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演习之前,朱由检进行简单的训话,并强调演习规则:离军营十里外有一块土坡,名叫狼岭,由吴兵和李行各领本部士兵,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出击,抢占狼岭。

        双方距狼岭都是十里,李行从北面、吴兵从南面,同时出发。上午由双方侦察地形,下午未时整演习开始。

        为减少伤亡,所有的器械都是木制,沿途及狼岭都有石灰池,在器械的顶端沾上石灰,作为击敌的依据,士兵必须身着玄衣。

        凡是头部、身体中一个白点,或者四肢中两个白点,必须退出演习,以重伤、死亡处理。

        为就近观察各军队,营部在演习双方的军队都派有监军。监军以红布套在胳膊上,监军不得对演习双方提出任何建议,双方士兵也不得对监军发动进攻。

        未时之前,演习双方的士兵进入各自预定区域,双方的千总开始训话,鼓舞士气,交代战略战术。

        李行是山东人,长得高大威猛,发密须浓,以力气大闻名于奋武营。“兔崽子们,半个时辰,必须到达狼岭,一炷香的时间必须拿下狼岭。”李行的肺活量应该不错,声震全营。

        “是。”士兵们的声音同样震天,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留两百人殿后,作为援军,其余的未时整出发。”李行扫了士兵们一眼,对于整齐的队列十分满意,自从进入军营以来,还从未见过如此整齐的队伍。

        吴兵的身材适中,和李行相比,无论身高、力量、肺活量都不如对手,但吴兵并不认为自己的士兵会输给李行。

        “五百人为前队,尽可能快地赶到狼岭;三百人为侧翼,待敌我大战正酣之际,从敌方侧翼出击,不管伤亡,猛冲猛打,一定要切入敌军中路,让敌军的先头部队前后受敌;另外两百人作为援军,看到烟火起时,便赶来接应。”吴兵的嗓子也是不错,声音浑厚,布置完策略后,他的视线从士兵们的脸上一一扫过,“兄弟们,你们怕李行公鸭嗓子吗?”

        “不怕。”士兵们齐答,斩钉截铁。

      第22章 勇将与谋将

        狼岭是一个小土坡,坡顶不过十数亩,四面都是陡坡,由于雨水的冲刷和孩子们的玩耍,北、南两面都有小路,少量的人员可以缓慢通过,但不适合大部队的强攻。

        双方的士兵很快在狼岭相遇。李行亲自打头,用木棒点地,一鼓而上,士兵们紧紧跟在李行的后面。吴兵的士兵则排着队,一个推着一个,鱼贯而上,坡顶的平地,就是双方的主战场。

        虽然是演习,但是有监军监督,有朱由检带着士兵们观战,双方的交战还是很惨烈,不断有士兵“阵亡”,退出战场。

        李行的士兵人数占优,加上大嗓门的李行亲自指挥,气势上渐渐占据优势。

        “兄弟们,只要再加一把劲,就能把吴兵打趴下!冲呀,兄弟们。”

        两边士兵喊杀声震天,就连“阵亡”的士兵,也忘情地大喊大叫,他们虽然不能参加战斗,给本方的士兵呐喊助威还是可以的。

        突然,一小队士兵,绕过狼岭土坡,从李行的后方杀入,悍不畏死,直接插向李行军的中路,随时可能将李行的军队拦腰切为两段。

        “妈的,吴兵不守规矩,兄弟们,顶住,演习结束,我要控告他。”李行手上的木棒丝毫没有收到影响,接连两名对方的士兵“倒”在他的棒下。

        但已经冲上狼岭的李行前军,担心后路被断,冲锋的气势渐渐缓了下来。

        “弟兄们,李行的前军已经被包了饺子,冲呀,活捉李行!”吴兵也发挥一下并不弱的嗓子。他的士兵们看到对方阵脚初乱,进攻趋缓,立刻士气大振,瞬间转入反攻。

        这是冷兵器时代的演习,受伤自然难免,不断有士兵惨叫,不断有士兵心有不甘地离开那如火如荼的战场。有些士兵甚至不知道自己受伤了,在监督人员的提醒下,才不得不离开战斗,加入呐喊者的行列。

        战斗的确惨烈,有些士兵都流血了,但没有人退缩,混战从狼岭上延续到狼岭下,如果有人偶然经过这里,一定以为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这正是朱由检要的效果,奋武营现在没有上战场的机会,只有通过近似实战的演练,才能培养士兵们的勇气杀气,虎狼之师从来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在鲜血和死亡面前铸就的……

