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最强大唐》-第3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陛下,请您给诸学子选题!”

      李世民笑着说“呵呵,让朕先看看魏大人今天准备了什么题目?别出的太过容易了,让这帮臭小子钻了空子。”

      李世民说完拿起册子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分别写了,“雪”、“梅”、“松”、“酒”、“书”、“竹”六个字。

      看见雪,李世民下意识的就想起了出自王大锤之手的那首《沁园春·雪》,抬头朝着王大锤坐的地方看了一眼。

      王大锤一直注意着李世民这边的动静,所以,李世民看他的时候他自然发现了,于是他冲着李世民微微一笑。

      李世民也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并没有理会王大锤,拿起毛笔在册子上圈了两个字。

      是哪俩个呢?王大锤离的远肯定看不见,他只看见李世民用毛笔在册子上勾了两下。

      王大锤看不见,但是一旁的魏征等人坐的近,自然看的一清二楚。

      见李世民选了这两个题目,魏征并没有什么反应,一旁的其他人却小声议论了起来。

      李世民将册子递给魏征,笑着说道“魏爱卿,这次的题目就用雪和书作为主题,让弘文馆的学子们好好的作几首诗词。告诉他们作的好,朕重重有赏。”

      “是,陛下!相信学子们在陛下面前一定会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的。”魏征接过册子,躬身施礼说道。

      然后,退出书亭,来到众学习面前宣布道“陛下今天给大家选择的题目是“雪”和“书”,希望大家用心作诗,陛下说了,作的好的重重有赏!”

      院子里的众学子,立刻就欢呼了起来。都想着如何才能作出一首震惊全场的诗词,从而拔得头筹,获取李世民的赏赐。

      外边学子们正在苦思冥想,构思诗词的时候,坐在亭子里的李世民等人却一边品茶,一边又说又笑的闲聊了起来。

      “魏大人,朕没想到你这弘文馆的茶也不差嘛!看起来你对茶倒是挺讲究啊?”李世民端起一杯色差,一边嘬一边说。

      “陛下见笑了,臣的这点茶叶可比不得陛下您的收藏。这可是臣从一家叫鸿运超市的店铺里购买回来专门给这次诗会准备的。”魏征并没有像史书上写的那样,不分场合的怼李世民。

      君臣之间倒像是好朋友一样,言谈随意,一点也不拘束。

      “魏大人,你说这茶竟然是你从鸿运超市买的?”李世民神色诡异的问道。

      为什么李世民会有这样的一问呢?那是因为说起来李世民也算是鸿运超市的大股东,所以魏征这茶也可以算是从皇上手里买的。不过这一点别人可不知道。

      魏征以为李世民没听说过于是赶紧解释了起来“是啊!陛下,西市新开的的一家店铺就叫鸿运超市,里面的货物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可以说别人家有的这家超市都有,而且这家超市还有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

      “是吗?这家鸿运超市里真的有那么多好东西?”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确实吃了一惊。

      因为当初王大锤跟他说的时候他了解的并不多,他之所以跟王大锤合作完全是因为“千金坊”。

      至于快餐店和超市,李世民都觉得只是小生意,所以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

      可以是今天一听,连魏征这样挑剔的人都对鸿运超市赞不绝口,立刻意识到自己忽略掉的这两家店铺估计并不比“千金坊”差。

      他决定回去要单独召见一下王大锤,好好的问一问具体情况。马上到年底了,皇帝手里的银子也有点不够使。

      最强大唐

      第七十一章 吴王李恪的小聪明

      听见李世民和魏征说起了鸿运超市,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也加入了进来。

      他们一边饮茶,一边谈笑,说着关于“千金坊”、“鸿运超市”以及“长安好味道快餐店”三家店铺的事情。

      李世民感兴趣,其他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讨好李世民的机会,因此不断的讲这三家店铺在长安引起的轰动。

