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越坡》-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到了门前一看,一个小院子,里面的屋子不多,但打扫得很干净。估计是个殷实之家,但肯定算不上大户、地主什么的。

      常遇春让一个小喽啰去喊门,须臾,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对他们道:“你们干什么?”

      常遇春道:“这位小兄弟,我们是赶路之人,今晚想在你家借宿一晚,还请你们提供个方便。”

      这半大孩子没好气地道:“住店去找客栈,我家不是客栈。”

      一小喽啰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我们这不是找不到客栈,这天色也晚了,才想在你家借宿的嘛。”

      这孩子道:“借宿也去别家,我家没时间跟你们在这里啰嗦,快走快走。”

      正在大家叫叫嚷嚷之际,屋里走出一个约五十岁的长者,满面愁容地道:

      “几位,真是对不住了,这孩子也是着急憋屈,才言语冒犯了各位,请各位见谅。

      因家里摊上事儿啦,实在不方便留几位在这里过夜,还请几位去别家吧。”

      常遇春一看,这老者一脸憨厚之相,必不是什么坏人。可能他家真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方便让我们进去住。

      正准备转头去别家,但一想也不对。如果对方真有什么难处,我们说不定也能帮着想想办法,毕竟大家都是穷苦人家出身。

      于是,常遇春对那老者道:“这位大叔,我姓常,名叫常遇春。我们本打算在您家借宿一晚,听您刚才说,您家摊上什么事儿啦。不知大叔能不能对我们讲讲,能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我们一定尽力而为。”

      老者道:“不敢麻烦各位,我家这事儿你们也帮不上忙。我们今天实在是不方便留各位,还请各位去别家吧。”

      常遇春正想再说,那孩子插话了,“爹,你就别在这里跟他们啰嗦了,我看还是按我说的,咱们赶紧收拾东西跑吧。”

      这老者瞪了这孩子一眼,道:“跑?你能跑到哪里去?就算你跑了,以后咱一家三口吃啥喝啥?难道都等着饿死啊?”

      常遇春一听这不对劲儿,看来这家人真是有什么难处。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他们,便对这孩子道:

      “这位小兄弟,你不妨跟我讲讲,你们家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得罪谁啦?

      我常某【创建和谐家园】脚功夫还不赖,如果是什么土匪恶霸,我帮你们出头。”

      这孩子不屑地对常遇春道:“你帮我们出头?我们得罪了蒙古人,你敢帮我们出头吗?”

      常遇春一听“蒙古人”这三个字就来劲了,道:“蒙古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怕告诉你,别说得罪蒙古人,蒙古兵我都杀过,你说说,到底怎么回事?我常遇春今天帮定你们了。”

      这老者一听,赶紧道:“这位小哥可千万别瞎嚷嚷,得罪了蒙古人是要掉脑袋的。你们快走吧。”

      常遇春一听,就更来气了。道:“我问问你们,你们知不知道,半年前有几百号蒙古兵围攻咱定远县刘家的事?”

      这老者道:

      “知道的呀,这事咱定远县的人都传开了。说是有四、五号蒙古兵愣是没打过刘家的人,好象是折了不少蒙古兵。

      后来听说这刘家的人上山当土匪去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但天底下又有几户人家能象刘家人这样,有这个实力与蒙古人斗呢?”

      常遇春一笑道:

      “既然你们知道这件事,那就好办了。

      实不相瞒,我就是刘家的人,我们刘家的人都上锥子山当土匪去了。

      但我们锥子山上的弟兄只跟蒙古兵、跟大户过不去,我们不跟贫苦百姓过不去。

      我们锥子山的大当家叫刘聚,是以前刘家的少爷。我是他师弟,我现在就是锥子山的二当家。

      你们看,怎么样?这事儿我能不能管?我够不够资格管?”

      这老者一听来人是锥子山的二当家,忙作了个揖道:“不知是二当家的,失敬失敬。”

      常遇春道:“现在你们可以告诉我,你们家究竟摊上什么事儿的吧。”

      这老者忙让常遇春三人进屋,亲自沏了茶,正准备说话,那孩子插话了。也把这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都讲清楚了。

      这老者姓蓝名贵,今年四十九岁。这孩子是他儿子,名叫蓝玉,今年十五岁。他还有个姐姐叫蓝玫,今年十八岁。

      这蓝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定远县。蓝贵有三兄弟,他是老三,他还有两个哥哥也住在这个村。

