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那处于保密之中的飞船虽然破损,但依旧可以判断飞船所属的外星人科技水平远超目前人类,人们用整整五年时间,才成功从破损处进入飞船内部。
那种红色气体正是从这艘破损飞船的某间不知名舱室内冒出来的,确切的说不是冒出来,而是某个一直打不开也不知道什么用又拿不走的柜状容器不知何种原因忽然自动打开了。
其实按理说在探索的过程中,人是不可能吸入气体的,因为在那种环境都会穿着宇航服,但问题出在那段舱室已经探索完毕了,并且早在岳渊就任基地长之前已经和木卫四基地进行了连同。
这就导致了一行七人在路过那段舱室的时候跟在木卫四基地一样,并未穿戴宇航服,于是便吸了个满。
好在这种气体并非什么毒气,否则岳渊与另外六位早已魂归天际了。相反,七人除了在吸入之后存在头晕目眩等短暂不适之外并未有任何负面影响。
当然了,这种意外发生之后,肯定会对岳渊等七人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不过都没有找到任何异常。直到涉及深层次的基因层面检测,才发现,七人致衰老基因得到了有效抑制,而相关端粒酶等抗衰老因子以及其他同功能基因却异常活跃。
经过多次测试与研究,专家组认为,七人寿命或将达到常人的四到六倍,向天再借五百年了属于是。
且P53抑癌基因从原本的一对变成了5对,达到了大象的四分之一,并且在测试中发现位于20号染色体上的LIF6基因已经被激活。
拥有20对的P53基因使得大象拥有极强的抗癌变能力,也就是说,七人不仅寿命变长了,抗癌容错率达到了大象的四分之一。要知道人和大象体型差距摆在那里,拥有大象四分之一P53基因对对人类来说已经等于几乎不得癌症了。
还有就是处于微重力环境钙流失大大减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发现了。
当时,这样的结果令参与检测与研究的工作人员都极度亢奋。四到六倍的寿命啊,按照目前人类平均九十年寿命算,最低也是三百多年,再加上抗癌能力增强,足以保证不会中道崩殂。
亢奋,疯狂。
面对如此重大的发现,当时岳渊第一时间便下令封锁了消息,并让参与检测的知情人员都签订了严格的保密协议。接着,他便毫不犹豫地使用量子保密通讯将这个消息向京师汇报。
当消息通过各个中转站量子卫星划过7亿公里来到地球,再三确认之后,可以想象有多么振奋人心。
目前人类虽然可以在太阳系内较近的行星、卫星上建设基地,可往返所需时间依旧十分花时间。以目前成熟的裂变火箭推进,想要往返于太阳系内诸如天王星海王星,或者更遥远的柯伊伯带之类的,仍旧需要很长时间。
毕竟太空航行时机可不能光用路程除以速度,还要计算各种轨道路程和飞行器加减速的时间。
且人类可不会满足于开发太阳系,寿命延长对未来向深空发展实在太重要了,再加上已经投入运用的冬眠舱,真正的星辰大海,指日可待。
可坏消息确是,飞船中并未发现其他同类物质,那股扩散的红色气体很可能是最后一剂未知物质逸散的结果。
这样的情况下,岳渊开启了回地球的归途。
不过在接受了军衔后,他又被委派回到木卫四基地继续领导外星飞船的探索项目去了。至于另外六位,其中五个留在地球上辅助研究,一个一直在木卫四。
显而易见,研究的自然是六人寿命基因等一系列机制,不过却不说小白鼠,毕竟就岳渊所知,那项目就是由其中另一位基因遗传学家亲自带队的。
第三章轨道质量加速器
当然了,岳渊也给在京实验室留了不少自己的血清样本以供研究。
对此他并不反感,既然那种未知物质已然绝版,那就从收益体开始研究,研究出一些东西的希望还是有的。
可以说,现在岳渊等七人比熊猫还熊猫,也难怪之前朱丕特如此谨慎了。
说实在,为了安全起见,按理说岳渊也应该留在京师的,不过一来七人所表现的特征并无二致,二来木卫四基地确实还少不了他,三来岳渊个人也已经习惯在木卫四基地工作,所以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木卫四上。
岳渊洗了个澡,然后舒舒服服地看了一会之前朱丕特拿过了的文件,上面都是一些荧惑基地的专家基本资料。
这次前往木卫四基地,岳渊不仅要在广寒宫基地顺走一个专家,还要在荧惑基地弄一个走,谁让那五位得力专家留在地球了呢,不补充一下的话,工作可不好开展。
对于岳渊的合理要求,上头也是十分干脆就批复了。不仅如此,还给木卫四基地配送了一套最先进的设备用于研究。
研究什么自不用多说,肯定是关于基因类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让岳渊在那边也把这个项目抓起来,正好可以与地球环境的实验数据组对照。
岳渊虽不是主攻科研的,但他的科学素养还是有的,要不然也坐不上这个职位,属于知道多但不精的那种,说是真正懂理论技术的领导也没错。
设备已先一步往木卫四运送了,估摸这现在已经越过火星轨道了。
放下文件,岳渊进入了梦乡。
瀚海从东至西大约一千公里,以游轮的速度,大约28个小时就能到了,也就是一天多时间。
清晨醒来清洁完毕,习惯性的锻炼了一下身体再用完早餐,很快就到了响午。
游轮靠岸,岳渊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生活用品,便向码头而去。至于其他行礼以及物品,自有相关人员安排。
这次返回木卫四,岳渊可是带了好多地球特产,诸如各种罕见的瓜果蔬菜、肉类食品之类的,在木卫四基地都是极为受欢迎的。
难得回一趟地球,岳渊自然不会错过机会。
游轮缓缓停靠在码头上,游客们陆续下船,岳渊虽不是正经游客,但也跟着游客大部队有序下船,谁让他有专机不做非要犯贱坐船入藏呢。
“咦,巧啊,那不是那个岳什么渊的么!”
