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信王?他在奋武营?信王殿下才多大年龄?他会练兵?”李春烨怎么也不相信秦永年的话,他死死打量着跪在地上的秦永年。林国泰也不相信,他甚至已经忘了是他亲自将朱由检送到奋武营,交给秦永年的。
李春烨是真不知道朱由检在奋武营,那天朱由检向朱由校提出要进军营,朱由校让魏忠贤去办,而魏忠贤找的兵部尚书不是李春烨,而是另一位和他关系很铁的兵部尚书崔呈秀。
大明发展到天启年间,东厂提督魏忠贤,死死压住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又深得朱由校的信任,因此逐渐把持朝政,曾经权倾朝野的东林党,在他的打击下,也是死亡的死亡,致仕的致仕,归隐的归隐。百官要想升迁,就必须走魏忠贤的门路。
出身于贫困家庭的魏忠贤,面对白花花的银子时,不但不手软,还大肆向投靠自己的人索贿。不过,魏忠贤有一样好,就是拿了人家的银子,就一定会给人家办事,他帮人办事的方式,就是大肆升官,但大明的【创建和谐家园】就那么多,于是,他想出了独到的办法,就是在同一岗位多放几个人,每个岗位由原来的一人变成多人,又没有一定的准数。这样,岗位上的每个人,都会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位子不保,就会拼命孝敬魏忠贤,然后再从下面拼命地索取,弥补自己的损失。
就像某些地区的改革,今天打算合并掉几个办公室,算是简政,于是办公室主任们会有一次大规模的争相表忠的机会,目的是保住自己主任的位子;这裁撤的事刚刚完成,明天又说办公室太少,忙不过来,需要增加几个办公室,于是,昨天被裁掉的办公室主任,以及一些办公室副主任,为了能当上新设的办公室主任,又是一次大规模、集中的效忠。
结果办公室的数量没有任何改变,钱财却完成了一次大的流动。魏忠贤这样捞银子的后果,就是大明的六部,少的有三位尚书,多的有五位尚书,而且还不带副的。兵部目前就有四位尚书。
“真的是信王殿下。”秦永年是一位忠贞的军人,他忠贞于大明,更忠贞于自己的良心,信王这样年轻的王爷,有这样的训练水平和能力,他不敢贪功,更不忍贪功。
“信王在哪?”李春烨依然很是疑惑,朱由检好像还未行弱冠之礼,怎么可能待在军营?
“朱由检见过尚书大人。”朱由检上前一步,向李春烨一拱手,他是王爷,虽然是虚职,却也不能向李春烨行跪拜之礼,那可是有伤皇家脸面的事。
“老臣参见信王殿下。”李春烨回过神来,立即向朱由检行礼,他感觉今天老是走神,不知道是自己年龄大了,还是见到许多太出乎意料的事。
朱由检赶紧拦住李春烨:“尚书大人不必客气,这儿是军营,你是兵部尚书,我只是奋武营的参谋。”然后又与林国泰见过礼。
李春烨这才细细地打量朱由检,年轻,实在是年轻,或者说年幼,可能在军营呆的时间长了,脸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相衬的刚毅。
“殿下什么时间来的军营?老臣怎么不知道?”虽然李春烨已经被朱由检别出心裁的阅兵式感染了,他和秦永年一样,惊叹朱由检的训练方法。
但朱由检毕竟是王爷,按照大明自成祖朝立下的规矩,皇室成员不得从事任何工作,成年就必须去自己的封地,没有皇帝的诏书,不得离开自己的封地,更不得私自回京。
现在朱由检还没成年,待在京师,怎么胡闹,只要皇帝不反对,别人也管不着。一旦朱由检成年,就必须去自己的封地,终身不能从事任何工作,特别是与军队的接触。
以朱由检在奋武营初步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如果将来不去军队带兵,实在是太可惜了,说不定振兴大明的人,就是朱由检。但如果朱由检去军队工作,又不符合大明的定制,如果遭到皇帝的猜忌,对国家、对朱由检人个都未必是好事。
“我喜欢军队,刚好身子弱,就想来军队锻炼身子,已经禀明了皇兄。奥,还是林大人送我来的奋武营。”朱由检也知道李春烨的担忧,所以直接说明是经过朱由校同意的,林国泰可以证明。既然皇帝不反对,别人又操的哪门子心?即使皇室宗亲造反,也是反对皇帝,和大臣们也没多大关系。只要国家存在,就需要有经验的大臣来协助新皇管理国家。