      另一边学子们有的已经开始提笔写诗,有的还在继续琢磨。王大锤呢?却悠哉游哉的拿着一本自己没事写的话本看的津津有味。

      没办法,唐朝这个时代杂书真的很少,特别是小说一类的,很少有人写,即便写了也不会流传,这个时候读书人看的基本上都是什么孔孟学说,包括《论语》、《大学》、《中庸》、《春秋》等,基本上都是枯燥无味的书籍,更重要的他们还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费劲。

      王大锤为了打发时间,消遣寂寞,只好自己提笔写了几本小说,专供自己一个人读。

      谁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王大锤觉得这句话,简直大错特错,一个人偷着乐才最有意思,因为这样会有一种凌然众人之上的的愉悦感。

      这就像是看岛国的【创建和谐家园】,看的时候并不需要人多,自己一个人偷偷的欣赏就可以。

      别人忙着作诗作词,王大锤低着头看小说,本来大家各干各的互不影响。

      可是偏偏就有人对王大锤有意见,看不过去,他就是王大锤入学第一天就踹过凳子的李恪。

      李恪那次被王大锤当着教室里所有人的面踹了凳子,还摔了一个大屁蹲,觉得很丢面子。

      所以他一直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王大锤,好出一出心里的恶气,可是一直以来,王大锤在弘文馆混的风生水起,他根本没有机会。

      今天这么多人在场,自己的父皇李世民也在,李恪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王大锤在众人面前出丑,最好让自己的父皇狠狠的教训一下王大锤。这样的事情李恪想想都觉得很【创建和谐家园】。

      因此,王大锤的一举一动都被他看在眼里。哼,别人都在这里认真作诗,就你显得特别,难道是对诗会不屑一顾?还是没把在场的所有人放在眼里?李恪心想。

      怎么才能让别人注意到王大锤呢?李恪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自己暂且按兵不动,等待会儿大家都写好诗的时候,自己再想办法将话题引导到王大锤身上,然后让他拿出作品,到时候他肯定拿不出来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顺水推舟狠狠的推波助澜一番。

      想到这里,李恪暗自得意,为自己的计谋暗暗喝彩。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

      “哼,敢得罪我李恪?看本皇子怎么整死你!本皇子打不过你难道还玩不过你?有几下功夫算什么?真正厉害的都是像自己这样动脑子的,杀人不见血,这才算是本事。”李恪心里暗自yy。

      时间差不多了,大多数人都已经完成了作品,只有少数几个人沮丧不安,毕竟“雪”和“书”为题作诗,说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恪瞥一眼王大锤,见他依旧看小说看的入迷,心里更加觉得万无一失。

      李世民等人在书亭里,烹茶闲聊,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时辰,大家这才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到诗会上来。

      “仁杰,你去将学子们的诗词都收上来吧!让诸位大人和皇上看一看今天谁能夺得魁首?”魏征招来一旁伺候的狄仁杰,轻声嘱咐。

      狄仁杰闻言施礼道“是大人!”然后退出书亭,来到诸学子这边,开始逐个的收他们的手稿。

      他一边收一边查看,看起来大家表现的都还不错,其中有几首也算的上是颇有讲究。

      不过现在他只是个跑腿的,轮不到他来评判好坏,毕竟书亭里除了皇上,其他几位也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家,在他们面前他也只能算一个后背晚生。

      论资排辈,由来已久,并不是针对狄仁杰一个人。

      他边走边收,遇见还没来的及写名字的,便稍微等一等,因此也不算快,等他收到了王大锤跟前的时候,却发现王大锤正在低着头对着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于是他用手捅了一下对方,提醒道“王大锤,该交手稿了。”

      王大锤正看的入神,被他一捅吓了一跳,见是狄仁杰,于是笑着问“有事吗狄大人?”

      狄仁杰一笑,心想看来王大锤没听见自己刚才的话,只好再次重复了一遍“该交你的诗词手稿了,皇上和诸位大人都等着呢!”

      毕竟王大锤之前还去他家给他父亲看过病,狄仁杰心里还是对王大锤非常感激的。

      “啊?诗词手稿?”王大锤一听愣住了,心想自己光顾着看小说竟然把这事给忘了,只好对狄仁杰说“我没写!”

