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材料帝国》-第1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除了上述的生产和科研企业之外,秦海旗下还有一家专门从事外贸的公司,即与陈鸿程合作的红原省红海实业公司。红海实业公司原本是陈鸿程自己的公司,但在与秦海合作之后,陈鸿程认识到秦海的价值,索性将公司进行了改制,把一半的股权卖给了秦海。目前,这家公司承担着秦海旗下各公司的出口代理业务,还管理着秦海留在海外的巨额外汇资金。

        在材料学院开始筹办之后,这家学院自然也成为秦海庞大产业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秦海寄予了重大希望的一个机构。不过,目前这家机构还没有合适的管理人员,从农机技校借过来使用的龙长生毕竟还不是秦海体系里的人,秦海是不敢把大权完全托付给他的。

        所有这些企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负责人的碰面会,这个碰面会当然是只能选择在平苑召开的。召开这样的碰面会,主要目的也是让各家企业能够互相混个脸熟,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能够相互照应。

        宋洪轩不止一次地建议过秦海,让他把所有这些企业整合在一个集团公司的旗下,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不过,秦海一时还不打算这样做,他知道国内对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还不够稳定,树大招风的道理,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如果过早地把这些产业都合并起来,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对于他的这个想法,宁中英是持支持观点的,老爷子也认为,分散一点更加稳妥可靠。

        虽然正式的集团公司并没有成立,不过各家企业还是认为自己是属于同一个集团的,因此每一年的年会就被戏称为集团峰会了。

        在今年的年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议题,自然就是这个正在筹建的安河材料学院。秦海向众人介绍了材料学院建立的初衷以及未来的打算,听秦海如报菜名一般地说出一串研究方向,同为材料专家的夏扬杰不禁瞠目结舌,为秦海的大手笔感到震惊了。

        “小秦,你说的这些什么什么材料的,我听都没听过,你真的相信能够很快搞出来?”宁中英也皱着眉头,对秦海发问道。

        秦海道:“宁厂长,这些材料名目虽多,但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这些人都是咱们国内搞这个方向的权威,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总能够拿出像样的成果的。”

        “可是,你搞出这么多成果,咱们怎么消化呀?小夏说得对,你是不是有点贪多嚼不烂了?”宁中英质疑道。

        与夏扬杰一同过来的宁默插话道:“爸,你这就是老脑筋了,只要有成果,还怕没人要吗?爸,你知道我们海杰公司去年卖了多少个专利吗,足足有18个,现在我们天天坐着不干活,都有大把大把的钱进来呢。”

        “你们靠卖技术挣钱,毕竟是小钱,哪有直接自己搞生产挣钱多?”宁中英不屑地瞪了儿子一眼,自豪地说道。

        听到宁中英这样一说,宁默直接就哑了。他倒不是慑于父亲的【创建和谐家园】,而是青锋农机厂从生产热喷涂机中得到的利润,实在是太逆天了,海杰公司卖专利挣的钱可以论千万计,但哪能比得上青锋厂每年几亿美元的收益。

        “是啊,宁厂长说得对,有些技术,如果咱们自己投入生产,可能挣的钱更多。”柳耀忠逮着机会插了一句。卖了三年的专利,柳耀忠开始有些不甘心了,希望能够挣到更多的钱,他这次来开会,也是想找机会与秦海谈谈自己搞生产的事情的。

        “老柳,如果要自己搞生产,就意味着要自己跑销售,你有这方面的渠道吗?”秦海问道。

        柳耀忠道:“我们东耀厂过去就是自己跑销售的……当然,难度也蛮大的。这两年,我们有了一些积累,我想试一试搞生产的事情。反正科研的事情有东屹顶着,我也插不上什么手。我考虑,自己上一套生产设备,有几种改性聚氯乙烯产品,我们自己也可以生产的。”

        秦海点点头道:“嗯,这个问题我们回头单独聊,我有一些想法,可以和你交流一下。”

