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至沓来的亲戚
正月十五元宵节乃是一年到头的大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闹元宵,达官显贵人家也少不得各房聚在一起,猜猜灯谜看看戏,吃一顿团圆饭。这天一大早,张越洗漱完去张辅那儿问了早安,回屋刚吃了早饭,一个小丫头就一阵风似的跑了来。
“越少爷,小侯爷和小侯爷夫人到了!”
张越听了这个陌生的称呼,半晌都没有反应过来,好一阵子方才明白这说的是自己的大姐张晴和大姐夫孟俊。想到两人正赶在年前和保定侯孟瑛一同到了北京,之后忙忙碌碌也不曾见过,他顿时又惊又喜。正想要赶出去迎接时,却想起张辅来,忙问了那小丫头,这才知道张辅处已有人报讯。然而,这一个人刚刚打发走,院子里又呼啦啦跑进来一个管事媳妇。
“越少爷,门外又来了两拨客人。一拨说是夫人的娘家人,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公子带着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少爷,说是打陕西来的;另一拨说是少爷您的亲戚,是一位夫人带着一位姑娘!荣管家正好出去送节礼了,如今外头陈管事已经把人都带到了东西小花厅分别安置,保定侯家的小侯爷和夫人则是在大花厅里头坐着。”
张越倒没料想到这亲戚全都凑作了一堆,这王夫人的娘家人他就是出去也不认识,另一拨自称他的亲戚则更难以想象——就是想破头,他也着实想不到一个妇人带着一位姑娘的亲戚能是谁。站在那里沉思良久,他颇有些吃不准,正打算先去张辅处问一问,才走出院门,便有人匆匆前来传话。
“老爷说,想不到客人都选在正月十五到了,居然这么热闹。保定侯家小侯爷夫妇都是熟络的亲戚,老爷好久没见他们,也想让他们陪着说说话。至于其他人请少爷去见见,不过,夫人娘家中亲戚多在江南一带,倒没听说过在陕西有亲。但这大过节的既然过来,多半是为了求助或其他,让少爷酌情帮一些也就是了,别让人家以为咱们家薄待了亲戚。”
张越这才心中有数,遂点头应了。出了二门在大花厅见过孟俊张晴夫妇,他还来不及说什么,张晴就拉着他的手道了一大堆说不完的话,直到他说张辅在正房中等着他们,这小夫妻俩方才笑着去了。等这两位走了,张越却多留了一个心眼,招来刚刚那个迎客的管事又仔细询问了一番,问清了大约是怎样的人,旋即方才去了小花厅。
来到东边花厅时,张越便看到左手边的椅子上坐着两个人。那年长的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乍一看去眼神游离,应该是个极其精明的角色;年少的则是一个十二三岁满脸稚气的少年,生着一张富贵喜气的圆脸。见着他踏入大厅,那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立时站起身走上前来,脸上尽是笑容。
“可是三公子?”由于事先向管事打听了一个详细,那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张越,此时便异常谦卑地深深躬身道,“在下方锐,舍弟方敬,我们是英国公夫人的娘家外甥,刚刚从陕西赶来。如今陕西闹了饥荒,流民闹事,因黄河封冻南下不好走,听说英国公正在北京,所以家父家母方才打发了我们上北京。”
说话间那少年也上来行礼,说话却不似兄长那么利落,而是颇有些腼腆。张越细细瞧这兄弟俩,发现他们风尘仆仆,身后就只有一个老仆一个小丫头,便知道他们这一路必定异常仓促。虽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否王夫人哪边的亲戚,但想到此事等荣善回来就可见一个分明,他也不用担心人家冒名,遂笑着安慰了两句,又命丫头送点心来。
点心才摆上小几子,那圆脸少年方敬的眼睛登时亮了,想要伸手去抓,却又有些迟疑。张越瞧着他颇为可爱,便朝小丫头使了个眼色,那小丫头忙将盘子端到了他跟前。方敬斜睨了一眼兄长,见其正襟危坐,便犹犹豫豫抓了一块送进口中,却是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干净。
方锐见状,面上就流露出几分尴尬,随即干笑道:“英国公夫人出自大家,三公子大约觉着我们不像是她的亲戚。实不相瞒,家母乃是英国公夫人的表妹,未出阁时常常往王家走动的,并不是我们胡乱攀亲。其实……”
“其实方兄是到北京考会试的,我说得可对?”张越微微一笑,见方锐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他便直说道,“我只是看到方兄那边的行李好似有个书箱子,寻常人若是出来投亲,必不会带这个。而且方兄直接带着行李过来,大约是因为应考的缘故,这北京的客栈不是客满就是漫天要价。不知道我猜得可对?”
