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第2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陶氏只当叶绥在说笑,只是摇了摇头,觉得这样的情况出现。现在叶家是不复过去的荣光了,就算再落败,也无须嫡出的姑娘亲自做饭。

      她哪里知道,这些都是叶绥前世真正经历过的事情呢?

      在顾家那几年,如果不是她自己亲手做饭,说不定早就饿死了。

      吃饭本来就是人的基本需求。圣人有言曰“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凡夫俗子当然注重口腹之欲了。她只是动手做饭而已,娘亲何须这样大惊小怪呢?

      就算不为着以后考虑,只是为着应对这一次闺学比试,她也必须努力练习。

      陶氏想到了闺学七艺,在尝过叶绥做的饭菜后,绝对很美味可口,便随她去了。

      闺学比试的日子虽然临近了,但是圭闺学的其他姑娘,却没有叶绥这么紧张。

      虽然她们也想得到皇后娘娘的赏赐,但在她们看来,要夺得闺学魁首,实在是太难了。再者,许是她们在朝为官的父祖私下里说了些什么,许多姑娘对这场比试兴趣缺缺。

      山长谢凤池看到这么少人参加这场闺学比试,实在是感到讶异,随后想到了原因,不禁微微的叹了口气。

      谢凤池在朝中另有官职,只是兼任闺学山长而已。他平时很少在闺学出现,不代表着他不在意闺学,他真的希望闺学姑娘能够学有所得,真正可以精进这七艺。

      这一场比试,虽然是皇后娘娘的意思,可是谢凤池也认为,这是对闺学姑娘的一个考核,便积极推动此事。

      他哪里想到,朝中的局势对闺学的影响会如此之深?姑娘们竟对这场比试退避三舍!

      可是,宫中贵人的意思,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山长能够抗衡的。

      于是,这位儒雅的老人便去了长公主府,皱着眉头说道:“殿下,参加这场闺学比试的人很少,这并非臣下所愿,这如何是好?”

      他说的这些情况,长公主郑薇知道的很清楚。在谢凤池来禀之前,长公主府长史赵奉已经说过这些情况了,还将参加比试的姑娘、顾忌比试的姑娘详细罗列,清楚了她们这些人的为人和家世。

      自然,比谢凤池更清楚症结出在哪里。

      朝中的局势深深地影响着家的后院,姑娘们不参加这次闺学比试,是不愿意违背皇后娘娘的意思,更不想卷入这一场权势斗争中。

      可见皇后娘娘威势之广之深,也可见皇后娘娘对兵部势力志在必得。

      可是,这样子就一定如愿了吗?

      长公主笑了笑,凌厉的眼神出现了一些趣味,宽慰谢凤池道:“本宫知道了。本宫倒是有一个注意,这得看谢山长能不能配合了。”

      谢凤池沉吟片刻,便回道:“请殿下指点。”

      “姑娘们不愿意参加这场比试,一是因为朝中局势,二是因为争魁首太难,许多人望而却步。那么就从这两点下手吧。本宫相信,朝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惧怕困难的。”长公主这样说道。

      谢凤池顺着长公主的意思去想,还是如坠云里雾里,便郝然道:“臣下愚钝,请殿下明示。”

      长公主想了想,直白地说道:“稍后我会进宫一趟,朝中的局势,你不必多虑。本宫以为,当降低闺学比试的难度,并不需要全考七艺,具体的你自己仔细思量。”

      长公主忽然想起了赵奉所查探到的消息,指明出来:“琴棋书画馔绣策这七艺中,以本宫看,‘馔’这一艺乃是基本,每个人都要吃饭,这艺是一定要考的,谢山长意向如何?”

      总要留些希望给别的人才是。不然的话,会引起某些人的反弹。考核这一艺,就当怜惜某些姑娘在“馔”上所费的苦心吧。

      谢凤池当然没有其他意见,只道:“殿下所言甚是,臣也是这么认为的。”

      长公主随后又问了问闺学的其他情况,最后让谢凤池不必多虑,便让他离开了。

      谢凤池走了之后,长公主长史赵奉便说道:“殿下,您真要插手这件事?恐怕皇后娘娘会不喜。”

      闺学比试其实是小事,但殿下的态度是大事情。若殿下插手这件事,皇上和朝官都会对殿下有所疑虑,免不了会有争斗,这样好吗?

      长公主冷哼的一声道:“她便是不喜又如何?本宫这些年退让得够多了,也不见那些人放心。本宫已过天命之年,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赵奉弯了弯腰,心中无比纠,最后还是对长公主的忠心占了上风,坚定道:“殿下,既然您已经有所决断,那么奴才定当办妥此事,请殿下放心!”