        “好的好的,回头咱们单独聊。”柳耀忠心中欢喜,连声地应道。

        说完柳耀忠的事情,秦海转头对众人说道:“各位,关于成立材料学院的事情,我是考虑了很久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么快付诸实施而已。咱们所有这些企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都是依靠技术领先,技术永远都是咱们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一时的领先不能说明什么,我们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持长期的领先,而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新来源,这个来源,就是我们的材料学院。”

        “秦总的这个说法,我赞成。”刘硕说道,“我们曲武陶瓷集团,这几年一直都在开展氧化锆陶瓷的深度开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际市场上有不错的表现。不过,我自己知道,我们集团的研究院,研发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在原有技术上提升,这没什么问题;但要让他们有什么重大突破,就很困难了。我和工程师们谈过,他们说,要想有革命性的新产品,必须有理论上的支撑,这些理论,以他们的水平,是做不出来的。”

        “那是肯定的,如果你们那里就能够搞出新理论来了,还要大学干什么?”夏扬杰笑着说道,他自己是从高校里出来的,多少还有些高校情结。

        秦海道:“刘硕说的情况,对于咱们其他企业也同样存在。傅场长这边的特种水泥,还有平钢的特种钢材,都还在吃老本,是我过去偶然得到的几个配方。未来要想继续保持市场地位,就必须拿出新配方和新工艺,而这就不能依靠我了,需要有专门的科研团队,这就是材料学院建立的意义。”

        “建立材料学院,我赞成。”宁中英道,“我们刚才说的,是你是不是把面铺得太大了,集中一点,是不是更好?”

        秦海道:“面铺得大一点,无所谓啊。我们实在消化不了的技术,就先留着,作为技术储备也好。这些科研人员,如果留在他们原来的单位,就都浪费了。到咱们这里来,咱们稍微拿出一点资金支持一下,就能够让他们做出一些成果,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咱们现在也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好东西来,说不定谁搞出一个像热喷涂这样的技术,那咱们所有的前期投入,就都赚回来了。”

      第三百二十章 举贤不避亲

        秦海的乐观预期,让众人都笑了起来,大家也的确都在期盼着能够再出一个新的热喷涂奇迹。

        秦海当年搞热喷涂这项技术,可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仅这一项技术,就给秦海这个集团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如今,热喷涂技术已经在全球普通开花,西方国家的企业受到秦海的启发之后,凭借自身的强劲实力,陆续开发出了多种不同于秦海的新型热喷涂技术,打破了秦海的技术垄断,也使热喷涂设备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原来秦海卖到200多万美元一套的热喷涂机,现在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还不到20万美元,有些小型的热喷涂机,甚至只需要几万美元就能够买到。青锋农机厂仗着先机,在市场上猛赚了一笔,如今就只能靠着每年一两百台的订货“勉强”度日了。当然,这个“勉强”是必须带上引号,因为即使是这样,青锋农机厂一年也有几千万美元的营业额,比绝大多数同类的企业都要强得多了。

        在热喷涂的销售逐渐衰退之后,宁中英就一直追着秦海,让他再弄出一种新技术来,再创一次辉煌。秦海对于这样的要求只能是报以一个苦笑,开玩笑呢,如果钱都这样好挣,他还要费这么多劲去建材料学院干什么?

        虽然对于秦海在建设材料学院过程中的大手大脚有些腹诽,但众人还是接受了秦海的这个决策,并且对其寄予了希望。秦海从创业之初,就特别强调技术领先,这些企业负责人也都尝到了靠技术挣钱的甜头,所以对于科研这样的事情是有着充分的宽容的。

        大家接下来便讨论了一下材料学院的组织、运作等问题,宁中英说道:“小秦,你说材料学院未来要发展到几千人的规模,这样大规模的一个机构,得有个得力的人管着才行,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想法?”

