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片刻之后,预料中的殉爆终于出现。
其中一艘护卫舰的引擎区被机雷炸穿,动力炉被引爆,一团巨大的火球朝着雷区前方爆出,战舰第一时间断成两截,紧接着每截又各自发生一连串的殉爆,无数碎片四散飞旋,飞向雷区,引来更多此起彼伏的爆炸。
其中一截巨大的船舱恰好飞向另一艘打横的护卫舰,给这艘濒临崩溃的战舰最后一击。第二团巨大的火球爆发,连片的火光映红了整个空域,映红了每一颗机雷、每一艘战舰、每一架机动战士。
几具还未来得及远离的救生舱瞬间被火光吞没,更不用说舰内肯定还有没逃生的人员。
“镧卫级最低操作人员为150人,已弹射救生舱两舰合计221具,阵亡79。”这是旗舰上的统计数据,虽然相比于正常战损,这个数字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有种别样的壮烈。
紧随两舰之后,其余三艘残破的运兵舰也开始横过舰身,为撤退之路奉献出它们最后的力量。
那震撼的画面,对于每一位参与了SC0097年太亚WH战役的将士,无论是新亚洲共和国,还是UAC联邦,都是终身铭记的一幕。无论处于什么立场,对这场战役抱着什么样的看法,所有人对于这五艘运兵舰的牺牲看法出奇的一致——那是一群纯粹的军人,血性的军人,值得敬仰,值得缅怀!
据战后相关人员透露的消息,这五艘运兵舰的舰长有两位拒绝离舰逃生,选择坚守到最后一刻,与自己的战舰一同沉睡在这片空域中。
其中一位舰长在战舰沉没前给旗舰发了这样一条联络通信,“以战舰残骸为墓碑,以星空为墓志铭,我与镧卫7同在!”
当五艘运兵舰全部沉没在雷区之后,一条狭小的通道距离雷区的尽头已经不远,算是一个好消息。
这一刻,所有的新亚洲军舰队和机动战士踏上这条血路,心中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壮,恨不得自己也能成为那几艘运兵舰上光荣的一员。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雷区那头的运输舰完成了所有机雷的投放已经撤离,雷区的厚度总算是不会再继续增加。
但坏消息更多,五架运兵舰淌雷淌出来的通道宽度有限,通过能力不足,根据舰只型号不同,单位面积最多可通行五到八艘各型号战舰。而且如果所有战舰都排成一条长龙,那无疑将成为UAC军集火的靶子。
必须有人站出来殿后,为舰队争取通过的时间。于是两艘天阳级初代主力舰与八艘天京级初代驱逐舰调头迎向身后的追兵,把逃生的机会留给了新一代的地阳级、夜星级和镧星级战舰。
同样的,第三和第四波次的铁球部队也留下殿后,而另外两个波次的机动战士则继续向前开路,完成最后一段距离的雷区清理。
作为第二波次的铁球驾驶员,风宇这回总算没有继续殿后。但是开路的压力同样不小,UAC军舰队的主炮都是冲着这个方向来的。战舰有R粒子护罩,铁球却没有。800mm粒子束主炮经过数千公里的射程之后,已经发散到十余米直径,如果铁球正好在其射击线路上,根本是躲闪不过的,哪怕挨个边都会被直接气化。
当数以百计的主炮同时轰向这条雷区中的狭道,其密集程度可想而知。而且时不时会有一艘战舰因R粒子护罩承受不了集火而被打爆,巨大的碎片对于机动战士也是相当致命的,就算不会直接将铁球撞毁,哪怕是把他们推进了雷区之中也足以要命。