      长公主点了点头,半眯起眼睛,凌厉的眼神变得幽远,不知在想些什么。

      长公主府这些商议,闺学姑娘们自然是不知道的。她们如常去到闺学,如常地去嘉行堂聚集,却再一次听到了闺学比试的情况。

      这一场闺学比试,先前已经提及皇后会有奖赏,还定下了比试的日子。而这一次,说的就是具体考核的形式,也就是说,会考些什么、如何考。

      叶绥听到公布出来的考核行事,心中恍然:原来是这样比法,这便是成绩平平的邵真夺得魁首的原因吗?

      如果是这样比试的话,那么叶绥觉得自己也有机会夺得魁首。可是,真正考核会那么简单吗?

      第六十章全力以赴

      根据山长谢凤池之言,这一次闺学比试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只考核三艺。

      其中一艺,是由闺学指定的,这便是“馔”这一艺。

      其余两艺,则没有任何规定,由姑娘们自己确定,根据平常所学,选取各自最擅长的两艺来进比试试,每一等都会选出优胜者,三艺总得分最高的人,便是每等的魁首。

      如此听来,这一场闺学比试实在简单。毕竟,每个闺学姑娘都有一两门自己所擅长的技艺,这比闺学平时的考试还要简单。

      可是,这一次闺学大比,真的只考三艺这么简单吗?

      叶绥发现,嘉行堂的姑娘们虽然反响热烈,但真正表示要去参加比试的人还是非常少。他们热烈议论的,不过是这一场比试形式而已。

      大概,这些姑娘们都收到了什么风声,不愿意在这场比试上竞争了。她们背后的家族或许避忌皇后娘娘和兵部势力,但这对叶绥来说,无形中就少了很多对手,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叶绥的注意力既集中在“馔”这一艺上。为何闺学要指明考这一艺呢?原因很明显了,邵真正在苦练厨艺,这一艺的考核,便是为邵真量身打造的。

      形式虽然简单,但是考核并不容易。在实在好处之外,叶绥也发现了一大难题。就是:在只考核三艺的情况,考官们的态度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一场比试是皇后授意,目的是为了某些人造势,那么肯定早有安排。想必考官中有皇后娘娘特意安插的人,而且肯定不少。

      说来说去,这一场比试的关键,还是在于贵人们的意思。

      皇后娘娘想要得到兵部的势力,就肯定不允许考核出什么差错,除了邵真之外,别的姑娘会有胜算吗?

      这时,沈文惠将叶绥拉出嘉行堂,悄悄地说:“阿宁,你知道吗?这一次,长公主殿下和定国公夫人会是闺学比试的考官!”

      听了这话,叶绥心中惊讶,忙问道:“惠姐姐,这是真的吗?为何刚才山长大人没有说呢?”

      沈文惠点点头,肯定地说道:“这当然是真的,这是我从母亲那里听来的,绝对没有错!或许山长大人不公布考官,是为了减少大家的压力吧。不过,这不是很隐秘的事,用心打探都能知道。”

      是这样吗?叶绥有些怀疑,脑中泛络开来了。

      定国公夫人彭氏和长公主是一对婆媳,她们是大安朝顶层的权贵人物。闺学之所以设在濯秀园,正是定国公夫人彭氏的意思。

      上次主持修葺总秀园的,就是长公主。

      从这些方面说来,彭氏和长公主这一对婆媳,最有资格成为闺学比试的考官,而且是最有分量的两个考官。

      听闻定国公夫人是中正严肃的人,而长公主……上次叶绥在琴院见过她,还因其之故入了碧山院,对其品行也有所认知。

      这对婆媳,并不是偏颇的人,而且以她们这样的权势地位,也无须顾忌太多。只是,如果定国公夫人和长公主都就任考官,这一场权贵的争斗就有了变化。

      叶绥微微笑了起来。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一场闺学比试最后谁是魁首,那还真是不好说!

      既然已经知道,闺学比试的形式,又知道了会有定国公夫人和长公主这两个考官,叶绥突然间多了很多信心。

      无论如何,为了皇后娘娘的赏赐,为了那一本书中的秘密,她一定要得到夺得闺学魁首!

      极尽所能,绝对没不能有任何退却!