        “兄弟们,我们的援军很快就会到来。”李行面对不利的局面,想起了留下的二百名后军,该是他们立功的时候了。

        吴兵也想到了援兵,李行已经处于不利的局面,如果自己的后军此时赶到,正好是压垮李行的最后一根稻草。“点火。”吴兵果断第下达了命令,正在五里外等待命令的援军看到烟火,立刻奔向主战场。

        双方的援军几乎同时抵达狼岭,这两股力量就在狼岭下铲斗在一起,谁也无法支援自己的主力部队。

        狼岭上,李行的前军被冲断,在两面夹击之下溃退,李行亲自断后,连续击倒了数名吴兵的士兵,才稳住阵脚,且战且退。但兵败如山倒,吴兵一鼓作气,终于将李行的士兵全部驱出狼岭。

        “当。”一声刺耳的锣声,盖过士兵们的呐喊声,尽管狼岭下的战斗还在继续,但,演习结束了。李行瞪了吴兵一眼,呆呆地愣在狼岭前的微风中,金黄的野菊花在他瞳孔中无尽地放大,铺天盖地,屏蔽了其它一切的感官,连对方士兵的欢呼声,也被遮挡起来。

        朱由检立即安排受伤的士兵回军营就医,虽然绝大部分士兵的伤并不严重,但在这缺乏消毒药物的年代,任何一个小小的伤口,都可以造成士兵的死亡。士兵的死亡,在大明,是无足轻重的事,辽东前线数十万士兵死了,都未能激起多大的浪花,不过,朱由检可舍不得让奋武营的士兵由于人为的原因死掉,他们是他的心血和宝贝。

        回到军营后,朱由检立即组织军官们交流经验总结。一场演习,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方,都会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参谋,我不服,吴兵违反了演习的规则。”已经从失神中清醒过来的李行,立马向朱由检提出【创建和谐家园】。

        “说说看,吴兵违反了什么规则。”朱由检笑嘻嘻地看着李行,虽然李行是失败的一方,他对李行还是满意的,军人,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如果你承认不是人家的对手,那还打什么仗?但是,失败了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能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别人的身上,“不是什么什么无能,只怪什么什么太狡猾”的思想,还是要不得的。

        “吴兵的士兵从狼岭下发动了进攻。”李行也觉得自己的理由不是很充分,但他还是要为自己找一个失败的理由。

        “规定了不准从狼岭下发动进攻吗?如果可以,你甚至可以在半路拦截。你的士兵不也是在狼岭下和对方发生激战了吗?那也算是违规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道理一点含糊不得,以后的实战演习还会有很多,如果失败了就找战争之外的原因,那么将领们就不会从战略和战术上找原因。“兵者,诡道也。能根据具体的地形、士兵的状况、对方将领的性格等,果断采取灵活战法的,就是优秀的指挥官。下面我们探讨一下这次实战演习的收获。”

        “吴兵用三百人的从从侧翼袭击,是获胜的关键。”骑兵千总王强也是个喜欢用脑子的人,对吴兵的战法十分推崇。

        “对,吴兵能审时度势,用兵不拘一格,的确是一名谋将,如果能多读一些兵书,能多参加一些真正的战斗,一定能成为一名指挥万人的将领。那李行呢?难道他就没有可取之处?”朱由检希望多发现军官们的优点,他相信,好的将领是夸出来的,因为【创建和谐家园】都特别看重领导的表扬和鼓励,这几乎和战场血与火的考验一样重要。那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的话,只适合奇才,对于普通人,不但没有促进作用,甚至有反作用,会将本来优秀的人才压迫成畏首畏尾的【创建和谐家园】,而真正的奇才,不但大明,全世界都凤毛麟角。

        “李行的作战很勇猛,身先士卒,而且还杀了对方不少的士兵,我初步数了一下,不少于三十名。”另一名步兵千总蒋根倒是很欣赏李行的勇猛,这在大明后期的军官中是很少见的。

        “恩,李行的冲锋陷阵的确很鼓舞士气,是勇将。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关键的时候,李行的军队绝对是一支让人放心的队伍。”朱由检看了一眼李行,发现他的脸色已经有所好转,不再是先前的赤黑色,“此外,在局面不利的时候,他的士兵没有溃败,他能带领士兵,全身而退,如此就是勇将中智将了。”