除此之外,那些被R粒子护罩阻挡下来的粒子束主炮也并非是凭空消失,而是在失去了大部分能量的同时溅射开来,分散出数以百计的小粒子束,犹如几百支步枪同时在射击,向四面八方溅射出去,对位于战舰附近的机动战士形成巨大的威胁。
风宇将大部分的心神放在了躲避主炮粒子溅射和战舰碎片上,而将锁定机雷的工作交给了脉冲激励模块,然后根据听到的提示音射击,反正太空机雷是近乎静止的,不会闪避。
同时他的运气也不错,一道射偏了的战舰主炮就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划过,一路带走了十几位无法闪避的铁球驾驶员。而更多的新人驾驶员则被弹片或者溅射的粒子束击坠。
风宇感觉自己这一路前行,身边时不时总会爆出一两颗小火球,从未间断,更有无数难以躲避的铁球残片如雨点般打在他的座驾上,频繁到让他有些麻木。其实真正让他麻木的是精神上的巨大消耗,凭着不服输的毅力,凭着不愿辜负赴死战友们的决心,才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
就这样,在战舰和机动战士前仆后继的牺牲下,这条雷区中的血路血色愈发浓郁。当舰队最终通过雷区之后,沉没的战舰达到了半数,余下的也都是伤痕累累。至于机动战士的损失,这会儿已经没人有工夫去统计。
收拢了残存的机动战士,这支伤痕累累的舰队终于踏上了返回DT3的航程。
UAC联邦军没有继续追过来,毕竟雷区是不分敌我的,同样挡着他们的路。至于从新亚洲军开出来的狭道追击这种愚蠢的想法,任何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也不会这么做,那等于是把自己当靶子让敌人报仇解恨。
于是隔着雷区,两军舰队结束了这场一波三折的大战。
是役,新亚洲军沉没主力舰9艘,驱逐舰43艘,运兵舰7艘,各型号机动战士5341架,阵亡及失踪人员合计达到29081人。相当于一支满编舰队的损失。失去了对太亚WH的牵制,不得不放弃这一战区,全面退守DT3,防止UAC联邦进一步入侵。
镧卫15原来的搭载的铁球驾驶员少了三分之一,活下来的几乎都是老兵,1533小队又只剩下风宇和罗毅,三名新人全部阵亡。
随着镧卫15的牵引光束锁定风宇的铁球,他全身的力气仿佛在这一瞬间被抽离,放开机体控制权,任由牵引光束将自己回收,默默地看着那条布满战舰和机动战士残骸的血路。
太空中那些密密麻麻的未爆机雷,仿如烈士们的丰碑,见证了这悲壮的一役。原先近乎绝对真空的这片空域,这会儿充斥着铁与血,沉重得令人窒息。硝烟与血的味道虽然无法在太空中传递,但是每个人却是确确实实感受到了,然后将这些味道藏进心里、融入记忆、化入骨髓,成为未来重振旗鼓一血前耻的一剂猛药。
“本舰即将进入曲率飞行,请所有人员各就各位,现在是三十秒倒计时。”
到了即将离开的时刻,上自旗舰两位中将,下至运兵舰勤杂兵,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默契地摘下军帽,面对雷区方向,面对离去的战友,默默地在心里许下一个承诺。
等着吧战友们,你们在这片太空等着我们!
来年我们一定会回来,拿下太亚WH控制权,用敌人的鲜血来为你们祭奠!
待到彼时,尔等尽可安息!
