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材料帝国》-第15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是单位派你去的,还是你自己……”秦海不知道该说啥了。王哲奕的话说得很不连贯,但需要表述的信息已经非常充分了。联想到他去苏联之前在王家吃饭时候的情景,他能够隐隐地感觉到,王哲奕选择远赴南美,与他是不无关系的。但这种事情向来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挑破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是我自己联系的。”王哲奕说道。

        秦海莫名地感到一阵失落,好像有什么很珍贵的东西突然一下子就消失了。他与王哲奕并不是男女朋友的关系,而且在他的意识中,也一直认为自己与王哲奕并不合适。可当王哲奕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突然觉得有些失魂落魄了。

        为什么自己不能接受王哲奕呢?是因为她的年龄,还是因为她的家境?其实,细细想来,这些根本都不成其为障碍。也许是一开头,他就只把王哲奕当成了一个朋友,这才使得他总是拒绝向其他的方面去思考。

        “你什么时候回来?”秦海机械地问道,他也不知道问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

        “也许……几年吧。”王哲奕也有些失神地回答道。

        秦海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混乱的脑子变得稍微清醒了一点,然后挤出一个笑容,说道:“哦,那……那我提前祝福你了。”

        “谢谢。”王哲奕道。

        “那我们就在这里告别吧,你该去办登机手续了。”这一回轮到秦海向王哲奕伸出手来了。

        王哲奕没有伸手,她看着秦海,足足有几十秒钟,一言不发。秦海垂下手来,正想说点什么,王哲奕突然扑上前来,一把紧紧地搂住秦海,把脸贴在他的胸前,泪如雨下。

        “哲奕,哲奕!”秦海慌了,他轻轻地抚着王哲奕的后背,脑子里空空如也。

        “秦海,忘了我!”王哲奕努力地喊出了一句,然后毅然决然地推开秦海,踉跄着退后两步,拉起自己的行李箱,扭过头大踏步地向着服务台跑去。

        秦海下意识地想向前追去,却觉得双腿根本不听自己的指挥,一步也迈不出去。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喊住王哲奕,但终于也没有发出声音来。

        追上她,或者喊住她,又能说什么呢?自己真的能够给她一个什么承诺吗?自己今年刚满24岁,事业刚刚起步,还远远没到需要考虑婚姻问题的时候。但王哲奕已经是27岁了,作为一个女孩子,这个年龄还未成家,在家人和周围朋友的眼里都已经有些另类。也许,现在这种结果对于王哲奕是更好的,毕竟她已经等不起了。

        既然注定没有结果,又何必再去努力挽回呢?

        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胸前,只觉得一片湿漉漉的。他把手指头贴在嘴唇上,尝到一丝咸苦的滋味。难道,这就是初恋的味道吗?

        两天后,秦海坐飞机离开了京城,返回安河。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不会是大BOSS吧

        秦海和黑子二人走出红泽机场,迎面便看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人。让秦海没有想到的是,前来接机的居然是材料学院的院长助理王晓晨。

        “秦总,一路辛苦了。”王晓晨看到秦海出来,赶紧慢跑几步迎上前去,向秦海打着招呼,跟在她身边的司机则眼明手快地接过了秦海手里的提包。

        “晓晨,你怎么亲自来了?”秦海笑着与王晓晨握了一下手,问道。

        王晓晨嫣然一笑,道:“在秦总面前,我哪敢说什么亲自。我是正好到市里来办事,然后就直接到机场来了,省得学院再多派一次车。”

        “你还是像老宋一样,叫我小秦吧。秦总秦总的,我听着心慌,咱们过去不还是对门吗?”秦海一边说着,一边与王晓晨一道,向着停车场走去。司机和黑子两个人拎着行李,跟在他们的后面,不敢打搅他们聊天。

        王晓晨捂着嘴笑道:“我平时没事还跟洪轩说呢,说秦总刚到农机厂的时候跟我住对门,说什么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哎,你看多快啊,那时候我哪想得到你会做出这么大的一个事业。”

