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越坡》-第2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心想,这是干什么?

      就算开打,也先打个招呼嘛!

      众人都不由自主地围了过去,似乎是在准备看一场龙争虎斗。

      忽然,陈维林开口了,不过他说的话是大大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

      他对那姓王的喊道:“二师兄!”

      那姓王的也对他喊道:“师弟!”

      众人都还没明白过来,他们两个竟然就抱在了一起。

      什么情况?师兄?师弟?

      记得以前听陈维林讲过,当初他的两个师兄出去投军了。后来师傅死了,他就出来找两位师兄,可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最后,他一路顺江而下,流浪到安庆,遇见了傅友广,加入了黑蛟帮。

      难道这姓王的将领,就是陈维林的师兄?

      果然,这姓王的叫王厚义,正是陈维林的二师兄。

      他和陈维林的【创建和谐家园】兄张定边当初一起投奔了徐寿辉的部队,后来几经辗转,他们二人成了陈友谅手下的爱将。

      这次,王厚义奉陈友谅之命,前来安庆一带。

      到了安庆,他感到这盐价不稳,容易导致市场混乱。为了安定军心、民心,于是就有了找傅友广谈话到今天挑黑蛟帮堂口这一出。

      这下本以为双方要开打,没想到竟然是一家人,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这挑堂口之战肯定是打不起来了。

      既然这人是陈维林师兄,那傅友广就得交这个朋友呀!傅友广立即命人快去准备好酒好肉,摆了六桌。双方不能在刀枪上一拼高下,只好在酒场上一拼高下了。

      陈维林向王厚义讲述了他们投军之后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事。

      王厚义也跟陈维林讲起了他和【创建和谐家园】兄张定边的一些事情,王厚义还说他和【创建和谐家园】兄也早已知道师傅去世的事情了。

      他们也派人去寻过陈维林,只不过那时师傅已死,陈维林已不知所踪了。

      据王厚义讲,张定边深得陈友谅赏识,并与陈友谅结为兄弟。目前,张定边身在汉阳陈友谅的身边。

      因陈友谅对安庆、池州一带的前沿阵地不甚放心,张定边便推荐自己的师弟王厚义前往安庆、池州等地视察一番。

      如此说来,王厚义并不是安庆的守将,而算是来巡查安庆、池州的钦差大臣。

      按照王厚义的说法,他们天完政权目前取得的地盘普遍缺盐,因此这食盐的供应就显得尤其重要。

      他来到安庆后,了解到安庆市场并不缺盐,其原因竟是黑蛟帮有大量的私盐货源。他便想控制住这条货源,于是就有了找黑蛟帮约谈这事儿。

      现在一切都说开了,那就好办了。

      陈维林毕竟曾经是黑蛟帮的人,他不能卖了黑蛟帮这么多弟兄。他向王厚义保证,如果他们天完政权缺盐,尽管来找黑蛟帮,他们黑蛟帮一定保证食盐的供应。价钱也好商量,绝不高于其他私盐贩子的价。

      王厚义听到这里,也是非常满意。他也知道现在陈维林算起来应该是朱元璋的部下,属于龙凤政权。他想把陈维林拉过去,说过段时间他们一起回汉阳找【创建和谐家园】兄。

      陈维林思索良久,拒绝了他这个请求。

      陈维林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天下大乱,将来究竟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如果现在他们三兄弟就全部把宝押在徐寿辉、陈友谅身上,这太不明智了。更何况在朱元璋军中,他还有一帮生死兄弟,在安庆还有黑蛟帮的众多兄弟。

      他坚持认为,自己必须还是要返回镇江军中的。

      王厚义听了陈维林这番分析,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但有一点他解不开疑惑,就是将来一旦他们师兄弟在战场上遇见,又该如何是好?

      陈维林表示,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战场之上,他们师兄弟兵戎相见,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一旦师兄弟战场相见,他一定会保全二位师兄的性命。

      也就是说,杀对方的兵、杀对方的将,这都没问题,但对他的两位师兄,他是绝对不会动手的。

      王厚义听了点了点头,但又喃喃道:“只怕战场刀剑无眼,纵使有心,也怕无力哟!”

      陈维林笑道:“二师兄,你怎么这么悲观呢?以我们三兄弟的身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不敢说。但要说在乱军之中保住自己的性命,这是什么难事吗?”

      王厚义听完,也是欣然一笑。

      当日,这二位师兄弟也是相谈甚欢,黑蛟帮的危机也是顺利化解了。而且坏事还变成了好事,黑蛟帮的私盐生意算是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了。

      众人直到深夜,方才散去。

      第二天一大早,王厚义就派人来接陈维林,说是让陈维林到他府上好好叙叙。

      我想他们师兄弟也是好久不见了,也也十分赞同陈维林去赴约,这郭天爵的事情,由我跟傅友广说。

      陈维林走后,我才给傅友广谈起了此行黑蛟帮的真正目的。

      不就是安置个人嘛,这对于傅友广来说,能算个什么事儿。只是如此一来,恐怕要委屈郭天爵这位昔日的公子哥、龙凤政权的中书省右丞了。

      因为郭天爵能识文断字,在当时也算高级知识分子了,这就业问题很容易解决。

      关键是自己要能够调整好心态,不要再迷恋过去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轻松、幸福日子就成了。

      晚上,陈维林才回到黑蛟帮,我们打算就在黑蛟帮停留一晚了,第二天回应天去。

      当天晚上,郭天爵给我提出了一个请求,说是请我们想办法把他的老婆接过来。

      我迟疑了一阵,按说这个要求不过分。只是这个事情能不能办得成,还是两说。

      这其一,他这老婆听说他死了,愿不愿意替他守寡?