第二卷 为了美丽的行星
第一章 兄弟加油
又一次心力交瘁地从驾驶舱中爬出来,这或许是风宇的最后一次铁球战斗。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座驾外观惨不忍睹,如同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背面,除此之外还有数以百计来自其他铁球的残片镶嵌在上面,每一片都承载着一份难言的沉重。
老邱扶着他,有些头疼地看着风宇的铁球,“伤成这样,整个外壳都得换掉了,这可不是件轻松工作。还好这一趟回去的时间足够长,我可以慢慢来。”
随后他扫描了战场记录仪,然后张大了嘴巴,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十个击坠数了,如果我没记错,你只参加了两场战役四场战斗吧?作战时间累计还不到10小时。待会儿记得去后勤部,报备一下。”
达成十个击坠数的风宇当即被授予了下士军衔,胸口的资历章也增加了一颗代表击坠数的小星星,让每一个注意到这一点的铁球驾驶员两眼炙热。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他取得了太空军高级训练基地接受人形机动战士培训及考核的资格。
回到睡眠舱,罗毅一个人呆坐在那儿,直到看到风宇才精神一振,“怎么这么晚?我还以为你也回不来了。”
“我只是去了趟后勤部,所以晚了点。”风宇看了看又一次变得空旷的睡眠舱,怎能不明白身为队长的罗毅目送一个个战友离开之后便再也回不来是多么的煎熬。
听到他去后勤部,罗毅立刻往风宇肩章和胸口望去,同样大吃了一惊,“好小子!深藏不露啊,这么快就升级了。这下子该我叫你长官了。”
两个人苦中作乐地聊了一会儿,便疲惫不堪地睡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是漫长的回程之路,相比于来时的意气风发,整支舰队士气低迷。连续在两个战区吃了败仗,风宇尽管不是指挥官,但心中也是万分憋屈。只要是合格的军人,都有荣誉感,都有对胜利的渴望。他有种深深的无力感,作为一个基层机动战士驾驶员,风宇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多一个少一个击坠数于战局基本没有影响。
他迫切地想要获得更强的力量,一种能够决定战局的力量。如果说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那就只有王牌机师。而要成为王牌机师的第一步,便是先取得人形机动战士的驾驶资格,成为机师。
在回程的路上,他不再去加强“重叠射击”,而是进入模拟器的机师模式,选择了新亚洲的标准机型MA进行练习。对于他来说,MA是从未接触过的机体,虽然都叫做机动战士,但人形机动战士和铁球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除了武器系统相通,整个机体的结构完全不同,人形机动战士的仿生关节自由度甚至比人的胳膊腿还高,想要操控好并不容易。
而且模拟器上只有机师难度下才能选择人形机动战士,不存在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操控着完全陌生的机体,风宇基本上一进场就被集火秒杀,一个钟头下来,他勉强学会了移动闪避,至于依靠机械臂进行瞄准的武器系统则完全没有余力去尝试。
但是他并不气馁,每天依然坚持不懈地在模拟器上练习,渐渐地也摸索出了MA的门道。
人形机动战士的双腿在太空战中基本用不上,主要是为了适应地表战斗的需要,双臂则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武器系统,比如合金军刀的近身作战,以及远程武器的快速瞄准。这两部分能够分开来单独练习,暂时不需要考虑双臂的协调。因此他真正需要操作的就是机体的闪避机动以及其中一支手臂的武器。
如此一来,MA的驾驶难度比铁球就不会相差太多。循序渐进,先学会远程武器的单手作战,等熟练之后再来学习近身武器也不迟。抱着这种心态,他在模拟器上也渐渐练得有声有色。
转眼近两个月过去,残破的舰队回到DT3远征军空港。而风宇的旅程并未结束,他和其他几位同样达成十个击坠数的铁球驾驶员将搭乘一艘高速舰启程前往新亚洲共和国首都星天京,准备接受人型机动战士的训练和考核。
在空港码头,罗毅给这个只当了自己半年手下的小伙子一个祝福的拥抱,“兄弟加油!等你再回到DT3的时候,我希望咱们远征军将拥有一名王牌机师,带领我们夺回太亚WH,为长眠那儿的兄弟们报仇!”
虽然这位队长水平不高,也没教他什么东西,但却是这半年来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生死兄弟,今后不管能否成为机师,按照惯例,风宇都不可能再回到镧卫15,两人再见的机会相当有限,也许是退役之后,也许……再无见面之日!
他伤感地抱紧了队长,心里默默地念了一声,保重!
