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孙玉智本人是搞磁性材料的,秦海在把他挖过来的时候,曾经跟他谈过稀土永磁合金的问题,并且希望他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孙玉智一方面是自己对这个课题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些报答秦海的心态,因此在稀土永磁合金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工夫不负有心人,孙玉智的努力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他的研究不但为他提供了两篇优秀论文,还产生了几项永磁材料新成果。孙玉智知道,这几项成果都是处于世界前列的,如果投入生产,可以产生出数百万的利润。在做出这些成果之后,孙玉智觉得自己终于能够坦然地接受秦海给他的优厚待遇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产学研一体化
一路上坡下坡,很是考验人的体力。秦海是工人出身,自行车上又没载人,骑车冲坡自然不在话下,屡屡在众人累得呼哧呼哧喘粗气的时候,他还能够显得气爽神怡,于是又博得了众人的一致喝彩。在大家看来,像秦海这样一个大老板,应当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谁想到他居然愿意与大家一起骑自行车,体力上又比大家都好,这就显出青年才俊的风范了。
等车队终于回到材料学院的时候,其中几位待字闺中的女孩子看秦海的眼神就已经有些花痴前兆了。至于后来不断有人向王晓晨旁敲侧击地打听秦总的感情生活问题,就是后话,不必赘述了。
“秦总,要不要到家里去坐坐?我们搬了新家之后,你还没有去看过呢。”
进了学院大门之后,孙玉智指了指后面的家属区,向秦海发出邀请道。他当然也知道秦海是不会接受这个邀请的,他难得回来一次,肯定要先和学院的领导们见见面,然后才有时间去走访普通研究人员。
果然,秦海摇了摇头,说道:“今天没时间了,我要先去见见傅院长,改天有空了一定上门拜访。”
“秦总答应了可一定要来哦,玉智一直说要请秦总到家里吃一顿饭的。”王瑾笑着说道。
“一定一定。”秦海满口答应,当然,双方都知道这样的承诺是没有什么效力的。
到了行政办公楼前,秦海把自行车还给了先前借车给他的那个女孩子,又随口答应了其他几个人邀请他参加舞会、参加聚餐之类的要求,然后便一个人走进了办公楼。来到楼下大厅,他看到王晓晨和黑子正在那里等着他,便笑了笑说道:“你们怎么在这,没上楼去?”
“我们等你一块上楼吧。”王晓晨说道,“秦总真是平易近人啊,一回来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
秦海笑道:“晓晨当了几个月院长助理,学会打官腔了,连平易近人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和大家一样,你说一句平易近人,让我真是无地自容啊。”
王晓晨脸上微微一红,说道:“本来就是嘛……其实我也是跟洪轩学的,他搞钢铁厂,总是和官员打交道,说话越来越像个官员了。”
“以后这种话对外人说就好了,咱们都是自己人,不用说这些客套话。”秦海叮嘱道,“你就把我还当成青锋厂的小青工就好了,秦总不秦总的,没什么必要,以后除非在重要的公开场合,否则你就叫我小秦,听到没有?”
