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机动战士WS》-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挺了挺胸,风宇大步走向测试间。

        测试间其实就是人形机动战士的模拟舱,舱门必须通过扫描战场记录仪才能开启,而考核成绩也将直接录入战场记录仪,所以不存在作弊的可能。

        风宇进入模拟舱之后,和往常一样系好安全带,启动机动战士并进行系统自检,这些动作在训练用的模拟器上是没有的,但是在考核中却是必须的步骤。一些小小的陷阱就隐藏在了这些步骤之中。

        “备用液压罐压力80%……”一条不起眼的警告信息在屏幕上跳过,若非字体颜色不同,实在不太容易发现。而且这条警告只是黄色警告,属于可以忽略的那种,并不影响正常驾驶。

        风宇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陷阱。

        别看备用液压罐大部分时候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在主液压罐故障的情况下才会启用。而主液压罐处于机体内部,如果在战斗中被打坏,那么这架机动战士也差不多该报废了。但是通过这一周的培训,风宇却知道,辅助模块的脉冲激励功能会调用备用液压罐,瞬间加大机动战士仿生关节的出力。而备用液压罐压力80%意味着机师在需要辅助模块救急的时候,紧急机动会因为压力不足而出现大概零点几秒的延迟,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想通了这其中隐藏的危机,风宇第一时间申请机体维护,修复备用液压罐。

        如果是在平时,这个修复工作有点麻烦,没有半个小时以上弄不好。但现在是用模拟器,象征性地等待了几秒钟之后,系统告知备用液压罐已经恢复正常压力,自检全部通过,正式的考核马上开始。

        最先出现的是单挑模式,在模拟的太空背景下,一架深灰色的MA显得非常不起眼,只要机师稍微有点走神,有很大的几率会失去目标。当然,机动战士上的光学传感器能捕捉到目标并且加以提醒,但毕竟会耽误时间。两驾机动战士之间的单挑,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容不得一丁点儿大意。

        战斗第一时间开始,风宇控制自己的MA左臂抬枪射击,却见对方一个灵敏的闪避,轻松避开了40mm粒子束。不死心地又射了几枪,均告射失,但是风宇也发现了对方的闪避动作其实很有规律。可惜的是他还没掌握“预判射击”,那是雪莉的拿手好戏,不然就能轻松干掉对方。

        迫不得已,他让MA放下左臂,抬起握着合金军刀的右臂,进入近战模式。两架MA在太空中迅速向对方靠近,很快便进入近身攻击的态势。模拟器的MA简单暴力地一个直刺动作,合金军刀就冲着驾驶舱而来。

        风宇当然不可能被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攻击给打败,他的MA一边挥舞军刀格挡。一边扭腰侧身,轻松地避过了一次攻击。只是当他想要发动反击的时候,却发现双方已经顺势拉开了一定距离。

        太空作战环境几近真空,没有任何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机动战士的任何动作都需要借助机体上的矢量喷口来控制姿态。刚才那一记短兵相接,双方都受到反作用力的影响而相互远离。所以太空中人形机动战士的近身作战基本上都是一击即走,不是他们想走,而是被动地互相远离。

        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徒劳无功之后,便迅速地再次靠近。对方MA还是那么粗暴,继续瞄准驾驶舱直刺,风宇再格挡,双方再分开。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双方如同系于松紧带两端的两个球,一次次地碰撞,然后弹开。

        终于,风宇忍无可忍了,这一次他不打算再被动挨打,因为只是单纯的招架,他永远没机会伤到对方机体。

        对方既然喜欢简单暴力,他就还对方一个简单暴力。

        两架MA在太空中如同旧时代中世纪欧洲决斗的骑士,平举合金军刀,瞄准对方的驾驶舱位置直冲过去。

        两架MA的配置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不存在谁手长手短的问题,如果不闪避或者格挡,就是同归于尽的结局。而机师考核的一个硬指标就是不能死亡,死亡即不合格,哪怕你同时击杀了对方。太空军培养机师是需要高端战力,而不是为了网罗死士,不是为了和敌人兑子。

        风宇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也不会傻傻地和对方同归于尽。经过刚才一段时间的交手,他已经摸清了这个虚拟对手的特点。那就是个不懂变通的死脑筋,或许是程序使然,或许是考核难度限制,总归是让他找到了对方的软肋。

        就在两架MA几乎要刺中对方的同时,他动用了辅助模块的脉冲激励。他的MA突然加速拧腰,右肩前倾,利用侧着上半身所造成的些许距离差,抢先一步将合金军刀刺入对方驾驶舱。而他自己的座驾虽然没有伤及驾驶舱,但终究还是受了点伤。

        “机师单挑结束。”