同行的铁球驾驶员一共13人,均来自远征军和太亚WH战区金泰恩中将麾下。达成了十个击坠数的这些驾驶员,对于新亚洲军而言都是宝贝。哪怕成为不了机师,也会成为铁球部队的骨干力量。
他们将前往太空军高级训练基地,先进行机师的基本培训,考核之后再根据适合与否进行分流。能够成为机师的接受下一阶段培训,决定他们适合驾驶的机型;没有天分的则接受士官领导力方面的培训,然后分配到基层担任铁球中队的中队长。
从DT3前往天京星域需要途经TD4到TD1四个恒星域,全程将近25光年。高速舰是在后雷达时代专门用来传递讯息的,没有任何战斗力,又称为通讯舰。为了实现速度最大化,舰体尺寸不大,但是却搭载了三具第二代跃迁引擎,可以交替进行充能和跃迁飞行,跃迁频率为20分钟一次,航速接近400倍光速。
高速舰不是运兵舰,追求高速的同时就必须放弃一些其他的东西,自然不会再搭载模拟器。所幸这一趟从DT3到天京全程用时只需要三周,风宇虽然遗憾没法继续自学人型机动战士驾驶,但影响也不大。
利用这段时间,这13名优秀的铁球驾驶员多有交流,将各自的战场经验与大家分享,都获益匪浅。在这些铁球驾驶员当中,让风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女性驾驶员——雪莉·肖,是一名混血儿,来自太亚WH战区。
在宇宙时代,失重状态下的太空战争模式,男女身体条件的差异已经被极大地削弱。在太空中,无论机动战士驾驶员做出什么样的机动,都不存在G力作用,基本没有身体负担,反而更加看重一个人的精神承受力。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女性驾驶员不在少数,唯一限制她们的是精神上对于战斗的承受力要弱于男性,所以只占到了总人数的5%左右。但若是反过来看,能够承受战场压力的女性,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最终成为机师的概率远高于男性。就以当下的情况看,达成十击坠数的驾驶员男女比率为12:1,就能说明女驾驶员成材率更高。
雪莉·肖无疑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机动战士驾驶员,而且与她的强韧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柔美的外表。她有一头棕色的长发,一直垂到背部,发梢烫着卷。认真说起来她算不上大美女,充其量是中上之姿,五官都比较一般,没有水汪汪勾人的媚眼,也没有让人深陷不可自拔的酒窝,但是搭配起来后却非常的协调,尤其是笑容会让人眼睛一亮,瞬间抬高了评价。
而且她的性子也是外柔内刚,与她不是很熟悉的人很容易错以为她是个软妹子。要知道大部分女性驾驶员都是女汉子性格,大大咧咧的像个男人,所以雪莉这样有女人味的尤为鹤立鸡群。
很自然的,雪莉一下子就成了这个驾驶员圈子的核心。太空舰队里固然有不少相貌不错的女性,但作为被称为铁棺材的机动战士铁球的驾驶员,作为太空战的炮灰和消耗品,他们天生与舰队其他单位的人员有种难以消除的隔阂。
当然,经过太亚WH这一战,目睹了那五艘护卫舰的壮烈,这种隔阂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站在女性角度而言,谁愿意交一个阵亡率高达四五成的男朋友,所以至少在男女交友这方面,这种深深的隔阂依然存在。
只是雪莉显然在这方面颇有些经验,一开始就明确向其他驾驶员表明了自己暂时无意找个男朋友,给自己省去了不少麻烦。但即便这样,也无法阻挡其他人环绕在她的周围,这也是人之常情,雪莉并不觉得意外,也习惯了这种待遇。
总之,有雪莉的存在,这一趟旅途不会太寂寞。
