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越坡》-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带着人一路向南,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就到了兵器库。

      兵器库四周都有很高的围墙,围墙边每隔一百多米就有箭楼,上面有蒙古兵。一方面是警戒,另一方面是遭遇攻击时,可以在箭楼上居高临下地向下射箭。

      刘聚来到了兵器库的正门前,看见各箭楼上都有蒙古兵。正门里面和外面都摆着拒马等障碍物,障碍物后面有好多蒙古兵拿着弓箭正对着他们瞄准。

      刘聚粗略估计,这可得有近百人啊。

      不是说定远城内只有不足百人的蒙古兵了吗?

      难道他们都跑到兵器库来了,其他的地方他们都不管了吗?

      刘聚正在迟疑着,箭楼上和大门内的蒙古兵就向这边放箭了。瞬间就有好几个人中箭,或死或伤了。

      刘聚一看,也顾不得这么多了,招呼大家进攻。

      双方正打得热火朝天,杜黑子带着他的人赶过来了。

      刘聚一愣,问道:“你们怎么这么快就过来了?那东门的守城兵都被你们干掉了?”

      杜黑子道:“我们攻东门出乎意料地顺利,我还没怎么进攻,那帮守城兵就跑了。估计是听见我们锥子山大头领的威名给吓跑了吧,哈哈!”

      这杜黑子马屁功夫的确不错,当然领导也喜欢这种人。

      刘聚一听,仔细琢磨了一下,感觉不大对劲儿。怎么这蒙古兵连东门都不守?

      就算守城兵力少,但攻东门的也就五十个人,他们只要有十来个人在城上抵抗,这五十人一时半会儿也是攻不上去的,毕竟才五十人啊。

      刘聚的脑子转得飞快,莫非这其中有诈?

      刘聚当机立断,让杜黑子带着他那五十人迅速去北门,把北门的城门控制住。万一有什么不对,马上从北门出去。

      同时,刘聚又派了十来个人向西,去看看常遇春那边是什么情况,让他们搞清楚情况后立即回报。

      这边进攻兵器库的战斗还是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快他们也向里面射起了箭雨,正门前的蒙古兵至少也被射死了二、三十人。

      但奇怪的是,里面的反击火力一点也没变弱,怎么看上去好象敌兵是越来越多了。

      再说说常遇春这边的情况。他带了一百人攻西门,也是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攻下了西门。反而是守城门的兵一个也没看见了,也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达鲁花赤府就在城中心偏西的位置,因此他当时与刘聚拟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他从西门入,而刘聚入北门。

      很快,常遇春带着人就到了达鲁花赤府。这达鲁花赤府的围墙足有一丈多高,想要翻墙进攻,还是比较困难的。

      从大门处进攻,似乎是最合算,只要撞开了大门,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于是,常遇春就把主攻点放在了正门处。临时让人在城内找了几根粗圆木,让十多个人抱着就去撞门。

      另外的人就在旁边放箭掩护。当然,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他还是派出了小股兵力分散到几个地方准备爬围墙佯攻,以牵制敌人的防守兵力。

      但这达鲁花赤府的防守兵力也确是不少。光正门两边的围墙上都探出了五、六十个脑袋,不断向外面放箭。其他几处爬围墙佯攻的地方,也遇见了蒙古兵的抵抗。

      大门后边肯定还有不少蒙古兵在抵门。怎么算着,这达鲁花赤府的防守兵力都不下一百。

      难道这达鲁花赤大人这么怕死,把所有的防守兵力都调来守护他了?

      常遇春怎么想,也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就在这达鲁花赤府攻防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刘聚派来的人找到了常遇春。

      常遇春一问北门和西门的情况,再一问兵器库那边的战况,就发觉这不对劲儿。

      当即,常遇春就让刘聚派来的这十来个人迅速回去报告刘聚,说定远城内可能有埋伏,迅速向北门处与杜黑子汇合。

      这十来个人刚走,常遇春就招呼手下的人马上停止进攻,迅速向北门处转移。

      很快分散到各处进攻的人马都退了回来。虽然这什么都没攻下来,但还是死伤了二十多人。

      常遇春带着这伙人迅速向北门而去,他自己亲自殿后,防止蒙古兵从后面尾随突袭。

      常遇春的人马刚撤出去没多久,就碰上了从北门方向飞奔而来的杜黑子一伙人马。

      常遇春立即迎上他们,问道:“怎么回事?大头领不是让你们在北门守着吗?怎么跑回来了?”

