局长,括号,享受正科级待遇。而原任办公室主任的翟建国则调往环卫局,任城西环卫所第三副主任。这个职务听起来还不错,但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环卫小队的队长,是要亲自扛着扫把去扫大街的。

        据说,翟建国听到消息的时候,气急败坏地砸了手上的杯子,跑去向韦宝林哭诉,要求韦宝林去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安排。韦宝林默默地看了翟建国半天,冷冷地说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然后便拎着自己的公文包到地震局上任去了。平苑县地处章江冲积扇,据地质资料考证的上一次地震还是发生在侏罗纪,这样一个地方的地震局,实在是休闲养老的最佳去处。

        秦海是从宁默嘴里知道翟建国和韦宝林的结局的,对于此事,他连幸灾乐祸的兴趣都没有。秦海知道,翟建国也不能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他的错误之处,只是在于误判了形势,用计划体制下的思维方式来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阴谋,不失败倒是奇怪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