那方敬狼吞虎咽吞下了三块点心,总算是饱了,此时好奇地端详着张越,却不敢随便说话。而方锐听张越这么说,暗惊对方的敏锐,不禁叹了一声:“三公子说得不错,我确实是来北京赴考的!这北京城的客栈都是漫天要价,就是赁房子,一小间屋子就要价半个月十贯钱,我兄弟二人……”
他犹豫了片刻,见张越面色如常,顿时收起了最初蒙混过关的打算,只得一五一十地解释道:“我们出来得急,而且因为陕西闹饥荒,家里几百亩地都是颗粒无收,父母催着上路,谁知咱们在路上又遇着了一些事情,所以只好上英国公这儿恳求帮衬一二。”
情知人家确实是赶考,而且囊中羞涩住不起客栈,张越倒是有些同情。奈何同情归同情,若真是王夫人的亲戚,留下自也无妨,但若不是,他也不好随便作这个主。就在此时,他看到门边上忽然窜出了连生的脑袋,便欠了欠身告罪出了门。
“少爷,荣管家回来了!”
张越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毕竟,这大宅门中的亲戚关系错综复杂,自个家那边的他勉强能弄清楚,这边英国公家的他就无能为力了。于是,他便跟着连生来到了外头,见荣善正笑呵呵地等在那儿,他便将里头那些情况一一说明了。
荣善这个外管家管的就是家里那些来来往往的客人,对这上上下下的亲戚关系最是清楚,掰着手指头仔细一算,他便笑道:“越少爷,这还真是夫人家的亲戚。只是有道是一表三千里,他们的母亲和夫人就是远亲,到了他们这一辈那就更远了。照小的意思,送个两百贯钞给他们花销尽可使得,不过既然是进京赶考的士子,收留下也并无不可。若是少爷决断不下,不如派个人问一声老爷?”
“大堂伯正在见大姐和大姐夫,这会儿就别让人打扰了。”在这边呆了好几个月,张越心中明白这大宅门里有的是空地方,沉思片刻就吩咐道,“若是其他亲戚也就罢了,既然是来应试的,大堂伯就算知道了也总会予个方便。你让人把府西头靠后门的一个小跨院收拾出来,那边原是空着,让他们暂住一段时间也没什么。你派个人去和他们兄弟说一声,就说让他们留下,我去西边花厅见见另一拨找上门来的亲戚,大堂伯那里待会我亲自去说。”
由于朝向建筑的缘故,西花厅素来比东花厅阴冷,所以这冬天一直都挂着厚厚的夹絮帘子。张越打起帘子入内,微微眯起眼睛习惯了一下那昏暗的视线,这才看见了那边坐着的两人。当他看见那个满脸不安坐在下首的妇人,还有其下那一对少女,他登时吃了一惊。
¡¡¡¡ÄǺÕÈ»ÊÇ·ëÀ¼ºÍ½ðÙíĸŮ£¡
和昔日在开封城的时候相比,冯兰憔悴了好些,那发髻虽然梳得纹丝不乱,头上只戴着一支青宝石掠子,身上穿了一件半旧不新的鸦青缎子袄儿。面对他的目光,她面色颇为凄惶,却仍是强作笑容,原本就是斜签着身子坐,这会儿【创建和谐家园】更是几乎没挨着多少椅子。
金夙则是大胆地直视着他的眼睛,脸上说不清是不忿还是恼怒,抑或是羞愤是惭愧,总之硬是盯着他不放。面对这一幕,张越便摆摆手屏退了厅中侍立的两个丫头,别转目光看着冯兰,淡淡地招呼道:“冯姨妈,好久不见了。”
话音刚落,冯兰便站起身来陪笑道:“越哥儿,当初是我猪油蒙了心,这才会干下了退亲那种蠢事,我早就把肠子都悔青了。我本就是个没见识的妇人,那时候见着锦衣卫出动的状况,一时给吓呆了,咱家老爷也是没见过那场面,所以咱们合计之后才会上门退亲,这只是为了保全咱们自个儿,并不是落井下石!”