        “那时候你也没想到你会当上材料学院的院长助理吧?我可听说了,你现在在学校里很有威信呢,能够让上千号知识分子这么服你,实在是不简单啊。”秦海赞道。

        “哪有嘛?是大家捧我,还有傅院长给我撑腰,要不我哪能管得过来这么多事情。”王晓晨红着脸谦虚道,心里却是有些美滋滋的。

        安河材料学院是由秦海发起的,但具体的建设过程,他却没有能够全程参与。经过集体讨论,他委派了原来曲江农场的场长,也就是黑子的父亲傅志彬担任了学院的院长,原来安河农机技校的校长龙长生当了副院长,王晓晨则当了院长助理,负责协助傅志彬的工作。

        材料学院的招兵旗竖起来之后,全国各地那些在本单位混得不如意的材料专家纷纷前来投奔,加上他们各自带来的助手、家属等等,员工数量迅速就增长到了上千人。去年9月,利用农机技校的招生名额,材料学院又招收了300多名学生,整个学院的事情一下子变得繁忙起来。

        傅志彬当过工厂的厂长和农场的场长,颇有一些管理经验,但无奈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所以只能是从原则上做一些指导,处理一些重大事项,学院的日常管理事务,基本上都压在了龙长生和王晓晨的肩膀上。

        龙长生是技校的校长出身,也有一些管理经验,不过毕竟是在体制内呆的时间过长,加上与秦海的关系比较远,有些事情不敢拍板。王晓晨心思单纯,一直觉得秦海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因此工作十分努力,渐渐就成为学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承担者了。

        秦海这半年多在国内国外跑来跑去,抽不出时间来处理材料学院的事情,只能通过电话远程了解情况,偶尔做一些指导。通过傅志彬以及宁中英等人向他反馈的消息,他知道学院的各项工作都处理得有条不紊,而这其中,王晓晨做出的贡献是最大的。

        一行人来到停车场,上了材料学院新买的奥迪100。黑子坐在前面的副座,王晓晨则与秦海一起坐在后排,以方便汇报工作。

        “学院一期的基建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了,老师们都已经住进了新建的宿舍楼。单身老师全部是一人一间房子,是带阳台和卫生间;已婚的老师根据职称和能力不同,分配的是两居室和三居室的房子。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也很好,老师们的科研积极性很高,现在已经拿出了一批科研成果,就等着你去验收呢。”王晓晨说道。

        “专家们的情绪怎么样?”秦海问道。

        王晓晨道:“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有些北方的专家刚来南方,对气候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冬季的时候屋里没有暖气,他们觉得不太习惯。不过,大家都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困难,没有人提出要打退学鼓的。”

        “这恐怕也是因为你们的安抚工作做得好吧?”秦海笑着说道。

        材料学院的专家来自于各地,其中大多数都是从京、浦等大城市过来的,秦海一直担心他们会嫌弃红泽这个城市太小。此外,王晓晨说的气候因素,也是秦海担心的问题之一,没有在南方呆过的北方人,对于南方冬季的湿冷是很难忍受的,尤其是晚上钻进被窝的时候,半天时间都没法让冰凉的被窝暖和过来,这简直可以算是一种煎熬了。

        当然,秦海也知道,这些专家既然能够放弃原来的身份,跑到他这家民营学院来,也就是抱着破釜沉舟的想法的。这么大的障碍都已经克服了,像饮食、气候之类的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当年的人生活条件原本就不那么优越,因此吃苦的能力也是极强的。

        在秦海的预想中,这次吸收过来的几百名专家,或许会有一两成选择退出,这是他能够接受的。但现在王晓晨说根本就没有人打退学鼓,这就应当是傅志彬、王晓晨他们的工作成绩了。