林国泰拱了拱手:“早知道信王殿下身怀奇才,臣就直接将殿下留在都督府了。”
第25章 阉党与东林党
“我没有军队的生活经验,若是在都督府,面对十万军人,我还真不知道从哪下手呢!”朱由检不是谦虚,治军和其它事情一样,得一步一步来,突然面对十万军人,他能不能服众就是问题,朱由校给的一万两白银,真要放在都督府,还不知能花几天。
“殿下,奋武营骑兵威武,步兵雄壮,但那些口令有什么作用?老夫还真没看出来呢!”李春烨果然没有在朱由检的身份上做文章,他更关心的是朱由检是怎么训练出的士兵,又为什么这样训练,他的训练方法能不能在大明的所有军队中推广。
这些后世的训练方法,你当然不懂。朱由检免不得在心中腹诽,“主要是训练士兵的服从性,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李春烨当然明白士兵的服从性对于战争获胜的重要性,但他不明白朱由检是如何把这些道理上升到理论高度,又是怎么糅合在军队的日常训练中。
“在战场,如果军官号令出击,即使面对九死一生,也要冲上去;如果军官命令撤退,前面就是金山银山,也要撤下来。若士兵或因畏死,或因贪财而不尊军令,何来得胜之师?何来虎狼之师?”朱由检对士兵,一直是按照战兵要求的,也就是说,他训练的士兵,不是为了应对阅兵,而是为了能上战场,随时能上战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但要真的训练士兵,却离不开银子,如果不能改善奋武营的膳食,再好理论,再高的要求也是白搭。
“好一个虎狼之师!奋武营都快成虎狼之师了吧?”李春烨抚摸着胡须,深沉的目光注视着朱由检,不知道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似乎他的心思都藏在眉头深深的皱褶中。他已经从震撼中走出来,从他对朱由检的重视来看,应该是赞许多一些。
“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师,必须经历战场流血和生死考验。目前,我虽然安排了实战演习,但比起真正的战场,还差了许多。”朱由检希望奋武营能有战斗的机会,最好是规模不太大、危险系数不太高的战斗,以便让士兵们快速成长起来,但奋武营是京师军,参加实战的机会十分渺茫,如果士兵没有经历战火洗礼的机会,要建立虎狼之师,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
李春烨似有所悟,他轻轻点了点头,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从兵部左侍郎、右侍郎做到尚书,他对军队战斗力的提升,还是有自己的看法。
不过大明现在的【创建和谐家园】,是深入骨髓,从文官到武官,为自己拼命挣钱成了主流和常态,况且,党争从万历朝以来,愈演愈烈,先是齐党、楚党,到现在的阉党和东林党的对立,朝廷【创建和谐家园】都出自这两党。
更要命的是,这两党都没有容人的度量,任何人要想在朝廷有自己的位子,都必须选边站,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就像乒乓球比赛,非胜即负,不像足球赛还有个平局。
两党的首脑人物在提拔官员时,也不看重你的能力和对朝廷的忠贞,而是看重你对本党的认同度。
李春烨的能力和威望不够,他不是那种能挽狂澜于既倒的人。虽然对大明朝廷、军队的【创建和谐家园】忧心忡忡,对府兵制的溃烂深感痛心,但他自知没有于谦、张居正的才能和魄力,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现在出了个信王朱由检,他训练的士兵让人深深地震撼,虽然朱由检的年龄太小,无法预知今后的发展情况,但有了好的开始,谁能保证朱由检不能成为大明的中兴之臣呢?想到这,他又问朱由检:“那殿下的军歌是什么意思?”