她见张越脸色淡淡的,半点没有接话茬的意思,只得无可奈何地一面说一面抹眼泪:“要说咱们家如今也是遭了报应,好好一桩杀人案子,结果硬是说老爷收人贿赂错断了,贪赃枉法这帽子扣上来,如今老爷被辗转送到了北京大理寺,说是要从重论处。我知道是我和老爷对不起张家,只求你们一家大人不记小人过,别和我们这种人家计较。超哥儿前途无量,原就是我女儿高攀不上。若是你们家不嫌弃,我愿意将夙儿给超哥儿做个二房……”
¡¡¡¡»°Òô¸ÕÂ䣬¾ÍÖ»ÌýßÛµ±Ò»Éù£¬È´ÊǽðÙíһʧÊÖ£¬ÅõÔÚÊÖÖеIJèյˤÔÚµØÉϵøÁ˸ö·ÛËé¡£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死丫头,你这是怎么回事,好好大过节的在人家家里做客,居然摔了东西!”
冯兰怒形于色地盯着金夙,狠狠瞪了一眼,便赶紧蹲下身子一片片捡着那些瓷片,好容易把这些都拣到了帕子中作一团包着,旋即方才重新坐了回去,面上重又挂上了讨好的笑容,仿佛刚刚那摔碎杯子的事情根本没发生过一般。
看过冯兰起初在老太太顾氏面前的奉承逢迎,看到之后张家出事时冯家的背信弃义,再看看如今冯兰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痛悔当初的模样,张越只觉得打心眼里厌恶。他原以为张辅是以权压人方才让金家丢了那知府之职,如今知道是因为一桩杀人案,他心中的不安自是更加少了。只看见金夙那面色苍白形同死人一般的面孔,他的心方才稍稍一动。
“冯姨妈。”张越深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不流露出某种愤怒的意味,“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既然也说姨父是因为杀人案子的事情被大理寺问罪,也就不必再说什么大人不记小人过之类的话。至于什么二房之类的事情你就更不用提了,娶不着姐姐就要妹妹为妾,咱们张家还不至于到那个田地。”
冯兰被张越这番话噎得紫胀了面皮,狠狠揪了揪衣角,这才挤出了一丝笑容:“越哥儿这是什么话,本就是咱金家的错,不过是弥补了从前的亏欠罢了。若不是夙儿她姐姐寻死觅活地颇有些癫狂之症,我本打算是带她来的,这婚事的事情……”
此时此刻,张越再也不耐烦听冯兰那喋喋不休的解释。望着刚刚失手摔了杯子之后就呆呆站在那儿的金夙,他只觉得她生错了人家。当初像推销什么似的推销女儿,之后又忙不迭地撇清关系,现在又主动找上门来……冯兰可曾真的为女儿着想过?就当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想下逐客令的时候,却只见金夙忽然上前一步,深深行了一礼。
“三表哥,可否稍退一步,我有话想单独对你说。”
“夙儿,你……”冯兰皱着眉头站起身,才开口迸出几个字,旋即便换上了又惊又喜的表情,“你看我这记性,你们表兄妹许久没见,是应该单独说说话。咳,我闷了这么久颇有些头晕,先出去吹吹凉风清醒一下。”
张越虽觉得有些不妥,但他着实不想面对冯兰,所以眼瞅着她急匆匆地出门,他也并未拦阻。见金夙脸色苍白地死死捏着手中帕子,他沉思片刻便说道:“上次你去码头送行的事情,我都原原本本告诉了大哥。他在船舱中闷了几日,后来就再也没提过此事。”
“那时候我没想到会是眼下的模样。”金夙凄然冷笑了一声,旋即便昂然抬起了头,“事情原本就是爹娘做得不对,但大姐已经绞了头发,用这一辈子去还了。我爹丢官的时候,我起初还以为是你家报复,待到后来知道那桩案子,我实在是无话可说。奸夫【创建和谐家园】谋财害命,我爹居然收了人家八百两银子便将毒杀判成了暴毙,若没有之后的杀人大案,我兴许还蒙在鼓里……这世道实在是瞎了眼,一桩桩一件件的咄咄怪事居然全都让我们撞上了!”
