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三百八十七章 租一幢楼
为了哄好秦海这尊大神,金塘市政府也是下了点工夫的。这两天,郑修竹盯紧了秦海,一心琢磨着如何为秦海提供服务。今天晚上秦海在这家饭馆宴请许国权,郑修竹不知道许国权是何许人也,但还是紧急联系了饶荣根,向他汇报此事。饶荣根指示郑修竹,帮秦海把账单付掉,这就算是市政府在替秦海请客了,秦海怎么也得念一个人情吧?
这其中郑修竹还是出了一个差错,那就是没有查明许国权的身份。如果他知道许国权是一位师级干部,并把此事报告了饶荣根,饶荣根无论如何都是会赶来作陪的。当然,许国权事先也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因此这趟来金塘颇为低调,没有惊动地方。在他想来,他只是来与秦海进行洽谈,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与金塘的地方官员应酬上。
听说郑修竹把账结了,秦海觉得有些挠头。他原本的打算是不和金塘市政府产生经济上的瓜葛,即使想支持一下金塘的教育,他也是通过自己的基金会来做,而不想把钱交到饶荣根这些人手上去。可是,郑修竹这样上赶着替他付账,让他就有些抹不开面子了,伸手不打笑脸人,一个市政府能够这样低三下四地侍候他,他似乎也不该表现得太冷淡了。
“郑所长,这太不好意思了,怎么能让市里破费呢?”秦海对郑修竹说道。
郑修竹满面红光地答道:“应该的,应该的。秦总是金塘的投资商,为我们金塘做了这么多贡献,饶市长亲自交代过,要照顾好秦总的生活,秦总的客人,就是我们金塘的客人,哪能让秦总破费呢?”
“嗯,麻烦郑所长转告饶市长,说我非常感谢他的好意,改天一定去市政府拜访他。”秦海说道。
“好的好的,我一定把秦总的话一字不漏地汇报给饶市长。”郑修竹喜形于色地答道。他知道,饶荣根一直想创造机会与秦海会晤,又担心秦海不乐意。现在郑修竹替秦海付了一个账单,就换来秦海去拜访饶荣根的承诺,这个功劳可是大大的。
打发走了郑修竹,秦海陪着许国权、肖伟浩等人分别上了公司的车,返回双港厂的招待所去休息。在车上,肖伟浩向秦海问道:“小秦,刚才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市政府会帮你付账啊?”
秦海无奈地说道:“没办法,他们缠上我了,说穿了,就是看中了我兜里的钱吧。”
说着,他便把这两天的事情向肖伟浩说了一遍,尤其提出金塘市有向他化缘的意向,只是没有直接开口而已。关于自己打算成立一个基金会来管理捐资助学经费的事情,他也原原本本地说了。
肖伟浩琢磨了一下,说道:小秦,你们企业经营的事情,照理说呢,我也不应该插嘴。不过,市政府如果真的有希望你们出点钱的意思,在你们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最好还是要给对方一个面子,至少是给他们一个台阶吧。你们的企业建在金塘,和金塘市政府的关系还是要维护好。”
秦海嘟囔道:“我们好歹也是投资商吧?各地对投资商不都是哄着供着的吗,哪有伸手向投资商要钱的?我们的企业建成以后,每年给地方能创造出多少税收,政府不可能算不出这笔账吧?”
肖伟浩笑道:“他们当然算得清账,要不怎么会派这个郑修竹跟在后面侍候着你呢?不过,花花轿子大家抬,市里这样奉承你,你如果一点表示都没有,市里至少会觉得你太傲慢,也许在什么事情上就给你一点脸色看看了。你是个做大事的人,何必在这种小事情上去给自己添麻烦呢?”
