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权谋有道》-第1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立诚听后心里一震,想不到这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居然能带来如此大的经济效益。于是连忙问道:“两米高的棕榈大概要多少钱一棵?”

      “我们卖给刘久辉是二十,他出手二十五到三十之间,要看你要的数量。”老农熟练地说道。朱立诚听后点点头,又递给老人一支烟,便告辞了。

      上了公路,直接往南,步行了大概十多分钟,就看见了一个大型的花木场,占地有三十亩开外。朱立诚走进可田边的一间红砖砌的小房子里,见里面有一张小办公桌,一张单人床,看上去比较简陋,一个四十多岁的精瘦汉子坐在桌前正在翻看着账册。

      “请问,刘久辉先生在吗?”朱立诚试探着问。

      见有人招呼,那汉子连忙站起身来,回答道:“我就是刘久辉,请问有什么需要吗?”边说边递上一根金溪。

      朱立诚接过香烟,客气地说道:“我是泾都的,想打听一下棕榈树的价格。”

      一听有生意上门,刘久辉连忙招呼朱立诚进屋坐下,并泡上了一杯茶,问道:“不知道您要多大的棕榈,数量大概是多少?”这年头,花木生意难做,刘久辉常年在外奔走,有时候为了谈成一笔生意,跑个十腿、八腿是很正常的事情,自己都记不得什么时候像今天有生意找上门来的了。

      “两米左右的,大概要上千棵的样子。”

      刘久辉一听居然是笔大生意,一阵开心,但随即又犯难了,说:“价格好商量,但我这只有五百棵左右。这年头栽种棕榈的少,特别是两米左右的,一下子还真没地方找去。”

      “就先照五百棵说,大概多少钱一棵?”朱立诚问道。

      刘久辉眼珠一转,冲着朱立诚说道:“兄弟,看你是个实在人,我也给你靠船下篙,三十块钱一棵。”

      “哪儿有这么高的价格?最多二十五一棵。”朱立诚老练地答道。

      “二十五一棵,我不包运输。”

      朱立诚一想自己对这行根本就不熟悉,也不知道怎么运输,于是开口说道:“不包运不行,运到应天,你开个价。”

      一听说运到应天,刘久辉也就放下了心,说道:“这样吧,一口价,二十七一棵,后期如果需要维护再另外谈。”

      朱立诚一想薛必胜说对方给五十元一棵,自己有近一半的赚头,应该很不错了,于是也就答应了,约定过两天签合同。

      朱立诚问刘久辉附近究竟有没有棕榈了,刘久辉说丁东和丁西肯定没有,别的村的花木场里是不是有,他就不是很清楚了,让朱立诚去碰碰运气。

      朱立诚看看时间还早,就和刘久辉借了一辆摩托,准备去其他村转转,薛必胜说要上千棵,现在只有五百棵有了着落。朱立诚骑上摩托车以后,在附近的几个村子转悠了一圈,确实如刘久辉说的那样,几个花木场里都没有两米左右的棕榈树。眼看到中午了,朱立诚到了田塘镇上,随便找了个小饭馆,下了一碗青椒肉丝面,可能因为饿了原因,觉得这面格外的香,连面汤都消灭干净了。

      吃完午饭以后,也没地休息,于是朱立诚就又骑上摩托车出发了。凑不齐一千棵棕榈树,就没办法做这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了,可是天不如人愿,朱立诚一连又走了好几个村子,依然没有看见符合要求的棕榈树。

      眼看时间已经四点了,还剩下最北边的两个村子,比较偏,骑摩托车去也要近半个小时。朱立诚都不知道要不要过去了,因为来的时候问过司机,回泾都的最后一班车是五点半,误了车,今天可就回不去了。

      最后,朱立诚还是决定去看一看,毕竟这笔生意如果做成了,有两万多块的收入,对自己来说,这可是笔巨款啊!

      朱立诚右手一扭油门,摩托车窜了出去,一路上,车开得飞快,再加上石子路高低不平的,就差把五脏六腑颠离位了。朱立诚到马桥村的时候,才四点一刻,半个小时的路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到了。向一户住家问明花木场的位置以后,摩托车有突突地启动了。也许上天也被感动了,还没到花木场,朱立诚就看到了棕榈树那如蒲扇一样的大叶子,目测一下,应该足有两米高了。

      朱立诚停下车以后,发现这花木场完全是被废弃的感觉,昔日高高的围墙早已倒塌,所谓的门是由竹子编制而成地,此刻正半敞着,叫了许久也没有人应声。朱立诚推开门走了进去,发现这个花木场的规模还比较大,占地有二十多亩,但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到处杂草丛生,有些小的树木没在杂草里,根本看不见。

      朱立诚顾不上其他树木,直接走到棕榈树跟前,发现这些树比自己略高,长势很旺,甚至比在刘久辉那看见的还要好,估摸着数了一下,大概有二、三百棵。

      朱立诚很是高兴,觉得去村部找人具体了解一下,之前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各村的花木场当时都是田塘镇政府牵头,由村里具体负责栽种的,当时也是田塘镇提高农民收入的新举措,但时至今日,只有少部分村里实现了这一目标,大部分村里的花木场都成了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马桥村的村部,就在花木场的前面,一排青砖瓦房,后面有个不大的院子。朱立诚看见第三间办公室里面有人,于是敲了敲敞开着的门,然后说道:“请问,村支书在吗?”