“激励士气。一支没有士气、没有目标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和求胜的欲望,而没有求胜欲望的军队,是不可能成为虎狼之师的。”在朱由检初步总结出来的治军思路中,士兵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武器装备,更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敢将任何强大的敌人碾成粉末的气概,这些精神因素的培养,必须让军人明白为什么战斗、为谁牺牲,而开疆守土、青史留名最能激起军人的血性。
“大明是需要虎狼之师呀!目前建奴南侵,已经定都盛京,我关外失地千里呀!”李春烨说道此处,郁闷无比,他当然没有指望奋武营能快速成长起来,帮助朝廷收复辽东。但只有奋武营有一点点虎狼之师的影子,其它的军队,连影子都没有。
“不止是关外。南方,安南早就脱离大明自立,缅甸更是多次侵占了大明的大片领土;东南,荷兰人登上台湾岛,切断我大明与南洋各藩国交流的海上通道,葡萄牙人骗占澳门,这可是大陆上的土地,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西南,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也不稳定,自从蒙古瓦剌和硕特部南下,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的【创建和谐家园】和蒙人合流,对大明已经没有了敬畏,他们不但驱逐了大明在当地的官员,还逐步侵蚀陕西行都司。尚书大人,他们已经侵蚀到祁连山南麓了吧?河西走廊还安全吗?”朱由检的心中,还有即将爆发的陕西农民起义,这可是大明灭国的最直接的原因。
农民起义当然不能说,说了谁也不会相信,说不定被言官以“妖言惑众”弹劾,但这却是朱由检最担心的,农民起义一旦成气候,不但剿灭困难,而且,这些不会生产、只会劫掠破坏的行为,会让当地大片的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剿灭或者安抚起义军容易,要恢复生产却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农民起义也快了吧?而朱由检却无法阻止,他和李春烨一样郁闷,一想起来就心急如焚。
李春烨再次打量朱由检,好像面前坐着一个怪物似的,他是如此的年青,从未出过北京城,却对大明的周边环境是如此的了解,好像他的身边也没有这样的人才,他到底是如何知道的?虽然李春烨没有完全了解朱由检训练士兵的方法,但他对朱由检的军事才能却是推崇备至,甚至将大明军队中兴的希望寄托在这位年轻的王爷身上,现在听到朱由检的一席话,更觉得不仅军队,也许大明中兴的希望,就在这位王爷身上。
他没有多少私心,也没有多少负面的政治资产。虽然托身在阉党的羽翼下,但这是大明现在的政治现实,没有阉党或者东林党的庇护,谁也不能在朝堂混下去。
他虽然属于阉党,却没有参与对东林党的迫害。其实,李春烨是看不惯阉党明目张胆的权钱交易的,不过,东林党也不是什么好鸟,一个个嘴上标榜清流,却行的是党同伐异之事,对政治对手的打击毫不留情,他们唯一的目标,不是振兴大明,而是打倒自己的政敌。
即使是在贪腐问题上,东林党也比阉党毫不逊色,东林党的地盘是南直隶、浙江、广东、福建,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哪个东林党的成员不是腰缠万贯?他们的钱财难道都来的干净?
只不过阉党是魏忠贤一家独大,东林党是群雄并起,如果说阉党是一群政治上的小人,东林党则是一群政治上的伪君子,在很多情况下,伪君子要比真小人更可怕、更可恨。
没有政治野心,又不满大明的政治现实,李春烨自然希望,大明能在某一位政治强人的率领下,像万历朝的张居正那样,实现大明的振兴。他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威望,现在出了个朱由检,他就将这个希望寄托在朱由检的身上。
“信王殿下,奋武营的训练方法,能在大明其他军队中推广吗?”李春烨终于提出了他最后的疑问。
朱由检没有说话,他缓缓摇了摇头。有谁愿意自己掏钱给士兵改善伙食?能不贪墨军饷就是太阳大西边出来了。
阅兵式之后,朱由检又恢复到平常状态,他一边跑火器局,一边跑奋武营,有时还回趟信王府。
在火器局,朱由检遇到一位怪人。此人叫丁岚,他的父亲是万户的【创建和谐家园】,就是那位自制火箭,并且亲自乘火箭升天,结果被摔死的万户。丁岚的父亲原来就是万户的挂名【创建和谐家园】,协助万户研制火箭,相当于后世的助手。万户去世后,他的子孙对火箭不感兴趣,都没能继承万户的事业,反而是丁岚的父亲得到了万户研制火箭的全套资料,继承了万户的事业。
丁岚自小受到父亲的耳染目睹,也喜欢上了火箭。但科学研究需要大量投入,因为缺少资金和人员帮助,丁岚没能将万户的火箭技术向前推进一步。他没能将火箭技术带进实用阶段,当然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他在火器局另有制造任务,所以研制火箭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只能孤独地在火箭领域进行探索,为此,花光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底,穷得连老婆都娶不上。