        见众人不住点头,肯定自己的发现,暂时没有说话的心思,朱由检只好继续自己的发现:“实战演习虽然有胜负之分,需要每位军官,特别是领军的二位军官去总结不足之处,但更重要的是练兵,让士兵们感受战场的气氛,经受胜败和生死的考验。本次演习最大的收获,是双方士兵严守纪律,没有一名士兵逃离战场,只有这样的士兵,才能成为强军。”虽然这离朱由检的要求和目标还差得远,但奋武营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朱由检相信,他们一点会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虎狼之师。

      第23章 阅兵

        兵部尚书,同时也是京师三大营提督的李春烨,在五军营右都督林国泰的陪同下,来奋武营阅兵。他是三朝元老,既性格耿直,又老于世故,因此在大明后期的政坛上长盛不衰。本来他是按照地方军、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的顺序依次阅兵的,但秦永年通过林国泰的推荐,才让他勉强赴奋武营单独阅兵。

        前几天看了地方军、神机营、三千营,李春烨眉头紧锁,作为文官出身的兵部尚书,他知道政治【创建和谐家园】,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军营,无精打采的士兵、漠然低落的士气,大明军事上的【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裸地展现在他的面前。虽然军官们尽量伪装得声嘶力竭,士兵们尽量忍住哈欠以显得勇武有力,但深谙军事之道的他还是显得忧心忡忡。

        朱由检带着士兵在阅兵台下,秦永年随李春烨、林国泰站在阅兵台上,他虽然对朱由检有一种非理性的信任,但朱由检毕竟是未成年人,“嘴上无*,办事不牢”,他的内心还是忐忑不安的,只是他不参与政治,也不是媚上的人,对阅兵的结果也不太强求。林国泰纯粹是为了秦永年的要求,自己的军队自己清楚,这些饭都吃不饱、多年没上过前线的士兵,军容又能好到哪里?李春烨站在阅兵台上,一言不发,他的心情就像几天来所阅的士兵们那样,完全是在打不起精神的情况下强要振作起来。

        一队百名士兵,在一名军官的领导下,从右侧昂首、迈正步入场,一直走到阅兵场中央。整齐的步伐、有力的臂膀、冷峻的面容、绝不斜视的目光……

        全队立在场中,纹丝不动,只有悠悠的春风吹动士兵的头发。带队的军官跑步奔向朱由检,抬手敬礼:“报告王参谋,奋武营步兵第一队,【创建和谐家园】完毕,正在场中,请指示。”

        朱由检也小跑着上了阅兵台,同样抬手敬礼:“报告尚书大人,奋武营第一队【创建和谐家园】完毕,请求阅兵开始。”

        李春烨看到奋武营的一队士兵出现,目光就变得晶亮,他正盯着阅兵场上的士兵,朱由检的话,令他一呆,根本没听到具体的内容,林国泰上去耳语一番,李春烨才缓过神来,“同意,阅兵式正式开始。”

        朱由检又小跑着冲下阅兵台,来到那位军官面前,立正站好:“阅兵式正式开始,步兵第一队出列。”然后挥手敬礼,从左侧退出阅兵场。

        领队军官向左转身,跑步归位。

        “立正,向右——转,起步——走。”百名士兵,分成十队,每队十人,迈正步走向阅兵台前,每名士兵的左腿、右腿、左臂、右臂,整齐划一,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好像是同一个人,但百人的队列,又比一人走起来气派多了,士兵们的双脚,也是掷地有声,更增添了集体的气势。

        第二队士兵,也是百人,十行十列。

        “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后——转,向右——转,向先前三步——走……”在领队的口令中,士兵们动作整齐,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时而在领队的指挥下变成五队,时而又还原成十队,绝无凝重滞涩的感觉……

        第三队百人步兵,左手持盾,右手拿刀,昂首阔步,在领队的带领下,从阅兵台前走过,没有任何的停滞。

        第四队百人步兵,双手握枪,枪尖斜向上指向天空,也是正步,毫不停留地走过阅兵台。

      ¡¡¡¡µÚÎå¶Ó²½±ø£¬ÊÇÌØÕ½¶Ó£¬ËûÃÇÑü¿è¶Ìµ¶£¬ÕûÆëÈ볡¡£ËûÃÇûÓд©×ÅÃ÷¾üµÄîø¼×£¬¶øÊÇÉí×ÅÒ»ÌײÝÂÌÉ«µÄ¾ü×°¡£

        “向前后左右散开!”