秦海自嘲地笑了:“肖处,你说得对,其实我真是有点偏执了。他们所图也就是一点钱吧,充其量有一两百万就足够打发他们了。我们找市里要地,他们一下子就拨出上万亩,一分钱出让金都没收,我们已经赚大了,真没必要在这点小钱上去计较。”
在当年,土地有偿出让制度还刚刚开始推行,各地企业使用的工业用地,大多数还是采用无偿划拨的方式,只有一小部分需要收取土地出让金,采取有偿使用方式。金塘属于内地,招商引资的难度很大,所以在土地问题上一直不敢动心思。其实,如果他们想到了向秦海收取土地出让金,一万亩土地起码也能要到几千万元。
无偿划拨的土地,唯一的缺陷就是未来不能转让,只能退还给政府。如果秦海存着炒地皮的想法,这种方式就不适合了。不过,秦海是个搞工业的人,从来也没想过要靠房地产去发财,这种担忧也就没有必要了。
在土地使用方面省下了这么多的资金,拿出一点点送给金塘市政府,倒也算不上什么。秦海此前只是因为看不惯金塘官员们的作派,所以坚持不愿意给钱。现在听肖伟浩这样一劝,秦海也就改变了初衷。
第二天,秦海果真去拜访了饶荣根。虽然事先没有预约,但饶荣根还是推掉了几个部门来向他汇报工作的安排,挤出时间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秦海。宾主双方进行了一个小时亲切友好的会谈,秦海向饶荣根提出了化工材料集团需要市政府提供配合的一些方面,饶荣根一一记下,承诺以最快速度和最好的态度予以满足。秦海投桃报李,也向饶荣根提出了一个向市政府送钱的方案。
“饶市长,还有一件事,也想请市里帮助解决一下。我们化工材料集团成立之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现在是租用了双港合成纤维厂的一幢小楼,有很多不方便。我们听说,市经贸委搬迁新址之后,原来的办公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我们想以一年300万元的价格租过来,不知道市政府能否同意。”秦海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对饶荣根说道。
一年300万!
饶荣根心里一动。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觉得秦海说错话了,经贸委的老楼虽然也有一定规模,但以金塘目前的行情,即使加上外面的小院子,一年能租出30万元就已经算是高价了。秦海一张嘴就表示愿意出300万,难道他是一个傻子吗?
待到看见秦海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一丝笑意,饶荣根霎时就明白了,这是人家秦总在给市政府送钱呢。既然是送钱,就必须得有个名目,总不能说看着市政府可怜,捐上几万块钱给大家吃喝吧?租办公场地这种借口,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一处办公楼一年的租金能值几何,本身也是一个说不准的数字,人家愿意出300万,谁又能说不合理呢?
租金这种钱的好处,还在于它是可以留在账外的,作为政府的小金库来使用。上级财政部门关心的是大钱,这种出租办公楼挣来的小钱,从来就不入省财政厅的法眼。当然,这是财政厅不知道一幢楼能够租出300万这个前提的。
预算外资金这种东西,是官员们的最爱。预算内的钱,讲究专款专用,如果挪作他用,就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而预算外的收入,是官员们可以随意支配的,比如请客、出国、装修办公室、买车等等,上级财政部门都没法说什么。饶荣根作为一市之长,一年手上能够动用的预算外资金也就是几十万而已,一下子进来300万,他立马就由土鳖变成土豪了。
“经贸委的老楼,那可是一个黄金地段啊。”饶荣根呵呵笑着道,“我们市里很多单位都看中了那幢楼,纷纷打报告要求分给他们用呢。不过,秦总是我们金塘的大投资商,秦总的要求,我们是必须满足的。这件事我就可以拍板,你们下午就可以去找经贸委办手续。”
“那可太感谢饶市长了,您这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秦海假模假式地说道。
一年300万,用这笔钱秦海就能够在金塘重新建一幢办公楼了。可是,他就得假装是得了一个天大的好处一样,向饶荣根表示感谢。而饶荣根呢,也必须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不能手舞足蹈地庆祝自己捡到了便宜。
大家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心里却都是明镜一般。秦海知道,自己已经把好处送出去了,不再欠金塘的人情了。而饶荣根也明白,金塘得了化工材料集团的好处,日后必须在其他方面给予便利。化工材料集团租借这幢大楼,是按年交付租金的,金塘如果明年还想拿到这笔钱,就得乖乖地给化工材料集团提供服务。
“秦总准备在金塘呆多长时间?我们市委王书记还表示要请秦总吃顿饭呢,只是不知道你什么时间方便。”饶荣根乐呵呵地向秦海发出了邀请。