“所以我认命了,所以我不怨也不恨!”她使劲擦了擦盈满了泪水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大姐看似柔婉,实则比我决绝,所以她才会一怒之下抛弃一切,可我不成。爹爹固然不是好官,固然被百姓唾骂,可他是我爹爹;娘虽然趋炎附势,虽然为了保她自己可以丢出我这个女儿,可她终究是生我养我的娘。爹爹至今还在大理寺,可我那祖母以我娘无子忤逆为由,预备休了我娘。”
张越以前只觉得金夙确实比金蘅更显灵巧,此时听她这样一番话,不禁觉得灵巧二字根本配不上她。他因为张超无辜遭退婚的事,自然讨厌冯兰,也讨厌她的丈夫,但金夙作为人女,到了这个地步却依旧能说出这样的话,他着实震动非轻。
“谁都没料到最后是那个结局,如今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令堂的提议实在是荒谬,我想大哥也不会答应。至于两家的恩怨,我只是小辈不好评述,更不能保证什么。”
“多谢三表哥没有虚词敷衍我。”金夙凄然一笑,面色平静地说,“我知道三表哥不想听娘那些话,所以才把娘遣开。金家原就是小门小户,只出了爹爹这样一个当官的,虽说退婚之事也是爹爹点头的,但祖母因为此事而迁怒我娘也不奇怪。如今金家已经微不足道,只希望三表哥能让英国公撂开手,大理寺无论判什么咱们也认了。”
说完这话,她竟是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旋即才站起身来。
张越一个拦阻不及,伸手想去扶时,金夙却已经起身。此时此刻,他不好如先前对冯兰那样敷衍,但却依旧无法保证什么:“事已至此,我只能将此话转达大堂伯。”
眼见金夙如释重负的模样,他深深叹了一口气,旋即转身掀帘出了西花厅。一出门,他就看到冯兰满面焦躁地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外头寒风阵阵,她的脸上冻得发红,不时把冻僵的手放在嘴边哈气,偶尔还轻轻跺两下脚,却是压根没看到他。
“冯姨妈。”
冯兰被这声音吓了一跳,见张越这么快就出来,她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深深的失望,但旋即就快步走上前,满脸堆笑地说道:“夙儿那死丫头脾气古怪得紧,若是有得罪的地方,越哥儿你千万担待一二。我刚刚说的事全都是真心,还望你转告一声英国公……”
“冯姨妈!”张越只觉得刚刚被金夙平息下去的心火这会儿又全都冒了出来,只得冷冷打断了她的话,“我刚刚就说过,有些事情不是事后弥补就成了,夙妹妹也不是她姐姐的替身。至于姨父如今被大理寺收审,那是公事,以私情论公事实在是不妥,所以您还是请回吧。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如今再说当初已经是晚了,只希望姨妈别忘了她是你的亲生女儿。”
说到这儿,他也懒得再去看冯兰是什么表情,高喝了一声送客,就头也不回地出了这西跨院。顺着夹道走出老远,他方才停下脚步,若有所思的回头望了望西花厅的方向。要是刚刚依着他那满肚子火气,兴许就顾不得什么长幼尊卑之分,早就指着冯兰的鼻子狠狠骂了一顿,也不会和那个【创建和谐家园】的女人说那么多废话。
摊上了这样一个母亲,金家姊妹何其不幸!
