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曹贼》-第9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典韦的拟虎拳是在山野中跨涧逐虎领悟的拳法,讲的就是势大力沉,凶猛狂暴。只见典满拳打脚踢,沙阵中声响不绝于耳。就连一旁观战的曹朋和夏侯兰,都忍不住连连点头,表示称赞。

      “他打得越猛,输得越快。”

      曹朋摇摇头,“三十息,我赌两贯。”

      说完,他扭头就走,在校场的另一边站定,施展出八段锦桩功,配合八字真言,开始练习。

      至于典满……他不再关心。

      沙阵之中,典满大发神威。头二十息他尚能不乱阵脚,可随着他击打的沙袋越来越多,渐渐就有些抵挡不住。口中不断发出野兽般的咆哮声,拳脚却显得是越发散乱,到最后,几乎是没有任何章法。一个不留神,典满拍飞一个沙袋,却被从旁边飞过来的沙袋撞中身子。

      ½ÅÏÂÒ»¸öôóôò£¬Ó­ÃæÒ»¸öɳ´ü·É¹ýÀ´£¬ÅîµÄ¾ÍÅÄÔÚËûµÄÐØ¿Ú¡£

      典满大叫一声,连退三步,却被身后一个沙袋撞在后背,扑通一声,就趴在了地上,半天也爬不起来。

      “二十八息!”王买气急败坏的吼道:“你这家伙刚才那么大口气,连三十息都撑不住,害得老子输钱。”

      典满被撞得有些发懵,可是却听清楚了王买的咆哮。

      强忍着全身酸痛的感觉,他爬起来,手指王买道:“你这黑厮,居然敢拿我来打赌?”

      邓范一脸不屑,“还典公子呢,我都能坚持八十息……呸。”

      “你们……”

      典满气得哇哇大叫,偏偏又说不出道理。

      夏侯兰拿着一条湿巾走过去,递给典满,同样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典公子,你可太让我失望了。我好歹还认为你能坚持五十息,哪晓得二十八息你就……唉,擦擦脸吧。”

      典满,脸通红!

      “我就不信,不就是几个破沙袋,休想难住我。”

      他转过身,虎目圆睁,凝视那几十个沙袋半晌,大吼一声之后,再次冲了进去。

      不过这一次,王买邓范和夏侯兰,明显没有再观看的兴趣。一个个转过身,各自忙各自的事情……

      ……

      Ðí¶¼£¬»¢êÚ¸®´óÌü¡£

      邓稷看着眼前两个男子,彬彬有礼道:“两位先生,典中郎现在不在府中,你们若要找他,可往车骑府一行。如果没什么急事的话,也可以在这里等候。估计天黑之前,他必然返回。”

      年长男子微微一笑,“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在下邓稷,本逃难之人。蒙典中郎收留,暂居此地。”

      “邓稷?”青年男子一蹙眉,“我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

      “敢问二位先生……”

      年长男子微微一笑,“在下荀彧,字文若。”

      邓稷闻听,激灵灵打了个寒蝉,连忙站起身来,“可是颍川八龙,荀文若荀侍中?”

      年长男子点头,欠身还礼。

      颍川荀氏,是豫州一大世族,实力极其雄厚。

      两代子弟,名扬天下者多达十数人。其中又以八人为最,故而号荀氏八龙。这荀彧,就是八龙之一。

      荀彧很小,便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

      董卓入京之后,他便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往冀州。然则随时间推移,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诸侯讨伐董卓之后,曹操落足东郡。荀彧便前往东郡,投奔了曹操。而曹操对他也是格外欣赏,将他比作张良,任为司马。那一年,荀彧年仅二十九岁,是曹操帐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名士。此后,荀彧屡立功勋,并为曹操推荐了许多人。建安元年,曹操迎奉天子,也是荀彧出谋划策。迁都许都之后,曹操便封荀彧为侍中,兼任尚书令之职。

      这也是邓稷长这么大,接触的人当中,真正意义上的名士。

      Ü÷ªÅԱߵÄÇàÄêÔòЦµÀ£º¡°²»²Å¹ù¼Î£¬ãÃΪ˾¿Õ¾üʦ¼À¾Æ¡£¡±

      “可是鬼才郭奉孝?”