      杜黑子止住脚步上气不接下气地道:

      “二头领,有埋伏啊。

      现在北门处有好多蒙古兵,城门楼子上都不下一百人。城门外边还有大队蒙古兵守在外边,天太黑也看不清楚多少了。

      刚才我们刚跑到北门处,城门楼子上就射过来好多箭,好多兄弟都没来得及躲避就被射中了。

      城门处摆了好多障碍物,很难冲得出去。而且城门外还有大队蒙古兵守在那里,北门是千万不能去了。”

      常遇春一看,这杜黑子本来是带着五十人,但现在也就三十多人了,死了十几个兄弟,还有几个胳膊、腿中箭的。

      常遇春略作了一下思考,道:“的确中计了,这帮蒙古兵是故意放我们进城,然后想把我们关在城内围歼。我们快向南走,去与大头领他们汇合。”

      于是,常遇春带着自己及杜黑子的人马迅速向南而去。

      很快,他们就遇到了刘聚。他刚刚指挥手下的小喽啰放弃进攻兵器库,向北面撤过来。

      本来刘聚这队人马最多,有近二百人,但现在也就只剩下一百多号人了。刚才的攻防战打得非常惨烈,眼看着敌人就一百来号人,就是攻不进去。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兵器库的守兵也有两百人,比他的兵力还多一点儿。而且蒙古兵是守方,有各种工事可以利用,所以攻方的伤亡肯定比守方要惨重一些。

      常遇春找到刘聚,说:

      “师兄,不好了,我们中计了,快撤退吧。

      杜黑子刚才去了北门,那里有大队蒙古兵把守,北门我们是出不去了。

      刚才我进攻达鲁花赤府,那里的防守兵力不下百人,你这里的防守兵力至少也是一百多人。

      我估计定远县的兵力根本就没去进攻濠州,或者是他们早都偷偷撤回来了。给我们下了个套让我们钻,他们是想把我们在定远城内围歼。”

      刘聚一听头都大了,骂道:“他奶奶的,怪不得我总觉得这守兵器库的蒙古兵都不止留守定远城的那一百号人呢,原来他们是玩了个阴的。那我们现在该从哪个门出去?”

      常遇春道:“我看北门和西门的防守兵力肯定是最多的,我们锥子山在县城的西北方向,从这两个门走最近,他们肯定会在这两个门布下重兵防守。我看应该走东门或者南门。”

      刘聚略作了一下深思,道:“师弟你分析得有道理,我看我们先去南门看看,这里离南门最近。”

      常遇春分析得一点儿没错,阿古达木带着手下的兵马分批偷偷潜回定远县城后,把定远县的六百守兵分派在达鲁花赤府、兵器库和粮仓三个点,每个点约两百号兵。

      四个城门处各只留了十来个人。并命令他们,一旦有人来攻城,迅速弃城门隐蔽到城门边的民房。

      待攻城土匪进城后,迅速出城,去通知埋伏在城外的各邻县的援兵。让他们迅速就位,分别守住各城门。

      第四十二章 准备突围

      此时,四个城门外都埋伏有各邻县的援兵。北门和西门是防御的重点,各有三百多人防守,而东门与南门也各有近两百人把守。

      刘聚他们攻城前,阿古达木就安排定远县内各官员及家眷暂时到达鲁花赤府、兵器库和粮仓三个点躲避,防止土匪进城屠杀官员。

      要说这阿古达木还是考虑得十分周全的。

      也就是说,此时,四个城门处共有一千余人把守,而城内三个据点还有原定远县城的六百蒙古守兵。

      而刘聚、常遇春他们总共只来了三百多人。刚才的刘聚进攻兵器库约死伤了七十号人,常遇春进攻达鲁花赤府死伤了二十多人,杜黑子在北门也损失了十多人,现在的总兵力也就二百余人了。

      而且还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作战,就当时的形势来看,刘聚、常遇春这次是栽了。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刘聚、常遇春作出的从南门处突围的作战计划还是十分正确的。毕竟他们现在所处位置离南门最近,而且南门的防守兵力相对较少。

      按照刘聚、常遇春的估计,南门处肯定是有守军的,不能就这么冒失地冲过去。而且当时还是子时末没到丑时的光景,这么多人马从戌时杀进来,已过了两个多时辰了,大家是又困又累。

      快到南门时,常遇春让所有人都停下脚步,安静地在城中街道的两边等着,他先带几个人去南门摸摸情况。

      常遇春带着十来个身手敏捷的小喽啰轻手轻脚地摸到了离南门楼子约几十米的地方。城门楼子上有几个火把,果然,南门楼子上有不少守兵,还有不少兵在城墙上巡逻。

      城门下边的大门没关闭,但下面堆满了拒马等障碍物。这蒙古兵也真阴,故意不关城门,等着他们去突围,然后就把他们消灭在城门楼子下面。

      按照刚才杜黑子在北门看到的情况,常遇春估计,这南城门外边肯定埋伏有蒙古兵,就等着他们去冲城门。

      常遇春的估计一点儿没错。按照阿古达木的作战计划,一旦锥子山的人晚上来攻城,他们城内的人就死守三个据点。他亲自在达鲁花赤府镇守,副千户哈丹巴特尔在兵器库镇守,另派了一名资历较老的百户驻守粮仓。