      “阿宁,你心中有主意了吗?用哪两艺去参加闺学比试?”沈文惠这样说道,为叶绥感到高兴。

      幸好不是考核七艺,只要不用弹琴,对阿宁来说就已经是一件好事了。

      叶绥仔细想了想,很快就有了主意,说道:“馔是必须要考的,我打算考核‘棋’和‘策’这两方面。”

      叶绥最不擅琴与画,在闺学过去的考核中,每年名次都排在后面,主要还是这几方面拖的后腿。

      当然,如果只是前世十五岁叶绥的话,那么这七艺,没有哪一艺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但是,对现在的叶绥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她活了两世,或许天赋和勤奋上比不上闺学姑娘,但多出的几十年时间,并不是白活的。

      棋,是修身之艺,也是博弈之道。下棋讲究的是布局和眼界。在落子之前,就要看到后三步,乃至后三十步对策,若要精通,实在很难。

      下棋讲究技艺,更讲究心智。叶绥活了两世,经过了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在成为顾家老太君之后,时常与太宁帝对弈,再差的棋艺都练出来了,眼界就更不用说了。

      至于“策”这一艺,对现在闺学的姑娘来说,更多的是治家之道。叶绥后来连南平顾家都牢牢握在中,对治家之道的领悟和透彻,不比任何一个京兆权贵夫人逊色。

      倘若忽略考官刁难种种因素,叶绥认为自己这两艺还是很有胜算的,至于能不能夺得魁首,就看各人最后付出的心力了。

      既然如此,那就去拼搏吧!

      接下来的时日,叶绥什么事情也不做,就连剡溪茶庄都交给了林掌柜,专心致志地准备着闺学比试。

      于是,叶家许多人都看到了六姑娘来去匆匆的身影。对此,三房的人感触最深:姑娘怎么会变得那么忙呢?

      叶绥除了练习做饭做菜之外,还从京兆的藏书楼借来了许多关于谋略策论的书;有时候,还拉着父亲的叶安世下棋……全副身心都沉浸在应试当中。

      第六十一章比试开始

      陶氏无比心疼女儿,多次对叶绥说道:“绥儿,量力而为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得到什么名次。娘亲希望的是,你在闺学能够有所得着,就已经很足够了。”

      对于叶绥的表现,陶氏感到很欣慰,但更多的是心疼。因为她看见自己的女儿因为准备考试而明显的瘦了下去。

      可是叶绥只是微笑,对母亲说道:“娘亲,请放心。女儿心中有数的,娘亲不必担心。”

      陶氏怎么能放心呢?她叹了一口气,说道:“绥儿,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创建和谐家园】?为何一定要争这样的名次呢?娘亲真是很担心。”

      这几年在,叶绥在闺学什么样的水平,陶氏实在是太清楚了。现在女儿为了一场考核如此努力,想要争夺魁首,她总觉得,心中女儿有些不对劲,可有却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上进是好事,但是太上进弄垮身体,陶氏就不允许了。

      叶绥重重地点点头,很认真地回道:“娘亲,女儿很想得到魁首,真的很想。”

      只有得到魁首,才能得到皇后娘娘的赏赐,才能得到那本珍贵的书!

      陶氏无奈,只得吩咐进季妈妈照顾好叶绥,令季妈妈给叶绥炖些滋补的汤水,还嘱咐叶绥要注意劳逸结合,便不再多言了。

      大房的叶绅听到的努力后,不屑的嗤笑道:“任凭她再努力,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名次。这样的成绩还敢参加闺学比试,她是疯了吧?”

      叶绅没有去参加闺学比试,因为她发现许多闺学姑娘没有参加,当中不乏重臣权贵家的姑娘。叶绅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想必这场比试有什么忌讳之处,想着她们这么做肯定有原因的

      叶绅将闺学姑娘的态度对母亲朱氏说,朱氏听后便说道:“这太不寻常了,这场闺学比试肯定内有乾坤。绅儿你不要参加了,娘亲担心会遇到什么意外。”

      叶绅听从了母亲的意见,她都已经是闺学第三等了,也不愿意为了这一场比试,去花费那么多苦心努力。

      “现在最重要的,便是绅儿的亲事,闺学比试什么的,就不用在意了。我的绅儿长大了,还长得这么好。之前在明照诗会,许多夫人还问起绅儿……”朱氏笑眯眯地说道。

      叶绅闻言,不禁红了脸,不依地躲到了母亲的怀里,脸上满是娇羞。

      叶绥全副心神都用在了闺学比试上,竟然没有发觉,前世决定她命运、决定叶家命运的十一月,已经无惊无险地过去了。

      终于,到了闺学比试这一天……

      十二月,天气已经很寒冷了,京兆陆续下了几场厚雪,到处都是白茫茫,连闺学都停了几次课。

      天公作美,在闺学比试的前两日,风雪便停了。到了比试的那一日,更是暖阳高照,让人不由得心情舒畅起来。

      陶氏在送叶绥出府时,还笑着说道:“这是好兆头。绥儿,娘亲等你好消息。”

      她当然不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夺得魁首,但鼓励期许的话还是要说的,难得其这么发奋上进。

      叶绥的心绪很平静,就像平时一样去了濯秀园,没有因这场比试而紧张。

      虽然她极希望夺得闺学魁首,以便得到前世那本珍贵的书,但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好紧张的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3: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