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由于买的是头等舱,此次倒是少了些许嘈杂。
头等舱一共有八个座位,步入舱内,岳渊发现其他位置的乘客已然满座,他目光扫视了一圈,见其余四位乘客两男两女,听其稀疏的谈话可以分辨,关系应该是一对夫妻和一对情侣。
夫妻之中的男人梳着大背头,双眼之间的鼻梁处有些凹陷,应该是个戴眼镜的,不过已经摘下了。
岳渊知道,原因是空天飞机规定,从启动至太空过程不允许乘客佩戴眼镜,这是为了乘客安全考虑。
男人早早就将眼镜摘下,想来是个守规矩的人。
看女人精致的打扮与其谈吐话题判断,这对夫妻应该是生意人。
至于那对较为年轻的情侣,男的黑发微卷,黑眸置于深陷的眼眶之内,五官立体,一副欧洲人模样,大概率是个意大利人。其情侣则是黑直长的秀发和水汪汪的大眼睛,典型的亚洲面孔,还说着一口纯正的中文,应该是国人。
说实话,这个时代可不兴崇洋【创建和谐家园】,而是反过来,所以看见这样的搭配岳渊感觉有些奇怪。
其言语间,岳渊依稀听道阿尔忒弥斯之类的字眼,想来应该是去月球阿尔忒弥斯基地的。
航天事业发展至今,人类在地外已经建设了不少基地,所以除了科研人员外,也有许多正常人居住在基地里头,或工作或旅游,不一而足。
因为天宫空间站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一个中转站,所以一般座空天飞机前往太空的,都是去月球或者火星的。
岳渊一行四人并不多话,只是礼貌的点头示意,便各就各位。
没过一会,机舱内便响起了航班介绍广播:“尊敬的旅客们,大家好,欢迎乘坐本次空天航班,我是您的机长。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航班的信息。”
“本次航班般号为:神舟KT666,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下午16点30分,目的地为天宫空间站,预计电磁轨道在轨加速时间为102秒,空天飞机发动机助推加速部分为190秒,轨道交汇对接时间为3小时40。”
和货运一样,载人轨道也需要航天器本身燃料助推,原因也是脱离大约全长三百公里的加速轨道之后,虽然速度已然很快,但航天器本身依旧处于大气层内,必须使用航天器本身燃料助推继续推动,否则会因为阻力问题使得航天器失速坠毁地面。
当然了,要是将载人航天器还在轨道的时候加速超过第一宇宙速度,那当然好,只是这样一来,轨道长度就需要更长了。再保证加速度不超过6个G的话,估计总长度得达到六百公里才行。
所以从本次航班介绍的数据中就可以大概算出,空天飞机回在轨道上被加速到大概6公里每秒,再由空天飞机本身燃料助推,完成从6公里每秒以同样的加速度加速到7.9公里每秒,这个过程需要190秒。
在这190秒中,空天飞机将以弧线形式划过地球上空,路经2223公里之后进入与天宫空间站对接的预定轨道。
接下来就是长达3个小时40分钟的姿态调整、轨道对接等动作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轨道质量加速器的缺陷了。
所以说,大规模载人进入太空的最佳方案其实是太空电梯,奈何如今人类并未掌握能够支持建造太空电梯的材料,只能退而求次,选择建造技术于材料条件都达标的轨道质量加速器。
若是只用于货运的话,轨道质量加速器也不差就是了。不过,虽然缺点摆在这,但是比起传统化学火箭推进却不知强上多少倍。
大规模太空建设靠的都是它。
第五章天宫空间站
广播仍在继续。
“本次航班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优质服务,我们机组人员将竭尽全力为您提供舒适的旅行体验......机舱内设有舒适的缓冲座椅、高清电视屏幕等......我谨代表全体机组人员祝愿您在本次航班中度过愉快的时光,谢谢!”
神舟空天飞机机长讲话完毕之后,稍等些许,机舱广播便再次响起,这次是安全检查广播。
“女士们、先生们,神舟空天飞机已经推出,即将进入电磁滑跃阶段,请您按照飞行指引,摘下尖锐佩戴饰品,关闭电子设备电源,将缓冲座椅下端按钮拨至蓝色位......将双脚弯曲至踩踏板,佩戴好缓冲头盔,拉下安全阻尼装置固定至胸前......”