      “我就是,你有什么事吗?”那人抬起头来,顺手把报纸放在了一边。朱立诚连忙递上一支中华,客气地说道:“我想买些花木,请问您贵姓。”

      “免贵姓王,你说什么,想要买花木?”王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花木从栽下去至今就无人问津,之前自己也想过办法,和丁东、丁西的几个花木大户联系过,可人家说自己村里的都销不完,哪儿还顾得上别的村。

      朱立诚确定地说:“对,我想买那些棕榈树,不知道你们卖不卖?”

      “卖,卖。”王华连忙一把抓住了朱立诚的手,拉着他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好像生怕这财神爷跑了似的。

      “你看,价格方面,多少钱一棵?”朱立诚也被对方的表现蒙住了。

      “价格好说,老板,你看呢?对了,还没请教您怎么称呼。”王华听说有人要卖让村民免费捡回家烧锅都没人要的花木,真是激动,都有点语无伦次了,平时他可是精明能干的一个人。

      “我姓朱,你就叫我小朱吧。”朱立诚此时明白过来了,看来这的花木销售量很低,于是说道,“我只能给十五块钱一棵,你看?”

      第29章 第一桶金

      “十五块啊。”此时王华也反应过来了,知道对方是真心想买,故意装着漫不经心起来,但他那双眼睛里迸发出的热切的光芒,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接着说道:“你要多少啊?”这是他非常关心的问题,别弄到最后自己高兴半天,对方只要几棵。

      “你有多少棵?”朱立诚问道。

      “我,我有……”王华还不知道哪天去的花木场了,鬼才知道有多少棵棕榈树呢。要不是当时栽种的时候,看见那树满身是毛,叶子向蒲扇,一时好奇,问了一下栽树的农民,他甚至都不知道哪种树叫棕榈。

      “我们当时种下去的时候是三百棵,就算有些没有成活,现在怎么着,二百五十棵肯定不止。”

      “我全都要了,但这运输方面……”

      听朱立诚说全要了,王华顿时心花怒放,连忙接口道:“运输你放心,我们负责给你运到田塘镇上。”

      朱立诚见对方很爽快,也很高兴,说道:“好,一言为定,我过几天来提货,你到时候要组织人帮忙,同时,还要把具体的数量点清楚了。”

      “这个你放心,到时候绝对不会误你的事。”王华拍着胸脯说。

      “你这货全给我,还是不够,你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棕榈吗?”朱立诚说道。

      “有啊,红桥就有,当时和我们村一起栽下去的。”王华肯定地说。

      朱立诚连忙说道:“那你带我去看看。”

      “不用看,我这的什么样子,他那就什么样子,我中午刚在他那喝酒的。您还需要多少棵?”

      “我一共要五百棵。”

      “放心,包在我身子,一棵都不会少你的。”

      “真的不要去看看吗?到时候拿不出货来,违约是要赔偿的。”朱立诚一本正经地说。

      “你放心,还是那句话,绝对不会误你的事。”王华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

      朱立诚一看这老支书,脾气还真是火爆,不过也算是个热心人,按照他的话,红桥村的一定也和他这的差不多,自己还得赶车回泾都,反正等签合约之前再去看也不迟,于是也就点头同意了。

      王华心里其实有自己的小九九,这些花木在他们农村人眼里根本就不值钱,到时候,给虹桥村十块钱一棵,不但个人能赚个一千多块钱,他们恐怕还得请自己喝酒呢。

      朱立诚又落实了五百棵棕榈树以后,心完全可以放回到肚子里了,告别了王华以后,跨上摩托车继续一路飞奔。到了刘久辉的花木场以后,告诉他另外的五百棵也落实了。刘久辉也为他高兴,毕竟如果凑不够数的话,也许自己的这五百棵,人家也未必要。朱立诚要了刘久辉的大哥大号码,约定就这两三天之内来签合同,到时候先电话联系。临走之前,朱立诚猛然想起那边树木的运输问题,刘久辉说到时候他帮着运,一定算最低价。朱立诚也相信对方是个做生意的老手,不会在这点运费上耍树木手腕的,毕竟孰重孰轻,他心里肯定有数。