        秦海摇头道:“这就是我现在的困难了。龙长生做事倒是挺勤谨,但他只有管理一个技校的经验,尤其是和这些大学者打交道,我担心他会有些力不从心。这些学者,一方面需要尊重,另一方面也需要敲打,否则,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呆着,薪水比过去高出好几倍,没准一个个就懈怠了。我可不想养一群懒人。”

        “让李教授来当这个院长,怎么样?”秦明华提议道。李林广在平苑特钢厂做技术指导,与秦明华的关系很不错,而且名气也够大,所以秦明华便提了他的名字。

        没等秦海说什么,宁中英直接就给否了:“老李这个人做事太随意了,自己搞科研没问题,让他当院长,最后大家都放了羊了。”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李林广给大家的印象的确是太过无拘无束,埋头搞科研的时候,可以几天几夜不出实验室,废寝忘食;等到实验做完了,则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与一个民工没什么两样。这样一种性格倒是挺可爱的,但要作为一个学院的院长,就未免有些不合适了。

        “我也觉得李老师不太合适,否则早就请他出山了。”秦海说道,“可是,我想来想去,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大家有什么建议呢?”

        宁中英扫视了全屋子人一眼,最后把目光停留在曲江农场场长傅文彬的身上。傅文彬看着宁中英的眼神,有些浑身不自在的感觉,笑着说道:“宁厂长,你盯着【创建和谐家园】什么,我身上可没藏什么宝贝。”

        “老傅,我觉得你就是一个宝贝啊。”宁中英说道,他指了指众人,道:“他们几个都年轻,镇不住台面,这里就是你和我算是两个老家伙,你不出马,还能让谁出马?”

        在秦海的整个班底里,宁中英是气场最足的一个,只有他是敢于揪着秦海训个昏天黑地的,连秦明华在儿子面前都没有这样的底气。他点将点到了傅文彬的头上,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众人的关注,大家细一琢磨,觉得宁中英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

        傅文彬摆着手道:“我哪行啊,我是个大老粗,材料学院那个地方,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我到那里去,不是成了个睁眼瞎了吗?”

        “傅场长,管理材料学院,只是从行政上和人事上进行管理,具体的科研工作,我会安排一个专家委员会来管理。宁厂长这样一说,我倒也觉得您是挺合适的,要不,您就辛苦一下吧。”秦海笑呵呵地说道。

        傅文彬早先是平苑钢铁厂的厂长,文化水平不怎么样,但工作热情很高,也非常负责任,这是秦海对他的认识。他的年龄比宁中英还要大几岁,因为当了多年的领导,说话做事都有几分气势,倒能当得起“德高望重”这样几个字。

        对知识分子的管理,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知识分子一般来说性格上会偏向软弱,喜欢讲道理,不像工厂里的工人那样火爆,所以必须有一个年长一点,性格温和而且擅长讲道理的领导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此外,知识分子智商高,凡事爱耍点小聪明,尤其是在同样高智商的领导面前,颇具斗争精神,找一个像傅文彬这样的大老粗来当他们的领导,正是反其道而行,让他们想玩心眼都找不到对手,这样反而有利于和谐。

        秦海把这些道理简单说了几句,宁中英哈哈大笑,深以为然,夏扬杰、宋洪轩这些自诩有点文化的人不禁掩面,因为他们觉得秦海说的那些毛病,他们身上也或多或少都有些沾染。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试试吧。”傅文彬被秦海说动了。他管理的曲江水泥厂在秦海的各项产业中算是最拖后腿的,弄得他每次开会都有些歉疚的感觉。如今秦海能够把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交给他,他对这位和自己儿子平辈的年轻人不由产生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傅场长岁数大了,要管理学院的日常事务,恐怕会有些辛苦吧?”宋洪轩在一旁插话道。

        秦海道:“学院的日常事务,还有龙长生协助。另外,黑子这段时间和我一起在学院帮忙,表现也很不错,实在不行,我就把他留在学院吧,正好给傅场长当个助手,这就叫上阵父子兵嘛。”

        “黑子做事倒是挺积极,不过,我担心他心不够细,有些琐碎的事情,他不一定能照顾得过来,回头还是得让傅场长费心。”宋洪轩继续说道。

        傅文彬连声附和道:“小宋说得对,黑子干点力气活还行,让他帮着我管理学院,最后还得我给他擦【创建和谐家园】。我觉得,他还是继续跟着小秦,给小秦当好司机和保镖,这是最好的,我也更放心。”