      其余各守城门的邻县兵力到位后,就死守城门。土匪兵来了就向他们进攻,不能放一个人出城。如果土匪逃回城内其他地方,就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在城内乱窜,疲于奔命。

      待得天亮了,这帮土匪肯定也死伤不少、精疲力竭了。那时,他再带兵力在城内对土匪进行围剿,力求全歼这股锥子山的土匪。

      单从这个作战计划来讲,阿古达木的确是个十分精明的将领。但他的计划还是有一个漏洞,就是低估了刘聚、常遇春的能力。

      常遇春看到敌人的布防情况后,断定现在各个城门都是如此,肯定都有重兵把守。直接冲城门,肯定是中计上当。不如避重就轻,找个城墙防守的薄弱点,摸上城墙,然后从城墙上逃跑。

      常遇春带着这十来个人回到大队人马的隐蔽处,与刘聚迅速作了一下商议。

      刘聚完全同意这位师弟的分析及突围方案。最后二人商定,就从定远城的东南角突破。

      因为据他们分析,东门和南门的防守兵力肯定比北门、西门要少,离东南角最近的两个门就是东门和南门。突围嘛,当然是要从敌人兵力最薄弱的地方下手啊。

      一旦在东南角取得突破,敌人增援的兵力肯定是从东门、南门两个方向而来。

      而且,对于突围后的部署,他们也作了商议。从城墙东南角突出去后,肯定不能直接向西北返回锥子山,他们计划突围后直接向东,从定远县与来安县的交界地带迂回向北,然后再向西兜个圈子返回锥子山。

      毕竟是夜晚,外面一片漆黑,突围后可能会遇上追兵,也可能会被敌人杀散。因此先约好撤退路线,有利于收容兵力。

      但是这么多人从城墙处翻墙逃跑,那他们的马匹就只能舍在这里了。

      他们来时三百多人,骑了六十多匹马,这对锥子山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现在为了活命,只能如此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于是,刘聚、常遇春舍了马匹,带着这两百多人偷偷地向定远城的东南角摸去。

      等他们摸到城墙的东南角的时候,已是丑时末的时分了。这时也是最容易犯困的时候,当然也是敌人容易犯困的时候。

      东南角有个堡楼,城墙有两丈多高。堡楼里亮着灯,而且还可以看见城墙上有官兵提着灯笼在来回巡逻。

      这么高的城墙,要想上去不被发觉,还是十分困难的。

      当然,以刘聚、常遇春二人的功夫上城墙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们得把这两百多个弟兄带出去,而且上面还有官兵来回巡逻,堡楼里肯定有官兵把守。

      好在当初是来攻城的,绳子带了六根。按照刘聚、常遇春的设想,他们俩人带四个身手好的,趁巡逻官兵走开的时候迅速借助绳子爬上城墙,然后他们六人在上面警戒。

      下面的人继续向上爬,一旦有敌人过来,尽量在不闹出响动的情况下,解决这些巡逻兵。

      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绳子只有六根,这两百多号人要分近四十次才能全部上去。每批就算只用两分钟,也得要一个多时辰。

      但这深更半夜的也没办法在哪里能找到绳子、梯子什么的。只能先上了城墙再说,说不定那堡楼里能有什么梯子类的工具。

      刘聚、常遇春在城墙下面仔细观察了一下城墙上官兵的巡逻情况,有两队人从东南角的堡楼出发。

      一队向北走到距东门一半的距离后返回,因为东门处的巡逻兵会向南走,也是走到距这堡楼一半的距离时返回。

      另一队向西走到距南门一半的距离后返回,来回一趟不超过一刻钟。

      按照刘聚、常遇春的想法,他们选择堡楼靠北的位置爬墙。他俩等巡逻兵向北走之后,先带四人上去,然后在上面扯绳子,迅速扯上六个人来。

      让这六人继续扯下面的人,他们六人摸到堡楼里面,争取不声不响地将堡楼里的敌人干掉然后出来对付那几个巡逻的兵。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全部干掉了堡楼里和巡逻的蒙古兵,而没有被敌人发觉。然后他们迅速让所有的人爬上城墙,然后从这个角落用绳子下城墙,在不惊动蒙古兵的情况下,他们偷偷出城。

      当然,这只能是最理想的情况,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城,把这两百多兄弟都带回锥子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