秦海摇摇头道:“这一次恐怕没时间了,还请饶市长向王书记转达我的歉意。我们有几项产品的技术问题需要我参与解决,过两天,我还要去美国,事先也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所以只怕是抽不出身来。”
“哦,那可太遗憾了。等秦总从美国回来,一定要再次光临我们金塘。”饶荣根说道。
“一定一定。”秦海也敷衍着应道。
第三百八十八章 老朋友
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
一名军装笔挺的美国军官带着两名随从大步流星地沿着走廊走到了接待室的门外,站在门边的士兵适时地推开了接待室的大门,向那军官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军官微微点了一下头,然后便走进了接待室。
接待室的沙发上,坐着6名中国人,分别是梁荣健、罗开萌、肖伟浩和秦海、宁默、喻海涛。前三位是70X所派来美国推销新式防弹衣的代表,秦海等三人则基本上是来看热闹的。原本许国权只是希望秦海能够陪同梁荣健一行到美国来,以便随时回答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但秦海说自己的小兄弟宁默和喻海涛都对美国大兵颇感兴趣,想跟去看看热闹,许国权无奈之下,也就只能点头答应了。
关于向美军推销新式防弹衣这个问题,科工委方面略有些迟疑,但架不住许国权在电话中再三恳求,最终也只能同意了。正如许国权自己分析的那样,这种新式防弹衣并不是列入军方研究范围的产品,很难界定它的密级。再考虑到70X所的确是经费困难,急等着这笔外快来买米下锅,科工委方面的领导也就乐得装聋作哑,允许许国权便宜行事了。
确定了可以做这笔生意之后,许国权马上安排梁荣健、罗开萌和肖伟浩三人代表70X所前往美国。事实上,他们这一趟从桐江省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安排了,否则也不至于专门带上翻译到金塘来。
由于防弹衣的研制和生产都是秦海这边完成的,许国权便要求秦海为他安排一名技术人员随梁荣健一行同赴美国。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海居然提出要亲自出马。对此,许国权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的,秦海如此年轻就能够挣下亿万身家,必定是商业奇才,能够让秦海出马,这一趟成功的把握又翻了一番了。
秦海答应随梁荣健等人前往美国的条件是带上宁默和喻海涛二人,这一点许国权自然不会拒绝,反正秦海说了,他自己和宁、喻二人的差旅费用都是自负的,不需要70X所承担,许国权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一行人在浦江搭乘飞机,直接飞到了纽约,随后又转机来到了亚历山德里亚。有关与美国军方联络的事情,是由肖伟浩和梁荣健二人负责的,秦海虽然能耐颇大,但这种军方之间的事情,他还是办不了的。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得到了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的许可,得以前往司令部去洽谈防弹衣的销售事宜。他们在陆军器材司令部的接待室坐了几分钟之后,正主终于到了。
“麦卡尼斯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看到那名美军军官进门,梁荣健愣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来,向着那人走去,同时用英语亲热地招呼着。
那名美军军官正是陆军器材司令部二局的副局长麦卡尼斯,他头一天就得到了通知,说有一家中国企业今天要来拜访,推销他们生产的新型防弹衣,由他负责接待。他没有想到,中国企业的销售代表中居然有他的熟人。
梁荣健与麦卡尼斯非但此前见过面,而且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这件事说起来话长,还要追溯到80年代所谓“和平典范”的时候去。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两国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苏联,美国开展了多项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包括向中国提供部分先进的军事装备,这就是当时所称的和平典范。
梁荣健作为军工科研系统的人员,在那一时期曾被派到美国进行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学习,当时麦卡尼斯正是美方的负责人员,与梁荣健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关系也颇为密切。这一次,许国权安排梁荣健作为赴美销售的负责人,也是看中了他在美国学习的这段经历。
