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骑》-第3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马城心中温暖,父亲是把责任都揽过去了,一镇总兵,说这话还是有资格的。

      突然第一次真正把马林当成了真正的父亲,这父亲虽然缺点多多,可还是很维护自己的,父爱如山呀。

      马林写完这段话,落了笔,面沉似水道:“莽撞,这番话也是你能说的么。”

      马城生平第一次心甘情愿道:“父亲,儿子错了。”

      马林看他认了错,才徐徐道:“罢了,你这番话也有几分道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马城真心恭维道:“父亲英明。”

      马林先用镇纸压好了奏疏,小心的吹干笔墨,才缓缓起身走进了偏厅。马城亦步亦趋跟在后面,眼急手快先拿起一件罩衫,顺手给父亲披上,辽东早晚温差很大,这清晨还是有些寒意的,这事情做的自然从容,毫无半点虚伪。

      马林紧了紧身上罩衫,终于轻松道:“你之才颇类先祖,为父的倒想问问看,这一仗若换作是你,该如何打,你尽管说。”

      马城心中又是一暖,知道父亲是知兵的,怎么说也是祖父马芳一手【创建和谐家园】出来的,又在北疆镇守多年,再差也能差到哪里去呢。

      面对老父的询问,马林也真心道:“儿子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第六十八章 韬略

      恋上你百~万\小!说0booka,最快更新明骑最新章节!

      第六十八章韬略

      马林很有兴趣的样子,命人拿来了辽东舆图,还有一盆泥土都摆在桌上,显是对儿子昨日用泥土弄出来的简易沙盘,很感兴趣。

      马城汗颜道:“父亲,此物用沙效果更佳。”

      马林显然是没见过沙画,更没见过沙盘的,大感兴趣:“哦,你做做看,这倒是有些意思了。”

      马城亲自去外面找了几把沙子,环顾左右有一个棋盘,索性就把棋盘拿了过来,放在桌上,均匀的洒上一层沙子,又用一根细细竹枝在沙子上写写画画,一个简易沙盘就制成了,也让马林兴趣大增。

      弄好了沙盘,马城稍一思索就在沙盘上,画出了建议的辽东地形图。

      马林终忍不住赞叹道:“我儿胸中自有沟壑万千,不错。”

      也由不得他不赞叹,绘图作业,在后世是军校必修课,在大明军中可就是独一份了,这是时代的差距。

      马城这时反倒平静了,沉吟道:“父亲请看,这是浑河,这是抚顺关,这是赫图阿拉。”

      马林看着建议沙盘,点头道:“不错,大致如此。”

      马城索性放下包袱,尽情道:“两军相争,无非天时,地利,人和也,天时不可预知,人和在建奴一方,我大明能占的,惟有地利。”

      马林思索过后深深的叹了口气,却没有反驳,辽东诸镇矛盾重重,恩怨纠葛了几十年,委实是谈不上人和二字的,反观建奴上下一心,三军用命,确实是占了极大的便宜,这是无法反驳的事实。

      马城又在沙盘上画了个圈,低沉道:“即使这地利,这辽左千里平原,我大明也是不占的,辽左开阔,平坦,极利于建奴兵马辗转腾挪。”

      马林脸色有些难看了,仍是没有反驳,也无法反驳,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否则,朝廷也不用派援兵来了。

      马城没有看父亲脸色,在沙盘上重重的点了一下,决然道:“界藩寨,两河交汇之地,三面临水,一面临山,有建奴哲陈部盘踞,也是辽左为数不多的天险,父亲,我军若东出抚顺关,则奴必盘踞界藩天险,以拒天威。”

      马林把辽东舆图拿在手里,沉吟了良久才色变道:“不错,这界藩寨实为天险,建奴万万没有弃之不守的道理,此战果然凶险。”

      一镇总兵,自然明白大军受阻关前,久攻不下的后果。更要命的是建奴骑兵来去如风,明军若强攻界藩天险损失太大,即便攻下了局势也很不妙,粮道,后路,两翼,甚至背后的抚顺关,都在建奴骑兵威胁下,瑟瑟发抖。

      马林似乎看到了两镇大军,后路被断,陷入重围的可怕结果,拿着舆图的手指都发抖了。

      作为一名知兵的老将,他自然明白儿子所言非虚,这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

      以步击骑没有机动性,只能一个个堡垒去攻占,去驻守,这是无法克服的劣势,后路,侧翼,时刻都面临着骑兵的威胁,这仗太难打了。

      马林在房间里转了好多圈,才沉吟着道:“若是有一支马军,能牵制住建奴大部,此战尚有可为。”