        汽车穿过红泽市区,进入城北的丘陵,材料学院就建在这一片丘陵之中。时下北方是乍暖还寒,苏联更是冰天雪地,而在这江南地带,到处已经是一片初春景象。王晓晨偶然一抬头,不禁笑着指了指前面,说道:“秦总,你看,前面那些骑自行车的,就是咱们学校的老师呢。”

        秦海举目望去,只见在前面约摸五六百米的地方,有十几辆自行车在行驶着,有的自行车后架上还坐着人。再细细一看,那些人有的手里捧着花,有的车龙头上插着花,还有的甚至在头顶上还戴着花环。秦海当然认得,那正是梅岭山上盛产的野生杜鹃花,俗称叫映山红。

        说话间,汽车已经开到了自行车队的旁边,秦海吩咐司机停下车,然后拉开车门走了下去,王晓晨也赶紧跟着他一道下了车。

        “你们好啊!”秦海向众人挥着手问候道,他看到这些人基本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只有少数几个30多岁的。丘陵地区的公路起起伏伏,这些人刚刚骑着车冲上一个大坡,脑门上都带着汗珠,面上也有一些红潮,看起来活力四射。

        听到秦海跟他们打招呼,骑手们都停了下来,坐在车后架上的人也都跳了下来。他们大多不认识秦海,却认识王晓晨,于是一个个热情地向王晓晨打着招呼:

        “王助理,从红泽回来吗?”

        “王姐,去城里办事啊?”

        “晓晨,看我采的花漂亮不漂亮?回去以后我送你一捧。”

        王晓晨向众人笑着回了礼,然后正待向大家介绍秦海,却听得人群中有人先喊出来了:“哎呀,原来是秦总,不好意思,我刚才没认出来。”

        秦海定睛看去,见说话的正是他亲自从京城工业大学挖来的孙玉智,旁边还站着他的妻子王瑾。与半年前相比,孙玉智显得胖了一些,精神更是好得多了,不再是当年在筒子楼里那副郁郁寡欢的样子。

        孙玉智把自行车原地支好,紧走两步来到了秦海面前,伸出手来,不过很快又尴尬地把手缩回去了,原来,他刚才带着妻子与这些年轻人一起到山坡上采映山红,手上沾满了山上的红土。

        “哈哈,孙老师,你也上山采花去了?”秦海不介意地伸出手,与孙玉智握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

        孙玉智笑着指了指旁边的年轻人,说道:“这些都是咱们学院的青年教师,很多都是教授们的助手。今天他们说要上山去采花,我正好没事,就带着王瑾一起去了。”

        王瑾此时也凑了上来,笑吟吟地向秦海打着招呼:“秦总,您来了。”

        秦海道:“王老师好啊,看来还是我们南方的水土养人,您看起来起码年轻了十岁呢。”

        “秦总真爱开玩笑。”王瑾笑道,“不过,您说南方水土养人,我倒是赞成。在京城的时候,一到冬天,我的皮肤就干得厉害,到南方以后,皮肤觉得湿润多了。”

        听到他们几个聊天,年轻人们都小声地议论起来:

        “秦总?哪来的秦总?”

        “不会是咱们的大BOSS吧……”

        “哎呀,没准真的是,咱们大BOSS不就是姓秦吗?没想到这么年轻。”

        “你没听人说啊,咱们的大BOSS就是很年轻的。”

        年轻人说话总是没遮没拦,尽管大家都努力压低声音,但这些话还是免不了钻进了秦海的耳朵。他转过头,看着那些年轻人,大声地说道:

        “大家好啊,我叫秦海,身份嘛……就是你们说的大BOSS,是材料学院的董事长。这几个月我不在国内,所以没顾上给大家接风洗尘,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补上一句欢迎辞:欢迎大家加盟材料学院,感谢大家对材料学院的支持。”

        听到秦海的话,众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纷纷地高喊起来:

        “欢迎秦总回来!”

        “欢迎大BOSS!”

        “大BOSS,晚上我们团委在礼堂举办舞台,你能赏光参加吗?”