80年代末,中美关系破裂,和平典范计划自然也就无疾而终了。在那之后,梁荣健再也没有听到过麦卡尼斯的消息,谁能想到,他们居然会在这样一种场合下重逢。
听到梁荣健的招呼,再仔细一看对方的脸,麦卡尼斯也呵呵地笑了起来,走上前去,不容分说就给了梁荣健一个熊抱。
“哦,梁先生,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麦卡尼斯毫不掩饰地说道。
美国人做事,没有那么多政治正确与否的顾虑。要说起来,中美关系此时尚处于破冰前夕,互相之间还是有一些忌讳的。麦卡尼斯能够这样热情地对待梁荣健,让秦海、肖伟浩等人都眼睛一亮。
“梁先生,你没有穿军装,是有什么原因吗?”麦卡尼斯招呼梁荣健坐下,然后自己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对梁荣健问道。
“我已经不在军界了。”梁荣健笑呵呵地应道。
“是吗?”麦卡尼斯看着梁荣健,眼睛里闪过一缕调笑的神情。
梁荣健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我已经离开了军界,现在我是中国启林公司的销售代表,专程来美国做生意的。”
要向美国军方销售防弹衣,当然不能用70X所的名义,因为双方的关系还有些紧张,直接进行军方之间的交易,未免太过敏感。梁荣健这次来,用的是一家名叫启林的公司的名义。这个“启林”,其实就是70X所的70的谐音,而这家公司,也是在梁荣健离开金塘之前一天才临时成立起来的,连工商注册的环节都完全省去了,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皮包公司。
麦卡尼斯是个聪明人,当年与中国军方打过不少交道,也清楚中国军方的一些规则。梁荣健说自己已经离开军界,是什么启林公司的销售人员,麦卡尼斯心里十分清楚,知道这不过就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而已,像梁荣健这种人,就算是真的脱去了军籍,暗地里肯定也是和军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听说你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防弹衣,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麦卡尼斯不再追问梁荣健的身份,而是直接进入了今天会谈的正题。
“我们采用了一种有别于凯夫拉的新型纤维制造出了这种新型防弹衣,理论上说,它的防护能力相当于凯夫拉的2.5倍。我们还开发了基于这种新型纤维的军用头盔。”梁荣健按照一路上与秦海商量过的口径回答道。
麦卡尼斯问道:“你们带来了样品吗?”
“带来了。”秦海起身拿过一个背包,从里面掏出一件防弹衣和一顶头盔,交给梁荣健。梁荣健接过来之后,转手就交给了麦卡尼斯。
“这么薄的防弹衣?”麦卡尼斯拿到防弹衣和头盔,心里微微一怔。从外观上,他能够看得出这种防弹衣比凯夫拉的防弹衣更为轻薄,哪怕防护性能相仿,其技术水平也高于凯夫拉防弹衣了。在他心目中,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是远远落后于美军的,想不到在防弹衣这样一个领域里,中国人竟然走到了前头。
看了一会之后,他把两件装备递给了刚刚跟着自己一起进来的两名随从,让他们也研究一下。两名随从拿着防弹衣和头盔左看右看,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你们使用的是什么纤维,能透露一下吗?”其中一名随从研究了一会之后,对梁荣健问道。
“HSHMPE。”秦海嘴里蹦出来六个字母。
“高强高模聚乙烯?”那名随从直接报出了这个英文缩写的全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也可以称为高强高模聚乙烯,这种材料早在70年代就已经问世,只是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而已。美国也有人在研究这种材料的工业化生产问题,所以麦卡尼斯的这位手下对此有所了解。
“塞茨勒先生是专业研究高强度纤维的,他对凯夫拉纤维有很深的研究。”麦卡尼斯指了指自己这位随从,向梁荣健等人介绍道。
“尊敬的先生,据我所知,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目前还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你们的防弹衣如果是用这种纤维制造的,能保证足够的产量吗?”塞茨勒直言不讳地问道。
秦海微微一笑,说道:“塞茨勒先生,您了解的情况已经过时了,事实上,我们已经实现了高强高模聚乙烯的量产,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我们能够保证每月提供不少于5万件这种新型防弹衣。”
“量产?你们怎么做到的?”塞茨勒有些吃惊,他是知道这项技术的难度的,而且此前也没听说中国在这方面有什么积累,怎么突然之间,中国人就声称解决了量产技术呢?