      他们蓝家在定远县来说,也算得上是个殷实的小户人家。蓝贵父亲原来有良田近百亩,蓝家的家境也还过得去。

      后来蓝贵双亲去世之后,他们三兄弟分了家,每家分了约三十亩地。但只要辛勤耕种,小日子也还过得去。

      蓝玉三岁那年,他母亲难产死了。蓝贵就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将这两个小孩子拉扯大。

      好多人也劝蓝贵再续个弦,但他怕后妈对两个孩子不好,一直也没找,就这样十多年过去了。

      第二十九章 逼婚蓝玫

      转眼间,女儿十八了,儿子也十五了。这蓝贵辛苦了大半辈子,认为这苦日子也快到头了。过几年,两个孩子一成家,他就打算享享清福了。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这事还得从五天前说起。

      这时节已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过年的事了。这天一大早,蓝玫、蓝玉姐弟俩给父亲说,他们两人想去县城赶个集,准备去买点年货,让父亲给点钱。

      这蓝贵一想,女儿也快出嫁了。以后一家三口想在一起过年就难了,也的确该在一起好好过个年。

      蓝贵从柜子里找出二两银子给了他们姐弟,叮嘱道,你们想吃点什么就买,但要记得早去早回。

      姐弟俩欢欢喜喜地拿着银子,背了个背篓,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

      女孩子都爱漂亮,蓝玫出门前还对着镜子仔细梳了个头,穿了件粉红的碎花小棉袄。虽然没施什么粉黛,但蓝玫本来就生得天生丽质,配上她这身装扮,倒更显得清纯脱俗、十分的标致。

      蓝玉则是换了身干净衣服,虽然都十五岁了,但还一蹦一跳的,跟着姐姐就出门了。

      这姐弟俩到了县城,那就是一番海逛。看见什么小吃,都得买来尝尝。

      在当时,蓝贵给的这二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到了正午时分,这姐弟俩一点都不饿,因为那些零食小吃早把肚子填满了。

      眼看午时已过,这姐弟俩赶紧拿着剩下的钱去置办了点年货,因为时间已不早了。

      快到申时的光景,姐弟俩把年货也办好了。无非就是糖果啦、爆竹啦之类的东西。

      蓝玉背着一背篓的年货走在前面,姐姐蓝玫就在后面跟着准备回家了。

      就在他们走到县城的城门楼子时,迎面走来一队官兵,还有人鸣锣开道。

      蓝玉这小子,正是爱热闹的年纪,想看看前面是什么人。别人都在往两边闪,他还在往前面凑。

      按照古代的规矩,平头百姓碰见鸣锣开道的官兵,那得赶紧在一旁回避。蓝玉这小子不懂规矩,就准备上去看热闹。

      那最前面敲锣的蒙古兵没想到会有人不回避,按常理他一边行进,前面路上的人就会往两边闪。可没想到到了蓝玉这里,他没闪,这下两人就撞上了。

      ÇÃÂàµÄ¹Ù±øÊÖÀïµÄÂà¶¼²îµã±»×²µôÁË¡£¶øÀ¶Óñ¸ü²Ò£¬±Ï¾¹»¹ÊǸöº¢×Ó£¬ÉíÌ廹µ¥±¡£¬µ±¼´±»×²µÃÒ»¸öôóôò£¬²îµã¶¼Ë¤µ¹ÁË¡£

      人虽然没倒,但背篓里的东西掉了一些出来了。蓝玉也不管这么多,忙去地上捡自己的东西。

      这时,那敲锣的官兵可不干了,骂道:“你这个不长眼的狗东西,胆敢冲撞达鲁花赤大人。快来人将他乱棍打死。”

      话音刚落,后面就冲出几个凶狠狠的蒙古兵,把蓝玉一把扯到路边就准备修理。

      蓝玫一看,坏了。她也顾不得这么多,赶紧跑过去,挡在弟弟面前,给这几个蒙古兵跪下,哀求道:“各位军爷行行好,我弟弟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冲撞了大人,请各位大人放我们一马。”

      那几个蒙古兵哪管这些,一把推开蓝玫,揪起蓝玉的衣领,就是几个耳光,打得蓝玉疼得直咧嘴。

      蓝玫一看弟弟吃亏了,赶紧跪下给这些蒙古兵磕头,嘴里带着哭腔还在哀求。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了这姐弟俩旁边的大路上,车帘掀开了,里面探出个脑袋,肥头大耳的。

      看轿中之人年纪至少也是五十多岁了,估计这就是刚才那个敲锣的蒙古兵嘴里说的什么“达鲁花赤大人”。这人道:“怎么回事?”