从垂花门进了院子,过了穿堂听见里头那阵阵笑声,张越这才感到憋闷的心情松乏了不少。想到张晴虽是冯兰的嫡亲外甥女儿,但若是依照她那急躁性子,得知此事后还不知道会勾起怎样的火气,他便决定暂且隐下此事不提。一进门,他便看到张辅此时正坐在炕上东头,斜倚着一个绣金线蟒引枕,张晴和孟俊坐在下手的椅子上,孟俊正笑着说话。
“这桩婚事是晴儿看中的。上回她到襄城伯家里做客,不合见着了襄城伯最小的妹子。那一位如今才十四岁,虽是庶出,生性温柔体贴,襄城伯和伯夫人都对她极好,轻易不许给那些嫌弃嫡庶的人家,所以一说他们也乐意。晴儿派人向开封那边送了信,老太太立刻命人送了庚帖来,这八字一合倒是相配,如今就等超弟从金乡卫回来,到时候就可以办亲事。”
功臣世家之间联姻本就是常事,况且张辅和前头已故襄城伯李濬亦是战友同僚,此时一听却也欣慰,遂笑道:“也多亏了你们夫妇留心,这样的好亲事倒也是配得上超哥儿的豪爽心性。不错,等婶娘他们一起到了北京,超哥儿再回来,这婚事也就该办了。”
张越此时方才知道大姐这媒婆当得颇有成就,竟是解决了大哥张超的婚事。只是刚刚见了冯兰母女,他此时虽高兴,但却流露不出多少笑容。
此时,张晴看见张越进来,忙站起身,上前拉起张越就将其按在了自己刚刚那张椅子上坐下,旋即便转头对张辅道:“大堂伯您是不知道,原本我那公公也看中了大弟,最后八字不合才罢了手。如今这大弟的婚事才敲定,二弟的婚事不过是刚刚有了眉目,我这三弟却是香饽饽。公公和大伯父都很想与咱张家再结一门亲事,于是便想把咱家四妹妹许给三弟。可巧的是,我前次去拜访杜夫人,杜夫人竟也流露出那意思。”
张辅还是头一回知道有这事,询问一番便笑了起来:“越哥儿这沉稳的性子连皇上都嘉许,自然是招人喜欢。只不过他如今还年轻,倒不急于一时,等他中了进士再谈婚论嫁也使得。对了,你可和婶娘她们商量过?”
“祖母和三婶那一头早就许了让我看着,否则我怎么会越俎代庖?如今我下头四个弟弟两个妹妹,我这个长姊自然得好好上心。”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人物的烦恼
自从永乐皇帝朱棣下旨疏通运河,天下就几乎人人都知道要迁都。这一次北巡朱棣留着皇太子朱高炽监国,由杨士奇等人辅佐,其他文武官员却几乎半数多都拉了过来,恰是迁都前兆。这北京城虽说四处都在破土动工,但官员宅邸却是足够,再加上不少功臣都赶早买了些房产地产,年前就几乎都安顿了下来。
就在过年之前,从病中的胡广到如今辅佐政事的杨荣,再到杜桢沈度等几个翰林院文官,人人都获赐了一座宅院。虽则房子有大有小,地段各有不同,但众人无不是皆大欢喜。杨荣的宅邸就在前门大街,离着正在修建的皇宫很近,恰是一等一的黄金地段,四面全都是公侯别府,他作为五品文官住在这当中,却可称得上头一份。
这天杨荣和杜桢一块离开西宫的时候,口中便半真半假地抱怨道:“皇上赐了我那么一座大宅子,我自是感恩不尽,可早上上朝的时候若是不提前半个时辰,那几乎是没法出门。我那周边一共有三座侯府,五座伯府,若是碰上了任一个的仪仗都得避让,这晚上回去的时候也是宁晚勿早,否则回到家也不知几时了。宜山,当初还是你聪明,竟是挑了杨树巷那么一个偏僻地方,这平素进进出出都遇不上什么人!”
