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又是用了约一个时辰,我们才到了刚才放东西的湖泊边。这时都是酉时初的时分了。
我跟他们两个说,今天还是到那个盆地里面去过夜,我看那里面肯定是没有大型野兽的,毕竟那里面有点与世隔绝的味道,但这湖泊边就不好说了。
他们二人也表示同意,于是我们稍作休息,便开始做竹排。
其实做竹排也很简单,先将那十二根竹子排成一排对齐。然后把那一小捆细小的竹子用刀剖开,做成竹篾条。然后用这些竹篾条把那排竹子编织起来捆紧,一个简易的竹排就做好了。
三个人也是忙活了大半个时辰,等做好竹排放下水,都是快到酉时末的时分了。
还好已是五月的天气,天黑得晚。
我们迅速将装备物资都背到身上,然后三人都上了竹排。虽然吃水有点深,都淹到脚背了,但载着我们过去是一点问题没有。
因为我是第二次来了,情况比他们熟悉,所以我拿起了竹篙来撑竹排。
随着我一撑一用力,小竹排就缓缓地向那个山体裂缝驶过去。
进了那个山体裂缝,罗仁和陈定邦都觉得挺惊奇。的确在安徽这个地方象这种地壳运动引起的山体裂缝实是不多见。
也就十多分钟后,我们就进入了盆地里面。
我将竹排靠岸,大家都下了竹排上岸,然后将竹排拖到了陆地上来。
这竹排可得保管好,不然被水冲走了,我们出去又成问题了。等我们进了盆地,天已麻麻黑了。
罗仁和陈定邦今天是没机会欣赏这个盆地奇观了。算了,反正明天他们会看见的,我也就先不给他们讲那么多了。
我告诉他们,盆地中央有个大黑石头,我们晚上去那个石头那里过夜。
于是,我先用事先准备好的水袋在溪边灌满了水,这是预备着我们晚上喝的,因为那盆地中央的大石头上可没水。
就这样他们就跟着我走,我就带着他们一直向西,往盆地中央走。
这盆地中全部长满了杂草,因此我们行进速度并不算快。
据我估计,到盆地中央的直线距离也就差不多两三公里,但我们足足走了快半个时辰。等我们找到大石头的时候,天早已全黑了。
因为是月初,所以月亮也只是一条弯钩,一点都不亮。我们也只能借着这点微弱的月光和星光在大石头上铺设简单的床铺了,也就是每人一张牛皮毡子和一床毯子。
我们三人凑到一起,吃了点东西,喝了点水。
我一想,这晚上睡觉得在旁边生个火,万一有什么野兽,看见火光也就不敢过来。
但这盆地中树木较少,而是杂草居多,但还是有一小簇一小簇的灌木丛。
我将想法跟他们两人说了,他们也觉得有道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将装备都放在大石头上,每人背着把砍刀就一起去找树枝。
很快我们就找到了一个灌木丛,因为天黑,也看不见,拿起砍刀就砍。也不管是枯枝还是处于成活状态的湿树枝,砍倒了一大片。
然后在草丛里扯了点藤本植物的藤子,把这一大堆树枝捆成三大捆,每人拉着一大捆,就往盆地中的那个大石头走去。
等到了盆地中央的大石头上,我们都有点累了。
于是,我让他们两个先早点休息,我先来生火。他们虽然累,但没同意,说有事一起搞,搞完了一起休息。
我想也行,于是我们又在附近找了点枯草,将火点燃了。
这下我们真是都有点累了。我说我们还是轮流值班放哨,一是警戒,二也是有个人添柴禾,不然火就熄了。
他们二人一想,也是,总得留个人添柴禾。
于是他们俩就躺下睡觉了,很快就发出了鼾声,毕竟是累了一天了。
我也困得够呛,但为了不睡过去,我就坐在火堆旁边,把头靠在自已的膝盖上打盹。这样就不会睡死,有什么情况就会醒,而且这个睡姿也很容易一栽一栽地把自已惊醒。
第五十四章 勇攀悬崖
于是,我就这样一栽一栽地打着盹,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陈定邦醒了。
他爬起来对我说:“胡先生,你快去睡吧,我来守夜。”
我也不推辞,就把自已刚才的经验告诉了他,让他也用我的方法打盹。
等我一觉醒来的时候,太阳已出来了。我觉得精神十足,看样子这一觉睡得不错,但腿和胳膊还是有点酸疼。
陈定邦也躺在我旁边睡觉,还没醒。而已经熄灭的火堆旁边是罗仁坐在那里打盹。
看来,我夜里睡着的时候,他们两人换过班了。
我没有立即起来,还在躺在地上,看着天、看着太阳。天是那么的蓝,我思考着,今天该怎么走呢?去哪里找线索呢?