“好,那我就听小秦的。”王晓晨答应道,她也觉得自己一口一个秦总地称呼秦海显得有些生份了,既然秦海一再要求自己改口,自己再坚持也不太合适。其实,像宋洪轩他们与秦海相处的时候也都是很随便的,并不会总是使用尊称。
黑子按下了电梯按钮,让众人都登上电梯,来到了办公楼的四层。材料学院的办公楼、实验楼等等,都是按高标准建造的,都安装了在那个年代里比较罕见的电梯。秦海的想法是,这些建筑至少也要用上50年,再过几年,没有电梯的楼房就显得过于OUT了。现在装上电梯,乍看起来有些超前,但长远来看,属于一劳永逸之举。
“小秦回来了?路上辛苦了吧。”
傅志彬在院长办公室接待了秦海,他拉着秦海在沙发上坐下来。王晓晨忙着去拿热水瓶倒茶,黑子赶紧从王晓晨手里把热水瓶夺过来,给秦海和傅志彬都泡上了茶。傅志彬看着黑子这番举动,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儿子的确是懂事了,不再是过去那个只会在街面上惹事生非的混小子了。
“苏联之行收获如何?那边的情况真的像外面传的那样糟糕吗?”傅志彬向秦海问道。
“收获不小。其中有几十位专家,我打算安排到材料学院来工作,还有一大批实验设备,也可以用来充实咱们的实验室。总的来说,苏联的东西还真是惠而不费,咱们算是捡着大便宜了。”秦海说道。
接下来,他便把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向傅志彬和王晓晨做了一个介绍,其中对于苏联经济萧条和社会风气败坏的情况也如实讲述了一遍。听到这些事情,王晓晨还好一点,只是啧啧连声,对于苏联的现状感到不可思议,傅志彬的感觉就显得难受多了,他也属于经历过“同志加兄弟”的阶段的那代人,对于苏联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现在听说苏联沦落至此,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
“唉,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傅志彬叹道。
“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吧,我们无权干涉。”秦海劝道。
“好吧,不管苏联怎么样,咱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才是最重要的。”傅志彬点了点头,接受了秦海的观点。
“晓晨,你把学院的情况详细向小秦介绍一下吧,让小秦知道一下咱们过去半年多的工作。”傅志彬对王晓晨说道。
王晓晨拿过一叠资料,递到秦海手里,说道:“小秦,这是咱们学院的一些资料,你看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我随时给你解释。”
“好的。”秦海点点头,开始翻看起那些资料来。在这些资料上,记载了目前学院的人数、实验室规模、科研成果、在研项目,还有成本、预算等等。知道秦海要回来,王晓晨提前几天就把这些资料都准备好了,她知道秦海回来之后肯定是要了解这些情况的。
秦海把一些大数字看了一遍,知道学院的总体经营没有偏离自己的设想,然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科研方面。
与傅志彬、王晓晨相比,秦海对于材料学科的发展规律了解得更为深刻。傅志彬和王晓晨只是知道专家们一直在努力工作,成果数量众多,形势可喜。而秦海却能够看出哪些成果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哪些在研项目能够取得什么样的预期进展。事实上,在他离开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学院布置了一些科研方向,目前看来,傅志彬和王晓晨等人忠实地执行了他的安排,这些科研方向的工作都做得非常扎实。
“太好了,这半年时间里取得的科研成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想啊。”秦海一边看,一边兴奋地评论道。
“真的?”王晓晨与傅志彬交换了一个欣喜的眼神,他们俩都是外行,外行管理内行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所以他们一直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些忐忑不安。现在听到秦海的肯定,他们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你们看,这个张娅婷果然不负重望嘛,这么快就拿出了热敏陶瓷产品,我还以为她起码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呢。”秦海指着资料中的一个项目说道。
“张教授非常努力,她带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她拿出来的热敏陶瓷产品,我们送到曲武陶瓷集团去鉴定过了,完全符合商业使用的要求,现在曲武陶瓷集团已经在批量生产这种产品了。”王晓晨介绍道。
秦海道:“产、学、研一体化,是咱们材料学院的工作原则。一定要让生产部门和科研人员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让科研人员知道生产部门的需要,也要让生产部门能够尽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入生产。”
“嗯,我们正是这样做的。”傅志彬道,“老师们对于咱们这个机制也非常认同,他们觉得能够与生产实践部门取得紧密联系,有助于他们找到正确的科研方向。他们还说,实践部门提出的许多问题,对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很有启发。”
秦海笑而不语,产学研一体化本来就是一个正确的做法,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可惜国内的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机制僵化,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安河材料学院上面没有那么多管事的“婆婆”,领导层又都是来自于企业的,所以在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部门转移方面,效率要高得多,这也难怪专家们会感觉到新奇了。
“好,资料我就看到这里,我们到实验室去走走吧,我也实地感受一下咱们学院的科研气氛。”秦海放下资料,站起身来说道。
“小秦,你刚下飞机,挺辛苦的吧,到实验室去什么时候都可以,你还是先休息休息吧。”傅志彬体贴地说道。
秦海笑道:“傅院长,我才24岁的人,如果坐坐飞机就会辛苦得走不动路,那可就完蛋了。我是想,我一回来就去实验室,给大家的感觉会更好一些,这些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在意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的。”
“哈哈,原来你是在演戏给大家看啊。”傅志彬笑着调侃道,“真不愧是老宁培养出来的接班人,这虚伪的样子,都是老宁教给你的吧?”