“勉仁既然这么说,你到翰林院去说说,看有多少人肯和你对换房子?”杜桢漫不经心地一笑,见杨荣面有自矜之色,他便又叹道,“英国公的病好得差不多了,可光大兄却是时好时坏,前几【创建和谐家园】上让太医去看,那太医回报时却没什么好话,只怕……”
虽同在文渊阁参赞机务,但解缙之后,胡广却几乎可算得上是阁臣第一人,又获封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翰林学士品级相同,可却另有一番意义。杨荣在众阁臣当中最年轻,平日少不得存着别苗头的心思,但这会儿想到胡广病得七死八活,那争风头的心思立时淡了,倒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念头。
杨荣和杜桢原只是在翰林院共事时的那点交情,但如今随朱棣北巡,两人成天打交道的机会也比往日多,他渐渐发觉对方并不像昔日那样冷面冷心,偶尔也会说说心底话。平日在朱棣面前他虽能够应付裕如,但此时却有些不吐不快。
“都是重病,英国公病倒的那些【创建和谐家园】上赏赐不断,就连太医院的太医都派到了张家住着,还曾经亲自去探望了一回,日日宣看医案。可光大兄病了这么些天,皇上虽也常有垂询,可那情分终究是差得远了……”
“勉仁慎言!”杜桢听杨荣越说越不对劲,不禁咳嗽了一声,见对方自知失态,他便正色道,“共患难的交情总是胜过共富贵的情分,这也是人之常情。皇上善待功臣,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休要被人误会了。话说回来,前几日元节来探望我的时候,我问了他的功课,又问了他英国公的状况,也曾经顺势提起过皇上对英国公的恩宠太隆,你猜他是怎么答我的?”
杨荣立刻起了兴趣,眉头一挑就问道:“他如何回答?”
“他说,岳武穆曾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这才能够重整河山,足可见文武之间本就是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章法。武官光鲜的背后是血战沙场,就好比英国公,若不是先头荣国公为救驾战死,英国公自己又是四征交趾大获全胜,也不会有如今的风光。昔日邱福乃是靖难功臣之首,但最终北征大败,终是满门败落。所以贵贱无常,只要得恩宠者能有平常心,那就万事大吉。”
“他年纪轻轻,倒是敢说!”杨荣闻言哂然一笑,心中却是有几分嘉许,“英国公固然沉稳谦和,只他那两个兄弟还有侄儿太不像话。若是他不尽早过继一个,我只恐这赫赫门庭将来败落得快!对了,此次北京会试,元节可要参加?”
“我是对他说过,哪怕名落孙山,参加一次也不坏。他的举人功名乃是平白无故得来,若是进士也不能自己考,对将来没什么好处。”
见杜桢摆出了这老师派头,杨荣顿时大笑。笑过之后,眼看宫门便在眼前,家里的马车正等候在那里,他忽然心中一动,于是便挤了挤眼睛道:“我听说你那夫人对元节很是爱重,仿佛有让他做女婿的意思。你若是真有这想法可得小心了,据说孟家有意和张家再结一门亲,人家可是瞅准了元节。唔,说起来皇上也见过他两回了,看在英国公面上,兴许一个高兴起来,会许他一位皇孙女,你可小心些,别让女婿被人抢走了!”