我觉得如果能爬上这盆地四周的悬崖上,或许能找到线索。因为毕竟那里高,可以看见整个盆地的情况,有利于我们展开分析。
但怎么才能上那个悬崖上呢?
我决定先带着他们俩围着这盆地的四周走一圈,看有没有那里的悬崖有爬上去的可能。如果能爬上去,那是再好不过了。
正在我思考之际,罗仁差点栽了个大跟头,他醒了。
我于是坐起来,对他道:“你先躺下来休息会儿,我睡好了。今天肯定又得累一天,不休息好可不行啊。”
罗仁道:“不用了,我已睡好了。”
说着就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这时,陈定邦也被我们的说话声给惊醒了,也是一骨碌就爬了起来。
我一看都醒了,就把我的方案跟他们说了。
他们都表示同意。
于是,我们留下大部分装备在这大石头上,只带了一天的食物还有绳子等爬山工具,当然还有武器。
我说我们就从昨天来的地方搜起,沿着这小溪走,看有没有地方能上这四周的山崖。
由于是白天,我们很快就来到了昨天进来放竹排的地方。我们先在小溪边洗了把脸,然后吃了东西,就沿着右边的悬崖和小溪开始搜寻了。
这山崖足有一百多米高,都是光秃秃的,连棵草都不长。想要爬上去除非有现代的攀岩设备,就凭我们手里这点绳子和钩子,的确是很难做到。
这时,罗仁和陈定邦才看清了整个盆地的面貌,他们都表示惊奇。
罗仁道:“没想到天底下竟然还有这么个地方,这四周都是峭壁,好象中间是被砸下去的一样。”
我的脑海里突然一惊,“被砸下去的”,这个形容很贴切。
我又好好把这盆地环视了一圈。你别说,还真有点象。要是能上到这四周的峭壁上就好了,那样看得更清楚。
于是,我就一边思索,一边继续向前走。
一路上,陈定邦都在说,这地方爬不上去,这都没有下脚攀登的地方。
我一想,连他都说爬不上去的地方,那真是没办法爬上去了。
约走了近一个时辰,我们就从这盆地的最西头,走到了最东头,也就是瀑布流下来的地方。
这的确是从这山崖上流下来的一条瀑布,离这瀑布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它的水雾。因为这瀑布太高了,一百多米,从下面飞流下来,只要稍微有点风,就会吹出一些水汽来。
但这瀑布周围的山崖与前面我们所见的山崖就有些不同了。因为有水,好多山崖上都有植物,有的象小草,有的象苔藓,也有的象小灌木。
但更令人奇特的是,有几个地方竟然从悬崖上向处横生着几棵树。虽然算不上大树,但在这悬崖上就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陈定邦盯着这些树看了好久,对我们说道:“如果实在找不到其他的地方爬崖,这个地方倒可以一试。我可以利用那几棵树向上爬,但能不能成功,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在这里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开始继续向前搜寻。
也就是说,我们最开始是从这盆地的最西边出发,然后沿着盆地南边的山崖一直向东走了个半圆形。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盆地的最东边,现在是准备沿着盆地北边的山崖向西再走个半圆形,终点就是我们早上的出发点,这个盆地的最西端。
于是,我又带着他们沿着小溪流一直向西走,一路上还是找不到适合攀登的地方,等走到起点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
我们可都累坏了,找了个小灌木丛有树荫的地方,我们坐下来休息、吃东西。
这时,陈定邦发话了:
“胡先生,我看了,如果要想上这绝壁,只能从这盆地最东边那个瀑布那里爬了。
因为那里有好多树,我可以用绳子前面拴上钩子,先甩上去挂到最下面一棵树,然后爬到这棵树上。再用绳子去钩另一棵树,每次上去个一、二十米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山崖我仔细瞧过了,也就百米高。顶多换四、五个着力点,我就能上崖顶。
我上去的时候背根长绳子,等我到了崖顶,我把绳子放下来,你们抓紧绳子向上爬就行了。”
我疑惑地道:“这样行吗?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就借助这几棵树,你能上去吗?这安全吗?”