        秦海看了看宋洪轩,笑道:“老宋,我怎么觉得你好像话中有话啊?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这里也没外人。”

        宋洪轩的脸难得地红了一下,他怯怯地笑着说道:“其实,我是想推荐晓晨去给傅场长打下手,当个院长助理,或者后勤主任什么的。”

        “哈哈,原来你是打着这个主意呢!”秦海哈哈大笑起来,“老宋,你也太【创建和谐家园】了吧,【创建和谐家园】裸地帮自家媳妇讨官,你还有点觉悟没有。”

        原来在青锋厂单身楼与秦海住对门的王晓晨,在被秦海带到北溪二钢厂去工作之后,很快就成了宋洪轩的得力助手,负责着全厂的各种调度事务。不但如此,她与宋洪轩还在工作中擦出了火花,并且于去年喜结连理,成了一家人。宋洪轩此时推荐王晓晨去给傅文彬当副手,还真有些举贤不避亲的意思。

        “晓晨做事认真,尤其是擅长于处理各种琐碎的事务,我觉得让她去材料学院,应当能够给傅场长当好助手的。另外,晓晨一直跟我说,你对她非常照顾,还帮助过她弟弟,所以她总想着能够做点什么,来还这份情。”宋洪轩尴尬地向秦海解释道。

        秦海笑道:“我明白,我明白,如果晓晨嫂子能够去帮忙,那就是最好的了。其实我一直都想请她来做这件事,只是考虑你们新婚燕尔,不便把你们俩拆开。”

        傅文彬也罢,龙长生也罢,秦海心里对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够信任。但王晓晨则不同,秦海知道这个姑娘心地单纯,一直都对自己有着一份感恩之心。如果派她守在材料学院,就相当于有了一个自己的亲信在盯着,秦海心里就踏实多了。

        “什么新婚燕尔,我们也算是老夫老妻了……再说,红泽到北溪也不远,我也可以经常过去看看她嘛,顺便也向专家们学习学习。”宋洪轩说道。

        这样一个安排,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这件事情便确定下来了。接着,会议进入了后续的议程,分别讨论各家企业未来一年内的生产计划、科研安排等等。各位企业领导把自己面临的困难提出来,在会上集思广益,听取众人的建议。

        秦海自然是整个会场上的核心,针对每家企业的问题,他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为每家企业指出发展的方向。对于这个年轻老总的睿智,大家早已见惯不怪了,只是认真地记录着秦海的每一句话,准备回去之后再深入体会,并将其贯彻于企业的运行之中。

      第三百二十一章 刘备借荆州

        照着以往的惯例,开过大会之后,接下来还有一些小会,也就是各家企业的领导与秦海的一些私下沟通,因为其中有些内容涉及到的是本企业的内部事务,倒是不必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的。

        秦海不是什么经营管理高手,在许多管理问题上,他除了有高人一头的预见性之外,其他并无什么长处。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因此并不过多插手各家企业的管理事务,只是从技术上给予一些指导,另外就是鼓励大家大胆去尝试,不必被时代所束缚。

        轮到柳耀忠与秦海谈话的时候,秦海先问了问东耀塑料厂目前的经营状况,然后说道:“柳厂长,刚才在大会上,你谈到想自己上一套生产设备,具体是怎么考虑的?”

        柳耀忠道:“秦总,我们厂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们原来就是搞塑料加工的,依托的是东屹搞出来的新材料。后来遇到一些经营困难,是你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让我们搞车用高分子材料,然后授权给企业去生产,收取专利费用。这两年,我们总共搞了十几项发明,一年专利费的收入有三四百万,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情况我知道,周工搞研发的确是一把好手,他能够举一反三,搞出这十几项技术,的确很不简单。”秦海简单地评论了一句,然后便等着柳耀忠说后面的话了。

        对于东耀塑料厂,秦海没有特别给予关照,只是在一开始提供了一部分科研启动资金,并且给周东屹提供了几种高分子材料改性的思路,后续的发展都是由柳耀忠和周东屹自己做出来的。要说起来,周东屹是个挺不错的技术高手,柳耀忠则颇有一些经营眼光,二人搭档,让一家频临倒闭的塑料厂又混得风生水起了。