      “鬼才?”

      郭嘉一怔,愕然向邓稷看去。

      这鬼才之名,还是曹朋对邓稷提起。

      两人有一次曾谈及曹操帐下谋士,曹朋推出四人,便是荀彧,郭嘉,程昱和荀攸。这也是后人做出的评论,说曹操帐下五大谋士,除了这四人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未曾归附的贾诩。

      也就是在那次讨论中,曹朋道出了鬼才之名。

      荀彧忍不住哈哈大笑,“邓先生这一句‘鬼才’,端地是妙不可言。奉孝有远量,才策谋略,世之奇才。不过,这奇才,却不如先生一句‘鬼才’更妥帖……主公言,奉孝若生楚汉,未必输于陈平。”

      一句话,只说得郭嘉讪讪然,俊面羞红。

      邓稷心里奇怪:没听说,典君和这二人有交情,怎地……

      正疑惑间,却听荀彧道:“我闻君明得奇人相助,故而与奉孝前来拜会。先生勿怪,我二人并非是找君明,实为先生而来。”

      “为我而来?”邓稷连忙摆手,“两位先生客气了,邓稷不过无名小卒,焉能担得二位看重。”

      荀彧说:“先生莫客套,其实我来见先生,是有一事相询。”

      邓稷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第085章名,妙不可言(四)

      ÎÞʲ»µÇÈý±¦µî£¬Ü÷ªºÍ¹ù¼ÎͻȻÉÏÃÅÀ´£¬ÈõË𢲻Ãâ¸Ðµ½ìþìý¡£

      他不清楚这两人究竟是什么目的,但隐隐间感觉到,他们是存着试探之心。可试探什么?为什么试探?邓稷却猜不透。他原本就不是个急智的人,面对这种突【创建和谐家园】况,自然有些慌乱。

      “先生大才,邓稷何德何能,担不得侍中大人如此厚待。”

      邓稷出身贫寒,虽是南阳邓村族人,却只是一个旁支。而荀彧则出身颍川大族,从小身份显赫,才华卓绝,有王佐之才,是当今名士。如果按照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论出身,邓稷绝对是四品以下,甚至可能五品、六品;而荀彧呢,实打实一品出身,二人有天壤之别。

      荀彧笑道:“邓先生不用客气,敢问先生,学得什么书?”

      这就是要盘底子,问师承了!

      邓稷不敢怠慢,连忙回答说:“在下学得是小杜律。”

      “哦?”

      Ü÷ªºÍ¹ù¼ÎÏàÊÓÒ»ÑÛ£¬°µ×Ôò¥Êס£

      小杜律,就是西汉年间,著名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杜延年所解释的汉律。杜延年是武帝时御史大夫杜周的小儿子。而杜周也是当时有名的酷吏,也曾编撰过汉律。为区分这父子两人,于是便将杜周所编撰的汉律称之为大杜律,而杜延年编撰的汉律,也就是小杜律。

      自东汉以来,多以小杜律为准,并且延续至今。

      郭嘉问道:“那先生学得是哪一房小杜律?”

      小杜律延续二百年,自然衍生出许多变化。比如顺帝时的廷尉吴平,三世研习小杜律;永平年间,郭躬同样也是以传习小杜律而著称,其父三十年断狱,门徒有数百人之多……

      这研习的人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分歧。

      有吴门杜律,郭氏杜律等说法,相互间一直存有争执。

      邓稷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在下学得是仲孙汉律。”

      郭嘉闻听,不由得笑了。

      所谓的仲孙汉律,就是郭躬所修的小杜律。郭躬,字仲孙,颍川人。

      荀彧不由得向郭嘉看去,笑道:“奉孝,未曾想你这个郭氏子弟弃小杜律不读,却被他人所重。”

      邓稷一怔,“郭祭酒,莫非东海公子弟?”