      刚才【创建和谐家园】的蒙古兵都停手了,那敲锣的蒙古兵道:“回禀大人,刚才这小子冲撞大人车驾,我们正在教训他呢。”

      蓝玫见这人是个官,忙膝行到他的马车旁,对着车帘子里探出的脑袋就磕头,一边磕头一边道:“请大人恕罪,我弟弟还是个孩子,刚才是贪玩,才冲撞了大人,我们绝不是有意的。”

      这达鲁花赤大人仔细打量着跪在眼前的小姑娘,道:“你们是姐弟俩,你抬起头来我看看。”

      蓝玫忙停止了磕头,抬起头看了一眼这达鲁花赤大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达鲁花赤大人一双眼睛正色眯眯地在自己身上乱扫。蓝玫脸一红,赶紧又低下了头。

      这达鲁花赤大人道:“你们姐弟俩,是哪里人氏?姓甚名谁?在这里做什么?”

      蓝玫只得告诉他,自己是哪个村的,今天是来赶集办年货的,并把自己的名字和弟弟的名字也都告诉了他。

      这达鲁花赤大人道:“本官向来爱民如子,既然你们也不是有意冲撞,我就不计较你们的罪过。我看你们一个女子、一个孩子出门也不安全,路上遇着歹人也不好。本官派两个兵护送你们回家。”

      说着就叫过两个蒙古兵,在他们耳边嘀咕了一阵。

      蓝玫一听,这可不得了,哪敢让蒙古兵送自己回家,连忙磕头,道:“不敢劳烦大人,我们家离县城也不远,我们自己回去就行了。”

      那达鲁花赤大人还是色眯眯地盯着蓝玫道:“本大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况且你们要是在我的治内出了事,本官也有责任。就这样了,我让那个士兵送你们回家。”

      说完,把帘子放下,马车就开走了。

      蓝玫看着大队的蒙古官兵走了,忙拉起弟弟,看看弟弟有没有受伤。还好,就是脸被打得有点肿了,其他倒没什么。

      蓝玫拉起弟弟就走,那两个蒙古兵就在后面跟着。

      蓝玫忙对他们道:“两位军爷,不用麻烦你们了,我们回家的路不远。你们早点回去歇着吧。”

      那两蒙古兵也不开口说话,只是望着这姐弟俩怪笑,也不回去。这姐弟俩走,他们跟在后面走;这姐弟俩停,他们也停。

      酉时初的时分,姐弟俩就到家了。

      蓝贵正在院子里劈柴,顺便等着姐弟俩回来。见姐弟俩回来了,似乎不大高兴,特别是蓝玉耷拉着个脑袋。

      蓝贵问道:“怎么了?办年货还办得不高兴啊?”

      蓝玫对着父亲朝后面努努嘴。蓝贵一看,院门口还有两个蒙古兵。

      蓝贵忙问道:“怎么回事?”

      蓝玫将事情的大致经过讲了一遍。蓝贵忙去拉这两个蒙古兵,请他们进屋喝茶。

      这俩蒙古兵也不进去,道:“我们奉达鲁花赤大人之命,送他们两个回家,现在我们任务完成了,我们回去复命了。”

      蓝贵见这二人要走,忙说:“请二位军爷稍等,我去给二们军爷取点茶资。”

      说完跑进屋内,找出一两一锭的两锭小银子,分别给了这二个蒙古兵。还赔笑道:“麻烦二位军爷了,这点小意思请二位军爷喝茶。”

      这二人也不客气,揣了银子,头也不回就走了。

      这二人走后,蓝贵好好把蓝玉数落了一顿。蓝玉也自知理亏,也不作声。

      倒是蓝玫心里总觉得怪怪的,觉得还有事情要发生,但她也说不清到底有什么不对。

      事情果然不出蓝玫所料。第二天下午,村长带着几个蒙古兵到蓝贵家里来了。隔了老远就喊:“蓝贵,蓝贵,给你报喜来了。”

      蓝贵在屋子里听见声音,忙着跑出了院子,见村长带着几个蒙古兵直往他家而来。

      这村长进了蓝贵家的院子,就嚷道:“蓝贵呀,蓝贵,你说你个老小子怎么命这么好,我给你报喜来了。”

      蓝贵听了直【创建和谐家园】,道:“报喜?有什么喜?”

      村长道:“你小子走了狗屎运啦!大喜啊!我们定远县达鲁花赤大人看上了你家的蓝玫,要娶蓝玫作偏房。以后你可就是官戚啦,你说你命好不好?这是不是大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0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