        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柳耀忠、周东屹的手上有了一些资金,心思又开始活络起来了。柳耀忠觉得,把技术授权给别人去进行生产,相当于让出了一半的利润,实在有些吃亏。这一段时间,他让周东屹专注地开发出了几项投资少、回报高的新技术,准备自己买设备搞生产了。因为东耀塑料厂有秦海一半的股份,这样的事情他是肯定要与秦海商量一下的。

        柳耀忠继续说道:“前两年,我们主要是搞汽车材料,现在这一块的市场已经有些饱和了,有些厂子看到了搞科研的利润,自己也建了研究部门,不再需要我们的技术了。所以,我和东屹商量着,想把一部分精力放到生产上来,重新把塑料厂建起来,你看如何?”

        “我赞成。”秦海没有绕弯子,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只是,你们打算搞多大的规模,要投入多少?”

        说到这个问题,柳耀忠就有些蔫了,这几年厂子的经营不错,但累积下来的资金也只有六七百万,而且其中还有一半是属于秦海的。要搞一套小型的高分子材料生产设备,投入也得上千万,虽然回报很丰厚,但谁知道秦海是否愿意呢?

        “我们想搞一套年产500吨的小型聚氯乙烯设备,主要是做新品种的聚氯乙烯产品,初步算了一下,可能需要投入1200万左右。”柳耀忠说道。

        “钱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秦海又问道。

        柳耀忠道:“我这次来主要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们想把厂里的钱都投进去,大概能凑出600万左右,另外600万嘛……”

        说到这里,他故意迟疑了一下,不往下说了。

        在柳耀忠心里,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向银行贷款,如果秦海愿意给他提供担保,600万的贷款他应当是能够弄到的。至于第二个方案,就更简单了,那就是请秦海提供这些钱。600万元对于柳耀忠来说是一笔巨款,对于身家数亿的秦海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是,柳耀忠并不希望秦海以投资的方式提供这些钱,因为这就意味着东耀塑料厂的股权结构又要变化了,柳耀忠可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半天,最后企业一大半的股份都落到了秦海的手里。

        既想要秦海的钱,又不想让秦海分更多的股份,这就是柳耀忠的尴尬之处了。

        秦海从柳耀忠那患得患失的表情中猜出了他的心思,心中暗笑,柳耀忠不愧是浦江人,真是太精明不过了。相比之下,刘硕他们就显得厚道得多,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不过,秦海并没有因此而对柳耀忠产生反感,谁都有私心,柳耀忠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企业,才能够做得更尽心,如果自己把大部分的股权都拿走了,柳耀忠恐怕也就没什么积极性了。

        “柳厂长,你现在新上马一套500吨级的设备,有些亏了。”秦海说道,“当今聚氯乙烯设备的趋势有两个,一是规模化,2万吨级的设备都已经有些落伍,要上就得上10万吨以上的规模。第二则是智能化,主要适用于新型聚氯乙烯产品的生产,特点是小批量、具有灵活性。你们现在再弄一套不上不下的生产设备,过不了几年就成了鸡肋,只怕连投资都收不回来。”

        “这……”柳耀忠哑了,秦海说的这个情况,其实也是他与周东屹讨论过的。他不是搞技术的,对于技术发展趋势不了解,但周东屹长期浸淫于此,岂能不懂这个道理。

        秦海说的大型设备,柳耀忠肯定是不考虑的,因为这样的设备一套下来得上亿元的投资。小型设备方面,如果要提高智能化水平,那就不是1000多万能够拿得下来的,投资还得再翻番,这就超出柳耀忠的承受范围了。

        “秦总,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个方案不可行?”柳耀忠哑着嗓子问道,他承认秦海的理由很充分,但他实在是太急于想自己搞一套生产设备了。

        秦海笑道:“柳厂长,你想自己搞生产,这个想法很好。只是,你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设备呢?”

        “不买设备,怎么生产?”柳耀忠瞪着眼睛问道。

        秦海道:“你难道不能借鸡下蛋?”