        “大BOSS婚否……”

      第三百七十章 丰硕的回报

        听到大家这样打闹,王晓晨也觉得好生无奈。她向大家摆了摆手,然后对秦海说道:“秦总,咱们还是上车吧,他们有自行车,一会就到学院了。”

        秦海道:“不必了,既然碰上学院的人,我就随大家一起走吧,你先坐车回去。”

        说罢,他向那些年轻人笑着问道:“各位,谁能把自行车借我骑骑吗,我也想沾沾你们的喜气。”

        “秦总,你骑我的车吧。”一位和秦海年龄相仿的女孩子推着自己的坤车走上前来说道。

        “谢谢。”秦海接过车,然后问道:“那你怎么办?”

        “我坐小李的车就好了。”那女孩子指着一个小伙子说道,从她脸上的表情,秦海能够猜得出,她与那位小李应当是关系颇为密切的。

        “小李,那就辛苦你了……不过,回去以后你得感谢我哦。”秦海对那小李说道。

        “那是那是,多谢秦总给我的机会!”小李倒是挺活跃的一个人,当即就明白了秦海的意思,赶紧笑着答道。

        “就你贫嘴!”那借车的女孩白了小李一眼,然后便跳上了他的车后架,一只手自然而然地搭到了他的腰间。

        众人嘻嘻哈哈地骑着车重新上路了,秦海也混在他们中间,骑着车与孙玉智并排走着。王晓晨当然不会干涉秦海这种亲民秀,她坐回汽车里,先返回学院去了。

        “秦总,你别介意啊,这些小年轻就是这样没大没小的,他们大概觉得你比较和蔼可亲吧,就真不把你当外人了。”孙玉智一边骑着车,一边小声地向秦海说道。在他看来,秦海虽然年轻,但毕竟是学院的领导,大家这样一口一个“大BOSS”地称呼他,总是显得有些不太礼貌的。

        “我本来也不是外人嘛。”秦海笑道,“大家这样随便,我还真的挺高兴呢,这说明学院的作风很正,没什么阿谀奉承的风气。”

        “这倒是。”孙玉智点点头道,“傅院长、龙院长和王助理都是处事非常公正的人,对我们这些老师也很尊重,大家都说,在材料学院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秦海道:“那就好,我还真有些担心大家不适应呢,毕竟你们原来都是在重点院校工作的,材料学院这座小庙,有些容不下你们啊。”

        孙玉智摇摇头道:“秦总这话说得不对,我们原来那些单位,名头倒是够大了,但要说真正做事,还是咱们安河材料学院的条件更好。不瞒秦总说,我这半年做过的实验,比原来好几年做过的都多。”

        “那岂不是弄得你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了,王老师不会怪我吧?”秦海对坐在孙玉智车后架上的王瑾问道。

        王瑾拍了拍孙玉智的后背,说道:“他原来在工业大学的时候,因为缺乏经费,倒是没什么机会做实验。可是一天到晚应付这样的检查、那样的参观,同样也是经常夜不归宿的。现在虽然忙,好歹是忙他喜欢的事情,回到家给我和孩子的笑脸也比过去多多了。”

        “我过去也没成天板着脸吧?”孙玉智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倒不是觉得在秦海面前丢了面子,而是觉得自己以往没有给妻子和儿子好脸色,有些歉意。

        “你倒是没有板着脸,只是成天唉声叹气罢了。”王瑾说道。

        孙玉智尴尬地对秦海说道:“王瑾说的倒也是实情,在工业大学这些年,我每天做正事的时间还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时间都是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心情也就难免郁闷了。到了材料学院,没有那么多无聊的事情牵扯精力,学院又能够提供充足的实验经费,我才算是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事情。”

        “成果怎么样?”秦海又问道。

        “有一些自我感觉不错的成果。”孙玉智骄傲地说道:“有两篇论文下个月就可能会刊登出来了,都是影响因子十几分以上。这都是我过去考虑了很久的题目,只是碍于没有实验条件,一直都做不出来。现在有条件了,很快就出了结果。”