第26章 怪人丁岚
朱由检打量着丁岚,头发凌乱,脸色发灰,身上的衣服不仅褴褛,还发出黝黑的光亮,显然好久没洗了。除了眼睛中显示出的那一股倔强,如果将丁岚放到大街上,谁都以为他是叫花子。
“信王殿下,丁岚……”火器局的主管刘一飞不明白朱由检为什么对丁岚感兴趣,在火器局的同仁眼中,丁岚就是脑子不太好使的人,如果不是知道丁岚平时没有暴力倾向,他都为朱由检的安全担心了。
朱由检打断了的讲话,他要自己来感受一下,丁岚到底是像别人所说的那样【创建和谐家园】,还是真正的科研巨匠。丁岚的形象不可怕,那可能是他对火箭的痴迷,让他忽视了生存的环境,【创建和谐家园】级的科研人员就得有这样的精神,相反,名利心过重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创建和谐家园】的。
朱由检想起了以前课本上的爱因斯坦画像,同样是凌乱的头发,从直观感觉上,朱由检觉得丁岚和爱因斯坦有得一拼。可能他一头钻进火箭研究之中,但是别人不理解火箭,不理解他,加上不注重形象,才让别人误会他。
“丁岚,火箭研制的怎么样了?”
丁岚也打量了朱由检一眼,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什么话也没说,突然显现出光芒的眼神很快暗淡下去,重新回到迷茫的境界。看来,他对自己的研制工作也是很不满意。
“丁岚,你说,火箭真的能载人升天吗?”朱由检注意到丁岚刚才眼中闪现的光芒,尽管只是短短的一瞬,他还是感觉到,丁岚不是【创建和谐家园】,他是真的醉心于火箭的研制。
也许是对火箭的美好前景与自己落后的研制现实之间的矛盾,没有处理好,又没有交流的对象,才让他成了别人眼中的另类,真是这样的话,那自己一点要帮帮他,有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己也许要借助丁岚的研制工作,将火箭用到战场上。
朱由检决定,他要与丁岚进行更深入的对话。
丁岚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朱由检,嘴唇不自觉地动了几下,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但终究没有说出口,不过,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好像一盏昏暗的白炽灯,因电压突然上升而急剧地光明起来。
“依我看,载人升天是可行的。”朱由检一般不称呼自己本王,除非要突出自觉的身份借以打击对方时,才称呼“本王”,对于丁岚,朱由检尽量放缓语气,也许他真是大明第一位科学上的【创建和谐家园】呢。
“信王殿下对火箭有研究?”丁岚终于说话了,不过,语气中满是不屑,有了点精气神的眼睛眯缝着,眉头也紧锁起来,他不相信年轻的信王爷对火箭的研究会超过自己。
丁岚动了感情就行,不管是愤怒还是喜悦,只要不是漠然。万户虽然开辟了人类对火箭研究,激发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创建和谐家园】,但他也将火箭的研究方向带进死角。载人火箭现在太超前,很多理论和相配套的技术远远没有跟上。
载人升天容易,只要在火箭上储存大量的火药,点燃时从地面产生足够大的推力,人就可以随着火箭升空,关键是安全返回地面,现在的技术根本不能安全着陆,万户没有解决,看来丁岚也正为此事发愁。
朱由检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虽然来自后世,但对火箭没有任何的探究,他有的只是后世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对火箭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电视机前观看长征火箭发射升空。
丁岚的发问,让朱由检暗暗惭愧,他搜肠刮肚,一会想到喀秋莎火箭,V-2火箭,一会想到了热气球,突然,他有了主意。
“应该让载人与火箭分成两块,我先说说载人升天。”朱由检不是在吊丁岚的胃口,他实在是刚刚才想到的,好像人类开始进入太空,就是乘的热气球。“载人升天容易,关键是怎么安全返回地面。”
“难道殿下知道怎么安全返回地面?”这正是丁岚最大的困惑,他不相信朱由检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困扰自己和父亲几十年的难题。
“火箭的速度太快,现在没办法控制它的返回,我们可以选择速度慢的,比如热气球。”朱由检发现丁岚眼中的迷茫淡了许多,他只好继续当起自己不太擅长的老师角色,“用布制造一个大气球,下面挂着一个炭火盆,点燃盆中的炭火,热空气进入气球中,气球就会变轻,从而带着下面的炭火盆一道升天。下落的时候,缓慢、逐次熄灭盆中的炭火,气球中的热空气就会慢慢减少,气球的重量就会增加,由于增加得十分缓慢,气球也就会缓慢下落,气球上的人就可以安全返回地面。”
丁岚的目光突然晶亮起来,和他身上既旧且脏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长期研究火箭的他,当然能明白朱由检的科普知识,但他对朱由检的说法还是有些怀疑,“殿下,气球真的能将人安全带回地面吗?”
