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晁氏水浒》-第4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扈三娘听了也是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道:“那谁会救世呢?”

        晁勇笑道:“自然是你家官人我了,不过还需借助其他几人之力,才能一举推翻赵宋王朝。争取在金国灭亡辽国之时,一统天下,才能有实力对抗金国。”

        扈三娘听到有人救世也松了口气,不过又好奇道:“不知那几人又是谁?”

        “河东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加上我们梁山便是四路反王,若能一起起义,便可动摇赵宋根基。”

        扈三娘听了,不由疑惑道:“江南方腊却是没有听过,不过田虎和王庆江湖上也多有传闻,只是一方巨寇,凭他们便能动摇赵宋根基?”

        晁勇笑道:“但凡举事,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田虎和王庆都是起兵于多山之地,易与啸聚兵马,算是有了地利。去岁淮西又大旱,百姓食不果腹,朝廷赈灾钱粮又都被那些贪官吞没,多少百姓为了活命,被逼的投了王庆,也算他得了些天时。王庆有了天时、地利,虽然不能席卷天下,但要为祸一方也足矣。田虎有河东万山环绕,进可攻,退可守,加上河东向来贫瘠,民风彪悍,他也足可祸乱河东。这三人中,最厉害的便是江南方腊了,借摩尼教收揽教众,加上东南百姓苦于花石纲,恐怕他登高一呼,东南江山便会改了姓。我梁山若能抓住机会,不难成为一方诸侯,到时问鼎天下也未可知。其实最大的天时便是当今天子昏庸,奸臣弄权。”

        扈三娘听着晁勇的描述,也不由一阵茫然,她只以为这辈子便要在梁山度过了,没想到居然梁山居然有可能席卷天下,那她岂不是可以母仪天下。

      第八十九章 治世文臣

        后山扈家庄一处草堂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时文彬听着下面幼童朗朗的读书声,也仿佛回到自己求学的时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Ä«¹þÚÛóΣ¬Äê°®ÑôÙ¡£¬µÚÎåÑÔ¸££¬°Ù¼ÒÐÕÖÕ¡£¡±

        可惜回忆终究有结束的时候,听到孩童们已经读完最后一遍百家姓,也只好道:“好了,你们去外面玩耍一会吧。”

        一众孩子听到可以休息了,赶忙起身谢过先生,然后一窝蜂的跑出去玩去了。

        时文彬微笑着摇摇头,起身走到下面,把一个孩子带到地上的书本捡起来放到桌上,然后也慢步往外走来。

        走到院外,看着孩子们在院中嬉戏玩耍,时文彬不由暗自感叹。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若是朝廷大军剿灭了梁山草寇,这些孩子不知道又有多少能幸存下来,便是侥幸逃过一劫,恐怕也都会变成没有父母的孩子,那时恐怕再也无法读书了。

        他上了梁山也有半载了,初上山时他便打定誓死不从贼的主意,若是能熬到朝廷大军剿灭梁山贼寇,他便也能重获自由了。

        哪知梁山草寇把他掳到山上后,却是不管不问,只把他安置到这后山村中。有水泊环绕,他也逃不下山,虽然吃用都会有人定时送来,但整日无所事事也很是难熬。

        好不容易听到朝廷大军来征讨梁山,日夜盼望朝廷大军能剿灭梁山,结果却又是一场空。那呼延灼率领八千禁军连金沙滩都没打过来,便被草寇打败,最后还从了贼,真是朝廷耻辱。

        之后却是再没有了朝廷大军的消息,那定时给自己送吃用的喽啰也再没来过。

        好在扈太公请他做私塾先生,教授一些村中孩童识字,他也可以收一些束修过活,而且可以从小教这些孩子向善,免得他们长大误入歧途。

        时文彬正感叹间,却看到远处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当初做主让梁山贼寇把自己掳上山的晁勇。

        听说这晁勇神力惊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居然还说什么星辰下凡,九天玄女娘娘几次托梦,装神弄鬼,愚弄无知百姓。

        晁勇也已看到时文彬,快步走了过来,抱拳道:“不知先生在梁山可还习惯?”

        时文彬也不回礼,甩了甩衣袖,把手背到身后,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道:“不知你让人把我捉到这梁山意欲何为?”