        “恭喜你啊。”秦海说道,他知道论文是学者们的命根子,像孙玉智这样的人,是很在意自己的学术地位的。能够在半年之内弄出两篇高水平的文章,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照这个趋势做下去,孙玉智很快就能够在业内博得很大的名气。

        “这还得多谢秦总给我提供的平台啊。”孙玉智客气了一句,随后又紧接着说道:“秦总,发表论文是小事,我在这半年里最大的成绩,是解决了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稳定性差的问题,我写的两篇论文也都是围绕这方面问题的。我带着我的助手开发出来的三种新型永磁合金,已经交给学院去申请专利了,我敢保证,这三种永磁合金的性能要比日本的同类材料好得多。”

        孙玉智说的这一点,就涉及到材料学院的管理制度了。秦海办材料学院,目的之一为了给如孙玉智这样在原单位不得志的材料学者们提供一个庇护所,让他们不至于辞职下海,或者远走国外。但是,秦海毕竟不是办慈善的,既然把这些人都招揽到自己的旗下,他总是得考虑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最起码,他也得让这些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永远靠着他秦海拿钱来支撑学院的运转。

        根据秦海的这种想法,由傅志彬、宁中英、李林广、龙长生等人共同策划,制订了一套材料学院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规定,学院中所有的科研人员必须把自己的科研工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实用价值的专利技术。研究人员所撰写的论文归自己所有,但他们开发出来的专利技术,则归学院所有,个人只能按比例提取专利分成。

        秦海一开始还担心这个制度会遭到众人的抵触,最起码会让学者们感到不满。谁料想,制度推出之后,反馈十分积极,专家们都认为这样规定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大家拿着学院的工资,科研经费也是由学院全额提供,自己能够通过实验写出高水平的论文进行发表,已经是赚了。专利这些东西,就算是大家的职务成果,自然是应当归学院所有的。

        说起来,大家会这样想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是从体制中出来的,完全缺乏专利意识。当年的体制根本就不允许研究人员个人占有专利,或者说得更确切点,连他们所在的机构,也没有把专利当成一回事,经常是随随便便就把技术送给别人了。甚至有时候还反被外国机构抢注了专利,弄得实际的发明人反而不能使用自己的技术。

        秦海的材料学院从一开始就把专利当成了决定学院存亡的关键,李林广是亲眼看到热喷涂机的专利如何为秦海挣到数亿美元利润的,因此对专利的认识十分深刻。在他的指导下,材料学院的专家们都学会了重视科研中产生的专利技术,但凡有一些成果,就马上报送给学院的专利处,由专利处组织申请专利。

        为了鼓励学者们多出专利技术,学院还制订了对专利发明人的收益分成制度,规定从专利中获得的收益,会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发明人,一部分作为科研经费,另一部分则作为科研奖金,直接归发明人个人所有。

        这项政策一出台,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十分强烈的。第一个申报了专利技术的是搞热敏陶瓷的专家张娅婷,她在材料学院实验室里研制出的一种热敏陶瓷技术被曲武陶瓷集团采用,并向材料学院支付了专利使用费。张娅婷因此而获得了一笔10万元的专利分成,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学院。消息甚至传到了张娅婷原来的单位,引得好几位原来看不起材料学院,拒绝跳槽的专家也抛开矜持,投奔到材料学院旗下来了。

        从那开始,专家们就认识到了专利技术的好处,并且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研究工作的重心转向了能够产生出应用成果的方向。马恩曾经指出过:一旦社会产生某种需求,将比100所学院更能推动科技的发展。材料学院的情况正是如此,由于有利益的驱动,加上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这半年来,整个学院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专利处的人员由三人增加到十几人,还是应接不暇。

        孙玉智本人是搞磁性材料的,秦海在把他挖过来的时候,曾经跟他谈过稀土永磁合金的问题,并且希望他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孙玉智一方面是自己对这个课题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些报答秦海的心态,因此在稀土永磁合金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7 07: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