“当然能。”朱由检说的斩钉截铁,这是后世已经证明过的方法,不用怀疑它的真实性。但自己不能把事情做完,否则,让研究了几十年的丁氏父子情何以堪?
而且,这些技术活,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一步一步试验,他也没有这个时间,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过,气球要做多大、用什么布匹、炭火盆什么时间开始点燃和熄灭、人呆在气球的什么位置,就需要你去研究了。”
丁岚默默地点了点头,晶亮的眼睛中闪现出一丝坚定,和那一缕倔强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过了好久,估计是在回忆朱由检的每一句话,这才想起朱由检所说的分成两块,“殿下,那还有一块,是关于火箭的……”
看来丁岚对朱由检所说的升天方法,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经过朱由检的点化,终于可能实现人类的自由升天、安全落地了;遗憾的是,自从万户以来,三代研制火箭的心血,可能白费了,这对一直坚持研制火箭的丁岚,打击可是不小。
“那我就再说说火箭。”朱由检也不谦虚,其实他对火箭应用于军事上是有很大期待的,现在的火箭虽然不能指望像喀秋莎、V-2那样,击毁对方的装甲车、坦克,但打击游牧民族的骑兵,特别是惊吓战马、扰乱阵型,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火箭一旦运用到战场上,就会加快它的发展,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也是大明向落后民族充分展示先进科技的机会。“火箭现在不能载人升天,不等于将来不行,火箭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它的下落是可以控制的,那时候就可以载人升天了,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多难,都不能放弃。现在的火箭,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射程和精度。”
关于射程和精度,对于丁岚来说,是新的名词,朱由检又花了一点时间来解释,由于他采用白话的方式来描述,连刘一飞都听懂了,在朱由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再也不会将丁岚当作异类看待了。
“主管大人,可能现在还体会不到,但热气球与火箭,是大明划时代的科学成果,现在以丁岚为首来进行研制,但研制的条件太差了,主管大人是否能改善一下丁岚的研制条件和环境?”对于这样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制,朱由检不希望是丁岚一个人在战斗,大明火器局人才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他现在没办法改进火器局的运行规则,却希望刘一飞能帮助丁岚一把,让丁岚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
“是,殿下。”从朱由检的语气中,刘一飞意识到,气球与火箭可能是重要的科技成果,而且很有希望实现,作为火器局的主管,大明火器最重要的通才,对前沿科学的把握比一般人敏锐得多。但大明技术的研制和发展,从来都是由工匠们独立完成,虽然他很想为丁岚做点什么,但不知道从哪入手,“可是,殿下能否明示,如何帮助丁岚?”
朱由检想了一会,这不能怨刘一飞,这是大明体制上的问题,身在其中的刘一飞看不明白不足为怪,看来自己又得当回老师了,“一、不能歧视丁岚,给科技人员应有的尊重,为丁岚正名;二、给丁岚配备一些助手,包括生活上的助手,将丁岚从繁琐的杂务中解放出来;三、取消丁岚其它方面的工作,专门从事热气球与火箭的研究工作。”
“是,殿下。属下一点照办。属下将给丁岚配备十名工匠,有丁岚统一使用。”明白了方向,刘一飞只有照办的份。
“我也会给丁岚经济上的支持。”说道这儿,朱由检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丁岚,研制工作需要大量的金钱,这是一百两,先拿着用,如果不够,再跟我说。另外,如果其它方面需要帮助,尽管和我说,一切,为了热气球与火箭。”
上次为了研究手雷和地雷,朱由检也是给了一百两,但那一百两是研制成功的保证金,而这一百两,没有任何的条件,也就是说,不论丁岚能否研制成功热气球与火箭,这一百两都是丁岚的了,这是研究热气球与火箭的启动资金,如果丁岚能研制成功,还有另外的奖励。
可以看出,朱由检对热气球与火箭的重视。朱由检的重视,不仅是因为热气球与火箭可能应用于军事上,更重要的是,这是大明国家的科学事业,本来应该由国家拨给经费,但大明朝廷只会明争暗斗,有谁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科研上?国家不能履行它的义务,来自后世的朱由检,准备自己承担起这份责任,况且,他是王爷,为朱家王朝尽点责任也是应该的。
从火器局出来,回到信王府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疲惫而又兴奋的朱由检,正要在婉儿的服伺下用晚膳,徐应元却急匆匆地跑进来:“殿下,圣旨到。”
第27章 武略将军
朱由检赶紧让徐应元大开中门,自己一边走一边思考:皇兄现在给我下旨,究竟是为什么?难道自己支持丁岚研制火箭的事被皇兄知道了?不可能,皇兄不可能这么快知道,就是知道也没下旨训斥自己呀!自己最近做过其它什么违法的事吗?