刚走下轮船,岳渊便听到似乎有人在呼唤自己,寻声望去,果然见码头上于熙熙攘攘的游客中,一女子冲自己招手。
岳渊视力很好,虽然相隔较远,他还是看到那女子脸颊上随着笑容露出的浅浅酒窝,正是昨日船头偶遇的许焰诗。
岳渊注意到,这会儿许焰诗旁边还有一位稍微高一些,戴眼镜的姑娘,想来就是她说的同学了。
“巧......”岳渊提横握着小行李箱,三两步走到两人面前打了声招呼,然后露出笑容道:“两位在等人?”
“是啊,这不在等你这个大帅哥呢......”许焰诗眼镜滴溜溜的转了一圈回答道,不过刚说完,她立刻打了个哈哈:“啊...哈哈,开玩笑的开玩笑的,我们在等同学。”
这玩笑可不兴开啊。
感觉到在自己右侧不远处的朱丕特压了压帽檐,岳渊心中吐槽了一句。
两人又随便交谈了几句没营养的话,然后岳渊便以赶路为由告别了这个热情的姑娘。
碰到如此投缘的姑娘,若是其他时候,岳渊倒也不介意多聊聊的,奈何自己如今有些特殊,许多东西不便多说,况且选择座游轮走水路已经给朱丕特与其余几个保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了压力。
岳渊是个能体会下属的人,这也是许多人信服他的原因之一。
一路无事,岳渊一行四人坐上一辆朱丕特已经安排好的车,水路换陆路,向轨道质量加速器所在驾去。
轨道质量加速器,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电磁弹射器,或者说大号的电磁轨道炮。
轨道质量加速器的原理是利用电磁相互作用,将航天器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向太空射去。但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关系,很难在轨道上就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所以现实是待航天器离开电磁轨道后,再用自身燃料辅助加速从而挣脱地球引力,抵达太空后也是用自身燃料系统进行轨道姿态调整,与天宫空间站对接。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火箭,轨道质量加速器的几乎全是优点,首先是发射成本大大降低,毕竟轨道质量加速器一旦建成,那便是一劳永逸的设施。
其次航天器可以重复利用。当然,并非传统的载人火箭发射舱,而是空天飞机。相比于传统返回舱,空天飞机可以实现滑翔回收,成功突入大气层之后,空天飞机就是一个特大号的飞机。
轨道质量加速器与空天飞机的搭配,使得载人空天往返的成本直线下降,甚至可以实现航班次的发射,为人员在地面与天宫空间站的往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同时也使得人类能够在近地轨道建设更加庞大的空间站。
其实当初种花家(种花=中华)有设想过建造太空电梯,但受限于材料技术,只能退而求其次,建造技术完全成熟的轨道质量加速器。
毕竟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种花家的电磁炮技术便已独步全球,而在轨道材料领域,也因当初高铁的发展获得了十足的技术积累。
可以说种花家能建造轨道质量加速器并偶然,也非外星黑科技,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积累。
所以说令人意外的,反而是轨道质量加速器的选址。其实最初方案是建在低纬度地区的,毕竟低纬度地区可以更好的借助地球自转以节省能源,物资运输与建设条件也比高原地区好。
只是由于轨道加速器的庞大耗电量问题,最终还是选择放在雪区。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儿电力管够。
瀚海工程沿途配套建设的十个水电站,巨大的海拔落差为水电站带来了强大的发电能力,再加上雪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可以为轨道质量加速器提供了足够的能源保障。
相比于其他地区需要调配全国电力来说,再次架设遥远的输电系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选择。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这地方海拔高,空气毕竟稀薄,相对的空气阻力也较低海拔地区小。
况且,因为瀚海工程的关系,将来会使得原本大片沙漠盆地也变成了适用水路运输的存在,从而使得大宗货物得以通过轮船运送入藏。从另一方面来说,也降低了运往轨道质量加速器的费用。
再加上种花家在高原地区建设的经验与技术积累,使得质量加速器的选址最终尘埃落定。