秦海笑而不语,塞茨勒的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太唐突了,涉及到核心技术的问题,谁会轻易地透露出来呢?
“Sorry,Sorry……”塞茨勒也反应过来了,知道自己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他解释道:“先生,请别误会,我不是想了解你们的技术秘密,只是奇怪你们在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这种纤维的研究的,据我所知,最早获得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专利的荷兰公司都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否则,这种纤维应当早就被用于防弹衣的制造了。”
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们的底子我都清楚
“我们也是偶然地解决了这种纤维量产的技术。”肖伟浩慢悠悠地插话道,他脸上带着一些讳莫如深的微笑,让人一看就觉得他说的是假话。
其实,要严格地说,中方能够解决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量产技术,的确是出于偶然。从秦海把技术诀窍告诉于利鸿等人,到最终实现工业化生产,中间不到半年时间,与欧美的几家大公司历尽十几载进行开发相比,实在只能算是偶然了。
不过,这种话说出来,是无法让麦卡尼斯和塞茨勒等人相信的,再加上肖伟浩那副表情,让人只能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而一旦开始怀疑这种技术的来历,美方就会想象出中国军方建立了多么庞大的一个科研体系,花费了多少时间和金钱来解决这个技术难题,而这又意味着中国军方的科研实力是深不可测的。
肖伟浩想让麦卡尼斯等人产生的印象,正是如此。安全部门的职责之一就是进行战略忽悠,让对手摸不清楚自己的真正实力。
“麦卡尼斯先生,如果这件防弹衣真的是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制造的,那么它的防护性能的确会比凯夫拉要强得多,至于是不是能够达到2.5倍,需要进行实际测试才知道。”
塞茨勒不再纠缠中方是如何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而是转向了对这种新产品的技术评估。高强高模纤维的有关技术指标,他过去是研究过的,而且也设想过利用这种纤维来制造防护装备的问题,只是因为这种纤维的产量太低,价格过于昂贵,他的这个设想才没能付诸实施。
“我们需要对防弹衣进行测试,你们能够提供相应的样品吗?”麦卡尼斯点点头,对梁荣健问道。
“可以,除了你手上的这件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另外的2件防弹衣,供你们进行实际测试。”梁荣健回答道。
麦卡尼斯又道:“你们这种防弹衣的价格,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你们应当知道,我们的军队目前装备的是凯夫拉防弹衣,它能够为我们的士兵提供足够的防护,而且价格方面十分低廉。如果你们防弹衣价格高于凯夫拉防弹衣,我们基本上是不会考虑采购的。”
“麦卡尼斯先生认为贵军现行的防弹衣性能已经足够满足战场的需要了吗?”肖伟浩笑呵呵地发话了,“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贵军目前使用的凯夫拉防弹衣在防破片伤害方面的性能乏善可陈,对于一克以下的高速破片难以起到防御的效果。由于纤维的抗切割性能不足,边缘锋利的破片往往会切破防弹衣,对士兵的皮肤造成伤害。”
“你说的这种情况……当然偶尔也是会发生的。”麦卡尼斯的脸色有点难看,装叉之后被打脸的感觉是很不舒服的。