这艘高速舰除了运载这13名驾驶员之外,同时也带着太亚WH的战报回去。也不知道整整一支舰队的巨大损失,会给军方高层带去怎样的一种震动。如果不是需要留守DT3,以及重整舰队,李锐和金泰恩两位中将都打算亲自回首都星述职了。
丢失了太亚WH前沿阵地和半数部队,等待他们的或许是被解职的命运。
第二章 天京右眼
三周航程很快就过去,13名驾驶员彼此都混熟了,却隐隐有些暗流涌动。其实说白了,还是围绕着雪莉的争风吃醋。
尽管雪莉已经表明了不会在服役期间恋爱,但这也无法阻挡其他男性驾驶员想要与她亲近的渴望。退一步说,就算这会儿没法和她确认恋人关系,却不代表今后没机会,总之先搞好了关系,和她亲密一些没坏处。
另一方面,根据军方的惯例,同一期的机师通常会根据各自风格来组合若干五人小队。换句话说,如果雪莉能够成为机师,她会有另外四名同期的队友,在今后若干年的服役生涯中朝夕相处。尽管怎么组队不是雪莉说了算,但并不妨碍其他人想要和她套个近乎。
而在所有男性驾驶员之中,唯有风宇是个例外。兴许是因为他晚熟,这会儿对女人依然没有多大兴趣,对于雪莉仅仅是出于欣赏的角度去接触,不像其他人那样多少带着点目的性。
女性的敏感让雪莉感觉到了他的与众不同,反而因为与他相处比较没有压力,对风宇更加亲近些。
这就给风宇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众男性驾驶员纷纷把他视为情敌,尽管不会在明面上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却都暗自有了打算,无外乎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战胜风宇,让自己显得比他优秀什么的。
反正男人用来吸引女孩注意的办法也就是那么几个固定套路,要么献殷勤表关心,要么舍得花钱,要么展现才华和能力。大家都是铁球驾驶员出身,这就代表了他们都不可能有多好的家庭背景,而殷勤大家也都在献,靠这两点很难分出高下,那么最终最有说服力的肯定就是展现能力了。眼前摆在大家面前就有这么一个机会,成为机师,而且要成为压倒其他人的优秀机师。
总体而言,这些驾驶员当中固然有所纠葛和竞争,但都是良性的。身为太亚WH战役的战友们,他们有着共同的荣誉与耻辱,凌驾于男女之情。身为铁球驾驶员中的精英,他们更有自己的骄傲,决不会玷污自己身为军人的荣誉。
于是当高速舰抵达天京星域,展现在他们面前便是一个崭新的舞台,不仅仅是为了博得雪莉的青睐,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与未来。
太空军高级训练基地并不在首都星上,而是在天京星与恒星天阳星的L5拉格朗日点上。高速舰在训练基地短暂停靠之后,便又继续向天京星飞去,前往军部汇报太亚WH战况。
训练基地本身就是一座隶属于军方的太空城,准确地说,是一座要塞型太空城,与位于天京-天阳L4的另一座太空要塞构成天京星的大门,拱卫新亚洲共和国的最后一颗宜居行星。这两座太空要塞都是在SC0078年地京沦陷之后才兴建的。
当年还叫做新美洲联邦的UAC已经打到了新亚洲的卧榻之侧——距离天京星域仅3.7光年的TD1星域。当时由于新亚洲的顽强抵抗,加之新非洲星系的战争到了最后关头,新美洲急于争夺新非洲的宜居行星好望角,故而将重心转移。在那之后的SC0084年,因为好望角的缘故,UAC联邦与新欧盟交恶,不得不进一步削减在新亚洲星系的兵力。
新亚洲从那时起开始反攻,同时也居安思危,着手兴建这两座太空要塞,力保首都星安全。
这两座要塞历经五年时间建成之后并未经历战火,而是一直分别作为新亚洲太空军的总部和训练基地来使用,至今已有八年历史。在这八年里,数千名的机师从这里走出来,加入到太空军所辖各战区中去,为保卫新亚洲星系和反攻地京发挥了巨大的贡献。