        晁勇早已看穿时文彬的本性,若是真是不怕死,这么长时间早【创建和谐家园】了,可见还是贪生。只要不逼的太紧,他是不会舍得【创建和谐家园】的。便是刚上山时有一些死志,这么长时间也足以磨消他的锐气了。

        当下笑道:“素闻先生在郓城县时为官清正,做事廉明,而如今朝廷却是蔡京等一伙奸臣弄权,世道浑浊,深恐先生时日久了也不得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因此才请先生上山,也为世间留的一清官。”

        时文彬闻言,不由斥道:“荒唐,若真要为世间留一清官,把我掳到这里,我又能为百姓做的什么?”

        晁勇笑道:“我今日来便是想请先生在我梁山做些事情,如今我梁山也有几个村落了,不时便有村民争田夺地,斗殴相争,村中父老却分不清轻重曲直,正需要先生这样通晓事理之人决断,因此请先生出山。”

        半年没见梁山草寇来骚扰,时文彬以为晁勇当时不过一时心血来潮才把他请来,后来看他手无缚鸡之力,也上不得战场,便把他闲置到后山不管了。没想到今日晁勇却突然跑来,请他在梁山做事。

        当下毫不犹豫便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既然领了朝廷俸禄,想让我背反朝廷,那是万万不能的。”

        晁勇笑道:“你的俸禄归根到底还是百姓上交的,所以你要效忠的不是赵宋朝廷,而是天下百姓。这后山百姓有很多都是扈家庄、李家庄的庄户,与我梁山兵马并没关系。只是二庄庄主上山,他们怕被那些贪官污吏迫害,才一并上山来。这些百姓都是无辜的,如今他们正需要一个人为他们做主,还请先生应允。”

        时文彬在扈家庄住了半年,对村中情形也早有了解,知道晁勇所言不虚。他也亲眼见过几个村民因为田地界限打的头破血流,若是能有人给他们决断这些【创建和谐家园】,那这些村民的争斗便会少了很多。

        不过若是自己答应做这些事情,恐怕将来传到朝廷某些人耳里,那便有了从贼之实了,到时轻则编管,重则流放。

        晁勇看时文彬犹豫不决,不由面色一沉,道:“难道先生为了自己名声,而不顾这许多无辜百姓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便当晁勇看错人了,这便告辞。”

        说着转身便往外走去,走了十数步,眼看便要走出私塾院子。

      ¡¡¡¡êËÓÂÒ²²»ÓÉÓÐЩ»³ÒÉÁË£¬ÄѵÀÕâ¶ÎʱÈÕµÄÏûÄ¥»¹²»¹»¡£

        “且慢。”

        晁勇迈出院子时,终于听到身后传来二字,这才不紧不慢的回身。

        时文彬和扈家庄百姓一起生活了半载,终究还是无法拒绝那些淳朴百姓,看着晁勇道:“我可以为这些村民决断他们之间的纷争,但是我不会和你们梁山兵马有任何瓜葛,也请你不要让梁山人马来骚扰后山百姓。”

        晁勇闻言,喜道:“先生果然是一心为民,先生放心,我这便吩咐后山几个村子的人,凡事都交由你决断,再让他们抽十个村中壮丁充做衙役,听候先生差遣。梁山人马我会约束好,如果他们骚扰了后山百姓,你也不必顾及其他,只管拿人便是。我梁山便是这浑浊世界的桃花源,先生只管秉公办事,这山上不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的,回头我便让人给你送一面我爹爹的令牌来。”

      ¡¡¡¡Ê±Îıò±¾²»ÏëÒªê˸ÇÁîÅÆ£¬²»¹ýÏëµ½ÁºÉ½±øÂíÈôÀ´É§ÈŰÙÐÕ£¬Ã»ÓÐê˸ÇÁîÅÆ×Ô¼º¿ÖÅÂÎÞ·¨ÖÆÔ¼£¬Ò²Ö»ÄܵãÍ·½ÓÊÜ¡£