      朱立诚终于顺利赶上了田塘回泾都的末班车,到了城里以后,朱立诚顾不上回宿舍,立刻拨通了薛必胜的大哥大。当听说一千棵棕榈树已经落实了,薛必胜也很高兴,一方面可以解决朋友托付给你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发现自己确实没有看错人,朱立诚的办事能力确实很强。虽然把这生意介绍给朱立诚有点报恩的意思,但生意场上讲究的就是诚信和效率,他作为商界的强人自然不愿意和做事拖拖拉拉,举棋不定的人打交道。薛必胜立刻就告诉朱立诚,明天让自己的小舅子陈然和朱立诚一起去应天和对方签协议,自己事先会和对方打好招呼,还关照朱立诚明天银行办一张卡,便于对方打款。朱立诚听了很是感动,觉得薛必胜很值得一交,随即说道:“薛哥,等协议签订了,我请你吃饭、娱乐一条龙。”电话里传来薛必胜爽朗的笑声。

      第二天一早,朱立诚首先打电话给李倩,向她请了两天假。

      自从内刊事件以后,朱立诚在市委办基本属于被遗忘的角落,这在党政机关里面可能是最令人恐惧的一种状态,尤其对于一个刚刚二十二岁的年青人来说,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真没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朱立诚对薛必胜提供的经商机会,格外珍惜,这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ÇëºÃ¼Ùºó£¬ÖìÁ¢³Ï¾ÍÖ±±¼ãþ¶¼³¤Í¾³µÕ¾¡£

      昨晚他已经和陈然约好,早上七点半在车站碰头。朱立诚到车站刚刚七点钟,他就在一个早点摊前坐了下来,要了一碗稀饭,三个包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他吃完早饭,又抽了两根烟,临近七点半的时候,陈然终于从一辆出租车上下来了,头上油光可鉴,脖子上套着根有小拇指粗地项链,一副暴发户的模样。

      朱立诚连忙迎上去,递上一根中华,陈然也不客气,接过烟打着火,就抽了起来。虽然他心里看朱立诚有点不爽,但他也知道,跟前这乳臭未干的小子,不是他能得罪得起的,姐夫昨晚还一再叮嘱他要好好配合朱立诚,签好协议,否则回来要他好看。

      朱立诚刚准备去买票,陈然已经抢先一步买好了两张开应天的车票,时间是七点四十五的。朱立诚说了声谢谢,两人就一起往候车室走去,等了五、六分钟,就开始验票上车了,其间,陈然用大哥大拨了一个电话过去,告诉对方,他们大概十一点左右到应天。

      由于早晨起得比较早,上了车以后,两人都开始眯起觉来。随着一阵剧烈的摇晃,朱立诚被惊醒了,睁开眼一看,已经到了黄驿收费站了,正在修路,所以汽车颠簸了起来。

      朱立诚知道过了黄驿收费站,大概还有五十分钟左右就要到应天了,于是也不准备再睡了,坐直身体,让自己的头脑清醒清醒。陈然是过久江大桥的时候醒来的。

      看着久江大桥上那熟悉的工农兵塑像,朱立诚的心情一阵激动,若干年前,这座大桥建成通车时,曾经使得整个华夏国为之震动,这是华夏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号称世界第三长河的久江上,建造起的第一座大桥。

      看着这堪称奇迹的伟大工程,朱立诚心潮起伏,自己的人生虽然暂时遇到了一点困难,但只要不断努力,相信一定能获得成功的。

      过了久江大桥以后,就进入了应天城,大概又行驶了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应天客运中心。下了车以后,朱立诚跟着陈然后面往出站口的方向走去,突然听见前面有个声音叫道:“陈老板,这边。”

      陈然回头招呼了一声朱立诚,就往一个穿着花格子短袖,带着墨镜的年青男子身边走去。到了跟前,陈然伸出手来,和对方用力一握,刚准备介绍朱立诚时,只听一个不太确定的声音在耳边响了起来:“朱立诚?”

      朱立诚听后一愣,心想,这人怎么会认识自己呢,但还是客气地伸出手去,“你好,我是朱立诚,你是?”