训练基地所在的这座要塞有个名字,叫做“天京右眼”,与之对应的那座位于L4的要塞自然叫做“天京左眼”,并称为“天京双眸”。
“双眸”各安装有一门无死角电磁轨道炮,发射的2000mm破甲弹为动能武器,无视R粒子护罩,又可在战舰内部造成威力强大的破片伤害。无论是击中战舰的动力炉、舰桥、主炮还是引擎,基本上都是一击秒杀。恐怕在现有的战舰中,只有UAC联邦的新美洲级母舰能坚持到第二发。
除了电磁轨道炮之外,“双眸”自然还有几门大口径粒子主炮作为辅助攻击手段,以及不计其数的小炮塔以防备机动战士贴近作战。
“天京右眼”的直径达到10公里,比之民用太空城略小,整体呈不完全的球形。空港开口朝着天京星方向,战时可完全闭合,并可临时收容五艘主力舰或十艘驱逐舰。要塞外壳共有一千个机动战士发射井,供驻扎在要塞中的五千各型号机动战士弹射之用。
以新亚洲共和国军队的编制原则,一支标准舰队拥有各级主力舰十艘,驱逐舰四十艘,机动战士五千,及搭载机动战士的运兵舰十艘。而“天京右眼”要塞相当于舰队编制,虽然没有战舰,却同样配有五千机动战士,用以要塞防卫之用。
除了机动战士驾驶员之外,要塞里还常驻各种军职人员合计五万人。人数固然不少,但对于这座体积达到400多立方公里的庞大要塞而言,容纳十倍以上的人口也不成问题。因此要塞内部空间不像战舰那么逼仄,内部的主要通道甚至可以并排通行两架人型机动战士。而要塞的内部生活区更是和民用太空城一样具有生态圈及日照模拟系统,让要塞的日常生活环境舒适如民用太空城。
对于新亚洲军的军人而言,能够登上“双眸”本身就是一种荣耀,更何况风宇他们是来参加机师培训和考核的,甫一抵达“天京右眼”的空港,便有专门的联络官来接待他们。人型机动战士的机师对于太空军而言,是仅次于战舰的高端战力,而且谁知道这里面是否会出现一个未来的王牌机师。
进入“天京右眼”之后,驾驶员们的待遇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提高,每人都分配了一个单间,这是军官才有的待遇。当然,在新亚洲的军制里,士官便是基层军官。只不过其他兵种的士官并不享有单间的待遇,这是机师的特权。作为准机师,他们提前享受了这种特权,住进了要塞生活区的低级军官宿舍。
住进“天京右眼”让风宇有种亲切感,他本身就是出生于镧卫二L4太空城的太空人类,到今年已经快要17岁了,还未踏上过行星地表。
在这个时代,行星地表就跟旧时代位于大都会黄金地段的豪宅差不多,不是普通民众能够住得起的。星际航行常态化之后,最具战略价值的便是宜居行星,然后才是农业星和盛产稀有矿的矿物星。为了争夺一颗宜居行星,当初新欧盟和新美洲联邦不惜对新非洲王国和新亚洲共和国发动旷日持久的战争。
所以对于风宇而言,太空城就是他的人生,至于行星地表则是可望不可即的另一个世界。
来到“天京右眼”的第一天,基地没有给他们安排任务,而是让他们自行放松、倒时差。
相比于拥有日照模拟系统的太空城和太空要塞,各大舰队就没有了明确的日夜概念,舰上乘员都是三班倒轮值的,而机动战士驾驶员更是根据自己的规律进行作息。一天对于他们而言并不一定是24小时,有的人短点,有的人长点,唯有在作战期间才会有所统一。所以让他们倒时差是一种必要。
风宇运气不错,这一阵子的作息时间基本和“天京右眼”的日照模拟系统一致,所以便一个人在生活区四处溜达。其实这也不完全是运气问题,而是他最近都按照新亚洲军的标准时间来安排日常生活。
所谓新亚洲军标准时间,是以军部位于天京星地表所在时区而定,所有军人的战场记录仪上均显示为此时间。而所有拥有日照模拟系统的太空要塞或太空基地也都是遵循这个标准时间来安排“日出日落”,要与之同步其实非常容易。
事实上,除了个别缺心眼的家伙,这一批前来接受培训和考核的13名驾驶员几乎都事先调整了自己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