      马城心服口服道:“父亲英明,确是如此。”

      这种局势,以骑制骑是唯一的出路。

      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在侧翼牵制着强大的建州骑兵,步兵才能放心的进攻。

      马林眉头舒展开了,扬眉吐气道:“不错,如此我便奏明圣上,尽发九边精骑助战,精骑,我大明也是有的。”

      马城也展颜一笑,恭维几句,心说我马氏父子也尽力了,决定权还是在皇上手里,既已尽力,那就没什么遗憾了。

      其实马城还有很多话没说出来,这一仗要是让马城来打,现在就该动手了。

      父亲有句话说的没错,我大明也是有精骑的,建洲兵马也是有弱点的。

      建奴大军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每逢大战也是需要时间集结兵力的,眼下建州兵力分散,很快要到秋收,狩猎的季节了,建州大军是无论如何也集结不起来的,再精锐的战士也要吃饭,也要养家。

      一个渔猎民族要是错过了狩猎的季节,那真就是一场悲剧了。

      这一仗让马城来打,立刻出九边精骑长趋直入,不求杀伤,只求破坏,杀光,烧光,抢光,再狠一点连山都给他烧了,河里都给他投了毒,眼下正值炎炎盛夏,天气干燥也很久没下过雨了,放把山火一定很爽。

      当然这绝户计,马城只能在心里想想,朝廷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我大明仁义之师,上天有好生之德,怎么能做出这种【创建和谐家园】人怨,有伤天和的事情呢。

      未料胜,先料败这话可以说,因为这话是兵圣说的。

      烧山,投毒这种话是万万不能说的,这话说了,可是会被满朝的仁义君子,圣母婊口诛笔伐的。

      这一点马城还是很清醒的,我大明还是要脸面的,脸面比江山社稷还重要。

      被父亲从书房里赶了出来,马总兵奋笔疾书,一封奏疏,自然是要写的花团锦簇,仪态万千的。

      出了总兵府,马城心里突然一阵轻松,尽力就好不能强求呀。

      夏夜,有些微风,并不烦闷。

      马城在房中整理着军册,想着事情怔怔的入神了。

      白青华送来酸梅汤,伸手在马城面前轻摇,见马城回过神来,方问道:“少爷想起什么了?”

      马城起身把门关上,问道:“你可知道,浙兵来了四千人?”

      白青华颇有些不耐道:“奴婢不知,夜了,少爷早些安歇吧。”

      马城抓住那只手,在手背上吻了一下,说道:“你说得是,良宵苦短啊。”

      白青华吃吃的笑,腻声道:“我可不是那个意思。”

      马城笑问:“那又是什么意思?”

      白青华飞快地脱去丝制弓鞋,小腰一扭,上床向里侧卧,发髻花冠未摘,裙裳也没解,有所期待。

      马城暗笑,脱履解衣上床,放下红罗纱帐。

      两日后,总兵府。

      马城终究还是没有躲过去,被老爹派了二哥马熠,押回总兵府读书。

      马城先是有些抗拒,坐下来反倒释然了,在这时代不读书,不明经义,确实是寸不难行的。

      将来身份地位越高,这问题就会越来越明显,也会被排斥在主流之外。

      父亲还是用心良苦的,仗要打,兵要练,书也还是要读一点的。

      马城派了两位先生,轮流为马城兄弟念诵春秋经传集解,每念十五页就换人。

      马熠听的极为认真,马城也感觉十分新奇,有一种回到了前世课堂上的感觉,整个人倒是心平气和了。

      收心养性,也是上位者必须做的功课吧。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第六十九章 定亲

      恋上你百~万\小!说0booka,最快更新明骑最新章节!