18分钟抵达太空进入失重状态,这个时间比传统火箭要久,明白人都知道,时间是花在电磁轨道加速上了,带来的好处就是乘客不需要承受太大的重力加速度。至于再花大约四个小时时间与天宫空间站对接,这个时间已经算很快了。
当然,空天飞机发射时,天宫空间站的位置对对接时间也有影响。
广播进行了三遍,在广播的过程中,有空姐,也就是空天飞机机组服务人员一一巡逻并指导乘客做好安全起飞准备。
配合乘客检查完毕,空姐也各自回到自己座位上也将自己固定在座椅上,然后起飞的最后广播才再次响起。
“女士们、先生们,神舟空天飞机即将起飞,祝您旅途愉快,谢谢!”
强烈的推背感让岳渊知道,神舟TK666航班已经启动,在余光中,他已经感觉到外面景物在倒退。
当外边用于货运的第一根笔直轨道从观景窗略过的时候,推力的方向开始略微下移,不止一次通过轨道质量加速器前往太空的岳渊明白,这是电磁轨道开始攀升了。
空天飞机本身就是一直缓慢抬升头部,故而感受到的力并未继续下移,而是停留在人体背部稍微往下位置。
而座椅的倾斜设置使得乘客在上升过程中保持半躺姿势,这便是化学火箭载人时期的经典设计。
第二根货运轨道略过,接着是第三根,第四根。
在宇宙第二强的基本力作用下,神舟KT666航班就像一颗电磁炮弹一样,划破天空,挣脱束缚它的地心引力,一举入重霄。
恍然而来的失重感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次航班已经进入近地轨道。许多第一次乘坐的旅客纷纷看向外景观光窗,去领略太空的浩淼,俯瞰地球母亲的美丽。
相应的,那藏在舱壁内的高清电视也伸了出来,开始播放节目,以便让一些觉得无聊的乘客消磨接下来三个多小时的交汇对接时间。
与此同时,神舟KT666班次空天飞机内也再次响起机组人员的声音,大致说的就是一些微重力环境需要注意的事项之类的。
早就知晓注意事项的乘客们也再次发出交谈声,有的谈论着自己在加速度阶段的感受,向稍有不适者表达了关怀,并顺势炫耀了一番自己强壮的体魄。有的则谈论着窗外太空的景致,或者自己此行的目的地。
岳渊并未说话,他感受着空天飞机内部空气循环系统带来的空气流动,将目光投向观景窗外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蓝色圆弧,圆弧之外漆黑深邃,圆弧之内的整体湛蓝上飘荡着絮状雪花,那是白云的形状,白云之下山脉起伏清晰可见。
在这个高度,已经看不见海洋的波浪了,只看到一片平静的蓝色。
岳渊呆呆地看着地球,仿佛被这一抹蓝色印到了心里,走了神。直到蓝色渐渐暗下去,如繁星般的文明之光亮起。
此次离开之后就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了。
舱室内响起的广播将岳渊拉回了现实。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已经安全抵达本次航班的目的地——天宫空间站,请在安全信号灯熄灭前不要离开座位,在舱门打开前请不要开启和使用手机......”
“在舱门打开后,请各位乘客注意手扶导向杆,陆续通过对接舱,有序缓慢飘动,进入天宫空间站......请注意带上您的随身物品......”
“需要前往下一站的旅客,请到天宫空间站对应舱室办理相关手续。下面播报站点对应舱室......前往月球广寒宫基地的旅客请走三号通道进入九歌舱办理相关手续,前往月球阿尔忒弥斯基地的旅客请走四号通道进入云梦泽舱办理相关手续,前往月球伊伦库赫联合基地的乘客请走四号通道进入......前往火星......”
“感谢您乘坐华夏XXX公司班机,神舟KT666机组全体人员祝您旅途愉快,谢谢!”