“还有,在防直射弹伤害方面,使用6层凯夫拉面料的防弹衣的弹击瞬态变形超过了40毫米,会使士兵遭受严重的非贯穿性损伤。如果要将该指标下降到20毫米,就必须采用11层以上的面料,会使防弹衣的重量增加一倍以上,从而损失了士兵的战场机动性……我说的没错吧?”肖伟浩继续侃侃而谈。
这些资料都是夏扬杰他们在开发防弹衣的时候从各种国外文献上搜集的,并不涉及到中国军方的秘密。事实上,肖伟浩对于凯夫拉防弹衣的了解远甚于此,但有些信息是仅限于安全部门内部掌握的,他自然不会在这个场合泄露出来。不过,仅仅是这样一些【创建和谐家园】息,也足以把麦卡尼斯打败了。
“很显然,肖先生非常了解我们目前使用的防弹衣。那么我们也不妨开诚布公地说吧,你们这种防弹衣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防护性能,希望以什么样的价格销售。”麦卡尼斯耸了耸肩膀,无奈地说道。
没有人比麦卡尼斯更了解美军现在装备的防弹衣的真实情况,在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中,美军装备的防弹衣经受了战场的考验,既显示出装备的必要性,又暴露出现有防弹衣的劣势。战争刚刚结束没过两个月,各部队要求更换新一代防弹衣的申请雪片般地飞到器材司令部,防弹衣厂商也闻风而动,送上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但其中的确缺乏能够让麦卡尼斯眼前一亮的佳作。
这次听说有中国公司前来推销防弹衣,麦卡尼斯也是带着几分死马当活马的心态来与他们会见的。没想到,中国公司拿出来的,居然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产品,这不由得麦卡尼斯不心动。
他原本打算装出冷漠的姿态,迫使中国人压低销售价格,谁知中方此来已经做足了功课,把美军那点底子都弄得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什么底气与中方侃价。
在这一刹那间,麦卡尼斯心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那些泄漏美军机密的记者和学者们,真是该死。
“我们这里有关于这种新型防弹衣的性能数据,麦卡尼斯先生一看便知。”梁荣健递上一叠资料,接着又说道:“有关这些性能,你们可以重新进行测试,我们愿意等待你们的测试结果。至于价格,我们以凯夫拉防弹衣为参照,它的价格是350美元一件,我们的新型防弹衣价格为520美元,头盔为170美元。”
“嗯……”麦卡尼斯不吭声了,低着头开始翻看梁荣健给他的资料。这样一个报价,倒是在他能够接受的心理范围之内,至于说装出恼怒的样子拒绝接受这个价格,这种伎俩在行家面前就是自取其辱了。
“资料和样品我们都留下了。我们进行测试之后,会与你们联系的。”麦卡尼斯翻完最后一页之后,把资料搁在身边的茶几上,对梁荣健说道。
梁荣健道:“好的,这几天我们会住在华盛顿的格威内特酒店,你们有什么结果请随时通知我们。不过,我们恐怕不能在美国停留太长的时间,所以……”
“放心吧,我想我们会尽快地拿出结果,不会耽误你们在美国的行程的。”麦卡尼斯微笑着说道。
宾主双方各自起身,握手告别。麦卡尼斯带着两名随从,一直把梁荣健等人送出了大门,看着他们坐上了出租车,这才回头返回办公室。塞茨勒急切地追着麦卡尼斯说道:“麦卡尼斯先生,如果他们说的情况是真实的,我认为我们应当采购他们的防弹衣。”
“为什么?”麦卡尼斯明知故问。
“据我对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研究,使用这种纤维制造的面料,韧性要比凯夫拉纤维高出2倍以上,防切割性能高出3倍以上,能够使破片伤害降低50%甚至更多。我想,这样的防弹衣是能够满足那些兵痞们的要求的。”塞茨勒说道。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价格比凯夫拉防弹衣更便宜。”另一位名叫卡尔弗的随从补充道,刚才梁荣健向麦卡尼斯报价的时候,他一声不吭,其实心里却在暗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