傅志彬说的老宁,自然就是指宁中英了。宁中英是青锋厂的厂长,而青锋厂是秦海这个集团中挣钱最多的,傅志彬在宁中英面前,多少有些自卑。如今,他当上了安河材料学院的院长,管着几百号专家,自信心不知不觉地就恢复过来了,也敢于随便拿宁中英来开开玩笑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技校生还是研究生
一行人离开傅志彬的办公室,下了电梯,向实验大楼走去。相比行政办公楼,实验大楼的规模要大出十倍,这是材料学院的核心建筑,包括了一座主楼和四幢配楼。根据秦海的计划,未来材料学院还要再建设几幢同等规模的实验楼,另外还要建设独立的实验车间等等。材料学院本质上是一所研究院,研究设施才是学院最重要的主体。
根据专业的不同,实验楼被分成了若干个区域,挂着诸如“金属材料实验区”、“高分子材料实验区”、“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区”、“材料力学实验区”之类的牌子。在每个实验区,又有若干个实验室,基本上是按专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走在实验楼里,王晓晨告诉秦海,尽管各种实验设备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实验室,但所有这些设备都有统一的名录,其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如果需要使用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实验中心进行协调,到拥有这些设备的实验室去完成自己的实验工作。到目前为止,学院里还没有发生因为借用设备而发生冲突的事情,专家们互相之间显得非常谦让,没有出现秦海所担心的“耍大牌”的情况。
“大家都是憋着一口气来到材料学院的,真正耍大牌的人,也不会屈尊到我们这里来。”秦海笑着对王晓晨解释道。
傅志彬道:“恐怕只是时间未到吧,现在大家初来乍到,对学院的管理制度也不了解,暂时还不敢表现得过于张扬。等过一段时间,大家逐渐适应了环境之后,小秦担心的现象,没准就真的会发生了。”
王晓晨偏着脑袋说道:“傅院长,你是不是太悲观了?我天天和这些老师打交道,觉得他们都很好接触啊。”
秦海道:“我倒觉得傅院长说的有道理,主席说过,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过一段时间,学院里应当会逐渐出现派别,还会出现学霸、学阀。不过,傅院长、晓晨,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你们还是要多做一些工作,尽量避免出现恃才而骄的现象。”
“我们会注意这一点的。”傅志彬答应道。
对于如何防止学院里一些成绩卓著的专家变成学阀,秦海还真的没有太好的想法。在这方面,他只能借助于傅志彬的经验,这也是他需要傅志彬来坐镇材料学院的原因。
“小秦,你看,这就是张娅婷教授的实验室,要不我们就先从这里看起吧。”王晓晨指着前面一间实验室,对秦海说道。
“好,咱们就先看这个实验室。”秦海答应道。
几个人走到实验室门前,王晓晨伸手敲了敲门,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学生模样的人打开了门,探头出来望了一眼,认出了傅志彬和王晓晨,赶紧施礼道:“傅院长,王院助,你们是来找张老师?”
王晓晨一指秦海,说道:“这是咱们学院的秦总,他是专程来看望张老师的。”
“秦总?”那学生挠了挠头,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来历,不过,有院长和助理二人在场,已经足够了,他说道:“王院助,你们稍等一下,我去跟张老师说一句。”
说罢,他把头缩回屋里,向张娅婷报信去了。王晓晨看了看秦海,笑着解释道:“我们有规定,管理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即使是傅院长和我来了,也不能违反规定。”
“呵呵,好啊,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非常难得。对了,刚才开门的这个……是咱们的学生吗?”秦海问道。
“对啊,就是咱们以农机技校的名额招进来的技校生。”王晓晨答道。
“要说起来,他们还是你的师弟呢。”傅志彬呵呵笑着对秦海说道。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哦。”秦海也笑了。
他就是安河省农机技校毕业的,虽然读书时候的他和现在的他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但技校的那些记忆还是深深刻在他的脑子里的,而他的履历材料上,更是明明白白地记载着他在技校的学习历程。刚才的这个孩子,就是技校新招收的学生,按身份来算,的确是他的师弟。
众人刚说了这么几句话,实验室的门便再次被拉开了,张娅婷笑吟吟地迎了出来。看到秦海,她抱歉地说道:“哎呀,原来是秦总亲自来了。刚才那个学生也真是的,知道学院领导来了,居然还不让你们进门,真是没有眼力啊。”
“哈哈,张老师,这是咱们实验室的规定,我们也需要遵守嘛。”秦海回答道。
“快请进来吧,到里面坐。”张娅婷侧过身子,热情地招呼着众人走进实验室。
张娅婷的热敏陶瓷实验室有100多平米,隔成了三个房间。其中一个房间是张娅婷的办公室,一个房间是学生工作室兼会议室,最后一个房间自然就是实验大厅了。张娅婷把秦海一行请进了会议室,拉开几把折叠椅请众人坐下,然后带着歉意说道:“真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太乱了,也没有一个专门的会客室。”
“张老师这是批评我们学院的工作没做好吧?”秦海打趣道。
“哎呀,我说错了!”张娅婷捂着嘴笑道,说实验室的条件不够好,这种话只能针对学校以外的客人来说,如果对院领导这样说话,就不是客气,而是抱怨了。张娅婷也是一时说顺了口,居然没有想到这一层意思。
先前开门的那个学生和另外一个同样年龄的女生手脚麻利地给秦海等人端来了茶水,然后又悄悄退出了房间,回到实验大厅去了。秦海待那两个学生离开后,用手指了指他们的背影,对张娅婷问道:“怎么,张老师,这就是你的助手吗?”