饶是杜桢素来喜怒不形于色,听闻这话时,脸上的表情也顿时僵住了。望着杨荣快步出了宫门上车,仍是停留在原地的他不禁蹙着眉头沉思了起来。
女儿的婚事他倒一直没考虑过,更没有想过要撮合那一对,可若是妻子有那打算,他也没什么阻拦的意思。问题是,这事情杨荣怎么会知道?还有,杨荣后头说的那两种可能是否真有其事?因着杨荣随口一句话,一向沉着淡然的杜桢顿时陷入了烦恼之中。
杨荣胡广等人的家眷已在年前到了北京,杜桢却没有忙着去接家眷,直到正月之前得了一座宅子,他方才打发了家人前去南京报讯,紧跟着却又上表,以自己薄功微能,如今又不在南京为由,向朱棣提出要缴还先前南京那座获赐的府邸。
朱棣对于文官素来是善加任用却免不了多疑,情知杜桢是江南人,却不恋栈江南的房屋产业,仅有的一丝芥蒂也无影无踪。毕竟,杜桢早在靖难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遭贬谪,起因还是因为上表弹劾黄子澄等人妄言撤藩,后来又如同游学士子一般在外游荡十多年,所经之处和来往的人锦衣卫已经是查得清清楚楚,却是和建文余孽搭不上边。
因喜爱皇长孙朱瞻基,因此只要是他读完书闲来无事,朱棣便会将他带在身边,哪怕是批阅奏折也让他在旁边看着。此时朱瞻基在旁边将杜桢的奏折看得清清楚楚,见朱棣面露微笑,他便忍不住问道:“皇爷爷,如今胡广病重,您既然看重此人,为何不召其入阁?”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入阁的。”朱棣在那奏折上朱批了一个准字,随手将其搁在了一边,这才转头端详着长孙,“杜桢和杨荣等人不同,他们当初在朕破南京时便外出相迎,虽有投机之意,却也说明他们识进退,至于杜桢么……此人稍显固执,不过才学能力都还不错,用做翰林院随侍自然有些屈才,朕预备过些时日放其外任,以后倒是可以用作六部堂官。”
朱瞻基这才恍然大悟,面上便露出了钦服之色。又毕恭毕敬地请教了一些问题,他本想提一提如今仍在锦衣卫诏狱之中的梁潜,但思量再三还是忍住了。见朱棣露出倦容,他便不动声色地告退离去,才出了景福宫下了台阶,却瞧见那边几个侍女簇拥着一人走过来。
“宁姑姑!”
陈留郡主看到朱瞻基,忙上前屈膝一礼,站起身之后便笑吟吟地问道:“皇太孙从景福宫出来,刚刚可是又在听皇上教诲?怪不得我每次见皇伯父的时候,一提到你皇伯父就是赞不绝口,只这份勤勉心性,皇族子弟中就没一个及得上你。”
陈留郡主朱宁和朱瞻基名义上是姑侄,但要说年纪,朱瞻基比朱宁还要年长两岁。由于朱宁每次随周王觐见的时候都会在京师多留几个月,所以两人之间一直是熟不拘礼。此时听朱宁如此说,朱瞻基便笑道:“宁姑姑你这么说就不怕我得意忘形?对了,这天都晚了,你这是上哪儿去?”
“还不是去孟家走一趟?”朱宁爽朗地笑道,“皇上不放心姚少师留在南京,之前是担心路上旅途劳顿,如今就打算派官船将他接来。我和姚少师好歹见过两次,便使了小性子让皇上捎带上我的一个闺中友人,顺带又举荐了孟贤走这么一趟。”
朱瞻基早年也受教于道衍门下,对这事情也有所耳闻,至于朱宁的闺中密友是谁,他自然不好询问。想到父亲朱高炽在南京监国,臂膀之一却被祖父硬生生斩断,那梁潜如今还是生死不知,他那眉头就渐渐紧锁在了一起。
朱宁虽自幼充男儿教养,性格直爽,可生在皇家,这直爽之中自然也少不得善于察言观色。见朱瞻基仿佛有些走神,她只皱了皱眉就猜到了几分。只她是女流之辈,有些事情尽管知道,尽管不以为然,却也不好开口说什么。
犹豫了许久,朱瞻基终是将自己的随从赶开了去,又一个眼色屏退了朱宁的侍女,因问道:“宁姑姑,皇爷爷身边如今你陪侍的最多,可知道梁大人的案子究竟有什么说法?”