      ¡¡¡¡¡°ÊÜÊÔÈËÔ±£º·çÓïçÏÂÊ¿¡£¡±

        “测试结果:通过。”

        “评价要素:1、一击致命;2、机体受损;3、使用脉冲激励。”

        “评价等级:合格。”

        风宇有些懊恼地看着屏幕上显示的结果,如果不是一击致命拉高了评价,他的第一项实战成绩可能就是不合格了。当然,一项不合格并不意味着模拟实战失败,只是会拉低最终评价而已。而作为新人机师,最难掌握的便是近身战,能够拿到个合格,已经算是水准之上的成绩。

        紧接着模拟舱便开始了第二项实战内容——混战,而风宇的MA也被系统恢复到最佳状态。

        所谓混战,其实就是模拟真实战场的机动战士大战,近万的铁球和各型号人形机动战士充斥战场,远方还时不时有一发战舰主炮穿过胶着的战场攻击风宇身后的己方战舰。混战的考核方式很简单,就是生存,只要熬过十分钟就算合格。同样的,机体受损降评价,使用脉冲激励也降评价,而击坠的敌方机动战士数量多寡则相应地提升评价。

        对于风宇而言,这项测试毫无难度,就和他平常在模拟器上练习的一样。当初用铁球他都能活下来并取得击坠数,现在更不在话下,这正是提升评价的一个大好机会。

        考核开始之后,他便全神贯注,启动辅助模块的射击辅助功能,驾驶着机动能力强于铁球的MA在战场上来回移动穿梭,一边闪避敌方的集火,一边找准机会抽空反击。几分钟之后,顺利取得了第一个击坠。

        “这样还是太慢了!”算了一下时间,按现在的节奏,他可以获得三个击坠数,成绩虽然比驾驶铁球时候要好,但对于MA来说,却还不够。考核评价肯定不能是一个击坠数提升一个档次,那样也太容易了些。

        这时候,他想起DT2战役敢死队掩护大部队撤退的那一幕,一个小组的人形机动战士,除了负责远程MR,其他机型都选择了突入敌阵这种做法。当时那几位机师是抱着牺牲精神采取这种疯狂的作战方式,最终都壮烈牺牲,但他们都斩获了两位数的击坠。

        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突入敌阵想要全身而退确实非常难,毕竟寡不敌众。但现在风宇的情形却是不同的,他只需要在模拟战场上存活十分钟考核就会结束,根本不需要考虑撤退的问题。

        想通了这节,他放下40mm粒子束步枪,将辅助模块切换到机动辅助,瞬间提速,抓紧所剩不多的时间,直接一头撞入敌方铁球密集处。

        突入之后,他惊喜地发觉,来自敌方的集火压力反而变小了。这也是合理的,为了避免误伤友军,对方不敢贸然射击,火力包线必须避开友军机体。

        有了这样的有利条件,风宇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发挥机动辅助的优越性,在对方铁球当中高速穿梭,时不时挥动合金军刀斩向旁边的敌人。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让他异常亢奋,仿佛化身为战场的主宰者,尽情地挥刀斩击,也不去关心对方的伤亡情况,一击即走,扑向下一个目标。

        就在他扑向不知道第几个目标的时候,MA突然停止了。

      第六章 考核(中)

        瞬间的错愕之后,风宇才发现停止的不止是自己,整个战场都定格了。主控屏上显示出一串数据。

        “机师混战结束。”

      ¡¡¡¡¡°ÊÜÊÔÈËÔ±£º·çÓïçÏÂÊ¿¡£¡±

        “测试结果:通过。”

        “评价要素:1、机体无损;2、完成击坠;3、击坠数过十。”

        “评价等级:完美。”

        就算剔除了击伤的那部分,风宇还是获得了超过两位数的击坠,获得了完美评价。这个结果让意犹未尽的他非常满意,不由得对今后的实战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另一款人形机动战士——更加突出近战能力的MW产生了浓厚兴趣。那种在敌阵之中纵横睥睨的感觉让他很享受。

        只是现在由不得他去陶醉于那种感觉,第三项实战考核紧接着就来了。

        对舰模式开启!