      狄仁杰见王大锤竟然没写,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心里为王大锤着急,心说你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罢了,你赶紧趁现在随便写一首应付过去,不然小心皇上和诸位大人怪罪。”狄仁杰悄悄的对王大锤说。

      王大锤对狄仁杰感激的一笑,连忙拿起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本来刚才,李恪就要告发王大锤的,不过转眼想,见王大锤临场发挥,心里又不急了,准备到时候王大锤被大家嘲笑的时候,自己再给他补刀,到时候效果更好。

      王大锤笔走龙蛇,疾笔如飞大概几个呼吸就写好了,然后吹了吹交给了狄仁杰。

      看的狄仁杰连连皱眉,心说我在这里帮你,你也好歹稍微用点心写一首差不多的,你就这样应付胡乱一写,还不如不写呢。

      周围的学子渐渐也注意到了王大锤这边,不清楚狄仁杰在跟王大锤说什么,都私下议论纷纷。

      狄仁杰见自己再拖下去,恐怕会被人说闲话,于是只好拿着王大锤的手稿离开,因为先入为主的想法,所以他没有看王大锤的诗,还往底下压了压。

      手稿收完,狄仁杰整理好,进了书亭呈给魏征。

      见手稿落到了魏征手里,李恪的脸上露出了一种莫名的兴奋。

      最强大唐

      第七十二章 劝学诗

      魏征从狄仁杰手里接过手稿,跟李世民还有长孙无忌、杜如悔、孔颖达、房玄龄等人品评了起来。

      经过一番传阅,李世民等人从中挑选自认为不错的诗词,互相沟通了起来。

      魏征作为弘文馆的馆长,他最先发言“魏某以为这几首诗都写的挺好。”说着他从手稿里挑出自己中意的诗来。

      只见第一首是以“雪”为题写的,题目叫《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过来就是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

      这首诗既写雪又写梅,将雪和梅放在一起做了比较,尤其是最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将梅和雪的特点都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非常的不错。

      众人看了不由得点点头,房玄龄夸赞道“这首诗,不但写雪还写梅,可以说是梅雪双绝啊!看来弘文馆的学子不简单。”

      李世民也满意的点了点头,显然十分赞同。

      众人议论了一下,接着听魏征继续往下说。

      只见魏征拿出来的仍旧是一首以“雪”为题的诗。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能被魏征挑选出来,自然也是有它的可取之处。

      “魏大人,这首诗是谁写的?怎么不像是学子们能写出来的,到像是被贬官的老头写出来的。”杜如悔听了插话道。

      众人一细想还真是,“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没有深刻的体会是写不出来这两句诗的。

      “这首诗估计是那个学子从别的地方抄袭来的。”房玄龄开玩笑说道。

      “此风不可长,既然如此,那就将这首诗去掉吧!”魏征听了两人的分析,将写这首诗的手稿给放到了一旁。

      众人自然没人反对,魏征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很合适,做学问可不能滥竽充数。

      魏征接着又从手里的手稿之中挑选了几首诗,也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其中,让众人反应最激烈的一首诗就是王大锤写的劝学诗,就是宋仁宗写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之所以引起众人的热烈讨论,那是因为这首诗乍一看有些浅白,甚至有些粗俗,直接【创建和谐家园】裸的诱惑人要如何读书,写的都是一些吸引人,但是却不怎么被读书人挂在嘴上的东西。

      俗话说得好,大俗即大雅。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的直白,将读书的好处一一列举了出来。

      相信如果这首诗流传开来,那么天下人必定争相苦读,读书一定会成为一种改变命运的捷径。

      李世民作为统治者,他觉得这首诗对教化万民有着莫大的好处,引导人们用功读书,如此以来天下的读书人就会变多,读书人多了人才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

      魏征却不怎么喜欢这首诗,他觉得这首诗太过粗俗,一旦流传出去,那读书人就会追求这些俗物,从而可能忘记做人的道理。

      如果都利欲熏心,带着这种目地去读书,天下的风气势必会被一部分人带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18: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