      这女人是不是打算一心一意地跟着郭天爵的?

      说不定他上次跟李文忠这事儿,就是他这老婆惹的麻烦。

      李文忠一个不满十八岁的青年,见到漂亮女人心动这很正常。但这事儿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说不定他这老婆也看上李文忠了呢,觉得跟着他郭天爵日子过得窝囊。

      而李文忠可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傍上他将来说不定能飞黄腾达,早跟李文忠眉来眼去了呢。

      只不过是不凑巧被郭天爵发现了,就只好说是李文忠调戏她了。

      这其二,郭天爵从现在开始,就得过普通人的日子了,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以他郭天爵现在的情况,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可他那个老婆是不是也愿意跟他平平淡淡过一生呢?

      这其三,就算他那老婆愿意一辈子跟着郭天爵过这种粗茶淡饭的日子。那也得过段时间,等大家都把郭天爵是谁给忘记了,才能接他老婆过来。

      如果现在他的老婆突然失踪,再加上朱元璋并没看到郭天爵的尸体。以朱元璋那狡猾的性格,是不是会怀疑郭天爵还没死呢?

      当然,这前两个原因,我没当着郭天爵的面说出来,只说出了最后一个原因。

      我告诉郭天爵,让他安心在安庆过日子,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会想办法把他老婆接过来,让他一家团聚的。

      当晚,我私下跟傅友广和陈维林说,以后如果那些女难民中有姿色好点的,不妨给郭天爵介绍一个,说不定他就忘记了应天那个老婆。

      眼下的关键是隐姓埋名,把应天的那个女人接了过来,很可能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当然,我担心的那前两个原因,我都讲给他们两个听了。

      他们两个也都认为我分析得有道理。

      傅友广表示就把郭天爵安排在仓库帮着记账,这事情也轻松,相信他也能办好这个事。

      另外,我还叮嘱傅友广不光要安排好郭天爵的事情,还要多盯着他点,万一他要是被别人发现了,那就大事不妙了。

      第二天一早,我便和陈维林一道出发去应天。因为是顺水,速度很快,十月二十九日就到了应天。

      到了应天,我则立即去找沈贵、陈元贵他们,陈维林则立即去镇江常遇春军营。

      见了沈贵、陈元贵他们,他们正忙着呢,见我来了,都放下了手头的事情。

      听说思淑生了个儿子,大家都是不住地向我道喜。

      大家叙完了这些家庭琐事,陈元贵就向我江报了一下,我不在的这几个月,他们的收购情况。

      第二百七十二章 陈元贵的损招

      上次沈大哥是六月下旬走的,七月中旬,就又到位了八万贯至正钞,一万两现银。

      加上第一次到位的资金共计是二十二万贯至正钞、三万两现银,总体到位资金折合现银十四万两。

      算上之前收购的房产、地产,现在整体收购情况是:

      共购进良田两万三千余亩,共计花费至正钞十三万四千贯、现银两千两;

      购进中田五千余亩,花费至正钞一万八千贯、现银一千两;

      购进次田一万一千亩,花费至正钞两万贯、现银一千两;

      购进林地八千一百亩,花费至正钞一万六千二百贯;

      购进滩涂地八千七百亩,花费至正钞四千八百贯、现银一千九百五十两。

      另购进房产一百一十一处,花费至正钞两千贯、花费现银约四千九百两。

      自沈大哥入应天以来,日常开销共花费至正钞一千贯、现银六百两。

      也就是说,截止目前为止,至正钞共花去十九万六千贯,还剩下两万四千贯;现银花去一万一千四百五十两,还结余现银一万八千五百五十两。

      据陈元贵他们讲,现在应天的市场总体平稳。他们这几个月完全是按照我们既定的方针,缓慢地收购。

      一旦市场上出现大户大量抛售,他们就果断吃进,确保应天的市场不发生较大的波动。

      我对目前的运转情况是很满意的。按照目前的状况,现在基本上不会有大量的购进了,因为该跑路的那些蒙古人的遗老遗少基本上都跑光了。

      剩下的观望群众见应天的市场稳定,而且自朱元璋把集庆改名为应天以来,应天似乎又逐渐在开始恢复往日的繁华了,这些人也就不打算跑路了。

      市场上没什么人卖了,价格自然就稳了,也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了。

      就这近几日,似乎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的迹象,价格已出现了缓慢的上升趋势。

      原来我们吃进良田,基本上都是每亩六贯至正钞或者三两现银左右的价格。现在这价格已经稍稍有些上涨,低于七贯每亩,都没有人愿意出手。即使是七贯一亩的价格,供应量也不大。

      所以沈贵、陈元贵他们近几日都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手头还有些至正钞和现银,按照沈大哥上次派人送钱过来捎的口信,余下的四万两现银的本钱在今年年底前一定会到位。

      如果到了那时,还没购进什么产业,那差不多手中就还有折合七万两现银的本钱,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到底是继续购进呢?还是停止收购呢?

      如果停止收购的话,价格是不是又会进一步上涨?

      到时候如果再想购进就更加困难了或者要花更多的本钱了?

      沈贵、陈元贵他们抛出这个问题之后,我也陷入了深思。

      的确是难以抉择,似乎继续购进有购进的理由,暂停收购也有暂停的道理。

      我问陈定邦,李善长那边的数据是什么情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4 06:44:32