      东海公,是指郭躬的父亲郭弘。据说郭弘断狱三十年,未出现过一件冤假错案,被借东海之名而喻之,所以便有了东海公的尊号。郭躬所习小杜律,皆以父亲郭弘断案卷宗为基础,曾在元和三年时,修改律令四十一条,改重刑为轻刑,主张定案应该是从宽从轻,为世人所称赞。

      郭嘉脸一红,讪讪然道:“嘉虽为郭氏子弟,但于刑律,却无深究。”

      邓稷闻听,不禁有些失望。

      郭弘郭躬父子门徒数百人,邓稷所学的,不过是这数百人之中的一支而已。可以说,与原来的仲孙汉律,已有很大区别,所以一直想再认真研习一番。但邓稷也知道,郭嘉不学刑律,也情有可原。毕竟是大族出身,加之东汉末年律法败坏,世家子弟很少有人去接触这个。

      邓稷学刑律,也是不得已。

      他接触不到什么高深的学问,为谋生只得学习律法。

      荀彧笑道:“如此说来,先生与奉孝,还有同门之谊啊。”

      “当不得,当不得……”

      邓稷,连连客套。

      “侍中大人莫要再称我先生。邓稷表字叔孙,大人唤我字即可。”

      “即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荀彧沉吟一下,看了一眼郭嘉。而郭嘉则点点头,开口道:“叔孙贤弟,我与文若今日前来,实有一事请教。想必叔孙贤弟也知道,今袁绍领河朔之地,天下畏之强横。司空大人虽据豫、兖之地,然则东有吕布,南有张绣,不免有些为难。这些天,司空大人出入动静失常,大家都以为,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我昨日询问,才知道是因为袁绍的一封书信……司空大人欲讨伐袁本初,又担心不能力敌,故而……”

      “贤弟,有何高见?”

      荀彧目光灼灼,凝视邓稷。

      邓稷知道,这也许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机会。

      此前,虽有满宠看重,可满宠毕竟是外臣。从份量上,远远比不得眼前这两个男人一言九鼎。

      虽然不清楚,荀彧和郭嘉为何来考较他,可心里面却多了丝兴奋。

      邓稷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思忖半晌后说:“古时候成败最终看其才干,故有才能者,最终能以弱胜强,而无才者则由强变弱。此高祖与西楚霸王之例,便足以说明问题……

      袁绍此人,外宽内忌,多谋少决,法令不立。

      其势虽强,却难以持久。君不见磐石矗立湍流,任激流充当,而巍然不动。滴水虽弱,水滴石穿……今曹公若滴水,袁绍似湍流。湍流不可久,而滴水却能击穿顽石。曹公欲征伐袁绍,还需徐徐而行。虓虎不除,张绣不定,与袁绍相争,不免后方不靖,非稳妥之策。”

      荀彧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笑容。

      他与郭嘉相视一眼,同时起身拱手:“今闻叔孙一言,茅塞顿开啊。”

      邓稷连忙起身还礼,微微有些脸红……

      说实话,他还真不清楚这袁曹之间的状况。而且以他的能力,也很难看出其中端倪。好在当初曹朋投奔他的时候,邓稷听王猛说,曹朋曾与司马徽和庞季谈论天下大势,所以也询问过一番。

      曹朋当时重复了一遍‘十胜十败’说。

      邓稷印象颇为深刻。

      只是荀彧刚才问他的时候,他还真想不起那十胜十败的具体内容。

      好在邓稷对十胜十败也有自己的理解,于是在经过片刻琢磨后,便有了方才的那一番言语。

      荀彧道:“今关中不稳,羌胡与刘季玉时时威胁。

      司空大人占居豫、兖,但却难以平稳关中。敢问叔孙贤弟,对此有什么高见?”

      如果说,先前郭嘉的询问,是大势;那么荀彧现在所问的,便是细节。

      邓稷沉吟半晌,“关中诸将无数,只是互不相统。其实想要稳定关中,倒也不难。其一,李傕郭汜务必尽快铲除;其二,以遣人怀柔与强者连和。如此,虽不能久安,但已能令其相互制衡,保持中立。不过,行此法,需有一合适人选,恕在下见闻浅薄,难以说出合适之人。”

      荀彧眼睛一眯,不动声色。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31 02: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