        这对于风宇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之前仅仅是通过教官的讲述了解过这种战斗模式,准机师们压根儿没想到考核里头居然有这一项。

        战场和之前的混战模式差异并不大,只是敌方的铁球数量变少了,不再像之前那么密集,一艘UAC联邦的行星级驱逐舰作为假想目标就在不远的前方。一层看不见的R粒子护罩时不时因为阻挡粒子束武器攻击而显现出波纹状的涟漪,让人意识到它的存在。

        “任务内容:突入R粒子护罩,并展开牵制攻击。”

        “任务时间:十分钟。”

        “目标距离:3745公里。”

        MA的合金军刀对拥有厚厚装甲的战舰几乎构不成什么威胁,只能攻击那些处于舰体外部的炮塔。40mm粒子束步枪更是毫无用武之地,在R粒子护罩的范围内连正常激发都做不到。肩部的40mm高斯机枪倒是能用,但是口径太小,一样是只能打炮塔。事实上在常规型号的人形机动战士之中,只有MR和MT配备的120mm高斯炮才能对战舰造成实质性伤害。

        除此之外,风宇知道,某些高端机型能够搭载的特殊武器——斩舰刀,那才是真正能令战舰闻风丧胆的凶器。但这会儿是想都不用想了,对舰考核的实质只是看看机师是否具备突入R粒子护罩对舰攻击的能力。

        依然处于前一项考核亢奋状态之中的风宇没有任何犹豫,启动机动辅助之后直接突入敌阵。忍不住诱惑地又顺手挥刀斩了几架铁球之后,他已经穿透了敌方的铁球防线。

        这一刻,这项考核的真正难点才显现出来。

        正面那艘UAC联邦行星级驱逐舰的炮塔集火是肯定会来的,没有一艘战舰能够容忍人形机动战士突入自己的R粒子护罩。

        更加可怕的是来自身后敌军铁球的集火。

        40mm粒子束步枪的攻击对于R粒子护罩是无效的,敌军铁球完全不用担心误伤己方战舰,集火的火力之猛尤胜于之前,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思想准备有些不足的风宇立刻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躲过这一波,只得忍痛启动了脉冲激励。

        MA瞬间提速,在太空中画出一道弧线,避开了疯狂的第一波集火。

        接下来的处境更加艰难,辅助模块能量耗尽,机动辅助功能无法使用,他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操作。

        全神贯注地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他不再追求突进的速度,而是不停地变线,在太空中飞出毫无规则的曲线。

        场外关注他考核的邹忌上尉摸着下巴饶有趣味地看着他的飞行线路,只有身为教官的他最清楚,四项实战考核在最终评价中的权重是有区别的,前面两项加一起占到了八成之多,后两项主要是看机师在特殊模式下的能力,各占一成。事实上对于本次考核,除了驾驶MW的库巴诺伊之外,邹忌不认为其他人有突入R粒子护罩的能力。MA的机动能力还是比MW差些,新手机师成长起来以后会有突入R粒子护罩的能力,但肯定不是现在。

        模拟器中,风宇还在和最后的一千公里距离作斗争。这个距离放在地表上算是有点儿远,但是在以光秒光年记的太空当中,实在是小意思。机动战士的引擎虽然无法进行曲率飞行,但达到110km/s的第四宇宙速度却是绰绰有余。如果不是要不断变线躲避炮火,全速前进十秒钟就可以突入R粒子护罩。

        他现在不但没法直线前进,有时候甚至还得被迫后退一段距离,只有无规律的移动方式,才能避免被敌军进行提前量射击。闪避了一会儿,风宇渐渐有了新的体悟,那就是来自战舰的炮击远比背后铁球大军的可怕。

        铁球的粒子束步枪虽然更加密集,但每个人都是各打各的,很难形成配合。掌握提前量射击,懂得封堵路线的更是凤毛麟爪,那样的人才早就晋升机师了,不可能还留在被称为铁棺材的铁球部队当中当炮灰。

        而战舰的炮击则完全不同,由战舰火控系统统一控制的那些炮塔,能够轻易地形成矩阵式的火力封堵。如果被锁定在火力矩阵的中央,那基本上是没得跑了。还好风宇最近在机师难度中练就了非常好的反射神经,并且一直坚持无规律的移动,总是能堪堪避过UAC行星级战舰的炮塔矩阵攻击。

        只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战舰的R粒子护罩还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令风宇有些焦躁。显而易见,进不去护罩里头,这个项目的评价肯定是不合格。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成绩,那种可能要面对失败的挫折感让他想起了DT2和太亚WH。对于军人而言,失败就是屈辱,哪怕是模拟考核。既然只是机师的入门考核,风宇相信取得合格的评价是最基本的指标。他并不清楚对舰模式其实并不一定要合格,通过与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仅仅是作为今后机师培养方向的一个参考。

        既然进不去也是失败,风宇打算拼了,反正是模拟,大不了被击坠。想通之后,他的前进路线变得更加坚决,不再为了稳妥而加大闪避范围,只向前,不后退。如此一来,显得更加惊险【创建和谐家园】,来自身后的粒子束集火不用说了,前方的炮火矩阵几乎是擦着他的MA而过。

        不一会儿,主控屏上已经跳出多条机体的损伤警报,MA的表面被擦伤了多处,幸好还没出现功能性损伤,不影响操控。

        场外,邹忌上尉虚着眼看着这一幕。这是一种危险的驾驶风格,游走于刀刃的边缘,在实战中随时有可能丧命。

        不过必须承认,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风宇的MA加快了推进速度。只要不出意外,十分钟截止之前应该能够突入UAC驱逐舰的R粒子护罩。