      第六十九章定亲

      看到两位少爷听书极为认真,两个先生也就不敢马虎,打起精神,轮流念书,用了一个半时辰,将春秋经传集解第一卷念完,马熠要留两位先生用午餐,范二人坚决推辞了,说下午再来为两位少爷读书。

      送走了两位先生,马熠笑着道:“这二人仅仅是童生,学问就不低,至少四书五经是通读了的。”

      马城点头答应了,下午读完书,马城索性静下心来,还向二位先生询问一些时事、政令、风俗。

      这两位先生都是清客,上接官僚士绅,下接贩夫走卒,见闻多、阅历广,与他们交谈,可以了解很多书本上无法了解的事,这正是马城所需要的,马城虽然对晚明的历史大事件比较了解,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历史的长河是由小事情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如果不能充分了解身处的世界,又如何能在这个非常时期左右逢源。

      两位先生是健谈的人,谈掌故,说见闻比念书有趣,什么“命运低,得三西”,是说山西、江西、陕西三地不好做官,山西、陕西土地贫瘠,民风剽悍,抗税之事时有发生,而江西人多地少,出外谋食的人多,两京十三省,算命、看相、堪舆的都是江西人,收不到他们的税。

      在府里读了两天书,马城对文人的印象大为改观。

      大明庞大的文人队伍里,除了有嘴炮,伪君子,也有这样务实的人才。

      治理天下,终究还是要靠文人的,这两日读书让马城收心养性,感慨在大明做大官上流人,也不容易呀。不读书就会露怯,就会被人看不起,就会被当成粗鄙武夫,排斥在上流社会的圈子之外。

      难怪有钱的大商人,九边的土皇帝,削尖了脑袋也要子孙考秀才,中举人,这是大明朝的主旋律。

      一段时日,马城在靖安堡和开原之间往来,除了练兵就是读书,偶尔和凤君妹妹幽会一番,日子过的十分充实。

      这种朴实无华的日子,让马城极为享受,也正在变的越来越成熟,贵气。

      这一日正在书房读书,被二太太派了丫鬟请去内院叙话,马城不敢怠慢,入内院见二太太。

      这位风韵尤存的二太太,待马城倒是十分客气,笑着道:“城儿,你院子里人少,明日让你二哥托人寻一户忠厚本分的人家,订立书契,每年给些银钱,使唤起来才方便。”

      马城院子里除了亲兵,就是粗使的丫鬟,能入眼的只有一个白青华,委实是这时代里的另类了。

      马城也不好拒绝二太太一番好意,便答应了:“是,二娘放心便是。”

      一边的马熠笑着道:“我这里倒是有一户人家,家里两个女儿为人老实本分,模样长的也周正,五弟要用人的话,托人捎个口信让她们来这里,娘和五弟看得中意就留下,不中意就打发回去。”

      二太太道:“好,明日就让她们来。”

      ÂíìÚЦµÀ£º¡°Äï²»Óü±£¬µÈÎåµÜÈ¢ÆÞ³ÉÁ˼ң¬ÄǿɾÍÈÈÄÖÁË¡£¡±

      这么一说,二太太吕氏立即上下打量马城,笑眯眯的道:“城儿过了年就十八了,可以议亲了,呵呵,我家城儿也是五官大员了,什么样的好闺女娶不到!”

      马城当真吓了一跳,慌忙道:“二娘,此事不急。”

      马熠在旁边轻笑道:“娘,五弟心里已经有人了,此事,还得娘亲出面操持,那姑娘娘亲也熟恁的,是凤君妹子,呃,以后要叫弟媳了。”

      吕氏欣喜道:“你兄弟两人做的好事,凤君那姑娘不错,呀,这可真是门当户对了,我要去和老爷说,这门亲事可要早定下来。”

      马城心中温暖平和,来到这时代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二娘的性子温柔隐忍,人也和气,可比那泼辣的大太太强上百倍。总兵府越来越有家的气氛了,赶走周氏,果然是下了一步好棋。

      拼着被母兄取笑,马城还是把贴身藏着的庚贴拿了出来。

      吕氏脸上露出暧昧笑意,接过庚贴,满口答应将会出面操持,这几天便去于府探探于夫人的口风。

      两日后,城外龙潭寺。

      傍晚夕阳西下,低矮茂密的山茶树从半山一直延绵到山麓,从半山竹亭上俯看上山求佛的行人,马城自问生在人间,如何能免俗,偶尔轻松一下又何妨,好比此时坐在半山竹亭上,静而观动,心情会很好,更何况还有羞涩美丽的凤君妹妹在边上。

      于凤君缭乱的芳心渐渐安静下来,体会到马城所感受到的,因为这一点默契,这清雅美丽的女郎唇边勾起一个浅浅的笑,完全没有注意到白青华正目不转睛看着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9: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