        “借鸡下蛋……”柳耀忠皱着眉头,“你的意思,还是让我们继续搞授权生产?”

        东耀塑料厂这三年多的经营,其实就属于借鸡下蛋。自己搞出技术,授权给化工企业去进行生产,然后自己再从这些生产企业拿到技术分成。现在秦海依然在提借鸡下蛋的事情,难道是让他们继续原来的模式吗?

        秦海大摇其头,说道:“不是的,柳厂长,我说的借鸡下蛋,是说你们可以去借别人的设备,搞你们的生产,这和过去授权生产相比,又进了一步了。过去你们要让别人拿走生产利润,现在你们只需要付租金就可以,余下的钱都是自己挣的,这不是挺好吗?”

        “借设备?上哪借?”柳耀忠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设备这种东西,也是可以借的吗?

        “不但要借设备,而且要借工人,借车间主任,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把人家整个厂子都借过来。当然,你如果有本事搞个刘备借荆州,最后不还了,那就是你的本事了。你难道不知道吗,现在很多中小国营企业都是奄奄一息,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了。你能去借他们的设备和工人,相当于救人于水火呢。”秦海说道。

        柳耀忠也是成天在市场上混的人,当然知道这两年许多国企的经营日益陷入困境,已经有一些企业因为开工不足而让工人放假了。这里的放假,可不是后世那种可以带着老婆孩子游山玩水的带薪年假,而是工资直接腰斩、奖金分文皆无的长假。要不了多久,长假就会变成下岗,国企将迎来历史上最灰暗的一段时期。

        “秦总,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们去找一家停产的聚氯乙烯厂子,把他们的设备借过来用?”柳耀忠终于明白秦海的意思了,是啊,人家闲置着的设备,自己随便给点钱也就借过来了,何苦兴师动众地去筹钱呢?最关键的是,现在买新设备的确不划算,让那些企业里快要被淘汰的老设备发挥余热,才是正道。

        秦海见柳耀忠想清楚了,便说道:“我给你提供一个信息,你还记得于克岫吗?”

        柳耀忠应道:“我记得啊,不是金南化工厂的那个厂长吗?他和我们合作过一段,后来就没有合作下去了,不过我们私人之间的交情还是蛮不错的。”

        由秦海牵线,金南化工厂曾经从东耀塑料厂这里引进过一项生产硬质PVC材料的技术,但后来因为销售上的困难,金南化工厂未能把这项技术应用下去,两家的合作也就中断了。不过,柳耀忠是个会做事的人,双方的合作虽然中断了,但他还是隔三岔五地会给于克岫打个电话、寄点小礼品之类,所以私交还是继续保留着的。

        “据我所知,金南化工厂现在经营十分困难,职工快要发不出工资了。柳厂长如果这个时候去找于厂长,不管你开出什么条件,他都会接受的。他手里可是有一套2000吨的设备,相信柳厂长能让它发挥作用吧?”秦海笑呵呵地向柳耀忠透了一个底。

      第三百二十二章 尖晶石型铁氧体

        响鼓不用重锤,柳耀忠是个聪明人,秦海把话说到了这个程度,他岂能不知道该怎么做?趁着金南化工厂现在正处于经营困难之际,他开出什么条件,于克岫也得接受,用后世的话说,这就是抄底的时候了。

        “别太贪心,还是要尽量照顾对方的利益。”秦海不得不专门提醒柳耀忠一句了,他可不愿意看到那种鲸吞国企资产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秦总,你放心吧,我老柳也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这点觉悟还没有吗?”柳耀忠笑呵呵地来了句大话,让秦海无话可说了。

        聊完这件事,柳耀忠此次来安河的主要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他与秦海又说了几句闲话,便笑着离开了秦海的办公室,在出门的时候,正与推门进来的冷玉明撞了个满怀。

        “小秦,你这边忙完了吧?”冷玉明看看秦海的办公室,发现没有其他人,便这样说道。秦海现在地位颇高,管他叫秦总的人很多,不过老青锋厂的几个干部还是习惯于叫他小秦,这也算是倚老卖老的意思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16: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