陈定邦道:“说实话,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这也是目前最靠谱的办法了,我还是有信心的。”
我看他说得如此坚决,便道:“那行,我们休息一会儿了就出发,还是顺着小溪向里面走,虽然路程远点,但杂草少,路好走些。”
他们二人也表示同意。于是,休息片刻之后,我们就开始向东边的那条瀑布进军了。
又是过了约一个时辰,我们到了瀑布的下方。
我看了看,离下面最近的一棵树有三十多米高,这绳子甩得上去吗?
陈定邦看出了我的疑虑,说道:“我可以从这里顺着这条槽先向上爬一截,然后在那个石头处甩绳子。”
说着他指向了那棵树右下方约十多米的一块突出山石处。
我一看,果然从这里到那个石头的地方有一条小槽,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但要用来爬山还是显得太小。
但陈定邦爬山还是有一套的,他既然这么说,我想他应该还是有把握的。况且这里也不算太高,有我和罗仁两人在下面,应该问题不大。
于是,我们作了短暂的休整之后,就要准备让陈定邦爬山了。
陈定邦先将一根一百多米的长绳子背在背上,然后把一根三、四十米长的绳子的一端绑了个三角爪,这是攀登专用的。还准备了一根约二十米长的绳子,也是一端绑了个三角爪,系在了自已的腰间。
一切准备就绪后,陈定邦就开始向上爬了。
的确是爬山采过药的,身手就是不一样,很快他就爬到了他刚才指的那个突出山石处。
看样子,那个石头上有下脚的地方。他身体紧贴着崖壁,双脚蹬着石头缝,左手抠着块石头,这样就固定住了身体。
他右手取出了刚才挽在肩上的那根稍长的带三角爪的绳子,用嘴咬住绳子不带爪的这端,右手捏住带爪一端约一米的位置,开始甩绳子。
待把前面这端绳子都甩圆了,突然对着那棵树的方向一甩。那带爪的这端在爪子的带动下迅速向上飞去,但很遗憾,虽然甩到了那棵树的位置,但没勾住树,绳子掉了下来。
陈定邦只得用一只手,并借助嘴,慢慢将绳子收回去。然后再来。
第二次还是没成功,第三次才把那棵树的树干勾住了。
陈定邦将绳子崩紧,用力拉了拉,感觉还行,这棵树能够承受他的重量。于是双手抓着绳子开始向上爬。
因为这块石头并不是在这棵树的正下方,而是在这棵树的右下方,还存在一个夹角。所以他这一向上爬,在重力的影响下,他的身体也开始向左边做钟摆运动。
好在他身手敏捷,顺着绳子摆动的地方,不断地避开一些突出的小石头,终于将身体固定住,使自已处于这棵树的正下方。然后再开始向上爬。
很快,陈定邦就到了这棵树上。他一手抓着这棵树,另一只手抓着岩石,向上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肯定是在确定下一步的路线。
很快他又开始甩绳子了,这次两遍就成功了。他又开始向上攀爬,我们只觉得他的身体是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