张娅婷点头道:“他们现在的确是我的助手,不过我还有几个从原来单位带过来的助手,现在正在大厅监测电炉,我就没让他们过来。这几个材料学院的学生,是院里分配给我的,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现在已经能够很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了,能帮上我不少忙呢。”
秦海道:“张老师不会是把他们当成研究生来带了吧?”
“他们本来就是研究生啊。”张娅婷笑道,“依我看,他们在这里学习三年,将来的造诣比大学里的研究生也差不到哪去呢。”
“有这样的事情?”秦海有些诧异,“他们应当是那些高考都考不上的学生吧?以他们的基础,能掌握这么复杂的实验要求吗?”
王晓晨在一旁解释道:“秦总,你可能不知道。咱们这一届的新生招收进来之后,进行的是强化教育。咱们傅院长提出了非常严格的教育理念,学院差不多是军事化管理,学生们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呢。”
“怎么个军事化管理?”秦海饶有兴趣地问道。有关学生管理的问题,他原本并没有考虑过。柴培德建议他利用农机技校的招生名额招收一批学生,他就照着办了,初始的想法只是为了让学校里有点人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学生帮忙干点杂活之类。没想到,傅志彬他们居然对这些学生挺上心,还弄出了什么军事化管理的教育理念。
王晓晨道:“咱们的学生,每天要按时作息,其中早上6点钟就必须起床出操,绝对不允许睡懒觉。他们的课程,都是学院里的专家集体设计出来的,给他们上课的,都是像张老师这样的大牌学者,每个学生还有指定的助教负责辅导功课、监督他们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成绩进步非常快,连学院里的专家们都感到惊讶呢。”
张娅婷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咱们一届的学生才300多人,而咱们的教授、副教授有六七百人,平均两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如果教不出来,那才叫无能呢。”
“这些孩子真是走了狗屎运了,比我们当年幸福多了。”秦海也忍不住感慨了。
这个年代,上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了,所以上技校的一般都是学校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觉得自己考大学无望,这才选择了技校。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上的这所技校,恐怕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师资力量最为优越的一所学校,拥有秦海从各地挖来的诸多大腕专家。
有这些专家手把手地教导,再加上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只要是稍微聪明一点的学生,就能够学到无数的知识。正如张娅婷说的那样,这些学生在材料学院呆上三年,走出去恐怕不会比高校里的研究生差呢。
“太好了,这也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如果咱们材料学院一届能够培养出300多相当于研究生水平的学生,那咱们的名气可就打出来了。不行,明年招生的时候,咱们得提高招生门槛,弄一批基础更好的毕业生进来。”秦海雄心勃勃地说道。
第三百七十三章 衣食无忧
说完学生的事情,秦海又与张娅婷聊起了她的科研项目。一说到这个问题,张娅婷的兴致就更旺了,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向秦海介绍着她这个实验室这半年时间取得的成就。说到得意之处,她不禁眉飞色舞,全然不像一个矜持、稳重的女学者的样子。
“张老师,从你介绍的这些情况来看,这半年时间,你几乎一直都呆在实验室里啊。”秦海笑着问道。
“差不多吧……我们夫妻两个都是搞研究的,他有他的项目,我有我的项目,各自忙各自的,倒省得凑在一起吵架了。”张娅婷笑呵呵地说道。
秦海知道张娅婷的丈夫也是一名材料专家,只不过是搞金属材料的,与张娅婷并不在一个实验室。听张娅婷这样说,他关心地问道:“那孩子呢,平时谁管?”