      ¡¡¡¡êËÓ¿´Ê±Îıò´ðÓ¦£¬±ãÒ²²»ÔÙ×ö¾À²ø£¬µ±¼´¸æ´Ç¡£

      ¡¡¡¡´Ó˽ÛÓ³öÀ´£¬êËÓµÄÐÄÇéÒ²²»ÓÉÓÖÇá¿ìÁ˼¸·Ö¡£

        今日时文彬做了这几个村子的父母官,不愁日后他不做一州一府的父母官。

      ¡¡¡¡»Øµ½ÁºÉ½£¬êËÓ±ã°ÑʱÎıòµÄÊÂÇéºÍê˸Ç˵ÁË£¬ê˸ÇÈç½ñ¶Ô¶ù×ÓÐdz½Ï·²µÄÊÂÇéÊÇÉîÐŲ»ÒÉ£¬¶ÔêËÓµľö¶¨Ò²Ã»Òâ¼û£¬µ±¼´ÈÃÈ˸øÊ±ÎıòËÍÈ¥ÁîÅÆ£¬Í¬Ê±Í¨ÖªÊعؽ«Ê¿£¬ÃâµÃʱÎıòÀûÓÃÁîÅÆ³öÁËË®²´¡£

      第九十章 李逵寻母

        蔡相府

        权倾朝野的太师蔡京此时已是七十四岁,此时已是第三次为相。虽然本朝以来,有宰相在位不超八年的条例。不过到了赵佶和蔡京这对君臣这里,便不好使了。

        只因这蔡京能摸准赵佶喜好,一味鼓吹“丰亨豫大”,又可以借着变法的名头,把民间财富都收刮到朝廷府库,以供给赵佶穷奢极欲的生活。因此虽然前面两次被罢相,但过不了多久,赵佶便又想到他的好处,再次起复蔡京为相。

        政和二年第三次出相,至今已是八载,蔡氏一门可谓显赫至极了,不过毕竟已是古稀之年,近年来蔡京精力已是大不如前,本想着再扶几个儿子一程,便告老还乡。

        没想到十几日前江州突然传来文书,自己外放到江州做知州的九子蔡德章居然被人当街刺杀。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让这位在朝堂久经沉浮的权奸都仿佛一下老了几岁,再无精力过问朝堂之事。

        蔡京有些无力的靠在椅背上,看着厅下站着的官员,道:“怎么样?刺客可有下落了?”

        这名官员却是刑部干将,擅长寻踪觅迹,捉拿犯人,因此被蔡京派往江州捉拿刺客。

        “回禀太师,最先几名刺客白衣乌帽,该是江南摩尼教中人,又有百姓听到那些刺客称呼其中女子为圣姑,想来头一批刺客都是摩尼教中人。后来打杀知州大人的刺客使得却是一只扁担,与他们当不是一伙,该是临时起意,不过他却不是江州人,事发后又随即逃离,因此暂时还未查到他下落。”

        蔡京点点头,正要说话,却见已经自己开府的长子蔡攸进来,不由道:“你今日又为何而来啊?”

        那刑部官员看蔡家另一位权贵进来,赶忙退避。

        蔡攸道:“听说父亲大人这几日身体欠安,特来探望。”

        蔡京闻言,不由脸色一变,自己身体虚弱的事情早已吩咐下人不得外传,没想到还是让这逆子知道了。

        当下沉声道:“子虚乌有之事,你请回吧。”

        蔡攸却不理会父亲的逐客令,而是走上前,抓起蔡京手腕便把起脉来。

        蔡京看到蔡攸如此放肆,不由气得哆嗦起来。

        蔡攸笑道:“父亲大人脉搏有些紊乱,恐怕近日身子真有不适吧。”

        蔡京自然晓得蔡攸心思,气道:“你这逆子巴不得老父有病吧?”

        蔡攸心满意足的放开老父手腕,笑道:“父亲大人误会了,只是大人现在已是年逾古稀,朝堂之事又纷乱繁重,不想让你再伤神。如今我等兄弟都已可以在朝中立足,父亲大人也可安享晚年了。”

        蔡京瞪了蔡攸一眼,道:“如今你已是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大员了,可以和为父平起平坐了。只不知罢了我相位,你要怎么对待你二弟呢?”