        领队一声令下,士兵们四散分开,但队列不乱,依然十行十列,只是每名士兵之间的距离增大了许多。

        “唱军歌!”

        士兵们齐声唱起了朱由检教过的军歌: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明要让四方

        来贺。”

        边唱边演示朱由检设计的一套军体拳,动作散而不乱,显得磅礴大气。

        一段终了,在领队的口令声中,士兵们同时拔刀,“……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最后五招,赫然就是朱由检的虚极刀法:金玉满堂、凿户观光、见素抢怀、大音希声、气冲阴阳。

        曲终,士兵们收起了短刀,重新【创建和谐家园】,再缓缓退场……

        李春烨仍然沉浸在高亢的节奏里,连士兵们已经退场都浑然不觉……

        “第一队骑兵入场!”朱由检一声低喝,令旗动,战鼓催,“得,得”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百人百骑,飞速而至。每十骑一行,成“一”字队列,整齐前进,到阅兵台前,戛然而止,原地不动。但见令旗一挥,百人百骑立即掉头,后队变前队,整齐成“一”,绝尘而去……

        骑兵要想成“一”字形前进,马的速度必须保持一致,人还要默契,这比步兵难多了,就是自小生活在马背上的建奴,要想找到百骑保持相同的速度高速奔跑,也是十分困难。李春烨正在惊叹,忽见右侧一人挥动令旗,立即有马蹄声响,一队二十骑的骑兵,呈“箭”形冲锋的队列,马速奇快而队形不乱,直冲到阅兵台前,才掉头西去。

        第三队骑兵,也是二十骑,从正面远处奔至,并行两排,到阅兵台前,脩地分开,左右各一队而去。

        第四队二十骑兵,分为两队,左右各一队,每队十人,从阅兵台左右入场,对冲过来,在马头将要相撞、众人提心吊胆之际,骑手一拉缰绳,马匹呈直角转弯,变成每排两骑,并行远去。

        第五队二十骑兵,也是分成两队,从阅兵台前左右对冲,然后两队各出一骑,交替入列,变成一队,成一条直线朝前方远处奔去……第五队虽然和第四队表演的内容相似,但交替入列,对骑手的骑术和默契要求极高,稍一闪失,必定人仰马翻,伤亡惨重……

        十队士兵表演完毕,朱由检又小跑上了阅兵台,“报告尚书大人,奋武营士兵演示结束。”

        李春烨还沉浸在阅兵中,林国泰也沉浸在阅兵中,就连秦永年也沉浸在自己士兵的表演中,谁也没有听到朱由检的汇报。

      第24章 年轻的信王

        “奋武营真是兵雄马壮呀!难怪林督军要让我单独检阅奋武营。真是展现了大明的威武雄壮之师呀!”还是精于事故的李春烨最先清醒过来,“秦指挥练兵有方,我一定禀报圣上,为你请功。”

        “这……”秦永年也从震撼中醒过来,但他是军人,怎么能将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呢?

        “哈哈,秦指挥使不用谦虚。大明军队都如奋武营,何惧建奴的铁骑呀?”李春烨在震撼之余,是打心眼里高兴,大明到处都是【创建和谐家园】的时候,还有这样一支出污泥而不染的军队。

        “是呀,”林国泰也挤上前来,部下的出彩也让在他尚书大人面前风光了一回,“我一定和尚书大人一道,在圣上面前为你请功。”

        突然,秦永年向前跨出一步,在李春烨的面前跪了下来,“启禀尚书大人,都督大人,这不是属下的功劳,这些士兵也不是属下练的。”

        李春烨愕然:“你是奋武营的指挥使,这些士兵竟然不是你练的?那是谁练的?”

        “是信王殿下。自从殿下来后,整个奋武营面目一新,士兵们的士气,更是直线上升。”秦永年不知道自己说出去的话,到底是福是祸,但他是军人,他不管政治上得失,也不知道信王在军中的事会让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信王?他在奋武营?信王殿下才多大年龄?他会练兵?”李春烨怎么也不相信秦永年的话,他死死打量着跪在地上的秦永年。林国泰也不相信,他甚至已经忘了是他亲自将朱由检送到奋武营,交给秦永年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3: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