由于朱由检的大脑中充斥着对大明处境的担忧,所以平时所做的是事,基本上都是围绕大明的中兴,有时难免会做些违反大明体制的事。
比如,进入军营,就是违反自成祖以来的祖训。现在他是未成年人,打着锻炼身体的幌子,别人也没怎么重视他,一旦成年后,如果还赖在军营,不去封地,难免会遭到言官的弹劾。
大明的言官,本来是为了监督各地的官员,从鸡蛋中挑骨头,专找官员的不法之事进行弹劾,目的是在都察院之外,增加一重保险,让官员廉洁自律,出发点固然是好的。
但任何一项制度,在极端的【创建和谐家园】面前,都不是万能的。随着大明政治的【创建和谐家园】,言官逐渐沦为党争的工具,言官们要么对贪腐之事熟视无睹,因为他们也是主角之一;要么在首脑人物的带领下,对某一事件狂轰滥炸,连皇帝都忌惮三分。
但进入军营是皇兄同意的,还拨了一万两银子,应该不是为了这件事。到底是什么?朱由检实在想不明白,也就没再去想,反正一会就会知道答案。
一名年近六旬、脸上皮肤皱得像黄牛脖子的老太监抖了抖宽大的宫裤,他看了朱由检一眼,发现朱由检已经端端正正地跪在自己的面前,于是拉开黄线,展开圣旨,朝南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信王朱由检,善统兵,富谋略。特奉京师五军营奋武营指挥同知,武略将军,负责奋武营的日常训练,钦此。”
“吾皇万岁万万岁。”朱由检差点忘了谢恩,在宣旨太监的提醒下,才谢过恩,接过圣旨。
原来是好事,还亏自己琢磨了半天。既然皇上下旨让自己在奋武营担任指挥同知,那自己留在奋武营就是名正言顺的事了。
这和以前担任奋武营参谋有天壤之别,参谋只是秦永年的临时任命,随时可能取消,即使秦永年不主动取消,一旦遭到言官的弹劾,官小位低的他根本保不住自己。
有了皇帝的任命,一般人根本不敢弹劾,即使有言官弹劾,只要朱由检不做出谋反的事,朱由校以皇帝的身份,大可对弹劾的奏章留中不发。
“请问公公,皇帝为何奉我担任武略将军?”朱由检知道规矩,他虽然贵为王爷,也要给宣旨太监谢礼,送了十两银子后,才打听缘由,毕竟,每天和皇帝在一起的太监,对皇帝的心意了解得多一些。
“具体的原因咱家也不清楚,听说是兵部尚书李大人在皇上面前保举殿下的。”接过十两银子,宣旨太监的脸色稍稍缓和些,不过,他的声音太难听,比公鸭还公鸭。
虽然朱由检的身边不乏太监,比如徐应元就是他的贴身内侍,但传旨太监的声音太难听,要不是想探听一些信息,朱由检觉得看到这样的人,晚上睡觉都会做噩梦。
送走了宣旨太监,朱由检还在思考圣旨的事,原来是李春烨的推荐,显然,这是一件好事,有了正式的军官身份,便于自己训练和掌控部分军队。
“殿下是否在思考圣旨的事?”徐应元并没有离开,见朱由检在沉思,估计是在想圣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