        蔡攸毫不犹豫道:“我蔡氏声誉尽为他毁,如今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为我蔡氏一门着想,儿子只能奏请圣上斩其以平民愤。”

        蔡京不由两眼一黑,靠在椅背上缓了一缓,才道:“逆子,逆子,只要我活着,你便休想得逞。”

        蔡攸看老父确实身体虚弱,这一行目的也已达到,便拍拍额头,道:“突然想起宫中还有些事情,儿子这便告退了。”

        蔡京看着蔡攸满脸喜色的告退,不由叹了口气,对那刑部官员道:“你且下去吧,刺客之事你上报刑部便是,以后我也无权过问了。”

        果然,没几日赵佶便令蔡京致仕,只是念他多曾为国出力,准他每月初一、十五上朝。

      ¡¡¡¡²Ì¾©±»°Õ£¬ê˸ǵÈÈËÓÖÖ»ÔÚÁºÉ½ï÷ÂíÀ÷±ø£¬²»ÔٽٳÇÂÓ¸®£¬³¯ÖÐÖڼ鳼±ãÒ²ÎÞÈ˶à¹ÜÏÐÊ£¬Ö»¹ËÔÚ³¯ÖÐÕùȨ¶áÀû¡£

        却说李逵在梁山快活几日后,看到张顺老娘在山上过的惬意,便也想起自家老娘。当下便来找晁勇,要下山去取老娘。

        虽然李逵刚上梁山,附近州府还不知道他凶名,前番在乡里杀人的事情,经过几次大赦也已无事了。

        只是李逵性子鲁莽,晁勇怕他途中生事,再说出落草梁山的事情,被官府抓了,便让没遮拦穆弘陪他一道回去。

        从江州一路北上,李逵却是没少和众人生事,李俊、张横等人却都是水中豪杰,没少受他气,只有穆弘武艺高强,李逵撩拨了穆弘几次,却都被穆弘一通教训,因此李逵有些惧穆弘。

        二人下山,穆弘一路约束着李逵,倒也没甚意外,一路无话,早到的沂水县百丈村。

        李逵离家已有十数载,村中人却认不出来,看到二人进村,只是好奇的看着。

        李逵也不耐烦和他们啰嗦,径自来到家中。

        穆弘看时,却是两间破旧茅草屋,十分破败。

        两人推开柴扉,进的屋中,便听里面传来一个老妇人的声音:“是谁进来?”

        李逵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叫一声“娘”,便扑通跪下,膝行到里面。

        进的里面,见老娘在床上坐着念佛,便扑倒老娘怀里,叫道:“娘!铁牛回来了。”

        老娘听到李逵声音,顿时两手在李逵脸上摸索起来,摸了一阵,道:“是我儿铁牛,铁牛你这些年都到哪里了,娘都以为见不着你了。”

        李逵看老娘只是摸脸,却不低头看他,不由道:“娘你看不见了吗?”

        “你去了这许多时,娘日夜思念你,眼泪都流干了,因此看不见了。没想到你还能回来,真是佛祖保佑,不枉了娘每日念佛保佑你平安。”

        一路而来,李逵早想好说道,应道:“先前杀人的罪过也赦了,如今铁牛在济州做的个军官,每月都有银子使用,因此来取娘去享福。”

        老娘也未多想,闻言道:“不想我家铁牛还有这般福分,等你哥哥回来,带他一起去。他在人家做长工,每日止博得些饭食吃,还要给娘分一份。这些年连个婆娘都没讨下,你也带他去享些福。”

        李逵与哥哥李达却是两路人,闻言不耐烦道:“他自爱给人干活,等他做甚,娘和我去便是。”

        说着,背起老娘便走。

      第九十一章 梁山印象

        李逵背着老娘出来,却正撞着李达提了一罐子饭来。

        李逵忙拜道:“哥哥,多年不见。”

        李达细看李逵几眼,依稀和自己那十几年前逃走的兄弟有些相似,便道:“你这厮归来作甚?背着老娘这是要去哪里?”

        老娘在背上听到兄弟俩又要拌嘴,忙道:“铁牛如今做了军官,特地来家取我们去享福。当年他打杀了人,让你受了许多苦楚,以后正能报答你。”

        李达闻言,疑惑的看着李逵道:“你这厮能做的哪里军官?”

        李逵道:“便在济州做个军官。”

        李达闻言,不由脸色一变,道:“听说济州梁山正有一伙强人,老娘快莫随他去,我们便在这里受些穷,也能过活,省的去那里挨刀子。”

        李逵叫道:“梁山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不害百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1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