“这国家大事……”朱宁才吐出了五个字,见朱瞻基面色不好,她便只得沉思片刻,直到决得那些事能说,这才低声道,“前几个月那桩无头案中,有人借着梁潜案的由头,向锦衣卫告了英国公堂侄张越一状,结果那袁指挥使对皇伯父一提,皇伯父当下就恼了,下令彻查。虽说那事儿到眼下还没结果,但既然张越都没事,只要有人给梁大人说情,总应该有转机。”
朱瞻基虽听说过那件事,却还不如朱宁知道得仔细,此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又忍不住说道:“可有人告周冕狂悖无礼!”
“周冕是周冕,梁潜是梁潜,皇太孙不能为梁潜说情,这总能去托一托别人吧?”
第一百三十五章 揽权非我愿
会试从来都在南京这江南古都举行,此次却放在了北京,对于去年的新举人来说倒是新鲜,但对于常常明落孙山习惯了南京地理环境的举子们来说,这却不是什么好消息。这进京赶考自然少不了食宿,可无论是客栈还是赁房子,这北京都比不上南京,但价钱却更高一等。若家境殷实的那还好,若贫寒的就只好租百姓家里最便宜的屋子,只求捱过这几个月。
觑着这情形,张越想到张辅送给自己的那座三进小院还空着,便索性先把十几间屋子赁了出去。由于时下房租水涨船高,短短三个月的租金竟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张越收留方家兄弟后,英国公张辅得知方锐乃是今科举子,上北京是来应考的,便没有计较这亲戚远近。毕竟,对于自家来说并没有什么花费,对别人来说却是莫大的恩德,这种好事自然是乐得做一做,他甚至还拨冗见了方锐一次。
见张辅自元宵节后已能上朝,张越自己也要应考,就把外头的事情尽交给了荣善,内里的事情都交给了琥珀和秋痕,自己则是一心一意地破题做文章,偶尔也去拜访一回杜桢,或是去西边小跨院见见方锐。见人家没有和自己一起会文的打算,他也就不再强求。
等到一月底的时候,张倬终于到了北京。此次却是张越亲自到通州码头去迎接,见父亲不但带着惜玉等几个王夫人派来的大丫头,还捎带来了一个万世节,不禁吃了一惊。两相打了招呼,高泉忙着安排张倬等人的行李,万世节便把张越拉到了一边,开门见山道出了来意。
“我原本是准备十一月上路早点到北京备考的,听说北京这客栈贵房租也贵,就连来这里一路上的车马费路桥费也是一笔大开销,所以我就滞后了一些时日,厚颜蹭着你爹的船一块过来了。元节你既然来了好几个月,能不能帮忙找个便宜的落脚地方?”
“前些天英国公府还来了兄弟俩,都是远房亲戚,大的也是来赶考的,我便禀告了大堂伯让人住下了。你既然是和我爹一起来的,若是没地方住,干脆也过来蹭吃蹭住算了。”
“人家毕竟是亲戚,我这一路上跟着你爹过来,已是省去了好些开销,要是还厚颜住到英国公家里去,那我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万世节说着便嘿嘿一笑,掏出了一个小布包,“你和我是朋友,你爹也没把我当外人,这一趟路上我享福不浅,说来还得谢你。我可和你说好,我在南京卖了一年的字画,也就攒下了两百贯钞,这食宿费用若是不够,我可管你借!”
张越对万世节的脾气心知肚明,刚刚不过是打趣,此时便笑道:“这两百贯钞给我吧!”
万世节却也警惕,捏着那小布包却不松口:“你可别收了我的钱把我拉到英国公府去!”
张越又好气又好笑,登时就面孔一板道:“那是我自己名下的房子,原本就租给了那些来京城赶考的举人,还剩下一间就是留着给你的!你要是不想住拉倒,别人那儿我可至少都是翻倍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