“他自己管自己就行了。”张娅婷道,“我家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平时自己也会照顾自己。吃饭是在学院的食堂里吃,他说食堂的饭菜比我做得可口,都快不认我这个妈妈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她自嘲地笑了起来。她的确不是一个好的家庭主妇,即使有时间在家里呆着,也做不好饭。在原来单位的时候,她一家三口也是经常吃食堂的,可那个单位的食堂做的饭菜简直就像是饲料,弄得她儿子成天抱怨。到安河材料学院之后,她意外地发现这里的食堂办得非常好,菜的花色品种繁多,而且口味极好,儿子成天吃食堂,半年时间居然胖了十几斤,让她喜出望外。
“傅院长专门交代过,要安排好老师们的生活。咱们学院食堂的几个主厨,是我专门从红泽请过来的,其中有四个二级厨师呢。”王晓晨在一旁向秦海介绍道。
“傅院长,还是你有经验啊。”秦海由衷地对傅志彬说道。
傅志彬摆摆手,道:“搞科研这种事情,我是外行,也只能给大家做做后勤了。老师们能够吃好、住好,心情愉快地搞科研,我的工作就算是做好了。”
秦海转回头,看着张娅婷,笑着说道:“张老师,我觉得你好像也胖了不少呢,看来咱们学院的食堂还真是办得不错啊。”
听到这话,张娅婷的脸就拉下来了,她白了秦海一眼,不满地说道:“秦总,你可真是不会说话,有直接说女同志胖了的吗?你不知道我现在成天有多痛苦,食堂这么多好吃的,不吃吧,又觉得对不起自己;吃吧,眼看着就胖起来了,原来的衣服都穿不下了。”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说错了。”秦海这才明白自己说错了话,张娅婷说自己的儿子胖了,那是高兴的事情;他说张娅婷胖了,那可就是骂人了。当然,他也知道张娅婷这番话只是嘴上说说,不管怎么说,心宽才能体胖,张娅婷到材料学院之后长胖了,说明她的生活是过得很开心的。
众人又聊了几句闲话,然后秦海便告辞离开了。接着,他与王晓晨、傅志彬一道,又走访了六七个实验室,每到一处,都赢得了学者们的热烈欢迎。从众人的反应中,秦海知道这些学者对材料学院都非常满意。如果说他们当初过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些疑虑的话,现在已经再也没有人对这个选择感到后悔了。
良好的生活环境,宽松的管理氛围,加上充足的实验经费和实验设备,还有比在原单位高出几倍的收入,对于这些在原单位里郁郁不得志的研究人员来说,还有什么满意的事情呢?
由于此前缺乏经费支持,许多学者都憋着一些天才的想法无法进行验证。到安河材料学院之后,这些人如鱼得水,各种成果瞬时就形成了井喷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秦海适时地向他们提出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要求,让他们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拿出一些时间来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成果。对于这个要求,大家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因此材料学院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实用成果也非常丰硕,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秦海本人对于材料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足,又具有超前20年的视野,因此在与学者们交谈的时候,他不但能够听懂对方正在做的事情,还能够高屋建瓴地提出一些原则性指导。对于秦海说的这些话,傅志彬和王晓晨听不出对错,但那些与秦海交谈的学者们却都感到了震惊。
学者们中间有一些人此前与秦海并不熟悉,心目中只是把秦海看成一个有科技眼光的投资者,并不指望秦海能够理解他们的科研内容。没料想,秦海在了解过他们做的工作之后,居然能够给他们提出一些颇有启发的建议。他们扪心自问,知道这些问题即使是他们自己也很难想到,而一经秦海点破之后,却又让人觉得豁然开朗。惊诧之余,他们对于秦海不禁都产生了崇敬之情。
“秦总的洞察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我在这个领域做了十几年,眼光都不如秦总犀利,实在是惭愧至极。”有些性格率真的学者直接就把自己的感受向秦海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