      “哈哈,你不认识我了?”那花短袖边说边摘去墨镜。

      “啊,陈学斌,怎么是你?”朱立诚开心地紧抓住对方的肩膀。原来这人正是和朱立诚穿着开裆裤一起长大的陈学斌,。

      “我前段时间在家的时候,看见你爷爷还问起你的。他说你在应天你舅那做事,想不到今天居然在这碰见你。”朱立诚开心的说道。

      “他舅就是赵总!”陈然为朱立诚作了介绍。

      “今天我舅让我来接陈老板,说是商定棕榈树的事情。你不是在上大学吗,怎么也做起生意起来了?”陈学斌不解地问道。

      “看来,你这阶段都没回家啊。我已经毕业了,现在分到泾都县委办,今天和陈大哥一起来见识一下。”朱立诚含糊地说道。

      “小朱,你可别谦虚。”陈然大着胆子称呼了一声。

      “今天,他就是来你舅舅签订协议的。”他对陈学斌说道。

      “朱立诚现在可以呀,不光做了官,还准备做生意啊,你这可是典型的脚踩两只船啊!”陈学斌开了句玩笑,“走吧,我们现在就过去,我舅舅还等着我们一起过去吃饭呢。”

      两人跟着陈学斌上了一辆黑色桑塔纳,陈学斌熟练地穿行于应天的大街小巷,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停在了一家叫“翠微居”的饭店门口。

      走进包间以后,朱立诚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正在打电话,看见他们进来立刻收了线。

      “赵总,您好!我姐夫要我替他向你问好。”陈然连忙向对方问好。

      “小陈啊,别客气。你姐夫怎么没来,是不是上次喝怕了,今天不敢来了吧!”他边说,眼睛却看向了朱立诚,“这位小老弟,一定就是老薛说的泾都县委办的朱秘书吧!我是赵平凡。”

      “赵总,您好!我是朱立诚,还请您多关照!”朱立诚边说边敬上了一支烟,同时给陈然和陈学斌各递上了一支。

      第30章 吕洞宾和狗

      “舅舅,他就是我们村朱国良家的二小子,你还记得吗?就是考上淮江大学的那个。”陈学斌提醒道。

      “哦!就是那个开拖拉机的朱国良。”赵平凡恍然大悟。

      朱立诚一听对方认识自己的父亲,又是陈学斌的舅舅,连忙改口道:“赵叔叔,您好!”

      “好、好,弄了半天都是一家人。来,来,小斌,倒酒!”

      等陈学斌倒好酒以后,朱立诚连忙端起酒杯,站起身来,冲着赵平凡说道:“赵总,还请您多关照。”说完,一仰脖子把近一两五的南剑春,倒进了嘴里,顿时只觉从喉咙口一直辣到了胃里,连忙夹起一口菜压压酒。

      “好,痛快,我也干了。”赵平凡也端起酒杯一口干了。

      四人就这样,你来我往,菜没吃多少,酒没费事,两瓶已经见底了,陈学斌刚准备开第三瓶,赵平凡说道:“酒我看就不开了,下午还得签协议,哪怕晚上我们再好好地喝。”朱立诚和陈然都点头称是。

      吃完饭后,赵平凡说:“房间我已经开好了,休息一下再签协议。”

      陈然连忙说道:“赵总,就不麻烦了,找个地方喝点茶,稍微休息一下,签完协议,我们还得赶回去。”朱立诚也连忙称是。

      “既然这样,那我就主随客便了。”

      四人出了饭店,来到了旁边的一家茶楼。稍作休息之后,赵平凡拿出了一份打印好的协议,朱立诚接过来仔细看了一下,内容其实很简单,价格是之前谈好的五十元一棵,树高要求两米,十天之内送货,之前会先打一半的货款,其余的等货到结清。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朱立诚还是递给了陈然,请他帮着看看,陈然接过了协议,认真看了一遍,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朱立诚慎重地拿出了钢笔,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赵平凡接过去,也刷刷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短短的几分钟,协议就算签订完成了,因为之前有个薛必胜的铺垫,双方都知根知底,自然不存在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情况。

      赵平凡问朱立诚要银行【创建和谐家园】,意思马上就可以把钱打到他的卡上。朱立诚说自己来得匆忙,还没来得及办银行卡呢,等回到泾都办好了再打电话告知。

      谢绝了赵平凡的一再挽留,陈学斌又把他们送到客运中心。下车前朱立诚对陈学斌说:“那卡我明天办好,就打电话告诉你,有时间去泾都玩。”陈学斌开心地答应了。”

      告别了陈学斌以后,朱立诚抢先买到了车票。上车以后,两人都睡不着了,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起来,此时陈然对朱立诚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通过互相交流,他已经知道朱立诚才刚刚二十二岁,而在处人与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老练,自己已经近三十岁了,都远远不及对方,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朱立诚怎么也不会想到,对方居然会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此时他表面看上去云淡风轻的,其实心里却暗自得意不已。

      眼看这笔生意是成了,这可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啊,但来得似乎有点太过容易了,也应了那句老话:因祸得福。

      时间在两人的闲聊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到泾都长途车站的时候,已经五点了。两人分手之前,朱立诚硬是在陈然的包里塞了两包中华,表示对他的感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