        此时模拟舱内,他已经完全沉浸于这种极限闪避的节奏当中去。MA在他的控制下,犹如一个醉鬼,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往前进,只是谁也抓不住他的行动线路。每每像是要被炮火矩阵击中,就见MA往边上一晃,挨着边躲过去。

        邹忌在外头露出思索的神色,不时在电子记录本上写写画画。这是他作为监考教官所拥有的权限,系统做出数据层面的评价,而他则通过场外观察做出系统给不了的经验分析,评估一个机师的风格和未来发展方向。

        显然这会儿他对于风宇的定位已经有了初步的决定。

        不一会儿,时间走到了九分多钟,风宇终于突入了R粒子护罩。只见MA主控屏一阵跳动,显然是受了强烈的干扰。还好MA内部通讯线路都有屏蔽R粒子的特殊护套,不然这会儿该宕机了。

        穿过那层看不见摸不着的R粒子护罩,风宇突然感觉压力一轻。通过安装在MA背部的光学监控显示,来自敌军铁球的集火完全被战舰的护罩给挡下了,如暴雨打落在宁静的湖面,激起无数涟漪。

        而且由于极度贴近了UAC行星级驱逐舰,能够攻击他的炮塔数量变得非常有限,再也无法形成炮火矩阵。

        这一刻,如同龙游大海、龙归九天,风宇被压制了长达九分钟的戾气爆发了出来,举起合金军刀,直奔距离最近的一座炮塔便斩了过去。干掉一座炮塔之后,他意犹未尽,如同下山猛虎一般,一路狂飙,见到炮塔就斩,而且大有直扑舰尾去攻击战舰引擎的意思。

        只不过十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模拟战场再次定格。

        “对舰作战结束。”

      ¡¡¡¡¡°ÊÜÊÔÈËÔ±£º·çÓïçÏÂÊ¿¡£¡±

        “测试结果:通过。”

        “评价要素:1、护罩突入;2、炮塔击破;3、机体受损;4、使用脉冲激励。”

        “评价等级:合格。”

        不得不说,系统的评判真是很粗糙,而且不够人性。相比之下,场外的邹忌上尉这会儿双眼忽闪忽闪地思考着,显然对这个让人意外的结果有些想法。随后他又在电子记录本上写下了一些东西。

        这时候,最后一场模拟实战考核开始了。

      第七章 考核(下)

        “任务内容:突入大气层作战,降落地表并抵达预订地点。”

        “任务时间:十分钟。”

        “目标距离:1500公里。”

        “大气层厚度:约1300公里。”

        对地作战比之对舰更加让准机师们感到陌生。虽然太空军的作战任务里确实有这么个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占领行星地表。但自SC0084年展开“地京反攻战”以来,新亚洲共和国太空军还从未真正实施过任何一次对地作战,与UAC联邦的战斗至今仍在太空中胶着拉锯。偶尔抢回一颗矿物星也没有实施对地作战的必要,因为绝大部分的矿物星地表都没有军事力量,甚至连活人都没有,而是纯自动化采掘。

        因而这批准机师之前身为太空军的机动战士驾驶员,他们的作战环境基本上都是在近乎绝对真空的太空中。太空没有重力、没有空气阻力,对机动战士就不会形成任何阻滞,自由度极高。

        而地表作战首先就要受重力影响,机动战士的引擎输出有相当一部分必须用来对抗重力。更加可怕的是当机师控制机动战士做出任何加速、减速或者曲线飞行,都会因离心力产生强大的G力。

        G力的大小根据运动状态变化产生的惯量决定,理论上没有上限。但是人体的承受能力却相当有限,根据体质不同,在10个G之内浮动。G力超过个人承受力,就会伤及内腹,同时产生大脑过度充血的“红视”或者大脑缺血的“黑视”等短期不良影响。

        另外一方面,空气阻力对于机动战士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看过火箭发射的人都知道,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的火箭外层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有多大,必须有专用的隔热层不停地自行剥离,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否则火箭将会被烧毁。

        人形机动战士的设计速度是110km/s,相比于脱离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km/s高了十来倍。如果忽略重力影响,全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基本上瞬间就能把自己给融化了。当然,受到空气阻力影响,机动战士也没可能达到最高值。

        还有一点,不管是铁球还是人形机动战士的外形都不符合大气层内高速作战所需要的空气动力学,飞行灵活度受到极大制约。在这方面,说实话机动战士还真是不如老式战机好用,只有少数高端机型具备通过外挂装置来改善空气动力学的能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09: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