语音播报的同时,对接舱也亮起了各个通道的编号指示牌。
岳渊一行人按照提示,熟练的接住手扶导向杆,飘入三号通道,向九歌舱而去。
得益于轨道质量加速器,轨道空间建设的成本大大降低,再加上微重力环境建设技术的提高,使得模块化在轨建造变为现实,在这样的条件下,天宫空间站的形态与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过去较为狭小的舱内空间已经变成一间间宽敞的房间。
就拿岳渊抵达的九歌舱来说,这座舱室净空间宽度大约四米,高度两米二,长度达到十二米。各种功能设备以及生活设施被合理地镶嵌在舱壁上,显得十分规整。
整个天宫空间站由一个个模块化的舱室拼接而成。而如同九歌舱一般大小的舱室,在天宫空间站里算是中等大小,总数有九十八个,比九歌舱大的舱室也有,不过数量就少了一半。
不算如岳渊这样的过往旅客,空间站在轨人员保持在七千五百人左右。
整个天宫空间还设置了多个软连接停靠码头,为往来运输艇提供各种补给。显然,它已然成了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在轨最大的空间站。
宛如一个太空城市。
天宫之名实至名归。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个肤色的人在从事各种岗位,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在被交换,当然少不了各种科研人员的身影。
如果有兴趣,岳渊倒也不在意在此停留几天,奈何行程已经安排好了,他不想临时更改。
很快,岳渊便在九歌舱办理好了手续。
从天宫空间站前往月球其实也有航班,不过这回岳渊却没有坐民用航班,而是坐上专车......哦、严格意义上说是专艇。
这种运输艇算是地月间的公干专车。
地、火之间的公干专车其实也是运输艇,至于前往更为遥远的木卫四,那就得上运输舰了,不过对外宣称不叫舰,叫还叫民用运输艇改,意思是为了探索更远空间而专门升级改造的。
如此说法主要是还是防止太空军备竞赛,和平利用太空。
一行人并不停歇,在办好手续后便马不停蹄地上了运输艇。
运输艇被缓缓推出停靠港,在与空间站分离开一段安全距离并调整好姿态之后,运输艇的推进系统开始工作,成熟的裂变推进器喷出炽热火焰,裂变反应的废料被当做工质喷出,强大的推力将运输艇缓缓加速,向月球飞去。
裂变推进器技术的成熟,使得人类可以步履蹒跚地在太阳系内行走,但不可免的也面临更大的核辐射风险。
所以到目前为止,可控核聚变技术仍是未来迈向深空的唯一选择。
就岳渊所知,目前种花家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要,就差常温超导这个拼图了,据专家估计,有望在两到三年内取得突破。
若是如估测一般成功的话,在算上推进器的实验、测试、优化等待流程下去,再过个三四年,没准就能用上聚变推进器了。
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第六章广寒宫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很快,运输艇结束了加速阶段,发动机关机。接着运输艇将会以惯性飘向月球,抵达预定距离后再调转发动机方向进行减速,然后与月球轨道上的鹊桥中转站对接、停靠。
岳渊将会在那里,再次换乘交通工具。
是的,就是这么麻烦,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水平,虽然可以做到让运输艇直接降落到月球,但这玩意用的核裂变,辐射风险太大,基本上只给在太空中使用。
神舟空天飞机、天宫空间站、鹊桥中转站、玉兔往返载具、广寒宫月球基地,岳渊依靠一个个已经被科技从神话变为现实的造物,抵达了月球面上。
广寒宫并非一个宫殿,而是落座于月面的多高建筑集群组成的基地名称,全称叫广寒宫基地,不过人们一般喜欢叫广寒宫。
兴许是心中对月球的美好愿景作祟吧。
体验了一套安全流程与杀菌消毒后,岳渊一行四人坐上月球车马不停蹄地向着本次目标人物而去。
月球车是电动的,自带太阳能充电板,当然也有有线充电插孔。车比一般小轿车都大,搭载四个人完全感觉不到拥挤。
由于频繁的车辆往来,从起落场到广寒宫已经形成了一条平整的道路,月球车没多久便经过一个岔路口,往右边是阿尔忒弥斯基地,月球车在这里便拐了个弯向左边驶去。
虽然基地选址不同,但起落场却是共用的,
很快,广寒宫建筑群很快就进入岳渊的视野。
整个广寒宫落座于一个巨大的月球陨石坑里边,从远处望去,便看到一片片太阳能板呈环形阵列分布于外围,而一座座相互连通的圆弧形建筑则落座在中间。在建筑与太阳能板的间隔空间,还参差地分布着一座座锅盖形雷达。
岳渊的月球车从太阳能板的U形入口驶入基地,他并未在建筑外下车,月球车是直接开进最前方突出的建筑中。
这是月球车停车间。
岳渊看到,月球车进到里边之后,后边的外舱门就自动关闭了,紧接着是一道气闸门在一声声语音播报中缓缓闭合。
这样的流程岳渊很熟悉,接下来就是给停车间充气以平衡气压,等充气完成之后,他就可以打开车门下车了,这时候连通往基地主建筑的通道气闸门就会打开。
若是开月球车出行,这个过程则会反过来。
跟上个世纪的航天员出舱一样,只不过是把航天服换成了月球车。
这会儿恰好是下班时间,岳渊一行人在基地内七拐八拐之后,终于找到了提前预约的易博士。
易博士名叫易凯,生物遗传学与细胞动力学博士,生物基因研究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学会会长,现在是月球基地基因重组研究小组组长。
岳渊找到他的时候,他刚从实验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