当然,要建设如此巨大的轨道质量加速器当然不是种花家一家的事,毕竟这玩意建成之后可不止种花家一家使用。
所以相比于瀚海工程的单干,轨道质量加速器工程变成了一项国际合作项目,米、欧、俄等传统航天强国或地区通过合作投入了巨大资金,阿三、带英、日、寒、巴西、埃及、以及诸多中东国家也没有错过这次机会,纷纷加入这项伟大工程之中。
种花家自是来者不拒,毕竟轨道质量加速器这种关系到人类太空探索的里程碑式工程,也不可能独自使用。况且有那么多伙伴挤破头加入合作,那资金不就不用愁了,简直是双赢......嗯、多赢。
来到轨道质量加速器现场,岳渊再次看到了这项工程的浩大。
在一片星罗棋布的配套建筑之中,那条如滑梯般的冲天电磁轨道尤为显眼。
从岳渊所在的位置望去,可以看到轨道质量加速器的地面部分呈圆盘状,地面电磁轨道如同卷盘蚊香圈一般层层盘旋,地面这由内而外一圈圈环绕的部分总长度大约有两百二十多公里。
整个轨道质量加速器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这部分。
第四章轨道质量加速器(2)
而上升轨道再由最外圈的切线方向向远处延伸,其垂直抬升部分以一座山峰作为依托建造,并向上延伸,此部分延总长度大约八十公里。
轨道攀升部分的底部由一根根逐级增高的巨大钢筋混凝土之支撑着,犹如擎天之柱一般。
目力所及之处可以看到,随着电磁轨道逐渐攀升,支撑柱也由垂直地面逐渐变成倾斜角度,且由一根,变成两根并排,再到三根交叉倾斜支撑,最后才是依托山体的垂直部分。
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抵消空天飞机从平直地面变为垂直地面上升过程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毫无疑问,从地面的盘旋到逐渐垂直爬升的轨道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专门为载人空天旅行设计的。
如此冗长的轨道以及复杂的爬升曲线设计,主要是考虑人类承受加速度极限问题,保证加速过程产生的加速度不超过一般正常人类能承受的6个G。
除了发射空天飞机的载人轨道之外,还有四道用于发射货物的电磁轨道。这些轨道分布于载人轨道地面圆盘两侧,每边四道。
相比于载人轨道,货运轨道的设计就简单多了。
因为不需要考虑重力加速度问题,货运轨道就短了很多,只被设计成地面笔直部分和爬升曲翘两部分,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大力出奇迹,将运载货物的航天器像电磁炮一样弹射出去,脱离电磁轨道之后再由航天器本身携带的燃料辅助推进,以达到克服空气阻力保持航天器速度的目的,到了预定轨之后也是由航天器本身携带的燃料进行姿态调整。
虽说短,但是最短的一条轨道总长度也有7公里。
显然,四条货运电磁轨道长度并不一样,长度的不同主要是用以运送不同类型的货物。
简单的说就是,可以承受更大加速度的货物,其适配的配送轨道就越短,反之越长。
就拿这条最短的电磁轨道来说,7公里的长度,简单换算一下,就可以粗略估算出通过这条电磁轨道发射上太空的货物大概要承受450个G的加速度。
其实如今人类轻轻松松就可以用电磁炮令炮弹的加速度超过个g,不过货物可不是炮弹,不仅质量比炮弹大,且太大加速度是会把有些货物压坏的。
而由于电磁轨道加速的特点,货物只有还在轨道上才会受到电磁力的加速,所以物体从静止被推到第一宇宙速度,必然是在轨道上完成的。
这就需要保证轨道必须是磁悬浮的,否则若是有实体接触的话,如此大的速度,一次发射所产生的摩擦热量就足以将轨道或者航天器融化。
远远望去,这四道货运轨道加上一道载人轨道犹如一个巨人将手掌虚握后置于地面之状,五道轨道就想如来那掌中佛国的五根手指一般,看起来甚是宏伟,令人不禁联想到些许神话色彩。
当然,由于中间的载人轨道是呈弧度上升之状,眼光独到的网友往往暗地里将其看作是一根较突出的中指。
岳渊在网上就偶尔看到一些宣传轨道质量加速器的视频下有一些‘扣天之指’的评论。
不得不说,不论什么年代,评论区永远都是神隐之地。
这会儿岳渊接到了朱丕特的消息,说是行李托运手续已经办好了,登机牌置办完毕。
回了一句明白了之后,岳渊便两位保镖一起向已然就绪的空天飞机登机口与朱丕特汇合。
空天飞机的形状跟飞机类似,不过为了减少发射阻力,机翼被设置成了后掠折叠式,发射的时候机翼就想蝉翼一般收起来。
为了匹配轨道质量加速器,空天飞机腹部内设置有一架电磁基座,降落所用的轮子此刻则缩在机腹内。
起飞前被固定在电磁轨道上的空天飞机,从外表上看,呈半包围将轨道包住,就像是被轨道从底部贯穿一般,稳稳地在上面滑行。
岳渊接过朱丕特办好的登机牌,步入机舱内。
由于买的是头等舱,此次倒是少了些许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